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源碼編譯 > 鄒恆明演算法之道

鄒恆明演算法之道

發布時間:2023-05-31 15:19:04

1. 寫一個操作系統內核有多難大概的內容,步驟是什麼

「一個好一點兒的計算機碩士畢業的學生。寫一個操作系統的內核絕對是應該辦到而且肯定可以辦到的事兒。」 ------這句話我們可以理解為」一個好的計算機碩士掌握的理論知識足夠他搭建起一個簡單的操作系統框架「。

我上操作系統課(大二)的第一天就問我的老師,學完了這門課可以自己實現一個操作系統了嗎?老師說:」你可以基本掌握操作系統中要處理的主要問題,但是即使實現最簡單的五臟俱全的操作系統還需要掌握很多很多東西,而且前提是你已經有很不錯的代碼能力。「

回到題目上來,我們要實現一個簡單的操作系統,最先需要解決的是哪些問題?這個問題我相信翻開任何一本操作系統書都可以得到答案,一般都是操作系統書的前五,六章內容(第一章基本是操作系統概念及發展歷史)。
包括:

進程管理
存儲管理
文件系統
輸入/輸出
這些大部分是討論理論類的書,比如我們上課用的書是西電湯子瀛老師的《計算機操作系統》,後來自己為了深入學習買了Andrew S. Tanenbaum的《Modern Operating Systems》。

如果想寫個操作系統,除了理論知識外,動手之前最好先看看操作系統源代碼,Linux的代碼都是開源的,可以先鏈大學習檔氏學習。不過對於我們這種初學者千萬不要看最新的Linux內核代碼,因為那是很多人的傑作,可能一輩子都看不完。最好先看看國內同濟大學趙炯基於0.11的《Linux完全注釋》,即使只看懂30%也至會讓自己懂很多之前不知道的東西。

理論類的書很少有提到Bootload問題的,就是加電之後從哪裡開始執行的部分。僅僅是這個步驟也需要花不少時間去了解CPU知識,匯編語言知識等,相當不容易。不話說回來,這部分如果能處理好之後會發現組成原理,匯編語言,微機原理的知識被自己運用到了,成就感巨大。這部分內容,可以參看MIT的課程6.828 Operating System Engineering的課程,Google一下就能搜到不少大牛關於這門課的博客。如果英語不太好我記得華中科技大學有一個叫32位操作系統實踐的課,資料都放到網上了,看起來很不錯。

過了這一關,用《深入理解計算機系統》加上《現代操作系統》看一下虛擬存儲器的內容,這兩本書這部分說得都很棒。虛擬存儲器的概念貫穿所有,如果能弄懂,對很多方面都有很大的幫助,不僅僅是操作系統這塊。有了虛擬存儲器概念之後對於鏈接,載入等知識理解就會深刻許多。 不過,這部分內容也需要對硬體部分有所了解,又是一坑。

之後回到進程上來之後,終於可以把工作重心從硬體部分轉移過來了。但是我們又將面對進程創建,進程調度,進程通信三大問題,既然是簡單實現,就先不考慮線程的事。演算法書中會給很多,不過這些演算法都是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調度演算法,對應的調度演算法優劣差異很大,至於如何抉擇就看個人需求。不過話說回來,操作系統里的」演算法「和ACM里的演算法在難度上差很多,還是比較容易實現的。

內容太多了,就不完全展開了,後面就看自己「耐力」了,寫操作系統是需要堅持很長實踐+大量知識積累的。有些問題還涉及到哲學的觀點,這里推薦上海交大鄒恆明教授的《操作系統之哲學原理》。除了理論方面的書,現在市面上也有直接教如何實現一個操作系統的,比如《Orange'S:一個操作系統的實現》和《30天自製操作系統》(僅有的幾本「XX天XX」而不是爛書的書),起步階段跟著這些行喚散書來還是很不錯的。

