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C++語言編譯生產可執行的二進制文件的過程求大神詳盡解釋,
預編譯。編譯器將你的.c、.cpp源代碼,通過解釋其中的預編譯指令,將源代碼轉換成相應的沒有任何預編譯指令的代碼。
編譯、優化。將上一步的代碼編譯成匯編指令,並作一定優化,形成對應的.s匯編代碼
匯編。將.s文件匯編成機器碼,形成對應的.o目標文件,此時是不可執行的二進制文件。生成對應的清單文件。為了連接需要,還會生成未定向符號表、導出符號表、地址重定向表等等。
連接。先根據對應的清單文件、連接文件及之間的調用關系,決定所有的目標文件及引用的庫文件在最後可執行文件中的位置;然後做一些其他事情,比如根據符號表等將目標文件中的符號地址補全等等;最終得到可執行文件。
這只是我個人的簡單理解,更詳盡的解答都可以寫成好幾本書了=_=望採納~
2. 怎麼加快codeblock計算速度
1.啟用多核支持:打開Codeblocks選項,選擇「編譯器和工具」,然後在「GCC編譯器」選項卡中打開「多核構建」選項。
2.關閉調試選項:在構建項目時,可以禁用調試信息和調試符號。這將減少生成的可執行文件的大小並提高編譯速度。
3.使用最新的編譯器版本:更新您的GCC編譯器版本,這將有助於優化編譯器的性能和編譯速度。
4.盡可能使用靜態鏈接庫:避免使用動態鏈接庫,在編譯時直接將所需的函數和庫鏈接到可執行文件中。
5.使用預編譯頭(州岩PCH):創建PCH文件,它包含了項目中經常使用的頭文件。編譯器在編譯其他文件時可以使用PCH文件,從而加快編譯速度。
6.優化代碼高鄭:消除冗餘循環或遞歸,減少內存分配和復制等都可以提高代碼運行效率。
以上這些方法可以加快Codeblocks的編譯戚跡頌速度,但請注意,這些優化方法可能會影響可讀性和可維護性。在進行優化時,請確保權衡好速度和質量。
3. 怎麼用gcc編譯文件
在終端中輸入 gcc 文件名 -o 目標文件名
然後 ./目標文件名 就行了,沒有目標文件名,自動存為 a
執行 ./a 就行了。
在使用Gcc編譯器的時候,我們必須給出一系列必要的調用參數和文件名稱。GCC編譯器的調用參數大約有100多個,其中多數參數我們可能根本就用不到,這里只介紹其中最基本、最常用的參數。
GCC最基本的用法是∶gcc [options] [filenames]
其中options就是編譯器所需要的參數,filenames給出相關的文件名稱。
-c,只編譯,不連接成為可執行文件,編譯器只是由輸入的.c等源代碼文件生成.o為後綴的目標文件,通常用於編譯不包含主程序的子程序文件。
-o output_filename,確定輸出文件的名稱為output_filename,同時這個名稱不能和源文件同名。如果不給出這個選項,gcc就給出預設的可執行文件a.out。
-g,產生符號調試工具(GNU的gdb)所必要的符號資訊,要想對源代碼進行調試,我們就必須加入這個選項。
-O,對程序進行優化編譯、連接,採用這個選項,整個源代碼會在編譯、連接過程中進行優化處理,這樣產生的可執行文件的執行效率可以提高,但是,編譯、連接的速度就相應地要慢一些。
-O2,比-O更好的優化編譯、連接,當然整個編譯、連接過程會更慢。
-Idirname,將dirname所指出的目錄加入到程序頭文件目錄列表中,是在預編譯過程中使用的參數。C程序中的頭文件包含兩種情況∶
A)#include <myinc.h>
B)#include 「myinc.h」
其中,A類使用尖括弧(< >),B類使用雙引號(「 」)。對於A類,預處理程序cpp在系統預設包含文件目錄(如/usr/include)中搜尋相應的文件,而B類,預處理程序在目標文件的文件夾內搜索相應文件。
GCC執行過程示例
示例代碼 a.c:
#include <stdio.h>
int main()
{
printf("hello\n");
}
預編譯過程:
這個過程處理宏定義和include,並做語法檢查。
可以看到預編譯後,代碼從5行擴展到了910行。
gcc -E a.c -o a.i
cat a.c | wc -l
5
cat a.i | wc -l
910
編譯過程:
這個階段,生成匯編代碼。
gcc -S a.i -o a.s
cat a.s | wc -l
59
匯編過程:
這個階段,生成目標代碼。
此過程生成ELF格式的目標代碼。
gcc -c a.s -o a.o
file a.o
a.o: ELF 64-bit LSB relocatable, AMD x86-64, version 1 (SYSV), not stripped
鏈接過程:
鏈接過程。生成可執行代碼。鏈接分為兩種,一種是靜態鏈接,另外一種是動態鏈接。使用靜態鏈接的好處是,依賴的動態鏈接庫較少,對動態鏈接庫的版本不會很敏感,具有較好的兼容性;缺點是生成的程序比較大。使用動態鏈接的好處是,生成的程序比較小,佔用較少的內存。
gcc a.o -o a
程序運行:
./a
hello
編輯本段
GCC編譯簡單例子
編寫如下代碼:
#include <stdio.h>
int main()
{
printf("hello,world!\n");
}
執行情況如下:
gcc -E hello.c -o hello.i
gcc -S hello.i -o hello.s
gcc -c hello.s -o hello.o
gcc hello.c -o hello
./hello
hello,world!
