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讀懂源代碼
(1)了解對應編程語言的基本語法結構 ;
(2)多看代碼;
(3)別光看, 注意分析, 抓住主脈絡. 看的同時應該畫畫程序的流程圖, 結構圖, 抓住關鍵變數, 結構體或者類的內容, 理清關鍵數據的交換關系;
(4)嘗試修改. 定義一個新功能, 嘗試在源碼上修改. 當你嘗試更改後, 會更容易在實踐中深入的體會源碼的思想.
(5) 如果是演算法類的源碼, 那有必要先去了解演算法的基礎理論知識.
2. 如何讀懂linux內核源碼
Linux的內核源代碼可以從很多途徑得到。一般來講,在安裝的linux系統下,/usr/src/linux目錄下的東西就是內核源代碼。
對於源代碼的閱讀,要想比較順利,事先最好對源代碼的知識背景有一定的了解。對於linux內核源代碼來講,我認為,基本要求是:1、操作系統的基本知識; 2、對C語言比較熟悉,最好要有匯編語言的知識和GNU C對標准C的擴展的知識的了解。
另外在閱讀之前,還應該知道Linux內核源代碼的整體分布情況。我們知道現代的操作系統一般由進程管理、內存管理、文件系統、驅動程序、網路等組成。看一下Linux內核源代碼就可看出,各個目錄大致對應了這些方面。Linux內核源代碼的組成如下(假設相對於linux目錄):
arch 這個子目錄包含了此核心源代碼所支持的硬體體系結構相關的核心代碼。如對於X86平台就是i386。
include 這個目錄包括了核心的大多數include文件。另外對於每種支持的體系結構分別有一個子目錄。
init 此目錄包含核心啟動代碼。
mm 此目錄包含了所有的內存管理代碼。與具體硬體體系結構相關的內存管理代碼位於arch/-/mm目錄下,如對應於X86的就是arch/i386/mm/fault.c 。
drivers 系統中所有的設備驅動都位於此目錄中。它又進一步劃分成幾類設備驅動,每一種也有對應的子目錄,如音效卡的驅動對應於drivers/sound。
ipc 此目錄包含了核心的進程間通訊代碼。
moles 此目錄包含已建好可動態載入的模塊。
fs Linux支持的文件系統代碼。不同的文件系統有不同的子目錄對應,如ext2文件系統對應的就是ext2子目錄。
kernel 主要核心代碼。同時與處理器結構相關代碼都放在arch/-/kernel目錄下。
net 核心的網路部分代碼。裡面的每個子目錄對應於網路的一個方面。
lib 此目錄包含了核心的庫代碼。與處理器結構相關庫代碼被放在arch/-/lib/目錄下。
scripts 此目錄包含用於配置核心的腳本文件。
Documentation 此目錄是一些文檔,起參考作用。
3. 學習java的同學都是怎麼讀源碼的
4. 為什麼以及如何閱讀源碼
對於這些問題,說到底主要是因為經驗不夠,而經驗主要從項目實踐中積累,所以招聘單位一般都會限定工作時間大於 3 年,因為這些人的項目經驗相對較豐富,項目中遇到的場景相對較多。
工作經驗的積累來自於年限與實踐,然而看源碼可以擴展我們的思路,這是變相增加我們經驗的不錯方法。雖然不能短時間內通過時間積累經驗,但是可以通過學習開源框架、開源項目來獲取。
另外進職場後一般都要先熟悉現有系統,如果有文檔還好,沒文檔的話就得自己去翻代碼研究。如果大家之前對閱讀源碼有經驗,那麼在研究新系統的代碼邏輯時就不會那麼費勁了。
5. 如何閱讀Nutz的源碼
開始學習框架思想了,打算先從nutz入手,因為nutz是國人寫的,中文注釋,容易理解
而且nutz框架比較小,但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大牛的思想還是可以學到的.
