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源碼編譯 > 我國預演算法律制度由

我國預演算法律制度由

發布時間:2023-04-18 03:15:30

㈠ 簡述我國預算體系的組成。

簡述我國預算體系的組成。
查看答案解析 【正確答案】 根據我國政權此坦消結構,可以把我國的預算分為五級,即:森知(信虧1)中央預算;(2)省、自治區、直轄市預算;(3)設區的市、自治州預算;(4)縣、自治縣、不設區的市、市轄區預算;(5)鄉、民族鄉、鎮預算。(P166)
【答案解析】
本題知識點:預演算法律制度,

㈡ 預演算法和稅法的內容是什麼

預算又稱國家預算,是指經過法定程序制定的國家機關對未來收入和支出的預計方案。換言之,預算是經法定程序批準的、國家在一定期間內預定的收支計劃。國家預算是國家以年度財政收支計劃的形式,對依法徵集的部分國民收入進行集中統一分配的活動,是國家職能的一項十分重要和基本的方面。

預演算法是調整國家在協調經濟運行過程中發生的預算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所謂預算關系,是指國家各級財政為了有計劃地集中和分配資金,根據國家預算,在各級財政之間、各級財政同各部門預算單位之間以及各部門預算單位上下級之間發生的組織預算收入、撥付預算資金和進行年終決算的關系。

我國十分重視預算的立法工作。《中華人民共和國預演算法》由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於1994年3月22日通過,自1995年1月1日起施行。其立法宗旨是強化預算的分配和監督職能,健全國家對預算的管理,加強國家宏觀調控,保障經濟和社會健康發展。

國家預算體系,是指預算的組成環節及其相互關系。我國的國家預算體系是按國家政權結構所確立的各級預算的統一整體。

國家實行一級政府一級預算,設立中央,省、自治區、直轄市,設區的市、自治州,縣、自治縣、不設區的市、市轄區,鄉、民族鄉、鎮五級預算。不具備設立預算條件的鄉、民族鄉、鎮,經省、自治區、直轄市政府確定,可以暫不設立預算。因此,我國國家預算體系由中央政府預算(或中央預算)和地方預算組成。

中央預算由中央各部門(包括直屬單位)的預算組成。地方預算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總預算組成。地方各級總預算由本級政府預算和匯總的下一級總預算組成。地方各級政府預算由本級各部門(含直屬單位)的預算組成。各部門預算由本部門所屬各單位預算組成。單位預算,是指列入部門預算的國家機關、社會團體和其他單位的收支預算。

稅法是國家制定的調整稅收征納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所謂稅收征納關系,是指國家為了實現其職能,由代表國家行使征稅權的稅務機關向負有納稅義務的社會組織和個人無償地徵收貨幣或實物的關系。概括起來,我國稅法的調整對象包括兩方面關系:一是稅務機關與經濟組織、公民個人之間的征納關系;二是國家權力機關與國家行政機關之間、上級國家稅務機關與下級國家稅務機關之間因稅收管理許可權的劃分所產生的經濟管理關系。

新中國成立60多年來,我國稅收法律制度的建設經歷了一個多次調整、改革,逐步完善的過程。現行稅制是在1983年利改稅的兩步改革後,適應計劃經濟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轉變的需要再次進行改革的結果。這次稅制改革的指導思想是:統一稅法,公平稅負,簡化稅制,合理分權,理順分配關系,規范分配方式,保障財政收入,建立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的稅制體系。現行稅制是從1994年1月1日起開始施行的。

稅法是由一系列單行的稅收法規組成的。稅收法規對一定的稅種做出的具體規定,內容雖然各有不同,但在結構上都有一些共同的要素。稅法的構成要素包括:納稅主體、征稅客體、稅率、納稅環節、納稅期限、減稅免稅、違章處理。

