① 4g手機開通5g網路會有啥變化
您好,4G手機使用5G套餐會有什麼效果,這個還是和4G手機的硬體配置有關。
4G手機,決定手機可以達到多少速率,主要和幾個因素有關,一個是套餐的簽約帶寬,一個是手機的基帶支持的Cat等級,一個是手機里的對應頻段的天線配置。
基帶支持的Cat等級,主要是基帶支持的MIMO、載波聚合、以及QAM決定的。
這里具體終端可以支持什麼樣子的Cat等級,還需要看4G終端里邊配置的天線,這個將會決定手機支持的MIMO等級。
紅岸谷了解到,大部分的旗艦級4G手機可以支持4*4 MIMO,但是一些非旗艦級的4G手機只支持2*2 MIMO,終端支持的MIMO等級,是由終端有多少根對應頻段的天線硬體決定的,如果4G手機有4根天線,就可以在基站支持4*4 MIMO的前提下,終端也可以支持4*4 MIMO,非旗艦級4G手機由於只配置兩路4G天線,很多都只能支持2*2MIMO。
決定4G手機網速的另外一個關鍵的地方是在於簽約帶寬。
簽約帶寬,也就是我們在開卡的時候,運營商協議上寫明的最大上下行網速,原來的4G套餐,比較常見的簽約帶寬是下行300Mbps、上行75Mbps。
5G套餐根據套餐價格的不同,簽約帶寬可能是下行500Mbps或者是1Gbps。
決定4G手機網速的還有用戶的優先順序。
運營商根據用戶簽訂的套餐,有優先順序的設置,也就是以前4G里的"黃金用戶"等級。現在的5G套餐的所謂"5G優享"/「簡宴5G極速",除了簽約速率的不同,這背後其實還有一個優先接入網路的優先順序。在城市密集區域,高優先順序的用戶可以獲得更多的無線資源,有更快的網速。
決定4G手機網速的其實還是4G基站的覆蓋。
4G里的決定用戶最終的下載速率的,是4G的調度演算法。調度,也就是無線資源分配的一種方式。
常見的運營商使用的調度演算法分為最大載干比調度演算法、輪詢演算法、比例公平演算法、增強型比例公平演算法,現攔段銀在中國的運營商,很多地方使用的都是增強型比例公平演算法。
增強型比例公平演算法的調度,要考慮到用戶的優先順序、用戶上一時間點傳輸的數據量、用戶所在位置的無線信號情況。
用戶所在位置的無線條件越好,將會被分配更多的無線資源,下載速度也就會更快一些。
就目前來看,4G手機使用5G套餐的速率和4G手機使用5G套餐的速率對比。
4G手機在基站高話務量地區(密集城區、人員集中區域)由於優先順序5G套餐更高,在無線信號好的情況下,可能會比4G套餐的網速要稍微快一些;
如果該區域的無線信號不好,也就是4G基站覆蓋不足的話,也就很難有什麼區別了;
在一些話務量沒有那麼繁忙的區域,人員沒有那麼集中,使用4G套餐或者是5G套餐基本不會有什麼區別。
總而言之,4G手機使用5G套餐,主要是在一些密集城區,運營商用戶密集的區域,覆蓋比較好的情況燃舉下,會比這只手機使用4G套餐要快一些。在其他的情況下,基本使用4G套餐還是5G套餐都不會有什麼區別。希望對您有幫助
② 調度是干什麼的
生產調度就是組織執行生產進度計劃的工作。生產調度以生產進度計劃為依據裂辯,生產進度計劃要通過生產調度來實現。生產調度的必要性是由工業企業生產活動的性質決定的。
現代工業企業,生產環節多,協作關系復雜,生產連續性強簡顫,情況變化快,某一局部發生故障,或某一措施沒有按期實現,往往會波及整個生產系統的運行。因此,加強生產調度工作,對於及時了解、掌握生產進度,研究分析影響生產的各種因素,根據不同情況採取相應對策,使差距縮小或恢復正常是非常重要的。
(2)比例公平調度演算法擴展閱讀:
通信調度:
在通信業務中,頻譜資源和功率資源都是有限的,但小區里用戶數量和業務量是不同的,系統不能只顧慮一部分用戶,它要對資源進行合理的分配,以使系統中的用戶得以正常良好的通信。這種分配的方法或者策略,即為調度演算法或者調度技術。
最大載干比和輪詢調度分別是以攔源敗吞吐量最大化和公平性最優為准則的兩種調度極端。實際的調度演算法都介於這兩者之間,最常用的就是比例公平調度。比例公平調度既考慮了用戶間的公平性(讓所有用戶都得到服務),也考慮了系統吞吐量優化(盡可能地提高頻譜效率,解決成本)。
綜上所述,通過調度器在適當的時刻(某一特定傳輸時間間隔)運用適當的方法(如PR(Premium Rate Preannouncement,在呼叫接通前提示用戶資費信息)、MAX C/I、PF調度演算法)為適當的用戶(系統中的某些用戶)分配適當的資源(如PRB(Physical Resource Block,物理資源塊);
HARQ(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混合自動重傳請求)、PDCCH CCE(Control Channel Element,控制信道單元)、功率等)以使系統中的用戶得以正常良好的通信,就是通信業務中的調度技術。
③ 哪些調度演算法需要不考慮用戶信道質量
無線資源管理主要包括切換控制、功率控制、接入控制、負荷控制以及分組調度等方面的內容。
