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宏定義:用一個指定的標識符(即名字)來代表一個字元串,如:用PI代表3.1415926,#define PI 3.1415926
2.文件包含:指一個源文件可以將另外一個源文件的全部內容包含進來,#include<文件名>
3.條件編譯:對一部分內容指定編譯的條件,即滿足一定的條件才編譯,主要有:
(1)#ifdef標識符
程序段1
#eles
程序段2
#endif
(2)#ifndef標識符
程序段1
#eles
程序段2
#endif
(3))#if標識符
程序段1
#eles
程序段2
#endif
『貳』 在java中如何實現預編譯
/*
* ProCompile.java *預處理要編譯的文件,刪除多餘的空白,注釋,換行,回車等
* Created on 2007年9月18日, 下午8:58 */ package javacompile; import java.io.*;
import java.util.regex.*;
import javax.swing.JOptionPane; /** * @com.junjian.sun public class PerCompile { File f = null;
String fileString = null;
Pattern p = null;
Matcher m = null;
String regex; //正則表達式 //初始化p
public PerCompile() {
regex ="(//.+)" + //(//.+) 對應單行注釋
//"|(/\\*(.+\\n)+\\*/)"+ // 想對應多行注釋... "|(\\r\\n)" + "|(\\n)"+//(\\r\\n)|(\\n)對應換行
"|(\\B\\s+)" ; // 空白符
String ss;
f = new File(new JOptionPane()
.showInputDialog("請輸入文件所在路徑~"));
try {
BufferedReader bf = new BufferedReader(new FileReader(f));
ss = bf.readLine()+"\n";
fileString = ss; //如果沒有這兩句,ss的開頭會有「null」
while((ss = bf.readLine())!= null){
fileString += ss+"\n"; bf.close();
} catch (IOException ex) {
ex.printStackTrace(); p = Pattern.compile(regex);
m = p.matcher(fileString); //執行替換所有多餘空行,空白符,注釋
void Dels(){
System.out.println("before: "+fileString);
if(m.find()) System.out.println("find!!");
System.out.println(m.replaceAll("")); } }
-
『叄』 游戲代碼是什麼
不知道你玩的啥游戲,但是看樣子估計是c++代碼,我英文學的不好
從英文描述中我猜測大碧悔滾正這是v c++的代碼,「//」在代碼中表示注釋,前三行是注釋,其大意如下:
stdafx.cpp :源文件,包括剛才的標准單元?
fixyou.pch將是預編譯的標題
stdafx.obj將包含預編譯的類型信息
「cpp」明顯是c++源碼文件的縮寫名,而最後一行是頭文件。
所謂頭文件預編譯,就是把一個工程(Project)中使用的一些MFC標准頭文件(如Windows.H、Afxwin.H)預先編譯,以後該工程編譯時,不再編譯這部分頭文件,僅僅使用預編譯的結果。這樣快編譯速度,節省時間。
預編譯頭文件通過編譯stdafx.cpp生成,以工程名命名,由於預編譯的頭文件的後綴是「pch」,所以編譯結果文件是projectname.pch。
編譯慧飢器通過一個頭文件stdafx.h來使用預編譯頭文件。stdafx.h這個頭文件名是可以在project的編譯設置里指定的。編譯器認為,所有在指令include stdafx.h前的代碼都是預編譯的,它跳過include stdafx. h指令,使用projectname.pch編譯這條指令之後的所有代碼。
因此,所有的CPP實現文件第一條語句都是:include stdafx.h。