納稅主體又稱納稅人,是指稅法規定直接負有納稅義務的社會組織和個人。納稅人是按稅種分別確定的。當主體符合這一特定資格,就要依法履行納稅義務。

征稅客體又稱征稅對象,是指稅法規定的課稅目的物,它具體指明了財政收入的多少和納稅人稅負的大小,是發揮稅收經濟杠桿作用的主要手段。稅率是應征稅額與計稅金額之間的比例,是計算稅額的尺度。稅率的高低直接體現國家的要求,直接關繫到國家財政收入的多少和納稅人的負擔程度,是稅收法律制度中的核心要素。我國現行稅法規定的稅率有比例稅率、累進稅率、定額稅率三種基本形式。比例稅率是對同一征稅對象不論數額大小,都按同一比例征稅的稅率。累進稅率是根據征稅對象數額的大小不同規定不同等級的稅率,每一等級規定逐級上升的征稅比例的稅率。累進稅率可分為全額累進稅率、超額累進稅率和超率累進稅率三種,目前我國稅收法律制度中已不採用全額累進稅率。定額稅率又稱固定稅額,是對單位征稅對象直接規定固定的征稅數額的一種稅率。納稅環節,是指應稅商品在其整個流轉過程中,稅法規定應當繳納稅款的環節。

納稅期限,是指稅法規定納稅人繳納稅款的具體期限。它是稅收固定性特點在時間上的體現。

減稅、免稅,是指稅法對特定的納稅人或征稅對象予以鼓勵和照顧,減輕或免除其一定的稅收負擔。

違法處理即規定對各種違反稅法的行為適用的罰則以及相應的處理程序。

根據征稅客體性質的不同,我國稅收可以分為五類:流轉稅、所得稅、資源稅、財產稅以及行為目的稅。

流轉稅是以商品流轉額和非商品流轉額為征稅對象的一系列稅種的總稱,它包括增值稅、消費稅、營業稅、關稅。所得稅是對企業、其他經濟組織及個人的所得額徵收的各稅種的統稱,包括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外商投資企業和外國企業所得稅。資源稅是以資源為征稅對象的各種稅的總稱,包括資源稅、土地稅(土地使用稅和土地增值稅)、農業稅。財產稅是以法人和自然人所擁有或支配的財產為征稅對象而徵收的各稅種的統稱,包括房產稅、車船稅、遺產稅、契稅。行為目的稅是國家為達到某種目的,以法人、自然人的某些特定行為為征稅對象而徵收的各稅種的總稱,它包括印花稅、投資方向調節稅、城鄉維護建設稅、屠宰稅、筵席稅、證券交易稅等。

稅收徵收管理制度是稅務機關代表國家行使征稅權,指導納稅人正確履行納稅義務,對日常稅收活動進行組織、管理、監督和檢查的法律制度。它是保證稅法得以實施和加強稅收活動法制化的一個重要方式。《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由第七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七次會議於1992年9月4日審議通過,並於1993年1月1日起施行。現行的《稅收征管法》,經過了1995年和2001年的兩次修改。

《稅收征管法》的適用范圍,在其第二條中作了規定:「凡依法由稅務機關徵收的各種稅收的稅收管理,均適用本法。」

稅務管理是《稅收征管法》的核心內容。稅務管理包括稅務登記,賬簿、憑證管理以及納稅申報三個方面。

違反稅法的行為主要包括以下幾種:

1.納稅人未按規定辦理稅務登記、變更或者注銷登記,未按規定設置、保管賬簿或保管記賬憑證和有關資料,未按規定將財務、會計制度或財務會計處理辦法報送稅務機關備查,未按規定保管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款賬簿或者保管有關稅款記賬憑證及有關資料,未按規定期限向稅務機關報送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款報告表。

2.欠稅行為。欠稅是納稅人、扣繳義務人超過規定的期限不繳或者少繳應納或者應解繳稅款的行為。

3.偷稅行為。偷稅是納稅主體故意違反稅法,採取欺騙、隱瞞等手段逃避納稅的行為。如納稅人採取仿造、變造、隱匿、擅自銷毀賬簿和記賬憑證,在賬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或者進行虛假的納稅申報手段,不繳或者少繳應納稅款的行為。

4.抗稅行為。抗稅是指納稅人公然違反稅法,拒絕履行納稅義務的行為,如以暴力、威脅方法拒不繳納稅款。

5.稅務人員利用職務之便,收受或索取財物、玩忽職守、濫用職權的行為。

對違反稅法行為主要採取以下幾種處理方式:

1.經濟制裁。這是對違反稅法的自然人或法人,在強制其補償國家的經濟損失的基礎上,對其實施的經濟懲罰。對違反稅法的納稅人和扣繳義務人給予經濟制裁,一般有加收滯納金和罰款兩種制裁方式。罰款又分兩種形式:一種是處以一定數額的罰款。如納稅人未按規定的期限辦理納稅申報的,稅務機關責令限期改正,可以處以二千元以下的罰款;逾期不改正的,可以處以二千元以上、一萬元以下的罰款。另一種是按偷稅、抗稅數額,處以若干倍的罰款。如偷稅額不滿一萬元或者偷稅數額占應納稅額不到百分之十的,由稅務機關追繳其偷稅款,處以偷稅數額五倍以下罰款。

2.行政制裁。這是對違反稅法的納稅人、扣繳義務人及其有關責任人員,由稅務機關或由稅務機關提請有關部門,依照行政程序給予行政處分。如書面通知未按規定期限繳納或解繳稅款的納稅人、扣繳義務人的開戶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從其存款中扣繳稅款;對違法單位進行批評警告、停業整頓或吊銷營業執照;對直接責任人員給予警告、記過、撤職或開除公職等處分。

3.刑事制裁。這是對違反稅法情節嚴重,觸犯刑律,構成犯罪,需要追究刑事責任的人員,由司法機關依法給予的刑事處罰。

㈢ 我國採用的國家預演算法是

我國採用的國家預演算法是公歷年制。《預演算法》規定,預算年度自公歷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

國家預演算法是指國家調整預算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屬於財政法規體系中的基本法。它規定國家預算的組成及組織方法,各級政府管理預算的許可權和責任,預、決算的編制及審核程序,預算執行制度和紀律等。

我國為使國家預算的組織和管理走向規范化,加強預算管理的民主和賣褲游法制建設,於1994年3月22日經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預演算法》,自1995年1月1日期施行。

鑒於我國第一次公布和實施預演算法,所以這是一部綜合性的預演算法,共設11章79條,對國家預算總則、管理職權、預算收支范圍、預算編制、預算審查與批准、預算執行、預算調整、決算、監督和法律責任等事項作出全面的規定。

國家預演算法主要有三種類型:一是權責法,以劃分各級預算的管理權責為內容;二是組織法,以預算組織和管理的基本規定為內容;三是程序法,以預算決算的編制、審查和批準的程序為主要內容。

㈣ 在我國,國家預算一般由政府哪個部門制定

國家預算也稱政府預算,是國家(政府)的基本財政收支計劃。財政是國家為了實現其職能的需要,對一部分社會產品進行分配和再分配的活動,是國家配置資源的重要方式和調控社會經濟運行的重要手段,是確保國家賴以存在的基本條件,有財才有政。
國家預算也稱政府預算,是政府的基本財政收支計劃,即經法定程序批準的國家年度財政收支計劃。國家預算是實現財政職能的基本手段,反映國家的施政方針和社會經濟政策,規定政府活動的范圍和方向。

預算一詞從字面上理解是指在經濟上預先盤算的意思。國家的財政分配活動不能盲目進行,國家要從社會產品中收取多少,通過什麼方式收取,收來的錢用在什麼地方,怎麼使用,達到什麼效果,都必須事先作出估算,並經過法定程序予以確認。不同性質的國家,其預算的性質不同。資本主義國家預算是維護資產階級統治的手段,預算收入主要來自各階層人民繳納的稅款收,預算支出主要用於軍政費用。我國社會主義國家預算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基本財政計劃,是國家為了實現政治經濟任務,有計劃地集中和分配一部分國民收入的重要工具,是國家經濟政策的反映。中國有預算收入,雖然也主要採取稅收形式,但各項稅收主要是由社會主義經濟繳納的,是社會主義經濟的內部積累。中國的預算支出,主要用於社會主義建設,節減軍政費用、騰出資金用於經濟建設和文化、教育、科學、衛生以及社會福利事業,這是中國安排預算資金的一貫方針。

