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源碼編譯 > 編譯器工作可分為多個階段

編譯器工作可分為多個階段

發布時間:2023-05-14 07:21:46

① c語言編譯器如何運行

編譯共分為四個階段:預處理階段、編譯階段、匯編階段、鏈接階段。

1、預處理階段:

主要工作是將頭文件插入到所寫的代碼中,生成擴展名為「.i」的文件替換原來的擴展名為「.c」的文件,但是原來的文件仍然保留,只是執行過程中的實際文件發生了改變。(這里所說的替換並不是指原來的文件被刪除)

2、匯編階段:

插入匯編語言程序,將代碼翻譯成匯編語言。編譯器首先要檢查代碼的規范性、是否有語法錯誤等,以確定代碼的實際要做的工作,在檢查無誤後,編譯器把代碼翻譯成匯編語言,同時將擴展名為「.i」的文件翻譯成擴展名為「.s」的文件。

3、編譯階段:

將匯編語言翻譯成機器語言指令,並將指令打包封存成可重定位目標程序的格式,將擴展名為「.s」的文件翻譯成擴展名為「.o」的二進制文件。

4、鏈接階段:

在示例代碼中,改代碼文件調用了標准庫中printf函數。而printf函數的實際存儲位置是一個單獨編譯的目標文件(編譯的結果也是擴展名為「.o」的文件),所以此時主函數調用的時候,需要將該文件(即printf函數所在的編譯文件)與hello world文件整合到一起,此時鏈接器就可以大顯神通了,將兩個文件合並後生成一個可執行目標文件。

② 編譯程序分為哪幾個主要部分

1、詞法分析

詞法分析的任務是對由字元組成的單詞進行處理,從左至右逐個字元地對源程序進行掃描,產生一個個的單詞符號,把作為字元串的源程序改造成為單詞符號串的中間程序。執行詞法分析的程序稱為詞法分析程序或掃描器。

2、語法分析

編譯程序的語法分析器以單詞符號作為輸入,分析單詞符號串是否形成符合語法規則的語法單位,如表達式、賦值、循環等,最後看是否構成一個符合要求的程序,按該語言使用的語法規則分析檢查每條語句是否有正確的邏輯結構,程序是最終的一個語法單位。

3、中間代碼生成

中間代碼是源程序的一種內部表示,或稱中間語言。中間代碼的作用是可使編譯程序的結構在邏輯上更為簡單明確,特別是可使目標代碼的優化比較容易實現。中間代碼即為中間語言程序,中間語言的復雜性介於源程序語言和機器語言之間。

4、代碼優化

代碼優化是指對程序進行多種等價變換,使得從變換後的程序出發,能生成更有效的目標代碼。所謂等價,是指不改變程序的運行結果。所謂有效,主要指目標代碼運行時間較短,以及佔用的存儲空間較小。這種變換稱為優化。

5、目標代碼生成

目標代碼生成是編譯的最後一個階段。目標代碼生成器把語法分析後或優化後的中間代碼變換成目標代碼。



(2)編譯器工作可分為多個階段擴展閱讀:

特點

數據結構分析和綜合時所用的主要數據結構,包括符號表、常數表和中間語言程序。符號表由源程序中所用的標識符連同它們的屬性組成。

其中屬性包括種類(如變數、數組、結構、函數、過程等)、類型(如整型、實型、字元串、復型、標號等),以及目標程序所需的其他信息。常數表由源程序中用的常數組成,其中包括常數的機內表示,以及分配給它們的目標程序地址。

