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源碼編譯 > 文本編譯器數據結構程序講解

文本編譯器數據結構程序講解

發布時間:2023-04-07 10:34:02

㈠ 請問編譯程序和解釋程序是什麼意思什麼是編譯器、什麼是解釋器

編譯和解釋是從源程序到可執行程序轉換的兩種方法。編譯,是在源程序完成後,先轉換成中間代碼,然後再轉換成二進制代碼,完成後,每次執行,都直接執行這個二進制代碼。一次轉換完成。
而解釋程序的執行不同,他在執行時,是一次讀入一條源代碼,然後分析轉換成二進制代碼,執行這條語句,然後再讀入一條源代碼,再轉換,再執行。是一邊轉換一邊執行。編譯器和解釋器就是完成編譯和解釋工作的一個軟體。

㈡ 數據結構(C語言版)演算法的寫法

數據結構的演算法是種解題的思路,用什麼編譯器來檢查你的思路是否正確不是很重要,看自己擅長什麼語言就選什麼語言的編譯器,原理也基本上是一樣的,你可以用c vc++ c# java等等,他們的思路其實一樣,不一樣的是每種編譯器的語法規則不一樣,學數據結構的話最好是用編譯器來寫程序編譯後驗證自己的思路和演算法是否正確。下面我用的是排序的方法寫的,用的c編譯器。#include"stdio.h"
void main()
{int temp,a[3],i,j;<br>for(i=0;i<3;i++)<br>{printf("NO:%d\t",i+1);<br> scanf("%d",&a[i]);<br>}
for(i=0;i<3;i++)
for(j=i+1;j<3;j++)
{if(a[i]<a[j]){temp=a[i];a[i]=a[j];a[j]=temp;}
}
for(i=0;i<3;i++)
printf("%d ",a[i]);
getch();}

㈢ C語言文件的編譯與執行的四個階段並分別描述

開發C程序有四個步驟:編輯、編譯、連接和運行。

任何一個體系結構處理器上都可以使用C語言程序,只要該體系結構處理器有相應的C語言編譯器和庫,那麼C源代碼就可以編譯並連接到目標二進制文件上運行。

1、預處理:導入源程序並保存(C文件)。

2、編譯:將源程序轉換為目標文件(Obj文件)。

3、鏈接:將目標文件生成為可執行文件(EXE文件)。

4、運行:執行,獲取運行結果的EXE文件。

(3)文本編譯器數據結構程序講解擴展閱讀:

將C語言代碼分為程序的幾個階段:

1、首先,源代碼文件測試。以及相關的頭文件,比如stdio。H、由預處理器CPP預處理為.I文件。預編譯的。文件不包含任何宏定義,因為所有宏都已展開,並且包含的文件已插入。我歸檔。

2、編譯過程是對預處理文件進行詞法分析、語法分析、語義分析和優化,生成相應的匯編代碼文件。這個過程往往是整個程序的核心部分,也是最復雜的部分之一。

3、匯編程序不直接輸出可執行文件,而是輸出目標文件。匯編程序可以調用LD來生成可以運行的可執行程序。也就是說,您需要鏈接大量的文件才能獲得「a.out」,即最終的可執行文件。

4、在鏈接過程中,需要重新調整其他目標文件中定義的函數調用指令,而其他目標文件中定義的變數也存在同樣的問題。

㈣ 數據結構c語言怎麼運行啊

任何C語言程序包括用C語言編寫的數據結構程序,都必須經過,編輯、編譯、鏈接、執行四個階斷。
1、編輯,即編寫源碼,可以使用任何的文本編輯器來編寫源碼,以windows為例,即可以使用vc、vs等專業的IDE,也可以使用記事本、editplus、以及gvim等文本編輯器來編寫源碼。
2、編譯,即通過C語言編譯器對C語言源碼進行編譯,比如gcc、vc等等。
3、鏈接,編譯完成後,需要通過鏈接器,將所有的庫、編譯器輸出文件,合並為一個操作系統可載入的應用程序,在Windows平台這種格式為PE格式,在linux平台這種格式稱為ELF格式。
4、運行,當鏈接完成後,一個可執行的C語言程序就產生了,這時候通過圖形界面的雙擊或者控制台才可以運行程序。

