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源碼編譯 > 你教我編譯

你教我編譯

發布時間:2023-05-29 03:36:17

Ⅰ matlab如何編譯

一般需要用 function定義的子文件可執行,只有一個主文件,並將M文件放在一起即可……下面有個示例希望對你有幫助

Ⅱ 我在手機上安裝了個J2ME 誰能教我編譯一段小程序 我要傻瓜式教程(圖文並附) 我想弄出個可以安裝的程序...

你這問題不是很簡單知道吧J2ME是編程語言但自己要寫肯定要一定的時間!如果你執意要學 可以給你個網址 去看看 看懂了這些問題你都解決了希望能幫助你http://www.enet.com.cn/eschool/video/j2me/

Ⅲ 易語言如何編譯運行

問題一:易語言代碼編輯好後,編譯是變成程序來運行嗎 菜單裡面選擇「編譯」》「編譯」或者是「獨立編譯」編譯:要輸出多個文件 其中的文件除有.exe的可執行文件外還有相關的一些支持庫 在吧軟體給別人運行的時候裡面的文件缺一不可 都要放到那個.EXE文件的仿穗友相同目錄裡面!獨立編譯:只輸出一個.EXE的可執行文件 就是相當於那些支持庫文件被融入到.exe文件中了 如果要給別人使用的時候就不那一個.exe文件發別人就可以了。

問題二:怎麼用易語言打開那些用易語言編譯好的exe後綴的易語言程序? 靠,我看錯題目了。。不能反編譯的!新人總是異想天開,要是可以直接打開,別人的軟體還賣上個幾千塊一個,你說要是可以直接改,別人還要買干什麼,直接改,所以說不可能的。可以用OD工具進行反匯編,LZ的等級還沒到,不可能實現,如果想學習,給你個傳送門 52pojie。

問題三:易語言編譯完成的文件怎麼才能用易語言打開 易語言只是一個編程語言,不能反編譯。您下載的軟體是已經編譯出來的了,如果想反編譯,就很難,我也不會。。。

問題四:怎麼打開用易語言編輯的軟體(已經編譯好的) 可以反編譯,簡單可以修改文本, 工具用C32ASM 可以看看反匯編教程

問題五:用易語言編譯程序用哪種編譯方式多好? 靜態編譯和普通編譯一樣
靜態編譯是封裝了所有易語言的api,而普通編譯把易語言api編程文件,再用易語言來調用而已
其實兩者都是一樣,個人推薦靜態族鏈編譯,這樣有效減少文件數量
至於你說的獨立編譯和靜態編譯是同一種意思

問題六:請問有了易語言源碼怎樣編譯成軟體exe? bak是易語言備份文件,把bak後綴改成e就可以用易語言打開,
打開易語言時他會提示載入模塊,根據操作載入ec模塊文件
生成win32程序,可以用易語言編譯(如圖下)
易語言下載:180.97.83.171:443/...461879

問題七:易語言 調試易程序一運行直接就完畢 這種情況很多人都遇到過,包括我..歸類以下幾種可能.
使用了ET助手裡面的一鍵快捷編譯
編譯器配置出問題了
有進程攔截了link 因為link屬於調試環境,可能是某進程防止被調試,hook了相關函數,導致link啟動的時候直接被攔了
第三種的可能性是佔90%以上.....某些游戲或者軟體運行後,會啟動某服務 或者驅動開機啟動來防止自身主程序被調試........
最主要的因素還是是因為LINK被攔截...個人認為...如果答錯了飄過即可......勿噴

問題八:易語言程序用易語言運行時沒問題,但是編譯出來後再運行程序出了點錯怎麼辦 10分 易語言已經調試輸出了錯誤信息
錯誤(10143): 靜態編譯暫不支持使用了NPK或OPK支持庫的程序。
所以不可以使用「靜態編譯」
只能使用「編譯」

問題九:易語言版本不支備槐持編譯程序及製作安裝軟體怎麼辦 因為你用的易語言是學習版的,要破解了才能編譯
破解補丁放到易語言根目錄下運行,以下是破解補丁的下載地址
pan./s/1sjob7rB

問題十:易語言里如何運行編輯框內容? 要代碼 運行 (編輯框1.內容, 真, )

Ⅳ c++如何編譯啊 ~

linux系統為例:

1、在連網的情況下,在終端中使用root超級用戶許可權輸入以下命令
sudo apt-get install g++
並回車即可安裝C++編譯器g++。

2、安裝完畢,即可開始新建我們的一個C++工程了。下面以一個hello工程為例,簡單地介紹如何編譯一個 C++工程。

3、登錄Linux系統,打開終端,在當前目錄下使用mkdir命令新建一個hello的目錄;然後使用cd hello進入hello目錄中,並使用vi工具新建hello.h、hello.cpp、main.cpp、makefile四個文件。四個文件的內容分別如下:
1. hello.h文件