其實我學的pascal,所以對c++了解的少,如果你真的想學會他,還是自己找幾本c++的書學一下,這樣才能「使用」代碼得心應手。
『肆』 .net 預編譯 提示中導入的類型 沖突
c:\WINDOWS\Microsoft.NET\Framework\v2.0.50727\Temporary ASP.NET Files\js\bbc9b84c\察搏6ec030ba\App_Web_b0pmwurr.0.cs 156 這個App_Web_any3yhyx.dll」與App_Web_b0pmwurr.0.cs有相同的定義「_Default所以沖突。冊襲 把這個從6ec030ba文件夾中刪掉,或 新建一個(不是「CTRL+C」進去的)敗姿祥。
『伍』 (int)(x)%2 與(int)x%2的區別是什麼急求~~
主要考察的是 強制類型轉換
一般形式為: (類型說明符) (表達式) 其功能是把表達式的運算頃孫結果強制轉換成類型說明符所表示的類型。
在使用強制轉換時應注意以下問題:
1.類型說明符和表達式都必須加括弧(單個變數可以不加括弧),如把(int)(x+y)寫成(int)x+y則成了把x轉換成int型之後再與y相加了。
2.無論是強制轉換或是自動轉換,都只是為螞乎稿了本次運算的需要而對變數的數據長度進行的臨時性轉換,而不改變數據說明時對該變數定義的類型。
(int)(x)%2和(int)x%2都是將進行強制類型後悶孝再進行計算。 但是(int)x%2的書寫方式給人的感覺是書寫遺漏。
『陸』 匯編語言生成的文件是什麼類型,能改嗎
匯編過程是針對匯編語言的步驟,調用as進行工
作,一般來講,.S為後綴的匯編語言源代碼文件和匯編、.s為後綴的匯編語言文件經過
預編譯和匯編之後都生成以.o為後綴的目標文件。當所有的目標文件都生成之後,gcc就
調用ld來完成最後的關鍵性工作,這個階段就是連接。在連接階段,所有的目標文件被
安排在可執行程序中的恰當的位置,同時,該程序所調用到的庫函數也從各自所在的檔
案庫中連到合適的地方。
當然,不能改了。
『柒』 java中什麼是預編譯precompile
預編譯的作用就是把所以的代碼都運行一遍,等你程序運行到模塊A,這個時候需要到B模塊,就可以直接調用,效果是啟動慢,運行快;所以也稱JAVA為靜態語言,動態語言如JavaScript,特性就是當程序運行到C的時候需要調用D模塊,這個時候才會編譯D模塊。希望對你有幫助,謝謝
『捌』 C++從零開始——何謂類
前篇說明了結構只不過是定義了內存布局而已,提到類型定義符前還可以書寫class,即類型的自定義類型(簡稱類),它和結構根本沒有區別(僅有一點小小的區別,下篇說明),而之所以還要提供一個class,實際是由於C++是從C擴展而成,其中的class是C++自
己提出的一個很重要的概念,只是為了與C語言兼容而保留了struct這個關鍵字。不過通過前面括弧中所說的小小區別也足以看出C++的設計者為結構和類定義的不同語義,下篇說明。
暫時可以先認為類較結構的長足進步就是多了成員函數這個概念(雖然結構也可以有成員函數),在了解成員函數之前,先來看一種語義需求。
操作與資源
程序主要是由操作和被操作的資源組成,操作的執行者就是CPU,這很正常,但有時候的確存在一些需要,需要表現是某個資源操作了另一個資源(暫時稱作操作者),比如游戲中,經常出現的就是要映射怪物攻擊了玩家。之所以需要操作者,一般是因為這個操作也需要修改操作者或利用操作者記錄的一些信息來完成操作,比如怪物的攻擊力來決定玩家被攻擊後的狀態。這種語義就表現為操作者具有某些功能。為了實現上面的語義差枯散,如原來所說進行映射,先映射怪物和玩家分別為結構,如下:
struct Monster { float Life; float Attack; float Defend; };
struct Player { float Life; float Attack; float Defend; };
上面的攻擊操作就可以映射為void MonsterAttackPlayer( Monster mon, Player pla );。注意這里期望通過函數名來表現操作者,但和前篇說的將過河方案起名為sln一樣,屬於一種本末倒置,因為這個語義應該由類型來表現,而不是函數名。為此,C++提供了成員函數的概念。
成員函數
與之前一樣,在類型定義符敗槐中書寫函數的聲明語句將定義出成員函數,如下:
struct ABC { long a; void AB( long ); };
