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TD-LTE基站的上行信號接收靈敏度是多少怎麼計算
對於KTB的理解磨帆:
K 是波爾茲曼常數 1.28*10^-23
T 絕對溫度:取室溫20度,絕對溫度 273.15+20=293.15 T
B:就是有效帶寬,不同系統使用不同李塌值,如GSM200K ,WCDMA取 3.84M, LTE 取子載波帶寬15000
LTE 上行靈敏度:-174+10*log(15000)+NF+解調門限, NF 大約3dB,瞎擾雹解調門限取5~7
坦白說,後面兩個數據我沒有支撐。
❷ LTE系統中ECI和工參中的小區號怎麼對應
cellIdentity:1000100100000101010100001010(08 90 55 0A)
//小區ID實際是ECI,與核心網中的數據相同,其中089055為ENB ID標識,0A為小區標識(此數字必須是2位16進制數,才能與16進制的ENB ID進行組合成ECI),如果ENB ID和小區ID都是十進制數的話,ECI=10進制的ENB ID * 256+ 10進制cell ID
❸ 求LTE基站的小區劃分的原理相關資料 比如是怎麼劃分,採用什麼演算法 鄰區規劃與小區規劃等同
鄰區規劃是無線網路規劃中重要的一環,其好壞直接影響到網路性能。對於LTE網路,由於是快速硬切換網路,鄰區規劃尤為重要,因此,好的鄰區規劃是保證LTE網路性能的基本要求。在LTE協議中,ANR(Auto Neighbor Relation)功能已逐步成為標准協議的內容。在我司LTE產品在eRAN2.0等後續版可以實現ANR,但是初始化的鄰區配置仍然需要現場工程師規劃完成。與其它系統相比,LTE的切換測量有一個明顯的特點,即其測量是基於頻點而不是基於鄰區列表的。UE根據測量配置所指示的頻點測量出使用該頻點的小區,然後由UE高層對測量結果進行處理得到切換候選列表發給網路,由網路選擇小區發起切換。鄰區列表存在的主要作用是在切換的時候提供必要的詳細信息,如CGI等,因此對LTE系統來說,可以盡可能的多做鄰區而不必擔心由於鄰區數目過多而影響測量時間和精度。具體的,對於LTE鄰區規劃,有以下幾個基本原則: l地理位置上直接相鄰的小區一般要作為鄰區; l鄰區一般都要求互為鄰區,即A扇區把B作為鄰區,B也要把A作為鄰區。如果在某些場景下,如高速覆蓋,需要設單向鄰區,如A扇區可以切換到B扇區而不希望B扇區切換到A扇區,那麼可以通過將A扇區加入到B扇區的Black list中實現。 l對於密集城區和普通城區,由於站間距比較近(0.3~1.0公里),鄰區應該多做。目前我司產品對於同頻、異頻和異系統鄰區分別都最大可以配置32個,所以在配置鄰區時,需要注意鄰區個數,把確實存在相鄰關系的配進來,不相乾的要去掉,以免佔用了鄰區的名額。 l對於市郊和郊縣的基站,雖然站間距很大,但一定要把位置上相鄰的作為鄰區,保證能夠及時切換。 因為LTE的鄰區不存在先後順序的問題,而且檢測周期非常短,所以只需要考慮不遺漏鄰區,而不需要嚴格按照信號強度來排序相鄰小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