#ifndef HELLO_H_
#define HELLO_H_
class Hello {
public:
void print();
};
#endif

2. hello.cpp文件
#include "hello.h"
#include <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void Hello::print() {
cout<<"Hello, welcome to Redhat Linux os!"<<endl;
}

3. main.cpp文件
#include "hello.h"
#include <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main() {
Hello h;
h.print();
return 0;
}
注意:這三個文件要以空白行結束,否則編譯時會有警告信息。

4. makefile文件
# this is a makefile of the c++ project hello
# the standard c++ compiler in the Redhat linux is g++
# written by young on June 27th, 2009
TARGET = .
CC = g++
CFLAGS = -g
CFLAGC = -c

MAINC = main.cpp
HELLO = hello.cpp
OBJ = hello.o

INCLUDE = -I$(TARGET)
EXEC = $(TARGET)/main

all: $(EXEC)
$(EXEC): $(OBJ) $(MAINC)
$(CC) $(CFLAGS) $(OBJ) $(MAINC) $(INCLUDE) -o $@
rm -f $(OBJ)
@echo "<<<<<< $@ is created successfully! >>>>>>"
$(OBJ): $(HELLO)
$(CC) $(CFLAGC) $(HELLO) -o $@
clean:
rm -f $(EXEC)
注意: makefile文件中的命令行(紅色字體)一定要以Tab建開頭,否則編譯通不過。

寫好makefile文件後,即可編譯工程。在終端中輸入make命令,回車後將顯示如下信息:
g++ -c hello.cpp -o hello.o
g++ -g hello.o main.cpp -I. -o main
rm -f hello.o
<<<<<< main is created successfully! >>>>>>
這些信息說明工程已被正確編譯,當前目錄下將生成一個main的可執行文件。
同樣,你也可以不使用makefile文件,而直接在終端上輸入以下兩行命令:
g++ -c hello.cpp -o hello.o
g++ -g hello.o main.cpp -I. -o main
也可以編譯這個工程。

使用ls -l命令查看當前目錄下的所有文件,確實有一個main文件。
在終端中輸入./main,即可運行程序。

Ⅳ 易語言如何編譯

問題一:易語言怎麼編譯 最上面有個編譯

問題二:請問有了易語言源慎前碼怎樣編譯成軟體exe? bak是易語言備份文件,把bak後綴改成e就可以用易語言打開,
打開易語言時他會提示載入模塊,根據操作載入ec模塊文件
生成win32程序,可以用易語言編譯(如圖下)
易語言下載:180.97.83.171:443/...461879

問題三:易語言程序寫好了要怎麼編譯才最好 選擇靜態編譯最好。
如果是正常編譯,那麼其他沒有易語言支持庫的電腦就無法運行程序(除非支持庫在程序的運行目錄下)。
而靜態編譯就不會出現這種問題,它將支持庫一並寫入了程序內,使其兼容性增強。並且靜態編譯對殺軟的誤報率有所降低(除了360這樣的)。
但是靜態編譯的壞處在於每個支持庫文件都需要有對應的靜態編譯支持庫,並且連接器出錯就無法編譯(那時需要修復了)。
希望能幫到你,不懂的地方請追問!

問題四:易語言怎麼獨立編譯 能夠獨立編譯的易語言程序都可以獨立編譯,版本較高的易語言程序的獨立編譯被改成了靜態編譯。不支持獨立編譯可能和程序本身有關系。

問題五:為什麼易語言不能編譯 1 .找到打開易語言安裝目錄下的 tools\link.ini 的配置文本,找到linker=C:\full\path\link.exe 這句,然後修改,如果你的易語言是安裝在E盤下核櫻面,而你如果使用的安裝易語言的文件夾名稱是默認名 e 的話,就修改linker=E:\e\vc98linker\bin\link.exe 。如果你把易語言安裝在F盤下面的123文件夾里,那你就把linker=C:\full\path\link.exe修改為,linker=F:\123\e\vc98linker\bin\link.exe ),反正你必須易語言安裝的填絕對路徑。
還有不知你有沒有下載易語言靜態編譯所需要的VC6鏈接器,靜態編譯必須要VC6鏈接器,如果沒有可到下面的網址下載:下載後直接放到易語言根目錄里就可以了。
bbs.eyuyan/read.php?tid=202913
2. 你把易語言破解補丁解壓到你安裝的易語言文件夾里,然後打開patch.exe,它就會把原來不能編譯的e.exe替換為可以編譯的e.exe,就這么簡單。如果你的易語言破解補丁不能用,那可以把電子郵件寫上,我給你發過來。
如果還不明白可以和我在線交談。
請採納。