㈤ 為什麼要學習編譯原理(轉)

大學課程為什麼要開設編譯原理呢?這門課程關注的是編譯器方面的產生原理和技術問題,似乎和計算機的基礎領域不沾邊,可是編譯原理卻一直作為大學本科的必修課程,同時也成為了研究生入學考試的必考內容。編譯原理及技術從本質上來講就是一個演算法問題而已,當然由於這個問題十分復雜,其解決演算法也相對復雜。我們學的數據結構與演算法分析也是講演算法的,不過講的基礎演算法,換句話說講的是演算法導論,而編譯原理這門課程講的就是比較專註解決一種的演算法了。在20世紀50年代,編譯器的編寫一直被認為是十分困難的事情,第一Fortran的編譯器據說花了18年的時間才完成。在人們嘗試編寫編譯器的同時,誕生了許多跟編譯相關的理論和技術,而這些理論和技術比一個實際的編譯器本身價值更大。就猶如數學家們在解決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一樣,雖然沒有最終解決問題,但是其間誕生不少名著的相關數論。 推薦參考書 雖然編譯理論發展到今天,已經有了比較成熟的部分,但是作為一個大學生來說,要自己寫出一個像TurbocC,Java那樣的編譯器來說還是太難了。不僅寫編譯器困難,學習悶數編譯原理這門課程也比較困難。 第一本書的原名叫《CompilersPrinciples,Techniques,andTools》,另外一個響亮的名字就是龍書。原因是這本書的封面上有條紅色的龍,也因為獗臼樵詒嘁朐?砘?嘴域確實?忻?所以很多國外的學者都直接取名為龍書。最近機械工業出版社已經出版了此書的中文版,名字就叫《編譯原理》。該書出的比較早,大概是在85或86年編寫完成的,作者之一還是著名的貝爾實驗室的科學家。裡面講解的核心編譯原理至今都沒有變過,所以一直到今天,它的價值都非凡。這本書最大的特點就是一開始就通過一個實際的小例子,把編譯原理的大致內容羅列出來,讓很多編譯螞罩首原理的初學者很快心裡有了個底,也知道為什麼會有這些理論,怎麼運用這些理論。而這一點是我感覺國內的教材缺乏的東西,所以國內的教材都不是寫給願意自學的讀者,總之讓人看了半天,卻不知道裡面的東西有什麼用。 第二本書的原名叫《ModernCompilerDesign》,中文名字叫做《現代編譯程序設計》。該書由人民郵電出版社所出。此書比較關注的是編譯原理的實踐,書中給出了不少的實際程序代碼,還有很多實際的編譯技術問題等等。此書另外一個特點就是其現代而字。在傳統的編譯原理教材中,你是不可能看到如同Java中的垃圾回收等演算法的。因為Java這樣的解釋執行語言是在近幾年才流行起來的東西。如果你想深入學習編譯原理的理論知識,那麼你肯定得看前面那本龍書,如果你想自己動手做一個先進的編譯器,那麼你得看這本《現代編譯程序設計》。 第三本書就是很多國內的編譯原理學者都推薦的那本《編譯原理及實踐》。或許是這本書引入國內比較早吧,我記得我是在高中就買了這本書,不過也是在前段時間才把整本書看完。此書作為入門教程也的確是個不錯的選擇。書中給出的編譯原理講解也相當細致,雖然不如前面的龍書那麼深入,但是很多地方都是點到為止,作為大學本科教學已經是十分深入了。該書的特點就是注重實踐,不過感覺還不如前面那本《現代編譯程序設計》的實踐味道更重。此書的重點還是在原理上的實踐,而非前面那本那樣的技術實踐。