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相對原子質量計算公式
相對原子質量=某種原子的質量/一種碳原子質量的(1/12)。
=原子核質量+核外電子質量/[(1/12]mC。
≈原子核質量/(1/12)mC。
=質子的質量+中子的質量/(1/12)mC。
=[質子數*一個質子的質量+中子數*一個中子的質量]/(1/12)mC。
=[質子數*(1/12)mc+中子數*(1/12)mC]/(1/12)mC。
=質子數+中子數。
原子質量分為絕對原子質量和相對原子質量。
絕對質量指的是1個原子的實際質量,也可以叫做原子的絕對質量。
相對原子質量是原子的相對質量,即以一種碳原子(原子核內有6個質子和6個中子的一種碳原子,這種碳原子可簡單地用12C表示)質量的十二分之一作為標准,其他原子的實際質量跟它相比較,所得的數值,就是該種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
為准確計量微小分子的重量,國際通用是採用一個原子的質量單位為基準,定義為碳12元素原子質量的1/12為一個原子質量單位。
原子質量單位(amu或u)有時稱統一原子質量單位,或道爾頓(Dalton,Da,D)是用來衡量原子或分子質量的單位,它被定義為碳12原子質量的1/12。
❷ 相對原子質量的計算方法以及公式
把一個碳-12原子的質量分為12等份,(碳原子有好幾種,其中有一種碳原子它的原子核中含6個質子和6個中子,加起來是12,所以把它稱為碳-12。當然還有其它如碳-14等,它含有8個中子和6個質子加起為14。國際上之所以要選用碳-12而不用碳-14是因為當選用碳-12原子作標准時,其它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都接近整數,便於記憶與使用)。那每一份的質量就是:一個原子的質量/(1/12×一個碳-12原子的質量)=一個原子的質量蔽隱/1.667e⁻²⁷kg。
計算方法
(1.993e⁻²⁶)/12=1.667e⁻²⁷千克。然後再把其它某種原子的實際質量與這個數相比後所得的結果,這個結果的數值就叫做這種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如氧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求法為:(2.657e⁻²⁶)/(1.667e⁻²⁷)=16(約),即氧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約為16,我們在計算時就採用16。這樣就要簡便得多。
其它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也是按相同的方法計算的。
相對原子質量的國余橘際基本單位是1。
相對原子質量的概念是以一種碳原子(原子核內有6個質子和6個中子的一種碳原子即C-12)的質量的1/12(約1.667e⁻²⁷kg)作為標准,其它原子的質量跟它的比值,就是這種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
該原子一個原子的實際質量(kg)=該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x一個碳-12原子實際質量的1/12(kg)ne。
1mol物質的質量叫做該物質的摩爾質量,單位一般為g/mol。
一種原子(分子,離子)的摩爾質量在數值上等於其相對原子質量(式量),但請注意:只有當該原子、分子、離子的摩爾質量的單位為g/mol時,才符合本規律。
公式:
相對原子質量
=某種原子的質量/一種碳原子質量的(1/12)
=原子核質量+核外電子質量/[(1/12]mC
≈原子核質量/(1/12)mC
=質子的質量+中子的質宏毀廳量/(1/12)mC
=[質子數*一個質子的質量+中子數*一個中子的質量]/(1/12)mC
=[質子數*(1/12)mc+中子數*(1/12)mC]/(1/12)mC
=質子數+中子數
❸ 相對原子質量計算公式
相對原子質量=某種原子的質量/一種碳原子質量的(1/12)=原子核質量+核外電子質量/[(1/12]mC=質子的質量+中子的質量/(1/12)mC=質子數+中子數。」
相對原子質量是一種計算原子質量的方式,由於原子的實際質量很小,如果人們用它們的實際質量來計算的話那就非常的麻煩,例如一個氫原子的實際質量為1.674×10⁻²⁷千克,一個氧原子的質量為2.657×10⁻²⁶千克。一個碳-12原子的質量為1.993×10⁻²⁶千克。
(3)近似相對原子質量演算法擴展閱讀:
當我們計算一個水分子質量是多少時,就會發現計算起來極不方便。若是計算其它更復雜的分子質量時那就更麻煩了。因此國際上規定採用相對原子質量和相對分子質量來表示原子、分子的質量關系。相對分子質量在數值上等於摩爾質量,但單位不同。相對分子質量的單位是「1」 ,而摩爾質量的單位是g/mol。
把一個碳-12原子的質量分為12等份,(碳原子有好幾種,其中有一種碳原子它的原子核中含6個質子和6個中子,加起來是12,所以把它稱為碳-12。當然還有其它如碳-14等,它含有8個中子和6個質子加起為14。國際上之所以要選用碳-12而不用碳-14是因為當選用碳-12原子作標准時,其它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都接近整數,便於記憶與使用)。
❹ 元素的近似相對原子質量
舉個例子:cl原子在自然界中有35cl和睜檔37cl兩種,而35cl在自然界中的佔比約為75%,37cl約為25%,因此cl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就為35*75%+37*25%=35.5
而近似相對原子質量=質子數+中子數
如he原子核中則仿有2個質子
2個中子
那麼he原子的近似相對原子質量就是2+2=4
(因為電子的質量約為中子、質子的1837分之1
因此這悉盯亂里忽略不計)
謝謝!
❺ 相對原子質量的計算方法以及公式
由「原子的質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可以得到計算相對原子質量的推導公式:
相對原子質量
=某種原子的質量/一種碳原子質量的(1/12)
=原子核質量+核改配外電子質量/[(1/12]mC
≈原子核質量/(1/12)mC
=質子的質量+中子的質量/(1/12)mC
=[質子數*一個質子的質量+中子數*一個中子的質量]/(1/12)mC
=[質子數*(1/12)mc+中子數*(1/12)mC]/(1/12)mC
=質子數+中子數
(5)近似相對原子質量演算法擴展閱讀:
我國在1993年12月27日譽碼發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慶殲哪准物理化學和分子物理學的量和單位GB3102.8-93》,並在1994年7月1日起廢除。
在專業的學術文件上需要使用「原子量」的概念的,均使用「相對原子質量」來代替(同時也廢除了「分子量」,使用「相對分子質量」來代替),不過由於原子量有更深的內涵,學術界還不希望完全將其廢除。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相對原子質量
❻ 相對原子質量的計算方法以及公式
相對原子質量=某種原子的質量/一種碳原子質量的(1/12)塵顫首
=原子核質量+核外電子質量/[(1/12]mC
≈原子核質量/(1/12)mC
=質子的質量+中子的質量/(1/12)mC
=質子數*一個質子的質量+中子數*一個中子的質量/(1/12)mC
=[質子數*(1/12)mc+中子數*(1/12)mC]/(1/12)mC
=質子數+中子數
注釋:
①:質量
②:碳原子元素符號
③:質子和中子的質量大約相等,且質子的質派數量大約為碳原子質量的1/12,故得出此公式.
相對原子質量≈質子數+中子數(不能作為計算公式)。
符號:Ar(r為下腳標,小寫)概念與元素氬不能混淆。
相似演算法:相對洞碧原子質量≈質子數+中子數(不可作為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