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里茲納指數法是什麼概念怎麼測量呢
分類: 教育/學業/考試
問題描述:
誰知道水的里茲納指數法是什麼概團物念?怎麼測量呢?還有哪裡可以測量?以及聯系方法(限江蘇省內)
請盡快答復!感謝!感謝!
解析:
里茲納(Ryznar)穩定指數法(PSI):穩定指數 (PSI )=2pHs一pH,當穩定指數(PSI)大於6時,水不 結垢,穩定指數(PSI)越大,表明水的腐蝕性越大,當穩彎櫻 定指數(PSI)等於或小於5.8時,水就要結垢,穩定塌鬧液指數 (PSI )越小,表明結垢數量越大
⑵ psi什麼意思
雙語例句
1
The Study of Distributed PSI System Application Framework姿悄
分布式進銷存系統應用框架研究
dict.cnki.net
⑶ 壓力psi和兆帕的換算
您要問的是槐隱攔壓力psi和兆帕如何換算?1兆帕(MPa)=145磅/英寸攜沒2(psi)。根據換演算法,1兆帕(MPa)=145磅/平方英寸(psi)=10.2千克/平方厘米,這些均是壓強單位,所以1兆帕(MPa)=145磅/英寸2(psi)。psi是壓力單位,定義為英鎊/平方英寸,145psi=1MPa;兆帕也是壓強的單位,全稱為鉛胡兆帕斯卡,1Pa是指1N的力均勻的壓在1m?面積上所產生的壓強。
⑷ 輪胎上寫kpa220psi 32是我們常說的多少氣壓
220KPA就是2.2 bar,輪胎氣壓。
PSI是美國習慣單位。
⑸ psi和pa的區別是什麼
從嚴格意義上來講,所謂壓力控制通氣(pressure
control
ventilation,
pcv)是指通氣方式為定壓型的控制通氣模式,而實際上在第三代呼吸機上是指定壓型的a/c模式,因此所謂psimv指的也就是定壓型的simv模式,是與定容型simv相對的。pcv需要設定的主要參數就是pi(吸氣壓力)和ti(吸氣時間),有些呼吸機上需要設定rise
time%,還有的叫fap,或壓力斜坡什麼的。其他參數和定容通氣差不多。啟動送氣過程依靠病人自主呼吸觸發或設定的呼吸頻率(呼吸周期)。由吸氣向呼氣切換的方式是時間切換,注意,所謂定壓通氣並不是壓力一到就從吸氣切答友換到呼氣,我們設定的吸氣時間就者困是為了切換。
ps是自主呼吸的一種模式,完全依賴病人自主呼吸觸發,如果沒有自主呼吸觸發,就無法啟動ps,這是與pcv最根本的區別之一,也就是說pcv是強制通氣,而ps是自主呼吸。其切換首舉念方式依次為流速、壓力和時間。
二者相同的是在啟動時的初始流速是固定的,如果病人自主呼吸足夠強,呼吸機會根據病人自主呼吸的需要提高流速,因此盡管初始流速固定,但峰流速是變化的。從呼吸方式上來說,pcv是強制通氣,ps是自主呼吸,人機同步的效果當然是ps更好。
⑹ 打氣筒160psi是什麼意思
是氣壓的意思。
一般在國內的各種標准壓力表以及通用的壓力表現實裝置均有MPA和PSI兩種標識。
1psi=6.895kPa=0.0689476bar =0.006895MPa
在中國,我們一般把氣體的壓力用「公斤」描述(而不是「斤」),其單位是「kgf/cm2」,一公斤壓力就是一公斤的力作用在一個平方厘米上。
歐洲與國內相同也使用MPa,而在美國常用的單位是「psi」,具體單位是「lbf/in2」, 就是「磅力/平方英寸」。
(6)psi病人狀態指數演算法擴展閱讀
氣壓的影響因素
氣壓的大小與海拔高度、大氣溫度、大氣密度等有關,一般隨高度升高按指數律遞減。氣壓有日變化和年變化。一磨旅年之中,冬季比夏季氣壓高。一天中,氣壓有一個最高值、一個最低值,分別出現在9~10時和15~16時,還有一個次高值和一個次低值,分別出現在21~22時和3~4時。
