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源碼編譯 > 演算法案例

演算法案例

發布時間:2022-01-14 04:14:30

『壹』 請舉出計算機計算問題的案例

就是讓你搜一個計算機計算出來的重大結果吧。。我高中生,反正我是這么理解的。像第一顆原子彈就是計算機算出來的

『貳』 如何把高中數學必修三的演算法案例編成程序

學習一下C語言或C++,使用visual C++軟體可以編寫很簡單的數學演算法小程序,如果再學習一下《數值分析與演算法》這門課,就可以編出復雜的演算法程序了

『叄』 數學必修三,演算法案例中有個「mod」是什麼

MOD(x,y),是求模運算符號,也就是求出x/y的余數,輸入參量X、Y應為整數,此時返回余數X -Y.*floor(X./Y),若Y≠0,或者是X。若運算數x與y有相同的符號,則mod(X,Y)等於rem(X,Y)。總之,對於整數x,y,有:mod(-x,y) = rem(-x,y)+y。若輸入為實數或復數,由於浮點數在計算機上的不精確表示,該操作將導致不可預測的結果。

『肆』 hadoop的maprece常見演算法案例有幾種

基本MapRece模式

計數與求和
問題陳述:
有許多文檔,每個文檔都有一些欄位組成。需要計算出每個欄位在所有文檔中的出現次數或者這些欄位的其他什麼統計值。例如,給定一個log文件,其中的每條記錄都包含一個響應時間,需要計算出平均響應時間。
解決方案:
讓我們先從簡單的例子入手。在下面的代碼片段里,Mapper每遇到指定詞就把頻次記1,Recer一個個遍歷這些詞的集合然後把他們的頻次加和。

1 class Mapper
2 method Map(docid id, doc d)
3 for all term t in doc d do
4 Emit(term t, count 1)
5
6 class Recer
7 method Rece(term t, counts [c1, c2,...])
8 sum = 0
9 for all count c in [c1, c2,...] do
10 sum = sum + c
11 Emit(term t, count sum)

這種方法的缺點顯而易見,Mapper提交了太多無意義的計數。它完全可以通過先對每個文檔中的詞進行計數從而減少傳遞給Recer的數據量:

1 class Mapper
2 method Map(docid id, doc d)
3 H = new AssociativeArray
4 for all term t in doc d do
5 H{t} = H{t} + 1
6 for all term t in H do
7 Emit(term t, count H{t})

如果要累計計數的的不只是單個文檔中的內容,還包括了一個Mapper節點處理的所有文檔,那就要用到Combiner了:

1 class Mapper
2 method Map(docid id, doc d)
3 for all term t in doc d do
4 Emit(term t, count 1)
5
6 class Combiner
7 method Combine(term t, [c1, c2,...])
8 sum = 0
9 for all count c in [c1, c2,...] do
10 sum = sum + c
11 Emit(term t, count sum)
12
13 class Recer
14 method Rece(term t, counts [c1, c2,...])
15 sum = 0
16 for all count c in [c1, c2,...] do
17 sum = sum + c
18 Emit(term t, count sum)

應用:Log 分析, 數據查詢

整理歸類

問題陳述:
有一系列條目,每個條目都有幾個屬性,要把具有同一屬性值的條目都保存在一個文件里,或者把條目按照屬性值分組。 最典型的應用是倒排索引。
解決方案:
解決方案很簡單。 在 Mapper 中以每個條目的所需屬性值作為 key,其本身作為值傳遞給 Recer。 Recer 取得按照屬性值分組的條目,然後可以處理或者保存。如果是在構建倒排索引,那麼 每個條目相當於一個詞而屬性值就是詞所在的文檔ID。
應用:倒排索引, ETL
過濾 (文本查找),解析和校驗
問題陳述:
假設有很多條記錄,需要從其中找出滿足某個條件的所有記錄,或者將每條記錄傳換成另外一種形式(轉換操作相對於各條記錄獨立,即對一條記錄的操作與其他記錄無關)。像文本解析、特定值抽取、格式轉換等都屬於後一種用例。
解決方案:
非常簡單,在Mapper 里逐條進行操作,輸出需要的值或轉換後的形式。
應用:日誌分析,數據查詢,ETL,數據校驗