上面就定義了一個映射元素--第一個變數ABC::a,類型為long ABC::;以及聲明了一個映射元素--第二個函數ABC::AB,類型為void ( ABC:: )( long )。類型修飾符ABC::在此修飾了函數ABC::AB,表示其為函數類型的偏移類型,即是一相對值。但由於是函數,意義和變數不同,即其依舊映射的是內存中的地址(代碼的地址),但由於是偏移類型,也就是相對的,即是不完整的,因此不能對它應用函數操作符,如:ABC::AB( 10 );。這里將錯誤,因為ABC::AB是相對的,其相對的東西不是如成員變數那樣是個內存地址,而是一個結構指針類型的參數,參數名一定為this,這是強行定義的,後面說明。
注意由於其名字為ABC::AB,而上面僅僅是對其進行了聲明,要定義它,仍和之前的函數定義一樣,如下:
void ABC::AB( long d ) { this-a = d; }
應注意上面函數的名字為ABC::AB,但和前篇說的成員變數一樣,不能直接書寫long ABC::a;,也就不能直接如上書寫函數的定義語句(至少函數名為ABC::AB就不虛氏符合標識符規則),而必須要通過類型定義符「{}」先定義自定義類型,然後再書寫,這會在後面說明聲明時詳細闡述。
注意上面使用了this這個關鍵字,其類型為ABC*,由編譯器自動生成,即上面的函數定義實際等同於void ABC::AB( ABC *this, long d ) { this-a = d; }。而之所以要省略this參數的聲明而由編譯器來代勞是為了在代碼上體現出前面提到的語義(即成員的意義),這也是為什麼稱ABC::AB是函數類型的偏移類型,它是相對於這個this參數而言的,如何相對。
如下:
ABC a, b, c; a.ABC::AB( 10 ); b.ABC::AB( 12 ); c.AB( 14 );
上面利用成員操作符調用ABC::AB,注意執行後,a.a、b.a和c.a的值分別為10、12和14,即三次調用ABC::AB,但通過成員操作符而導致三次的this參數的值並不相同,並進而得以修改三個ABC變數的成員變數a。注意上面書寫a.ABC::AB( 10 );,和成員變數一樣,由於左右類型必須對應,因此也可a.AB( 10 );。還應注意上面在定義ABC::AB時,在函數體內書寫this-a = d;,同上,由於類型必須對應的關系,即this必須是相應自定義類型的指針,所以也可省略this-的書寫,進而有void ABC::AB( long d ) { a = d; }。
注意這里成員操作符的作用,其不再如成員變數時返回相應成員變數類型的數字,而是返回一函數類型的數字,但不同的就是這個函數類型是無法用語法表示出來的,即C++並沒有提供任何關鍵字或類型修飾符來表現這個返回的類型(VC內部提供了__thiscall這個類型修飾符進行表示,不過寫代碼時依舊不能使用,只是編譯器內部使用)。也就是說,當成員操作符右側接的是函數類型的偏移類型的數字時,返回一個函數類型的數字(表示其可被施以函數操作符),函數的類型為偏移類型中給出的類型,但這個類型無法表現。即a.AB將返回一個數字,這個數字是函數類型,在VC內部其類型為void ( __thiscall ABC:: )( long ),但這個類型在C++中是非法的。
C++並沒有提供類似__thiscall這樣的關鍵字以修飾類型,因為這個類型是要求編譯器遇到函數操作符和成員操作符時,如a.AB( 10 );,要將成員操作符左側的地址作為函數調用的第一個參數傳進去,然後再傳函數操作符中給出的其餘各參數。即這個類型是針對同時出現函數操作符和成員操作符這一特定情況,給編譯器提供一些信息以生成正確的代碼,而不用於修飾數字(修飾數字就要求能應付所有情況)。即類型是用於修飾數字的,而這個類型不能修飾數字,因此C++並未提供類似__thiscall的關鍵字。和之前一樣,由於ABC::AB映射的是一個地址,而不是一個偏移值,因此可以ABC::AB;但不能ABC::a;,因為後者是偏移值。根據類型匹配,很容易就知道也可有:
void ( ABC::*p )( long ) = ABC::AB;或void ( ABC::*p )( long ) = ABC::AB;
進而就有:void ( ABC::**pP )( long ) = p; ( c.**pP )( 10.0f );。之所以加括弧是因為函數操作符的優先順序較「*」高。再回想前篇說過指針類型的轉換只是類型變化,數值不變(下篇說明數值變化的情況),因此可以有如下代碼,這段代碼毫無意義,在此僅為加深對成員函數的理解。
