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管理經濟學
(1)接下這一業務所增加的成本 vs. 接下這一業務的所增加的收入
新增收入攜薯:80間房*50元每天*7天=28000
會計宴殲成本:80間房 * 8元變動成本 * 7 = 4480,固定費用為沉沒成本,非新增成本,不予考慮。
機會成本:預計出租率為40%,也就是說空房間有120*60%=72間。也就是說接了這個業務就要再多空出8間客房,這樣機會成本就是:8間預留客房*80元每天*7天=4480
這樣新增總成本:8960
新增凈收益=新增收入-新增成本=28000-8960〉0,因此應該接下這一業務。
(2)接下這一業務的最低價格:8960/(80間房*7天)=16元。
原因:最低價格發生在新增收入=新增成本的時候。也就是凈收益為零的時候。
降低價格會使新增收入降低,但不影響新增成本。辯祥者因此套用新增收入的演算法公式:
80間房* X元每天 *7天 = 8960,解方程得:X=16元。
B. 個稅累計收入怎麼計算
累計收入就是指居民個人每一納稅年度內取得綜合所得包括:工則閉則資、薪金所得,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
《孫棚個人所得稅法》規定態斗:居民個人的綜合所得,以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額減除費用六萬元以及專項扣除、專項附加扣除和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C. 收入法增加值的計算是什麼
收入法增加值的計算:增加值=固定資產折舊+勞動者報酬+生產稅凈額+營業盈餘。
增加值:反映企業生產過程中產出超過這一過程中間投入的價值,根據國家統計局有關規定按收入法計算,增加值為勞動者報酬、生產稅凈稿謹額、固定資產折舊和營業盈餘四個部隱森分之和。
勞動者報酬:指勞動者為企業提供服務獲得的全部報酬。主要包括本年在成本費用中列支的工資(薪金)所得、職工福利費、社會保險費、公益金以及其他各種費用中含有和列支的個人報酬部分。
收入法介紹:
收入法又稱要素支付法,是指通過把參加生產過程的所有生產要素的所有者的收入相加來獲得國內生產總值數據的一種計算方法。
這些收入包括:勞動者的工資、資本所有者的利息、土地所有者的地租、企業利潤等。在實際應用中,將上述四項收入加總起來的數據並不是國內生產總值,還應該再加上企業間接稅和折舊,這樣就獲得了用收入法計算的國內生產鍵攜基總值。計算公式為:
增加值=勞動者報酬+生產稅凈額+固定資產折舊+營業盈餘。
國民經濟各產業部門收入法增加值之和=收入法國內生產總值。
D. 新增銷售額累計怎麼計算
=1+(1.5-1)+(3-1.5)=3
E. 個人所得稅累計演算法是怎麼算的
一、正面回答
1、先算應納稅所得額。應納稅所得額=工資-個人代扣社保、公積金-6項專項扣除-其他免稅收入-5000(起征額);
2、計算本年累計應繳個稅。應納稅所得額大於0時,根據最新累進稅率表進項計算個稅;
3、計算當月應繳個稅=當月累計應繳個稅-上月累計應繳個稅。
二、分析詳情
個稅改革後,個稅的計算核心詞是累計,特徵是收付實現制。特點是先少繳,後多繳,年終再清繳。
三、個人所得稅是累計計算的嗎
是的,個人所得稅是累計計算的。2019年起實施的新個稅法首次將工資薪金、勞務報酬、稿酬和特許權使用費等四項所得,綜合按年計征個稅。
F. 營業收入怎麼計算有本年累計數和上年累計數
應該是這樣演算法
兩困帆年收入=本年累計營業汪拍雹收入120+上年累計營業收入100=220
每年平均收入=(本年累計營業收入120+上年累計營業賀沖收入100)/2=110
今年比去年收入增加(本年累計營業收入120-上年累計營業收入100)/上年累計營業收入100*100%=20%
G. 收入增長率的計算公式是什麼
收入增長率的計算公式:
收入增長率=(本期收入—上期收入)/上穗局冊期收入*100%。
主營業務收入增長率與應收臘禪賬款增長率的比較分析,猜宏可以表示公司銷售額的增長幅度,可以藉以判斷企業主營業務的發展狀況。