4. 簡述將源程序編譯成可執行程序的過程
一個源程序到一個可執行程序的過程:預編譯、編譯、匯編、鏈接。其中,編譯是主要部分,其中又分為六個部分:詞法分析、語法分析、語義分析、中間代碼生成、目標代碼生成和優化。
預編譯:主要處理源代碼文件中的以「#」開頭的預編譯指令。處理規則如下:
1、刪除所有的#define,展開所有的宏定義。
2、處理所有的條件預編譯指令,如「#if」、「#endif」、「#ifdef」、「#elif」和「#else」。
3、處理「#include」預編譯指令,將文件內容替換到它的位置,這個過程是遞歸進行的,文件中包含其他文件。
4、刪除所有的注釋,「//」和「/**/」。
5、保留所有的#pragma 編譯器指令,編譯器需要用到他們,如:#pragma once 是為了防止有文件被重復引用。
6、添加行號和文件標識,便於編譯時編譯器產生調試用的行號信息,和編譯時產生編譯錯誤或警告是能夠顯示行號。
(4)預編譯代碼優化擴展閱讀:
編譯過程中語法分析器只是完成了對表達式語法層面的分析,語義分析器則對表達式是否有意義進行判斷,其分析的語義是靜態語義——在編譯期能分期的語義,相對應的動態語義是在運行期才能確定的語義。
其中,靜態語義通常包括:聲明和類型的匹配,類型的轉換,那麼語義分析就會對這些方面進行檢查,例如將一個int型賦值給int*型時,語義分析程序會發現這個類型不匹配,編譯器就會報錯。
5. C語言提供的預編譯處理命令主要有哪三種
1.宏定義:用一個指定的標識符(即名字)來代表一個字元串,如:用PI代表3.1415926,#define PI 3.1415926
2.文件包含:指一個源文件可以將另外一個源文件的全部內容包含進來,#include<文件名>
3.條件編譯:對一部分內容指定編譯的條件,即滿足一定的條件才編譯,主要有:
(1)#ifdef標識符
程序段1
#eles
程序段2
#endif
(2)#ifndef標識符
程序段1
#eles
程序段2
#endif
(3))#if標識符
程序段1
#eles
程序段2
#endif
6. C語言文件的編譯與執行的四個階段並分別描述
開發C程序有四個步驟:編輯、編譯、連接和運行。
任何一個體系結構處理器上都可以使用C語言程序,只要該體系結構處理器有相應的C語言編譯器和庫,那麼C源代碼就可以編譯並連接到目標二進制文件上運行。
1、預處理:導入源程序並保存(C文件)。
2、編譯:將源程序轉換為目標文件(Obj文件)。
3、鏈接:將目標文件生成為可執行文件(EXE文件)。
4、運行:執行,獲取運行結果的EXE文件。
(6)預編譯代碼優化擴展閱讀:
將C語言代碼分為程序的幾個階段:
1、首先,源代碼文件測試。以及相關的頭文件,比如stdio。H、由預處理器CPP預處理為.I文件。預編譯的。文件不包含任何宏定義,因為所有宏都已展開,並且包含的文件已插入。我歸檔。
2、編譯過程是對預處理文件進行詞法分析、語法分析、語義分析和優化,生成相應的匯編代碼文件。這個過程往往是整個程序的核心部分,也是最復雜的部分之一。
3、匯編程序不直接輸出可執行文件,而是輸出目標文件。匯編程序可以調用LD來生成可以運行的可執行程序。也就是說,您需要鏈接大量的文件才能獲得「a.out」,即最終的可執行文件。
4、在鏈接過程中,需要重新調整其他目標文件中定義的函數調用指令,而其他目標文件中定義的變數也存在同樣的問題。
7. C語言源程序的編譯過程包括哪三個階段
編譯:將源程序轉換為擴展名為.obj的二進制代碼
連接:將obj文件進行連接,加入庫函數等生成可執行文件
運行:執行可執行文件,有錯返回修改,無錯結束
8. 編譯器在編譯階段,究竟做哪些事情