問題六:請教易語言模塊如何編譯成程序? *.e文件是易語言的源代碼文件,該文件中保存了易語言所設計的程序的所有源代碼。無論是*.ec的模塊文件還是*.exe的可執行文件都是通過*.e文件編譯而來的.
如果編譯源代碼文件(也就是*.e的文件)後,生成的是*.ec的文件,那麼說明這份源代碼是一個易語言模塊的源代碼,它只能被編譯為*.ec的易語言模塊文件。
要生成exe的可執行文件,需要在新建易語言程序項目時選擇「Windows窗口程序」類型,該類型的項目可以編譯為exe文件。
另:如何建立「Windows窗口程序」項目?啟動易語言後在彈出的「新建...」窗口中選擇即可。

問題七:易語言編譯成軟體的可執行文件怎麼生成啊???跪求 是怎麼編譯?
需要官方正版或破解版才可以,如果是學習版則只能調試
靜態改孝叢編譯……
[菜單]=>[編譯]=>[靜態編譯](shift+f7)
如果提示錯誤,需要在易語言vc98linker(默認是這樣的)目錄下運行link.e,或者直接改變tools目錄中的link.ini的linker配置項
如果只是給其他擁有易語言的朋友或者自己使用的,可以直接編譯
還有一種是黑月編譯,需要黑月編譯支持庫(這個時候就不能可視編輯窗口了)……

問題八:用易語言怎麼編譯生成安裝軟體啊 先把源碼保存,然後再生成安裝文件。
生成安裝文件時,就一步一步地按照它說的去填寫。(最好保存出一個模板出來)建議生成後加個殼,或者靜態編譯出來加殼後用其他的軟體去包裝。全手打望採納!

問題九:易語言怎麼製作編譯器 這需要學習一定的匯編語言或其它編程語言
--------------------------------------------
將對應命令翻譯為機器可直接運行的機器指令
如果覺得太難可以將易語言源碼翻譯為其它編程語言源碼由其編譯進行編譯
或參考網上開源的其它編程語言的編譯(如C#/C++),參考其編譯原理和對應指令

問題十:易語言5.3怎麼靜態編譯 版本跨度較大,應用程序理論上是需要重編譯的並進行運行測試的。\r\nOracle的資料庫要根據具體版本去查詢官方的認證情況,看看是否可以支持Aix 6.1,有可能需要升級Oracle資料庫版本或者安裝相應補丁

Ⅵ 怎樣編譯PHP文件

不需要編譯的,把PHP文件拷貝到你的網頁目錄裡面,在地址欄輸入:http://127.0.0.1/*.php就可以了

補充:
大家說得非常明白了,你自己寫的PHP程序,滑鼠雙擊就可以運行,不需要編譯。如果雙擊的時候問你用什麼打開,你就選擇你自己安裝的PHP.EXE文件。

多數情況PHP寫的程序是在網頁上用的,如果你也是寫的網頁程序,那就放在網頁文件夾下,用瀏覽器使用http://127.0.0.1/***.php來打開運行。

反正無需編譯,直接解釋運行。

Ⅶ 如何編譯linux版本

編譯安裝內核
下載並解壓內核

解壓內核:tar xf linux-2.6.XX.tar.xz
定製內核:make menuconfig
參見makefile menuconfig過程講解
編譯內核和模塊:make
生成內核模塊和vmlinuz,initrd.img,Symtem.map文件
安裝內核和模塊:sudo make moles_install install
復制模塊文件到/lib/moles目錄下、復制config,vmlinuz,initrd.img,Symtem.map文件到/boot目錄、更新grub
其他命令:
make mrprobe:命令的作用是在每次配置並重新編譯內核前需要先執行「make mrproper」命令清理源代碼樹,包括過去曾經配置的內核配置文件「.config」都將被清除。即進行新的編譯工作時將原來老的配置文件給刪除到,以免影響新的內核編譯。
make dep:生成內核功能間的依賴關系,為編譯內核做好准備。

