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2022年上半年發布的網路安全相關政策有
國家弊啟政策
1、2022年1月4日,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國家安全部等十三部門聯合修訂了《網路安全審查辦法》,自2022年2月15日起正式施行。
《辦法》指出,網路安全審查堅持防範網路安全風險與促進先進技術應用相結合、過程公正透明與知識產權保護相結合、事前審查與持續監管相結合、企業承租肆如諾與社會監督相結合,從產品和服務以及數據處理活動安全性、可能帶來的國家安全風險等方面進行審查。
2、2022年1月4日,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聯合發布《互聯網信息服務演算法推薦管理規定》,自2022年3月1日起施行。
《規定》的出台,旨在規范互聯網信息服務演算法推薦活動,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公共利益,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促進互聯網信息服務健康發展。
3、2022年1月6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要素市場化配置綜合改革試點總體方案》(國辦發〔2021〕51號)
《方案》要求完善公共數據開放共享機制、建立健全數據流通交易規則、拓展規范化數據開發利用場景、加強數據安全保護。明確探索「原始數據不出域、數據可用不可見」的交易範式,實現數據使用「可控可計量」,推動完善數據分級分類安全保護制度。
4、2022年1月12日,國務院發布《「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
《規劃》部署了八項重點任務,在數字經濟安全體系方面,提出了三個方向的要求,一是增強網路安全防護能力、二是提升數據安全保障水平、三是切實有效防範各類風險,並系統闡述了網路安全對於數字經濟的獨特作用及重要性。
5、2022年1月18日,發改委、網信辦、市場監管總局、工信部等九部門聯合發布《關於推動平台經濟規范健康持續發展的若干意見》(發改高技〔2021〕1872號)
《意見》強化數據安全管理工作;推動平台企業深入落實網路安全等級保護制度,探索開展數據安全風險態勢監測通報,建立應急處置機制。
6、2022年1月22日,工信部、發改委聯合印發《關於促進雲網融合 加快中小城市信息基礎設施建設的通知》
《通知》明確將面向城區常住人口100萬以下的中小城市(含地級市、縣城和特大鎮)組織實施雲網強基行動,增強中小城市網路基礎設施承載和服務能力,推進應用基礎設施優化布局,建立多層次、體系化的算力供給體系。
7、2022年1月26日,中央網信辦等10部門印發《數字鄉村發展行動雹態計劃(2022-2025年)》
數據安全保障提出,加強安全保障加強農業農村數據安全保護,落實涉農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保護制度和網路安全等級保護制度。
8、2022年2月15日,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等十三部門聯合修訂發布的《網路安全審查辦法》正式施行
《辦法》以關鍵信息基礎設施的供應鏈安全為核心,重點加強對數據安全的關注和規范,聚焦網路產品、服務及數據處理活動,助推關鍵信息基礎設施與網路平台的高質量發展。
B. 數據安全法的規定利用互聯網等信息網路開展數據處理活動應當在什麼的基礎上進
網路安全等級保護制度。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網路安全法》 第二十一條
國家實行網路安全等級保護制度。網路運營者應當按照網路安全等級保護制度的要求,履行下列安全保護義務,保障網路免受干擾、破壞或者未經授權的訪問,防止網路數據泄露或者被竊取、篡改:
(一)制定內部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規程,確肆凳鬧定網路安全負責人,落實網路粗段安全保護責任;
(二)採取防範計算機病毒和網路攻擊、網路侵入等危害網路安全行為的技術措施;
(三)採取監測、記錄網路運行狀態、網路安全事件的技術措施,並按照規定留存相關的網路裂罩日誌不少於六個月;
(四)採取數據分類、重要數據備份和加密等措施;