根據國家政權結構、行政區域劃分和財政管理體制要求而確定的國家預算組織結構。我國的國家預算通常實行一級政權一級財政,每級財政都建立一級總預算。我國建國初期,國家財政分為中央、大行政區和省(市)埋彎三級財政。1953年大行政區由政權機構變為中央的派出機構,並於1954年大行政區由政權機構變為中央的派出機構,並於1954年撤銷。同時,為適應地方工作發展的需要,逐步建立起縣、市級財政和民族自治地方財政。1954年至1985年,就全國而言,基本上劃分為中央,省、自治區、直轄市,縣、市、自治縣三級財政。1985年4月,國家決定縣以下的鄉、鎮建立一級財政。
我國國家預算現設立中央、省(自治區、直轄市),市(自治州)、縣(不設區的市、市轄區)、鄉(鎮)五級預算。由中央預算和地方預算組成。中央預算由中央各部門(含直屬單位)的預算組成。地方預算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總預算組成。地方各級總預算由本級政府預算和匯總的下一級總預算組成;沒有下一級預算的,總預算即指本級預算。地方各級政府預算由本級各部門(含直屬單位)的預算組成。
各部門預算由本部門所屬各單位預算組成。單位預算是指列入部門預算的國家機關、社會團體和其它單位的收支預算。

我國憲法規定,國務院行使編制和執行國家預算的職權,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行使審查批准國家預算的職權,全國人大常委會行使審查批准預算調整方案和監督國家預算執行的職權。全國人大議事規則和全國人大常委會議事規則規定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全國人大常委會、鉛巧全國人大財政經濟委員會和有關專門委員會在預算審查監督中的職責、審查方法和程序。預演算法明確了人大、政府、財政部門以及各有關部門、單位在預算編制、預算審批、預算執行、決算審查中的職責、作槐液鍵用和操作程序。審計法規定了進行預算執行情況和決算審計的對象、內容以及職權和程序。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加強中央預算審查監督的決定提出,要加強對中央預算的審查監督,並將有關人大進行預算審查監督的條文具體化,明確了全國人大常委會預算工作委員會在預算審查監督工作中的具體職責、任務和有關工作程序。

㈤ 預演算法律制度的構成

法律分析:預演算法律制度由預算管理許可權、預算收支范圍、預算編制、預算審查和批准、預算執行、預算調整、決算、監督和法律責任等構成。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預演算法》

第四條 預算由預算收入和預算支出組成。政府的全部收入和支出都應當納入預算。

第五條 預算包括一般公共預算、政府性基金預算、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社會保險基金預算。一般公共預算、政府性基金預算、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社會保險基金預算應當保持完整、獨立。政府性基金預算、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社會保險基金預算應當與一般公共預算相銜接。

㈥ 什麼是預演算法律制度

預演算法律制度是指國家經過法定程序制定的,用以調整國家預算關系的法律、行政法規和相關規章制度。我國預演算法律制度由《預演算法》、《預演算法實施條例》以及有關國家預算管理的其他法規制度構成。

該法共十一章七十九條,對預算管理許可權、預算收支范圍、預算編制、預算審查和批准、預算執行、預算調整、決算、監督和法律責任等作了規定。該法是我國第一部財政基本法律,是我國國家預算管理工作的根本性法律以及制定其他預演算法規的基本依據。

它的頒布實施,對於強化預算的分配和監督職能,健全財政預算制度,加強國家宏觀調控,保障經濟和社會的健康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6)我國預演算法律制度由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預演算法》是為了規范政府收支行為,強化預算約束,加強對預算的管理和監督,建立健全全面規范、公開透明的預算制度,保障經濟社會的健康發展,根據憲法制定的法律。1994年3月22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通過,並於1995年1月1日起施行。

歷經四次審議,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次會議在2014年8月31日表決通過了《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修改〈預演算法〉的決定》,並決議於2015年1月1日起施行。至此,預演算法在出台20年後,終於完成了首次修改。

最新版本是根據2018年12月29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七次會議《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等五部法律的決定》修正,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㈦ 我國現行的預算管理體制是