分布式任務執行

問題陳述:
大型計算可以分解為多個部分分別進行然後合並各個計算的結果以獲得最終結果。
解決方案: 將數據切分成多份作為每個 Mapper 的輸入,每個Mapper處理一份數據,執行同樣的運算,產生結果,Recer把多個Mapper的結果組合成一個。
案例研究: 數字通信系統模擬
像 WiMAX 這樣的數字通信模擬軟體通過系統模型來傳輸大量的隨機數據,然後計算傳輸中的錯誤幾率。 每個 Mapper 處理樣本 1/N 的數據,計算出這部分數據的錯誤率,然後在 Recer 里計算平均錯誤率。
應用:工程模擬,數字分析,性能測試
排序
問題陳述:
有許多條記錄,需要按照某種規則將所有記錄排序或是按照順序來處理記錄。
解決方案: 簡單排序很好辦 – Mappers 將待排序的屬性值為鍵,整條記錄為值輸出。 不過實際應用中的排序要更加巧妙一點, 這就是它之所以被稱為MapRece 核心的原因(「核心」是說排序?因為證明Hadoop計算能力的實驗是大數據排序?還是說Hadoop的處理過程中對key排序的環節?)。在實踐中,常用組合鍵來實現二次排序和分組。
MapRece 最初只能夠對鍵排序, 但是也有技術利用可以利用Hadoop 的特性來實現按值排序。想了解的話可以看這篇博客。
按照BigTable的概念,使用 MapRece來對最初數據而非中間數據排序,也即保持數據的有序狀態更有好處,必須注意這一點。換句話說,在數據插入時排序一次要比在每次查詢數據的時候排序更高效。
應用:ETL,數據分析

非基本 MapRece 模式

迭代消息傳遞 (圖處理)

問題陳述:
假設一個實體網路,實體之間存在著關系。 需要按照與它比鄰的其他實體的屬性計算出一個狀態。這個狀態可以表現為它和其它節點之間的距離, 存在特定屬性的鄰接點的跡象, 鄰域密度特徵等等。
解決方案:
網路存儲為系列節點的結合,每個節點包含有其所有鄰接點ID的列表。按照這個概念,MapRece 迭代進行,每次迭代中每個節點都發消息給它的鄰接點。鄰接點根據接收到的信息更新自己的狀態。當滿足了某些條件的時候迭代停止,如達到了最大迭代次數(網路半徑)或兩次連續的迭代幾乎沒有狀態改變。從技術上來看,Mapper 以每個鄰接點的ID為鍵發出信息,所有的信息都會按照接受節點分組,recer 就能夠重算各節點的狀態然後更新那些狀態改變了的節點。下面展示了這個演算法:

1 class Mapper
2 method Map(id n, object N)
3 Emit(id n, object N)
4 for all id m in N.OutgoingRelations do
5 Emit(id m, message getMessage(N))
6
7 class Recer
8 method Rece(id m, [s1, s2,...])
9 M = null
10 messages = []
11 for all s in [s1, s2,...] do
12 if IsObject(s) then
13 M = s
14 else // s is a message
15 messages.add(s)
16 M.State = calculateState(messages)
17 Emit(id m, item M)

一個節點的狀態可以迅速的沿著網路傳全網,那些被感染了的節點又去感染它們的鄰居,整個過程就像下面的圖示一樣:

案例研究: 沿分類樹的有效性傳遞
問題陳述:
這個問題來自於真實的電子商務應用。將各種貨物分類,這些類別可以組成一個樹形結構,比較大的分類(像男人、女人、兒童)可以再分出小分類(像男褲或女裝),直到不能再分為止(像男式藍色牛仔褲)。這些不能再分的基層類別可以是有效(這個類別包含有貨品)或者已無效的(沒有屬於這個分類的貨品)。如果一個分類至少含有一個有效的子分類那麼認為這個分類也是有效的。我們需要在已知一些基層分類有效的情況下找出分類樹上所有有效的分類。
解決方案:
這個問題可以用上一節提到的框架來解決。我們咋下面定義了名為 getMessage和 calculateState 的方法:

1 class N
2 State in {True = 2, False = 1, null = 0},
3 initialized 1 or 2 for end-of-line categories, 0 otherwise
4 method getMessage(object N)
5 return N.State
6 method calculateState(state s, data [d1, d2,...])
7 return max( [d1, d2,...] )