C. 數據在網路上傳輸為什麼要加密現在常用的數據加密演算法主要有哪些
數據傳輸加密技術的目的是對傳輸中的數據流加密,通常有線路加密與端—端加密兩種。線路加密側重在線路上而不考慮信源與信宿,是對保密信息通過各線路採用不同的加密密鑰提供安全保護。
端—端加密指信息由發送端自動加密,並且由TCP/IP進行數據包封裝,然後作為不可閱讀和不可識別的數據穿過互聯網,當這些信息到達目的地,將被自動重組、解密,而成為可讀的數據。
數據存儲加密技術的目的是防止在存儲環節上的數據失密,數據存儲加密技術可分為密文存儲和存取控制兩種。前者一般是通過加密演算法轉換、附加密碼、加密模塊等方法實現;後者則是對用戶資格、許可權加以審查和限制,防止非法用戶存取數據或合法用戶越權存取數據。
常見加密演算法
1、DES(Data Encryption Standard):對稱演算法,數據加密標准,速度較快,適用於加密大量數據的場合;
2、3DES(Triple DES):是基於DES的對稱演算法,對一塊數據用三個不同的密鑰進行三次加密,強度更高;
3、RC2和RC4:對稱演算法,用變長密鑰對大量數據進行加密,比 DES 快;
4、IDEA(International Data Encryption Algorithm)國際數據加密演算法,使用 128 位密鑰提供非常強的安全性;
5、RSA:由 RSA 公司發明,是一個支持變長密鑰的公共密鑰演算法,需要加密的文件塊的長度也是可變的,非對稱演算法; 演算法如下:
首先, 找出三個數,p,q,r,其中 p,q 是兩個不相同的質數,r 是與 (p-1)(q-1) 互為質數的數。
p,q,r這三個數便是 private key。接著,找出 m,使得 rm == 1 mod (p-1)(q-1).....這個 m 一定存在,因為 r 與 (p-1)(q-1) 互質,用輾轉相除法就可以得到了。再來,計算 n = pq.......m,n 這兩個數便是 public key。
6、DSA(Digital Signature Algorithm):數字簽名演算法,是一種標準的 DSS(數字簽名標准),嚴格來說不算加密演算法;
7、AES(Advanced Encryption Standard):高級加密標准,對稱演算法,是下一代的加密演算法標准,速度快,安全級別高,在21世紀AES 標準的一個實現是 Rijndael 演算法。
8、BLOWFISH,它使用變長的密鑰,長度可達448位,運行速度很快;
9、MD5:嚴格來說不算加密演算法,只能說是摘要演算法;
對MD5演算法簡要的敘述可以為:MD5以512位分組來處理輸入的信息,且每一分組又被劃分為16個32位子分組,經過了一系列的處理後,演算法的輸出由四個32位分組組成,將這四個32位分組級聯後將生成一個128位散列值。
(3)互聯網數據演算法規定擴展閱讀
數據加密標准
傳統加密方法有兩種,替換和置換。上面的例子採用的就是替換的方法:使用密鑰將明文中的每一個字元轉換為密文中的一個字元。而置換僅將明文的字元按不同的順序重新排列。單獨使用這兩種方法的任意一種都是不夠安全的,但是將這兩種方法結合起來就能提供相當高的安全程度。
數據加密標准(Data Encryption Standard,簡稱DES)就採用了這種結合演算法,它由IBM制定,並在1977年成為美國官方加密標准。
DES的工作原理為:將明文分割成許多64位大小的塊,每個塊用64位密鑰進行加密,實際上,密鑰由56位數據位和8位奇偶校驗位組成,因此只有56個可能的密碼而不是64個。
每塊先用初始置換方法進行加密,再連續進行16次復雜的替換,最後再對其施用初始置換的逆。第i步的替換並不是直接利用原始的密鑰K,而是由K與i計算出的密鑰Ki。
DES具有這樣的特性,其解密演算法與加密演算法相同,除了密鑰Ki的施加順序相反以外。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加密演算法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數據加密
D. 《反壟斷法》時隔13年首次修改,被修改的條例有哪些
《反壟斷法》的《修正草案》當中,第十條和第二十二條當中都增加了數據演算法約束條款;第十七條明確了轉售價格維持、以及第十八條針對橫向壟斷協議的處理;還新增了第十九條等相關條例的修訂和補充。《反壟斷法》的修改是重中之重,如何進一步的完善和實行,需要各有關部門的幫助和執行。