氣壓日變段物化幅度較小,一般為0.1~0.4千帕,並隨緯度增高而減小。氣壓變化與風、天氣的好壞等關系密切,因而是重要氣象因子。通常所用的氣壓單位有帕(Pa)、毫米水銀柱高(mm·Hg)、毫巴(mb)。
它們之間的換算關系為:100帕=1毫巴≈3/4毫米水銀柱高。氣象觀測中常用的測量氣壓握游液的儀器有水銀氣壓表、空盒氣壓表、氣壓計。溫度為0℃時760毫米垂直水銀柱高的壓力,標准大氣壓最先由義大利科學家托里拆利測出。
⑺ psi(空氣污染指標PSI(Pollutants Standard Index))詳細資料大全
PSI(Pollutant Standards Index)即空氣污染指標,也有人稱為「空氣品質指數」,是指空氣中的污染物,包括懸浮微粒、硫氧化物(SOx,主要是二氧化神缺硫SO2)、氮氧化物(NOx,主要是二氧化氮NO2)、一氧化碳(CO) 、臭氧(O3)等。
將各監空瞎液測站所測得各項污染物的濃度,換算成PSI值;再以各污染物之最斗物高PSI值為該地區之空氣品質PSI值,也就是你在廣播、電視上所看到的空氣品質報告或預測。
⑻ PSI在生產製造中是什麼意思
生產、銷售、庫存
⑼ 求psi在環境方面的解釋
環境:是指大氣、水土地礦層森林草原……這里指的是作用於人類這一客體的所有外界事物,即對人類來說,環境就是人類的生存環境。
地理環境:是指人類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直接影響到人類生活的水土氣生物等環境因素組成的具有一定結構的多極拿並自然系統。地質環境:主要指的是自地表而下的堅硬地殼層,即岩石圈
環境問題:是指由於人類活動作用於人們周圍的環境而引起的環境質量變化以及這種變化反過來對人類的生產生活和健康影響問題。
生態學:研究生物與環境之間相互關系以及作用機理.的科學。生態學不是孤立地研究生物,也不是孤立地研究環境,而是研究生物與其生存環境之間的相互關系。
種群:是在一定的空間和時間內同種個體的組合,是具有一定組成結構和功能,並通過種內關系組成尺敏寬的一個有機的統一體。
生態系統:指在自然界的一定空間內生物與環境構成的統一整體。在這個統一整體中,生物與環境之間相互影響,相互制約,不斷演變,並在一定的時期內處於相對穩定的動平衡狀態。
生態農業:是利用生態學原理,依據生態系統內物質循環和能量轉化的基本規律建立的一種農業生產方式。
生態規劃:利用生態學原理,對某一地區的社會、經濟、技術和環境制定的綜合規劃,目的在於科學地利用資源促進生態系統的良性循環,使社會經濟持續發展。
生態系統的功能:表現在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能量流動、物質循環和信息聯系。
生態平衡:如果某生態系統各個組成部分在較長時間內保持相對協調,物質和能量的輸入輸出接近相等,結構和功能長期處於穩定狀態,在外來的干擾下能通過自我調節恢復到最初的穩定狀態,則這種狀態稱為生態平衡。
生物監測:也稱生物學監測,是指利用生物對環境中污染物質的反應,及利用生物在各種污染環境下所發出的各種信息來判斷環境污染狀況的一種手段。
生物評價:也稱生物學評價,是指用生物學方法按一定標准對一定范圍內的環境質量進行評定和預測。方法有:指示生物法、生物指數法、種類多樣性指數法。
中國環境和發展十大對策:1、可持續發展(1)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2)三同步,即經濟建設、城鄉建設、環境建設同步規劃同步實施同步發展;2、四項重點戰略任務(1)工業污染的防治(2)城市環境的綜合整治(3)能源利用率的提高(4)生態環境的保護;3、四項戰略措施(1)加強科技開發(2)運用經濟手段保護環境(3)提高全民族環保意識(4)健全環境法制,強化環境管理。
