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請簡述一個完整計算機系統的組成
一、硬體:
硬體系統主要由中央處理器、存儲器、輸入輸出控制系統和各種外部設備組成。中央處理器是對信息進行高速運算處理的主要部件,其處理速度可達每秒幾億次以上操作。
存儲器用於存儲程序、數據和文件,常由快速的內存儲器(容量可達數百兆位元組,甚至數G位元組)和慢速海量外存儲器(容量可達數十G或數百G以上)組成。各種輸入輸出外部設備是人機間的信息轉換器,由輸入-輸出控制系統管理外部設備與主存儲器(中央處理器)之間的信息交換。
二、軟體:
軟體分為系統軟體、支撐軟體和應用軟體。系統軟體由操作系統、實用程序、編譯程序等組成。操作系統實施對各種軟硬體資源的管理控制。實用程序是為方便用戶所設,如文本編輯等。編譯程序的功能是把用戶用匯編語言或某種高級語言所編寫的程序,翻譯成機器可執行的機器語言程序。
支撐軟體有介面軟體、工具軟體、環境資料庫等,它能支持用機的環境,提供軟體研製工具。支撐軟體也可認為是系統軟體的一部分。
(1)簡述編譯系統的組成擴展閱讀:
計算機體系結構八種屬性:
1、機內數據表示:硬體能直接辨識和操作的數據類型和格式
2、定址方式:最小可定址單位、定址方式的種類、地址運算
3、寄存器組織:操作寄存器、變址寄存器、控制寄存器及專用寄存器的定義、數量和使用規則
4、指令系統:機器指令的操作類型、格式、指令間排序和控制機構
5、存儲系統:最小編址單位、編址方式、主存容量、最大可編址空間
6、中斷機構:中斷類型、中斷級別,以及中斷響應方式等
7、輸入輸出結構:輸入輸出的連接方式、處理機/存儲器與輸入輸出設備間的數據交換方式、數據交換過程的控制
8、信息保護:信息保護方式、硬體信息保護機制。
❷ 請簡述編譯分為哪幾個過程,它們的任務分別是什麼
編譯階段也常常劃分為兩大步驟,分析步驟和綜合步驟 分析步驟和綜合步驟 分析步驟是指對源程序的分析 -線性分析(詞法分析或掃描) -層次分析(語法分析) -語義分析 綜合步驟是指後端的工作,為目標程序的生成而進行的綜合
❸ 簡述編譯程序的工作過程
1識別出句子中的一個個單詞
2分析句子的語法結構
3根據句子的含義進行初步翻譯
4對譯文進行修飾
5寫出最後的譯文
❹ 編譯程序包括哪幾個主要組成部分
編譯過程分為分析和綜合兩個部分,並進一步劃分為詞法分析、語法分析、語義分析、代碼優化、存儲分配和代碼生成等六個相繼的邏輯步驟。這六個步驟只表示編譯程序各部分之間的邏輯聯系,而不是時間關系。
編譯過程既可以按照這六個邏輯步驟順序地執行,也可以按照平行互鎖方式去執行。在確定編譯程序的具體結構時,常常分若干遍實現。對於源程序或中間語言程序,從頭到尾掃視一次並實現所規定的工作稱作一遍。每一遍可以完成一個或相連幾個邏輯步驟的工作。
(4)簡述編譯系統的組成擴展閱讀:
對於c編譯程序來說,其語言的特點如下:
1、c語言是一種結構化語言。它層次清晰,便於按模塊化方式組織程序,易於調試和維護,而且表現能力和處理能力極強。
2、c語言具有豐富的運算符和數據類型,便於實現各類復雜的數據結構。它還可以直接訪問內存的物理地址,進行位(bit)一級的操作。
3、由於c語言實現了對硬體的編程操作,因此集高級語言和低級語言的功能於一體。它既可用於系統軟體的開發,也適合於應用軟體的開發。
4、此外,c語言還具有效率高、可移植性強等特點。因此它廣泛地移植到了各類各型計算機上,從而形成了多種版本。
❺ 編譯系統通常由哪幾個部分組成
一般說來,編譯程序主要由詞法分析程序、語法分析程序、語義分析程序、中間代碼生成程序、代碼優化程序、目標代碼生成程序、信息表管理程序、錯誤檢查處理程序組成。
❻ 編譯系統的過程
接收輸入的編譯任務;根據所述編譯任務生成任務名;解析獲得所述任務名對應的源代碼;編譯所述源代碼,並輸出所述編譯任務的處理狀態信息。上述技術方案中,通過介面平台接收編譯任務,由介面平台以任務名形式發起編譯請求,進行編譯,簡化了編譯輸入操作;處理狀態信息,通過介面平台實時提供給客戶端,簡化了編譯監控操作,大大節約了人力資源。
❼ 編譯系統有哪些
JAVA編譯環境有:
1.