案例研究:廣度優先搜索
問題陳述:需要計算出一個圖結構中某一個節點到其它所有節點的距離。
解決方案: Source源節點給所有鄰接點發出值為0的信號,鄰接點把收到的信號再轉發給自己的鄰接點,每轉發一次就對信號值加1:

1 class N
2 State is distance,
3 initialized 0 for source node, INFINITY for all other nodes
4 method getMessage(N)
5 return N.State + 1
6 method calculateState(state s, data [d1, d2,...])
7 min( [d1, d2,...] )

案例研究:網頁排名和 Mapper 端數據聚合
這個演算法由Google提出,使用權威的PageRank演算法,通過連接到一個網頁的其他網頁來計算網頁的相關性。真實演算法是相當復雜的,但是核心思想是權重可以傳播,也即通過一個節點的各聯接節點的權重的均值來計算節點自身的權重。

1 class N
2 State is PageRank
3 method getMessage(object N)
4 return N.State / N.OutgoingRelations.size()
5 method calculateState(state s, data [d1, d2,...])
6 return ( sum([d1, d2,...]) )

要指出的是上面用一個數值來作為評分實際上是一種簡化,在實際情況下,我們需要在Mapper端來進行聚合計算得出這個值。下面的代碼片段展示了這個改變後的邏輯 (針對於 PageRank 演算法):

1 class Mapper
2 method Initialize
3 H = new AssociativeArray
4 method Map(id n, object N)
5 p = N.PageRank / N.OutgoingRelations.size()
6 Emit(id n, object N)
7 for all id m in N.OutgoingRelations do
8 H{m} = H{m} + p
9 method Close
10 for all id n in H do
11 Emit(id n, value H{n})
12
13 class Recer
14 method Rece(id m, [s1, s2,...])
15 M = null
16 p = 0
17 for all s in [s1, s2,...] do
18 if IsObject(s) then
19 M = s
20 else
21 p = p + s
22 M.PageRank = p
23 Emit(id m, item M)

應用:圖分析,網頁索引

值去重 (對唯一項計數)
問題陳述: 記錄包含值域F和值域 G,要分別統計相同G值的記錄中不同的F值的數目 (相當於按照 G分組).
這個問題可以推而廣之應用於分面搜索(某些電子商務網站稱之為Narrow Search)
Record 1: F=1, G={a, b}
Record 2: F=2, G={a, d, e}
Record 3: F=1, G={b}
Record 4: F=3, G={a, b}

Result:
a -> 3 // F=1, F=2, F=3
b -> 2 // F=1, F=3
d -> 1 // F=2
e -> 1 // F=2

解決方案 I:
第一種方法是分兩個階段來解決這個問題。第一階段在Mapper中使用F和G組成一個復合值對,然後在Recer中輸出每個值對,目的是為了保證F值的唯一性。在第二階段,再將值對按照G值來分組計算每組中的條目數。
第一階段:

1 class Mapper
2 method Map(null, record [value f, categories [g1, g2,...]])
3 for all category g in [g1, g2,...]
4 Emit(record [g, f], count 1)
5
6 class Recer
7 method Rece(record [g, f], counts [n1, n2, ...])
8 Emit(record [g, f], null )

第二階段:

1 class Mapper
2 method Map(record [f, g], null)
3 Emit(value g, count 1)
4
5 class Recer
6 method Rece(value g, counts [n1, n2,...])
7 Emit(value g, sum( [n1, n2,...] ) )

解決方案 II:
第二種方法只需要一次MapRece 即可實現,但擴展性不強。演算法很簡單-Mapper 輸出值和分類,在Recer里為每個值對應的分類去重然後給每個所屬的分類計數加1,最後再在Recer結束後將所有計數加和。這種方法適用於只有有限個分類,而且擁有相同F值的記錄不是很多的情況。例如網路日誌處理和用戶分類,用戶的總數很多,但是每個用戶的事件是有限的,以此分類得到的類別也是有限的。值得一提的是在這種模式下可以在數據傳輸到Recer之前使用Combiner來去除分類的重復值。

