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兩個經緯度算距離公式及方法
經緯度是經度與緯度的合稱組成一個坐標系統,它是一種利用三度空間的球面來定義地球上的空間的球面坐標系統,能夠標示地球上的任何一個位置。怎麼計算兩個經緯度之間的距離,有什麼計算公式或者方法技巧?
在地球上任何地點,只要有隻表,有根竹竿,一根捲尺,就可知道當地經緯度。但表必須與該國標准時校對。
方法如下: 1、先算兩分日
比如在中國某地,桿影最短時是中午13點20分,且桿長與影長之比為1,則可知該地是北緯45°(tgα=1),東經100°(從120°里1小時減15°,4分鍾減1°)桿長與影長之比需查表求α,這里用消逗了特殊角。
2、再算兩至日經度的演算法不變 緯度在北半球冬至α+23.5°,夏至α-23.5°在任意一天加減修正值即可。
3、修正值演算法:就是距兩分或兩至日的天數差乘以94/365. 比如2013年2月17日,2013年3月22日春分差33天,即太陽直射點在南緯
33×94/365=8.5°
所以今天正午時得到的緯度是(arctgα+8.5)°
tgα= 桿長/影長
1.已知地球上兩點的經度皮胡、緯度:(X1,Y1), (X2,Y2),其中X1,X2為經度,Y1,Y2為緯度;
視計算程序需要轉化為弧度(*3.1415926/180)
地球半徑為R=6371.0 km
則兩點距離d=R*arcos[cos(Y1)*cos(Y2)*cos(X1-X2)+sin(Y1)*sin(Y2)]
2.在地球上同一條經線上緯度相差一度,實際距離是111公里;在赤道經度相差一度,實際距離是111公里,在其他的緯線上,經度每相差一度,實際距離是111*經度數*cos經度數,例如在北緯30度,經度相差5度,實際距離是:111*5*cos30度。
地球赤道上環繞地球一周走一圈共 40075.04公里
而一圈分成360°
而每1°(度)有60'
每一度一秒在赤道上的長度計算如下:
40075.04km/360°=111.31955km
111.31955km/60'=1.8553258km=1855.3m
而每一分又燃橋攔有60秒
每一秒就代表 1855.3m/60=30.92m
任意兩點距離計算公式為
d=111.12cos{1/[sinΦAsinΦB十 cosΦAcosΦBcos(λB-λA)]}
其中:A點經度,緯度分別為λA和ΦA
B點的經度、緯度分別為λB和ΦB,d為距離
地球上所有地方的緯度一分的距離都是約等於1.86公里,也就是一度等於1.86*60=111公里。
不同緯度處的經度線上的一分的實際長度是不同的,219國道基本在東經29-38度之間,29度處的一分經線長約1.63公里,38度處的一分經線長約1.47公里。
② 經緯度時間,時差計算
參考答案:
1、經度每相差15°,時間相差1小時→推出:經度相差1°(1°=60′),時間相差4分鍾(4分鍾=240秒)→推出經度相差1′,時間相差4秒
2、東經145°與西經
149°52'之間的經度差為145+149°52'=294°52′
3、294°×4分鍾/度=1176分鍾=19小時36分;52′×4秒/分=208秒=3分28秒
4、19小時36分+3分28秒=19小時39分28秒
③ 地理的緯度差怎麼算
地理的緯度差
同為北緯度或南緯度時,緯度差=緯度值大的減小的;
一個是北緯度,另一個是南緯度時,緯度差=兩個緯度值相加。
通過每一條經線的平面汪段,叫經線平面。兩個經線平面之間的夾角(λ)叫經度。但地球上經線有無數條,如果不確定一個起點,就無法計算經度,因此在1884年的國際子午線會議上,各國共同商定,以通過英國倫敦市東南郊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經線,作為計算經度的起點,定為零度經線。
同時,還確定:在零度經線以東的180°范圍,統稱為東經;在零度經線以西的180°范圍,統稱為西經。這樣,某一個地點的經度,就是該地經線平面和零度經線平面之間小於180°的夾角了。例如,通過北京的經線平面好陵斗和零度經線平面之間的夾角是116°28′,又在零度經線以東,所以北京的經度是東經116°28′,簡寫為116°28′E(E是東的英文縮寫)。