《編譯原理及實踐》在講解編譯原理的各個部分的同時,也在逐步實踐一個現代的編譯器TinyC.等你把整本書看完,差不多自己也可以寫一個TinyC了。作者還對Lex和Yacc這兩個常用的編譯相關的工具進行了很詳細的說明,這一點也是很難在國內的教材中看到的。 推薦了這三本教材,都有英文版和中文版的。很多英文好的同學只喜歡看原版的書,不我的感覺是這三本書的翻譯都很不錯,沒有必要特別去買英文版的。理解理論的實質比理解表面的文字更為重要。 編譯原理的實質 幾乎每本編譯原理的教材都是分成詞法分析,語法分析(LL演算法,遞歸下降演算法,LR演算法),語義分析,運行時環境,中間悶悉代碼,代碼生成,代碼優化這些部分。其實現在很多編譯原理的教材都是按照85,86出版的那本龍書來安排教學內容的,所以那本龍書的內容格式幾乎成了現在編譯原理教材的定式,包括國內的教材也是如此。一般來說,大學裡面的本科教學是不可能把上面的所有部分都認真講完的,而是比較偏重於前面幾個部分。像代碼優化那部分東西,就像個無底洞一樣,如果要認真講,就是單獨開一個學期的課也不可能講得清楚。所以,一般對於本科生,對詞法分析和語法分析掌握要求就相對要高一點了。 詞法分析相對來說比較簡單。可能是詞法分析程序本身實現起來很簡單吧,很多沒有學過編譯原理的人也同樣可以寫出各種各樣的詞法分析程序。不過編譯原理在講解詞法分析的時候,重點把正則表達式和自動機原理加了進來,然後以一種十分標準的方式來講解詞法分析程序的產生。這樣的做法道理很明顯,就是要讓詞法分析從程序上升到理論的地步。 語法分析部分就比較麻煩一點了。現在一般有兩種語法分析演算法,LL自頂向下演算法和LR自底向上演算法。LL演算法還好說,到了LR演算法的時候,困難就來了。很多自學編譯原理的都是遇到LR演算法的理解成問題後就放棄了自學。其實這些東西都是只要大家理解就可以了,又不是像詞法分析那樣非得自己寫出來才算真正的會。像LR演算法的語法分析器,一般都是用工具Yacc來生成,實踐中完全沒有比較自己來實現。對於LL演算法中特殊的遞歸下降演算法,因為其實踐十分簡單,那麼就應該要求每個學生都能自己寫。當然,現在也有不少好的LL演算法的語法分析器,不過要是換在非C平台,比如Java,Delphi,你不能運用YACC工具了,那麼你就只有自己來寫語法分析器。 等學到詞法分析和語法分析時候,你可能會出現這樣的疑問:詞法分析和語法分析到底有什麼?就從編譯器的角度來講,編譯器需要把程序員寫的源程序轉換成一種方便處理的數據結構(抽象語法樹或語法樹),那麼這個轉換的過程就是通過詞法分析和語法分析的。其實詞法分析並非一開始就被列入編譯器的必備部分,只是我們為了簡化語法分析的過程,就把詞法分析這種繁瑣的工作單獨提取出來,就成了現在的詞法分析部分。除了編譯器部分,在其它地方,詞法分析和語法分析也是有用的。比如我們在DOS,Unix,Linux下輸入命令的時候,程序如何分析你輸入的命令形式,這也是簡單的應用。總之,這兩部分的工作就是把不規則的文本信息轉換成一種比較好分析好處理的數據結構。那麼為什麼編譯原理的教程都最終把要分析的源分析轉換成樹這種數據結構呢?數據結構中有Stack,Line,List這么多數據結構,各自都有各自的特點。