1. 預處理首先源代碼文件(.c/.cpp)和相關頭文件(.h/.hpp)被預處理器cpp預編譯成.i文件(C++為.ii)。預處理命令為:gcc –E hello.c –o hello.i預編譯過程主要處理那些源代碼中以#開始的預編譯指令,主要處理規則如下:u 將所有的#define刪除,並且展開所有的宏定義;u 處理所有條件編譯指令,如#if,#ifdef等;u 處理#include預編譯指令,將被包含的文件插入到該預編譯指令的位置。該過程遞歸進行,及被包含的文件可能還包含其他文件。u 刪除所有的注釋//和 /**/;u 添加行號和文件標識,如#2 「hello.c」 2,以便於編譯時編譯器產生調試用的行號信息及用於編譯時產生編譯錯誤或警告時能夠顯示行號信息;u 保留所有的#pragma編譯器指令,因為編譯器須要使用它們。2. 編譯編譯過程就是把預處理完的文件進行一系列詞法分析,語法分析,語義分析及優化後生成相應的匯編代碼文件(.s)。編譯的命令為:gcc –S hello.i –o hello.s或者從源文件直接輸出匯編代碼文件:gcc –S hello.c –o hello.s現在版本的GCC把預編譯和編譯兩個步驟合並成一個步驟,由程序cc1來完成(C++為cc1plus)。3. 匯編匯編就是將匯編代碼轉變成機器可以執行的命令,生成目標文件(.o),匯編器as根據匯編指令和機器指令的對照表一一翻譯即可完成。匯編的命令為:gcc –c hello.s –o hello.o或者從源文件直接輸出目標文件:gcc –c hello.c –o hello.o4. 鏈接鏈接就是鏈接器ld將各個目標文件組裝在一起,解決符號依賴,庫依賴關系,並生成可執行文件。鏈接的命令為:ld –static crt1.o crti.o crtbeginT.o hello.o –start-group –lgcc –lgcc_eh –lc-end-group crtend.o crtn.o一般我們使用一條命令就可以完成上述4個步驟:gcc hello.c實際上gcc只是一些其它程序的包裝,它會根據不同參數去調用預編譯編譯程序cc1、匯編器as、鏈接器ld。
9. PreparedStatement比Statement有什麼優勢
一、PreparedStatement相比於Statement,有三個優點:
一)代碼的可讀性和可維護性。
從代碼來看,用PreparedStatement來代替Statement會使代碼多出幾行,但這樣的代碼無論從可讀性還是可維護性上來說,都比直接用Statement的代碼高很多檔次。
二)PreparedStatement盡最大可能提高性能。
每一種資料庫都會盡最大努力對預編譯語句提供最大的性能優化,因為預編譯語句有可能被重復調用,所以語句在被DB的編譯器編譯後的執行代碼被緩存下來,那麼下次調用時只要是相同的預編譯語句就不需要編譯,只要將參數直接傳入編譯過的語句執行代碼中(相當於一個函數)就會得到執行。這並不是說只有一個Connection中多次執行的預編譯語句被緩存,而是對於整個DB中,只要預編譯的語句語法和緩存中匹配,那麼在任何時候就可以不需要再次編譯而可以直接執行。而statement的語句中,即使是相同一操作,而由於每次操作的數據不同所以使整個語句相匹配的機會極小,幾乎不太可能匹配。比如:
insert into tb_name (col1,col2) values ('11','22');
insert into tb_name (col1,col2) values ('11','23');
即使是相同操作但因為數據內容不一樣,所以整個個語句本身不能匹配,沒有緩存語句的意義,事實是沒有資料庫會對普通語句編譯後的執行代碼緩存。
當然並不是所有預編譯語句都一定會被緩存,資料庫本身會用一種策略,比如使用頻度等因素來決定什麼時候不再緩存已有的預編譯結果,以保存有更多的空間存儲新的預編譯語句。
用Statement對象時,每次執行一個SQL命令,都會對它進行解析編譯,而PreparedStatement對象在多次執行同一個SQl語句時都只解析編譯一次。PreparedStatement對象「就像一條生產線,批量生產同一型號的產品速度非常快。」這樣便可極大地減少資源開銷。
