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為什麼在頭文件裡面用條件編譯呢程序如下
防止重復編譯。比如,第一次使用該頭文件後,LCDHEARD被定義過,以後再使用該頭文件,就不會重新編譯了。
② #ifndef是什麼
#ifndef是"if not defined"的簡寫,是宏定義的一種,它是可以根據是否已經定義了一個變數來進行分支選擇,一般用於調試等。
實際上確切的說這應該是預處理功能中三種(宏定義,文件包含和條件編譯)中的第三種——條件編譯。
作用:
條件指示符#ifndef的最主要目的是防止頭文件的重復包含和編譯。
條件編譯當然也可以用條件語句來實現, 但是用條件語句將會對整個源程序進行編譯,生成的目標代碼程序很長,而採用條件編譯,則根據條件只編譯其中的程序段1或程序段2,生成的目標程序較短。如果條件選擇的程序段很長,採用條件編譯的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③ C語言中條件編譯的作用
條件編譯屬於三種宏定義中的一種,條件指示符的最主要目的是防止頭文件的重復包含和編譯,例如:一個c文件包含同一個h文件多次,如果不加#ifndef宏定義,會出現變數重復定義的錯誤
條件編譯常用的有四個預處理命令:#if、#else、#elif、#endif。
#if指令的形式為:
#if常量表達式
代碼塊
#endif
#if後面的常量表達式為值,則編譯它與#endif之間的代碼,否則跳過這些代碼。指令#endif標識一個#if塊的結束。
#else被使用來標志#if的末尾和#else塊的開始。這是必須的,因為任何#if僅有一個#endif與之關聯。
#elif意指"else if",它形成一個if else if嵌套語句用於多種編譯選擇。#elif後面跟一個常量表達式,如果表達式是真,則編譯其後的代碼塊,不對其他#elif表達式進行檢測,否則順序測試下一塊。常見的形式如下:
形式1:
#ifdef標識符
/*程序段1*/
#else
/*程序段2*/
#endif
它的作用是當標識符已經由#define定義過了,則編譯程序段1,否則編譯程序段2,也可以使用簡單形式
#ifdef標識符
/*程序段1*/
#endif
形式2:
#ifndef標識符
#define標識符
/*程序段1*/
#else
/*程序段2*/
#endif
它的作用是當標識符沒有由#define定義過,則編譯程序段1,否則編譯程序段2 ,也可以使用簡單形式
#ifndef標識符
#define標識符
/*程序段1*/
#endif
形式3:
#if表達式
/*程序段1*/
#else
*程序段2*/
#endif
它的作用是 當「表達式」值為真時編譯程序段1。否則則編譯程序段2,也可以使用簡單形式
#if表達式
/*程序段1*/
#endif
形式4:
#if表達式1
/*程序段1*/
#elif表達式2
/*程序段2*/
............
#elif表達式n
/*程序段n*/
#endif
它的作用是當「表達式1」值為1時編譯程序段1,表達式2的值為真是編譯程序段2,否則依次順序判斷到表達式n。
最後,條件編譯的條件是一個常量表達式,支持邏輯與&&和或||運算。以上四種形式的條件編譯預處理結構都可以嵌套使用,
標識符: 在理論上來說可以是自由命名的,但每個頭文件的這個標識符都應該是唯一的。標識的命名規則一般是頭文件名全大寫,前後加下劃線,並把文件名中的「.」也變成下劃線,如:stdio.h。
#ifndef_STDIO_H_
#define_STDIO_H_
/*程序段*/
#endif
④ 請教高手關於頭文件條件編譯#ifndef的問題 下面的程序有哪位高手給解釋一下啊 各個層次關系 小弟看不懂
最外層的#ifdef是這個樣子:
#ifndef __MENU_H
#define __MENU_H
...