中國現行預算管理體制是分稅制、分級預算管理體制。
分稅制預算管理體制是指在合理劃分各級政府事權范圍的基礎上,主要按稅種來劃分各級政府的預算收入,各級政府預算相對獨立,負有明確的平衡責任,各級政府間的財力差別通過中央政府向地方政府或上一級地方政府向下一級地方政府通過轉移支付制度進行調節。
中國自1994年1月1日起實弊敏行分稅制預算管理體制,主要內容有:
(1)中央與地方財政支出的劃分。
(2)中央與地方財政收入的劃分。
(3)政府間財政轉移支付制度。
分級分稅預算管理體制是指在實行多極預算管理體制的情況下,在劃分各級政府事權的基礎上,按稅種劃分各級政府財政收入的預算管理體制。
分級分稅預算體制是實行市場經濟國家普遍採取的一種預算管理體制,中國在1995年調整後的分級包干制已經吸收分級分稅體制中的分稅因素,1994年實行的「分稅制」改革,則從中國的實際出發,借鑒市場經濟國家的分級預算體制,初步形成具有中國特色察卜型的多級預算體制。
分級預算體制可歸納為以下幾個要點:
1、一級政權、一級預算主體,各級預算相對獨立自求平衡。
分級預算體制也就是多級預算體制,即所謂的財政聯邦主義,國會只審批中央預算,地方預算由地方立法機構審批。各級地方預算經常收入由本級稅收,本級服務收入和中央補助組成,以上收入不滿足需要時,允許發行地方債券或向銀行借款,自求平衡。
2、在明確市場經濟下政府職能邊界的前提下劃分政府職責(事權)范圍,在此基礎上劃分各級預算職責(財權)范圍。
中央預算應當承擔國防費、行政管理費、社會福利社會保障以及經濟發展為主的費用,地方應當承擔文教、衛生保健和市政建設為主的費用,應當對各級政府的投資職責也有明確的分工,不應該引起錯位、越位、缺位等現象的繁復出現或由中央和地方分別承擔,或由地方承擔中央給予補助或中央和地方聯合投資。
3、收入劃分實行分稅制。
在收入劃分比例上中央預算居主導地位,保證中央的調控權和調控力度,在稅收劃分方法上,有的按稅種劃分,各級預算都有本級的主體稅種,大宗收入的稅種歸中央如:所得稅、消稅、關稅等,收入彈性小的銷售稅和財產稅歸地方如:營業稅等,有的對同一稅種按不同稅率分配,並通過中央的基礎稅率限制地方稅率;有的實行分成或共享制。即屬於中央的稅種按一定比例分給地方如增值稅75%歸中央、25%歸地方或者屬於地方的稅種按一定比例分給中央、雙方共享。分設國稅局和地方稅局,分稅、分管與分征相結合。
4、預算調節制度,即所謂轉移支付制度。
轉移支付制度就是一個國家的各級政府之間在既定的職責,支出責任和稅收劃分基礎上,財政資金的相互轉移,有縱向調節和橫向調節兩種形式。縱向調節的典型敗猜做法是補助金制度。中央從全地徵收國稅,同時對每個地方給以補助,實行雙向調節。
補助金分為無條件補助,有條件補助和專項補助。
(1)無條件補助是上級政府撥給下級政府的補助金不限?使用范圍與要求即不附帶任何條件。
(2)有條件補助是中央政府給下級政府的附帶條件的補貼撥款,補貼的性質和目標是確定的,指如何具體使用該筆資金,不得移作他用,因而不會產生地方政府在共管轄范圍內節省開支的誘導。
(3)專項補助是上級政府對於接受補貼的下級政府要規定這種財政補貼的使用方向。
全國的分級預算體制是適應本國的政治經濟制度和歷史傳統長期形成,就整體而言是相對穩定的,只是集權與分權關系及其相應的調節方法可以有經常的調整也就是說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局面應當靈活的調整。