分析部分源程序的分析是經過詞法分析、語法分析和語義分析三個步驟實現的。詞法分析由詞法分析程序(又稱為掃描程序)完成。

其任務是識別單詞(即標識符、常數、保留字,以及各種運算符、標點符號等)、造符號表和常數表,以及將源程序換碼為編譯程序易於分析和加工的內部形式。


③ 一個典型的編譯程序通常由哪些部分組成各部分的主要功能是什麼

通常由七個部分組成。分別是:詞法分析、語法分析、語義分析和中間代碼生成、優化、目標代碼生成以及表格和表格管理、出錯處理。
各自功能是:
1.詞法分析:輸入源程序,對構成源程序的字元串進行掃描和分解,識別出一個個單詞(也稱單詞符號,或簡稱符號)。在詞法分析階段工作所依循的是語言的詞法規則;描述詞法規則的有效工具是正規式和有限自動機。
2.語法分析:在詞法分析的基礎上,根據語言的語法規則,把單詞符號串組成各類語法單位。具體的說,語法分析是在單詞流的基礎上建立一個層次結構——建立語法樹。
3.語義分析和中間代碼生成:語義分析利用語法分析階段確定的層次結構來識別表達式和語句中的操作信息及類型信息;中間代碼生成階段將產生的源程序的一個顯式中間表示,這種中間表示可以看成是某種抽象程序,通常是與平台無關的,(可用三地址碼和四元式表示)。
4.優化:試圖改進中間代碼,以產生執行速度較快的機器代碼。
5.目標代碼生成:生成可重定位的機器代碼或匯編代碼。
6.表格和表格管理:編譯程序在工作過程中需要保持一系列的表格,以登記源程序的各類信息和編譯各階段的進展情況。
7.出錯處理:編譯程序對源程序中的錯誤進行處理,應最大限度地發現源程序中的各種錯誤,准確地指出錯誤的性質和發生錯誤的地點,並且將錯誤所造成的影響限制在盡可能小的范圍內,使得源程序的其餘部分能繼續被編譯下去,以便進一步發現其他可能的錯誤。通常編譯過程中每個階段都可能檢測出錯誤,其中,絕大多數數錯誤可以在編譯的前三階段檢測出來。且源程序中的錯誤通常分為語法錯誤和語義錯誤兩大類。出錯處理就是為了處理以上的錯誤情況。

④ C語言文件的編譯與執行的四個階段並分別描述

開發C程序有四個步驟:編輯、編譯、連接和運行。

任何一個體系結構處理器上都可以使用C語言程序,只要該體系結構處理器有相應的C語言編譯器和庫,那麼C源代碼就可以編譯並連接到目標二進制文件上運行。

1、預處理:導入源程序並保存(C文件)。

2、編譯:將源程序轉換為目標文件(Obj文件)。

3、鏈接:將目標文件生成為可執行文件(EXE文件)。

4、運行:執行,獲取運行結果的EXE文件。

(4)編譯器工作可分為多個階段擴展閱讀:

將C語言代碼分為程序的幾個階段:

1、首先,源代碼文件測試。以及相關的頭文件,比如stdio。H、由預處理器CPP預處理為.I文件。預編譯的。文件不包含任何宏定義,因為所有宏都已展開,並且包含的文件已插入。我歸檔。

2、編譯過程是對預處理文件進行詞法分析、語法分析、語義分析和優化,生成相應的匯編代碼文件。這個過程往往是整個程序的核心部分,也是最復雜的部分之一。

3、匯編程序不直接輸出可執行文件,而是輸出目標文件。匯編程序可以調用LD來生成可以運行的可執行程序。也就是說,您需要鏈接大量的文件才能獲得「a.out」,即最終的可執行文件。

4、在鏈接過程中,需要重新調整其他目標文件中定義的函數調用指令,而其他目標文件中定義的變數也存在同樣的問題。

⑤ 一個編譯器至少包含三個部分的進程是什麼

一個典型的編譯程序通常包含8個組成部分,它們是詞法分析程序、語法分析程序、語義分析程序、中間代碼生成程序、中間代碼優化程序、目標代碼生成程序、表格管理程序和錯誤處理程序。
(1) 編譯程序:如果源語言為高級語言,目標語言為某台計算機上的匯編語言或機器語

