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共中央編譯局是個什麼樣的單位
中共中央編譯局全稱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成立於1942年,是中共中央直屬機構,副部級單位.
主要任務是編譯和研究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翻譯黨和國家重要文獻和領導人著作;圍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和實踐,研究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及其在當代的發展,研究世界社會主義運動的歷史和現狀、理論和實踐;收集和整理馬克思主義和社會主義研究領域的文獻信息資料。
『貳』 何錫麟的中共中央編譯局原顧問
1915年1月13日,出生於天津市軍糧城,曾先後在南京金陵中學和北平匯文中學讀書。
1933年秋,在北平燕京大學社會學系學習。
1934年春,在蘇州東吳大學社會學系學習。同年秋,考入北京大學經濟學系。
1935年6月,參與組織成立北平左翼青年大同盟(後改名「北平反帝青年團」)。同年12月,加入北平社聯,任執委。
1936年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後歷任北平社聯書記、北平文總執委兼黨團組織部部長、中共北平市委文委會委員、北平學委會幹事會主席。
1937年11月,到長沙臨時大學學習。
1938年3月,到抗大第三期學員班學習。同年5月,調入延安馬列學院編譯部從事馬列經典著作翻譯工作,後兼任延安女子大學教員。
1941年秋,任中共中央政治研究室世界經濟研究小組組長。
1943年春至1944年1月,在中共中央宣傳部從事黨報社論撰寫、教材編寫及翻譯工作。
1944年2月,任陝甘寧邊區師范學校教導主任。
1944年10月至1945年6月,在中共中央外事組從事翻譯及研究工作。
1945年6月,到中央政治研究室從事研究工作。
1946年1月起,先後任中共東北局社會部調查研究室主任,吉林省永吉地委宣傳部部長,吉林大學教育長兼文法學院院長、教授,汪清吉林省政府工作團團長,軍調第33執行小組支部書記兼翻譯,吉林省民主學院教育長。
1948年3月,任吉林大學教育長。同年6月,任東北大學(曾改為「東北師范大學」)教育長。
1952年11月至1961年10月,任北京師范大學黨委書記、第一副校長。
1961年11月至1964年4月,任南開大學黨委副書記、副校長。
1964年5月,任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世界經濟研究所副所長。
1978年,任中央編譯局顧問。
1987年12月離休。
2002年經中央批准享受部長級醫療待遇。
2013年8月7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9歲。 2013年8月15日,何錫麟同志遺體告別儀式在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東禮堂舉行。黨和國家領導同志以不同方式對何錫麟同志逝世表示深痛哀悼,向其家屬表示深切慰問。中央組織部、中央宣傳部、中央黨校、北京師范大學、吉林大學、東北大學等單位,何錫麟同志的學生和生前友好分別致電或致函,對何錫麟同志逝世表示沉痛哀悼並敬獻花圈。
何錫麟同志病逝後,中央宣傳部副部長王曉暉到何錫麟同志家中對其家屬表示慰問。中央編譯局領導賈高建、俞可平、魏海生、王學東、陳和平、楊金海,原局領導宋書聲、韋建樺、顧錦屏等同志以各種方式對何錫麟同志逝世表示沉痛悼念,向何錫麟同志的親屬表示慰問,並參加何錫麟同志遺體送別儀式。
中央編譯局的專家學者和幹部職工,以及何錫麟同志的親友、同事、學生和社會各界人士參加何錫麟同志遺體送別儀式。 何錫麟同志從青年時代起就投身革命。20世紀30年代,受進步思潮的影響,何錫麟主編了進步刊物《喪鍾》,宣傳社會主義思想。1936年光榮地加入中國共產黨。