無線資源管理是3G系統無線網路控制器(RNC)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主要作用是負責空中介面資源的分配和使用,確保用戶業務的服務質量、系統規劃的覆蓋區域以及提高系統容量。在3G的演進過程中,標准化組織3GPP和 3GPP2也在不斷完善和增強相關技術。對於分組調度演算法,一方面要考慮到演算法實現的復雜度,另一方面需要注意對系統性能指標的影響,如公平性、時延、業務的服務質量(QoS)等。目前採用比較多的調度演算法主要有輪循調度、最大載干比調度、比例公平調度三種類型。
在分組通信中,為了獲得統計復用增益,需要多個業務流共享帶寬。因此,當多個用戶爭用資源時,就需要有一種機制來確定服務次序,有效地分配無線資源,這就是分組調度。由於無線信道時變特性、帶寬資源有限和移動台功率受限等因素的影響,無線網路中的分組調度演算法有別於有線網路。
調度器首先根據信道狀態監視/預測模塊提供的信道信息和用戶的隊列狀態,依據一定的調度演算法,計算出每個用戶的優先順序,然後根據優先順序對用戶數據排隊,並分配無線資源,最後送到發射機。
1.Round Robin 輪叫調度(Round-Robin Scheling) 狹義解釋:
時間片輪轉演算法的基本思想是,系統將所有的就緒進程按先來先服務演算法的原則,排成一個隊列,每次調度時,系統把處理機分配給隊列首進程,並讓其執行一個時間片。當執行的時間片用完時,由一個計時器發出時鍾中斷請求,調度程序根據這個請求停止該進程的運行,將它送到就緒隊列的末尾,再把處理機分給就緒隊列中新的隊首進程,同時讓它也執行一個時間片。
廣義解釋:
時間片輪轉調度是一種最古老,最簡單,最公平且使用最廣的演算法是時間片調度。每個進程被分配一個時間段,稱作它的時間片,即該進程允許運行的時間。如果在時間片結束時進程還在運行,則CPU將被剝奪並分配給另一個進程。如果進程在時間片結束前阻塞或結束,則CPU當即進行切換。調度程序所要做的就是維護一張就緒進程列表,,當進程用完它的時間片後,它被移到隊列的末尾
④ 調度的意思
調度,常用作動詞,意為調動,安排人力、車輛。用作名詞時,可以指擔負指揮調派人力、工作、車輛等工作的人、調度員,也可以當人講的一類稱呼。
在通信業務中,頻譜資源和功率資源都是有限的,但小區里用戶數量和業務量是不同的,系統不能只顧慮一部分用戶。它要對資源進行合理的分配,以使系統中的用戶得以正常良好的通信。這種分配的方法或者策廳跡擾略,即為調度演算法或者調度技術。
最扮旦大載干比和輪詢調度分別是以吞吐量最大化,公平性最優為准則的兩種調度極端。實際的調度演算法都介於這兩者之間,最常用的就是比例公平調度。比例公平調度既考慮了用戶間的公平性,讓所有用戶都得到服務,也考慮了系統吞吐量優化,盡可能地提高頻譜效率,解決成本。
通訊介紹
通訊是記敘文的一種,是報紙、廣播電台、通訊社常用的文體。運用敘述、描寫、抒情、議論等多種手法,具體、生動、形象地反映新聞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種新聞報道形式。它是記敘文的一種,是報紙、廣播電台、通訊社常用的文體。它包括人物通訊和事件通訊兩類,它和消息一樣,要求及時、准確地報道生活中有意義的人和事,但報道的內容比消息更具體更系統。
通訊的特點,只要與消息作一比較就可看得很清州基楚,同消息一樣,通訊所報道的內容都必須完全真實,報道時間上都講時效性,要求迅速及時。按著名記者梁衡的說法,一條消息應具有三點基本要求,一是要有一件真實的事情。
⑤ 在LTE技術中,上下行採用的接入方式-致嗎如果不是,那分別是,為什麼
1. TD-LTE路測中對於掉線的定義如何,掉線率指標是指什麼?
掉線的定義為測試過程中已經接收到了一定數據的情況下,超過3分鍾沒有任何數據傳輸。掉線率=各制式掉線次數總和/(成功次數+各制式掉線次數總和)
2. LTE的測量事件有哪些?
同系統測量事件:
A1事件:表示服務小區信號質量高於一定門限;
A2事件:表示服務小區信號質量低於一定門限;
A3事件:表示鄰區質量高於服務小區質量,用於同頻、異頻的基於覆蓋的切換;
A4事件:表示鄰區質量高於一定門限,用於基於負荷的切換,可用於負載均衡;
A5事件:表示服務小區質量低於一定門限並且鄰區質量高於一定門限,可用於負載均衡;
異系統測量事件:
B1事件:鄰小區質量高於一定門限,用於測量高優先順序的異系統小區;
B2事件:服務小區質量低於一定門限,並且鄰小區質量高於一定門限,用於相同或較低優先順序的異系統小區的測量。
3. UE在什麼情況下聽SIB1消息?
SIB1的周期是80ms,觸發UE接收SIB1有兩種方式,一種方式是每周期接收一次,另一種是UE收到paging消息,由paging消息所含的參數得知系統信息有變化,然後接收SIB1,SIB1消息會通知UE是否繼續接收其他SIB。
4. 隨機接入通常發生在哪5 種情況中?