言,則此翻譯程序稱為編譯程序。

(2) 源程序:源語言編寫的程序稱為源程序。

(3) 目標程序:目標語言書寫的程序稱為目標程序。

(4) 編譯程序的前端:它由這樣一些階段組成:這些階段的工作主要依賴於源語言而與

目標機無關。通常前端包括詞法分析、語法分析、語義分析和中間代碼生成這些階

段,某些優化工作也可在前端做,也包括與前端每個階段相關的出錯處理工作和符

號表管理等工作。

(5) 後端:指那些依賴於目標機而一般不依賴源語言,只與中間代碼有關的那些階段,

即目標代碼生成,以及相關出錯處理和符號表操作。

(6) 遍:是對源程序或其等價的中間語言程序從頭到尾掃視並完成規定任務的過程。

詞法分析程序:輸人源程序,拼單詞、檢查單詞和分析單詞,輸出單詞的機內表達形式。

語法分析程序:檢查源程序中存在的形式語法錯誤,輸出錯誤處理信息。

語義分析程序:進行語義檢查和分析語義信息,並把分析的結果保存到各類語義信息表中。

中間代碼生成程序:按照語義規則,將語法分析程序分析出的語法單位轉換成一定形式的中間語言代碼,如三元式或四元式。

中間代碼優化程序:為了產生高質量的目標代碼,對中間代碼進行等價變換處理

⑥ 編譯程序前三個階段完成的工作是

詞法分析、語法分析、語義分析和中間代碼生成。
編譯程序的作用是:將高級語言源程序翻譯成目標程序,並慎州衡翻譯成等價的機器語言格式目標程序的翻譯程序,屬於寬做採用生成性實現途徑實現的翻譯程序。
編譯程序指跡前將某一種程序設計語言寫的程序翻譯成等價的另一種語言的程序的程序,稱之為編譯程序。
編譯程序也稱為編譯器,是指把用高級程序設計語言書寫的源程序,翻譯成等價的機器語言格式目標程序的翻譯程序。編譯程序屬於採用生成性實現途徑實現的翻譯程序。

⑦ 編譯器的邏輯階段可以怎樣分組

編譯器的邏輯階段通常可以分為以下幾個部分:

⑧ 編譯器的工作分為哪幾個階段

編譯器就是一個普通程序,沒什麼大不了的
什麼是編譯器?

編譯器是一個將高級語言翻譯為低級語言的程序。

首先我們一定要意識到編譯器就是一個普通程序,沒什麼大不了的。

在沒有弄明白編譯器如何工作之前你可以簡單的把編譯器當做一個黑盒子,其作用就是輸入一個文本文件輸出一個二進制文件。

基本上編譯器經過了以下幾個階段,等等,這句話教科書上也有,但是我相信很多同學其實並沒有真正理解這幾個步驟到底在說些什麼,為了讓你徹底理解這幾個步驟,我們用一個簡單的例子來講解。

假定我們有一段程序:

while (y < z) {
int x = a + b;
y += x;
}
那麼編譯器是怎樣把這一段程序人類認識的程序轉換為CPU認識的二進制機器指令呢?

提取出每一個單詞:詞法分析
首先編譯器要把源代碼中的每個「單詞」提取出來,在編譯技術中「單詞」被稱為token。其實不只是每個單詞被稱為一個token,除去單詞之外的比如左括弧、右括弧、賦值操作符等都被稱為token。

從源代碼中提取出token的過程就被稱為詞法分析,Lexical Analysis。

經過一遍詞法分析,編譯器得到了以下token:

T_While while
T_LeftParen (
T_Identifier y
T_Less <
T_Identifier z
T_RightParen )
T_OpenBrace {
T_Int int
T_Identifier x
T_Assign =
T_Identifier a
T_Plus +
T_Identifier b
T_Semicolon ;
T_Identifier y
T_PlusAssign +=
T_Identifier x
T_Semicolon ;
T_CloseBrace }
就這樣一個磁碟中保存的字元串源代碼文件就轉換為了一個個的token。

這些token想表達什麼意思:語法分析
有了這些token之後編譯器就可以根據語言定義的語法恢復其原本的結構,怎麼恢復呢?

