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急需和利時DCS教程
教程:
50#站啟動後,,如果想要進入那個工段,點擊就可以了,在此我以進入熔窯工段為例,其他的恕不贅述。
點擊熔窯工段,可以看到進入了熔窯工段包括了三部分熔窯一、熔窯二、熔窯三。直接顯示的是熔窯一,如果想進入熔窯三,請點擊熔窯三。
進入熔窯三,如果想進入其他的工段的話,點擊右下的成型工段或者退火工段。操作類似。
各個畫面的切換完成,應該注意右下角的SYS標志,
點擊SYS標志,進入system系統圖,50、51、52表示三個電腦,A、B表示兩個伺服器,10、11表示控制站控制櫃。綠色表示工作正常,黃色的表示冗餘,一旦某個地方顯示紅色表示該點出現故障。
點擊IO版本統計,會顯示控制站版本信息。
點擊10、11控制站,顯示每個模塊的工作狀態。
『貳』 DCS的應用系統組態過程主要包括哪幾個步驟
DCS是一種現在很流行的操作系統,很多的操作員都已經可以熟練的使用這種操作系統了。DCS在使用的過程中用戶對於DCS控制系統是需要有一定的了解的,其中對於DCS系統組態流程的步驟用戶是必須要知道的,對於操作系統的安裝有很大的幫助,下面就來介紹會想具體的步驟吧。
(1)前期准備工作。進入系統組態前,應首先確定測點清單、控制運算方案、系統硬體配置,包括系統的規模、各站IO單元的配置及測點的分配等,還要提出對流程圖、報表、歷史資料庫、追憶庫等的設計要求。
(2)建立目標工程。在正式進行應用工程的組態前,必須針對該應用工程定義一個工程名,該目標過程建立後,便建立起了該工程的數據目錄。
(3)系統組態設備。應用系統的硬體配置通過系統配置組態軟體完成。採用圖形方式,系統網路上連接的每一種設備都與一種基本圖形對應。在進行系統設備組態之前必須在資料庫總控中創建相應的工程。
(4)資料庫組態。資料庫組態就是定義和編輯系統各站的點信息,這是形成整個應用系統的基礎。在MACS系統中有兩類點,一類是實際的物理測點,存在於現場控制站和通信站中,點中包含了測點類型、物理地址、信號處理和顯示方式等信息;一類是虛擬量點,同實際物理測點相比,差別僅在於沒有與物理位置相關的信息,可在控制演算法組態和圖形組態中使用
(5)控制演算法組態。在完成資料庫組態後就可以進行控制演算法組態。DCS系統提供了符合IEC1131-3標準的五種工具:SFC、ST、FBD、LD和FM。
(6)圖形、報表組態。圖形組態包括背景圖定義和動態點定義,其中動態點動態顯示其實時值或歷史變化情況,因而要求動態點必須同已定義點相對應。通過把圖形文件連入系統,就可實現圖形的顯示和切換。
(7)編譯生成。系統聯編功能連接形成系統庫,成為操作員站、現場控制站上的在線運行軟體的基礎。系統包括實時庫和參數庫兩個部分組成,系統把所有點中變化的數據項放在實時庫中,而把所有點中不經常變化的數據項放在參數庫中。伺服器包含了所有的資料庫信息,而把現場控制站上只包含該站相關的點和方案頁信息,這是在系統生成後由系統管理中的下裝功能自動完成的。
(8)系統下裝。應用系統生成完畢後,應用系統的系統庫、圖形和報表文件通過網路下裝在伺服器和操作員站。伺服器到現場控制站的下裝是在現場控制站啟動時自動進行的。現場控制站啟動時如果發現本地的資料庫版本號與伺服器不一致,便會向伺服器請求下裝資料庫和方案頁。
『叄』 如何對DCS系統進行編程調試
①根據現場工藝要求編寫控制邏輯程序(可以先寫在紙上,檢查完善後再寫到系統上面)。
②檢查所編寫的程序,在檢查無誤後下載到系統上面,然後再檢查已經下載的程序(畢竟,在下載之前可能辨認推斷不出漏洞)。
③與現場設備進行測試,檢查是否滿足工藝要求,如果滿足不了,再進行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