自然資源:廣義的是指在一定的時空下能夠產生經濟價值,提高人類當前和未來福利的自然環境因素的總稱。狹義的是指自然界中可以直接被人類在生產和生活中利用的自然物。
自然環境:在客觀存在的物質世界中影響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各種自然因素的總和。
土地資源:是指土地總量中現在和可預見的將來能為人所利用在一定的條件下能夠產生經濟價值的土地。
森林資源:俄國林學家莫羅佐夫1903年提出森林是林木伴生植物動物及其與環境的綜合體,生態學稱之為森林生態系統。
生物多樣性:指植物動物微生物和生態系統的遺傳多樣性物種多樣性和生態系統多樣性。
自然保護區:為了保護自然和自然資源特別是保護珍稀動植物資源,保護代表不同自然地帶的自然環境和生態系統而劃出一定的區域加以保護。這樣的地方就叫做。
礦產資源:指埋藏於地下或分布於地表的、由地質作用而形成的有用礦物或元素,其含量達到具有工業利用價值的礦產。
光化學煙霧:汽車排氣中的氮氧化物和碳氫化物在陽光紫外陵亮線照射下形成光化學氧化劑,與工廠排出的二氧化硫遇水份產生硫酸霧,相結合而形成的光化學煙霧。
生物轉化作用:毒物的生物轉化。除很少一部分水溶性強分子量極小的毒物可以原表被排出體外,絕大多數毒物都要經過某種酶的代謝從而改變其毒性,這種過程叫~。
致突變作用:能引起生物體細胞的遺傳信息和遺傳物質發生突然改變的作用,稱為。
煤煙塵(SOOT)又名煙炱,是指伴隨燃料和其它物質燃燒所產生的黑色煙塵,其中含有50%的碳。
煙(FUME)系指由固體升華、液體蒸發、化學反應等過程產生的蒸氣。在空氣或氣體中凝結成的浮游粒子的氣溶膠。
粉塵:系指分散於氣體中的細小固體粒子,常由煤、礦石等其它固體物料在機械處理過程中或由風揚起的土壤塵所致。工業污染源:由火力發電廠、鋼鐵廠、化工廠、水泥廠等工礦企業在燃料燃燒和生產過程中所排放的煤煙、粉塵及無機或有機化合物等所造成大氣污染的污染源稱為~
農業污染源:在農業機械運行時排放的尾氣,或在使用化學農葯等物質時易散或經土壤中分解排放於大氣有毒、有害及惡臭氣態污染物的勞作場所稱為
大氣污染:自然界中局部的質能轉化和人類所從事種類繁多的生活生產活動向大氣排出各種污染物,當污染物超過環境所能允許的極限時大氣質量發生惡化,對人們的生活工作健康精神狀態設備財產以及生態環境遭受到惡劣影響和破壞,此類現象。
大氣湍流:指大氣以不同的尺度做無規則運動的流體狀態。
溫度層結:是指在地球表面上方大氣的溫度隨高度變化的情況或者說是在垂直地球表面方向的氣溫分布。它決定了大氣的穩定度。
逆溫:當氣溫垂直遞減率小於0時,大氣層的溫度分布與標准大氣情況下氣溫分布相反時,稱為溫度逆增,簡稱逆溫輻射性逆溫:在晴朗無風的夜間,地面強烈的輻射使地面和近地面的大氣層迅速降溫,而上層大氣降溫較慢,出現輻射逆溫。
絕熱過程:物理學上若一系統在與周圍物體沒有熱量交換而進行狀態變化時,稱為絕熱變化,狀態變化所經歷的過程稱為絕熱過程。
水質:即水的品質是指水與其中所含雜質共同表現出來的物理學化學生物學的綜合特性。
BOD:生化需氧量。表示在有氧的條件下,溫度為20度時由於微生物的活動,使可降解的有機物氧化達到穩定狀態時所需要的氧量。
COD:化學需氧量。是指在一定條件下,水中各種有機物與外加的強氧化劑時所消耗的氧化劑量,以氧量計。DO是溶解氧的意思。
TOC總需氧量。
污水綜合排放標准:為保護水環境質量,控制水污染,除了規定地面水體各種污染物的允許標准值外,還必須控制地面水體的污染源,對各類污染物允許的排放標准做出規定。
負營養化:生活污水和某些工業廢水中常含有一定數量的氮磷等營養物質,農田徑流中也常夾帶大量的氮肥,磷肥,這類營養物質排入湖泊、水庫、港灣等水流緩慢的水體會造成藻類大量繁殖,這種現象被稱為。