a) 從RRC_IDLE 狀態下初始接入。
b) RRC 連接重建的過程。
c) 切換。
d) RRC_CONNECTED 狀態下有下行數據自EPC(核心網)來需要隨機接入時。
e) RRC_CONNECTED 狀態下有上行數據至EPC 而需要隨機接入時。
5. LTE上行為什麼要採用SC-FDMA技術?
考慮到多載波帶來的高PAPR(峰值平均功率比)會影響終端的射頻成本和電池壽命。最終3GPP決定在上行採用單載戚銀波頻分復用技術SC-FDMA中的頻域實現方式DFT-S-OFDM。可以看出與OFDM不同的是在調制之前先進行了DFT(離散傅里葉變換)的轉換,這樣最終發射的時域信號會大大減小PAPR。這種處理的缺點就是增加了射頻調制的復雜度。實際上DFT-S-OFDM可以認為是一種特殊的多載波復用方式,其輸出的信息同樣具有多載波特性,但是由於其有別於OFDM的特殊處理,使其具有單載波復用相對較低的PAPR特性。
6. 在TD-LTE網路測試過程中,我們主要關注的指標參數有哪些?請寫出縮寫名稱及解釋
PCI,RSRP參考信號接收功率,RSRQ參考信號接收質量,SINR等
7. 列出天線的其中四項主要電氣參數?
天線增益,頻帶寬度,極化方向,波瓣角寬度,前後比,最大輸入功率,駐波比,三階互調,天線口隔離度
8. 請描述「水面覆蓋—法線方向水面拉遠測試_在下行業務開啟下高局宴進行水面拉遠」這一測試,需要記錄哪些測試數據?輸出哪些曲線圖?(說出至少5項測試數據,2項曲線圖)
a) 記錄ENB的信息,站臘談高,天線角,下傾角,發射功率; 記錄斷點處UE與ENB的距離。
b) 繪制水面覆蓋RSRP,SINR,L3吞吐量隨距離變化曲線;
c) 繪制船隻行駛路線的RSRP,SINR覆蓋及拉遠距離。
9. 在定點測試—法線方向好中差定點上下行吞吐量測試」中「好點,中點,差點」定義的SINR和RSRP一般分別是多少?
好點RSRP高於-75dbm,SINR [15,20]db,中點RSRP [-80,-95]dbm,SINR [5,10]db;差點RSRP低於-100dbm,SINR[-5,0]db
10. eNodeB 根據UE 上報的信令計算出TA,只有在需要調整TA 時下指令給UE 調整,已知需要調整的時間粒度為16Ts,計算這個時間對應的空間距離變化是多少?(注意此時間包含了UE 上報/ENodeB 指配雙程的時間)。
Ts=1/(15000·2048)=1/3072000,約為0.0326μs。則16Ts約為0.52μs。單程的時間為0.26μs。此時間段內對應無線電波的速率,UE 的空間距離變化約為78 米。
11. 隨機接入通常發生在哪幾種情況中?
1. 從RRC_IDLE 狀態下初始接入
2. RRC 連接重建的過程
3. 切換
4. RRC_CONNECTED 狀態下有下行數據且上行失步
5. RRC_CONNECTED 狀態下有上行數據且上行失步
6. RRC_CONNECTED 狀態下ENB需要獲取TA信息,輔助定位
12. TM3(開環空分復用)和TM4(閉環空分復用)這兩種傳輸模式下,UE上報信息的區別是什麼?
TM3模式下UE上報CQI、RI;
TM4模式下UE上報CQI(信道質量指示)、RI(秩指示)、PMI(預編碼矩陣指示)。
13. 請簡述LTE的CP(前綴)的作用,設計原則和類型。
在LTE系統中,為了消除多經傳播造成的符號間干擾,需要將OFDM符合進行周期擴展,在保護間隔內發送循環擴展信號,成為循環擴展前綴CP。過長的CP會導致功率和信息速率的損失,過短的CP無法很好的消除符合間干擾。當循環前綴的長度大於或等於信道沖擊響應長度時,可以有效地消除多經傳播造成的符號間干擾。
CP是將OFDM符號尾部的信號搬到頭部構成的。
LTE系統支持2類CP,分別是Normal CP(循環前綴)和Extended CP(擴展循環前綴)。
14. 簡述觸發LTE系統內切換的主要事件及含義
Event A1:服務小區測量值(RSRP 或RSRQ)大於門限值 ;
Event A2:服務小區測量值(RSRP 或RSRQ)小於門限值 ;
Event A3:鄰小區測量值優於服務小區測量值一定門限值
Event A4:鄰小區測量值大於門限值
Event A5:服務小區測量值小於門限1,同時鄰小區信道質 量大於門限2
15. 衡量LTE覆蓋和信號質量基本測量量是什麼?
LTE中最基本,也是日常測試中關注最多的測量有四個:
1)RSRP(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 Power)主要用來衡量下行參考信號的功率,可以用來衡量下行的覆蓋。
2)RSRQ (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 Quality)主要衡量下行特定小區參考信號的接收質量。
3)RSSI(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or)指的是手機接收到的總功率,包括有用信號、干擾和底噪
4)SINR(Signal-to-Interference plus Noise Ratio)信號干擾雜訊比,指接收到的有用信號的強度與干擾信號(干擾加雜訊)強度的比值
16. 請簡述TDLTE小區下行三種UE資源分配優先調度技術的優缺點?