㈧ 所需經費列入什麼預算

《統計法》第十九條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統計工作所需經費列入財政預算。重大國情國力普查所需經費,由國務院和地方人民政府共同負擔,列人相應年度的財政預算,按時撥付,確保到位。縣級以上各人民政府應當將禁毒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纖譽此規劃毀迅,並且將禁毒經費列入本級財政預算。
擴展知識:
統計工作的基本任務是對經濟社會發展情況進行統計調查、統計分析,提供統計資料和統計咨詢意見,實行統計監督。統計工作需要人力、物力和財力的支持,因此,離不開經費保障。政府統計由各級人民政府統計機構和有關部門組織實施,其經費保障只有依靠財政預算。而且,政府統計是與現代國家管理密切聯系在一起的,是一項長期的、經常性的工作,需要財政預算的長期的、經常性的支持。因此,本條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統計工作所需經費列入本級財政預算。
所謂財政預算,是指政府對於未來一定時期內的收入和支出的計劃安排。依照我國預演算法的規定,財政預算由政府編制,報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審查批准,並按照批准後的預算執行。財政預算經本級人民代表大會批准後,非經法定虛旦程序,不得改變。將統計工作所需經費列入政府財政預算,從法律制度上保障了政府對統計工作的投入。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依照本條規定,將統計工作所需經費列入本級財政預算。

㈨ 簡述中國的復式預演算法律制度

當前我國實行的復式預算將國家預算分為經常性預算和建設性預算,它對於正確體現社會主義國家財政的雙重職能,增強財政分配的透明度,揭示財政赤字的形成原因,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但是,由於其編制方法只是在原畢鋒有的收支規模及范圍的基礎上,對舊的單式預算收支科目按性質和用途進行簡單的劃分,預算管理的范圍、預算管理和分析的方法沒有改變,財政的職能也並未得到分類管理和加強。因此,必須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需要,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多元復式預算體系:(1)政府公共預算。政府公共預算是指國家以政權體尺漏現者的身份手困晌取得財政收入,為維持政府活動、保障國家安全和社會秩序、發展社會公益事業而發生財政支出所形成的預算。(2)國有資產經營預算。國有資產經營預算是指國家以國有資產所有者的身份取得財政收入,為進行經濟建設和國有資產經營而發生財政支出所形成的預算,這是社會主義國家基於其社會制度和經濟基礎而必然出現的預算形式。(3)社會保障預算。社會保障預算是指國家為協調收入的時間分配和代際分配,以社會管理者的身份取得財政收入,並為全體公民或居民的福利,或以特定主體作為受益人進行財政開支所形成的預算。

㈩ 簡述會計法律的構成,預演算法律制度的構成

我國會計法律制度主要由以下幾個方面構成:1、會計法律。是指由全國人民代指凳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按照一定的立法程序制定磨遲的有關會計工作的法律。
2、會計行政法規。是指由國務院制定並發布,或由國務院有關部門擬定經國務院批准發布,調整經濟生活某些方面會計關系的法律規范。。
3、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是指由瞎逗李財政部根據會計法制定的關於會計核算、會計監督、會計機構和會計人員以及會計工作管理的制度,包括部門規章和規范性文件。
4、地方性會計法規。是指省、自治區、自轄市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在與會計法律、會計行政法規不相抵觸的前提下制定的地方性會計規范。

閱讀全文

與我國預演算法律制度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51單片機定時器方式2 瀏覽:330
命令行查看開機時間 瀏覽:812
python微博復雜網路分析 瀏覽:550
rf3148編程器 瀏覽:505
浙江標准網路伺服器機櫃雲主機 瀏覽:587
設置網路的伺服器地址 瀏覽:600
java圖形界面設計 瀏覽:751
純前端項目怎麼部署到伺服器 瀏覽:538
瓜子臉程序員 瀏覽:505
如何保證伺服器優質 瀏覽:94
小微信aPP怎麼一下找不到了 瀏覽:299
演算法纂要學術價值 瀏覽:975
程序員你好是什麼意思 瀏覽:801
倩女幽魂老伺服器如何玩 瀏覽:561
電子鍾單片機課程設計實驗報告 瀏覽:999
看加密頻道 瀏覽:381
程序員算不算流水線工人 瀏覽:632
三星電視我的app怎麼卸載 瀏覽:44
簡述vi編譯器的基本操作 瀏覽:507
讓程序員選小號 瀏覽: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