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模糊層次分析法是什麼
它是一種簡便、靈活而又實用的多准則決策方法。
模糊層次分析法在系統工程類的書裡面有講。模糊層次分析方法是一種很容易通過編程實現的建模方式,具有比較好的實用性,能夠很好的解決在設備選擇問題中的定性與定量的抽象,也能夠避免差磨矩陣的一致性困難和建立的矩陣與人的思維差異問題。尤其對於含有定性和模糊問題,需要虛備斗專家打分測評的情況,有很好的應用前景。
這滾襪種方法不僅綜合評價設備的各項指標,而且可以利用評價模型挑選最優設備,預測誤差小,同樣適合用於各類用戶對其他項目實施評價。
『貳』 請問層次聚類法與模糊聚類法有什麼區別與聯系
你的應用背景我不了解。但是感覺你好像要把樣本分成三類,如果是這樣的話,最好不要用層次聚類演算法。 層次聚類演算法是不能自己指定聚類個數的,你需要用劃分的聚類演算法。聚類演算法粗略分為兩類:基於「層次的」與基於「劃分」的。你說的模糊聚類演算法也分很多種,最著名的也是最常用的就是模糊c均值聚類演算法,它是基於「劃分」的,個人感覺它應該適用於你的問題。你不需要把「層次」聚類與「劃分」的或者「模糊」聚類進行結合。模糊c均值聚類本身就可以人為指定聚類個數,如果結合聚類有效性指標,也可以自動確定聚類個數。聚類有效性指標以及模糊c均值你可以查文獻,上中國知網搜索,很多的,要想看具體的介紹可以搜索相關博士或者碩士論文,在裡面都會介紹具體細節。模糊c均值的改進演算法主要是可能性聚類演算法,希望對你有幫助。
『叄』 什麼是模糊層次分析法
這是兩種分析方法,分別是層次分析法和模糊綜合評價法
層次分析法是一種定性和定量相結合的、系統化的、層次化的分析方法。基本步驟分為
1)建立層次結構模型。分為目標層,准則層和方案層。
2)構造成對比矩陣
3)計算權向量並做一致性檢驗
4)計算組合權向量並做組合一致性檢驗
解法的話和matlab緊密相關,所以還得學習matlab
具體參看http://ke..com/view/364279.htm
模糊綜合評價法
模糊數學是研究和處理模糊性現象的數學,是在美國控制論專家A.Zadeh教授於1965年提出的模糊集合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門數學分支。
模糊綜合評價模型,其基本思想是:在確定評價因素、因子的評價等級和權值的基礎上,運用模糊集合變換原理,以隸屬度描述個因素、因子的模糊界線,構造模糊矩陣,通過多層的復合運算,最終確定評價對象所屬等級沖慧。
具體參看http://ke..com/view/3636909.htm
另外,如果你是想要了解關於數蘆仔學建模的話,推薦你看《數學模型》這本書,由姜啟源、謝金散嘩答星、葉俊編,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三版。很有幫助。
『肆』 幾種常見物流選址模型的優劣和發展
1、連續型選址模型
連續模型認為設施的地點可在平面上取任意點, 較為典型的研究方法是和用重心法解決歐式距離選址問題。這個方法的優點是不限於在特定的備選地點進行選擇, 靈活性較大。但由於自由度較大、城市的地理條件限制, 因此, 選出的地址很可能是無法實現的地點;同時將線路考慮為直線也是不符合實際的。魯曉春對重心法選址作了深入的研究, 認為原有重心法存在問題, 並用流通費用偏微分方程來取代原有的計算公式。
由於重心法選址具有演算法簡單、應用靈活的特點, 人們將重心法與其它方法相結合, 並將其引入到多目標組合優化問題中, 但都只針對單一設施選址問題。其中, Point-Objective問題、連續型多目標( min-sum)選址問題、網路多目標中位數選址問題等被認為是最具代表性的研究。後來, 連續模型的擴展模型針對是多個設施的選址問題, 稱其為多源Weber問題, 該問題是個NP難題。Rosing提出了求解該問題的精確演算法, Goldengorin提出了求解該問題的啟發式演算法, 上述擴展模型只針對單一設施選址問題。對於選擇兩個設施的特例, Brimberg和Chen對該模型進行了進一步的研究和分析, 並提供相應的啟發式演算法。