輪詢調度:一個接一個的為UE服務
優點:實現簡單,保證用戶的時間公平性
缺點:不考慮信道狀態,惡劣無線條件下的UE將會重發,從而降低小區的吞吐量
最大C/I調度演算法:無線條件最好的UE將優先得到服務(最優CQI)
優點:提高了有效吞吐量(較少的重發)
缺點:惡劣無線條件下的UE永遠得不到服務,公平性差
比例公平演算法:為每個用戶分配相應的優先順序,優先順序最大的用戶提供服務
優點:所有UE都可以得到服務,系統吞吐量較高,是用戶公平性和小區吞吐量的折中
缺點:需要跟蹤信道狀態,演算法復雜度較高
17. 請簡單解釋TDLTE中PDSCH使用的兩個功率偏置參數的含義及對應2*2MIMO的子幀內符號位置(PDCCH佔用2個符號,范圍0-13)?
paOffsetPdsch:是沒有RS的PDSCH RE的發射功率偏置,對應子幀內符號2,3,5,6,8,9,10,12,13
pbOffsetPdsch:是有RS的PDSCH RE的發射功率偏置,對應子幀內符號4,7,11
18. 簡述TD-LTE系統中基於競爭的隨機接入流程。
基於競爭的隨機接入是指eNodeB沒有為UE分配專用Preamble碼,而是由UE隨機選擇Preamble碼並發起的隨機接入。競爭隨機接入過程分4步完成,每一步稱為一條消息,在標准中將這4步稱為Msg1-Msg4。
1、 Msg1:發送Preamble碼
2、 Msg2:隨機接入響應
3、 Msg3: 第一次調度傳輸
4、 Msg4:競爭解決
19. 請簡述當進行多鄰區干擾測試,在天線傳輸模式為DL:TM2/3/7自適應情況下,各種模式的應用場景。
1.如果天線為MIMO天線,在CQI高的情況下,採用TM3傳輸模式,下行採用雙流,峰值速率增加;
2.天線為BF天線,且CQI無法滿足TM3時,採用TM7;
3.如果天線不支持BF,但支持MIMO,在CQI高的情況下採用TM3,CQI低的情況下採用TM2。
20. 進行簇優化時,如何利用掃頻儀的測試結果對區域的覆蓋/干擾情況做總體判斷?
利用掃頻儀對特定頻點的測試結果可以得到電平/信噪比分布統計,理想的分布是盡量高比例的打點分布於高電平/高信噪比的區域,如果打點集中分布於低電平/低信噪比的區域,說明區域有明顯的弱覆蓋問題,如果打點集中分布於高電平/低信噪比的區域,則說明區域需要解決信號的相互干擾問題。
21. 路測中常見的幾個T300系列的Timer分別表示什麼?
T300:RRC連接建立的定時器,從UE發送MSG1開始計時,到收到RRCConnectionSetup或RRCConnectionReject結束,如果在定時器定義的周期內未收到則記為T300超時;
T301:RRC重建的定時器,從UE發送MSG1開始計時,到收到RRCConnectionReestablishment或結束,如果在定時器定義的周期內未收到則記為T301超時;
T304:切換定時器,從UE收到RRCConnectionReconfiguration(含MobilityControlINfo)開始,到UE完成切換發送結束,如果在定時器定義的周期內未收到則記為T304超時。
22. 工程師在現場優化時為控制覆蓋,對1個使用兩通道天線的小區進行了降功率6db操作(調整powerscaling),達到了預期的目標,該小區兩個通道的PMAX均為10w,在sib2中收到的Referfencesignalpower為12dbm,pb=1;RRCconnctionsetup中收到的pa=0。請簡述這一操作的不良後果。
在平均功率分配的條件下(pa=0,pb=1),10W兩通道小區滿功率發射時的RS信號功率為10log(10000)+10log(1+1)-10lg1200=12.2dbm,說明降功率的手段沒有反應在廣播消息中,而實際RSRP下降6db,會造成路損估計過大,在開環功控階段會造成UE發射功率過大,產生上行干擾,影響網路性能或eNB異常,比如prach功率過大告警。
23. 請簡述TD-LTE中的ACK/NACK捆綁模式(ACK/NACK Bundling)和ACK/NACK復用模式(ACK/NACK Mutiplexing)之間的差別。
在TD-LTE中,當一個上行子幀需要ACK多個下行子幀時,ACK/NACK捆綁模式是指將多個下行子幀的某個碼字的所有ACK/NACK使用「與」的方式得到該碼字的一個Bundled ACK/NACK比特,2個碼字對應2個Bundled ACK/NACK比特;而ACK/NACK復用模式是指先對每個下行子幀中2個碼字的ACK/NACK使用「與」的方式得到該子幀的一個Spatial Bundled ACK/NACK比特(Spatial Bundling),然後將所有下行子幀的Spatial Bundled ACK/NACK比特級聯在一起得到一個ACK/NACK序列。
24. 簡要介紹LTE中小區搜索的過程
1)頻點掃描:UE開機後,在可能存在LTE小區的幾個中心頻點上接收信號主同步信號PSS,以接收信號強度來判斷這個頻點周圍是否可能存在小區,如果UE保存了上次關機時的頻點和運營商信息,則開機後會先在上次駐留的小區上嘗試;若沒有,就要在劃分給LTE系統的頻帶范圍作全頻段掃描,發現信號較強的頻點去嘗試接收PSS
2)時隙同步:PSS佔用中心頻點的6RB,因此可直接檢測並接收到。據此可得到小區組里小區ID,同時確定5ms的時隙邊界,並可通過檢查這個信號就可以知道循環前綴的長度以及採用的是FDD還是TDD(因為TDD的PSS防止位置有所不同;
3)幀同步:在PSS基礎上搜索輔助同步信號SSS,SSS有兩個隨機序列組成,前後半幀的映射正好相反,故只要接收到兩個SSS,就可確定10ms的幀邊界,同時獲取小區組ID,跟PSS結合就可以獲取CELL ID;
4)PBCH獲取:獲取幀同步後,就可以讀取PBCH了,通過解調PBCH,可以獲取系統幀號、帶寬信息以及PHICH的配置、天線配置等重要信息;
5)SIB獲取:然後UE要接收在PDSCH上承載的BCCH信息。此時該信道上的時頻資源就是已知的了,在控制區域內,除去PCFICH和PHICH信道資源,搜索PDCCH並做解碼。用SI-RNTI檢測出PDCCH信道中的內容,得出PDSCH中SIB的時頻位置,解碼後將SIB告知高層協議,高層會判斷接收的系統消息是否足夠,如果足夠則停止接收SIB。
25. 請簡述可能導致Intra-LTE無法切換或切換失敗的原因有哪些
1) 覆蓋過差,eNB無法正確解調UE上報的測量報告;
2) 未配置測量控制信息;
3) UE測量配置中測量頻點配置錯誤;
4) 鄰區關系配置錯誤或漏配;
(以下為optional,可作為加分點)
5) 干擾;
6) T304配置過短;
7) 隨機接入功率配置或信道配置不當;
8) 接納控制失敗
26. 請簡述上行物理信道的基帶信號處理流程?
