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生產能力指數法怎麼理解記憶
生產能力指數法是一種衡量經濟增長的指標,它衡量了一個國家或地區的實際生產能力與潛在生產能力之間的關系。具體來說,生產能力指數法通過比較實際生產與潛在生產的差異來計算經濟增長的速洞如度。這個指數可以幫助我們了解一個經濟體的生產能力是否充分利用,以及發展潛力有多大。
生產能力指數法的計算方法是將實際生產的總值除以潛在生產的總值,並將結仿顫禪果乘以100,從而得出一個百分比數。如果這個百分比數大於100,說明一個國家或地區的實際生產能力超過了潛在生備塵產能力,經濟正在增長;如果這個百分比數小於100,說明實際生產能力低於潛在生產能力,經濟正在萎縮。
因此,生產能力指數法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了解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增長狀況,並為制定經濟政策提供參考。
⑵ 2017年咨詢工程師考試《方法實務》考點:投資估算方法
投資估算是在項目建設規模、技術方案、設備方案、工程方案及項目實施進度的基礎上,估算總資金。
分類:簡單估演算法(生產能力指數法、比例估演算法、系數估演算法)——投資機搭尺會研究和預可行性研究階段、投資估算指標法、投資分類估演算法——可行性研究階段
第一節 建設投資簡單估演算法
一、生產能力指數法:根據已建成的、性質類似的建設項目的投資額和生產能力與擬建項目的生產能力估算擬建項目的投資額 Y2 = Y1 *(X2 /X1)n *調整系數CF X——生產能力
重要條件:合理的生產能力指數n,若規模相差不大,X2 /X1=0.5—2,n≈1;若生產規模< =50倍,且擬建項目規模的擴大僅靠增大設備規模達到,n=0.6—0.7;若靠增加相同規格設備數量達到,n=0.8—0.9
二、空枝沒比例估演算法:以擬建項目的全部設備 / 最主要設備費為基數估算
C = E(1 + f1P1 + f2P2 +……)+ 其他費用I E——設備費總和,P——建、安等占設備費%
三、系數估演算法
1、朗格系數法 總建設費用=主要設備費(1+管線、儀表、建築等費用估算系數)間接費總估算系數Kc
2、設備及廠房系數法 總建設費用=設備費 *設備系數合計+土建費用 *系數合計 ——適預可行性階段
四、投資估算指標法:分建設項目綜合指標(以項目綜合生產能力單位投資表示)、單項工程指斗納標(以單項工程生產能力單位投資表示)、單位工程指標反映其擴大的技術經濟指標,具有較強綜合性和概括性
⑶ 其他材料費怎麼計算
工程造價中,定額消耗量,材料費里有"其他材料1%",材料費是要怎麼計算?
您問工程造價中,定額消耗量,材料費里有"其他材料1%",材料費是要怎麼計算?
答:"其他材料1%",是指該項材料是本項材料費總和的1%,也就是說有名有姓的材料是100元,那麼其他材料就是1元,總計材料費是101元。
請教各位前輩,定額中其他材料費及零星材料費的計算
零星材料費的計算基礎是人工費、機械費之和其他材料費的計算基礎是主要材料費
預算裡面有單價和合價,後面的人工費和材料費是怎麼算的
是定額人工和定額材料單價乘以工程量的得數,單價是型鄭乎定額里定好的。定額單價是由人工單價,材料單價,機械單價,主材費,其他材料費等構成的。
工程中的零星材料費怎麼算?
不用算,打入自然損耗中,然後賣了算自己的!
單價分析表中其他費用怎麼計算?
建設工程中的其他費用,不同省市不同規則,都有詳細的建築定額規定。修建按直接費(工料合價)取費,裝置工程按人工費取費 三稅稅金是根據現行營業稅、城建稅、教育費附加等稅率倒算出來的。即三稅稅率=綜合稅率/(1-綜合稅率)*100%
工程量清單綜合單價分析表裡面的人工費、材料費及機械費如何計算?
人工費=工日單價×工日消耗量,材料費=∑材料消耗量×材料單價,機械費=∑台班消耗量×台班單價,其中要調價差,就是工日單價、材料單價、台班單價要是跟實際價格有差別的時候要調整,比如,材料費,你看的定額裡面是139.67元,139.67×(1+12.5%)=157.128≈157.13元,類似的人觸根機械也就求出來了。
工程預卜悉算中材料價差怎樣計算的?
土地開發整理預算價差主要是人工跟機械台班,在人材機欄目里選取要調價的材料,提取價差就是。在清單預算中價差體現在綜合單價里,而叢數非清單的消費量套價預算中,價差是單獨體現的,即使組價也只能體恭在市場綜合價,價差除可以記取稅金外,不能記取其他間接費。
預算中的安裝費包括人工費和材料費,材料費怎麼解釋?