1 class Mapper
2 method Map(null, record [value f, categories [g1, g2,...] )
3 for all category g in [g1, g2,...]
4 Emit(value f, category g)
5
6 class Recer
7 method Initialize
8 H = new AssociativeArray : category -> count
9 method Rece(value f, categories [g1, g2,...])
10 [g1', g2',..] = ExcludeDuplicates( [g1, g2,..] )
11 for all category g in [g1', g2',...]
12 H{g} = H{g} + 1
13 method Close
14 for all category g in H do
15 Emit(category g, count H{g})

應用:日誌分析,用戶計數
互相關
問題陳述:有多個各由若干項構成的組,計算項兩兩共同出現於一個組中的次數。假如項數是N,那麼應該計算N*N。
這種情況常見於文本分析(條目是單詞而元組是句子),市場分析(購買了此物的客戶還可能購買什麼)。如果N*N小到可以容納於一台機器的內存,實現起來就比較簡單了。
配對法
第一種方法是在Mapper中給所有條目配對,然後在Recer中將同一條目對的計數加和。但這種做法也有缺點:
使用 combiners 帶來的的好處有限,因為很可能所有項對都是唯一的
不能有效利用內存

1 class Mapper
2 method Map(null, items [i1, i2,...] )
3 for all item i in [i1, i2,...]
4 for all item j in [i1, i2,...]
5 Emit(pair [i j], count 1)
6
7 class Recer
8 method Rece(pair [i j], counts [c1, c2,...])
9 s = sum([c1, c2,...])
10 Emit(pair[i j], count s)

Stripes Approach(條方法?不知道這個名字怎麼理解)
第二種方法是將數據按照pair中的第一項來分組,並維護一個關聯數組,數組中存儲的是所有關聯項的計數。The second approach is to group data by the first item in pair and maintain an associative array (「stripe」) where counters for all adjacent items are accumulated. Recer receives all stripes for leading item i, merges them, and emits the same result as in the Pairs approach.
中間結果的鍵數量相對較少,因此減少了排序消耗。
可以有效利用 combiners。
可在內存中執行,不過如果沒有正確執行的話也會帶來問題。
實現起來比較復雜。
一般來說, 「stripes」 比 「pairs」 更快

1 class Mapper
2 method Map(null, items [i1, i2,...] )
3 for all item i in [i1, i2,...]
4 H = new AssociativeArray : item -> counter
5 for all item j in [i1, i2,...]
6 H{j} = H{j} + 1
7 Emit(item i, stripe H)
8
9 class Recer
10 method Rece(item i, stripes [H1, H2,...])
11 H = new AssociativeArray : item -> counter
12 H = merge-sum( [H1, H2,...] )
13 for all item j in H.keys()
14 Emit(pair [i j], H{j})

應用:文本分析,市場分析
參考資料:Lin J. Dyer C. Hirst G. Data Intensive Processing MapRece
用MapRece 表達關系模式
在這部分我們會討論一下怎麼使用MapRece來進行主要的關系操作。
篩選(Selection)

1 class Mapper
2 method Map(rowkey key, tuple t)
3 if t satisfies the predicate
4 Emit(tuple t, null)

投影(Projection)
投影只比篩選稍微復雜一點,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可以用Recer來消除可能的重復值。

1 class Mapper
2 method Map(rowkey key, tuple t)
3 tuple g = project(t) // extract required fields to tuple g
4 Emit(tuple g, null)
5
6 class Recer

『伍』 演算法案例高考考嗎

演算法初步是新課標高老的必考內容,高考對演算法初步的考查,常在演算法步驟、程序框圖及三種基本邏輯結構、基本演算法語句、演算法案例的具體方法中單一或綜合命題。一般出現在選擇題或填空題中,屬於中低檔題,難度雖不大,但也容易出錯。