幾個重要的Linux內核文件介紹
config
使用make menuconfig 生成的內核配置文件,決定將內核的各個功能系統編譯進內核還是編譯為模塊還是不編譯。
vmlinuz 和 vmlinux
vmlinuz是可引導的、壓縮的內核,「vm」代表「Virtual Memory」。Linux 支持虛擬內存,不像老的操作系統比如DOS有640KB內存的限制,Linux能夠使用硬碟空間作為虛擬內存,因此得名「vm」。vmlinuz是可執行的Linux內核,vmlinuz的建立有兩種方式:一是編譯內核時通過「make zImage」創建,zImage適用於小內核的情況,它的存在是為了向後的兼容性;二是內核編譯時通過命令make bzImage創建,bzImage是壓縮的內核映像,需要注意,bzImage不是用bzip2壓縮的,bzImage中的bz容易引起誤解,bz表示「big zImage」,bzImage中的b是「big」意思。 zImage(vmlinuz)和bzImage(vmlinuz)都是用gzip壓縮的。它們不僅是一個壓縮文件,而且在這兩個文件的開頭部分內嵌有gzip解壓縮代碼,所以你不能用gunzip 或 gzip –dc解包vmlinuz。 內核文件中包含一個微型的gzip用於解壓縮內核並引導它。兩者的不同之處在於,老的zImage解壓縮內核到低端內存(第一個640K),bzImage解壓縮內核到高端內存(1M以上)。如果內核比較小,那麼可以採用zImage 或bzImage之一,兩種方式引導的系統運行時是相同的。大的內核採用bzImage,不能採用zImage。 vmlinux是未壓縮的內核,vmlinuz是vmlinux的壓縮文件。
initrd.img
initrd是「initial ramdisk」的簡寫。initrd一般被用來臨時的引導硬體到實際內核vmlinuz能夠接管並繼續引導的狀態。比如initrd- 2.4.7-10.img主要是用於載入ext3等文件系統及scsi設備的驅動。如果你使用的是scsi硬碟,而內核vmlinuz中並沒有這個 scsi硬體的驅動,那麼在裝入scsi模塊之前,內核不能載入根文件系統,但scsi模塊存儲在根文件系統的/lib/moles下。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可以引導一個能夠讀實際內核的initrd內核並用initrd修正scsi引導問題,initrd-2.4.7-10.img是用gzip壓縮的文件。initrd映象文件是使用mkinitrd創建的,mkinitrd實用程序能夠創建initrd映象文件,這個命令是RedHat專有的,其它Linux發行版或許有相應的命令。這是個很方便的實用程序。具體情況請看幫助:man mkinitrd
System.map是一個特定內核的內核符號表,由「nm vmlinux」產生並且不相關的符號被濾出。
下面幾行來自/usr/src/linux-2.4/Makefile:
nm vmlinux | grep -v '(compiled)|(.o$$)|( [aUw] )|(..ng$$)|(LASH[RL]DI)' | sort > System.map
在進行程序設計時,會命名一些變數名或函數名之類的符號。Linux內核是一個很復雜的代碼塊,有許許多多的全局符號, Linux內核不使用符號名,而是通過變數或函數的地址來識別變數或函數名,比如不是使用size_t BytesRead這樣的符號,而是像c0343f20這樣引用這個變數。 對於使用計算機的人來說,更喜歡使用那些像size_t BytesRead這樣的名字,而不喜歡像c0343f20這樣的名字。內核主要是用c寫的,所以編譯器/連接器允許我們編碼時使用符號名,而內核運行時使用地址。 然而,在有的情況下,我們需要知道符號的地址,或者需要知道地址對應的符號,這由符號表來完成,符號表是所有符號連同它們的地址的列表。
Linux 符號表使用到2個文件: /proc/ksyms 、System.map 。/proc/ksyms是一個「proc file」,在內核引導時創建。實際上,它並不真正的是一個文件,它只不過是內核數據的表示,卻給人們是一個磁碟文件的假象,這從它的文件大小是0可以看 出來。然而,System.map是存在於你的文件系統上的實際文件。當你編譯一個新內核時,各個符號名的地址要發生變化,你的老的System.map 具有的是錯誤的符號信息,每次內核編譯時產生一個新的System.map,你應當用新的System.map來取代老的System.map。
雖然內核本身並不真正使用System.map,但其它程序比如klogd, lsof和ps等軟體需要一個正確的System.map。如果你使用錯誤的或沒有System.map,klogd的輸出將是不可靠的,這對於排除程序故障會帶來困難。沒有System.map,你可能會面臨一些令人煩惱的提示信息。 另外少數驅動需要System.map來解析符號,沒有為你當前運行的特定內核創建的System.map它們就不能正常工作。 Linux的內核日誌守護進程klogd為了執行名稱-地址解析,klogd需要使用System.map。System.map應當放在使用它的軟體能夠找到它的地方。執行:man klogd可知,如果沒有將System.map作為一個變數的位置給klogd,那麼它將按照下面的順序,在三個地方查找System.map: /boot/System.map 、/System.map 、/usr/src/linux/System.map
System.map也有版本信息,klogd能夠智能地查找正確的映象(map)文件。
makefile menuconfig過程講解
當我們在執行make menuconfig這個命令時,系統到底幫我們做了哪些工作呢?這裡面一共涉及到了一下幾個文件我們來一一探討
Linux內核根目錄下的scripts文件夾
arch/$ARCH/Kconfig文件、各層目錄下的Kconfig文件
Linux內核根目錄下的makefile文件、各層目錄下的makefile文件
Linux內核根目錄下的的.config文件、arch/$ARCH/configs/下的文件
Linux內核根目錄下的 include/generated/autoconf.h文件
1)scripts文件夾存放的是跟make menuconfig配置界面的圖形繪制相關的文件,我們作為使用者無需關心這個文件夾的內容
2)當我們執行make menuconfig命令出現上述藍色配置界面以前,系統幫我們做了以下工作:
首先系統會讀取arch/$ARCH/目錄下的Kconfig文件生成整個配置界面選項(Kconfig是整個linux配置機制的核心),那麼ARCH環境變數的值等於多少呢?它是由linux內核根目錄下的makefile文件決定的,在makefile下有此環境變數的定義:
SUBARCH := $(shell uname -m | sed -e s/i.86/i386/ -e s/sun4u/sparc64/ \
-e s/arm.*/arm/ -e s/sa110/arm/ \
-e s/s390x/s390/ -e s/parisc64/parisc/ \
-e s/ppc.*/powerpc/ -e s/mips.*/mips/ \
-e s/sh[234].*/sh/ )
..........
export KBUILD_BUILDHOST := $(SUBARCH)
ARCH ?= $(SUBARCH)
CROSS_COMPILE ?=
或者通過 make ARCH=arm menuconfig命令來生成配置界面
比如教務處進行考試,考試科數可能有外語、語文、數學等科,這里我們選擇了arm科可進行考試,系統就會讀取arm/arm/kconfig文件生成配置選項(選擇了arm科的卷子),系統還提供了x86科、milps科等10幾門功課的考試題
3)假設教務處比較「仁慈」,為了怕某些同學做錯試題,還給我們准備了一份參考答案(默認配置選項),存放在arch/$ARCH/configs/目錄下,對於arm科來說就是arch/arm/configs文件夾:

