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C語言源程序的編譯過程包括哪三個階段
編譯:將源程序轉換為擴展名為.obj的二進制代碼
連接:將obj文件進行連接,加入庫函數等生成可執行文件
運行:執行可執行文件,有錯返回修改,無錯結束
❷ C語言文件的編譯與執行的四個階段並分別描述
開發C程序有四個步驟:編輯、編譯、連接和運行。
任何一個體系結構處理器上都可以使用C語言程序,只要該體系結構處理器有相應的C語言編譯器和庫,那麼C源代碼就可以編譯並連接到目標二進制文件上運行。
1、預處理:導入源程序並保存(C文件)。
2、編譯:將源程序轉換為目標文件(Obj文件)。
3、鏈接:將目標文件生成為可執行文件(EXE文件)。
4、運行:執行,獲取運行結果的EXE文件。
(2)編譯工作的階段擴展閱讀:
將C語言代碼分為程序的幾個階段:
1、首先,源代碼文件測試。以及相關的頭文件,比如stdio。H、由預處理器CPP預處理為.I文件。預編譯的。文件不包含任何宏定義,因為所有宏都已展開,並且包含的文件已插入。我歸檔。
2、編譯過程是對預處理文件進行詞法分析、語法分析、語義分析和優化,生成相應的匯編代碼文件。這個過程往往是整個程序的核心部分,也是最復雜的部分之一。
3、匯編程序不直接輸出可執行文件,而是輸出目標文件。匯編程序可以調用LD來生成可以運行的可執行程序。也就是說,您需要鏈接大量的文件才能獲得「a.out」,即最終的可執行文件。
4、在鏈接過程中,需要重新調整其他目標文件中定義的函數調用指令,而其他目標文件中定義的變數也存在同樣的問題。
❸ 編譯為什麼要分成不同的階段請解釋編譯的幾個不同階段
編譯過程分為分析和綜合兩個部分,並進一步劃分為詞法分析、語法分析、 語義分析、 代碼優化、存儲分配和代碼生成等六個相繼的邏輯步驟。
這六個步驟只表示編譯程序各部分之間的邏輯聯系,而不是時間關系。編譯過程既可以按照這六個邏輯步驟順序地執行,也可以按照平行互鎖方式去執行。在確核碰定編譯程序的具體結構時,常常分若干遍實現。對於源程序或中間語言程序,從頭到尾掃視一次並實現所規定的工作稱作一遍。每一遍可以完成一個或相連幾個邏皮銀輯步驟的工作。例如,可以把詞法分析作為第一遍;語法分析和語義分析作為第二遍;代碼優化和存儲分配作為第三遍;代碼生成作為第改握談四遍。反之,為了適應較小的存儲空間或提高目標程序質量,也可以把一個邏輯步驟的工作分為幾遍去執行。例如,代碼優化可劃分為代碼優化准備工作和實際代碼優化兩遍進行。
❹ 編譯過程包括哪幾個主要階段及每個階段的功能。
【答案】:編譯過程包括詞法分析、語法分析、語義分析和中間代碼生成、優化、目標代碼生成5個階段。
詞法分析的功能是弊則對輸入的高級語言源程序進行詞法分析,識別其中的單詞符號,確定它們的種類,交給語法分析器,即把字元串形式的源程序分解為單詞符號串形式。
語法分析的功能是在詞法分析結果的基礎上,運用語言的語法規則,對程指或序進行語法分析,識別構成程序的各類語法范疇及它們之間的層次關系,並把這種層次關系表達成語法樹的形式。
詞義分析和中間代碼生成的功能是在語法分析的基礎上,對程序進行語義分析,「理解」其含義,產生出表達程序語義的內部表達形式(中間代碼)。表達語義的中間代碼與機器租逗棚代碼相似,可以認為這一步進行了翻譯工作,把源程序翻譯成了與具體機器指令系統無關的抽象指令代碼。
優化的功能是按照等價變換的原則,對語義分析器產生的中間代碼序列進行等價變換,刪除其中多餘的操作,對耗時耗空間的代碼進行優化,以期最後得到高效的可執行代碼。
目標代碼生成的功能是把優化後的中間代碼變換成機器指令代碼,得到可在目標機器上執行的機器語言程序。
❺ 編譯器的工作分為哪幾個階段
編譯器就是一個普通程序,沒什麼大不了的
什麼是編譯器?