2、離散型選址模型
這類方法認為配送中心的備選地點是有限的幾個場所, 最合適的地點只能從中選出, 經典的方法有Kuehn-Hamburger模型法、鮑姆爾沃爾夫法、混合整數規劃法、CFLP法(Capacitatied Facility Location Problem)和P-中值問題。
鮑姆爾沃爾夫法的優點是:將中心的可變費用表為凹函數, 可估計選定的配送中心流量, 提供的啟發式演算法較為簡單易行。不足:沒考慮配送中心的固定費用及容量限制, 可能造成選定的中心個數過多(或過少) 。
為彌補其缺陷, 又建立混合整數規劃模型, 將中心的固定費用、經營管理費用、運輸費用和庫存費列入目標函數, 將容量限制及中心個數限制列入約束條件。不足:將可變費用改為按線性關系處理, 這種倒退主要來自求解的考慮, 但求解此模型的計算量仍很大。由於變數和約束條件眾多、形式復雜, 一般用啟發式演算法求解。
設計使用法求解, 用組合進化方法求解該類問題。上述求解都是基於這兩個基本假設:一是主要考慮運輸費用;二
是不存在競爭對手。提出了九個基本的選址模型, 包括簡單選址模型、有容量限制的選址模型、需求變動的選址模型、動態選址模型等, 目標函數是使運輸費用和固定選址投資費用最小。除考慮了選址的固定費用、運輸費用外, 還考慮了庫存費用;用分解演算法進行了求解。考慮了非線性運輸費用的選址問題, 用分枝定界法求解。採用雙層規劃求解運輸網路中公共物流轉運站點的選址。魏巧雲考慮運輸成本和運營可變成本, 建立了多個配送中心的選址模型。盧安文建立了緊急情況下的配送模型, 以時間、費用為優化目標。劉海燕在分析了系統中庫存管理、運輸、配送中心之間的聯系後,用最優化方法構建了選址模型。對進行一個較為全面的研究, 展示了以前的研究所沒有考慮的一些問題, 如多商品問題等。研究的問題在結構上是兩級的, 包括多個工廠、倉庫和目的地。上述研究不足之處:均沒有考慮設施的固定運行成本的問題。
P-中值問題是指在一個給定數量和位置的需求集合和一個候選設施位置的集合下, 分別為個設施找到合適的位置, 並指派每個需求點到一個特定的設施, 使之達到在設施和需求點之間的運費最低。研究基於歐式距離的中值問題。提出了使用禁忌搜索和可變鄰域搜索方法來求解中值模型的啟發式演算法。尹傳忠提出了使用局部搜索和可變鄰域搜索方法來求解中值模型的啟發式演算法。提出了運用詞典區域局部搜索法求解中值問題。用模擬退火演算法、用遺傳演算法求解中值問題。
離散型選址問題的目標函數涉及到運輸(交通成本)、投資成本(建設成本)、客戶服務水平(在特定時間、距離為客戶提供服務)、設施能力利用率等兩個及以上的目標優化時, 就是所謂的多目標規劃選址問題。與單目標選址問題比較, 多目標選址問題的求解更加困難。提出的應用整數目標規劃來求解多目標選址問題。與對多目標問題的處理方法是將一個主要目標作為總目標, 將要實現的目標作為限制條件來將它轉化為單目標規劃問題。通過對對稱解的研究, 解決離散型多目標選址問題。
3、動態模型
動態選址模型是解決如何在需求和成本變化的跨時間周期的規劃期內對設施進行選址, 使得總的長期成本最小的問題。通過以下幾種方法可以找到隨時間變化的最優布局:
可以使用現期條件和未來某年的預期情況, 找出倉庫最佳位置。
認為設施地點配置不能長期保證最優, 提出隨時間變化的動態選址模型。研究多個設施在分階段時期選址分配的問題, 並應用動態規劃法來解決該問題。孫會君對新增配送中心如何進行有效的選址決策問題進行了研究, 並給出了求解的迭代演算法。
( )可以找到一個隨時間變化的最優布局變化軌跡, 精確地反映什麼時候需要轉換成新布局, 應該轉換成什麼樣的布局。考慮了選址問題的動態特性和需求的隨機變動性, 建立動態選址模型和隨機選址模型。根據實際問題的特點, 建立了一個考慮時間因素的動態選址的基本模型。