1、
這里if感覺多此一舉,既然這樣判斷何不在warn裡面判斷呢(效率問題),感覺這樣寫法有點蛋疼,
6. 怎麼開始讀Linux內核源碼
本人是一名 android display方面的工程師,結合實際工作經驗聊聊(觀點未必正確)
1. 准備工作:選擇什麼樣的版本,使用什麼樣的工具,這個需要考慮好。
如果是要參考書的話,kernel版本一般都應該選擇和書裡面同步的版本,不要去選擇最新的版本。因為最新的版本,各種改動比較多,反而對不上書了。
工具問題,你可以選擇windows下的source insight,也可以選擇linux下vim+ctags;
2. 第一遍瀏覽,我建議是先把kernel裡面的 start_kernel() 函數裡面的東西看清楚(不一定看明白),看看這個過程中,出現了什麼玩意,有哪些分支,並將分支初略的畫出一張圖來(當然,我自己並沒做到這一點,有點諷刺了)。
這裡面最重要的幾個地方,我個人認為,應該搞明白mole機制,它是怎麼通過編譯鏈接腳本放在特定的區域,然後系統起來後,又是如何去(按照什麼規則)去載入這些模塊;
應該搞明白sysfs系統,這個對於驅動和用戶空間的連接,有非常大的作用;
系統調用的open()應該走一遭,看看用戶空間到kernel之間參數是如何傳遞,又是怎麼通過vfs系統,把open的動作最終落實到某一個驅動的open()上去的;
對kernel啟動過程中,內存的分配演算法,是怎麼從夥伴演算法切換到最終的演算法上,也應該略有耳聞;對fork()函數的過程有所明白。
對kernel中基本的數據結構實現過程、鎖機制實現過程要有概念:
這一部分,總結起來,應該看的路線是:
start_kernel()
mole_init() 宏實現 // 看這個的時候,強烈建議,把makefile真正的意圖弄明白
open() 系統調用
fork() 系統調用
sysfs 框架實現
雙鏈表是如何實現的;
鎖最終是依靠什麼來保證的?(其實還是硬體來保證的)
對於數據結構和鎖這部分,就按照《Linux內核設計與實現》裡面的東西挨個挨個看。有興趣,自己也可以實現一個雙鏈表公共API,隨便哪個項目,一旦用上,直接拋進去,也未嘗不可。
第一遍瀏覽,竊以為,上面這幾部分看明白後,kernel的代碼對你依然很難,但已經不再有神秘的面紗。
後續,你想研究某個模塊,直接快速定位到那邊去就行。
3. 在完全用眼睛看完上面這部分內容後,kernel的路或許找到了,但是,萬里長征的第一步,並沒有邁出。這個時候,動手是很重要的了。
網上有各種方法,比如說,去kernel maillist裡面訂閱bug,然後自己試著解bug,此方法可取,而且是非常好。這里會遇到一個問題是,我們該怎麼調試?
有人是架各種虛擬機或者多台物理機一起開干,這個可以有。(但是本人動手能力確實有限,這個沒干成,本人是後面藉助了公司的開發板)
如果你也像我一樣,動手能力不足,如果你恰巧是手機或者類似手機開發公司的,你可以直接使用公司的開發機,通過串口log,將printk()的級別設置為3,把你需要的信息列印出來;
如果你是學生或者愛好者,可以花500左右人民幣,去淘寶上買一個開發板,也是帶串口的,所有的debug信息都是通過串口列印出來,保存到一個Log文件中,然後分析;
至於買什麼樣的板子,你可以隨便選擇,經典的s3c2440也行,高端點的樹莓派,或者全志什麼的,都可以。(不推薦全志,他們添加和修改硬體比較多,驅動也許不好搞)
4. 選擇你喜歡的模塊,進行深入研究,通過log列印,反復推敲,這個時候,bug是最好的導師。多關注kernel/Documents/ 目錄下的文檔。
你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把該模塊無關的東西砍掉,否則,生命是有限的,而代碼是無限的。
最後一句話是,在用眼睛看完後,思考過後,還得動手,然後再思考。否則,只讀的話,僅能掃盲。
7. 怎麼閱讀spring源碼
從HttpServletBean的init()進入,再到initWebApplicationContext(),再到refresh(),再到refreshBeanFactory(),再到finishRefresh(),直到伺服器啟動成功。不知道讀了多少遍,
但是源碼的東西實在的太多了,想要完全讀懂,完全理清頭緒,還差很遠啊。所以我只重點關注了兩塊內容,就是bean的定位載入解析注冊、bean的實例化兩大塊內容,其他地方稍作了解,沒有太過深入。
整個容器的啟動流程,都在AbstractApplicationContext的refresh()的模板方法中了。
復制代碼
1 public void refresh() throws BeansException, IllegalStateException {
2 synchronized (this.startupShutdownMonitor) {
3 // Prepare this context for refreshing.
