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em演算法的EM演算法
在統計計算中,最大期望(EM)演算法是在概率(probabilistic)模型中尋找參數最大似然估計或者最大後驗估計的演算法,其中概率模型依賴於無法觀測的隱藏變數(Latent Variable)。最大期望經常用在機器學習和計算機視覺的數據聚類(Data Clustering)領域。
最大期望演算法經過兩個步驟交替進行計算:
第一步是計算期望(E),利用對隱藏變數的現有估計值,計算其最大似然估計值;
第二步是最大化(M),最大化在 E 步上求得的最大似然值來計算參數的值。
M 步上找到的參數估計值被用於下一個 E 步計算中,這個過程不斷交替進行。
總體來說,EM的演算法流程如下:
1.初始化分布參數
2.重復直到收斂:
E步驟:估計未知參數的期望值,給出當前的參數估計。
M步驟:重新估計分布參數,以使得數據的似然性最大,給出未知變數的期望估計。
B. em演算法原理
我最近也在看EM演算法,主要是它在無監督學習中的應用,例子倒是沒有,原理差不多弄明白了一些,其實是出於一種很自然的想法,似然度均值的最大化,但是中間有些問題就是在迭代的過程中似然度是單調增加的,這個證明過程比較繁瑣,具體你在模式識別中的應用可以參考這個WiKi頁:http://en.wikipedia.org/wiki/Expectation-maximization_algorithm
C. EM演算法有什麼用
EM演算法是主要用於含隱變數的參數估計,包含求期望和求極大兩步
D. em演算法怎麼做聚類
1.一般概念介紹
最大期望演算法(Expectation-maximization algorithm,又譯期望最大化演算法)在統計中被用於尋找,依賴於不可觀察的隱性變數的概率模型中,參數的最大似然估計。
在統計計算中,最大期望(EM)演算法是在概率(probabilistic)模型中尋找參數最大似然估計或者最大後驗估計的演算法,其中概率模型依賴於無法觀測的隱藏變數(Latent Variable)。最大期望經常用在機器學習和計算機視覺的數據聚類(Data Clustering)領域。最大期望演算法經過兩個步驟交替進行計算,第一步是計算期望(E),利用對隱藏變數的現有估計值,計算其最大似然估計值;第二步是最大化(M),最大化在 E 步上求得的最大似然值來計算參數的值。M 步上找到的參數估計值被用於下一個 E 步計算中,這個過程不斷交替進行。
E. 如何使用EM演算法估計參數
[assembly: SecurityPermission(SecurityAction.RequestMinimum,Execution=false)]
Execution=false到底執不執行?
SecurityAction,除了RequestMinimum。還有其它的選項,但是,好像很多都不能用。這是為什麼?本人現在使用Windows Server 2003, CentOS Linux 5.2, Windows XP, VirtualBox 2.1.4, Visual Studio 2005, Eclipse 3.4, Microsoft.NET Framework 2.0 SP
F. 為什麼em演算法容易陷入局部最優
在統計計算中,最大期望演算法是在概率模型中尋找參數最大似然估計或者最大後驗估計的演算法,其中概率模型依賴於無法觀測的隱藏變數
G. 關於EM演算法有哪些書,論文或博客推薦
1、蒙特卡羅演算法(該演算法又稱隨機性模擬演算法,是通過計算機模擬來解決問題的算 法,同時可以通過模擬可以來檢驗自己模型的正確性,是比賽時必用的方法) 2、數據擬合、參數估計、插值等數據處理演算法(比賽中通常會遇到大量的數據需要 處理,而處理數。
H. em演算法的EM演算法簡述
迭代使用EM步驟,直至收斂。