#endif /* __MENU_H */
這是為了確保menu.h只被包含一次。第二次包含時,由於__MENU_H已經被定義,整個文件的內容就被跳過了。
__cplusplus是個特殊的宏,只在C++程序中被定義。這樣,在C代碼中,看到的代碼是這個樣子的:
...
void Show_HomeScreen(void);
而在C++代碼中,看到的則是這個樣子:
extern "C" {
...
void Show_HomeScreen(void);
}
最主要的用處是函數被聲明為extern "C",也就是在目標文件中用C的方式進行編碼和查找。C的方式只有函數名,而C++的方式則把參數也編碼了進去,這樣才可能允許函數重載。比如,test(int)在C代碼里的符號名就是test,而在C++中則不同。在MSVC(在不同編譯器中不同)中是「?test@@YAXH@Z」。一個函數要同時在C和C++中使用,一般都回在頭文件聲明時放到一個extern "C"塊里。
⑤ #ifndef的用法
#ifndef是宏定義裡面的一種,用來防止防止頭文件的重復包含和編譯。
比如你有兩個C文件,這兩個C文件都include了同一個頭文件。而編譯時,這兩個C文件要一同編譯成一個可運行文件,於是問題來了,大量的聲明沖突。
如果把頭文件的內容都放在#ifndef和#endif中,不管你的頭文件會不會被多個文件引用,你都要加上這個,就可以避免沖突的問題。
#ifndef可以根據是否已經定義了一個變數來進行分支選擇,一般用於調試等等.實際上確切的說這應該是預處理功能中三種(宏定義,文件包含和條件編譯)中的一種——條件編譯。 C語言在對程序進行編譯時,會先根據預處理命令進行「預處理」。C語言編譯系統包括預處理,編譯和鏈接等部分。
(5)對頭文件用條件編譯擴展閱讀:
#ifndef一般格式是這樣的:
#ifndef <標識>
#define <標識>
......
#endif
<標識>在理論上來說可以是自由命名的,但每個頭文件的這個「標識」都應該是唯一的。標識的命名規則一般是頭文件名全大寫,前後加下劃線,並把文件名中的「.」也變成下劃線,如:stdio.h
#ifndef _STDIO_H_
#define _STDIO_H_
......
#endif
⑥ C++中的條件編譯是怎麼一回事能舉例解釋一下嗎
一般情況下,源程序中所有的行都參加編譯。但是有時希望對其中一部分內容只在滿足一定條件才進行編譯,也就是對一部分內容指定編譯的條件,這就是「條件編譯」。有時,希望當滿足某條件時對一組語句進行編譯,而當條件不滿足時則編譯另一組語句。
條件編譯命令最常見的形式為:
#ifdef 標識符
程序段1
#else
程序段2
#endif
它的作用是:當標識符已經被定義過(一般是用#define命令定義),則對程序段1進行編譯,否則編譯程序段2。
其中#else部分也可以沒有,即:
#ifdef
程序段1
#denif
這里的「程序段」可以是語句組,也可以是命令行。這種條件編譯可以提高C源程序的通用性。如果一個C源程序在不同計算機系統上運行,而不同的計算機又有一定的差異。例如,我們有一個數據類型,在Windows平台中,應該使用long類型表示,而在其他平台應該使用float表示,這樣往往需要對源程序作必要的修改,這就降低了程序的通用性。可以用以下的條件編譯:
#ifdef WINDOWS
#define MYTYPE long
#else
#define MYTYPE float
#endif
如果在Windows上編譯程序,則可以在程序的開始加上
#define WINDOWS
這樣則編譯下面的命令行:
#define MYTYPE long
如果在這組條件編譯命令之前曾出現以下命令行:
#define WINDOW
則預編譯後程序中的MYTYPE都用float代替。這樣,源程序可以不必作任何修改就可以用於不同類型的計算機系統。當然以上介紹的只是一種簡單的情況,可以根據此思路設計出其它的條件編譯。
例如,在調試程序時,常常希望輸出一些所需的信息,而在調試完成後不再輸出這些信息。可以在源程序中插入以下的條件編譯段:
#ifdef DEBUG
print ("device_open(%p)\n", file);
#endif
如果在它的前面有以下命令行:
#define DEBUG
則在程序運行時輸出file指針的值,以便調試分析。調試完成後只需將這個define命令行刪除即可。有人可能覺得不用條件編譯也可達此目的,即在調試時加一批printf語句,調試後一一將printf語句刪除去。的確,這是可以的。但是,當調試時加的printf語句比較多時,修改的工作量是很大的。用條件編譯,則不必一一刪改printf語句,只需刪除前面的一條「#define DEBUG」命令即可,這時所有的用DEBUG作標識符的條件編譯段都使其中的printf語句不起作用,即起統一控制的作用,如同一個「開關」一樣。