總之,實現最最基本的功能也許可以做到。實現功能強大,魯棒性強的操作系統極難。

2. 寫一個操作系統內核有多難大概的內容,步驟是什麼

「一個好一點兒的計算機碩士畢業的學生。寫一個操作系統的內核絕對是應該辦到而且肯定可以辦到的事兒。」 ------這句話我們可以理解為」一個好的計算機碩士掌握的理論知識足夠他搭建起一個簡單的操作系統框架「。x0dx0ax0dx0a我上操作系統課(大二)的第一天就問我的老師,學完了這門課可以自己實現一個操作系統了嗎?老師說:」你可以基本掌握操作系統中要處理的主要問題,但是即使實現最簡單的五臟俱全的操作系統還需要掌握很多很多東西,而且前提是你已經有很不行喚散錯的代碼能力。「x0dx0ax0dx0a回到題目上來,我們要實現一個簡單的操作系統,最先需要解決的是哪些問題?這個問題我相信翻開任何一本操作系統書都可以得到答案,一般都是操作系統書的前五,六章內容檔氏(第一章基本是操作系統概念及發展歷史)。x0dx0a包括:x0dx0ax0dx0a進程管理x0dx0a存儲管理x0dx0a文件系統x0dx0a輸入/輸出x0dx0a這些大部分是討論理論類的書,比如我們上課用的書是西電湯子瀛老師的《計算機操作系統》,後來自己為了深入學習買了Andrew S. Tanenbaum的《Modern Operating Systems》。x0dx0ax0dx0a如果想寫個操作系統,除了理論知識外,動手之前最好先看看操作系統源代碼,Linux的代碼都是開源的,可以先學習學習。不過對於我們這種初學者千萬不要看最新的Linux內核代碼,因為那是很多人的傑作,可能一輩子都看不完。最好先看看國內同濟大學趙炯基於0.11的《Linux完全注釋》,即使只看懂30%也至會讓自己懂很多之前不知道的東西。x0dx0ax0dx0a理論類的書很少有提到Bootload問題的,就是加電之後從哪裡開始執行的部分。僅僅是這個步驟也需要花不少時間去了解CPU知識,匯編語言知識等,相當不容易。不話說回來,這部分如果能處理好之後會發現組成原理,匯編語言,微機原理的知識被自己運用到了,成就感巨大。這部分內容,可以參看MIT的課程6.828 Operating System Engineering的課程,Google一下就能搜到不少大牛關於這門課的博客。如果英語不太好我記得華中科技大學有一個叫32位操作系統實踐的課,資料都放到網上了,看起來很不錯。x0dx0ax0dx0a過了這一關,用《深入理解計算機系統》加上《現代操作系統》看一下虛擬存儲器的內容,這兩本書這部分說得都很棒。虛擬存儲器的概鏈大念貫穿所有,如果能弄懂,對很多方面都有很大的幫助,不僅僅是操作系統這塊。有了虛擬存儲器概念之後對於鏈接,載入等知識理解就會深刻許多。 不過,這部分內容也需要對硬體部分有所了解,又是一坑。x0dx0ax0dx0a之後回到進程上來之後,終於可以把工作重心從硬體部分轉移過來了。但是我們又將面對進程創建,進程調度,進程通信三大問題,既然是簡單實現,就先不考慮線程的事。演算法書中會給很多,不過這些演算法都是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調度演算法,對應的調度演算法優劣差異很大,至於如何抉擇就看個人需求。不過話說回來,操作系統里的」演算法「和ACM里的演算法在難度上差很多,還是比較容易實現的。x0dx0ax0dx0a內容太多了,就不完全展開了,後面就看自己「耐力」了,寫操作系統是需要堅持很長實踐+大量知識積累的。有些問題還涉及到哲學的觀點,這里推薦上海交大鄒恆明教授的《操作系統之哲學原理》。除了理論方面的書,現在市面上也有直接教如何實現一個操作系統的,比如《Orange'S:一個操作系統的實現》和《30天自製操作系統》(僅有的幾本「XX天XX」而不是爛書的書),起步階段跟著這些書來還是很不錯的。x0dx0ax0dx0a總之,實現最最基本的功能也許可以做到。實現功能強大,魯棒性強的操作系統極難。

3. 系統實現的內容寫什麼

問題一:系統詳細設計包括哪些內容 1、模塊說明。說明該模塊需要實現什麼功能,還有設計要點。
2、流程邏輯。用流程圖說明該模塊的處理過程。
3、演算法。不一定有,如果涉及一些比較特殊的演算法或關鍵模塊,就寫一下演算法的偽代碼或用流程圖說明。
4、限制條件。該模塊的功能有哪些限制常比如用戶ID不能重復,只能查詢自己許可權范圍內的用戶。
5、輸入項。每個子模塊可以看做一個」方法「,我傳給你什麼,你給我輸出什麼。比如刪除用戶,輸入項就是用戶ID。
6、輸出項。刪除用戶的輸出項,就是不能在查詢模塊里查詢到已刪除的用戶
7、界面設計。用visio或者其他工具畫一些界面圖
8、需要操作的數據表。