但是Tree這種結構有很強的遞歸性,也就是說我們可以把Tree的任何結點Node提取出來後,它依舊是一顆完整的Tree。這一點符合我們現在編譯原理分析的形式語言,比如我們在函數裡面使用函樹,循環中使用循環,條件中使用條件等等,那麼就可以很直觀地表示在Tree這種數據結構上。同樣,我們在執行形式語言的程序的時候也是如此的遞歸性。在編譯原理後面的代碼生成的部分,就會介紹一種堆棧式的中間代碼,我們可以根據分析出來的抽象語法樹,很容易,很機械地運用遞歸遍歷抽象語法樹就可以生成這種指令代碼。而這種代碼其實也被廣泛運用在其它的解釋型語言中。像現在流行的Java,.NET,其底層的位元組碼bytecode,可以說就是這中基於堆棧的指令代碼的。 關於語義分析,語法制導翻譯,類型檢查等等部分,其實都是一種完善前面得到的抽象語法樹的過程。比如說,我們寫C語言程序的時候,都知道,如果把一個浮點數直接賦值給一個整數,就會出現類型不匹配,那麼C語言的編譯器是怎麼知道的呢?就是通過這一步的類型檢查。像C++語言這中支持多態函數的語言,這部分要處理的問題就更多更復雜了。大部編譯原理的教材在這部分都是講解一些比較好的處理策略而已。因為新的問題總是在發生,舊的辦法不見得足夠解決。 本來說,作為一個編譯器,起作用的部分就是用戶輸入的源程序到最終的代碼生成。但是在講解最終代碼生成的時候,又不得不講解機器運行環境等內容。因為如果你不知道機器是怎麼執行最終代碼的,那麼你當然無法知道如何生成合適的最終代碼。這部分內容我自我感覺其意義甚至超過了編譯原理本身。因為它會把一個計算機的程序的運行過程都通通排在你面前,你將來可能不會從事編譯器的開發工作,但是只要是和計算機軟體開發相關的領域,都會涉及到程序的執行過程。運行時環境的講解會讓你更清楚一個計算機程序是怎麼存儲,怎麼裝載,怎麼執行的。關於部分的內容,我強烈建議大家看看龍書上的講解,作者從最基本的存儲組織,存儲分配策略,非局部名字的訪問,參數傳遞,符號表到動態存儲分配(malloc,new)都作了十分詳細的說明。這些東西都是我們編寫平常程序的時候經常要做的事情,但是我們卻少去探求其內部是如何完成。 關於中間代碼生成,代碼生成,代碼優化部分的內容就實在不好說了。國內很多教材到了這部分都會很簡單地走馬觀花講過去,學生聽了也只是作為了解,不知道如何運用。不過這部分內容的東西如果要認真講,單獨開一學期的課程都講不完。在《編譯原理及實踐》的書上,對於這部分的講解就恰到好處。作者主要講解的還是一種以堆棧為基礎的指令代碼,十分通俗易懂,讓人看了後,很容易模仿,自己下來後就可以寫自己的代碼生成。當然,對於其它代碼生成技術,代碼優化技術的講解就十分簡單了。如果要仔細研究代碼生成技術,其實另外還有本叫做《》,那本書現在由機械工業出版社引進的,十分厚重,而且是英文原版。不過這本書我沒有把它列為推薦書給大家,畢竟能把龍書的內容搞清楚,在中國已經就算很不錯的高手了,到那個時候再看這本《》也不遲。代碼優化部分在大學本科教學中還是一個不太重要的部分,就是算是實踐過程中,相信大家也不太運用得到。畢竟,自己做的編譯器能正確生成執行代碼已經很不錯了,還談什麼優化呢? 編譯原理的課程畢竟還只是講解原理的課程,不是專門的編譯技術課程。這兩門課程是有很大的區別的。編譯技術更關注實際的編寫編譯器過程中運用到的技術,而原理的課

