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在linux下用vi編寫程序後怎麼執行編寫的程序
vi 只是編輯器,保存退出後,可以命令行看到當前保存的文件。比如ls hello.c
接下來要用編譯器來編譯程序, 比如gcc hello.c -o hello
執行程序只要在命令行執行就可以了, 比如則羨./hello
建議先去了解一下基本的shell命令。
B. linux系統中vi編輯器如何使用
建議找一下相關的linux教程,在網路知道上幾句話說不清楚。
vi編輯器是所有Unix及Linux系統下標準的編輯器,它的強 大不遜色於任何最新的文本編輯器,這里只是簡單地介紹一下它的用法和一小部分指令。由於對Unix及Linux系統的任何版本,vi編輯器是完全相同的, 因此您可以在其他任何介紹vi的地方進一步了解它。Vi也是Linux中最基本的文本編輯器,學會它後,您將在Linux的世界裡暢行無阻。
1、vi的基本概念
基本上vi可以分為三種狀態,分別是
命令模式(command mode)
插入模式(Insert mode)
底行模式(last line mode)
1) 命令行模式command mode)
控制屏幕游標的移動,字元、字或行的刪除,移動復制某區段及進入Insert mode下,或者到 last line mode。
2) 插入模式(Insert mode)
只有在Insert mode下,才可以做文字輸入,按[ESC]鍵可回到命令行模式。
3) 底行模式(last line mode)
將文件保存或退出vi,也可以設置編輯環境,如尋找字元串、列出行號……等。
不過一般我們在使用時把vi簡化成兩個模式,就是將底行模式(last line mode)也算入命令行模式command mode)。
2、vi的基本操作
a) 進入vi
在系統提示符號輸入vi及文件名稱後,就進入vi全屏幕編輯畫面:
$ vi myfile
不過有一點要特別注意,就是您進入vi之後,是處於[命令行模式(command mode)],您要切換到[插入模式(Insert mode)]才能夠輸入文字。初次使用vi的人都會想先用上下左右鍵移動游標,結果電腦一直嗶嗶叫,把自己氣個半死,所以進入vi後,先不要亂動,轉換到 [插入模式(Insert mode)]再說吧!
b) 切換至插入模式(Insert mode)編輯文件
在[命令行模式(command mode)]下按一下字母i就可以進入[插入模式(Insert mode)],這時候你就可以開始輸入文字了。
c) Insert 的切換
您目前處於[插入模式(Insert mode)],您就只能一直輸入文字,如果您發現輸錯了字!想用游標鍵往回移動,將該字刪除,就要先按一下[ESC]鍵轉到[命令行模式(command mode)]再刪除文字。
d) 退出vi及保存文件
命令行模式下保存並退出:輸入ZZ
在[命令行模式(command mode)]下,按一下[:]冒號鍵進入[Last line mode],例如:
: w filename (輸入 [w filename]將文章以指定的文件名filename保存)
: wq (輸入[wq],存檔並退出vi)
: q! (輸入q!, 不存檔強制退出vi)
:x (執行保存並退出vi編輯器)
3、命令行模式(command mode)功能鍵
1). 插入模式
按切換進入插入模式,按「i」進入插入模式後是從游標當前位置開始輸入文件;
按[a]進入插入模式後,是從當前游標所在位置的下一個位置開始輸入文字;
按[o]進入插入模式後,是插入新的一行,從行首開始輸入文字。
2). 從插入模式切換為命令行模式
按[ESC]鍵。
3). 移動游標
vi可以直接用鍵盤上的游標來上下左右移動,但正規的vi是用小寫英文字母[h]、[j]、[k]、[l],分別控制游標左、下、上、右移一格。
按[ctrl]+[b]:屏幕往「後」移動一頁。
按[ctrl]+[f]:屏幕往「前」移動一頁。
按[ctrl]+[u]:屏幕往「後」移動半頁。
按[ctrl]+[d]:屏幕往「前」移動半頁。
按[gg]:移動到文章的首行。(可能只在Vim中有效)
按[G]:移動到文章的最後。
按[$]:移動到游標所在行的「行尾」。
按[^]:移動到游標所在行的「行首」
按[w]:游標跳到下個字的開頭
按[e]:游標跳到下個字的字尾
按[b]:游標回到上個字的開頭
按[#l]:游標移到該行的第#個位置,如:5l,56l。
Vi還提供了三個關於游標在全屏幕上移動並且文件本身不發生滾動的命令。它們分別是H、M和L命令。
(1)H命令