問題二:系統設計實現報告中系統實現寫什麼?? 20分 格式如下:
1.實習時間
2.實習地點
3.實習單位
4.實習目的
5.實習內容
6.實習意義
7.實習總結

問題三:寫一個操作系統內核有多難?大概的內容,步驟是什麼 「一個好一點兒的計算機碩士畢業的學生。寫一個操作系統的內核絕對是應該辦到而且肯定可以辦到的事兒。」 ------這句話我們可以理解為」一個好的計算機碩士掌握的理論知識足夠他搭建起一個簡單的操作系統框架「。
我上操作系統課(大二)的第一天就問我的老師,學完了這門課可以自己實現一個操作系統了嗎?老師說:」你可以基本掌握操作系統中要處理的主要問題,但是即使實現最簡單的五臟俱全的操作系統還需要掌握很多很多東西,而且前提是你已經有很不錯的代碼能力。「
回到題目上來,我們要實現一個簡單的操作系統,最先需要解決的是哪些問題?這個問題我相信翻開任何一本操作系統書都可以得到答案,一般都是操作系統書的前五,六章內容(第一章基本是操作系統概念及發展歷史)。
包括:
進程管理
存儲管理
文件系統
輸入/輸出
這些大部分是討論理論類的書,比如我們上課用的書是西電湯子瀛老師的《計算機操作系統》,後來自己為了深入學習買了Andrew S. Tanenbaum的《Modern Operating Systems》。
如果想寫個操作系統,除了理論知識外,動手之前最好先看看操作系統源代碼,Linux的代碼都是開源的,可以先學習學習。不過對於我們這種初學者千萬不要看最新的Linux內核代碼,因為那是很多人的傑作,可能一輩子都看不完。最好先看看國攜州橘內同濟大學趙炯基於0.11的《Linux完全注釋》,即使只看懂30%也至會讓自己懂很多之前不知道的東西。
理論類的書很少有提到Bootload問題的,就是加電之後從哪裡開始執行的部分。僅僅是這個步驟也需要花跡沒不少時間去了解CPU知識,匯編語言知識等,相當不容易。不話說回來,這部分如果能處理好之後會發現組成原理,匯編語言,微機原理的知識被自己運用到了,成就感巨大。這部分內容,可以參看MIT的課程6.828 Operating System Engineering的課程,Google一下就能搜到不少大牛關於這門課的博客。如果英語不太好我記得華中科技大學有一個叫32位操作系統實踐的課,資料都放到網上了,看起來很不錯。
過了這一關,用《深入理解計算機系統》加上《現代操作系統》看一下虛擬存儲器的內容,這兩本書這部分說得都很棒。虛擬存儲器的概念貫穿所有,如果能弄懂,對很多方面都有很大的幫助,不僅僅是操作辯團系統這塊。有了虛擬存儲器概念之後對於鏈接,載入等知識理解就會深刻許多。 不過,這部分內容也需要對硬體部分有所了解,又是一坑。
之後回到進程上來之後,終於可以把工作重心從硬體部分轉移過來了。但是我們又將面對進程創建,進程調度,進程通信三大問題,既然是簡單實現,就先不考慮線程的事。演算法書中會給很多,不過這些演算法都是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調度演算法,對應的調度演算法優劣差異很大,至於如何抉擇就看個人需求。不過話說回來,操作系統里的」演算法「和ACM里的演算法在難度上差很多,還是比較容易實現的。
內容太多了,就不完全展開了,後面就看自己「耐力」了,寫操作系統是需要堅持很長實踐+大量知識積累的。有些問題還涉及到哲學的觀點,這里推薦上海交大鄒恆明教授的《操作系統之哲學原理》。除了理論方面的書,現在市面上也有直接教如何實現一個操作系統的,比如《Orange'S:一個操作系統的實現》和《30天自製操作系統》(僅有的幾本「XX天XX」而不是爛書的書),起步階段跟著這些書來還是很不錯的。
總之,實現最最基本的功能也許可以做到。實現功能強大,魯棒性強的操作系統極難。...>>

