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果你英語好的話,可以去用ECLIPSE,這個是免費的軟體,而且她的插件很多,功能很齊全,對初學者唯一不好的地方就是它是英文的,熟悉起來很麻煩.
2.如果錢對你是小事的話可以去看看EDITPLUS和ULTRAEDIT這兩是付費的,網上呦注冊嗎,其實也是不要錢的,功能上兩個差不多少,頁面有點類似WORD
3.最後說的是NOTEPAD++,這款軟體有中文版的,而且是免費的,功能也很多,基本滿足對Java的編輯,而且以上的所有軟體都可以實現不用進入CMD狀態下,直接編譯和運行JAVA程序。
按照你的要求,你可以去看看ECLIPSE的官網看下,它的功能是最強大的,很多種插件。
❷ 如何製作arm-linux-gcc編譯工具
一、下載源文件
源代碼文件及其版本:
binutils-2.19.tar.bz2, gcc-core-4.4.4.tar.bz2 gcc-g++-4.4.4.tar.bz2 Glibc-2.7.tar.bz2 Glibc-ports-2.7.tar.bz2 Gmp-4.2.tar.bz2 mpfr-2.4.0.tar.bz2mpc-1.0.1.tar.gz Linux-2.6.25.tar.bz2 (由於我在編譯出錯的過程中,根據出錯的信息修改了相關的C代碼,故而沒有下載相應的補丁)
一般一個完整的交叉編譯器涉及到多個軟體,主要包括bilinguals、cc、glibc等。其中,binutils主要生成一些輔助工具;gcc是用來生成交叉編譯器,主要生成arm-linux-gcc交叉編譯工具,而glibc主要提供用戶程序所需要的一些基本函數庫。
二、建立工作目錄
編譯所用主機型號 fc14.i686,虛擬機選的是VM7.0,Linux發行版選的是Fedora9,
第一次編譯時用的是root用戶(第二次用一般用戶yyz), 所有的工作目錄都在/home/yyz/cross下面建立完成,首先在/home/yyz目錄下建立cross目錄,然後進入工作目錄,查看當前目錄。命令如下:
創建工具鏈文件夾:
[root@localhost cross]# mkdir embedded-toolchains
下面在此文件夾下建立如下幾個目錄:
setup-dir:存放下載的壓縮包;
src-dir:存放binutils、gcc、glibc解壓之後的源文件;
Kernel:存放內核文件,對內核的配置和編譯工作也在此完成;
build-dir :編譯src-dir下面的源文件,這是GNU推薦的源文件目錄與編譯目錄分離的做法;
tool-chain:交叉編譯工具鏈的安裝位;
program:存放編寫程序;
doc:說明文檔和腳本文件;
下面建立目錄,並拷貝源文件。
[root@localhost cross] #cd embedded- toolchains
[root@localhost embedded- toolchains] #mkdir setup-dir src-dir kernel build-dir tool-chain program doc
[root@localhost embedded- toolchains] #ls
build-dir doc kernel program setup-dir src-dir tool-chain
[root@localhost embedded- toolchains] #cd setup-dir
拷貝源文件:
這里我們採用直接拷貝源文件的方法,首先應該修改setup-dir的許可權
[root@localhost embedded- toolchains] #chmod 777 setup-dir
然後直接拷貝/home/yyz目錄下的源文件到setup-dir目錄中,如下圖:
建立編譯目錄:
[root@localhost setup-dir] #cd ../build-dir
[root@localhost build -dir] #mkdir build-binutils build-gcc build-glibc
三、輸出環境變數
輸出如下的環境變數方便我們編譯。
為簡化操作過程。下面就建立shell命令腳本environment-variables:
[root@localhost build -dir] #cd ../doc
[root@localhost doc] #mkdir scripts