4 prepareRefresh();
5
6 // Tell the subclass to refresh the internal bean factory.
7 beanFactory = obtainFreshBeanFactory();
8
9 // Prepare the bean factory for use in this context.
10 prepareBeanFactory(beanFactory);
11
12 try {
13 // Allows post-processing of the bean factory in context subclasses.
14 postProcessBeanFactory(beanFactory);
15
16 // Invoke factory processors registered as beans in the context.
17 (beanFactory);
18
19 // Register bean processors that intercept bean creation.
20 registerBeanPostProcessors(beanFactory);
21
22 // Initialize message source for this context.
23 initMessageSource();
24
25 // Initialize event multicaster for this context.
26 ();
27
28 // Initialize other special beans in specific context subclasses.
29 onRefresh();
30
31 // Check for listener beans and register them.
32 registerListeners();
33
34 // Instantiate all remaining (non-lazy-init) singletons.
35 (beanFactory);
36
37 // Last step: publish corresponding event.
38 finishRefresh();
39 }
40
41 catch (BeansException ex) {
42 // Destroy already created singletons to avoid dangling resources.
43 destroyBeans();
44
45 // Reset 'active' flag.
46 cancelRefresh(ex);
47
48 // Propagate exception to caller.
49 throw ex;
50 }
51 }
52 }
其實,我並沒有上來就看源碼,而是先從看書開始,稍微了解,知道了一些關鍵點,關鍵流程,自己產生了一堆疑問,然後帶著疑問去讀源碼,讀著讀著,發現有些疑問就這么解決了。
8. 如何閱讀源代碼
」, 除了閱讀代碼以外, 沒有更好的方法. 7.在尋找bug時, 請從問題的表現形式到問題的根源來分析代碼. 不要沿著不相關的路徑(誤入歧途). 8.我們要充分利用調試器|編譯器給出的警告或輸出的符號代碼|系統調用跟蹤器|資料庫結構化查詢語言的日誌機制|包轉儲工具和Windows的消息偵查程序, 定出的bug的位置. 9.對於那些大型且組織良好的系統, 您只需要最低限度地了解它的全部功能, 就能夠對它做出修改. 10.當向系統中增加新功能時, 首先的任務就是找到實現類似特性的代碼, 將它作為待實現功能的模板. 11.從特性的功能描述到代碼的實現, 可以按照字元串消息, 或使用關鍵詞來搜索代碼. 12.在移植代碼或修改介面時, 您可以通過編譯器直接定位出問題涉及的范圍, 從而減少代碼閱讀的工作量. 13.進行重構時, 您從一個能夠正常工作的系統開始做起, 希望確保結束時系統能夠正常工作. 一套恰當的測試用例(test case)可以幫助您滿足此項約束. 14.閱讀代碼尋找重構機會時, 先從系統的構架開始, 然後逐步細化, 能夠獲得最大的效益. 15.