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進程調度中等待時間,周轉時間和響應時間分別怎麼算的求舉簡單的例子(作業到達時間一樣,都為0)
平均周轉時間=總周轉時間/個數。
平均周轉時間為衡量不同調度演算法對相同作業流的調度性能。在操作系統中,作業的周轉時間是指從作業進入系統開始,直至其完成並退出系統為止所經歷的時間。
根據平均等待時間的概念,將所有進程的等到時間加起來,除以進程數,就可以。
根據平均周轉時間的概念,將所有進程的等待、執行時間加起來,除以進程數,就可以。
(1)作業周轉時間調度演算法擴展閱讀:
在操作系統中,響應時間指用戶發出請求或者指令到系統做出反應(響應)的時間。
系統響應時間包括兩個方面:
時間長度和時間的易變性。用戶響應時間應該適中,系統響應時間過長,用戶就會感到不安和沮喪,而響應時間過短有時會造成用戶加快操作節奏,從而導致錯誤。系統響應時間的易變性是指相對於平均響應時間的偏差。即使響應時間比較長,低的響應時間易變性也有助於用戶建立穩定的節奏。
2. 作業調度演算法有什麼選擇原則
作業調度演算法的選擇原則有:
1、公平性:對每個用戶公平對待且使每個用戶滿意;
2、平衡使用資源:使同時進入系統的作業在執行時盡可能地利用系統中的不同資源提高資源利用率;
3、極大的流量:縮短作業的平均周轉時間提高系統的吞吐能力;
以上這些原則不能兼顧。在設計計算機系統時,應根據系統的設計目標來決定調度原則。不同的計算機系統採用不同的調度原則和調度演算法,但都必須遵循一個必要條件,即系統的現有的尚來分配的資源可以滿足被選作業的資源要求。
(2)作業周轉時間調度演算法擴展閱讀:
作業調度是指按照時間周期(年、月、日、時、分、秒等)對作業進行分割,並根據業務需求、作業長度、存儲管理及依賴性關系對作業的執行方式加以調度。主要任務是從作業後備隊列中選擇作業進入主存運行。作業調度的功能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記錄各作業在系統中的狀態;
2、從後備隊列中挑選一部分作業投入運行;
3、從被選中的作業做好執行前的准備工作;
4、在作業執行結束時,做善後處理工作。
進行作業調度有很多作業調度演算法,這些作業調度演算法要實現的目標是:
1、調度對所有作業都是公平合理的;
2、應使設備有較高的利用率(提供系統利用率);
3、每次運行盡可能多的作業(提高系統吞吐量);
4、較快的相應時間。
3. 確定作業調度演算法的原則是什麼
①先來先服務演算法。原則上按照作業進入輸入井的次序調度,如果作業的資源得不到滿足,將會推遲調度,它的資源得到滿足的時候會優先被調度進來。
優點:具有一定的公平性。
缺點:系統的吞吐率低,平均周轉時間長,有大作業到來的時,許多小作業推遲調度。
②計算時間短的作業優先.優先調度計算時間短的作業進行調度,資源不滿足的情況下推遲調度。在這種調度演算法下,要求用戶要對作業的計算時間預先有一個估計,調度以此為依據。
優點:由於被選中的作業計算時間,所以不能盡快地完成並退出系統,降低了作業的平均等待時間,提高了系統的吞吐率。
缺點:大作業會不滿意,而且極限情況下使得某些大作業始終得不到調度。
③響應比高者優先演算法。該演算法考慮了計算時間等待時間,既考慮了計算時間短的作業優先,又考慮了大作業長期等待的問題。所謂響應比是按照以下公式來定義的:
響應比R=等待時間/計算時間
這里的計算時間是估計的作業計算時間,從公式看,計算時間越短,響應比越高;而另一方面,大作業等待時間越長,響應比也會越大。一個作業完成以後,需要重新計算一下在輸入井中的各個作業的響應比,最高的將優先調度。
④優先數調度演算法。為每一個作業指定一個優先數,優先數高的作業先被調度。對於優先數相等的作業採用先來先服務的策略。優先數的制定原則是:作業的緩急程序,估計的計算時間,作業的等待時間,資源申請情況等因素綜合考慮。
⑤均衡調度演算法。使用不同資源的進程同時執行,減少作業等待同類設備而耗費的時間,加快作業的執行。
(3)作業周轉時間調度演算法擴展閱讀:
在操作系統中調度是指一種資源分配,因而調度演算法是指:根據系統的資源分配策略所規定的資源分配演算法。對於不同的的系統和系統目標,通常採用不同的調度演算法,例如,在批處理系統中,為了照顧為數眾多的段作業,應採用短作業優先的調度演算法;又如在分時系統中,為了保證系統具有合理的響應時間,應當採用輪轉法進行調度。
目前存在的多種調度演算法中,有的演算法適用於作業調度,有的演算法適用於進程調度;但也有些調度演算法既可以用於作業調度,也可以用於進程調度。
4. 操作系統的進程調度演算法[總結]
操作系統的進程調度演算法直接關繫到用戶的使用體驗。
如果把用戶的體驗時間,引入到計算機裡面,我們引入以下幾個概念。
周轉時間,指作業從提交系統開始,直到作業完成為止的時間間隔。包括:
是指作業周轉時間與作業實際運行服務時間的比值。
平均周轉時間和平均帶權周轉時間是衡量批處理系統調度演算法的重要准則。
先來先服務調度演算法(First Come First Served, FCFS)是最簡單的調度演算法,可以用於作業調度和進程調度。
按照作業進入系統後備作業隊列的先後次序來挑選作業,加入就緒隊列,等待執行。
FCFS是非搶占式的,易於實現,效率不高,性能不好.