抗日戰爭時期,何錫麟同志曾在延安從事馬列經典著作翻譯工作。1943年初,到中央宣傳部工作,從事馬列著作、特別是列寧選集的翻譯工作,也為中央領導翻譯其他資料。1944年冬,調入中共中央外事組。在此期間,何錫麟從國外刊物中摘錄資料,譯成中文,編成《供您參考》,送中央主要領導參閱,受到肯定和表揚。延安時期,何錫麟同志主要翻譯的作品有:《馬恩叢書》中的《資本論提綱》和《政治經濟學論叢》,以及《列寧選集》第一、十一、十六、十七等卷,為黨的思想理論事業貢獻了自己的力量。
解放戰爭時期和新中國成立以後,何錫麟同志服從黨的安排,投身到教育工作中,對用馬列主義指導教育工作進行了艱辛探索和不懈努力。在擔任北京師范大學黨委書記、第一副校長期間,何錫麟大力提倡用馬列主義指導學校的教學和科研,並成立教職工馬列主義業余大學,同時開辦馬列主義、共運史、教育學等研究班為全國各個大學,特別是高等師范院校培養師資力量。何錫麟為全校作了題為《學習馬克思和馬克思主義》的報告,並邀請黨和國家各條戰線的領導同志以及知名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家到學校作報告。在何錫麟的努力下,北京師范大學於1953年9月成立了政治教育系,明確為中學培養政治課教師。這是中國第一個專門培養中學政治課教師的系科,成為現今我國高等師范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系科。何錫麟同志在擔任南開大學黨委副書記兼副校長期間,身體力行,親自給學生授課,特別注意對學生進行黨的三大作風教育。何錫麟尊重知識、尊重人才,注重發揮專家學者的作用,為南開大學的教師隊伍建設、學科建設和教學工作作出了重要貢獻。何錫麟同志在擔任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世界經濟研究所副所長期間,嚴謹治學,積極推動對美國等西方發達國家經濟發展動向的研究,為中國國民經濟計劃的制訂提供了寶貴資料。「文化大革命」期間,何錫麟同志受到沖擊,但他始終矢志不渝,堅信黨和人民的事業必將回到馬克思主義的正確道路上來。
何錫麟同志任中共中央編譯局顧問期間,十分關心《馬克思恩格斯全集》和《列寧全集》的編譯工作,積極建言獻策,參加學術研討會。離休後,仍然時刻關心黨和國家的事業發展。在90多歲高齡時,何錫麟每天都堅持看電視新聞,讀書學習,為編譯局的發展提出了許多有價值的建議,積極協助編譯局籌辦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展覽,接受采訪並撰寫回憶錄。何錫麟十分關心編譯局青年一代的成長進步,經常給青年同志講黨的歷史和革命傳統,鼓勵青年同志在本職崗位上努力工作。
作為一名具有70多年黨齡的老黨員,何錫麟同志大公無私、清正廉潔、淡泊名利、嚴於律己。近些年來,在歷次為災區和貧困地區捐款捐物活動中,何錫麟都率先垂範,積極響應。在四川汶川地震、青海玉樹地震和甘肅舟曲特大泥石流災害發生後,先後交納特殊黨費和捐款共計28000元。2009年,把自己幾十年收藏的一批珍貴圖書捐獻給編譯局圖書館。何錫麟還捐款50萬元,用於青年人才培養。中央編譯局用此捐款設立了「何錫麟青年人才基金」及「何錫麟青年人才獎」。何錫麟用行動詮釋了對黨和人民的無限忠誠,為我們樹立了光輝的榜樣。
在長期的革命和建設歲月中,何錫麟同志忠誠於黨和人民,始終如一地堅守共產黨員的高尚情操,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在黨的思想理論戰線和教育戰線上無私奉獻,努力工作,作出了重要貢獻。何錫麟同志的逝世是當代馬克思主義理論事業和教育事業的重大損失。
何錫麟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奉獻的一生。
『叄』 愛國主義是千百年來鞏固起來的對自己祖國的一種最深厚的感情這句話是誰說的
列寧說的。
1、人物簡介
