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linux內核模塊編譯-通過Makefile重命名.ko文件名和模塊名
假設模塊的源文件為hello.c,源碼如下:
使用該文件編譯內核模塊。
正常情況下,Makefile文件內容如下:
執行 make 命令,生成hello.ko文件。
執行 sudo insmod hello.ko 命令,安裝該模塊。
執行 lsmod 命令,查看安裝的模塊。就會看到第一行的就是hello模塊。
但是,如果想自定義模塊名稱為 xmole ,而不是默認的 hello ,如何實現呢?方法如下:
在Makefile中重命名obj-m並將obj-m的依賴關系設置為原始模塊(hello)
修改後的Makefile文件內容如下:
將obj-m設置為 xmole .o,並使 xmole .o依賴於 hello .o.
執行 make 命令後,生成 xmole .ko, 而不是 hello .ko,
安裝命令: sudo insmod xmole.ko
查看命令: lsmod ,就會看到被安裝名為 xmole 的模塊。
❷ 如何單獨編譯Android源代碼中的模塊
1.make 模塊名稱
需要查看Android.mk文件的LOCAL_PACKAGE_NAME變數。
2.mmm命令
用於在源碼根目錄編譯指定模塊,參數為模塊的相對路徑。只能在第一次編譯後使用。比如要編譯Phone部分源碼,需要在終端中執行以下命令:
$mmm packages/apps/phone
3.mm命令
用於在模塊根目錄編譯這個模塊。只能在第一次編譯後使用。例如要編譯Phone部分源碼,需要在終端中執行以下命令:
$cd packages/apps/phone
$mm
註:mmm和mm命令必須在執行「.build/envsetup.sh」之後才能使用,並且只編譯發生變化的文件。如果要編譯模塊的所有文件,需要-B選項,例如mm -B。
❸ 如何單獨編譯Android源碼中的模塊
1.make 模塊名稱
需要查看Android.mk文件的LOCAL_PACKAGE_NAME變數。
2.mmm命令
用於在源碼根目錄編譯指定模塊,參數為模塊的相對路徑。只能在第一次編譯後使用。比如要編譯Phone部分源碼,需要在終端中執行以下命令:
$mmm packages/apps/phone
3.mm命令
用於在模塊根目錄編譯這個模塊。只能在第一次編譯後使用。例如要編譯Phone部分源碼,需要在終端中執行以下命令:
$cd packages/apps/phone
$mm
註:mmm和mm命令必須在執行「.build/envsetup.sh」之後才能使用,並且只編譯發生變化的文件。如果要編譯模塊的所有文件,需要-B選項,例如mm -B。
❹ Java Maven打包總結(Jenkins多模塊編譯部署)
原文地址: Java Maven打包總結(Jenkins多模塊編譯部署)
依次執行了clean、resources、compile、testResources、testCompile、test、jar(打包)等7個階段。
完成了項目編譯、單元測試、打包功能,但沒有把打好的可執行jar包(war包或其它形式的包)布署到本地maven倉庫和遠程maven私服倉庫
依次執行了clean、resources、compile、testResources、testCompile、test、jar(打包)、install等8個階段。
完成了項目編譯、單元測試、打包功能,同時把打好的可執行jar包(war包或其它形式的包)布署到本地maven倉庫,但沒有布署到遠程maven私服倉庫
依次執行了clean、resources、compile、testResources、testCompile、test、jar(打包)、install、deploy等9個階段。完成了項目編譯、單元測試、打包功能,同時把打好的可執行jar包(war包或其它形式的包)布署到本地maven倉庫和遠程maven私服倉庫
可以看到主要區別在把生成的jar包最終存放的位置, package只管打包; install把打好的包放到了本地maven倉庫;deploy是同時放到本地倉庫和遠程maven私服
這里本地倉庫默認是 /root/.m2/repository/ ,具體配置在 ${M2_HOME}/conf/settings 的 localRepository 配置項決定。遠程私服倉庫一般是nexus,具體地址在項目的pom.xml中配置。比如
一般是進入父級目錄之後執行
如果是多級目錄的話,有時候並不一定是按照 具體的項目來 編譯,比如
這個時候如果一個項目一個項目來編譯會超級多,很繁瑣,這里是按照 subparentproject 來編譯,命令如下
有個注意的地方:
subparentproject 目錄下的pom.xml文件中一定有類型如下的配置
1、需要安裝插件 Extended Choice Parameter Plug-In 可以支持參數單選、多選
2、項目選擇"自由風格",而不是maven編譯
3、在「構建」 -> "執行shell" 中編寫 子模塊編譯腳本及其後續處理
具體配置如下圖
「構建」 -> "執行shell" 中的處理腳本
附加:
Linux Bash下字元串操作總結
❺ 驅動編譯進內核和編譯模塊的區別
LINUX 的內核編譯 1.編譯內核指的時通常的內核 2.應為內核可以將驅動和功能模塊動態的載入內核,所以在需要的時間把功能模塊 動態載入,所以就有了,內核模塊的編譯
❻ C語言模塊的編譯與連接過程
gcc a.c -o a.o -c
gcc b.c -o b.o -c
ld a.o b.o -lcrtdll -o ab.exe
編譯就是把代碼編譯成中間格式(win32、coff、elf等),連接就是把中間格式的文件加上頭組合成真正的可執行程序。編譯的時候檢查語法錯誤,連接的時候檢查連接的庫是否完整,是否所有導入符號都有實際定義等等。
❼ 請問Linux內核編譯為模塊的功能怎樣使用
編譯後的模塊放在/lib/moles/對應的內核版本號/kernel目錄下,要想使用可以insmod moleName
或在/etc/moles.conf或/etc/modprobe.conf文件中添加相應信息
編譯後的模塊在/lib/moles下,不是源代碼的目錄下,樓主是編譯的當前內核,不是編譯的新內核?