--------------------------------------------------------------------------------
-- 作者:haofly
-- 發布時間:2006-5-23 9:35:06
--
水污染:水體因接收過多的雜質而導致其物理化學及生物學特性的改變和水質的惡化。從而影響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體健康的現象~。
需氧性有機物污染: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和醇等有機物可在微生物作用下進行分解,分解過程需要消耗氧,因此統稱~
生活污水及其特性:生活污水是人們日常生活中產生的污水,主要含人的排泄物和生活廢料。特性:水質比較穩定、混濁、深色、具惡臭、微鹼,一般不含有毒物質,但常含植物營養物質,且含有大量細菌、病毒、寄生蟲卵。
水體自凈作用:水體具有消納一定量的污染物質使自身的質量保持潔凈的能力,人們常常稱之為水體的自凈。包括物理過程:如稀釋擴散揮發沉澱,化學過程:氧化、還原、吸附、中合等反應。生物和生化過程:如微生物對有機物的分解代謝。
稀釋作用的實質是污染物質在水體中因擴散而降低了深度,稀釋並不能改變也不能去除污染物質
水體生化自凈:有機污染物進入水體後,在微生物作用下氧化分解為無機物的過程,可以使有機污染物的濃度大大減少,這就是水體的~。
水環境容量:水體所具有的自凈能力就是水環境接納一定污染物的能力,一定水體所能容納污染物的最大負荷稱為~
生物法:利用微生物的作用使廢水中溶解狀及膠體狀有機物質得到氧化分解的方法即為生物處理法,分為活性污泥法—好氧的懸浮生長系統、生物膜法、厭氧生物處理技術、天然的生物進化系統。
厭氧生物處理技術:是在無氧的條件下,利用兼性菌和厭氧菌分解穩定有機物的生物處理方法。一般有機物首先會被水解和產酸細菌分解,生成各種有機酸,然後又有產氫、產乙酸細菌將各類有機酸轉化為乙酸、氫氣和CO2,最後產甲烷細菌再將乙酸、氫和CO2轉化為甲烷氣體。
天然的生物進化系統:存在於天然條件下的大量微生物生命活動對廢水具有極好的凈化作用,利用天然條件下微生物活動處理廢水的系統,統稱為~。包括生物穩定塘在其中污水長期緩慢流動,有機物得到微生物的分解,塘內藻類通過光合作用向微生物提供氧,塘表面也有復氧作用,根據占優勢的微生物種類、需氧量及供給方式,可分為耗氧塘、厭氧塘、兼性塘和曝氣塘。
土地處理系統是另一類~,利用土壤中的大量微生物分解廢水中的有機污染物,同時也可利用廢水及其中養份灌溉土壤上種植的作物,可分快速滲濾、慢速滲濾、地下滲濾、地表漫流等。
生物膜法:微生物附著生長於某種載體的表面,形成一定厚度的生物膜,並利用生物膜處理廢水的方法即稱~。常用的有生物濾池、生物接觸氧化池、生物轉盤等。
活性污泥法:過程一般包括吸附、氧化和絮凝沉澱三個階段。前兩者在曝氣池中進行,後者在二次沉澱池中進行,影響~處理效果的環境因素主要有:廢水的PH值、溶解氧以及營養物質含量,還應注意有毒物質濃度。
土壤環境元素背景值:簡稱土壤環境背景值,是指未受或盡少受人類活動特別是人為污染影響的土壤化學元素的自然含量。土壤環境容量:是在人類生存和自然生態不致受害的前提下,土壤環境所能容納的污染物的最大負荷量。
土壤污染:系指人類活動產生的污染物通過不同的途徑輸入到土壤環境中,其數量和速度超過了土壤的凈化能力,從而使土壤污染物的累積過程占優勢,土壤的生態平衡受破壞,正常功能失調,導致土壤環境質量下降,影響作物正常生長。作物產品的產量和質量隨之下降,並產生一定的環境效應,最終將危及人體健康以至人類生存和發展的現象。
重金屬污染:土壤重金屬污染是指由人類活動使重金屬在土壤中的累積量明顯高於土壤環境背景值,致使土壤環境質量下降和生態惡化的現象。