[root@localhost doc] #cd scripts
用編輯器vi編輯環境變數腳本envionment-variables:[root@localhost scripts]
#vi envionment-variables
export PRJROOT=/home/yyz/cross/embedded-toolchains
export TARGET=arm-linux
export PREFIX=$PRJROOT/tool-chain
export TARGET_PREFIX=$PREFIX/$TARGET
export PATH=$PREFIX/bin:$PATH
截圖如下:
執行如下語句使環境變數生效:
[root@localhost scripts]# source ./environment-variables
四、建立二進制工具(binutils)
下面將分步介紹安裝binutils-2.19.1的過程。
[root@localhost script] # cd $PRJROOT/src-dir
[root@localhost src-dir] # tar jxvf ../setup-dir/binutils-2.19.1.tar.bz2
[root@localhost src-dir] # cd $PRJROOT/build-dir/build-binutils
創建Makefile:
[root@localhost build-binutils] #../../src-dir/binutils-2.19.1/configure --target=$TARGET --prefix=$PREFIX
在build-binutils目錄下面生成Makefile文件,然後執行make,make install,此過程比較緩慢,大約需要一個15分鍾左右。完成後可以在$PREFIX/bin下面看到我們的新的binutil。
輸入如下命令
[root@localhost build-binutils]#ls $PREFIX/bin
❸ C語言的編寫工具、編譯軟體、初學者(c語言編程工具)
C語言是一門歷史很長的編程語言,其編譯器和開發工具也多種多樣,其開發工具包括編譯器,現舉幾個開發工具供大家選擇,當然也要根據自己的操作系統來選擇適合自己的開發工具。
好多剛開始接觸c語言的朋友都想知道用上面軟體開發c語言比較好,一般來說微軟的東西肯定是最好的,更適合新手學習,等上手了就可以接觸別的軟體了。
MicrosoftVisualC、MicrosoftVisualStudio、DEVC、Code::Blocks、BorlandC、WaTComC、BorlandCBuilder、GNUDJGPPC、Lwin32CCompiler3.1、HighC、TurbC、g、C-Free和Win-TC、MyTc等等,太多了,由於C語言比較成熟,所以編程環境很多。建議使用MicrosoftVisualC。
在Windows下做軟體開發,編譯器的首選當然是VisualStudio,目前微軟也有免費的MicrosoftVisualC2008Express版本可供下載和使用。但是,如果考慮做跨平台的軟體,選擇g作為編譯器無疑是明智的,無論Linux,MacOSX還是其他的Unix變體,大多選用g作為編譯器,所以,選擇g作為編譯器能夠讓你的軟體提前通過編譯器的驗證,能夠更容易的在不同平台上通過編譯。TDMGCC項目已經幫助大家測試並整合了Windows平台下的g安裝工具TDMGCCOn-DemandInstaller,大家可以根據需要選擇下載並安裝那些工具包。安裝完成後,需要修改環境變數,將安裝目錄加入PATH搜索路徑中。
1、TC2.0:Borland公司的產品,在dos界面下編譯運行,小巧、靈活,但是不能使用滑鼠,界面如下:
菜單命令是alt菜單項的第一個字母,可以調試,在第一次用的時候,可以需要配置一下目錄,如下:
第一次使用可能感覺不舒服(滑鼠不能用的緣故),慢慢熟悉一段時間,就沒事了,當初在學校學習考試都是這個環境。
2、win-TC:在tc2.0的基礎上加上了界面,能夠使用滑鼠,具有語法高亮,可以嵌入匯編等特點,對新手一些,拜託了不能用滑鼠的困難。編寫完源代碼,進行編譯運行即可辯悶,軟體比較容易上手。
3、dev-C:是windows下一款開發c/c的開發環境,使用g為編譯器,遵循標准,功能比較強大,語法高亮態灶源,可以進行單步調試(這對排除錯誤很重要),進行斷點設置等功能,遵循C標准,是一款很強大的開發工具。