列寧(俄語:Ле́нин,1870年4月22日-1924年1月21日咐擾咐),原名弗拉基米爾·伊里奇·烏里揚諾夫(俄語:Влади́мир Ильи́ч Улья́нов),著名的馬克思主義者,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理論家、思想家。是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和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的主要締造者、布爾什維克黨的創始人、十月革命的主要領導人、蘇聯人民委員會主席(即蘇聯總理)。他繼承了馬克思主義,並與俄國革命相結合形成列寧主義。
2、譯文演變
舊版《列寧全集》的譯文是:「愛國主義就是千百年來鞏固起來的對自己的祖國的一種最深厚李扮的感情」。《列寧選集》的譯文是:「愛國主義就是千百年來固定下來的對自己的祖國的一種最深厚的感情」。
後來發現這一中文翻譯不準確,新版(《列寧全集》作了訂正,正確的翻譯應該是「愛國主義是由於千百年來各自的祖國彼此隔離而形成的一種極其深厚的感情」(《列寧全集衡純》中文第2版第35卷第187頁)增加了「彼此隔離」的重要涵義。
參見: 中共中央編譯局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室.對列寧關於「愛國主義」的一處論述的譯文的訂正.光明日報,1985-10-13(3)
『肆』 列寧傳的作者簡介
季正矩,籍貫山東諸城。1985年就讀於聊城大學,1989年入北京師范大學攻讀碩士學位。現任中央編譯局世界所副所長,《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雜志主編,中央編譯局政黨研究中心執行主任。兼任中派猜國改革科學專業委員會副會長,中宣部思政所客座研究員,河南大學兼職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央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首席專家。先後出版《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前沿學術對話》、《國家至要——當代國家政治安全新論》、《中國政治發嘩羨帆展若干問題研究》、《通往廉潔之路——中外反腐敗經驗教訓研究》等10多部著作,發表《腐敗與蘇共垮台》、《蘇其興衰成敗的十個經驗亂雹教訓》、《經濟發展與蘇聯的興衰》等100多篇文章,主持重要課題10多項,一些研究成果受到中央領導同志和有關部門的好評。曾榮獲「中直機關十大傑出青年」、中國五四青年獎章、中直機關優秀黨員等榮譽,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伍』 列寧全集的內容簡介
TheCollected Works of Lenin列寧的著作匯集。俄文共出了5版(其中第二版和第三運源版內容、排版、卷次均一致,只是價格不同)。1988年蘇共中央宣布准備出版《列寧全集》俄文第6版,但隨著蘇東劇變,這一計劃展開。
列寧全集中文版
中文版《列寧全集》迄今為止共出了兩個正式版本和一個增訂版本(相當於第三版),均由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編譯,人民出版社出版。
《列寧全集》中文第一版是根據中共中央的決定,由中央編譯局按照俄文《列寧全集》第四版翻譯、人民出版社於1955~1963年間陸續出版的,中文第一版共39卷、1500多萬字。第一版是依照前蘇聯編輯的《列寧全集》俄文第四版第1~39卷譯出的 , 除最後一卷外,其餘各卷1955~1959年出版 。其中第1~33卷是論文、著作;第34、35卷是書信;第36卷以後各卷是筆記、家信等。各卷卷末附有原版編者所加的注釋 ,第1~33 卷附有列寧生平事業年表等資料。但這版全集中大量的列寧文獻沒有收錄,譯文尚臻完美,參考資料偏少,內容過於簡略。
《列寧全集》中文第二版,是中共中央編譯局從1957年開始籌劃編譯的新版本。1982年5月,中央書記處討論了中央宣傳部和中央編譯局的有關報告,正式決定編譯出版《列寧全集》中文第2版。新版工作隨即全面展開。1984年10月出版了前4卷,到1990年底,新版60卷書按預定計劃由人民出版社全部出齊,後來根據新收文獻,陸續編輯出版了兩卷《列寧全集補遺》。