( )找出目前最優網路布局, 並進行實施;隨後, 利用未來的數據,找出新的最優布局。研究了在整個規劃期內, 建立新的設施而原有的設施可以被關閉。模型考慮資金的時間價值, 目標函數是整個規劃期內的成本最小。
5、隨機模型
隨機模型其研究方法主要分為兩類:概率方法和情景計劃方法, 這兩種方法的系統輸入參數都是不確定性的。
對隨機的個中點問題和無能力限制的選址問題進行了研究, 模型中時間、距離、供應和需求為隨機變數。袁慶達建立了優化區域公共物流中心規模和選址問題的二級非線性規劃模型, 並設計了遺傳模擬退火演算法求解。先研究了行程時間狀態隨馬爾可夫狀態轉移矩陣變化的多個設施選址問題, 後又擴展到需求服從均勻分布時的最大最小和最小最大選址問題。和在網路節點需求和行程時間都是不確定的情況下, 建立了目標函數為服務最小、需求最大的隨機情景問題模型。楊波提出了一個隨機化的模型, 給出單個配送中心選址問題的一個量化的處理方法。
選址分配問題的定性研究這類方法是將專家憑經驗、專業知識做出的判斷以數值形式表示, 再經過綜合分析後對選址進行決策。首先, 根據影響物流設施選址的因素, 建立備選方案的評價指標體系;然後, 採用一定的評價方法(如:偏好理論、權重因素分析方法、專家評分法、層次分析法、模糊層次分析法、模糊綜合評判法、或者模糊多准則決策方法等)得到所需的評價指標的權重;最後, 通過求出各備選方案的優劣排序, 得到最優方案。
和用偏好理論將所有主觀因素兩兩比較從而為主觀因素賦予了權重值。和提出了一種權重因素分析方法將定量的數據和定性的評價值相結合, 在多個備選項中選擇合適的地址。先建立層次結構評價模型, 再用層次分析法確定配送中心最優位置。陸琳琳引入模糊評價方法, 全面考慮選址過程中的各項因素, 使選址評價更客觀、合理。提出模糊多准則決策方法, 用於解決模糊環境下的配送中心選址問題。
值得注意的是, 在應用定性評價時有兩個關鍵環節, 其中首要環節是評價指標體系的設計;其次是評價指標的量化。無論是定性還是定量, 評價指標的隸屬度的量化都要科學合理。一方面, 要採取定性與定量分析相結合的方法准確地進行評價指標隸屬度的刻畫, 另一方面, 要注意不同評價指標的隸屬度在量級上的一致性與可比性。
在綜合考慮各種影響因素的基礎上, 對影響選址的因素劃分為兩層指標體系;構建出包括自然條件、經濟因素、投資環境情況與其他因素個一級指標和個二級指標。通過真實的案例對軍事物流系統的選址進行了研究, 劃分為兩層指標體系;包括氣候、地質、軍事、經濟和基礎設施個一級指標和個二級指標。
採用模糊定量的方法, 對轉運型的國際配送中心進行評價, 構建出包括內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個一級指標和個二級指標的兩層評價體系。傅新平結合物流中心的職能, 從經濟和社會效益兩個方面出發, 建立了個一級指標和個二級指標。吳迎學設計了多因素評價指標體系, 第一層次是物流環境、生產能力、經濟效益指標, 它們是決定物流中心設計方案優劣的主要因素;第二層次是對上述指標進一步評價而細分的因素集, 共計個二級指標。韓世蓮運用多准則模糊層次分析法進行配送中心選址的綜合評價與決策, 從自然環境、交通運輸、經營環境、地理條件和公共設施五個方面綜合考慮, 並建立了由三層共計條准則構成的評價指標體系。夏景虹設計了包括區位條件、交通設施、其他設施、建設條件和社會環境個一級指標和個二級指標。劉文歌用德爾斐法建立了配送中心選址方案評價指標體系, 採用成本型、效益型和區間型三個指標為級指標, 並設計了個二級指標。劉曉峰將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及技術效能作為級指標, 又建立了個二級指標。
總體而言, 國內外相關研究對選址的評價指標主要考察社會效益、經濟效益以及技術效能個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