此文件夾中有許多選項,系統會讀取哪個呢?內核默認會讀取linux內核根目錄下.config文件作為內核的默認選項(試題的參考答案),我們一般會根據開發板的類型從中選取一個與我們開發板最接近的系列到Linux內核根目錄下(選擇一個最接近的參考答案)
4).config
假設教務處留了一個心眼,他提供的參考答案並不完全正確(.config文件與我們的板子並不是完全匹配),這時我們可以選擇直接修改.config文件然後執行make menuconfig命令讀取新的選項。但是一般我們不採取這個方案,我們選擇在配置界面中通過空格、esc、回車選擇某些選項選中或者不選中,最後保存退出的時候,Linux內核會把新的選項(正確的參考答案)更新到.config中,此時我們可以把.config重命名為其它文件保存起來(當你執行make distclean時系統會把.config文件刪除),以後我們再配置內核時就不需要再去arch/arm/configs下考取相應的文件了,省去了重新配置的麻煩,直接將保存的.config文件復制為.config即可.
5)經過以上兩步,我們可以正確的讀取、配置我們需要的界面了,那麼他們如何跟makefile文件建立編譯關系呢?當你保存make menuconfig選項時,系統會除了會自動更新.config外,還會將所有的選項以宏的形式保存在Linux內核根目錄下的 include/generated/autoconf.h文件下

內核中的源代碼就都會包含以上.h文件,跟宏的定義情況進行條件編譯。
當我們需要對一個文件整體選擇如是否編譯時,還需要修改對應的makefile文件,例如:

我們選擇是否要編譯s3c2410_ts.c這個文件時,makefile會根據CONFIG_TOUCHSCREEN_S3C2410來決定是編譯此文件,此宏是在Kconfig文件中定義,當我們配置完成後,會出現在.config及autconf中,至此,我們就完成了整個linux內核的編譯過程。
最後我們會發現,整個linux內核配置過程中,留給用戶的介面其實只有各層Kconfig、makefile文件以及對應的源文件。
比如我們如果想要給內核增加一個功能,並且通過make menuconfig控制其聲稱過程
首先需要做的工作是:修改對應目錄下的Kconfig文件,按照Kconfig語法增加對應的選項;
其次執行make menuconfig選擇編譯進內核或者不編譯進內核,或者編譯為模塊,.config文件和autoconf.h文件會自動生成;
最後修改對應目錄下的makefile文件完成編譯選項的添加;
最後的最後執行make命令進行編譯。
Kconfig和Makefile
Linux內核源碼樹的每個目錄下都有兩個文檔Kconfig和Makefile。分布到各目錄的Kconfig構成了一個分布式的內核配置資料庫,每個Kconfig分別描述了所屬目錄源文檔相關的內核配置菜單。在執行內核配置make menuconfig時,從Kconfig中讀出菜單,用戶選擇後保存到.config的內核配置文檔中。在內核編譯時,主Makefile調用這 個.config,就知道了用戶的選擇。這個內容說明了,Kconfig就是對應著內核的每級配置菜單。
假如要想添加新的驅動到內核的源碼中,要修改Kconfig,這樣就能夠選擇這個驅動,假如想使這個驅動被編譯,則要修改Makefile。添加新 的驅動時需要修改的文檔有兩種(如果添加的只是文件,則只需修改當前層Kconfig和Makefile文件;如果添加的是目錄,則需修改當前層和目錄下 的共一對Kconfig和Makefile)Kconfig和Makefile。要想知道怎麼修改這兩種文檔,就要知道兩種文檔的語法結構,Kconfig的語法參見參考文獻《【linux-2.6.31】kbuild》。
Makefile 文件包含 5 部分:
Makefile 頂層的 Makefile
.config 內核配置文件
arch/$(ARCH)/Makefile 體系結構 Makefile
scripts/Makefile.* 適用於所有 kbuild Makefile 的通用規則等
kbuild Makefiles 大約有 500 個這樣的文件
頂層 Makefile 讀取內核配置操作產生的.config 文件,頂層 Makefile 構建兩個主要的目標:vmlinux(內核映像)和 moles(所有模塊文件)。它通過遞歸訪問內核源碼樹下的子目錄來構建這些目標。訪問哪些子目錄取決於內核配置。頂層 Makefile 包含一個體系結構 Makefile,由 arch/$(ARCH)/Makefile 指定。體系結構 Makefile 文件為頂層 Makefile 提供了特定體系結構的信息。每個子目錄各有一個 kbuild文件和Makefile 文件來執行從上層傳遞下來的命令。kbuild和Makefile文件利用.config 文件中的信息來構造由 kbuild 構建內建或者模塊對象使用的各種文件列表。scripts/Makefile.*包含所有的定義/規則,等等。這些信息用於使用 kbuild和 Makefile 文件來構建內核。Makefile的語法參見參考文獻《【linux-2.6.31】kbuild》。