UltraEdit 是最簡單的一種,也是功能比較強的一種,具體怎麼使用這里我就不詳細說明了。
2.
NetBeans 5.0 界面是中文的,可以建項目,用起來也比較簡單。
3.
Eclipse 這個也是中文的,但有時需要漢化。這個編譯環境現在大多數JAVA
程序員都比較喜歡用,界面簡單,但功能強大,我現在也正在用這個編譯環境。
呵呵,以上就是JAVA的最常用的編譯環境,祝你好運!
❽ 編譯器的組成及各部分的功能及作用
1. 詞法分析 詞法分析器根據詞法規則識別出源程序中的各個記號(token),每個記號代表一類單詞(lexeme)。源程序中常見的記號可以歸為幾大類:關鍵字、標識符、字面量和特殊符號。詞法分析器的輸入是源程序,輸出是識別的記號流。詞法分析器的任務是把源文件的字元流轉換成記號流。本質上它查看連續的字元然後把它們識別為「單詞」。 2. 語法分析 語法分析器根據語法規則識別出記號流中的結構(短語、句子),並構造一棵能夠正確反映該結構的語法樹。 3. 語義分析 語義分析器根據語義規則對語法樹中的語法單元進行靜態語義檢查,如果類型檢查和轉換等,其目的在於保證語法正確的結構在語義上也是合法的。 4. 中間代碼生成 中間代碼生成器根據語義分析器的輸出生成中間代碼。中間代碼可以有若干種形式,它們的共同特徵是與具體機器無關。最常用的一種中間代碼是三地址碼,它的一種實現方式是四元式。三地址碼的優點是便於閱讀、便於優化。 5. 中間代碼優化 優化是編譯器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由於編譯器將源程序翻譯成中間代碼的工作是機械的、按固定模式進行的,因此,生成的中間代碼往往在時間和空間上有很大浪費。當需要生成高效目標代碼時,就必須進行優化。 6. 目標代碼生成 目標代碼生成是編譯器的最後一個階段。在生成目標代碼時要考慮以下幾個問題:計算機的系統結構、指令系統、寄存器的分配以及內存的組織等。編譯器生成的目標程序代碼可以有多種形式:匯編語言、可重定位二進制代碼、內存形式。 7 符號表管理 符號表的作用是記錄源程序中符號的必要信息,並加以合理組織,從而在編譯器的各個階段能對它們進行快速、准確的查找和操作。符號表中的某些內容甚至要保留到程序的運行階段。 8 出錯處理用戶編寫的源程序中往往會有一些錯誤,可分為靜態錯誤和動態錯誤兩類。所謂動態錯誤,是指源程序中的邏輯錯誤,它們發生在程序運行的時候,也被稱作動態語義錯誤,如變數取值為零時作為除數,數組元素引用時下標出界等。靜態錯誤又可分為語法錯誤和靜態語義錯誤。語法錯誤是指有關語言結構上的錯誤,如單詞拼寫錯、表達式中缺少操作數、begin和end不匹配等。靜態語義錯誤是指分析源程序時可以發現的語言意義上的錯誤,如加法的兩個操作數中一個是整型變數名,而另一個是數組名等。
❾ 編譯程序有哪些主要構成成分它們各自的主要功能是什麼
編譯過程分為分析和綜合兩個部分,並進一步劃分為詞法分析、語法分析、語義分析、代碼優化、存儲分配和代碼生成等六個相繼的邏輯步驟。這六個步驟只表示編譯程序各部分之間的邏輯聯系,而不是時間關系。
編譯過程既可以按照這六個邏輯步驟順序地執行,也可以按照平行互鎖方式去執行。在確定編譯程序的具體結構時,常常分若干遍實現。對於源程序或中間語言程序,從頭到尾掃視一次並實現所規定的工作稱作一遍。每一遍可以完成一個或相連幾個邏輯步驟的工作。
例如,可以把詞法分析作為第一遍;語法分析和語義分析作為第二遍;代碼優化和存儲分配作為第三遍;代碼生成作為第四遍。
反之,為了適應較小的存儲空間或提高目標程序質量,也可以把一個邏輯步驟的工作分為幾遍去執行。例如,代碼優化可劃分為代碼優化准備工作和實際代碼優化兩遍進行。
(9)簡述編譯系統的組成擴展閱讀
從左至右逐個字元地對源程序進行掃描,產生一個個的單詞符號,把作為字元串的源程序改造成為單詞符號串的中間程序。執行詞法分析的程序稱為詞法分析程序或掃描器。
源程序中的單詞符號經掃描器分析,一般產生二元式:單詞種別;單詞自身的值。單詞種別通常用整數編碼,如果一個種別只含一個單詞符號,那麼對這個單詞符號,種別編碼就完全代表它自身的值了。若一個種別含有許多個單詞符號,那麼,對於它的每個單詞符號,除了給出種別編碼以外,還應給出自身的值。