編譯器是一個將高級語言翻譯為低級語言的程序。
首先我們一定要意識到編譯器就是一個普通程序,沒什麼大不了的。
在沒有弄明白編譯器如何工作之前你可以簡單的把編譯器當做一個黑盒子,其作用就是輸入一個文本文件輸出一個二進制文件。
基本上編譯器經過了以下幾個階段,等等,這句話教科書上也有,但是我相信很多同學其實並沒有真正理解這幾個步驟到底在說些什麼,為了讓你徹底理解這幾個步驟,我們用一個簡單的例子來講解。
假定我們有一段程序:
while (y < z) {
int x = a + b;
y += x;
}
那麼編譯器是怎樣把這一段程序人類認識的程序轉換為CPU認識的二進制機器指令呢?
提取出每一個單詞:詞法分析
首先編譯器要把源代碼中的每個「單詞」提取出來,在編譯技術中「單詞」被稱為token。其實不只是每個單詞被稱為一個token,除去單詞之外的比如左括弧、右括弧、賦值操作符等都被稱為token。
從源代碼中提取出token的過程就被稱為詞法分析,Lexical Analysis。
經過一遍詞法分析,編譯器得到了以下token:
T_While while
T_LeftParen (
T_Identifier y
T_Less <
T_Identifier z
T_RightParen )
T_OpenBrace {
T_Int int
T_Identifier x
T_Assign =
T_Identifier a
T_Plus +
T_Identifier b
T_Semicolon ;
T_Identifier y
T_PlusAssign +=
T_Identifier x
T_Semicolon ;
T_CloseBrace }
就這樣一個磁碟中保存的字元串源代碼文件就轉換為了一個個的token。
這些token想表達什麼意思:語法分析
有了這些token之後編譯器就可以根據語言定義的語法恢復其原本的結構,怎麼恢復呢?
原來,編譯器在掃描出各個token後根據規則將其用樹的形式表示出來,這顆樹就被稱為語法樹。
語法樹是不是合理的:語義分析
有了語法樹後我們還要檢查這棵樹是不是合法的,比如我們不能把一個整數和一個字元串相加、比較符左右兩邊的數據類型要相同,等等。
這一步通過後就證明了程序合法,不會有編譯錯誤。
❻ 編譯程序前三階段完成工作
編譯程序前三階段完成工作詞法分析、語法分析、語義分析和中間代碼生成。
編譯程序是把用高級程序設計語言或計算機匯編語言書寫的源程序,翻譯成等價的機器語言格式目標程序的翻譯程序,屬於採用生成性實現途徑實現的翻譯程序。編譯程序以高級程序設計語言書寫的源程序作為輸入,而以匯編語言或機器語言表示的目標程序作為輸出。
主要功能:
①語法檢查:檢查源程序是否合乎語法。如果不符合語法,編譯程序要指出語法錯誤的部位、性質和有關信息。編譯程序應使用戶一次上機,能夠盡可能多地查出錯誤。
②調試措施:檢查源程序是否合乎設計者的意圖。為此,要求編譯程序在編譯出的目標程序中安置一些輸出指令,以便在目標程序運行時能輸出程序動態執行情況的信息,如變數值的更改、程序執行時所經歷的線路等。這些信息有助於用戶核實和驗證源程序是否表達了演算法要求。
③修改手段:為用戶提供簡便的修改源程序的手段。編譯程序通常要提供批量修改手段(用於修改數量較大或臨時不易修改的錯誤)和現場修改手段(用於運行時修改數量較少、臨時易改的錯誤)。
❼ 描述一般的編譯程序可分為哪些階段,每個階段的目的是什麼
其目的是保證標識符和常數的正確使用,把必要的信息...綜合部分 綜合階段必須根據符號表和中間語言程序產生...目標程序質量,也可以把一個邏輯步驟的工作分為幾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