struct ABC { long a; void AB( long ); };
void ABC::AB( long d )
{
this-a = d;
}
struct AB
{
short a, b;
void ABCD( short tem1, short tem2 );
void ABC( long tem );
};
void AB::ABCD( short tem1, short tem2 )
{
a = tem1; b = tem2;
}
void AB::ABC( long tem )
{
a = short( tem / 10 );
b = short( tem - tem / 10 );
}
void main()
{
ABC a, b, c; AB d;
( c.*( void ( ABC::* )( long ) )AB::ABC )( 43 );
( b.*( void ( ABC::* )( long ) )AB::ABCD )( 0XABCDEF12 );
( d.*( void ( AB::* )( short, short ) )ABC::AB )( 0XABCD, 0XEF12 );
}
上面執行後,c.a為0X00270004,b.a為0X0000EF12,d.a為0XABCD,d.b為0XFFFF。對於c的函數調用,由於AB::ABC映射的地址被直接轉換類型進而直接被使用,因此程序將跳到AB::ABC處的a = short( tem / 10 );開始執行,而參數tem映射的是傳遞參數的內存的首地址,並進而用long類型解釋而得到tem為43,然後執行。注意b = short( tem - tem / 10 );實際是this-b = short( tem - tem / 10 );,而this的值為c對應的地址,但在這里被認為是AB*類型(因為在函數AB::ABC的函數體內),所以才能this-b正常(ABC結構中沒有b這個成員變數),而b的偏移為2,所以上句執行完後將結果39存放到c的地址加2所對應的內存,並且以short類型解釋而得到的16位的二進制數存放。對於a = short( tem / 10 );也做同樣事情,故最後得c.a的值為0X0027004(十進制39轉成十六進制為0X27)。
同樣,對於b的調用,程序將跳到AB::ABCD,但生成的b的調用代碼時,將參數0XABCDEF12按照參數類型為long的格式記錄在傳遞參數的內存中,然後跳到AB::ABCD。但編譯AB::ABCD時又按照參數為兩個short類型來映射參數tem1和tem2對應的地址,因此容易想到tem1的值將為0XEF12,tem2的值為0XABCD,但實際並非如此。參數如何傳遞由之前說的函數調用規則決定,函數調用的具體實現細節在《C++從零開始(十五)》中說明,這里只需了解到成員函數映射的仍然是地址,而它的類型決定了如何使用它,後面說明。
聲明的含義前面已經解釋過聲明是什麼意思,在此由於成員函數的定義規則這種新的定義語法,必須重新考慮聲明的意思。注意一點,前面將一個函數的定義放到main函數定義的前面就可以不用再聲明那個函數了;同樣如果定義了某個變數,就不用再聲明那個變數了。這也就是說定義語句具有聲明的功能,但上面成員函數的定義語句卻不具有聲明的功能,下面來了解聲明的真正意思。
聲明是要求編譯器產生映射元素的語句。所謂的映射元素,就是前面介紹過的變數及函數,都只有3欄(或3個欄位):類型欄、名字欄和地址欄(成員變數類型的這一欄就放偏移值)。即編譯器每當看到聲明語句,就生成一個映射元素,並且將對應的地址欄空著,然後留下一些信息以告訴連接器--此.obj文件(編譯器編譯源文件後生成的文件,對於VC是.obj文件)需要一些符號,將這些符號找到後再修改並完善此.obj文件,最後連接。
回想之前說過的符號的意思,它就是一字元串,用於編譯器和連接器之間的通信。注意符號沒有類型,因為連接器只是負責查找符號並完善(因為有些映射元素的地址欄還是空的)中間文件(對於VC就是.obj文件),不進行語法分析,也就沒有什麼類型。
定義是要求編譯器填充前面聲明沒有書寫的地址欄。也就是說某變數對應的地址,只有在其定義時才知道。因此實際的在棧上分配內存等工作都是由變數的定義完成的,所以才有聲明的變數並不分配內存。但應注意一個重點,定義是生成映射元素需要的地址,因此定義也就說明了它生成的是哪個映射元素的地址,而如果此時編譯器的映射表(即之前說的編譯器內部用於記錄映射元素的變數表、函數表等)中沒有那個映射元素,即還沒有相應元素的聲明出現過,那麼編譯器將報錯。