下行物理信道的基帶信號處理,可以分為如下幾步。
(1)對將在一個物理信道上傳輸的每個碼字中的編碼比特進行加擾。
(2)對加擾後的比特進行調制,產生復值符號。
(3)傳輸預編碼,生成復值調制符號。
(4)將每一個天線埠上的復值調制符號映射到資源粒子上。
(5)為每一個天線埠產生復值的時域SC-FDMA信號。
27. 某TDLTE R8處於小區B1超過20秒,鄰區有A(高優先順序)、B2(同優先順序)及C(低優先順序)。參數設置如下:hreshXHigh= threshXLow = threshServingLow=20dB;qOffsetCell=0dB;qHyst=6dB。tReselection=1;qRxLevMin=-115dBm;offsetFreq=0所有小區的RSRP測量值(連續一秒)如下:A: -97dBm B1:-96dBm B2:-92dBm C:-94dBm;請用R8的重選規則評估所有小區,然後找出最終重選目標小區?
高優先順序:A小區:Srxlev= -97-(-115)=18< threshXHigh(20),不合格
同級別:B1小區:Rs =-96+6=-90 > B2小區:Rn=-92
低級別:
B1小區:Srxlev =-97-(-115)=19< threshServingLow (20)
C小區 Srxlev=-94-(-115)=21> threshXLow. 滿足
28. 請寫出TDLTE小區下行FSS調度的5個條件?
fdsOnly=False
吞吐量>=100kbps
多普勒頻移<=46.3Hz
CQI>=minimumCQIForFSS
小區的FSS當前用戶數<= maximumFSSUsers
29. TDLTE的PRACH採用格式0,循環周期為10ms,請問
1)子幀配比為配置1的基站的3扇區的prachConfigurationIndex分別是多少及對應的幀內子幀位置(從0開始)?2)子幀配比為配置2的基站的3扇區的prachConfigurationIndex分別是多少及對應的幀內子幀位置?(從0開始)
TDD配置1的3扇區的prachConfigurationIndex分別為3/4/5,分別對應3、8、2三個子幀
TDD配置2的3扇區的prachConfigurationIndex分別為3/4/4,分別對應2、7、7三個子幀
30. 在LTE/EPC網路中的DNS伺服器中使用哪幾種記錄類型?並且說明各中記錄的解析結果。
A記錄,用於解析出IPv4的地址;
AAAA記錄,用於解析出IPv6的地址;
SRV(業務)記錄,用於解析出具有權重和優先順序的域名;
NAPTR(名稱權威指針)記錄,用於解析出具有權重和優先順序,支持業務的NAPTR,SRV,或A,AAAA記錄。
31. 請畫出OMC的物理架構和邏輯架構,並簡要說明邏輯架構中各模塊/單元的功能。
客戶端:人機交互平台
應用伺服器:負責各類事務處理和數據存儲。包括:
(1)jboss:完成各類事務和數據處理。
(2)webstart:完成瀏覽器訪問伺服器的事務處理。
(3)資料庫:完成各類數據的處理和存儲。
(4)servermgr:監控伺服器端運行和資源使用情況。
(5)NMA:完成與上級網管的協議和對象模型轉換。
(6)license:完成OMC特性、接入數等的授權服務。
(7)DHCP:提供網管系統的IP自動分配等DHCP服務。
(8)NTP:保證OMC與所管網元的網管系統時鍾同步。
(9)FTP:完成OMC與所管網元間的配置、告警、性能文件傳遞。
NEA:完成OMC系統內部與O介面之間的協議轉換,及數據模型的轉換;負責O介面鏈路的建立和維護。
pc:完成與網元性能數據上報相關的事務處理,如性能數據文件完整性校驗、性能數據文件解析等。
MR伺服器:完成MR、CDL等文件的存儲和管理。
32. 請簡述OMC系統的告警級別及其影響。
1、嚴重告警:Critical(縮寫為「C」),使業務中斷並需要立即進行故障檢修的告警。
2、主要告警:Major(縮寫為「M」),影響業務並需要立即進行故障檢修的告警。
3、次要告警:minor(縮寫為「m」),不影響現有業務,但需檢修以阻止惡化的告警。
4、警告告警:warning(縮寫為「w」),不影響現有業務,但發展下去有可能影響業務,可視需要採取措施的告警。
5、清除告警:cleaned(縮寫為「c」),指告警指示的故障已排除,系統恢復正常。
⑥ 什麼是HSDPA
HSDPA
1.HSDPA概述
HSDPA(High Speed Downlink Packet Access)表示高速下行分組接入技術。
在3G的三大標準的角逐中,WCDMA商用在運營商的支持數量上取得了領先,但在其網路所支持的數據速率上卻長期停留在理論上的384kbps水平,而其網路建設也一直處於緩慢發展的狀態。