代碼的可重用性是一個很誘人, 但難以理解與分離, 可以試著尋找粒度更大一些的包, 甚至其他代碼. 16.在復查軟體系統時, 要注意, 系統是由很多部分組成的, 不僅僅只是執行語句. 還要注意分析以下內容: 文件和目錄結構|生成和配置過程|用戶界面和系統的文檔. 18.可以將軟體復查作為一個學習|講授|援之以手和接受幫助的機會. ++++++++++++++++++++ 第二章: 基本編程元素 ++++++++++++++++++++ 19.第一次分析一個程序時, main是一個好的起始點. 20.層疊if-else if-…-else序列可以看作是由互斥選擇項組成的選擇結構. 21.有時, 要想了解程序在某一方面的功能, 運行它可能比閱讀源代碼更為恰當. 22.在分析重要的程序時, 最好首先識別出重要的組成部分. 23.了解局部的命名約定, 利用它們來猜測變數和函數的功能用途. 24.當基於猜測修改代碼時, 您應該設計能夠驗證最初假設的過程. 這個過程可能包括用編譯器進行檢查|引入斷言|或者執行適當的測試用例. 25.理解了代碼的某一部分, 可能幫助你理解餘下的代碼. 26.解決困難的代碼要從容易的部分入手. 27.要養成遇到庫元素就去閱讀相關文檔的習慣; 這將會增強您閱讀和編寫代碼的能力. 28.代碼閱讀有許多可選擇的策略: 自底向上和自頂向下的分析|應用試探法和檢查注釋和外部文檔, 應該依據問題的需要嘗試所有這些方法. 29.for (i=0; i 30.涉及兩項不等測試(其中一項包括相等條件)的比較表達式可以看作是區間成員測試. 31.我們經常可以將表達式應用在樣本數據上, 藉以了解它的含義. 32.使用De Morgan法則簡化復雜的邏輯表達式. 33.在閱讀邏輯乘表達式時, 問題可以認為正在分析的表達式以左的表達式均為true; 在閱讀邏輯和表達式時, 類似地, 可以認為正在分析的表達式以左的表達式均為false. 34.重新組織您控制的代碼, 使之更為易讀. 35.將使用條件運行符? :的表達式理解為if代碼. 36.不需要為了效率, 犧牲代碼的易讀性. 37.高效的演算法和特殊的優化確實有可能使得代碼更為復雜, 從而更難理解, 但這並不意味著使代碼更為緊湊和不易讀會提高它的效率. 38.創造性的代碼布局可以用來提高代碼的易讀性. 39.我們可以使用空格|臨時變數和括弧提高表達式的易讀性. 40.在閱讀您所控制的代碼時, 要養成添加註釋的習慣. 41.我們可以用好的縮進以及對變數名稱的明智選擇, 提高編寫欠佳的程序的易讀性. 42.用diff程序分析程序的修訂歷史時, 如果這段歷史跨越了整體重新縮排, 常常可以通過指定-w選項, 讓diff忽略空白差異, 避免由於更改了縮進層次而引入的噪音. 43.do循環的循環體至少執行一次. 44.執行算術運算時, 當b=2n-1時, 可以將a&b理解為a%(b+1). 45.將a<<n理解為a*k, k=2n. 46.將a>>n理解為a/k, k=2n. 47.每次只分析一個控制結構, 將它的內容看作是一個黑盒. 48.將每個控制結構的控製表達式看作是它所包含代碼的斷言. 49.return, goto, break和continue語句, 還有異常, 都會影響結構化的執行流程. 由於這些語句一般都會終止或重新開始正在進行的循環,因此要單獨推理它們的行為. 50.用復雜循環的變式和不變式, 對循環進行推理. 51.使用保持含義不變的變換重新安排代碼, 簡化代碼的推理工作. +++++++++++++++++++ 第三章: 高級C數據類型 +++++++++++++++++++ 52.了解特定語言構造所服務的功能之後, 就能夠更好地理解使用它們的代碼. 53.識別並歸類使用指針的理由. 54.在C程序中, 指針一般用來構造鏈式數據結構|動態分配的數據結構|實現引用調用|訪問和迭代數據元素|傳遞數組參數|引用函數|作為其他 值的別名|代表字元串|以及直接訪問系統內存. 55.以引用傳遞的參數可以用來返回函數的結果, 或者避免參數復制帶來的開銷. 56.指向數組元素地址的指針, 可以訪問位於特定索引位置的元素. 57.指向數組元素的指針和相應的數組索引, 作用在二者上的運算具有相同的語義. 58.使用全局或static局部變數的函數大多數情況都不可重入(reentrant). 59.字元指針不同於字元數組. 