可以有一些比較形象的比喻說法把這個演算法講清楚。比如說食堂的大師傅炒了一份菜,要等分成兩份給兩個人吃,顯然沒有必要拿來天平一點一點的精確的去稱分量,最簡單的辦法是先隨意的把菜分到兩個碗中,然後觀察是否一樣多,把比較多的那一份取出一點放到另一個碗中,這個過程一直迭代地執行下去,直到大家看不出兩個碗所容納的菜有什麼分量上的不同為止。EM演算法就是這樣,假設我們估計知道A和B兩個參數,在開始狀態下二者都是未知的,並且知道了A的信息就可以得到B的信息,反過來知道了B也就得到了A。可以考慮首先賦予A某種初值,以此得到B的估計值,然後從B的當前值出發,重新估計A的取值,這個過程一直持續到收斂為止。
EM 演算法是 Dempster,Laind,Rubin 於 1977 年提出的求參數極大似然估計的一種方法,它可以從非完整數據集中對參數進行 MLE 估計,是一種非常簡單實用的學習演算法。這種方法可以廣泛地應用於處理缺損數據,截尾數據,帶有雜訊等所謂的不完全數據(incomplete data)。
假定集合Z = (X,Y)由觀測數據 X 和未觀測數據Y 組成,X 和Z = (X,Y)分別稱為不完整數據和完整數據。假設Z的聯合概率密度被參數化地定義為P(X,Y|Θ),其中Θ表示要被估計的參數。Θ的最大似然估計是求不完整數據的對數似然函數L(X;Θ)的最大值而得到的:
L(Θ;X)= log p(X|Θ) = ∫log p(X,Y|Θ)dY ;
EM演算法包括兩個步驟:由E步和M步組成,它是通過迭代地最大化完整數據的對數似然函數Lc(X;Θ)的期望來最大化不完整數據的對數似然函數,其中:
Lc(X;Θ) =log p(X,Y |Θ) ;
假設在演算法第t次迭代後Θ獲得的估計記為Θ(t) ,則在(t+1)次迭代時,
E-步:計算完整數據的對數似然函數的期望,記為:
Q(Θ|Θ (t)) = E{Lc(Θ;Z)|X;Θ(t)};
M-步:通過最大化Q(Θ|Θ(t) ) 來獲得新的Θ 。
通過交替使用這兩個步驟,EM演算法逐步改進模型的參數,使參數和訓練樣本的似然概率逐漸增大,最後終止於一個極大點。直觀地理解EM演算法,它也可被看作為一個逐次逼近演算法:事先並不知道模型的參數,可以隨機的選擇一套參數或者事先粗略地給定某個初始參數λ0 ,確定出對應於這組參數的最可能的狀態,計算每個訓練樣本的可能結果的概率,在當前的狀態下再由樣本對參數修正,重新估計參數λ,並在新的參數下重新確定模型的狀態,這樣,通過多次的迭代,循環直至某個收斂條件滿足為止,就可以使得模型的參數逐漸逼近真實參數。
EM演算法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個簡單的迭代演算法計算後驗密度函數,它的最大優點是簡單和穩定,但容易陷入局部最優。
I. em演算法就是baum-welch 演算法嗎
baum-welch演算法是一種對hmm模型做參數估計的方法,是EM演算法的一個特例。
前向後向演算法是已知模型和序列求概率的演算法,也是用於訓練的Baum-Welch演算法的循環中的一個步驟。
J. em演算法是什麼
最大期望演算法(Expectation-Maximization algorithm, EM),或Dempster-Laird-Rubin演算法,是一類通過迭代進行極大似然估計(Maximum Likelihood Estimation, MLE)的優化演算法 ,通常作為牛頓迭代法(Newton-Raphson method)的替代用於對包含隱變數(latent variable)或缺失數據(incomplete-data)的概率模型進行參數估計。
EM演算法的標准計算框架由E步(Expectation-step)和M步(Maximization step)交替組成,演算法的收斂性可以確保迭代至少逼近局部極大值 。EM演算法是MM演算法(Minorize-Maximization algorithm)的特例之一,有多個改進版本,包括使用了貝葉斯推斷的EM演算法、EM梯度演算法、廣義EM演算法等 。
由於迭代規則容易實現並可以靈活考慮隱變數,EM演算法被廣泛應用於處理數據的缺測值 ,以及很多機器學習(machine learning)演算法,包括高斯混合模型(Gaussian Mixture Model, GMM) 和隱馬爾可夫模型(Hidden Markov Model, HMM) 的參數估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