有利於長作業(CPU繁忙性)而不利於短作業(I/O繁忙性)。
服務時間:作業需要運行的時間
完成時間 = 開始時間 + 服務時間
等待時間 = 開始時間 - 提交時間
周轉時間 = 完成時間 - 提交時間
帶權周轉時間 = 周轉時間 / 服務時間
響應比 = (等待時間 + 服務時間) / 服務時間 = 等待時間/服務時間 + 1
該演算法每次從後備作業隊列中挑選估計服務時間最短的一個或幾個作業,
將他們調入內存,分配必要的資源,創建進程並放入就緒隊列。
在進程調度中的原理類似。
SJF是非搶占式的,優先照顧短作業,具有很好的性能,降低平均等待時間,提高吞吐量。
但是不利於長作業,長作業可能一直處於等待狀態,出現飢餓現象;
完全未考慮作業的優先緊迫程度,不能用於實時系統。
高響應比優先調度演算法(Highest Reponse Ratio First, HRRF)是非搶占式的,主要用於作業調度。
基本思想:每次進行作業調度時,先計算後備作業隊列中每個作業的響應比,挑選最高的作業投入系統運行。
響應比 = (等待時間 + 服務時間) / 服務時間 = 等待時間 / 服務時間 + 1
由響應比分析可知,該演算法介於FCFS和SJF之間,但是每次需要計算每個作業的響應比,增加系統開銷。
5. 如果多個進程同時到達系統,則平均周轉時間最短的進程調度演算法是什麼
如果多個進程同時到達系統,則平均周轉時間最短的進程調度演算法是 短進程優先調度演算法 。
短進程優先調度演算法SJ(P)F,是指對短作業或短進程優先調度的演算法。它們可以分別用於作業調度和進程調度。短作業優先(SJF)的調度演算法是從後備隊列中選擇一個或若干個估計運行時間最短的作業,將它們調入內存運行。而短進程(SPF)調度演算法則是從就緒隊列中選出一個估計運行時間最短的進程,將處理機分配給它,使它立即執行並一直執行到完成,或發生某事件而被阻塞放棄處理機再重新調度。
優點是SJ(P)F調度演算法能有效地降低作業(進程)的平均等待時間,提高系統吞吐量。
缺點是該演算法對長作業不利;完全未考慮作業的緊迫程度,因而不能保證緊迫性作業(進程)長期不被調度;由於作業(進程)的長短只是根據用戶所提供的估計執行時間而定的,而用戶又可能會有意或無意地縮短其作業的估計運行時間,致使該演算法不一定能真正做到短作業游戲那調度。
該程序定義了一個進程數據塊(struct spf),該數據塊有進程名(name)、到達時間(arrivetime)、服務時間(servicetime)、開始執行時間(starttime)、完成時間(finishtime)、周轉時間(zztime)、平均周轉時間(averzztime)。用到的公式有:完成時間=到達時間+服務時間;周轉時間=完成時間-到達時間;(第一次執行的進程的完成時間=該進程的到達時間;下一個進程的開始執行時間=上一個進程的完成時間)。運行進程的順序需要對進程的到達時間和服務時間進行比較。如果某一進程是從0時刻到達的,那麼首先執行該進程;之後就比較進程的服務時間,誰的服務時間短就先執行誰(如果服務時間相同則看它們的到達時間,到達時間短的先執行);如果到達時間和服務時間相同,則按先來先服務演算法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