除了以上這些,對於行政、法律責任部分等壟斷制度之前的一些規則漏洞,進行了修正和補充,在反壟斷面前沒有任何特殊性,即使行政機構違反了相關法律法規則也會受到相應的處罰。這弊跡次《反壟斷法談燃》的修改將更加的完善有關制度,加大懲罰力度,為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提供了確切的法律條例和有力的保障。
E. 互聯網演算法是什麼意思
品牌型號:華為MateBook D15
互聯網演算法意思是利用用戶的一些行為,通過一些數學演算法,推測出用戶可能喜歡的東西。
演算法是互聯網運作的基礎,是大數據、人工智慧、雲計算等一切網路活動的內部規則,是電子商務、信息傳茄族播、互動交流、游戲活動、未成年人權益保護等網路運營的起點。
基雹做於內容的信息推薦方法的理論依據主要來自信息檢索和信息過濾,所謂的基於內容的推薦方法就是根據用戶過去的瀏覽記錄來向用戶推薦用戶沒有接觸過的推薦項。
F. 互聯網信息服務深度合成管理規定
互聯網信息服務深度合成管理規定如下:
1、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利用深度鍵鬥合成服務製作、復制、發布、傳播法律、行政法規禁止的信息,不得利用深度合成服務從事危害國家安全和利益、損害國家形象、侵害社會公共利益、擾亂經濟和社會秩序、侵犯他人合法權益等法律、行政法規禁止的活動。
2、深度合成服務提供者應當落實信息安全主體責任,建立健全用戶注冊、演算法機制機理審核、科技倫理審查、信息發布審核、數據安全、個人信息保護、反電信網路詐騙、應急處置等管理制度,具有安全可控的技術保障措施。
3、深度合成服務提供者應當制定和公開管理規則、平台公約,完善服務協議,依法依約履行管理責任,以顯著方式提示深度合成服務技術支持者和使用者承擔信息安全義務。
4、深度合成服務提供者應當基於行動電話號碼、身份證件號碼、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或者國家網路身份認證公共服務等方式,依法對深度合成服務使用者進行真實身份信息認證,不得向未進行真實身份信息認證的深度合成服務使用者提供信息發布服務。
5、深度合成服務提供者應當加強深度合成內容管理,採取喚拆技術或者人工方式對深度合成服務使用者的輸入數據和合成和亮棗結果進行審核。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互聯網信息服務深度合成管理規定
G. 《互聯網信息服務演算法推薦管理規定》正式施行,這具體是如何規定的
3月1日開始施行的《互聯網信息服務演算法推薦管理規定》,主要從維護消費者利益、避免“暗箱”操作、理順管理職責、保護勞動者合法權益、防止不良消費、健全監管體系等方面作出了詳實的規定。
總之,《互聯網信息服務演算法推薦管理規定》可以讓互聯網服務交易更加有序、健康運行。
H. 互聯網行業所說的演算法是什麼意思是用來搞推薦功能的么
不是搞推薦功能的,IT、計算機軟體對演算法的要求比較高。給你摘了一段,具體你看網路//
演算法(Algorithm)是指解題方案的准確而完整的描述,是一系列解決問題的清晰指令,演算法代表著用系統的方法描述解決問題的策略機制。也就是說,能夠對一定規范的輸入,在有限時間內獲得所要求的輸出。如果一個演算法有缺陷,或不適合於某個問題,執行這個演算法將不會解決這個問題。不同的演算法可能用不同的時間、空間或效率來完成同樣的任務。一個演算法的優劣可以用空間復雜度與時間復雜度來衡量。
I. 解讀《互聯網信息服務演算法推薦管理規定》
來源:新華網
新華社北京1月仔鉛游4日電 題:規范互聯網信息服務演算法推薦活動 維護國家安全和 社會 公共利益——解讀《互聯網信息服務演算法推薦管理規定》
為規范互聯網信息服務演算法推薦活動,維護國家安全和 社會 公共利益,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促進互聯網信息服務 健康 發展,近日,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聯合發布《互聯網信息服務演算法推薦管理規定》,自2022年3月1日起施行。
據悉,規定中所稱應用演算法推薦技術,是指利用生成合成類、個性化推送類、排序精選類、檢索過濾類、調度決策類等演算法技術向用戶提供信息。
規定明確了演算法推薦服務提供者的信息服務規范,要求演算法推薦服務提供者應當堅持主流價值導向,積極傳播正能量,不得利用演算法推薦服務從事違法活動或者傳播違法信息,應當採取措施防範和抵制傳播不良信息。