與此形成鮮明對照的是,在韓國、日本等國家實現商用的CDMA2000 1X EV-DO網路系統上,已經實現了2.4Mbps的峰值速率,其寬頻接入服務能為客戶提供300kbps-500kbps平均下載速率,這足以與有線寬頻的速率相媲美。
比較而言,同為已經實現商用的3G網路系統,面含山孫對現有的3G業務,WCDMA已經稍顯力不從心,在數據傳輸速率上的巨大落差,以及由此帶來的業務能力上的弱勢,自然使得WCDMA陣營不甘落後,必須尋找一種趕超CDMA2000 1X EV-DO的有力武器。
HSDPA(高速下行分組談鏈接入,High Speed Downlink Packages Access)技術是實現提高WCDMA網路高速下行數據傳輸速率最為重要的技術,是3GPP在R5協議中為了滿足上下行數據業務不對稱的需求提出來的,它可以在不改變已經建設的WCDMA系統網路結構的基礎上,大大提高用戶下行數據唯盯業務速率(理論最大值可達14.4Mbps),該技術是WCDMA網路建設中提高下行容量和數據業務速率的一種重要技術。
對高速移動分組數據業務的支持能力是3G系統最重要的特點之一。
WCDMA R99版本可以提供384kbps的數據速率,這個速率對於大部分現有的分組業務而言基本夠用。然而,對於許多對流量和遲延要求較高的數據業務如視頻、流媒體和下載等,需要系統提供更高的傳輸速率和更短的時延。
在未來幾年內,數據服務將會取得大幅度增長,並成為第三代(3G)移動通信的主要應用和主要收入來源。目前日本和韓國的3G經營商已經在體驗3G服務的巨大成功。日本DoCoMo公司於2001年推出的WCDMA-FOMA服務所創造的收入已經佔到其總收入的20%以上,截止到2004年5月已擁有400萬用戶。韓國電信公司(SKT)2003年第3季度,在部署了1xEV-DO網路之後,該公司數據服務收入占據每用戶平均收入(ARPU)值的比例上升到了34%。
為了適應多媒體服務對高速數據傳輸日益增長的需要,第三代移動通信合作項目組(3GPP)已經公布了一種新的高速數據傳輸技術,叫做高速下行分組接入技術(HSDPA)。該技術是WCDMA R』99(也就是我們常說的WCDMA)的強化版本,大大加強了下行鏈路傳輸的功能。
日本的NTT DoCoMo是最早試驗HSDPA技術的運營商之一,在2004年3GSM全球大會上,HSDPA也同樣改變了所有主要歐洲運營商的日程。在美國,GSM運營商當然也在尋求更多的武器,以便在越來越具有攻擊性的市場中確保領先地位。2004年12月1日,Cingular正式與朗訊科技簽署了一項為期4年的3GW-CDMA設備、軟體和服務供貨協議,其中就包括了HSDPA技術的部署。協議將使Cingular公司從2005年起得以為消費者提供范圍廣泛的多媒體服務。
PA咨詢公司和Yankee集團最近認為,HSDPA需求可能首先來自企業市場。PA咨詢公司相信,HSDPA將在面向企業市場的W-CDMA案例中扮演核心角色。Yankee集團則將HSDPA技術視為一個可以使運營商面向企業市場推出高利潤服務的重要差別化因子,並將在向更快的3G服務演進中扮演極為突出的角色。Gartner集團更關注新技術對網路效率的影響,認為部署HSDPA技術的運營商將獲得相當的競爭優勢。
為了更好地發展數據業務,3GPP從這兩方面對空中介面作了改進,引入了HSDPA技術。HSDPA不但支持高速不對稱數據服務,而且在大大增加網路容量的同時還能使運營商投入成本最小化。它為UMTS更高數據傳輸速率和更高容量提供了一條平穩的演進途徑,就如在GSM網路中引入EDGE一樣。 HSDPA的發展分為三階段,即基本HSDPA階段、增強HSDPA階段以及HSDPA進一步演進階段,其中HSDPA進一步演進階段目前還未最終確定,仍在3GPP內進行研究。
2.基本原理
WCDMA R5版本高速數據業務增強方案充分參考了cdma2000 1X EV-DO的設計思想與經驗,新增加一條高速共享信道(HS-DSCH),同時採用了一些更高效的自適應鏈路層技術。共享信道使得傳輸功率、PN碼等資源可以統一利用,根據用戶實際情況動態分配,從而提高了資源的利用率。自適應鏈路層技術根據當前信道的狀況對傳輸參數進行調整,如快速鏈路調整技術、結合軟合並的快速混合重傳技術、集中調度技術等,從而盡可能地提高系統的吞吐率。
基於演進考慮,HSDPA設計遵循的准則之一是盡可能地兼容R99版本中定義的功能實體與邏輯層間的功能劃分。在保持R99版本結構的同時,在NodeB(基站)增加了新的媒體接入控制(MAC)實體MAC-hs,負責調度、鏈路調整以及混合ARQ控制等功能。這樣使得系統可以在RNC統一對用戶在HS-DSCH信道與專用數據信道DCH之間切換進行管理。 HSDPA引入的信道使用與其它信道相同的頻點,從而使得運營商可以靈活地根據實際業務情況對信道資源進行靈活配置。 HSDPA信道包括高速共享數據信道(HS-DSCH)以及相應的下行共享控制信道(HS-SCCH)和上行專用物理控制信道(HS-DPCCH)。下行共享控制信道(HS-SCCH)承載從MAC-hs到終端的控制信息,包括移動台身份標記、H-ARQ相關參數以及HS-DSCH使用的傳輸格式。這些信息每隔2ms從基站發向移動台。上行專用物理控制信道(HS-DPCCH)則由移動台用來向基站報告下行信道質量狀況並請求基站重傳有錯誤的數據塊。