❽ 如何把自己的驅動編譯進內核或模塊
我們知道若要給Linux內核添加模塊(驅動)有如下兩種方式:
(1)動態方式:採用insmod命令來給運行中的linux載入模塊。
(2)靜態方式:修改linux的配置菜單,添加模塊相關文件到源碼對應目錄,然後把模塊直接編譯進內核。
對於動態方式,比較簡單,下面我們介紹如何採用靜態的方式把模塊添加到內核。
最終到達的效果是:在內核的配置菜單中可以配置我們添加的模塊,並可以對我們添加的模塊進行編譯。
一. 內核的配置系統組成
首先我們要了解Linux 2.6內核的配置系統的原理,比如我們在源碼下運行「make menuconfig 」為神馬會出現一個圖形配置菜單,配置了這個菜單後又是如何改變了內核的編譯策略滴。
內核的配置系統一般由以下幾部分組成:
(1)Makefile:分布在Linux內核源代碼中的Makefile,定義Linux內核的編譯規則。
(2)配置文件(Kconfig):給用戶提供配置選項,修改該文件來改變配置菜單選項。
(3)配置工具:包括配置命令解釋器(對配置腳本中使用的配置命令進行解釋),配置用戶界面(提供字元界面和圖形界面)。這些配置工具都是使用腳本語言編寫的,如Tcl/TK、Perl等。
其原理可以簡述如下:這里有兩條主線,一條為配置線索,一條為編譯線索。配置工具根據kconfig配置腳本產生配置菜單,然後根據配置菜單的配置情況生成頂層目錄下的.config,在.config里定義了配置選擇的配置宏定義,如下所示:
如上所示,這里定義的這些配置宏變數會在Makefile里出現,如下所示:
然後make 工具根據Makefile里這些宏的賦值情況來指導編譯。所以理論上,我們可以直接修改.config和Makefile來添加模塊,但這樣很麻煩,也容易出錯,下面我們將會看到,實際上我們有兩種方法來很容易的實現。
二. 如何添加模塊到內核
實際上,我們需要做的工作可簡述如下:
(1)將編寫的模塊或驅動源代碼(比如是XXOO)復制到Linux內核源代碼的相應目錄。
(2)在該目錄下的Kconfig文件中依葫蘆畫瓢的添加XXOO配置選項。
(3)在該目錄的Makefile文件中依葫蘆畫瓢的添加XXOO編譯選項。
可以看到,我們奉行的原則是「依葫蘆畫瓢」,主要是添加。
一般的按照上面方式又可出現兩種情況,一種為給XXOO驅動添加我們自己的目錄,一種是不添加目錄。兩種情況的處理方式有點兒不一樣哦。
三. 不加自己目錄的情況
(1)把我們的驅動源文件(xxoo.c)放到對應目錄下,具體放到哪裡需要根據驅動的類型和特點。這里假設我們放到./driver/char下。
(2)然後我們修改./driver/char下的Kconfig文件,依葫蘆添加即可,如下所示:
注意這里的LT_XXOO這個名字可以隨便寫,但需要保持這個格式,他並不需要跟驅動源文件保持一致,但最好保持一致,等下我們在修改Makefile時會用到這個名字,他將會變成CONFIG_LT_XXOO,那個名字必須與這個名字對應。如上所示,tristate定義了這個配置選項的可選項有幾個,help定義了這個配置選項的幫助信息,具體更多的規則這里不講了。
(3)然後我們修改./driver/char下的Makefile文件,如下所示:
這里我們可以看到,前面Kconfig里出現的LT_XXOO,在這里我們就需要使用到CONFIG_XXOO,實際上邏輯是醬汁滴:在Kconfig里定義了LT_XXOO,然後配置完成後,在頂層的.config里會產生CONFIG_XXOO,然後這里我們使用這個變數。
到這里第一種情況下的添加方式就完成了。
四. 添加自己目錄的情況
(1)在源碼的對應目錄下建立自己的目錄(xxoo),這里假設為/drivers/char/xxoo 。
(2) 把驅動源碼放到新建的xxoo目錄下,並在此目錄下新建Kconfig和Makefile文件。然後給新建的Kconfig和Makefile添加內容。
Kconfig下添加的內容如下:
這個格式跟之前在Kconfig里添加選項類似。
Makefile里寫入的內容就更少了:
添加這一句就可以了。
(3)第三也不復雜,還是依葫蘆畫瓢就可以了。
我們在/drivers/char目錄下添加了xxoo目錄,我們總得在這個配置系統里進行登記吧,哈哈,不然配置系統怎麼找到們呢。由於整個配置系統是遞歸調用滴,所以我們需要在xxoo的父目錄也即char目錄的Kconfig和Makefile文件里進行登記。具體如下:
a). 在drivers/char/Kconfig中加入:source 「drivers/char/xxoo/Kconfig」
b). 在drivers/char/Makefile中加入:obj-$(CONFIG_LT_XXOO) += xxoo/
添加過程依葫蘆畫瓢就可以了,灰常滴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