問題四:如何寫一個文件系統 摘要:本文目的是分析在Linux系統中如何實現新的文件系統。在介紹文件系統具體實現前先介紹文件系統的概念和作用,抽象出了文件系統概念模型。熟悉文件系統的內涵後,我們再近一步討論Linux系統中和文件系統的特殊風格和具體文件系統在Linux中組成結構,為讀者勾畫出Linux中文件系統工作的全景圖。最後,我們再通過Linux中最簡單的Romfs作實例分析實現文件系統的普遍步驟。(我們假定讀者已經對Linux文件系統初步了解) 什麼是文件系統 首先要談的概念就是什麼是文件系統,它的作用到底是什麼。 文件系統的概念雖然許多人都認為是再清晰不過的了,但其實我們往往在談論中或多或少地誇大或片縮小了它的實際概念(至少我時常混淆),或者說,有時借用了其它概念,有時說的又不夠全面。 比如在操作系統中,文件系統這個術語往往既被用來描述磁碟中的物理布局,比如有時我們說磁碟中的「文件系統」是EXT2或說把磁碟格式化成FAT32格式的「文件系統」等――這時所說的「文件系統」是指磁碟數據的物理布局格式;另外,文件系統也被用來描述內核中的邏輯文件結構,比如有時說的「文件系統」的介面或內核支持Ext2等「文件系統」――這時所說的文件系統都是內存中的數據組織結構而並非磁碟物理布局。還有些時候說「文件系統」負責管理用戶讀寫文件――這時所說的「文件系統」往往描述操作系統中的「文件管理系統」,也就是文件子系統。 雖然上面我們列舉了混用文件系統的概念的幾種情形,但是卻也不能說上述說法就是錯誤的,因為文件系統概念本身就囊括眾多概念,幾乎可以說在操作系統中自內存管理、系統調度到I/O系統、設備驅動等各個部分都和文件系統聯系密切,有些部分和文件系統甚至未必能明確劃分――所以不能只知道文件系統是系統中數據的存儲結構,一定要全面認識文件系統在操作系統中的角色,才能具備自己開發新文件系統的能力。 為了澄清文件系統的概念,必須先來看看文件系統在操作系統中處於何種角色,分析文件系統概念的內含外延。所以我們先拋開Linux文件系統的實例,而來看看操作系統中文件系統的普遍體系結構,從而增強對文件系統的理論認識。 下面以軟體組成的結構圖[1]的方式描述文件系統所涉及的內容。 我們針對各層做以簡要分析: 首先我們來分析最低層――設備驅動層,該層負責與外設――磁碟等――通訊。基於磁碟的文件系統都需要和存儲設備打交道,而系統操作外設離不開驅動程序。所以內核對文件的最後操作行為就是調用設備驅動程序完成從主存(內存)到輔存(磁碟)的數據傳輸。文件系統相關的多數設備都屬於塊設備,常見的塊設備驅動程序有磁碟驅動,光碟機驅動等,之所以稱它們為塊設備,一個原因是它們讀寫數據都是成塊進行的,但是更重要的原因是它們管理的數據能夠被隨機訪問――不需要向字元設備那樣必須順序訪問。 設備驅動層的上一層是物理I/O層,該層主要作為計算機外部環境和系統的介面,負責系統和磁碟交換數據塊。它要知道據塊在磁碟中存儲位置,也要知道文件數據塊在內存緩沖中的位置,另外它不需要了解數據或文件的具體結構。可以看到這層最主要的工作是標識別磁碟扇區和內存緩沖塊[2]之間的映射關系。 再上層是基礎I/O監督層,該層主要負責選擇文件 I/O需要的設備,調度磁碟請求等工作,另外分配I/O緩沖和磁碟空間也在該層完成。由於塊設備需要隨機訪問數據,而且對速度響應要求較高,所以操作系統不能向對字元設備那樣簡單、直接地發送讀寫請求,而必須對讀寫請求重新優化排序,以能節省磁碟定址時間,另外也必須對請求提交採取非同步調度(尤其寫操作)的方式......>>