㈥ 請教下面的數據結構程序

1 讀程序段,回答問題
int main(int argc,char *argv[])
{
int c=9,d=0;
c=c++%5;
d=c;
printf("d=%d\n",d);
return 0;
}
a) 寫出程序輸出
b) 在一個可移植的系統中這種表達式是否存在風險?why?

#include "stdio.h"
int a=0;
int b;
static char c;
int main(int argc,char *argv[])
{
char d=4;
static short e;

a++;
b=100;
c=(char)++a;
e=(++d)++;
printf("a=%d, b=%d, c=%d, d= %d, e=%d",a,b,c,d,e);
return 0;
}
a) 寫出程序輸出
b) 編譯器如果安排各個變數(a,b,c,d)在內存中的布局(eg. stack,heap,data section,bss section),最好用圖形方式描述。

2 中斷是嵌入式系統中重要的組成部分,這導致了許多編譯開發商提供一種擴展:讓標准C支持中斷,產生了一個新的關鍵字__interrupt。下面的代碼就使用了__interrupt關鍵字去定義了一個中斷服務子程序(ISR),請評論以下這段代碼。
__interrupt double compute_area(double radius)
{
double area = PI * radius *radius;
printf("nArea = %f", area);
return area;
}

3 C/C++基礎知識問題
a) 關鍵字volatile在編譯時有什麼含義?並給出三個不同使用場景的例子(可以偽代碼或者文字描述)。
b) C語言中static關鍵字的具體作用有哪些 ?
c) 請問下面三種變數聲明有何區別?請給出具體含義
int const *p;
int* const p;
int const* const p;

4 嵌入式系統相關問題
a) 對於整形變數A=0x12345678,請畫出在little endian及big endian的方式下在內存中是如何存儲脊帆脊的。
b) 在ARM系統中,函數調用的時候,參數是通過哪種方式傳遞的?
c) 中斷(interrupt,如鍵盤中斷)與異常(exception,如除零異常)有何區別?

5 設周期性任務P1,P2,P3的周期為T1,T2,T3分別為100,150,400;執行時間分別為20,40,100。請設計一種調度演算法進行任務調度,滿足任務執行周期及任務周期。

6 優先順序反轉問題在嵌入式系統中是一中嚴重的問題,必須給與足夠重視。
a) 首先請解釋優先順序反轉問題
b) 很多RTOS提供優先順序繼承策略(Priority inheritance)和優先順序天花板策略(Priority ceilings)用來解決優先順序反轉問題,請討論這兩種策略。

參考答案:
1 5
存在風險,因為c=c++%5;這個表達式對c有兩次修改轎襪,行為未定義,c的值不確定
int a=0; // data section
int b; // data section
static char c; // BSS
int main(int argc,char *argv[])
{
char d=4; // stack
static short e; // BSS
a++;
b=100;
c=(char)++a;
e=(++d)++;
printf("a=%d, b=%d, c=%d, d= %d, e=%d",a,b,c,d,e);
return 0;
}
a=2,b=100,c=2,d=6,e=5

2 a)ISR不能返回一個值;
b)ISR不能傳遞參數;
c)浮點一般都是不可重入的;
d)printf函數有重入和性能上的問題。

3 a) 用volatile關鍵字定義變數,相當於告訴編譯器,這個變數的值會隨時發生變化,每次使用時都需要去內存里
重新讀取它的值,並不要隨意針對它作優化。
建議使用volatile變數的場所:
(1) 並行設備的硬體寄存器
(2) 一個中斷服務櫻滲子程序中會訪問到的非自動變數(全局變數)
(3) 多線程應用中被幾個任務共享的變數
b) 在函數體,一個被聲明為靜態的變數在這一函數被調用過程中維持其值不變。
在模塊內(但在函數體外),一個被聲明為靜態的變數可以被模塊內所用函數訪問,但不能被模塊外其它函數
訪問。它是一個本地的全局變數。
在模塊內,一個被聲明為靜態的函數只可被這一模塊內的其它函數調用。那就是,這個函數被限制在聲明它的
模塊的本地范圍內使用。
static全局變數與普通的全局變數有什麼區別:static全局變數只初使化一次,防止在其他文件單元中被引用;
static局部變數和普通局部變數有什麼區別:static局部變數只被初始化一次,下一次依據上一次結果值;
static函數與普通函數有什麼區別:static函數在內存中只有一份,普通函數在每個被調用中維持一份拷貝
c) 一個指向常整型數的指針
一個指向整型數的常指針
一個指向常整型數的常指針
4

a) 0x12345678
little endian big endian 剛好反過來
高地址--〉 0x12 低地址--〉 0x12
0x34 0x34
0x56 0x56
低地址--〉 0x78 高地址--〉 0x78
b)參數<=4時候,通過R0~R3傳遞,>4的通過壓棧方式傳遞
c) 異常:在產生時必須考慮與處理器的時鍾同步,實踐上,異常也稱為同步中斷。在處理器執行到由於編程失誤而導致的錯誤指令時,或者在執行期間出現特殊情況(如缺頁),必須靠內核處理的時候,處理器就會產生一個異常。
所謂中斷應該是指外部硬體產生的一個電信號,從cpu的中斷引腳進入,打斷cpu當前的運行;
所謂異常,是指軟體運行中發生了一些必須作出處理的事件,cpu自動產生一個陷入來打斷當前運行,轉入異常處理流程。
非同步與同步的區別`
5

