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簡述光伏發電系統的最大功率點跟蹤控制
太陽能電池的輸出功率會隨著日照強度和太陽能電池表面溫度的改變而變化。對於這種變化,使太陽能電池的工作點總是跟蹤最大功率點而進行變化,控制太陽能電池產生最大功率的這種控制被稱為最大功率跟蹤(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MPPT)控制。
使功率調節器的直流工作電壓每隔一定時間稍微變動一點,然後通過MPPT控制測量太陽能電池的輸出功率並與前一次的值進行比較,即總是向輸出電力變大的方向變化功率調節器的直流電壓,以確保從太陽能電池獲得最大的輸出功率。
MPPT控制的例子如圖所示。例如,在A點將工作電壓從V1變化到V2,工作點為B,輸出功率從P1變化到P2,輸出功率變大。接下來如果工作電壓從V2降到V1,則工作點再次返回到A點,輸出功率返回到P1。從這樣的變化可以看出,由於V2的輸出功率大於V1,把工作電壓變到V2處。還有,工作點在D點的場合,工作電壓V3比V4的輸出功率大,把工作電壓變到V3處。這樣,通過連續不斷的這種控制,工作點就能保證在太陽能電池的最大功率點上。
Ⅱ 光伏發電收益怎樣計算的
自發自用電價= 基礎電價+0.37 +地方補貼(如果有),余電上網電價= 0.37 +地方補貼(如果有)+當地脫硫煤電價。
戶用發電的價格基本在7元/瓦,含組件、逆變器、支架各種設備。100平米的屋頂,根據採用的組件容量 安裝角度不同,安裝容量有很大的區別,估計能安裝3-10千瓦的規模,成本投入就是2.1-7萬元左右。
光伏發電注意事項
一般在生產光伏組件時都會附上說明,嚴禁站在太陽能電池板的玻璃面上作業,避免玻璃破裂,造成傷害。
同時注意在白天或陽光下施工時,交大藍天專業安裝人員建議採用黑色的不透光的材料遮蓋太陽能電池板,防止點擊傷人,造成人身事故或引起火災等。
Ⅲ 目前光伏並網發電設備中常用的MPPT(最大功率點)跟蹤的方法有哪些
一般常用擾動觀察法(P&O),導納增量法(INCond)。
還有並聯功率補償法;結合常規演算法的復合MPPT演算法;電流掃描法;短路電流脈沖法;Fibonacci搜索法;基於狀態空間的MPPT演算法等。
詳細內容可參考http://wenku..com/view/39cec41eb7360b4c2e3f6439.html
Ⅳ 有關於光伏發電中最大功率點跟蹤問題
所謂光伏發電的最大跟蹤點跟蹤(MPPT)
是指在光伏發電系統中,光伏電池的利用率除了與光伏電池的內部特性由關外,還收使用環境如輻照度、負載和溫度等因素的影響。在不同的外界條件下,光伏電池殼運行在不同且唯一的最大功率點(MPP)上。因此,對於光伏發電系統來說,應當尋求電池板的最佳工作狀態,最大限度進行光電轉換。利用控制方法實現電池板的最大功率輸出運行的技術為最大跟蹤點跟蹤(MPPT)技術。
實為一種控制技術,即演算法,屬逆變器內部功能,非外部單列控制器。
至於你所說的DC-DC部分應該指的是Boost變換。
傳統的MPPT方法依據判斷方法和准則的不同分為開環和閉環MPPT方法。開環又包含定電壓跟蹤法、短路電流比例系數法、差值計演算法;閉環包含擾動觀測法、電導增量法(INC)。到現在還有了智能MPPT方法。
並網逆變器按實現MPPT跟蹤的不同拓撲和實現位置主要分兩類:兩級式並網光伏和單級式並網光伏。
兩級式:電池板輸出的直流電通過前級Boost變換升壓後在輸出給後級的網側逆變器,通過控制將網側逆變器輸出的交流電並入電網。由於兩級式並網光伏逆變器中存在兩個功率變換單元,因此最大功率跟蹤點控制可以由前級的Boost完成,也可由後級的網側逆變器完成。而含有DC-DC變換的應是基於前級的MPPT控制,也是實際中較為常見的控制方案,這種控制,前級的Boost實現MPPT控制,後級實現直流母線穩壓控制。
單級式:MPPT、電網電壓同步和輸出電流正弦控制等均直接由DC-AC環節來實現,控制相對復雜。
再細分就多了,大體就是這個結構,希望能對你由幫助,如有不明白的,可追問。
Ⅳ 光伏發電配置
太陽能發電系統(離網戶用型)配置方法我們有先進的生產檢驗設備和實力雄厚的研發團隊、專業的質檢團隊和優秀的業務銷售團隊為你排憂解難!
一、控制器的配置演算法控制器的電壓跟逆變器電壓要相同,跟太陽能板連接後的輸出電壓等級相同,然後就算電流;
電流的大小根據太陽能發電板的功率決定的,比如四個200W的太陽能板,不管怎麼樣接法,總功率是800W,假設連接後輸出電壓等級為24V,那電流就是800/24=33A,也就是要大於33A的充放電控制器,我們就可以選擇24V/40A的充放電控制器;
強調:控制器的大小是由太陽能發電板決定的;也就是充放電控制器的功率(電壓*電流)要大於或等於所有發電板的總功率;
二、逆變器的演算法逆變器的大小是由負載決定的,也就是由後面所帶的設備來決定的,但設備分為感性負載和阻性負載,感性負載是指電機,風機,水泵,空調等開機會動的設備,這些設備開機時會有4到7倍的沖擊電流(變頻啟動的除外,變頻啟動的無影響),算這些設備時,至少要按4倍的功率來計算;阻性負載是指那些開啟時沒有或很小的沖擊電流的,如電燈,電腦,顯示器等;這些設備就按原功率計算就可以了;
逆變器的選擇要至少比後端所帶的設備放大後的最大功率還要大;比如帶一個1KW的水泵和一台1KW的電腦,那水泵會有4倍以上的沖擊,電腦不會,那就要最大功率有4+1=5KW,所以逆變器至少要6KW以上的;
三、電池的演算法
電池的選擇也是取決於後面帶的設備功率大小和需要電池供電時間的長短;
功率是後面帶的所有設備的功率總和,但不要計沖擊,因為開機沖擊只是很短的時間,對電池影響不大;
公式為:(總功率/直流電壓)*時間=單節電池的容量;電池節數=直流電壓/單節電池電壓;
舉例子:負載有一台1KW電機,一台1KW電腦,要應急供電2小時,那總功率就是2000W,如果直流電壓是24V,單節電池電壓是12V;
電池容量=(2000/24)*2=166,也就是要用180AH/12V的電池了;電池節數=24V/12V=2節;所以這個案子就要用180AH/12V的電池2節;
四、太陽能電池板的配置:
方案一:太陽能電池板只是給電池充電,這個就決定於電池的容量和電壓了;
(舉例子一:用的是100AH/12V的電池一節;按一天5個小時的足太陽計算,就必須要20A的充電電流,20A*12V=240W;也就是太陽能板必須要大於或等於12V/240W的太陽能電池板;)
方案二:用戶希望在太陽能足夠時,能直接太陽能電池板直接經過逆變器輸出,那就必須太陽能電池板的功率大於等於負載功率;直流電壓等級范圍跟逆變器輸入的直流電壓等級相各個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