問題五:系統總體設計的含義是什麼? 系統設計工作應該自頂向下地進行。首先設計總體結構,然後再逐層深入,直至進行每一個模塊的設計。總體設計主要是指在系統分析的基礎上,對整個系統的劃分(子系統)、機器設備(包括軟、硬設備)的配置、數據的存貯規律以及整個系統實現規劃等方面進行合理的安排。
一、系統設計的任務
1. 系統設計的概念
系統設計又稱為物理設計,是開發管理信息系統的第二階段,系統設計通常可分為兩個階段進行,首先是總體設計,其任務是設計系統的框架和概貌,並向用戶單位和領導部門作詳細報告並認可,在此基礎上進行第二階段DD詳細設計,這兩部分工作是互相聯系的,需要交叉進行,本章將這兩個部分內容結合起來進行介紹。
系統設計是開發人員進行的工作,他們將系統設計階段得到的目標系統的邏輯模型轉換為目標系統的物理模型,該階段得到工作成果DD系統設計說明書是下一個階段系統實施的工作依據。
2.系統設計的主要內容
系統設計的主要任務是進行總體設計和詳細設計。下面分別說明它們的具體內容。
(1) 總體設計
總體設計包括系統模塊結構設計和計算機物理系統的配置方案設計。
系統模塊結構設計
系統模塊結構設計的任務是劃分子系統,然後確定子系統的模塊結構,並畫出模塊結構圖。在這個過程中必須考慮以下幾個問題:
如何將一個系統劃分成多個子系統;
每個子系統如何劃分成多個模塊;
如何確定子系統之間、模塊之間傳送的數據及其調用關系;
如何評價並改進模塊結構的質量。
計算機物理系統配置方案設計
在進行總體設計時,還要進行計算機物理系統具體配置方案的設計,要解決計算機軟硬體系統的配置、通信網路系統的配置、機房設備的配置等問題。計算機物理系統具體配置方案要經過用戶單位和領導部門的同意才可進行實施。
開發管理信息系統的大量經驗教訓說明,選擇計算機軟硬體設備不能光看廣告或資料介紹,必須進行充分的調查研究,最好應向使用過該軟硬體設備的單位了解運行情況及優缺點,並徵求有關專家的意見,然後進行論證,最後寫出計算機物理系統配置方案報告。
從我國的實際情況看,不少單位是先買計算機然後決定開發。這種不科學的、盲目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它會造成極大浪費。因為,計算機更新換代是非常快的,就是在開發初期和在開發的中後期系統實施階段購買計算機設備,價格差別就會很大。因此,在開發管理信息系統過程中應在系統設計的總體設計階段才具體設計計算機物理系統的配置方案。
(2) 詳細設計
在總體設計基礎上,第二步進行的是詳細設計,主要有處理過程設計以確定每個模塊內部的詳細執行過程,包括局部數據組織、控制流、每一步的具體加工要求等,一般來說,處理過程模塊詳細設計的難度已不太大,關鍵是用一種合適的方式來描述每個模塊的執行過程,常用的有流程圖、問題分析圖、IPO圖和過程設計語言等;除了處理過程設計,還有代碼設計、界面設計、資料庫設計、輸入輸出設計等。
(3) 編寫系統設計說明書
系統設計階段的結果是系統設計說明書,它主要由模塊結構圖、模塊說明書和其它詳細設計的內容組成。...>>

問題六:軟體詳細設計包含哪些內容?? 目錄1基本內容基本內容詳細設計詳細設計的主要任務是設計每個模塊的實現演算法、所需的局部數據結構。詳細設計的目標有兩個:實現模塊功能的演算法要邏輯上正確和演算法描述要簡明易懂。主要任務:1.為每個模塊確定採用的演算法,選擇某種適當的工具表達演算法的過程,寫出模塊的詳細過程性描述;2.確定每一模塊使用的數據結構;3.確定模塊介面的細節,包括對系統外部的介面和用戶界面,對系統內部模塊的介面,以及模塊輸入數據、輸出數據及局部數據的全部細節。在詳細設計結束時,應該把上述結果寫入詳細設計說明書,並且通過復審形成正式文檔。交付給下一階段(編碼階段)的工作依據。4.要為每一個模塊設計出一組測試用例,以便在編碼階段對模塊代碼(即程序)進行預定的測試,模塊的測試用例是軟體測試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通常應包括輸入數據,期望輸出等內容。詳細設計的工具:1.圖形工具利用圖形工具可以把過程的細節用圖形描述出來。2.表格工具可以用一張表來描述過程的細節,在這張表中列出了各種可能的操作和相應的條件。用某種高級語言(稱之為偽碼)來描述過程的細節。