該命令將游標移至屏幕首行的行首(即左上角),也就是當前屏幕的第一行,而不是整個文件的第一行。利用此命令可以快速將游標移至屏幕頂部。若在H命令之前加上數字n,則將游標移至第n行的行首。值得一提的是,使用命令dH將會刪除從游標當前所在行至所顯示屏幕首行的全部內容。
(2)M命令
該命令將游標移至屏幕顯示文件的中間行的行首。即如果當前屏幕已經充滿,則移動到整個屏幕的中間行;如果並未充滿,則移動到文本的那些行的中間行。利用此命令可以快速地將游標從屏幕的任意位置移至屏幕顯示文件的中間行的行首。例如,在上面屏幕顯示的情況下(不論游標在屏幕的何處),在命令模式下,輸入命令M之後,游標都將移到add這一行的字母a上。同樣值得一提的是,使用命令dM將會刪除從游標當前所在行至屏幕顯示文件的中間行的全部內容。
(3)L命令
當文件顯示內容超過一屏時,該命令將游標移至屏幕上的最底行的行首;當文件顯示內容不足一屏時,該命令將游標移至文件的最後一行的行首。可見,利用此命令可以快速准確地將游標移至屏幕底部或文件的最後一行。若在L命令之前加上數字n,則將游標移至從屏幕底部算起第n行的行首。同樣值得一提的是,使用命令dL將會刪除從游標當前行至屏幕底行的全部內容。
4). 刪除文字
[x]:每按一次,刪除游標所在位置的「後面」一個字元。
[#x]:例如,[6x]表示刪除游標所在位置的「後面」6個字元。
[X]:大寫的X,每按一次,刪除游標所在位置的「前面」一個字元。
[#X]:例如,[20X]表示刪除游標所在位置的「前面」20個字元。
[dd]:刪除游標所在行。
[#dd]:從游標所在行開始刪除#行
5). 復制
[yw]:將游標所在之處到字尾的字元復制到緩沖區中。
[#yw]:復制#個字到緩沖區
[yy]:復制游標所在行到緩沖區。
[#yy]:例如,[6yy]表示拷貝從游標所在的該行「往下數」6行文字。
[p]:將緩沖區內的字元貼到游標所在位置。注意:所有與「y」有關的復制命令都必須與「p」配合才能完成復制與粘貼功能。
6). 替換
[r]:替換游標所在處的字元。
[R]:替換游標所到之處的字元,直到按下[ESC]鍵為止。
7). 恢復上一次操作
[u]:如果您誤執行一個命令,可以馬上按下,回到上一個操作。按多次「u」可以執行多次回復。
8). 更改
[cw]:更改游標所在處的字到字尾處
[c#w]:例如,[c3w]表示更改3個字
9).撤銷更改
[u]:撤銷上一次更改,可以一直按[u],一直撤銷到最舊修改狀態。
[ctrl]+[r]:恢復撤銷的更改,可以一直按該組合鍵達到最新的改變。
10). 跳至指定的行
[ctrl]+[g]列出遊標所在行的行號。
[#G]:例如,[15G],表示移動游標至文章的第15行行首。
4、Last line mode下命令簡介
在使用[last line mode]之前,請記住先按[ESC]鍵確定您已經處於[command mode]下後,再按[:]冒號即可進入[last line mode]。
A) 列出行號
[set nu]:輸入[set nu]後,會在文件中的每一行前面列出行號。
B) 跳到文件中的某一行
[#]:[#]號表示一個數字,在冒號後輸入一個數字,再按回車鍵就會跳到該行了,如輸入數字15,再回車,就會跳到文章的第15行。
C) 查找字元
[/關鍵字]:先按[/]鍵,再輸入您想尋找的字元,如果第一次找的關鍵字不是您想要的,可以一直按[n]會往後尋找到您要的關鍵字為止。
[?關鍵字]:先按[?]鍵,再輸入您想尋找的字元,如果第一次找的關鍵字不是您想要的,可以一直按[n]會往前尋找到您要的關鍵字為止。
D) 保存文件
[w]:在冒號輸入字母[w]就可以將文件保存起來。
E) 離開vi
[q]:按[q]就是退出,如果無法離開vi,可以在[q]後跟一個[!]強制離開vi。
[wq]:一般建議離開時,搭配[w]一起使用,這樣在退出的時候還可以保存文件,可以在後面再跟[!]強制保存退出。
[ZZ]:保存並退出vi。
F) 語法加亮
[syntax on]:vi編輯器默認不打開語法加亮功能,打開vi編輯器後在[last line mode]下使用[syntax on]命令即可打開語法加亮功能,此時編輯器會高亮顯示文件中的關鍵字,方便編程使用,用[syntax off]命令可關閉該功能。
C. 求助:虛擬機下的Linux怎麼退出VI編輯界面
1、連接上相應的linux主機,進入到等待輸入shell指令的linux命令行狀態下。
D. Linux 中 vi /etc/sysctl.conf 如何編輯
1、vi編輯器可以通過i、o、a等命令直接進入編輯模式,然後就可以修改文件了,vi/vim的工作模式如下圖所示:
file-max:這個參數表示進程可以同時打開的最大句柄數,這個參數直接限制最大並發連接數。
tcp_tw_reuse:這個參數設置為1,表示允許將TIME-WAIT狀態的socket重新用於新的TCP鏈接。這個對伺服器來說很有意義,因為伺服器上總會有大量TIME-WAIT狀態的連接。