規定要求,演算法推薦服務提供者應規范開展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不得生成合成虛假新聞信息或者傳播非國家規定范圍內的單位發布的新聞信息;不得利用演算法實施影響網路輿論、規避監督管理以及壟斷和不正當競爭行為。
據國家網信辦有關負責人介紹,出台規定主要基於兩個方面的考慮:一是深入推進互聯網信息服務演算法綜合治理的需要;二是積極促進演算法推薦服務規范 健康 發展的需要。
該負責人表示,演算法應用日益普及深化,在給經濟 社會 發展等方面注入新動能的同時,演算法歧視、「大數據殺熟」、誘導沉迷等演算法不合理應用導致的問題也深刻影響著正常的傳播秩序、市場秩序和 社會 秩序,給維護意識形態安全、 社會 公平公正和網民合法權益帶來挑戰,迫切需要對演算法推薦服務建章立制、加強規范,念銷著力提升防範化解演算法推薦安全風險的能力,促進演算法相關行業 健康 有序發展。
據介紹,針對群眾普遍關心的用戶權益保護問題,規定明確了演算法知情權,要求告知用戶其提供演算法推薦服務的情況,並公示服務的基本原理、目的意圖和主要運行機制等;明確了演算法選擇權,要求向用戶提供不針對其個人特徵的選項,或者便捷的關閉演算法推薦服務的選項。
此外,針對向未成年人、老年人、勞動者、消費者等主體,規定要求,不得利用演算法推薦服務誘導未成年人沉迷網路,應當便利老年人安全使用演算法推薦服務,應當建立完善平台訂單分配、報酬構成及支付、工作時間、獎懲等相關演算法,不得根據消費者的偏好、交易習慣等特徵利用演算法在交易價格等交易條件上實施不合理的差別待遇等。
根據規定,具有輿論屬性或者 社會 動員能力的演算法推薦服務提供者,應當在提供服務之日起十個工作日內通過互聯網信息服務演算法備案系統填報備案信息,履行備案手續;備案信息發生變更的,應當在規定時間內辦理變更手續。演算法推薦服務提供者應當依法留存網路日誌,配激孫合有關部門開展安全評估和監督檢查工作,並提供必要的技術、數據等支持和協助。
國家網信辦有關負責人指出,演算法推薦服務治理需要政府、企業、 社會 、網民等多方主體共同參與,推動演算法推薦服務公正公平、規范透明,促進演算法推薦服務向上向善,營造更加清朗的網路空間。
J. 國家支持參與網路安全國家標准行業標準的規定
國家支持企業、研究機構、高等學校、網路相關行業組織參與網路安全國家標准、行業標準的制定。
國家標准
1. 2022年3月9日,GB/T 25069-2022《信息安全技術 術語》發布
本標准界定了信息安全技術領域中基本或通用概念的術語和定義,並對條目進行分類,是信息安全領域的重要基礎性標准,也是所有信息安全人員在信息安全領域中進行溝通交流、開展研究工作和項目實施的基本工具。
2. 2022年3月9日,GB/T 20278-2022《信息安全技術 網路脆弱性掃描產品安全技術要求和測試評價方法》發布
本標准規定了網路脆弱性掃描產品的安全技術要求和測試評價方法,其中安全技術要求分為基礎級和增強級,內容包括安全功能要求、自身安全保護要求、環境適應性要求、安全保障要求。
3. 2022年3月9日,GB/Z 41290-2022《信息安全技術 移動互聯網安全審計指南》發布
本標準定義了移動互聯網安全審計活動的概念,描述了移動互聯網安全審計活動中的角色職責、審計范圍和審計內容,給出安全審計活動的框架、功能任務以及各功能任務的具體指南。
4. 2022年3月9日,GB/Z 41288-2022《信息安全技術 重要工業控制系統網路安全防護導則》發布
本標准規定了重要工業控制系統網路安全防護的基本原則、安全防護技術、應急備用措施和安全管理等要求,以建立重要工業控制系統的網路安全防護體系。
5. 2022年3月9日,GB/T 41241-2022《核電廠工業控制系統網路安全管理要求》發布
本標准規定了核電廠工業控制系統網路安全方面的管理、技術防護和應急管理的要求,並給出核電廠工業控制系統網路安全定級說明襪穗信。
6. 2022年3月9日,GB/T 41260-2022《數字化車間信息安全要求》發布
本標准規定了數字化車間信息安全總則、管理要求和技術要求等,給出數字化車間信息安全常見威脅源、典型機械製造行業數字化車間信息安全示例,並提出數字化車間信息安全增強要求。
7. 2022年3月9日,GB/T 41267-2022《網路關鍵設備安全技術要求 交換機設備》、GB/T 41266-2022《網路關鍵設備安全檢測方法 交換機設備》發布
兩項標准互為配套,一個規定了列入網路關鍵設備目錄的交換機設備的安全功能要求和安全保障要求。另一個則給出了安全功能要求和安全保障要求對應的安全檢測和評估方法。其中,安全功能要求包括設備標識安全、冗餘、備份恢復與異常檢測、漏洞與缺陷管理、預裝軟體啟動及更新安全、默認狀態安全、抵禦常見攻擊能力、用戶身份標識與鑒別安全、訪問控制安全、日誌審計安全、通信安全、數據安全和密碼要求。