問題七:雲計算操作系統一般是用什麼語言開發的? 按常理來說當然c++更簡單,因為它相對c更高級。但要看你自己對語言的掌握程度

問題八:如何撰寫課題的設計思路,方法和內容 一、 如何撰寫課題綜述
課題綜述是選題涉及到的相關文獻資料進行專題搜集和必要的市場調研綜合分析而寫成的。
通過寫作過程,了解相關信息,擴大知識面,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瀝青設計思路為作品的設計打下基礎。
課題綜述只有800字左右,要求表述准確、觀點明確、文字精煉。要把握「綜」和「述」的特點。「綜」式要求對所查閱的問小資料和市場調研情況進行綜合分析、歸納整理,使材料更精煉明確,更有邏輯層次,「述」及iushiyaoqiu對課題進行比較專門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統的論述。總之,課題綜述是作者對選題歷史背景、前人工作、爭論焦點、研究現狀、發展前景、目的意義、創新性、實用價值諸方面的高度概括。
在撰寫時,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搜集的文獻應盡量全、盡量新。掌握全面、最新的文獻資料是寫好綜述的前提。
2、注意引用文獻的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學性。引用要忠實文獻原文。
3、參考文獻不能省略,一般要求十篇以上,必須是作者直接閱讀過的。
二、 如何撰寫課題的設計思路、設計方法和設計內容
1、設計思路的撰寫
總體上來說就是設計者以一個什麼樣的大體思路來完成自己的課題設計。內容主要包括規劃選題的設計計劃、設計步驟的主要組成部分、計劃選題在什麼地方有一些創新突破點、達到什麼樣的設計效果,最後以一個什麼樣的方式展現設計成果等方面。
2、設計方法的撰寫
設計方法有很多種比如實例分析法、十字坐標法、調查分析法、頭腦風暴法、希望點例舉法、仿生學法、類比法、逆向思維法,縮小擴大法、缺點列舉法,圖表列舉法,但所選擇的課題在進行設計的時候不可能只用到一種設計方法。可以說明在設計的某一階段主要採用什麼設計方法。我們在應用各種方法時,一定要嚴格按照方法的要求,不能憑經驗、常識去做。比如,我們要進行市場調查時,應明確制定調查表,明確如何進行分析包括綜合分析和設計分析。
3、設計內容的撰寫
簡單介紹自己為何進行這項設計(說明現有設計的缺點),重點介紹自己課題設計的主要內容,自己將要在哪些方面進行重點的設計,並希望有所突破等方面。
如何撰寫課題研究方案和填寫課題申報表
1、關於課題申報表
未按要求填寫的,應按要求填寫到位。
封面上的課題名稱如果研究方案里作了調整,這里封面上也需作相應調整;課題負責人,只填寫1個即可;完成時間,課題研究期限一般為一年,或1-2年,完成時間應填某年某月底,課題研究的正式開始時間早於申報填表時間;成果形式寫一種即可,一般為報告,有調查報告、實驗報告、研究報告、結題報告等,而論文,為報告的高級形式;單位及職務、職稱,一般填3個內容,實在沒有職務的,填單位、職稱2個內容;郵編、地址應填寫清楚、完整聯系電話一般填寫單位(自己辦公室)電話和本人手機電話號碼,便於我們之間的聯系。
第二面課題組其他面員的有關情況中的課題內分工,應填寫明確,尤其是誰負責課題的總體設計,誰承擔課題結題報告的執筆撰寫任務應予明確;課題負責人所有單位意見,單位公章和單位分管領導的簽字,都不能少。如果課題已批准立題,而簽字蓋章都應該補上,否則你的研究得不到單位及領導的支持。
2、關於課題的題目
教育科研課......>>