三)極大地提高了安全性。
傳遞給PreparedStatement對象的參數可以被強制進行類型轉換,使開發人員可以確保在插入或查詢數據時與底層的資料庫格式匹配。
在公共Web站點環境下,有惡意的用戶會利用那些設計不完善的、不能正確處理字元串的應用程序來個SQl注入,那就有麻煩。
二、例子:
兩者的代碼:
1)Statement代碼
Statement stmt = con.createStatement();
String sql = "INSERT INTO dept VALUES (12, 'GAME', 'BeiJing')";
stmt.executeUpdate(sql);
2)PreparedStatement代碼
String sql = "INSERT INTO dept VALUES ( ?, ?, ? )";
PreparedStatement pre = con.prepareStatement(sql);
pre.setInt(1, deptno); //部門編號
pre.setString(2,dname); //部門名稱
pre.setString(3,location); //部門地址
pre.executeUpdate();
10. gcc是什麼意思
GCC(GNU Compiler Collection,GNU編譯器套件),是由 GNU 開發的編程語言編譯器。它是以GPL許可證所發行的自由軟體,也是 GNU計劃的關鍵部分。
GCC原本作為GNU操作系統的官方編譯器,現已被大多數類Unix操作系統(如Linux、BSD、Mac OS X等)採納為標準的編譯器,GCC同樣適用於微軟的Windows。GCC是自由軟體過程發展中的著名例子,由自由軟體基金會以GPL協議發布。
GCC功能與作用:
1、預處理
命令gcc首先調用cpp進行預處理,在預處理過程中,對源代碼文件中的文件包含(include)、預編譯語句(如宏定義define等)進行分析。
2、編譯
用GCC編譯C/C++代碼時,它會試著用最少的時間完成編譯並且編譯後的代碼易於調試。易於調試意味著編譯後的代碼與源代碼有同樣的執行順序,編譯後的代碼沒有經過優化。
3、連接
當所有的目標文件都生成之後,gcc就調用ld來完成最後的關鍵性工作,這個階段就是連接。在連接階段,所有的目標文件被安排在可執行程序中的恰當的位置,同時,該程序所調用到的庫函數也從各自所在的檔案庫中連到合適的地方。
4、匯編
匯編過程是針對匯編語言的步驟,調用as進行工作,一般來講,.S為後綴的匯編語言源代碼文件和匯編、.s為後綴的匯編語言文件經過預編譯和匯編之後都生成以.o為後綴的目標文件。
GCC在執行編譯工作的時候,總共需要4步:
1、預處理,生成 .i 的文件[預處理器cpp]
2、將預處理後的文件轉換成匯編語言, 生成文件 .s [編譯器egcs]
3、有匯編變為目標代碼(機器代碼)生成 .o 的文件[匯編器as]
4、連接目標代碼, 生成可執行程序 [鏈接器ld]
常用選項
-ansi 只支持 ANSI 標準的 C 語法。這一選項將禁止 GNU C 的某些特色, 例如 asm 或 typeof 關鍵詞。
1、-c:只編譯並生成目標文件。
2、-DMACRO:以字元串"1"定義 MACRO 宏。
3、-DMACRO=DEFN:以字元串"DEFN"定義 MACRO 宏。
4、-E:只運行 C 預編譯器。
5、-g:生成調試信息。GNU 調試器可利用該信息。
6、-IDIRECTORY:指定額外的頭文件搜索路徑DIRECTORY。
7、-LDIRECTORY:指定額外的函數庫搜索路徑DIRECTORY。
8、-lLIBRARY:連接時搜索指定的函數庫LIBRARY。
9、-m486:針對 486 進行代碼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