參考文獻
【linux-2.6.31】內核編譯指南.pdf
【linux-2.6.31】kbuild.pdf
Linker script in Linux.pdf
linux內核的配置機制及其編譯過程
Linux內核編譯過程詳解
Linux Kconfig及Makefile學習

Ⅷ 如何編譯一個 dll文件

創建DLL工程
這里,我們為了簡要說明DLL的原理,我們決定使用最簡單的編譯環境VC6.0,如下圖,我們先建立一個新的Win32 Dynamic-Link Library工程,名稱為「MyDLL」,在Visual Studio中,你也可以通過建立Win32控制台程序,然後在「應用程序類型」中選擇「DLL」選項,

點擊確定,選擇「一個空的DLL工程」,確定,完成即可。

一個簡單的dll
在第一步我們建立的工程中建立一個源碼文件」dllmain.cpp「,在「dllmain.cpp」中,鍵入如下代碼

[cpp] view plain
#include <Windows.h>
#include <stdio.h>

BOOL APIENTRY DllMain(HMODULE hMole, DWORD ul_reason_for_call, LPVOID lpReserved)
{
switch (ul_reason_for_call)
{
case DLL_PROCESS_ATTACH:
printf("DLL_PROCESS_ATTACH\n");
break;
case DLL_THREAD_ATTACH:
printf("DLL_THREAD_ATTACH\n");
break;
case DLL_THREAD_DETACH:
printf("DLL_THREAD_DETACH\n");
break;
case DLL_PROCESS_DETACH:
printf("DLL_PROCESS_DETACH\n");
break;
}
return TRUE;
}
之後,我們直接編譯,即可以在Debug文件夾下,找到我們生成的dll文件,「MyDLL.dll」,注意,代碼裡面的printf語句,並不是必須的,只是我們用於測試程序時使用。而DllMain函數,是dll的進入/退出函數。

實際上,讓線程調用DLL的方式有兩種,分別是隱式鏈接和顯式鏈接,其目的均是將DLL的文件映像映射進線程的進程的地址空間。我們這里只大概提一下,不做深入研究,如果感興趣,可以去看《Window高級編程指南》的第12章內容。
隱式鏈接調用
隱士地鏈接是將DLL的文件影響映射到進程的地址空間中最常用的方法。當鏈接一個應用程序時,必須制定要鏈接的一組LIB文件。每個LIB文件中包含了DLL文件允許應用程序(或另一個DLL)調用的函數的列表。當鏈接器看到應用程序調用了某個DLL的LIB文件中給出的函數時,它就在生成的EXE文件映像中加入了信息,指出了包含函數的DLL文件的名稱。當操作系統載入EXE文件時,系統查看EXE文件映像的內容來看要裝入哪些DLL,而後試圖將需要的DLL文件映像映射到進程的地址空間中。當尋找DLL時,系統在系列位置查找文件映像。

1.包含EXE映像文件的目錄
2.進程的當前目錄
3.Windows系統的目錄
4.Windows目錄
5.列在PATH環境變數中的目錄

這種方法,一般都是在程序鏈接時控制,反映在鏈接器的配置上,網上大多數講的各種庫的配置,比如OPENGL或者OPENCV等,都是用的這種方法

顯式鏈接調用
這里我們只提到兩種函數,一種是載入函數
[cpp] view plain
HINSTANCE LoadLibrary(LPCTSTR lpszLibFile);