中文第二版列寧全集主要根據俄文版列寧全集第五版和俄文版列寧文集,書信部分參照了中文版《列寧文稿》(共十七卷,主要是未編入列寧全集第一版的著作)。
《列寧全集》中文第二版從1984年開始發行第1卷 ,是根據《列寧全集》俄文第五版並增收《列寧全集》俄文版中的部分文獻編輯而成的 。全集共60卷 ,共2600萬字 ,收載列寧文獻9000多篇 , 比第一版新增6000篇 。全集分三大部分,即著作卷、書信卷和筆記卷。著作卷(第1~43卷 ),收載列寧的著作、文章、報告、決議草案、批示、指旁隱態示、命令、一些具有獨立著述性質或涉及重大方針政策的書信形式的文獻 。書信卷(第44~53卷) , 收輯了列寧各個時期的書信 ,與《列寧全集》中文第一版相比,這一部分文獻增加數量最多。著作卷和書信卷的附錄,還包括某些正式文獻的提綱 、草稿、有關的筆記和批語等。
筆記卷(第54~60卷),收輯了列寧為研究某些專題所作的文獻資料的摘錄、提要和批註等。該版各卷有編者寫的前言,介紹該卷所收文獻的寫作背景和主要內容。書後附有資料性的注釋、簡介、人物和人名索引、列寧引用和提到的文獻資料的索引、記述列寧主要實踐活動和理論活動的年表。《列寧全集》中文第二版的出版,有力地推動中國人民對馬克思列寧主義學習和研究的深入。
《列寧全集》第二版增訂版。中共中央編譯局編譯的《列寧全集》第二版增訂版第1—7卷,由人民出版社於2014年8月出版。《列寧全集》第二版增訂版的主要工作有兩項:第一,增補新文獻,將《列寧全集補遺》第1卷和第2卷中比較重要的文獻按發表時間順序分別收入《列寧全集》第二版增訂版相應卷次,已確定收入文獻共44篇,總計約20萬字。第二,根據最新編譯成果,攜森修訂全集各卷的正文和資料。按照工作計劃,《列寧全集》第二版增訂版60卷書將於2015年年底前全部發排完畢,2016年年底前全部出版。
『陸』 中央編譯局秘書長級別
中央秘書長是正部級。中共中央編譯局全稱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是中共中央直屬機構,副部級單位,成立於1953年。中央編譯局秘書長級別是正部級。主要職責為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編譯,中央文獻對外翻譯,馬克思主義理論與重大現實問題研究,馬克思主義文獻信息資源建設,以及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宣傳普及。
『柒』 《共產黨宣言》的中譯本由幾個版本
1.共產黨宣言
作者:(德)馬克思 ,(德)恩格斯 著 出版社: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出版時間:1998年02月
今年——1998年,是《共產黨宣言》這本小書問世150周年。正如列寧所說:「這本書篇幅不多,價值卻相當於多部巨著。它的精神至今還鼓舞著、推動著文明世界全體有組織的正在進行斗爭的無產階級。」(《列寧選集》人民出...
2.共產黨宣言
作者:(德)馬克思,恩格斯 著,中共中央編譯局 譯 出版社:中央編譯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5年09月
《共產黨宣言》是馬克思和恩格斯為世界上第一個共產黨組織——共產主義者同盟撰寫的綱領。《宣者》寫於1847年12月至1848年1月,並於1848年2月在倫敦第一次用德文發表。《共產黨宣言》是科學社會主義的最偉大的綱領性文.
3.共產黨宣言
作者:中央編譯局 編譯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時間:1997年08月
本文庫收編馬克思列寧主義經典作家的重要著作,以單行本形式陸續出版。這些著作凡可獨立成書者,則一文一書;有些重要文章和書信則按專題編成文集;有些著作還設有附錄,收編作者本人的有關論著和與本書直接有關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