6 高優先順序任務需要等待低優先順序任務釋放資源,而低優先順序任務又正在等待中等優先順序任務的現象叫做優先順序反轉
優先順序繼承策略(Priority inheritance):繼承現有被阻塞任務的最高優先順序作為其優先順序,任務退出臨界區,恢
復初始優先順序。
優先順序天花板策略(Priority ceilings):控制訪問臨界資源的信號量的優先順序天花板。
優先順序繼承策略對任務執行流程的影響相對教小,因為只有當高優先順序任務申請已被低優先順序任務佔有的臨界資源
這一事實發生時,才抬升低優先順序任務的優先順序

㈦ 編譯器的工作分為哪幾個階段

編譯器就是一個普通程序,沒什麼大不了的
什麼是編譯器?

編譯器是一個將高級語言翻譯為低級語言的程序。

首先我們一定要意識到編譯器就是一個普通程序,沒什麼大不了的。

在沒有弄明白編譯器如何工作之前你可以簡單的把編譯器當做一個黑盒子,其作用就是輸入一個文本文件輸出一個二進制文件。

基本上編譯器經過了以下幾個階段,等等,這句話教科書上也有,但是我相信很多同學其實並沒有真正理解這幾個步驟到底在說些什麼,為了讓你徹底理解這幾個步驟,我們用一個簡單的例子來講解。

假定我們有一段程序:

while (y < z) {
int x = a + b;
y += x;
}
那麼編譯器是怎樣把這一段程序人類認識的程序轉換為CPU認識的二進制機器指令呢?

提取出每一個單詞:詞法分析
首先編譯器要把源代碼中的每個「單詞」提取出來,在編譯技術中「單詞」被稱為token。其實不只是每個單詞被稱為一個token,除去單詞之外的比如左括弧、右括弧、賦值操作符等都被稱為token。

從源代碼中提取出token的過程就被稱為詞法分析,Lexical Analysis。

經過一遍詞法分析,編譯器得到了以下token:

T_While while
T_LeftParen (
T_Identifier y
T_Less <
T_Identifier z
T_RightParen )
T_OpenBrace {
T_Int int
T_Identifier x
T_Assign =
T_Identifier a
T_Plus +
T_Identifier b
T_Semicolon ;
T_Identifier y
T_PlusAssign +=
T_Identifier x
T_Semicolon ;
T_CloseBrace }
就這樣一個磁碟中保存的字元串源代碼文件就轉換為了一個個的token。

這些token想表達什麼意思:語法分析
有了這些token之後編譯器就可以根據語言定義的語法恢復其原本的結構,怎麼恢復呢?

原來,編譯器在掃描出各個token後根據規則將其用樹的形式表示出來,這顆樹就被稱為語法樹。

語法樹是不是合理的:語義分析
有了語法樹後我們還要檢查這棵樹是不是合法的,比如我們不能把一個整數和一個字元串相加、比較符左右兩邊的數據類型要相同,等等。

這一步通過後就證明了程序合法,不會有編譯錯誤。

㈧ c語言編程:編一個文本編譯器。

樓主,你好!

以前數據結構大作業,寫過一個文本編輯器,命令行下的,還有些印象
基本的打開、保存文件的操作用標准IO庫提供的函數就行了,鍵盤操作當時用的是TC下的bios.h(貌似只有TC下才有),裡面有捕獲鍵盤輸入的函數,如CTRL+s保存文件之類的。查找操作選擇好適合的j數據結構,都有現成的演算法可以使用