但前面只寫一個變數或函數定義語句,它照樣正常並沒有報錯啊?實際很簡單,只需要將聲明和定義看成是一種語句,只不過是向編譯器提供的信息不同罷了。如:void ABC( float );和void ABC( float ){},編譯器對它們相同看待。前者給出了函數的類型及類型名,因此編譯器就只填寫映射元素中的名字和類型兩欄。由於其後只接了個「;」,沒有給出此函數映射的代碼,因此編譯器無法填寫地址欄。而後者,給出了函數名、所屬類型以及映射的代碼(空的復合語句),因此編譯器得到了所有要填寫的信息進而將三欄的信息都填上了,結果就表現出定義語句完成了聲明的功能。
對於變數,如long a;。同上,這里給出了類型和名字,因此編譯器填寫了類型和名字兩欄。但變數對應的是棧上的某塊內存的首地址,這個首地址無法從代碼上表現出來(前面函數就通過在函數聲明的後面寫復合語句來表現相應函數對應的代碼所在的地址),而必須由編譯器內部通過計算獲得,因此才硬性規定上面那樣的書寫算作變數的定義,而要變數的聲明就需要在前面加extern。即上面那樣將導致編譯器進行內部計算進而得出相應的地址而填寫了映射元素的所有信息。
#p#副標題#e#
上面難免顯得故弄玄虛,那都是因為自定義類型的出現。考慮成員變數的定義,如:
struct ABC { long a, b; double c; };
上面給出了類型--long ABC::、long ABC::和double ABC::;給出了名字--ABC::a、ABC::b和ABC::c;給出了地址(即偏移)--0、4和8,因為是結構型自定義類型,故由此語句就可以得出各成員變數的偏移。上面得出三個信息,即可以填寫映射元素的所有信 struct ABC { void AB( float ); };
上面給出了類型--void ( ABC:: )( float );給出了名字--ABC::AB。不過由於沒有給出地址,因此無法填寫映射元素的所有信息,故上面是成員函數ABC::AB的聲明。按照前面說法,只要給出地址就可以了,而無需去管它是定義還是聲明,因此也就可以這樣:
struct ABC { void AB( float ){} };
上面給出類型和名字的同時,給出了地址,因此將可以完全填寫映射元素的所有信息,是定義。上面的用法有其特殊性,後面說明。注意,如果這時再在後面寫ABC::AB的定義語句,即如下,將錯誤:
struct ABC { void AB( float ){} };
void ABC::AB( float ) {}
上面將報錯,原因很簡單,因為後者只是定義,它只提供了ABC::AB對應的地址這一個信息,但映射元素中的地址欄已經填寫了,故編譯器將說重復定義。再單獨看成員函數的定義,它給出了類型void ( ABC:: )( float ),給出了名字ABC::AB,也給出了地址,但為什麼說它只給出了地址這一信息?首先,名字ABC::AB是不符合標識符規則的,而類型修飾符ABC::必須通過類型定義符「{}」才能夠加上去,這在前面已多次說明。因此上面給出的信息是:給出了一個地址,這個地址是類型為void ( ABC:: )( float ),名字為ABC::AB的映射元素的地址。結果編譯器就查找這樣的映射元素,如果有,則填寫相應的地址欄,否則報錯,即只寫一個void ABC::AB( float ){}是錯誤的,在其前面必須先通過類型定義符「{}」聲明相應的映射元素。這也就是前面說的定義僅僅填地址欄,並不生成映射元素。
聲明的作用
定義的作用很明顯了,有意義的映射(名字對地址)就是它來做,但聲明有什麼用?它只是生成類型對名字,為什麼非得要類型對名字?它只是告訴編譯器不要發出錯誤說變數或函數未定義?任何東西都有其存在的意義,先看下面這段代碼。
extern"C" long ABC( long a, long b );
void main(){ long c = ABC( 10, 20 ); }
假設上面代碼在a.cpp中書寫,編譯生成文件a.obj,沒有問題。但按照之前的說明,連接時將錯誤,因為找不到符號_ABC。因為名字_ABC對應的地址欄還空著。接著在VC中為a.cpp所在工程添加一個新的源文件b.cpp,如下書寫代碼。
extern"C" float ABC( float a ){ return a; }
編譯並連接,現在沒任何問題了,但相信你已經看出問題了--函數ABC的聲明和定義的類型不匹配,卻連接成功了?