問題九:做軟體項目設計文檔怎麼寫啊 按照以下格式填就好了,不過是我自己寫的,有不好的地方大家互相學習修改一下~

詳細設計文檔規范
1.0概述
這部分提供對整個設計文檔的概述。描述了所有數據,結構,介面和軟體構件級別的設計。
1.1 目標和對象
描述軟體對象的所有目標。
1.2 陳述范圍
軟體描述。主要輸入,過程功能,輸出的描述,不考慮詳細細節。
1.3 軟體內容
軟體被置於商業或者產品線中,討論相關的戰略問題。目的是讓讀者能夠對「宏圖」有所了解。
1.4 主要系統參數
任何商務軟體或者產品線都包含軟體規定、設計、實現和測試的說明和規范。
2.0 數據設計
描述所有數據結構包括內部變數,全局變數和臨時數據結構。
2.1 內部軟體數據結構
描述軟體內部的構件之間的數據傳輸的結構。
2.2 全局數據結構
描述主要部分的數據結構。
2.3 臨時數據結構
為臨時應用而生成的文件的描述。
2.4 資料庫描述
作為應用程序的一部分,描述資料庫結構。
3.0 結構化和構件級別設計
描述程序結構。
3.1 程序結構
詳細描述應用程序所選定的程序結構。
3.1.1 結構圖
圖形化描述結構。
3.1.2 選擇性
討論其它可供考慮的結構。選定3.1.1中結構類型的原因。
3.2 構件描述
詳細描述結構中的每個軟體構件。
3.2.1 構件過程敘述(PSPEC)
描述構件的過程。
3.2.2 構件介面描述
詳細描述構件的輸入和輸出。
3.2.3 構件執行細節
每個構件的詳細演算描述。
3.2.3.1 介面描述
3.2.3.2 演算模型(e.g., PDL)
3.2.3.3 規范/限制
]3.2.3.4 本地數據結構
3.2.3.5 在3.2.3.6設計中包含的執行結果
3.3 軟體介面描述
軟體對外界的介面描述
3.3.1機器對外介面
與其他機器或者設備的介面描述。
3.3.2系統對外介面
對其它系統、產品和網路的介面描述。
3.3.3與人的介面
概述軟體與任何人的界面。
4.0 用戶界面設計
描述軟體的用戶界面設計。
4.1 描述用戶界面
詳細描述用戶界面,包括屏幕顯示圖標、圖片或者類型。
4.1.1 屏幕圖片
從用戶角度描述界面。
4.1.2 對象和操作
所有屏幕對象和操作的定義。
4.2 界面設計規范
用戶界面的設計和實現的規范和標准。
4.3 可見構件
實現的GUI可見構件說明。
4.4 UIDS描述
用戶界面開發系統描述。
5.0約束、限制和系統參數
會影響軟體的規格說明、設計和實現的特殊事件。
6.0測試標准
測試策略和預備測試用例描述。
6.1 測試的類別
......>>

問題十:'系統詳細設計方案'的一些問題,輸入(出)項怎麼寫? 25分 輸入輸出項是系統級的。這里針對的都是系統級的對外介面,系統級的輸入輸出項。
輸入輸出項側重介面中涉及的重要數據結構的細節特徵。

4. 演算法導論 第二版 第三版的區別

第三版比第二版去掉了幾章,例如排序網路之類的冷門演算法,加入了並行演算法等熱門的內容。
動態規劃這一章做了些修改,論述的內容不變,就是選的例子更好一些。

另外第三版更新了一些習題和思考題,所以習題編號肯定有變化。說實話,思考題才是此書最精彩的地方,但是一般人看《演算法導論》,能把前面的演算法描述搞清楚就不錯了,90%的讀者會略過演算法復雜度分析部分,而最後的每一章的思考題部分,99%的讀者都不會去看的。

因為之前看過第二版的大部分,所以我第三版讀起來沒有太多障礙。

如果你能把思考題都解決了,你在簡歷上寫個精通《演算法導論》也是理直氣壯的。

閱讀全文

與鄒恆明演算法之道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收件伺服器怎麼樣 瀏覽:48
建築設計規范pdf 瀏覽:98
如何合並兩個pdf 瀏覽:174
刷機包必須要解壓的單詞 瀏覽:483
android課表實現 瀏覽:864
頭條app在哪裡能看見有什麼活動 瀏覽:511
冰櫃壓縮機電容80歐 瀏覽:609
安卓各個版本圖標什麼樣 瀏覽:152
無錫哪裡有製作手機app 瀏覽:538
php字元串轉json數組 瀏覽:6
數控網路編程課程有哪些 瀏覽:482
python30特效程序編碼 瀏覽:392
安卓跟蘋果互傳照片用什麼 瀏覽:848
原創小說app哪個好看 瀏覽:97
首台湖南造鯤鵬伺服器雲伺服器 瀏覽:268
redhatphp 瀏覽:456
android智能家居藍牙 瀏覽:646
pt螺紋編程 瀏覽:451
手機電音app哪個好 瀏覽:749
checksum命令 瀏覽: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