下面是我以前用來參考的一個代碼(寫得比較粗糙),你也可以看一下

希望對你能有幫助吧

參考代碼已經發給樓主

㈨ 編譯原理的數據結構

編譯原理一直是計算機學習的必修課.
當然,由編譯器的階段使用的演算法與支持這些階段的數據結構之間的交互是非常強大的。編譯器的編寫者盡可能有效實施這些方法且不引起復雜性。理想的情況是:與程序大小成線性比例的時間內編譯器,換言之就是,在0 ( n )時間內,n是程序大小的度量(通常是字元數)。本節將講述一些主要的數據結構,它們是其操作部分階段所需要的,並用來在階段中交流信息。 臨時文件(temporary file):計算機過去一直未能在編譯器時將整個程序保留在存儲器中。這一問題已經通過使用臨時文件來保存翻譯時中間步驟的結果或通過「匆忙地」編譯(也就是只保留源程序早期部分的足夠信息用以處理翻譯)解決了。存儲器的限制現在也只是一個小問題了,現在可以將整個編譯單元放在存儲器之中,特別是在可以分別編譯的語言中時。但是偶爾還是會發現需要在某些運行步驟中生成中間文件。其中典型的是代碼生成時需要反填(backpatch)地址。例如,當翻譯如下的條件語句時 if x = 0 then ... else ... 在知道else部分代碼的位置之前必須由文本跳到else部分:
CMP X,0 JNE NEXT ;;
location of NEXT not yet known < code for then-part > NEXT : < code for else-part >
通常,必須為NEXT的值留出一個空格,一旦知道該值後就會將該空格填上,利用臨時文件可以很容易地做到這一點。
如果想利用上面的編譯原理開發一套屬於自己的編程語言,或者想在一個產品中嵌入編程語言,可以參考zengl開源網開發的zengl編程語言,該編程語言為國人使用C語言開發,裡麵包含兩個部分,一個是編譯器,一個是解釋執行中間代碼的虛擬機。編譯器包含了詞法掃描,語法分析,中間代碼輸出等,虛擬機則類似JAVA一樣解釋執行中間代碼。作者將所有的版本都公布出來,好讓讀者可以由淺入深的做研究,並且為了證明該編程語言的實用性,還結合SDL游戲開發庫開發了一款圖形界面和命令行界面的21點撲克小游戲 。
zengl編程語言目前適用平台為windows和linux (最開始在Linux下使用gcc開發,後來移植到windows平台)

㈩ 文本編輯器編寫程序的原理是什麼啊

VC之類的軟體,有一個統一的名字叫「集成開發環境」,這裡面,其實就是將代碼編輯器、工程管理器、編譯器、鏈接器集成在一起,方便編寫某耐襲脊些類型的C++程序。昌滲
但從C/C++編程的發展上,開始是沒有「集成」環境的,而即使現在,非集成的開發也占很大比例,尤其是在UNIX等非win環境下,都必須掌握。
這種非集成的方式,代禪嫌碼可以在任何文本編輯器內編輯,保存為代碼文件後,通過命令行的編譯器軟體進行編譯。和集成開發環境(IDE)比較起來,當然不可能像IDE那樣方便,但更基礎、更靈活,而且更重要的是,很多跨平台和內嵌開發,IDE是滿足不了的,只能使用文本編輯+命令行方式完成。

閱讀全文

與文本編譯器數據結構程序講解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單片機的功能模塊 瀏覽:771
安卓手機如何錄制視頻長時間 瀏覽:285
安全問題app哪個好 瀏覽:445
壓縮水會變冰嗎 瀏覽:526
小說配音app哪個靠譜 瀏覽:820
編譯iso 瀏覽:944
照片生成pdf格式 瀏覽:194
病歷轉pdf 瀏覽:835
雲伺服器配硬體 瀏覽:978
伺服器10k什麼意思 瀏覽:21
pdfeditor漢化 瀏覽:884
新科學pdf 瀏覽:746
現在還有c語言編譯嗎 瀏覽:675
哪裡買到單片機 瀏覽:480
linux文件打開數量 瀏覽:510
編譯原理中什麼是l屬性文法 瀏覽:372
硬碟加密時出現的問題 瀏覽:61
如何退域命令 瀏覽:108
看書的app哪裡看 瀏覽:291
伺服器怎麼調大 瀏覽: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