H. 營業收入增長率計算公式
營業收入增長率=(營業收入增長額/上年營業收入總額)×100%。
營業收入增長率是指企業本年營業收入增加額對上年營業收入總額的比率。主營業務增長率表簡如示與上年相比,主營業務收入的增減變動情況,是評價企業成培咐啟長狀況和發展能力的重要指標。
營業收入增長率是企業營配如業收入增長額與上年營業收入總額的比率,反映企業營業收入的增減變動情況。其計算公式為:
營業收入增長率=(營業收入增長額/上年營業收入總額)×100%
其中:營業收入增長額=營業收入總額-上年營業收入總額。
營業收入增長率大於零,表明企業營業收入有所增長。該指標值越高,表明企業營業收入的增長速度越快,企業市場前景越好。
I. 怎樣計算營業收入增長額
計算公式:
營業收入增長率是企業營業收入增長額與上年營業收入總額的比率,反映企業營業收入的增減變動情況。其計算公式為:
營業收入增長率=(營業收入增長額/上年營業收入總額)×100%
指標意義
1、營業收入增長率是衡量企業經營狀況和市場佔有能力、預測企業經營業務拓展趨勢的重要標志。不斷增加的營業收入,是企業生存的基礎和發展的條件。
2、該指標若大於0,表示企業的營業收入有所增長,指標值越高,表明增長速度越快,企業市場前景越好;若該指標小於0,則說明存在產品或服務不適銷對路、質次價高等方面問題,市場份額萎縮。
指標作用
衡量公司的產品生命周期
營業收入增長率可以用來衡量公司的產品生命周期,判斷公司發展所處的階段。一般來說,如果營業收入增長率超過10%,說明公司產品處於成長期,將繼續保持較好的增長勢頭,尚未面臨產品更新的風險。
判斷企業業務的發展狀況
營業收入增長率與應收賬款增長率的比較分析,可以表示公司銷售額的增長幅度,可以藉以判斷企業業陪氏務的發展狀況。
一般認為,當營業收入增長率低於-30%時,說明公司業務大幅滑坡,預警信號產生。另外,當營業收入增長率小於應收賬款增長率,甚至營業收入增長率為負數時,公司極可雹亂念能存在操縱利潤行為,需嚴加防範。
J. 累計計稅前收入額是如何計算出來的
累計計稅前收入額的計算公式如下:
個人所得稅累計計稅前收入額=累計收入-累計五險一金額,個人所得稅累計預繳應納稅所得額=累計收入一累計免稅收入一累計專項附加一累計免徵額一累計依法確定的扣除。
收入額是指企業從事生產經營以及與生產經磨臘兆營有關的活動所取得的各項收人,包括商品(產品)銷售收人,營運收人、勞務服務收人、工程價款收人、財產出租或轉讓收入、利息收入、其他業務收人和營業收入;個人獨資企業的投資者以全部生產經營所得為應納稅所得額。合夥企業的投資者按照合夥企業的全部生產經營所得和合夥協議約定的分配比例確定應納稅所得額,合夥協議沒有約定分配比例的,按平均的方法計算出應納稅所得額。
拓展資料:
稅前扣除規定與企業實際會計處理關系
一、稅法優先原則: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企業財務、會計處理辦法與稅收法律法規的規定不一致的,應局前當依照稅收法律法規的規定計算。(注:《企業所得稅法》第二十一條規定)
在實務操作中還一定要注意稅法優先原則在其他方面的體現,如合同中寫明股權轉讓產生的個人所得稅由個人負擔,但是由對方承擔這部分費用,在實際操作中,如果沒有繳納個人所得稅,稅務部門還是會找個人承擔責任。
二、稅法協調原則:對企業依據財務會計制度規定,並實際在財務會計處理上已確認的支出,凡沒有超過《企業所得稅法》和有關稅收法規規定的稅前扣除范圍和標準的,應按企業實際會計處理確認的支出,在企業所得稅前扣除,計算其應納稅所得額。《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2年第15號》
三、稅法空白原則:稅收法律法規和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未明確規定的具體扣除項目瞎租,在不違反稅前扣除基本原則的前提下,按國家財務、會計規定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