『陸』 k近鄰演算法的案例介紹

如 上圖所示,有兩類不同的樣本數據,分別用藍色的小正方形和紅色的小三角形表示,而圖正中間的那個綠色的圓所標示的數據則是待分類的數據。也就是說,現在, 我們不知道中間那個綠色的數據是從屬於哪一類(藍色小正方形or紅色小三角形),下面,我們就要解決這個問題:給這個綠色的圓分類。我們常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判別一個人是一個什麼樣品質特徵的人,常常可以從他/她身邊的朋友入手,所謂觀其友,而識其人。我們不是要判別上圖中那個綠色的圓是屬於哪一類數據么,好說,從它的鄰居下手。但一次性看多少個鄰居呢?從上圖中,你還能看到:
如果K=3,綠色圓點的最近的3個鄰居是2個紅色小三角形和1個藍色小正方形,少數從屬於多數,基於統計的方法,判定綠色的這個待分類點屬於紅色的三角形一類。 如果K=5,綠色圓點的最近的5個鄰居是2個紅色三角形和3個藍色的正方形,還是少數從屬於多數,基於統計的方法,判定綠色的這個待分類點屬於藍色的正方形一類。 於此我們看到,當無法判定當前待分類點是從屬於已知分類中的哪一類時,我們可以依據統計學的理論看它所處的位置特徵,衡量它周圍鄰居的權重,而把它歸為(或分配)到權重更大的那一類。這就是K近鄰演算法的核心思想。
KNN演算法中,所選擇的鄰居都是已經正確分類的對象。該方法在定類決策上只依據最鄰近的一個或者幾個樣本的類別來決定待分樣本所屬的類別。
KNN 演算法本身簡單有效,它是一種 lazy-learning 演算法,分類器不需要使用訓練集進行訓練,訓練時間復雜度為0。KNN 分類的計算復雜度和訓練集中的文檔數目成正比,也就是說,如果訓練集中文檔總數為 n,那麼 KNN 的分類時間復雜度為O(n)。
KNN方法雖然從原理上也依賴於極限定理,但在類別決策時,只與極少量的相鄰樣本有關。由於KNN方法主要靠周圍有限的鄰近的樣本,而不是靠判別類域的方法來確定所屬類別的,因此對於類域的交叉或重疊較多的待分樣本集來說,KNN方法較其他方法更為適合。
K 近鄰演算法使用的模型實際上對應於對特徵空間的劃分。K 值的選擇,距離度量和分類決策規則是該演算法的三個基本要素: K 值的選擇會對演算法的結果產生重大影響。K值較小意味著只有與輸入實例較近的訓練實例才會對預測結果起作用,但容易發生過擬合;如果 K 值較大,優點是可以減少學習的估計誤差,但缺點是學習的近似誤差增大,這時與輸入實例較遠的訓練實例也會對預測起作用,是預測發生錯誤。在實際應用中,K 值一般選擇一個較小的數值,通常採用交叉驗證的方法來選擇最優的 K 值。隨著訓練實例數目趨向於無窮和 K=1 時,誤差率不會超過貝葉斯誤差率的2倍,如果K也趨向於無窮,則誤差率趨向於貝葉斯誤差率。 該演算法中的分類決策規則往往是多數表決,即由輸入實例的 K 個最臨近的訓練實例中的多數類決定輸入實例的類別 距離度量一般採用 Lp 距離,當p=2時,即為歐氏距離,在度量之前,應該將每個屬性的值規范化,這樣有助於防止具有較大初始值域的屬性比具有較小初始值域的屬性的權重過大。 KNN演算法不僅可以用於分類,還可以用於回歸。通過找出一個樣本的k個最近鄰居,將這些鄰居的屬性的平均值賦給該樣本,就可以得到該樣本的屬性。更有用的方法是將不同距離的鄰居對該樣本產生的影響給予不同的權值(weight),如權值與距離成反比。該演算法在分類時有個主要的不足是,當樣本不平衡時,如一個類的樣本容量很大,而其他類樣本容量很小時,有可能導致當輸入一個新樣本時,該樣本的K個鄰居中大容量類的樣本佔多數。 該演算法只計算「最近的」鄰居樣本,某一類的樣本數量很大,那麼或者這類樣本並不接近目標樣本,或者這類樣本很靠近目標樣本。無論怎樣,數量並不能影響運行結果。可以採用權值的方法(和該樣本距離小的鄰居權值大)來改進。
該方法的另一個不足之處是計算量較大,因為對每一個待分類的文本都要計算它到全體已知樣本的距離,才能求得它的K個最近鄰點。目前常用的解決方法是事先對已知樣本點進行剪輯,事先去除對分類作用不大的樣本。該演算法比較適用於樣本容量比較大的類域的自動分類,而那些樣本容量較小的類域採用這種演算法比較容易產生誤分。
實現 K 近鄰演算法時,主要考慮的問題是如何對訓練數據進行快速 K 近鄰搜索,這在特徵空間維數大及訓練數據容量大時非常必要。