原來,編譯器在掃描出各個token後根據規則將其用樹的形式表示出來,這顆樹就被稱為語法樹。

語法樹是不是合理的:語義分析
有了語法樹後我們還要檢查這棵樹是不是合法的,比如我們不能把一個整數和一個字元串相加、比較符左右兩邊的數據類型要相同,等等。

這一步通過後就證明了程序合法,不會有編譯錯誤。

⑨ 編譯器能夠完成的工作是

1. 詞法分析詞法分析器根據詞法規則識別出源程序中的各個記號(token),每個記號代表一類單詞(lexeme)。源程序中常見的記號可以歸為幾大類:關鍵字、標識符、字面量和特殊符號。詞法分析器的輸入是源程序,輸出是識別的記號流。詞法分析器的任務是把源文件的字元流轉換成記號流。本質上它查看連續的字元然後把它們識別為「單詞」。
2. 語法分析語法分析器根據語法規則識別出記號流中的結構(短語、句子),並構造一棵能夠正確反映該結構的語法樹。
3. 語義分析語義分析器根據語義規則對語法樹中的語法單元進行靜態語義檢查,如果類型檢查和轉換等,其目的在於保證語法正確的結構在語義上也是合法的。
4. 中間代碼生成中間代碼生成器根據語義分析器的輸出生成中間代碼。中間代碼可以有若干種形式,它們的共同特徵是與具體機器無關。最常用的一種中間代碼是三地址碼,它的一種實現方式是四元式。三地址碼的優點是便於閱讀、便於優化。
5. 中間代碼優化
優化是編譯器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由於編譯器將源程序翻譯成中間代碼的工作是機械的、按固定模式進行的,因此,生成的中間代碼往往在時間和空間上有很大浪費。當需要生成高效目標代碼時,就必須進行優化。
6. 目標代碼生成
目標代碼生成是編譯器的最後一個階段。在生成目標代碼時要考慮以下幾個問題:計算機的系統結構、指令系統、寄存器的分配以及內存的組織等。編譯器生成的目標程序代碼可以有多種形式:匯編語言、可重定位二進制代碼、內存形式。
7 符號表管理
符號表的作用是記錄源程序中符號的必要信息,並加以合理組織,從而在編譯器的各個階段能對它們進行快速、准確的查找和操作。符號表中的某些內容甚至要保留到程序的運行階段。
8 出錯處理用戶編寫的源程序中往往會有一些錯誤,可分為靜態錯誤和動態錯誤兩類。所謂動態錯誤,是指源程序中的邏輯錯誤,它們發生在程序運行的時候,也被稱作動態語義錯誤,如變數取值為零時作為除數,數組元素引用時下標出界等。靜態錯誤又可分為語法錯誤和靜態語義錯誤。語法錯誤是指有關語言結構上的錯誤,如單詞拼寫錯、表達式中缺少操作數、begin和end不匹配等。靜態語義錯誤是指分析源程序時可以發現的語言意義上的錯誤,如加法的兩個操作數中一個是整型變數名,而另一個是數組名等。

⑩ 典型的編譯器可以劃分成幾個邏輯階段

這是我們今天的作業,

典型的編譯器可以劃分成七個主要的邏輯階段,分別是詞法分析器、語法分析器、語義分析器、中間代碼生成器、獨立於機器的代碼優化器、代碼生成器、依賴於機器的代碼優化器。各階段的主要功能:

(1)詞法分析器:詞法分析閱讀構成源程序的字元流,按編程語言的詞法規則把它們組成詞法記號流。

(2)語法分析器:按編程語言的語法規則檢查詞法分析輸出的記號流是否符合這些規則,並依據這些規則所體現出的該語言的各種語言構造的層次性,用各記號的第一元建成一種樹形的中間表示,這個中間表示用抽象語法的方式描繪了該記號流的語法情況。

(3)語義分析器:使用語法樹和符號表中的信息,依據語言定義來檢查源程序的語義一致性,以保證程序各部分能有意義地結合在一起。它還收集類型信息,把它們保存在符號表或語法樹中。

(4)中間代碼生成器:為源程序產生更低級的顯示中間表示,可以認為這種中間表示是一種抽象機的程序。

(5)獨立於機器的代碼優化器:試圖改進中間代碼,以便產生較好的目標代碼。通常,較好是指執行較快,但也可能是其他目標,如目標代碼較短或目標代碼執行時能耗較低。

(6)代碼生成器:取源程序的一種中間表示作為輸入並把它映射到一種目標語言。如果目標語言是機器代碼,則需要為源程序所用的變數選擇寄存器或內存單元,然後把中間指令序列翻譯為完成同樣任務的機器指令序列。

(7)依賴於機器的代碼優化器:試圖改進目標機器代碼,以便產生較好的目標機器代碼。

閱讀全文

與編譯器工作可分為多個階段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非科班程序員自學 瀏覽:799
壓縮泡沫鞋底底材 瀏覽:217
程序員職場第一課2正確的溝通 瀏覽:677
遇到不合法app應該怎麼辦 瀏覽:90
匯編程序編譯後的文件 瀏覽:77
大智慧均線源碼 瀏覽:371
單片機排阻的作用 瀏覽:213
滴滴金融app被下架如何還款 瀏覽:210
jpg轉換成pdf免費軟體 瀏覽:741
范里安pdf 瀏覽:443
偽造pdf 瀏覽:75
能刪除android文件夾嗎 瀏覽:446
LINUX使用V2ray 瀏覽:797
找人幫忙注冊app推廣是什麼 瀏覽:820
獨立伺服器如何恢復初始化 瀏覽:11
優秀到不能被忽視pdf 瀏覽:316
導遊程序員家政 瀏覽:586
22乘28的快速演算法 瀏覽:338
軟通動力程序員節2021 瀏覽:846
安卓系統如何卸載安裝包 瀏覽: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