60.識別和歸類應用結構或共用體的每種理由. 61.C語言中的結構將多個數據元素集合在一起, 使得它們可以作為一個整體來使用, 用來從函數中返回多個數據元素|構造鏈式數據結構|映射數據在硬體設備|網路鏈接和存儲介質上的組織方式|實現抽象數據類型|以及以面向對象的方式編程. 62.共用體在C程序中主要用於優化存儲空間的利用|實現多態|以及訪問數據不同的內部表達方式. 63.一個指針, 在初始化為指向N個元素的存儲空間之後, 就可以作為N個元素的數組來使用. 64.動態分配的內在塊可以電焊工地釋放, 或在程序結束時釋放, 或由垃圾回收器來完成回收; 在棧上分配的內存塊當分配它的函數退出後釋放. 65.C程序使用typedef聲明促進抽象, 並增強代碼的易讀性, 從而防範可移植性問題, 並模擬C++和Java的類聲明行為. 66.可以將typedef聲明理解成變數定義: 變數的名稱就是類型的名稱; 變數的類型就是與該名稱對應的類型. +++++++++++++++ 第四章: C數據結構 +++++++++++++++ 67.根據底層的抽象數據類型理解顯式的數據結構操作. 68.C語言中, 一般使用內建的數組類型實現向量, 不再對底層實現進行抽象. 69.N個元素的數組可以被序列for (i=0; i 70.表達式sizeof(x)總會得到用memset或memcpy處理數組x(不是指針)所需的正確位元組數. 71.區間一般用區間內的第一個元素和區間後的第一個元素來表示. 72.不對稱區間中元素的數目等於高位邊界與低位邊界的差. 73.當不對稱區間的高位邊界等於低位邊界時, 區間為空. 74.不對稱區間中的低位邊界代表區間的第一個元素; 高位邊界代表區間外的第一個元素. 75.結構的數組常常表示由記錄和欄位組成的表. 76.指向結構的指針常常表示訪問底層記錄和欄位的游標. 77.動態分配的矩陣一般存儲為指向數組列的指針或指向元素指針的指針; 這兩種類型都可以按照二維數組進行訪問. 78.以數組形式存儲的動態分配矩陣, 用自定義訪問函數定位它們的元素. 79.抽象數據類型為底層實現元素的使用(或誤用)方式提供一種信心的量度. 80.數組用從0開始的順序整數為鍵, 組織查找表. 81.數組經常用來對控制結構進行高效編碼, 簡化程序的邏輯. 82.通過在數組中每個位置存儲一個數據元素和一個函數指針(指向處理數據元素的函數), 可以將代碼與數據關聯起來. 83.數組可以通過存儲供程序內的抽象機(abstract machine)或虛擬機(virtual machine)使用的數據或代碼, 控製程序的運作. 84.可以將表達式sizeof(x) / sizeof(x[0])理解為數組x中元素的個數. 85.如果結構中含有指向結構自身|名為next的元素, 一般說來, 該結構定義的是單向鏈表的結點. 86.指向鏈表結點的持久性(如全局|靜態或在堆上分配)指針常常表示鏈表的頭部. 87.包含指向自身的next和prev指針的結構可能是雙向鏈表的結點. 88.理解復雜數據結構的指針操作可以將數據元素畫為方框|指針畫為箭頭. 89.遞歸數據結構經常用遞歸演算法來處理. 90.重要的數據結構操作演算法一般用函數參數或模板參數來參數化. 91.圖的結點常常順序地存儲在數組中, 鏈接到鏈表中, 或通過圖的邊鏈接起來. 92.圖中的邊一般不是隱式地通過指針, 就是顯式地作為獨立的結構來表示. 93.圖的邊經常存儲為動態分配的數組或鏈表, 在這兩種情況下, 邊都錨定在圖的結點上. 94.在無向圖中, 表達數據時應該將所有的結點看作是等同的, 類似地, 進行處理任務的代碼也不應該基於它們的方向來區分邊. 95.在非連通圖中, 執行遍歷代碼應該能夠接通孤立的子圖. 96.處理包含迴路的圖時, 遍歷代碼應該避免在處理圖的迴路進入循環. 97.復雜的圖結構中, 可能隱藏著其他類型的獨立結構. +++++++++++++++++ 第五章: 高級控制流程 +++++++++++++++++ 98.採用遞歸定義的演算法和數據結構經常用遞歸的函數定義來實現. 99.推理遞歸函數時, 要從基準落伍測試開始, 並認證每次遞歸調用如何逐漸接近非遞歸基準範例代碼. 100.簡單的語言常常使用一系列遵循該語言語法結構的函數進行語法分析. 101.推理互遞歸函數時, 要基於底層概念的遞歸定義. 