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請教,如何用單片機作AB 相 高速計數
可以,將定時器設為為計數器模式,接受P3.4/P3.5(T0/T1)正虧的賣並輸入就舉配神可以了。
TMOD=0x55(66)。
② E6B2-CWZ6C編碼器怎麼判斷AB相哪個在前,另外計數怎麼實現,是用單片機中斷計數器嗎
中斷的話除非你的單片機非常快,或你的編碼器很慢,一般不大建議用中斷,不過中斷是一個不錯的辦法。
判斷哪個在前,一般可以是設定了其中一相作為檢測輸入,比如A相,當A相為低(0)時,判斷B是高還是低。如果高,比如你讓數據+1,低就讓數據-1.
③ PLC 高速計數 AB相計數是怎麼計數的呢
PLC 高速計亂灶數AB相計段陪喊數是指編碼器輸出兩路計數信號(A.B),它們在相位上相差90°,PLC可以根據兩者的相位,握野判斷編碼器的轉向進行所要執行的控制。
④ ab相計數器原理
A/B 相正交計數器原理:
S7-200 plc高速計數器模式9﹑10﹑11支持A/B相正交計數器,其原理是森孫判斷A/B相正交脈沖輸入信號A相超前或落後此遲鏈B相90度相位角,對應A/B相正交計數器增或減計數旦蠢。
⑤ 單片機中 A=4EH,B=5DH,MUL AB 怎麼計算的結果是AB=1C56H怎麼來的
列算式就可以知道怎麼得到的了:
01001110 ;A=4EH,
01011101 ;B=5DH,
------------------------;x;MUL AB
01001110
00000000
01001110
01001110
01001110
00000000
01001110
00000000
---------------------------------------------
0001110001010110
四位一組 0001 1100 0101 0110B,即1C56H。
其實乘法就是移位再累加。
⑥ 高數計數器ab相模式是什麼意思
AB相的編碼器輸出端3跟線,分別為:A,B,Z
A:脈沖輸出端(方波)與B端相差90度;
B:與A相反;
Z:編碼器轉一桐仿整圈輸出一個脈沖;
通過AB相方式坦輪此可通過AB誰超前或者滯後來實現脈沖的加讓迅減(也就是正反轉)
同時AB方式有較強的抗干擾能力。
⑦ 單片機中 定時器/計數器 的計數初值是怎麼計算得出的(計數和定時計算方式是否不同)--初學單片機
計數初值的計算:
定時或計數方式下計數初值如何確定:定時器選擇不同的工作方式,不同的操作模式其計數值均不相同。若設最大計數值為M,各操作模式下的M值為:
模式0:M=2^13=8192
模式1:M=2^16=65536
模式2:M=2^8=256
模式3:M=256,定時器T0分成2個獨立的8位計數器,所以THO、TLO的M均為256。
因為MCS-51的兩個定時器均為加1計數器,當初值到最大值(00H或0000H)時產生溢出,將TF位置1,可發出溢出中斷,因此計數器初值X的計算式為:X=M-計數值。
式中的M由操作模式確定,不同的操作模式計數器的長不相同,故M值也不相同。而式中的計數值與定時器的工作方式有關。
1、計數工作方式時
計數工作方式時,計數脈沖由外部引入,是對外部沖進行計數,因此計數值根據要求確定。其計數初值:X=M-計數值。
2、定時工作方式時
定時工作方式時,計數脈沖由內部供給,對機器周期進行計數,計數脈沖頻率fcont=fosc*1/12、計數周期T=1/fcont=12/fosc定時工作方式的計數初值X等於:
X=M-計數值=M-t/T=M-(fosc*t)/12
式中:fosc為振盪器的振盪頻率,t為要求定_的時間。
(7)ab相計數單片機演算法擴展閱讀:
定時器工作方式的設定:
定時器有兩種工作方式:定時和計數。由TMOD的D6位和D2位決定,其中D6位決定T1的工作方式,D2位決定T0的工作方式。值為0時工作在定時方式,值為1時工作在計數方式。並且有四種操作模式:
1、模式0:13位計數器,TLi只用低5位。
2、模式1:16位計數器。
3、模式2:8位自動重裝計數器,THi的值在計數中不變, TLi 溢出時,THi中的值自動裝入TLi中。
4、模式3:T0分成2個獨立的8位計數器,T1停止計數。
⑧ 請教大師我想用編碼器的AB相加減計數。如何編程。大師可否給我編程舉個例。感謝大師
#include <cstdio>巧孫絕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main()
{
int a,b;
scanf("%d%d"孝姿,&a,&b);
printf("%d",a+b);
}
改下凱雹符號就是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