土壤退化:由於自然的特別是人為的原因,使土壤生態系統的組成結構和功能受到影響和破壞,而使土壤固有的物理、化學、生物學特性和狀態發生改變,導致土壤生態系統功能生產潛力和環境質量的等級或狀況下降,均屬土壤退化現象。
土壤生態系統:從生態學角度講,土壤生態系統是指地球陸地地表一定地段的土壤生物與土壤及其它環境要素之間相互作用、相互制約,並趨向生態平衡的相對穩定的系統整體。
土壤荒漠化和沙化:指因氣候乾旱或人為不合理利用使地表植被破壞或覆蓋度下降,風力侵蝕土表或土體鹽漬化加重,均屬荒漠化表徵。主要措施:控制農墾防止過牧,因地制宜地營造防風固沙林,種灌植草建立生態復合經營模式。
措施:因地制宜地開展植樹造林,植灌和植草與自然植被保護和封山育林相結合,生物措施與工程措施相結合,水土保持與合理的經濟開發相結合,並以小流域為治理單元,逐步進行綜合治理。
水土流失(土壤侵蝕):系指在水、風等迎力作用下,土壤及其疏鬆母質被剝蝕、搬運、堆積的過程。
鹽鹼化:自然或人為原因使地下潛水位升高,礦化度增加,氣候乾旱,蒸發增強,而導致土壤表層鹽化或鹼化過程增強。表層鹽漬度或鹼化度加重的現象。治理措施:實施合理的灌溉排水制度,調控地下水位,精耕細做,多施有機肥,改善土壤結構,減少地表蒸發,選擇耐鹽鹼作物品種,此外,對鹼土增施石膏等,不單可防治次生鹽鹼化,而且發揮鹽鹼土資源潛力,擴大農用土地面積,改善鹽鹼地區的生態環境。
土壤環境質量:系指土壤環境的組成結構和功能特性以及所處狀態的水平。
土壤環境質量評價:就是在研究土壤環境質量狀態及其變化規律的基礎上,對土壤環境質量的高低與優劣進行定性與定量的評價。
雜訊:隨著人們生活和生產活動的頻繁和多樣化,人們生存的環境中出現了一些過響的,妨礙休息和思考的令人感覺不愉快的聲音,包括雜亂無章不協調的聲音。這些不需要的聲音被稱為環境雜訊聲壓和聲壓級:有聲波時媒質中的壓力與凈壓的差值稱為聲壓。聲壓是衡量聲音大小的尺度,用牛頓/平方米或微巴計量。為了便於使用引出一個數量來表示聲音的大小,這就是聲壓級。所謂聲壓級就是聲壓的平方與頻率為1000赫茲純音聽閾聲壓平方比值的對數值,並取其1/10作為單位,定名為分貝(DB)聲強和聲強級:聲強是在單位時間內沿傳播方向傳播垂直通過單位面積的聲能量,即單位面積上的聲功率。聲強級是描述空間某處聲音強弱的物理量。在自由聲場中聲壓級和聲強值的數值近似相等。
聲功率和聲功率級:聲功率是聲源在單位時間通過某一面積的聲能。W=E/Δt 以10-12 W為基準,聲功率即可定義為LW =10 lgW/W0
雜訊頻譜:聲源在單位時間內的振動次數稱為聲的頻率,單位為赫茲,低於20赫茲聲音稱為次聲,高於20000赫茲聲音稱超聲。人耳可以聽力范圍為20~20000赫茲A聲級:根據聽覺特性,在聲學測量儀器中設置有A計權網路,使接收到的雜訊在低頻有較大的衰減,而高頻不衰減甚至稍有放大,這樣A網路測得的雜訊值接近人耳的感覺,其測得的單位為A聲級。
⑽ 污染物標准指數的簡介
pollutant standard index
PSI考慮CO、NO2、SO2、氧化劑和顆粒物質五種參數以及SO2與顆粒物質濃度的乘積,各污染物的分指數氏搭與濃度的關系採用分段線性函數反映。已知各污染物實測濃度後,按分段線性函數關系並參照PSI分級表蠢核早用內插法計算各分指數;也可根據PSI分級數據繪成分段直線,由失策濃度在圖上直接查得PSI分指數;最後選擇各分帶雀指數中的最高值預報大氣質量。PSI指數突出了單一因子的作用,也反映了SO2與顆粒物質的協同作用,結果簡明,同時,PSI分級與人體健康狀況對照明確,列出了當PSI超過100時人們為保護健康應採取的對策。PSI的分級原則和依據可供其它指數分級時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