共享高速數據信道(HS-DSCH)映射的信道碼資源由15個擴頻因子固定為16的SF碼構成。不同移動台除了在不同時段分享信道資源外,還分享信道碼資源。信道碼資源共享使系統可以在較小數據包傳輸時僅使用信道碼集的一個子集,從而更有效地使用信道資源。此外,信道碼共享還使得終端可以從較低的數據率能力起步,逐步擴展,有利於終端的開發。從共用信道池分配的信道碼由RBS根據HS-DSCH信道業務情況每隔2ms分配一次。與專用數據信道使用軟切換不同,高速共享數據信道(HS-DSCH)間使用硬切換方式。
3.技術特點
3.1.數據業務與語音業務的技術特點
數據業務與語音業務具有不同的業務特性。語音業務通常對延時敏感,對於速率恆定性要求較高,而對誤碼率要求則相對較弱;數據業務則相反,通常可以容忍短時延時,但對誤碼率要求高。HSDPA參考cdma2000 1X EV-DO體制,充分考慮到數據業務特點,採用了快速鏈路調整技術、結合軟合並的快速混合重傳技術、集中調度技術等鏈路層調整技術。
3.1.1.快速鏈路調整技術
如前所述,數據業務與語音業務具有不同的業務特性。語音通信系統通常採用功率控制技術以抵消信道衰落對於系統的影響,以獲得相對穩定的速率,而數據業務相對可以容忍延時,可以容忍速率的短時變化。因此HSDPA不是試圖去對信道狀況進行改善,而是根據信道情況採用相應的速率。由於HS-DSCH每隔2ms就更新一次信道狀況信息,因此,鏈路層調整單元可以快速跟蹤信道變化情況,並通過採用不同的編碼調制方案來實現速率的調整。
當信道條件較好時,HS-DSCH採用更高效的調制方法---16QAM,以獲得更高的頻帶利用率。理論上,xQAM調制方法雖然能提高信道利用率,但由於調制信號間的差異性變小,因此需要更高的碼片功率,以提高解調能力。因此,xQAM調制方法通常用於帶寬受限的場合,而非功率受限的場合。在HSDPA中,通常靠近基站的用戶接收信號功能相對較強,可以得到xQAM調制方法帶來的好處。
此外,WCDMA是語音數據合一型系統,在保證語音業務所需的公共以及專用信道所需的功率外,可以將剩餘功率全部用於HS-DSCH,以充分利用基站功率。
3.1.2結合軟合並的混合重傳(HARQ)技術
終端通過HARQ機制快速請求基站重傳錯誤的數據塊,以減輕鏈路層快速調整導致的數據錯誤帶來的影響。終端在收到數據塊後5ms內向基站報告數據正確解碼或出現錯誤。終端在收到基站重傳數據後,在進行解碼時,結合前次傳輸的數據塊以及重傳的數據塊,充分利用它們攜帶的相關信息,以提高解碼概率。基站在收到終端的重傳請求時,根據錯誤情況以及終端的存儲空間,控制重傳相同的編碼數據或不同的編碼數據(進一步增加信息冗餘度),以幫助提高終端糾錯能力。
3.1.3集中調度技術
集中調度技術是決定HSDPA性能的關鍵因素。cdma2000 1X EV-DO以及HSDPA追求的是系統級的最優,如最大扇區通過率,集中調度機制使得系統可以根據所有用戶的情況決定哪個用戶可以使用信道,以何種速率使用信道。集中調度技術使得信道總是為與信道狀況相匹配的用戶所使用,從而最大限度地提高信道利用率。
信道狀況的變化有慢衰落與快衰落兩類。慢衰落主要受終端與基站間距離影響,而快衰落則主要受多徑效應影響。數據速率相應於信道的這兩種變化也存在短時抖動與長時變化。數據業務對於短時抖動相對可以容忍,但對於長時抖動要求則較嚴。好的調度演算法既要充分利用短時抖動特性,也要保證不同用戶的長時公平性。亦即,既要使得最能充分利用信道的用戶使用信道以提高系統吞吐率,也要使得信道條件相對不好的用戶在一定時間內能夠使用信道,也保證業務連續性。
常用的調度演算法包括比例公平演算法、乒乓演算法、最大CIR演算法。乒乓演算法不考慮信道變化情況;比例公平演算法既利用短時抖動特性也保證一定程度的長時公平性;最大CIR演算法使得信道條件較好的少數用戶可以得到較高的吞吐率,多數用戶則有可能得不到系統服務。
對系統性能的影響 HSDPA對系統性能的影響包括兩個業務與系統吞吐率兩個層面。快速鏈路層調整技術最大限度地利用了信道條件,並使得基站以接近最大功率發射信號;集中調度技術使得系統獲得系統級的多用戶分集好處;高階調制技術則提高了頻譜利用率以及數據速率。這些技術的綜合使用使得系統的吞吐率獲得顯著提高。同時,用戶速率的提高以及HARQ技術的使用使得TCP/UDP性能得到改善,從而提高了業務性能。但是,業務性能的提高程度與業務模型有關。