tcp_keepalive_time:這個參數表示當keepalive啟用時,TCP發送keepalive消息的頻度。默認是7200seconds,意思是如果某個TCP連接在idle2小時後,內核才發起probe。若將其設置得小一點,可以更快地清理無效的連接。
tcp_fin_timeout:這個參數表示當伺服器主動關閉連接時,socket保持在FIN-WAIT-2狀態的最大時間。
tcp_max_tw_buckets:這個參數表示操作系統允許TIME_WAIT套接字數量的最大值,如果超過這個數字,TIME_WAIT套接字將立刻被清除並列印警告信息。默認是i180000,過多TIME_WAIT套接字會使Web伺服器變慢。
tcp_max_syn_backlog:這個參數表示TCP三次握手建立階段接受WYN請求隊列的最大長度,默認1024,將其設置大一些可以使出現Nginx繁忙來不及accept新連接的情況時,Linux不至於丟失客戶端發起的連接請求。
ip_local_port_range:這個參數定義了在UDP和TCP連接中本地埠的取值范圍。
net.ipv4.tcp_rmem:這個參數定義了TCP接受緩存(用於TCP接收滑動窗口)的最小值,默認值,最大值。
net.ipv4.tcp_wmem:這個參數定義了TCP發送緩存(用於TCP發送滑動窗口)的最小值,默認值,最大值。
netdev_max_backlog:當網卡接收數據包的速度大於內核處理的速度時,會有一個隊列保存這些數據包。這個參數表示該隊列的最大值。
rmem_default:這個參數表示內核套接字接收緩存區默認的大小。
wmem_default:這個參數表示內核套接字發送緩存區默認的大小。
rmem_max:這個參數表示內核套接字接收緩存區默認的最大大小。
wmem_max:這個參數表示內核套接字發送緩存區默認的最大大小。
E. 安裝hadoop 中vi命令怎麼用
1.裝虛擬機(CentOS)
2.
修改主機名(當前虛擬返圓機的主機名)
3.
查看茄世陵當前的主機名:hostname
4.
修改主機顫戚名:vi /etc/hostname (1)一定要在vi的命令模式下(在編輯模式下按etc鍵) (2)編輯模式下i當前游標所在的位置
5.
修改ip地址(當前虛擬機的ip地址):vi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ens33
F. 想將一個編好的存放在windows系統中的C語言代碼復制到linux虛擬機的vi編譯環境中,哪位高手能幫忙實現
用ssh工具連接linux虛擬機。
第一步,在linux要確認安雀喊裝了openssh,你安裝的是redhat或者ubuntu的,一般都已經安裝了。
第二步,在windows機器上安裝ssh工具,推薦幾個 Xshell(http://www.netsarang.com/download/down_xsh.html)、SecureCRT。Xshell分企業和個人,個人是免費的(安裝的時候會提醒你),SecureCRT是收費的,鉛指破解吧。
第三步,用ssh工具連接linux機器。
以後的復制粘貼,用滑鼠就OK了,別用鍵頃激野盤。
G. 虛擬機linux用vi編寫mysh命令
那是因為你沒有埋瞎判安裝vim。你的應該是彎改ubuntu吧,這神升樣裝sudo apt-get install vim 裝完就不會出現這樣的情況了
H. 怎麼把.c拷貝到虛擬機下安裝的RED hat LINUX 9.0中,同過vi編譯運行
你設置共享目錄,通過共享目錄考進去,直接拉不進去的
vi 是編輯器,不是編譯器
你要編譯羨悶通過你得用gcc
文件位置兄皮彎隨意,只要你自握裂己喜歡
I. 在VIM裡面是怎樣編譯C語言的文件
一、首先要會使用vim編寫一個c文件
1.在linux終端下輸入:
vi
test.c
表示生成了一個test.c的c語言文件
2.此時時命令模式,按"a"鍵或者"i"進入輸入模式,然後就是輸入C語言代碼
3.保存文件,再次回到命令模式,按"ESC「鍵,然後按":"鍵再輸入"wq」表示保存退出
二、然後在用gcc編譯test.c文件
直接輸入
gcc
-o
mytest
test.c即可
表示直接生成mytest執行文件
J. linux中如何用gcc編譯用vi寫的c文件
方法/步驟
1、進入linux系統,創建C文件「vim test.c」同時進入vim編輯界面也可以利用指令「touch test.c」創建後,然後「vim test.c」進入vim編輯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