8. 2022年3月9日,GB/T 41269-2022《網路關鍵設備安全技術要求 路由器設備》、GB/T 41268-2022《網路關鍵設備安全檢測方法 路由器設備》發布
兩項標准互為配套,一個規定了列入網路關鍵設備目錄的路由器設備的安全功能要求和安全保障要求。另一個則給出了安全功能要求和安全保障要求對應的安全檢測和評估方法。其中,安全功能要求包括設備標識安族液全、冗餘、備份恢復與異常檢測、漏洞與缺陷管理、預裝軟體啟動及更新安全、默認狀態安全、抵禦常見攻擊能力、用戶身份標識與鑒別安全、訪問控制安全、日誌審計安全、通信告輪安全、數據安全和密碼要求。
9. 2022年3月9日,GB/T 41274-2022《可編程控制系統內生安全體系架構》發布
本標准規定了可編程式控制制系統內生安全體系架構,描述可編程式控制制系統內生安全的目標和各單元模塊的相關安全需求,規定可編程式控制制系統的內生安全要求。其中,可編程式控制制系統內生安全的目標為保障可編程式控制制系統的完整性,各單元模塊的相關安全需求包括全生命周期安全保護、綜合診斷與高可用實現等。
10. 2022年4月15日,GB/T 41387-2022《信息安全技術 智能家居通用安全規范》發布
本標准規定了智能家居安全通用技術要求,包括智能家居終端、智能家居網關、智能家居控制端、智能家居應用服務平台的安全要求,以及對應的安全測試評價方法。
11. 2022年4月15日,GB/T 41388-2022《信息安全技術 可信執行環境 基本安全規范》發布
本標准確立了可信執行環境系統整體技術架構,描述了可信執行環境基礎要求、可信虛擬化系統、可信操作系統、可信應用與服務管理、跨平台應用中間件等主要內容及其測試評價方法。
12. 2022年4月15日,GB/T 41389-2022《信息安全技術 SM9密碼演算法使用規范》發布
本標准規定了SM9密碼演算法的使用要求,描述了密鑰、加密與簽名的數據格式,主體內容包括SM9的密鑰對、技術要求、證實方法,並在附錄中提供了數據格式編碼測試用例。
13. 2022年4月15日,GB/T 41391-2022《信息安全技術 移動互聯網應用程序(App)收集個人信息基本要求》發布
本標准規定了App收集個人信息的基本要求,包括最小必要收集、必要個人信息、特定類型個人信息、告知同意、系統許可權、第三方收集管理及其他要求,並給出了常見服務類型App必要個人信息范圍和使用要求。
14. 2022年4月15日,GB/T 41400-2022《信息安全技術 工業控制系統信息安全防護能力成熟度模型》發布
本標准給出了工業控制系統信息安全防護能力成熟度模型,規定核心保護對象安全和通用安全的成熟度等級要求,提出了能力成熟度等級核驗方法。
15. 2022年4月15日,GB/T 41479-2022《信息安全技術 網路數據處理安全要求》發布
本標准規定了網路運營者開展網路數據收集、存儲、使用、加工、傳輸、提供、公開等數據處理的安全技術與管理要求。同時,本標准被作為數據安全管理認證的依據。
16. 2022年4月15日,GB/T 20984-2022《信息安全技術 信息安全風險評估方法》發布
本標准描述了信息安全風險評估的基本概念、風險要素關系、風險分析原理、風險評估實施流程和評估方法,以及風險評估在信息系統生命周期不同階段的實施要點和工作形式。
17. 2022年4月15日,GB/T 29829-2022《信息安全技術 可信計算密碼支撐平台功能與介面規范》發布
本標准給出了可信計算密碼支撐平台的體系框架和功能原理,規定了可信密碼模塊的介面規范,描述了對應的證實方法。
18. 2022年4月15日,GB/T 30283-2022《信息安全技術 信息安全服務 分類與代碼》發布
本標准描述了信息安全服務的分類與代碼,主要包括信息安全咨詢類、信息安全設計與開發類、信息安全集成類、信息安全運營類、信息的安全處理與存儲類、信息安全測評與認證類及其他類七個方面。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網路安全法》
第十五條國家建立和完善網路安全標准體系。國務院標准化行政主管部門和國務院其他有關部門根據各自的職責,組織制定並適時修訂有關網路安全管理以及網路產品、服務和運行安全的國家標准、行業標准。
國家支持企業、研究機構、高等學校、網路相關行業組織參與網路安全國家標准、行業標準的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