注意上面關於連接的說明,連接時沒有類型,只管符號。上面用extern"C"使得a.obj要求_ABC的符號,而b.cpp提供_ABC的符號,剩餘的就只是連接器將b.obj中_ABC對應的地址放到a.obj以完善a.obj,最後連接a.obj和b.obj。
那麼上面什麼結果,由於需要考慮函數的實現細節,這在《C++從零開始(十五)》中再說明,而這里只要注意到一件事:編譯器即使沒有地址也依舊可以生成代碼以實現函數操作符的功能--函數調用。之所以能這樣就是因為聲明時一定必須同時給出類型和名字,因為類型告訴編譯器,當某個操作符涉及到某個映射元素時,如何生成代碼來實現這個操作符的功能。也就是說,兩個char類型的數字乘法和兩個long類型的數字乘法編譯生成的代碼不同;對long ABC( long );的函數調用代碼和void ABC( float )的不同。即,操作符作用的數字類型的不同將導致編譯器生成的代碼不同。
那麼上面為什麼要將ABC的定義放到b.cpp中?因為各源文件之間的編譯是獨立的,如果放在a.cpp,編譯器就會發現已經有這么個映射元素,但類型卻不匹配,將報錯。而放到b.cpp中,使得由連接器來完善a.obj,到時將沒有類型的存在,只管符號。下面繼續。
struct ABC { long a, b; void AB( long tem1, long tem2 ); void ABCD(); };
void main(){ ABC a; a.AB( 10, 20 ); }
由上面的說法,這里雖然沒有給出ABC::AB的定義,但仍能編譯成功,沒有任何問題。仍假設上面代碼在a.cpp中,然後添加b.cpp,在其中書寫下面的代碼。
struct ABC { float b, a; void AB( long tem1, long tem2 ); long ABCD( float ); };
void ABC::AB( long tem1, long tem2 ){ a = tem1; b = tem2; }
這里定義了函數ABC::AB,注意如之前所說,由於這里的函數定義僅僅只是定義,所以必須在其前面書寫類型定義符「{}」以讓編譯器生成映射元素。但更應該注意這里將成員變數的位置換了,這樣b就映射的是0而a映射的是4了,並且還將a、b的類型換成了float,更和a.cpp中的定義大相徑庭。但沒有任何問題,編譯連接成功,a.AB( 10,20 );執行後a.a為0X41A00000,a.b為0X41200000,而*( float* )a.a為20,*( flaot* )a.b為10。
為什麼?因為編譯器只在當前編譯的那個源文件中遵循類型匹配,而編譯另一個源文件時,編譯其他源文件所生成的映射元素全部無效。因此聲明將類型和名字綁定起來,而名字就代表了其所關聯的類型的地址類型的數字,而後繼代碼中所有操作這個數字的操作符的編譯生成都將受這個數字的類型的影響。即聲明是告訴編譯器如何生成代碼的,其不僅僅只是個語法上說明變數或函數的語句,它是不可或缺的。
還應注意上面兩個文件中的ABC::ABCD成員函數的聲明不同,而且整個工程中(即a.cpp和b.cpp中)都沒有ABC::ABCD的定義,卻仍能編譯連接成功,因為聲明並不是告訴編譯器已經有什麼東西了,而是如何生成代碼。
頭文件上面已經說明,如果有個自定義類型ABC,在a.cpp、b.cpp和c.cpp中都要使用它,則必須在a.cpp、b.cpp和c.cpp中,各自使用ABC之前用類型定義符「{}」重新定義一遍這個自定義類型。如果不小心如上面那樣在a.cpp和b.cpp中寫的定義不一樣,則將產生很難查找的錯誤。為此,C++提供了一個預編譯指令來幫忙。
預編譯指令就是在編譯之前執行的指令,它由預編譯器來解釋執行。預編譯器是另一個程序,一般情況,編譯器廠商都將其合並進了C++編譯器而只提供一個程序。在此說明預編譯指令中的包含指令--#include,其格式為#include 文件名。應注意預編譯指令都必須單獨佔一行,而文件名就是一個用雙引號或尖括弧括起來的文件名,如:#include "abc.c"、#include "C:abc.dsw"或#include C:abc.exe。它的作用很簡單,就是將引號或尖括弧中書寫的文件名對應的文件以ANSI格式或MBCS格式(關於這兩個格式可參考《C++從零開始(五)》)解釋,並將內容原封不動地替換到#include所在的位置,比如下面是文件abc的內容。
struct ABC { long a, b; void AB( long tem1, long tem2 ); };
則前面的a.cpp可改為:
#include "abc"
void main() { ABC a; a.AB( 10, 20 ); }
而b.cpp可改為:
#include "abc"
void ABC::AB( long tem1, long tem2 ){ a = tem1; b = tem2; }