某一地點到地心的連線和赤道平面之間的夾角叫做這個地點的緯度。顯然,赤道的緯度是0°,南北兩極都是90°。為了區別南北兩個半球的緯度,將赤道以北的緯度統稱為北緯,赤道以南的緯度統稱為南緯。
例如,北京到地心的連線和赤道平面之間的夾角是39°48′,又在赤道以北,所以北京的緯度是北緯39°48′,簡寫為39°48′N(N是北的英文縮寫)。
(3)經緯度演算法差擴展閱讀:
經度是指通過某地的經線面與本初子午面所成的二面角。在本初子午線以東的經度叫東經,在本初子午線以西的叫西經。東經用「E」表示,西經用「W」表示。
經度的每一度被分為60分,每一分被分為60秒。一個經度因此一般看上去是這樣的:東經23°27′ 30"或西經23°27′ 30"。更精確的經度位置中秒被表示為分的小數,比如:東經23°27.500′,但也有使用度和它的小數的:東經23.45833°。
有時西經被寫做負數:-23.45833°。但偶爾也有人把東經寫為負數,但這相當不常規。
緯度
北緯為正數,南緯為負數。
緯度 是指過橢球面上某點作法線,該點法線與赤道平面的線面角,其數值在0至90度之間。位於赤道以北的點的緯度叫北緯,記為N;位於赤道以南的點的緯度稱南緯,記為S。
緯度數值在0至30度之間的地區稱為低緯度地區;緯度數值在30至60度之間的地區稱為中緯度地區;緯度數值在60至90度之間的地區稱為高緯度地區。
赤道、南回歸線、北回歸線、友磨南極圈和北極圈是特殊的緯線。
④ 如何根據地球中的經緯度,或者時區計算時差
時區計算時差方法:兩個地方的時區數相減就是時差,時區的數值大的時間早。比如中國是東八區(+8),美國東部是西五區(-5),兩地的時差是13小時,北京比紐約要早13個小時。
地球表面按經線從東到西,劃成一個個區域,並且規定相鄰區域的時間相差1小時。在同一區域內的東端和西端的人看到太陽升起的時間最多相差不過1小時。當人們跨過一個區域,就將自己的時鍾校正1小時(向西減1小時,向東加1小時),跨過幾個區域就加或減幾小時。
1884年在華盛頓召開的一次國際經度會議(又稱國際子午線會議)上,規定將全球劃分為24個時區(東、西各12個時區)。規定英國(格林尼治天文台舊址)為中時區(零時區)、東1-12區,西1-12區。每個時區橫跨經度15度,時間正好是1小時。
最後的東、西第12區各跨經度7.5度,以東、西經180度為界。每個時區的中央經線上的時間就是這個時區內統一採用的時間,稱為區時,相鄰兩個時區的時間相差1小時。
(4)經緯度演算法差擴展閱讀:
經度與時區的換算方法:
時區范圍是中央經線的度數向左右分別減加7.5度,即東西方向跨越15度,以東八區為例,其時區范圍是東經112.5度至東經127.5度。用該地的經度除以15度,當余數小於7.5度時,商數即為該地所在的時區數,當余數大於7.5度時,商數加1即為該地所在的時區數。
如已知某地位於145度E,用145/15,商數為9,余數為10>7.5,商數加1即為該地的時區數,所以該地位於東10區。再假如某地位於65度W,用65/15,商數為4,余數為5< 7.5,商數即為該地所在的時區數,則該地位於西4區。
⑤ 經緯度計算公式
如何計算地理經緯度
算經度——地方時計算——東加西減,15度1小時,1度4分鍾。
算緯度——①正午太陽高度公式計算;
②緯差法:在太陽直射點的同側,兩地緯差相差多少度,正午太陽高度就相差多少度。
推論:與直射點緯差相差多少度,正午太陽高度就與90°相差多少度。
③北極星的仰角=當地地理緯度。
2地理經緯度表達方法
1.表達方法
經緯度的表達方法——」十六字准則:緯度在前,經度在後,數字在前,符號在後「
2.規律
朝什麼方向數值越來越大,就是什麼度數。
朝北數值越來越大,就是北緯度。朝南越來越大,就是南緯度。
朝東數值越來越大,就是東經度。朝西越來越大,就是西經度。
3.分界
緯度二分界:南北半球劃分;高中低緯度劃分。(注意:赤道不屬於南北半球)