作為WCDMA R5版本高速數據業務增強技術,HSDPA通過採用時分共享信道以及快速鏈路調整、集中調度、HARQ等技術提高了系統的數據吞吐率以及業務性能,同時保證系統的前向兼容,除在RBS增加相應的MAC模塊外,不對系統結構帶來其它影響,從而有利於系統的靈活部署。
3.2.無線介面技術運用特點:
為改善WCDMA系統性能,HSDPA在無線介面上作出了大量變化,這主要影響到物理層和傳輸層:
縮短了無線電幀;新的高速下行信道;除QPSK調制外,還使用了16QAM調制;碼分復用和時分復用相結合;新的上行控制信道;採用自適應調制和編碼(AMC)實現快速鏈路適配;使用混合自動重復請求HARQ)。介質訪問控制(MAC)調度功能轉移到Node-B上。
HSDPA無線幀(在WCDMA結構中實際是子幀)長2ms,相當於目前定義的三個WCDMA時隙。一個10msWCDMA幀中有五個HSDPA子幀。用戶數據傳輸可以在更短的時長內分配給一條或多條物理信道。從而允許網路在時域及在碼域中重新調節其資源配置。
3.2.1下行傳輸信道編碼
HS-DSCH從WCDMA R99引入的下行共享信道(DSCH)演變而來,允許在時間上復用不同的用戶傳輸。為有效實現更高的數據速率和更高的頻譜效率,DSCH中的快速功率控制和可變展寬系數在R5中被代之以HS-DSCH上的短分組長度、多碼操作和AMC以及HARQ等技術。
根據R99 1/3增強編碼器,信道編碼一直採用1/3速率。但是,根據兩階段HARQ速率匹配流程中應用的參數,有效的碼速率會變化。
在這一過程中,信道編碼器輸出上的位數與HS-DSCH上映射的HS-PDSCH的總位數相匹配。HARQ功能通過冗餘版本(RV)參數控制。輸出上確切的位集取決於輸入位數、輸出位數和RV參數。在使用一個以上的HS-PDSCH時,物理信道分段功能在不同物理信道之間劃分比特位。它對每條物理信道單獨進行交織。
HSDPA採用正交相移鍵控調制(WCDMA中規定的技術),在無線電條件良好時,採用16正交幅度調制(16QAM)。
3.2.2下行物理信道結構
物理信道的第一個時隙承載HS-PDSCH接收的關鍵信息,如信道化代碼集和調制方案。在收到第一個時隙後,UE只有一個時隙解碼信息,准備接收HS-PDSCH。
映射到一個HS-DSCH上的HS-PDSCHs(或碼信道)數量可能會在1-15之間明顯變化。它使用正交可變展寬系數(OVSF)代碼。多碼數量和從給定HS-DSCH上映射的HS-PDSCH的相應偏置信息在HS-SCCH上傳送。偏置(0)時的多碼(P)分配如下:
Cch,16,0…Cch,16,O+P-1。第二個時隙和第三個時隙承載HS-DSCH信道編碼信息,如傳輸碼組長度、HARQ信息、RV和星座版本及新的數據指示符。使用16位UE標識涵蓋三個時隙的數據。
3.2.3自適應調制和編碼
鏈路適配是HSDPA改善數據吞吐量的一種重要途徑。採用的技術是自適應調制和編碼(AMC)。在每個用戶傳輸過程中,把系統的調制編碼方案與平均信道條件相匹配。傳輸的信號功率在子幀周期期間保持不變,它改變調制和編碼格式,以與當前收到的信號質量或信號條件相匹配。在這種情況下,BTS附近地區的用戶一般會配置速率較高的高階調制(例如,有效碼速率為O.89的16QAM),但隨著距BTS的距離增大,調制階和碼速率將下降。如前所述,可以採用1/3碼速增強編碼,通過各種速率匹配參數獲得不同的有效碼速率。
3.2.4混合ARQ
混合自動重復請求(HARQ)技術把前饋糾錯(FEC)和ARQ方法結合在一起,保存以前嘗試失敗中的信息,用於未來解碼中。HARQ是一種暗示鏈路適配技術。AMC採用明示的C/I或類似措施,設置調制和編碼格式,而HARQ則採用鏈路層確認制定重傳決策。從另一個角度講,AMC提供了粗數據速率選擇,而HARQ則根據信道條件提供數據速率微調功能。
3.2.5分組調度功能
除信道編碼及物理層和傳輸層變化外,HSDPA還實現了另一個變化,以支持快速傳送分組。它把分組調試功能從網路控制器移到了Node-B(BTS)中的MAC層。
分組調度演算法考慮無線信道條件(根據涉及的所有UE的CQI)和傳輸到不同用戶的數據數量。
3.3.技術實際運用上的表現:
3.3.1.高速數據傳輸和大用戶容量
通過實施若干快速而復雜的信道控制機制,包括物理層短幀、自適應編碼調制(AMC)、快速混合自動重傳技術(Hybrid-ARQ)和快速調度技術,HSDPA使峰值數據傳輸速率達到10 Mbps,改善了最終用戶使用數據下載服務的體驗,縮短了連接與應答的時間。更為重要的是,HSDPA使分區數據吞吐量增加了三至五倍,這便可以在不佔用更多網路資源的基礎上大幅度增加用戶數量。
3.3.2.支持服務質量水平控制
HSDPA較高的吞吐量和峰值數據傳輸速率有助於激勵和促進WCDMA所不支持的數據密集型應用的發展。事實上,HSDPA可以更加有效地實施由3GPP標准化的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