這時,就不會出現類似上面那樣在b.cpp中將自定義類型ABC的定義寫錯了而導致錯誤的結果(a.a為0X41A00000,a.b為0X41200000),進而a.AB( 10, 20 );執行後,a.a為10,a.b為20。
注意這里使用的是雙引號來括住文件名的,它表示當括住的只是一個文件名或相對路徑而沒有給出全路徑時,如上面的abc,則先搜索此時被編譯的源文件所在的目錄,然後搜索編譯器自定的包含目錄(如:C:Program FilesMicrosoft Visual Studio .NET 2003Vc7include等),裡面一般都放著編譯器自帶的SDK的頭文件(關於SDK,將在《C++從零開始(十八)》中說明),如果仍沒有找到,則報錯(注意,一般編譯器都提供了一些選項以使得除了上述的目錄外,還可以再搜索指定的目錄,不同的編譯器設定方式不同,在此不表)。
如果是用尖括弧括起來,則表示先搜索編譯器自定的包含目錄,再源文件所在目錄。為什麼要不同?只是為了防止自己起的文件名正好和編譯器的包含目錄下的文件重名而發生沖突,因為一旦找到文件,將不再搜索後繼目錄。
所以,一般的C++代碼中,如果要用到某個自定義類型,都將那個自定義類型的定義分別裝在兩個文件中,對於上面結構ABC,則應該生成兩個文件,分別為ABC.h和ABC.pp,其中的ABC.h被稱作頭文件,而ABC.cpp則稱作源文件。頭文件里放的是聲明,而源
文件中放的是定義,則ABC.h的內容就和前面的abc一樣,而ABC.cpp的內容就和b.cpp一樣。然後每當工程中某個源文件里要使用結構ABC時,就在那個源文件的開頭包含ABC.h,這樣就相當於將結構ABC的所有相關聲明都帶進了那個文件的編譯,比如前面的a.cpp就通過在開頭包含abc以聲明了結構ABC。
為什麼還要生成一個ABC.cpp?如果將ABC::AB的定義語句也放到ABC.h中,則a.cpp要使用ABC,c.cpp也要使用ABC,所以a.cpp包含ABC.h,由於裡面的ABC::AB的定義,生成一個符號?AB@ABC@@QAEXJJ@Z(對於VC);同樣c.cpp的編譯也
『玖』 用預編譯的方式查詢是不是能夠杜絕SQL注入
是的,預編譯有個類是PreparedStatement.
這個類的對象是通過參數?來傳值的
例:
String sql = "select * from table where id = ?";
Connection con = .....///這里得到是資料庫的連接
PreparedStatement ps = con.prepareStatement(sql);
ps.setInt(1,id);//這里的資料庫語句所用到的參數要被設置的,如果你傳入了錯的值,或不同類型的值,它在插入到資料庫語句中會編譯不通過,這也就防止了SQL注入。
『拾』 什麼是預編譯 何時需要預編譯 mfc面試
預編譯,顧名思義,「預」表示是在真正編譯前做的工作,既然也包含「編譯」二字,那與一些演算法邏輯是分不開的。
對於預編譯,是以符號#開頭的,包含以下幾部分語法:
(1)#include
該指令將xxx.xxx文件的全部內容插入此處,通常文件是後綴名為"h"或"cpp"的頭文件。
若用<>括起文件則在系統的INCLUDE目錄中尋找文件
若用" "括起文件則在當前目錄中尋找文件。
(2)#define
該指令有以下幾種用法:
第一種是定義標識,標識有效范圍為整個程序,形如#define XXX,常與#if配合使用;
第二種是定義常數,如#define max 100,則max代表100。
第三種是定義"函數",如#define get_max(a, b) ((a)>(b)?(a):(b)) 則以後使用get_max(x,y)就可以得到x和y中較大的數。
第四種是定義"宏函數",如#define GEN_FUN(type) type max_##type(type a,type b){return a>b?a:b;} ,使用時,用GEN_FUN(int),則此處預編譯後就變成了 max_int(int a,int b){return a>b?a:b;},以後就可以使用max_int(x,y)就可以得到x和y中較大的數.比第三種,增加了類型的說明。
(3)#if、#else和#endif指令
這些指令一般這樣配合使用:
#if defined(標識) //如果定義了標識
要執行的指令
#else
要執行的指令
#endif
在頭文件中為了避免重復調用(比如說兩個頭文件互相包含對方),常採用這樣的結構:
#if !(defined XXX) //XXX為一個在你的程序中唯一的標識符,
//每個頭文件的標識符都不應相同。
//起標識符的常見方法是若頭文件名為"abc.h"
//則標識為"abc_h"
#define XXX
真正的內容,如函數聲明之類
#end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