『柒』 matlab里的kmeans演算法使用案例不理解丘解釋

[Idx,C,sumD,D]=Kmeans(data,3,』dist』,』sqEuclidean』,』rep』,4)


等號右邊:

kmeans:K-均值聚類

data是你自己的輸入數據

3 是你要聚成3類

dist sqEuclidean 這2個參數,表示距離函數為歐式距離。什麼是歐式距離自己網路

』rep』,4聚類重復次數4次。因為要反復算直到選出最好的結果,至多反復算4次


等號左邊:

Idx 是你聚類的標號

C 是聚類之後質心的位置

sumD是所有點到質心的距離之和

D是每個點與所有質心的距離


比如下面這幅圖中,輸入數據data就是所有的小點,K-均值聚類輸出的結果就是所有的數據被聚為了3類,聚類的標號就是紅綠藍三種顏色,每一類有一個自己的質心(大的點)。


『捌』 什麼是演算法,什麼是算理,案例分析

單獨本地語句消耗時間00: 00: 00.01
SQL> SELECT c.object_id FROM c WHERE c.object_name IN (SELECT d.object_name FROM d WHERE d.object_id=11);
已用時間: 00: 00: 00.01
執行計劃
----------------------------------------------------------
Plan hash value: 2528799293
----------------------------------------------------------------------------------------
| Id | Operation | Name | Rows | Bytes | Cost (%CPU)| Time |
----------------------------------------------------------------------------------------
| 0 | SELECT STATEMENT | | 2 | 94 | 6 (17)| 00:00:01 |
| 1 | NESTED LOOPS | | | | | |
| 2 | NESTED LOOPS | | 2 | 94 | 6 (17)| 00:00:01 |
| 3 | SORT UNIQUE | | 1 | 17 | 2 (0)| 00:00:01 |
| 4 | TABLE ACCESS BY INDEX ROWID| D | 1 | 17 | 2 (0)| 00:00:01 |
|* 5 | INDEX RANGE SCAN | IDX_D | 1 | | 1 (0)| 00:00:01 |
|* 6 | INDEX RANGE SCAN | IDX_C | 2 | | 2 (0)| 00:00:01 |
| 7 | TABLE ACCESS BY INDEX ROWID | C | 2 | 60 | 3 (0)| 00:00:01 |
----------------------------------------------------------------------------------------

『玖』 演算法案例,給定X的任一個值,求函數f(x)=x^2-2x+3的值,寫出程序

C語言:#include<stdio.h>
#include<stdlib.h>
int menu();
void f();
void main()
{

while(1)
{
switch(menu())
{
case 1:
f();

break;
case 0:
printf("程序結束,謝謝使用!\n"); exit(0);
break;
default:
break;
}
}
}
int menu()
{
int a;
printf("****************\n");
printf("* 1.計算 *\n");
printf("*0.退出 *\n");
printf("****************\n");
while (1)
{
scanf("%d",&a);
if(a>1||a<0)
{
printf("輸入錯誤,重新選擇:(0--1)\n");
break;
}
else
break;

}
return a;
}
void f()
{
int x,result;
printf("輸入x的值:\n");
scanf("%d",&x);
result=x*x-2*x+3;
printf("結果為:%d\n",result);
}

閱讀全文

與演算法案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徐州編程教育加盟 瀏覽:897
蘋果手機臉書app如何設置中文 瀏覽:538
pdf文件在線修改 瀏覽:399
伺服器上如何搭建自己的網站 瀏覽:465
雲南省青少年學習編程 瀏覽:480
c工程的編譯時間 瀏覽:587
java判斷字元串包含某個字元串中 瀏覽:977
3匹單相谷輪壓縮機用多大的電容 瀏覽:784
比心app怎麼樣用 瀏覽:741
和平精英怎麼改國際服的伺服器 瀏覽:946
手機存儲卡128是哪個文件夾 瀏覽:180
安北解壓包密碼 瀏覽:651
阿里巴巴app靜態編譯 瀏覽:725
命令世界怎麼獲得迷你幣 瀏覽:651
應用加密重新安裝 瀏覽:83
抖音抖幣充值源碼 瀏覽:736
我的世界如何去更新伺服器 瀏覽:76
單片機視頻模塊 瀏覽:996
程序員的圖中的亮點在哪裡 瀏覽:657
蘋果手機伺服器地址是什麼意思 瀏覽:4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