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共中央有哪些部門組成
1、中共中央辦公廳;
2、中共中央組織部;
3、中共中央宣傳部;
4、中共中央統戰部;
5、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
6、中共中央黨校;
7、《人民日報》社;
8、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
9、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
10、中共中央編譯局;
11、中央政法委員會;
12、中央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委員會辦公室;
中央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辦公室;
中央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
13、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
14、中共中央台灣工作辦公室(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
15、中共中央對外宣傳辦公室(國務院新聞辦公室);
16、中央外事辦公室;
17、中央保密委員會辦公室(國家保密局);
19、中央檔案館(國家檔案局);
20、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監察部)機關;
㈡ 中央機關及其直屬機關都包括哪些單位
中央機關及其直屬機關都包括以下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中央辦公廳中央組織部 中央宣傳部中央統戰部 中央對外聯絡部中央政法委 中央政策研究室 中央台辦 中央外宣辦 中央外事辦 中央編辦 中央綜治委 中央精神文明建設委 中央黨校 《人民日報》社 《求是》雜志社 中央警衛局 中央文獻研究室 中央黨史研究室 中央編譯局 中央直屬機關工委 中央國家機關工委 中央檔案館(國家檔案局) 中央保密辦(國家保密局) 中央密碼工作領導小組辦(國家密碼管理局)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總署 國家稅務總局國家 工商行政管理總局 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 國家新聞出版和廣電總局(國家版權局) 國家體育總局 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 國家統計局 國家林業局 國家知識產權局 國家旅遊局 國家宗教事務局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安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安全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監察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司法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土資源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交通運輸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利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 中國人民銀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署
㈢ 中國的國家級部門有多少個分別是什麼
人大政協高檢高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
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
中國人民政協全國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檢察院
國務院部委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安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利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和社會保障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交通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鐵道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信息產業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事部
國防科學技術工業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司法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土資源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
國家人口和計劃生育委員會
中國人民銀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署
國務院直屬機構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新聞出版署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總署
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旅遊局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體育總局
中國民用航空總局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環境保護總局
中國國家稅務總局
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版權局
國務院機關事務管理局
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
國家林業局
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知識產權局
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
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
國家煤礦安全監察局
國務院辦事機構
國務院三峽工程建設委員會辦公室
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
國務院西部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
國務院信息化工作辦公室
國務院法制辦公室
國務院直屬事業單位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
中國氣象局
中國社會科學院
中國科學院
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
中國地震信息網
新華通訊社
中國工程院
國家行政學院
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
國務院部委管理的國家局
國家外匯管理局
國家海洋局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中醫葯管理局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郵政局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航天局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外國專家局
國家煙草專賣局
國家糧食局
國家測繪局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文物局
國家原子能機構
國家檔案局
其他國家機構及社會團體
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
中國國家圖書館
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 機經網
中國輕工業信息網
中國建材信息總網
中國有色金屬信息網
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
中國煤炭工業網
中國紡織經濟信息網
中國供銷合作網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國家信息中心
中共中央編譯局
中華全國總工會
共青團中央
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
中華全國青年聯合會
中華全國學生聯合會
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
中華全國台灣同胞聯誼會
中國科學技術協會
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
中國殘疾人聯合會
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
中國消費者協會
㈣ 中共中央編譯局是個什麼樣的單位
中共中央編譯局全稱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成立於1942年,是中共中央直屬機構,副部級單位.
主要任務是編譯和研究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翻譯黨和國家重要文獻和領導人著作;圍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和實踐,研究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及其在當代的發展,研究世界社會主義運動的歷史和現狀、理論和實踐;收集和整理馬克思主義和社會主義研究領域的文獻信息資料。
㈤ 科學出版社的誕生時期
中國科學院鑒於出版工作對科學研究的重要性,在1949年11月1日成立之日,即在科學院機關設立編譯出版局(後改稱編譯局),主持出版工作,這也是新中國成立後建立的第一個科技編譯出版機構。當時編譯局以出版中國科學院和各自然科學學會主編的學術刊物、中國學者的科研專著和翻譯出版國外的優秀科學著作、組織編訂自然科學名詞為主要任務,同時還接受出版總署委託,承擔對商務印書館和龍門聯合書局提出的科技書稿審查任務,並且向各大學、科研機構徵集選題和書稿,再向商務、龍門推薦,因此早與龍門聯合書局有著業務關系。隨著科學事業的發展,中國科學院認為有必要加強出版工作,乃於1954年2月成立編譯出版委員會以領導並規劃全院的出版工作,確定編譯局作為這個委員會的辦事機構。由於編譯局不是一個獨立對外的出版單位,在廣泛開展組稿活動方面亦受到局限。要解決這一問題,唯有加強編輯出版力量成立自己的出版社,才能使編譯局從繁重的出版業務工作中擺脫出來。
當時國家對私營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方興未艾,中國科學院根據國家在過渡時期的總路線和總任務的精神,提出了同私營出版業中經驗豐富、作風正派的出版企業進行公私合營的方案,藉以彌補科學院的人力不足,也可以為國家改造一部分私營出版企業。這樣,在出版總署主持下實現了關於龍門實行公私合營問題的會談。經過兩次十分順利的會談後,發表了《會談紀要》。出版總署於1954年5月26日正式批復龍門聯合書局,批文稱:你局原已有若干公股,並早已為國家擔任加工訂貨任務,事實上已具有國家資本主義性質。實行全面公私合營的條件業已成熟,我署同意你局公私合營,並決定改組為科學出版社。
龍門聯合書局從1950年4月起經過多次提出公私合營的申請,至此終於成為我國較早實行公私合營的出版單位之一。1954年7月,籌備工作宣告結束。這時,中國科學院指派著名古生物學家、前編譯局局長楊鍾健為科學出版社董事長,龍門聯合書局推任原龍門董事長沈溯明為科學出版社副董事長。7月27日召開了科學出版社第一次董事會,會議由正、副董事長輪流主持,聽取周太玄、嚴幼芝分別作的科學出版社籌備工作經過的報告。最後一致同意:科學出版社正式成立日期定為8月1日,並提前於7月29日舉行成立大會。7月29日下午,舉行科學出版社成立大會,上級機關和各方來賓數十位蒞臨慶賀。大會由科學院辦公廳嚴希純處長主持。科學院編譯局周太玄局長致詞,他詳細報告了科學出版社的籌建經過,闡明了會後所肩負的歷史使命和出版社的方針任務、組織機構等。最後,嚴希純正式宣布科學出版社董事會和主要負責人名單。
社長兼總編輯周太玄,副社長兼副總編輯趙仲池,經理嚴幼芝,副經理於強。同時宣布科學院編譯局的大部分編輯出版部門並入出版社。編譯局作為科學院領導出版社的建制仍然保留,周太玄任局長,趙仲池任副局長,名詞室仍隸屬於編譯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