有時也採用下面的形式:
#ifndef 標識符
程序段1
#else
程序段2
#endif
只是第一行與第一種形式不同:將「ifdef」改為「ifndef」。它的作用是:若標識符未被定義則編譯程序段1,否則編譯程序段2。這種形式與第一種形式的作用相反。
以上兩種形式用法差不多,根據需要任選一種,視方便而定。
還有一種形式,就是#if後面的是一個表達式,而不是一個簡單的標識符:
#if 表達式
程序段1
#else
程序段2
#endif
它的作用是:當指定的表達式值為真(非零)時就編譯程序段1,否則編譯程序段2。可以事先給定一定條件,使程序在不同的條件下執行不同的功能。
例如:輸入一行字母字元,根據需要設置條件編譯,使之能將字母全改為大寫輸出,或全改為小寫字母輸出。
#define LETTER 1
main()
{
char str[20]="C Language",c;
int i=0;
while((c=str[i])!='\0'){
i++;
#if LETTER
if(c>='a'&&c<='z') c=c-32;
#else
if(c>='A'&&c<='Z') c=c+32;
#endif
printf("%c",c);
}
}
運行結果為:C LANGUAGE
現在先定義LETTER為1,這樣在預處理條件編譯命令時,由於LETTER為真(非零),則對第一個if語句進行編譯,運行時使小寫字母變大寫。如果將程序第一行改為:
#define LETTER 0
則在預處理時,對第二個if語句進行編譯處理,使大寫字母變成小寫字母(大寫字母與相應的小寫字母的ASCII代碼差32)。此時運行情況為:
c language
有人會問:不用條件編譯命令而直接用if語句也能達到要求,用條件編譯命令有什麼好處呢?的確,此問題完全可以不用條件編譯處理,但那樣做目標程序長(因為所有語句都編譯),而採用條件編譯,可以減少被編譯的語句,從而減少目標的長度。當條件編譯段比較多時,目標程序長度可以大大減少。
補充:
頭文件中的#ifndef
千萬不要忽略了頭件的中的#ifndef,這是一個很關鍵的東西。比如你有兩個C文件,這兩個C文件都include了同一個頭文件。而編譯時,這兩個C文件要一同編譯成一個可運行文件,於是問題來了,大量的聲明沖突。
還是把頭文件的內容都放在#ifndef和#endif中吧。不管你的頭文件會不會被多個文件引用,你都要加上這個。一般格式是這樣的:
#ifndef <標識>
#define <標識>
......
......
#endif
<標識>在理論上來說可以是自由命名的,但每個頭文件的這個「標識」都應該是唯一的。標識的命名規則一般是頭文件名全大寫,前後加下劃線,並把文件名中的「.」也變成下劃線,如:stdio.h
#ifndef _STDIO_H_
#define _STDIO_H_
......
#endif
⑦ 頭文件中的 ifndef/define/endif 干什麼用
#ifndef、#define、#endif為C語言的3條預處理語句,主要用作條件編譯。先介紹一下條件編譯:
一般情況下,源代碼文件中的所有行都參加編譯,但有時需要指定一部分代碼在某個拍緩條件下才被編譯,這就叫做條件編譯。
條件編譯發生在預處理階段,在C中,主要通過#if、#elif、#else、#ifdef、#ifndef、#endif來給一段代碼附加上編譯條件,然後預處理器收集滿足條件的可以進行編譯的代碼,這樣經過預處理,不滿足條件的代碼就不會被編譯。
這3個預處理語襲蘆模句的功能分別為:
#ifndefsymbol
語句塊
#endif
如果沒有定義符號symbol,那麼就編譯下面指定的語句塊,用endif來表示條件編譯語句的結尾。
#definesymbol
定義一個符號symbol。
這三個預處理語句用在一起可以解決頭文件被重復引用的問題:一個.c源程序中可能引用了多個頭文件,而被源程序引用的頭嘩蔽文件又有可能存在引用關系,比如a.h引用了b.h,然後在源程序中同時引用a.h和b.h,就會產生這個問題,這時編譯器會產生符號重定義之類的錯誤。為了防止該問題,就需要在頭文件中加入以下語句:
#ifndefsymbol
#definesymbol
頭文件包含的內容
#endif
這樣即可防止該頭文件被重復引用。symbol一般採取以下方式命名:_頭文件名_H,當然也可採取其他方式。
另外,對於有的編譯器也可以在頭文件中加入#pragma once來防止頭文件被重復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