4、VC,微軟的產品,編譯器,鏈接器,運行,調試等功能於一體的強大開發工具,特點是功能十分強大,對於新手來說需要一段時間去摸索
c語言編程軟體(支持win7/win8)是一款支持多語言開發的開發系統。c語言編程軟體(支持win7/win8)同時支持c語言,c以及vb語言的開發,軟體能很好的兼容win7以及win8,用戶只需設置軟體兼容性,把它設為win98,winxp等等。
為大家提供的c語言編程軟體為vc6.0。VC6.0是Microsoft公司推出的一個基於Windows系統平台、可視化的集成開發環境,它的源程序按C語言的要求編寫,並加入了微軟提供的功能強大的MFC(MicrosoftFoundationClass)類庫。
c語言編程軟體(支持win7/win8)的MFC類庫中封裝了大部分WindowsAPI函數和Windows控制項,它包含的功能涉及到整個Windows操作系統。MFC不僅給用戶提供了Windows圖形環境下應用程序的框架,而且還提供了創建應用程序的組件,這樣,開發人員不必從頭設計創建和管理一個標准Windows應用程序所需的程序,而是從一個比較高的起點編程,故節省了大量的時間。另外,它提供了大量的代碼,指導帆態用戶編程時實現某些技術和功能。因此,使用VC提供的高度可視化的應用程序開發工具和MFC類庫,可使應用程序開發變得簡單。
❹ 編譯軟體具體是什麼啊為屬於系統軟體啊
編譯軟體為匯編語言匯編器,例如C語言編譯、連接器等等。
一般來講,系統軟體包括操作系統和一系列基本的工具(比如編譯器,資料庫管理,存儲器格式化,文件系統管理,用戶身份驗證,驅動管理,網路連接等方面的工具),是支持計算機系統正常運行並實現用戶操作的那部分軟體。
有代表性的系統軟體:操作系統,語言處理程序(如編譯軟體),資料庫管理,輔助程序。
(4)編譯驗證工具擴展閱讀:
語言處理程序:
編譯軟體CPU執行每一條指令都只完成一項十分簡單的操作,一個系統軟體或應用軟體,要由成千上萬甚至上億條指令組合而成。直接用基本指令來編寫軟體,是一件極其繁重而艱難的工作。
計算機只能直接識別和執行機器語言,因此要計算機上運行高級語言程序就必須配備程序語言翻譯程序,翻譯程序本身是一組程序,不同的高級語言都有相應的翻譯程序。
語言處理程序如匯編語言匯編器,C語言編譯、連接器等。
為了提高效率,人們規定一套新的指令,稱為高級語言,其中每一條指令完成一項操作,這種操作相對於軟體總的功能而言是簡單而基本的,而相對於CPU的一眇操作而言又是復雜的。用這種高級語言來編寫程序(稱為源程序)就象用預制板代替磚塊來造房子,效率要高得多。
但CPU並不能直接執行這些新的指令,需要編寫一個軟體,專門用來將源程序中的每條指令翻譯成一系列CPU能接受的基本指令(也稱機器語言)使源程序轉化成能在計算機上運行的程序。完成這種翻譯的軟體稱為高級語言編譯軟體,通常把它們歸入系統軟體。
目前常用的高級語言有VB、C++、JAVA等,它們各有特點,分別適用於編寫某一類型的程序,它們都有各自的編譯軟體。
參考資料:網路——系統軟體
❺ 開發C語言的編譯工具有哪些,各自的有什麼特點
C語言編譯器 還是有的。Turbo C這個古老的C語言編譯器還是要給出的,畢竟問題問的是C語言的。像 那些單片機 和 一些 特殊領域 只能用C 不一定說C++就是好的。C和C++的區別就是效率問題。作為我們平時應用的軟體來說 C 和C++這點效率 可以不用考慮,但是在某些特殊的領域,他們卻更關注效率。第二點要補充的就是VC++的特點 就我個人感覺而言,是功能強大,用起來順手,但是它有非常致命的缺點,就是 這是一個微軟出品的C++編譯器,兩點缺點,1 修改了太多標准,2該編譯器只能運行在windows 平台。 DEV C++ 和 另外一個編譯器 Bloand..怎麼拼來著,總之 是跨平台的。雖然用起來不是那麼方便,但是 可以跨平台。何意?就是說,如果將這兩個編譯器 在windows下編譯,則可以編譯出windows應用程序。在linux下編譯,則可以編譯出 linux應用程序。在linux平台上 有個專門的編譯器 叫GC++。我個人不太在那個平台上操作,對此不是特別清楚。VC++根本就不能在windows外的平台上使用,如何編譯?就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