詞法分析器一般來說有兩種方法構造:手工構造和自動生成。手工構造可使用狀態圖進行工作,自動生成使用確定的有限自動機來實現。
編譯程序的語法分析器以單詞符號作為輸入,分析單詞符號串是否形成符合語法規則的語法單位,如表達式、賦值、循環等,最後看是否構成一個符合要求的程序,按該語言使用的語法規則分析檢查每條語句是否有正確的邏輯結構,程序是最終的一個語法單位。編譯程序的語法規則可用上下文無關文法來刻畫。
❿ 簡述計算機系統的組成。
硬體
硬體系統主要由中央處理器、存儲器、輸入輸出控制系統和各種外部設備組成。中央處理器是對信息進行高速運算處理的主要部件,其處理速度可達每秒幾億次以上操作。
存儲器用於存儲程序、數據和文件,常由快速的內存儲器(容量可達數百兆位元組,甚至數G位元組)和慢速海量外存儲器(容量可達數十G或數百G以上)組成。各種輸入輸出外部設備是人機間的信息轉換器,由輸入-輸出控制系統管理外部設備與主存儲器(中央處理器)之間的信息交換。
軟體
軟體分為系統軟體、支撐軟體和應用軟體。系統軟體由操作系統、實用程序、編譯程序等組成。操作系統實施對各種軟硬體資源的管理控制。實用程序是為方便用戶所設,如文本編輯等。編譯程序的功能是把用戶用匯編語言或某種高級語言所編寫的程序,翻譯成機器可執行的機器語言程序。
支撐軟體有介面軟體、工具軟體、環境資料庫等,它能支持用機的環境,提供軟體研製工具。支撐軟體也可認為是系統軟體的一部分。應用軟體是用戶按其需要自行編寫的專用程序,它藉助系統軟體和支援軟體來運行,是軟體系統的最外層。
特點
1、計算:一切復雜的計算,幾乎都可用計算機通過算術運算和邏輯運算來實現。
2、判斷:計算機有判別不同情況、選擇作不同處理的能力,故可用於管理、控制、對抗、決策、推理等領域。
3、存儲:計算機能存儲巨量信息。
4、精確:只要字長足夠,計算精度理論上不受限制。
5、快速:計算機一次操作所需時間已小到以納秒計。
6、通用:計算機是可編程的,不同程序可實現不同的應用。
7、易用:豐富的高性能軟體及智能化的人-機介面,大大方便了使用。
8、聯網:多個計算機系統能超越地理界限,藉助通信網路,共享遠程信息與軟體資源。
原理
盡管計算機技術自20世紀40年代第一部電子通用計算機誕生以來以來有了令人目眩的快速發展,但是今天計算機仍然基本上採用的是存儲程序結構,即馮·諾伊曼結構。這個結構實現了實用化的通用計算機。
存儲程序結構將一部計算機描述成四個主要部分:算術邏輯單元、控制電路、存儲器及輸入輸出設備。這些部件通過一組一組的排線連接(特別地,當一組線被用於多種不同意圖的數據傳輸時又被稱為匯流排),並且由一個時鍾來驅動(當然某些其他事件也可能驅動控制電路)。
概念上講,一部計算機的存儲器可以被視為一組「細胞」單元。每一個「細胞」都有一個編號,稱為地址;又都可以存儲一個較小的定長信息。這個信息既可以是指令(告訴計算機去做什麼),也可以是數據(指令的處理對象)。原則上,每一個「細胞」都是可以存儲二者之任一的。
算術邏輯單元(ALU)可以被稱作計算機的大腦。它能做兩類運算: 第一類是算術運算,比如對兩個數字進行加減法。算術運算部件的功能在ALU中是十分有限的,事實上, 一些ALU根本不支持電路級的乘法和除法運算(由是用戶只能通過編程進行乘除法運算)。
第二類是比較運算,即給定兩個數, ALU對其進行比較以確定哪個更大一些。
輸入輸出系統是計算機從外部世界接收信息和向外部世界反饋運算結果的手段。對於一部標準的個人電腦,輸入設備主要有鍵盤和滑鼠,輸出設備則是顯示器、列印機以及其他許多後文將要討論的可連接到計算機上的I/O設備。
控制系統將以上計算機各部分聯系起來。它的功能是從存儲器和輸入輸出設備中讀取指令和數據,對指令進行解碼, 並向ALU交付符合指令要求的正確輸入,告知ALU對這些數據做哪些運算並將結果數據返回到何處。
控制系統中一個重要組件就是一個用來保持跟蹤當前指令所在地址的計數器。 通常這個計數器隨著指令的執行而累加,但有時如果指令指示進行跳轉則不依此規則。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計算機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