HINSTANCE LoadLibraryEx(LPCSTR lpszLibFile,HANDLE hFile,DWORD dwFlags);
返回值HINSTANCE值指出了文件映像映射的虛擬內存地址。如果DLL不能被映進程的地址空間,函數就返回NULL。你可以使用類似於

[cpp] view plain
LoadLibrary("MyDLL")
或者

[cpp] view plain
LoadLibrary("MyDLL.dll")
的方式進行調用,不帶後綴和帶後綴在搜索策略上有區別,這里不再詳解。

顯式釋放DLL

在顯式載入DLL後,在任意時刻可以調用FreeLibrary函數來顯式地從進程的地址空間中解除該文件的映像。
[cpp] view plain
BOOL FreeLibrary(HINSTANCE hinstDll);
這里,在同一個進程中調用同一個DLL時,實際上還牽涉到一個計數的問題。這里也不在詳解。
線程可以調用GetMoleHandle函數:

[cpp] view plain
GetMoleHandle(LPCTSTR lpszMoleName);
來判斷一個DLL是否被映射進進程的地址空間。例如,下面的代碼判斷MyDLL.dll是否已被映射到進程的地址空間,如果沒有,則裝入它:

[cpp] view plain
HINSTANCE hinstDll;
hinstDll = GetMoleHandle("MyDLL");
if (hinstDll == NULL){
hinstDll = LoadLibrary("MyDLL");
}
實際上,還有一些函數,比如 GetMoleFileName用來獲取DLL的全路徑名稱,FreeLibraryAndExitThread來減少DLL的使用計數並退出線程。具體內容還是參見《Window高級編程指南》的第12章內容,此文中不適合講太多的內容以至於讀者不能一下子接受。

DLL的進入與退出函數

說到這里,實際上只是講了幾個常用的函數,這一個小節才是重點。
在上面,我們看到的MyDLL的例子中,有一個DllMain函數,這就是所謂的進入/退出函數。系統在不同的時候調用此函數。這些調用主要提供信息,常常被DLL用來執行進程級或線程級的初始化和清理工作。如果你的DLL不需要這些通知,就不必再你的DLL源代碼中實現此函數,例如,如果你創建的DLL只含有資源,就不必實現該函數。但如果有,則必須像我們上面的格式。
DllMain函數中的ul_reason_for_call參數指出了為什麼調用該函數。該參數有4個可能值: DLL_PROCESS_ATTACH、DLL_THREAD_ATTACH、DLL_THREAD_DETACH、DLL_PROCESS_DETACH。
其中,DLL_PROCESS_ATTACH是在一個DLL首次被映射到進程的地址空間時,系統調用它的DllMain函數,傳遞的ul_reason_for_call參數為DLL_PROCESS_ATTACH。這只有在首次映射時發生。如果一個線程後來為已經映射進來的DLL調用LoadLibrary或LoadLibraryEx,操作系統只會增加DLL的計數,它不會再用DLL_PROCESS_ATTACH調用DLL的DllMain函數。
而DLL_PROCESS_DETACH是在DLL被從進程的地址空間解除映射時,系統調用它的DllMain函數,傳遞的ul_reason_for_call值為DLL_PROCESS_DETACH。我們需要注意的是,當用DLL_PROCESS_ATTACH調用DLL的DllMain函數時,如果返回FALSE,說明初始化不成功,系統仍會用DLL_PROCESS_DETACH調用DLL的DllMain。因此,必須確保沒有清理那些沒有成功初始化的東西。
DLL_THREAD_ATTACH:當進程中創建一個線程時,系統察看當前映射到進程的地址空間中的所有DLL文件映像,並用值DLL_THREAD_ATTACH調用所有的這些DLL的DllMain函數。該通知告訴所有的DLL去執行線程級的初始化。注意,當映射一個新的DLL時,進程中已有的幾個線程在運行,系統不會為已經運行的線程用值DLL_THREAD_ATTACH調用DLL的DllMain函數。
而DLL_THREAD_DETACH,如果線程調用ExitThread來終結(如果讓線程函數返回而不是調用ExitThread,系統會自動調用ExitThread),系統察看當前映射到進程空間的所有DLL文件映像,並用值DLL_THREAD_DETACH來調用所有的DLL的DllMain函數。該通知告訴所有的DLL去執行線程級的清理工作。
這里,我們需要注意的是,如果線程的終結是因為系統中的一個線程調用了TerminateThread,系統就不會再使用DLL_THREAD_DETACH來調用DLL和DllMain函數。這與TerminateProcess一樣,不再萬不得已時,不要使用。
下面,我們貼出《Window高級編程指南》中的兩個圖來說明上述四種參數的調用情況。

好的,介紹了以上的情況,下面,我們來繼續實踐,這次,建立一個新的空的win32控制台工程TestDLL,不再多說,代碼如下:

[cpp] view plain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Windows.h>
using namespace std;

DWORD WINAPI someFunction(LPVOID lpParam)
{
cout << "enter someFunction!" << endl;
Sleep(1000);
cout << "This is someFunction!" << endl;
Sleep(1000);
cout << "exit someFunction!" << endl;
return 0;
}

int main()
{
HINSTANCE hinstance = LoadLibrary("MyDLL");
if(hinstance!=NULL)
{
cout << "Load successfully!" << endl;
}else {
cout << "Load failed" << endl;
}
HANDLE hThread;
DWORD dwThreadId;

cout << "createThread before " << endl;
hThread = CreateThread(NULL,0,someFunction,NULL,0,&dwThreadId);
cout << "createThread after " << endl;
cout << endl;

Sleep(3000);

cout << "waitForSingleObject before " << endl;
WaitForSingleObject(hThread,INFINITE);
cout << "WaitForSingleObject after " << endl;
cout << endl;

FreeLibrary(hinstance);
return 0;
}

代碼很好理解,但是前提是,你必須對線程有一定的概念。另外,注意,我們上面編譯的獲得的「MyDLL.dll"必須拷貝到能夠讓我們這個工程找到的地方,也就是上面我們提到的搜索路徑中的一個地方。
這里,我們先貼結果,當然,這只是在我機器上其中某次運行結果。

有了上面我們介紹的知識,這個就不是很難理解,主進程在調用LoadLibrary時,用DLL_PROCESS_ATTACH調用了DllMain函數,而線程創建時,用DLL_THREAD_ATTACH調用了DllMain函數,而由於主線程和子線程並行的原因,可能輸出的時候會有打斷。但是,這樣反而能讓我們更清楚的理解程序。

Ⅸ 誰能教教我在linux里編譯clamav-0.97.6的源代碼

一、clamav源代碼編譯與庫文件獲取冊明
1、安裝zlib(clamav編譯中會用到):
tar -zxvf zlib-1.2.3.tar.gz
cd zlib-1.2.3
./configure
make
make install (zlib 編譯安裝)

2、clamav的編譯與安裝
tar -zxvf clamav-0.95.2.tar.gz (解壓)
cd clamav-0.95.2 (進入目錄)
./configure --prefix=/home/local/clamav (設置安裝目錄,便於查找)
make (編譯)
make install (安裝到指定目錄下)

3、提取頭文件,庫文件
完成1、2之後可以在/home/local/clamav目錄下有bin,etc,include,lib64,logs,sbin,share和updata文件夾。bin中是可以一些可以直接運行的官方程序,我們這州絕告里是討論的宏念使用clamav提供的介面,開發具有病毒查殺功能的軟體,所以不會用到這些軟體。
在include中的clamav.h文件,這是我們開發時需要包含的頭文件。
lib64是編譯時需要包含的庫目錄(在makefile中包含庫目錄-L $(CLAMAV_ROOT)/lib64 –lclamav)。

4、運行時需要的文件
運行時使用的動態庫名為libclamav.so.6,不過在lib64里的libclamav.so.6是一個連接文件指向libclamav.so。為了在非編譯系統中使用開發出的軟體時方便,不妨將libclamav.so更名為libclamav.so.6並放到該系統的/lib64目錄下。
另外在運行軟體的開始需要載入病毒庫main.cvd、daily.cvd和bytecode.cvd。可在clamav官方下載病毒庫文件。病毒庫所在的目錄位置需要在軟體中載入。
更詳細信息請訪問本人博客:http://www.927tea.com/post/10.html或者CSDN的博客地址http://blog.csdn.net/light_penzi/article/details/42524783

Ⅹ 有哪位大聲教我一下匯編怎麼編譯

下載匯編軟體 直接編譯

閱讀全文

與你教我編譯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dockerpythonweb 瀏覽:969
程序員演算法有多強 瀏覽:715
pythonworkbook模塊 瀏覽:244
什麼app能查醫生 瀏覽:175
輕量級的編程語言 瀏覽:338
程序員那麼可愛生孩子 瀏覽:432
後綴him3加密文件是什麼軟體 瀏覽:984
堅果隱藏app為什麼要140版本才能用 瀏覽:313
淘寶dns伺服器地址 瀏覽:259
領英轉型app哪個好用 瀏覽:943
壓縮軟體的圖標 瀏覽:97
賣鞋哪個app是真的 瀏覽:469
python迭代是累計嗎 瀏覽:419
程序員哪些平台接私活 瀏覽:175
單片機充電電路原理圖 瀏覽:1000
android軟體雲伺服器地址 瀏覽:213
如何用伺服器做內網穿透服務 瀏覽:401
oracle加密表空間重置密碼 瀏覽:302
mdk編譯後目標文件 瀏覽:616
老人動手解壓 瀏覽: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