安裝費中的材料費是指安裝設備或主要材料時需要消耗的輔助材料的費用,弧-424中的材料費主要是指電\碳酸氫納\自粘膠帶\其它材料費
總成本估算表中其他費用怎麼算? 10分
外購原材料費是不含稅成本,是否搬運費和裝卸費,如有納入原材料成本。管理費用和銷售費用不屬於產品成本,是屬於期間費用。
產品總成本有:原材料、包裝物、製造費用、工資及福利費、動力及燃料。產品完工入庫後,月終進行分配在產品成本。 如果本月生產產品全數完工,比如產品只實際入庫一半,視同在產品分配。分錄科目:
借:庫存商品-X商品1000
借:生產成本-在產品完工成本1000
貸:生產成本-原材料、包裝物、製造費用、工資及福利費、動力及燃料2000
下月實際進庫時分錄
借:庫存商品-X商品950
貸:生產成本-在產品完工成本950同時相差作分錄
借:產品成本差異-X產品500
貸:生產成本-在產品完工成本500
總成本費用估算表中的其他費用怎麼算?
固定資產投資估算方法 (一)靜態投資部分的估算方法 1.單位生產能力估演算法 計算公式為: C2=(C1/Q1)*Q2*f C1—已建類似項目的投資額; C2—擬建項目投資額; Q1—已建類似項目的生產能力; Q2—擬建項目的生產能力; F—不同時期、不同地點的定額、單價、費用變更等的綜合調整系數。 單位生產能力估演算法估算誤差較大,可達±30%。此法只能是粗略地快速估算,由於誤差大,應用該估演算法時需要小心,應注意以下幾點: (1)地方性。建設地點不同,地方性差異主要表現為:兩地經濟情況不同;土壤、地質、水文情況不同;氣候、自然條件的差異;材料、設備的來源、運輸狀況不同等。 (2)配套性。一個工程項目或裝置,均有許多配套裝置和設施,也可能產生差異,如:公用工程、輔助工程、廠外工程和生活福利工程等,這些工程隨地方差異和工程規模的變化均各不相同,它們並不與主體工程的變化成線性關系。 (3)時間性。工程建設項目的興建,不一定是在同一時間建設,時間差異或多或少存在,在這段時間內可能在技術、標准、價格等方面發生變化。 2.生產能力指數法 生產能力指數法又稱指數估演算法,它是根據已建成的類似項目生產能力和投資額來粗略估算擬建項目投資額的方法。其計算公式為:C2=C1(Q2/Q1)X*f 式中X-生產能力指數。 其他符號含義同前。 上式表明,造價與規模(或容量)呈非線性關系,且單位造價隨工程規模(或容量)的增大而減小。在正常情況下,0≤x≤1.不同生產率水平的國家和不同性質的項目中,x的取值是不相同的。比如化工項目美國取x=0.6,英國取x=0.66,日本取x=0.7. 若已建類似項目的生產規模與擬建項目生產規模相差不大,Q1與Q2的比值在0.5-2之間,則指數x的取值近似為1. 若已建類似項目的生產規模與擬建項目生產規模相差不大於50倍,且擬建項目生產規模的擴大僅靠增大設備規模來達到時,則x的取值約在0.6-0.7之間;若是靠增加相同規格設備的數量達到時,x的取值約在0.8—0.9之間。 指數法主要應用於擬建裝置或項目與用來參考的已知裝置或項目的規模不同的場合。 生產能力指數法與單位生產能力估演算法相比精確度略高,其誤差可控制在±20%以內,盡管估價誤差仍較大,但有它獨特的好處:即這種估價方法不需要詳細的工程設計資料,只知道工藝流程及規模就可以;其次對於總承包工程而言,可作為估價的旁證,在總承包工程報價時,承包商大都採用這種方法估價。 3.系數估演算法 系數估演算法也稱為因子估演算法,它是以擬建項目的主體工程費或主要設備費為基數,以其他工程費佔主體工程費的百分比為系數估算項目總投資的方法。這種方法簡單易行,但是精度較低,一般用於項目建議書階段。系數估演算法的種類很多,下面介紹幾種主要類型。 (1)設備系數法。以擬建項目的設備費為基數,根據已建成的同類項目的建築安裝費和其他工程費等占設備價值的百分比,求出擬建項目建築安裝工程費和其他工程費,進而求出建設項目總投資。其計算公式如下: C=E(1+flpl+f2p2+f3p3+.。。。。。) +I 式中C-擬建項目投資額; E-擬建項目設備費; p1、p2、p3.。。。。。-已建項目中建築安裝費及其他工程費等占設備費的比重; f1、f2、f3.。。。。。-由於時間因素引起的定額、價格、費用標准等變化的綜合調整系數; I-擬建項目的其他費用。 (2)主體專業系數法。以擬建項目中投資比重較大,並與生產能力直接相關的工藝設備投資為基數,根據已建同類項目的有關統計資料,計算出擬建項目各專業工程(總圖、土建、採暖、給排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