經度二分界:東西經度劃分;東西半球劃分。
3高中地理經緯度和時間怎麼計算
⒈時區
(1)為了各地交往的方便,將全球經度劃分為24個時區,各時區以其中央經線的地方時作為全時區的共用區時。
(2)某經度所在的時區計算:
經度/15度=商余數。
如果余數小於7.5,所在時區=商數
如果余數大於7.5,所在時區=商數+1(詳細計算:區時/時區的計算)
2.區時
(1)時區每差1個區,區時相差1小時,東早(多)西晚(少)
注意:過日界線日期要先加減一天
(2)公式計算:
甲時區-乙時區=甲區時-乙區時
注意:東時區寫成正數,西時區寫成負數。正負數已經考慮了日界線兩側的日期差別。
3.地方時
(1)根據太陽照射情況形成的時刻,如太陽直射點所在經線(位於晝半球中央)為12點。(地球自轉會造成照射情況的變化,地方時就變化)
要求:能在任意形式的日照圖上讀出特殊地方時(如12點、0點或24點、6點、18點)的分布。
(2)圖上計算:
經度每相差15度地方時相差1小時(或1度/4分鍾、經度1分/4秒鍾),東早(加)西晚(減)
注意:過日界線時日期還要再加(向西)減(向東)一天
(3)公式計算:
(甲經度-乙經度)×1小時/15度=甲地方時-乙地方時
注意:東經度寫成正數,西經度寫成負數。正負經度已經考慮了日界線兩側的日期差異。
4.日出、日落時刻
(1)地方時、區時計算
(2)日出時刻=(24-晝長)/2
日出時刻=12-晝長/2
(3)日落時刻=24-日出時刻
日落時刻=12+晝長/2
5.晝長
某地晝長=24—與該地緯度相同但南北半球不同的緯度的晝長=與該地緯度相同但南北半球不同的緯度的夜長。
6.夜長
某地夜長=24—與該地緯度相同但南北半球不同的緯度的夜長=與該地緯度相同但南北半球不同的緯度的晝長即:緯度相同半球不同的2地的夜長+夜長=24小時
7.晝長、夜長
(1)晝長=日落時刻-日出時刻
注意:前後時刻一致即可,比如都是某地地方時,比如都是北京時間
(2)晝長=(12-日出地的地方時)*2晝長=(日落地的地方時-12)*2注意:均指該地地方時
(3)圖上計算:晝長=24小時晝弧/360度
(4)北緯某地晝長=對應南緯的夜長
(5)夜長=24-晝長。
⑥ 經緯度計算方法
您好!
方法如下: 1、先算兩分日
比如在 中國 某地,桿影最短時是中午13點20分,且桿長與影長之比為1,則可知該地是北緯45°(tgα=1),東經100°(從120°里1小時減15°,4分鍾減1°)桿長與影長之比需查表求α,這里用了特殊角.
2、再算兩至日經度的演算法不變 緯度在北半球冬至α+23.5°,夏至α-23.5°在任意一天加減修正值即可.
3、修正值演算法:就是距兩分或兩至日的天數差乘以94/365. 比如今天是2月17日,與3月念尺22日春分差33天,即仔散高 太陽直射點 在南緯
33×94/365=8.5°
所以今天正午時得到的緯度是(arctgα+8.5)°
tgα= 桿長/影長
經緯度表示及轉換
經緯度以度數表示,一般可直接以小數點表示,但亦可把度數的小數點分為角分(1角分等於六十分之一度),和秒(一秒等於六十分之一分).表示經緯度有多樣模式,以下是其中一些例子.
度分秒錶示(度:分:秒掘大)-49°30'00"-123d30m00s
度分表示(度:分)-49°30.0'-123d30.0m
度數表示-49.5000°-123.5000d(一般會有四位小數).
祝節日快樂
⑦ 經緯度時間,時差計算
根據經緯度:(1)地球一天轉360°,一天24小時,所以經度每相差15°,時 間相差一小時;
(2)算出兩地經度差再除以15°就能得到兩地時差。
例:90°E和30°E經度差為60°,所以時差為60÷15=4小時
根據時區:(1)時區數相差「1」,時間相差一小時;
(2)計算時差:①兩地都是東時區(西時區),直接用時區數相 減;
例:東五區和東九區時差為4個小時
②一個是東時區,一個是西時區,時區數相加。
例:東八區和西三區時差為11個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