102.尾遞歸調用等同於一個回到函數開始處的循環. 103.將throws子句從方法的定義中移除, 然後運行Java編譯器對類的源代碼進行編譯, 就可以容易地找到那些可能隱式地生成異常的方法. 104.在多處理器計算機上運行的代碼常常圍繞進程或線程進行組織. 105.工作群並行模型用於在多個處理器間分配工作, 或者創建一個任務池, 然後將大量需要處理標准化的工作進行分配. 106.基於線程的管理者/工人並行模型一般將耗時的或阻塞的操作分配給工人子任務, 從而維護中心任務的響應性. 107.基於進程的管理者/工人並行模型一般用來重用現有的程序, 或用定義良好的介面組織和分離粗粒度的系統模塊. 108.基於流水線的並行處理中, 每個任務都接收到一些輸入, 對它們進行一些處理, 並將生成的輸出傳遞給下一個任務, 進行不同的處理. 109.競爭條件很難捉摸, 相關的代碼常常會將競爭條件擴散到多個函數或模塊; 因而, 很難隔離由於競爭條件導致的問題. 110.對於出現在信號處理器中的數據結構操作代碼和庫調用要保持高度警惕. 111.在閱讀包含宏的代碼時, 要注意, 宏既非函數, 也非語句. 112.do…while(0)塊中的宏等同於控制塊中的語句. 113.宏可以訪問在它的使用點可見的所有局部變數. 114.宏調用可改變參數的值 115.基於宏的標記拼接能夠創建新的標記符. +++++++++++++++++ 第六章: 應對大型項目 +++++++++++++++++ 116.我們可以通過瀏覽項目的源代碼樹—包含項目源代碼的層次目錄結構, 來分析一個項目的組織方式. 源碼樹常常能夠反映出項目在構架和軟體過程上的結構. 117.應用程序的源代碼樹經常是該應用程序的部署結構的鏡像. 118.不要被龐大的源代碼集合嚇倒; 它們一般比小型的專門項目組織得更出色. 119.當您首次接觸一個大型項目時, 要花一些時間來熟悉項目的目錄樹結構. 120.項目的源代碼遠不只是編譯後可以獲得可執行程序的計算機語言指令; 一個項目的源碼樹一般還包括規格說明|最終用戶和開發人員文檔|測試腳本|多媒體資源|編譯工具|例子|本地化文件|修訂歷史|安裝過程和許可信息. 121.大型項目的編譯過程一般聲明性地藉助依賴關系來說明. 依賴關系由工具程序, 如make及其派生程序, 轉換成具體的編譯行動. 122.大型項目中, 製作文件常常由配置步驟動態地生成; 在分析製作文件之前, 需要先執行項目特定的配置. 123.檢查大型編譯過程的各個步驟時, 可以使用make程序的-n開關進行預演. 124.修訂控制系統提供從儲存庫中獲取源代碼最新版本的方式. 125.可以使用相關的命令, 顯示可執行文件中的修訂標識關鍵字, 從而將可執行文件與它的源代碼匹配起來. 126.使用修訂日誌中出現的bug跟蹤系統內的編號, 可以在bug跟蹤系統的資料庫中找到有關的問題的說明. 127.可以使用修訂控制系統的版本儲存庫, 找出特定的變更是如何實現的. 128.定製編譯工具用在軟體開發過程的許多方面, 包括配置|編譯過程管理|代碼的生成|測試和文檔編制. 129.程序的調試輸出可以幫助我們理解程序控制流程和數據元素的關鍵部分. 130.跟蹤語句所在的地點一般也是演算法運行的重要部分. 131.可以用斷言來檢驗演算法運作的步驟|函數接收的參數|程序的控制流程|底層硬體的屬性和測試用例的結果. 132.可以使用對演算法進行檢驗的斷言來證實您對演算法運作的理解, 或將它作為推理的起點. 133.對函數參數和結果的斷言經常記錄了函數的前置條件和後置條件. 134.我們可以將測試整個函數的斷言作為每個給定函數的規格說明. 135.測試用例可以部分地代替函數規格說明. 136.可以使用測試用例的輸入數據對源代碼序列進行預演. +++++++++++++++++++ 第七章: 編碼規范和約定 +++++++++++++++++++ 137.了解了給定代碼庫所遵循的文件組織方式後, 就能更有效率地瀏覽它的源代碼. 138.閱讀代碼時, 首先要確保您的編輯器或優美列印程序的tab設置, 與代碼遵循的風格規范一致. 139.可以使用代碼塊的縮進, 快速地掌握代碼的總體結構. 140.對編排不一致的代碼, 應該立即給予足夠的警惕. 141.分析代碼時, 對標記為XXX, FIXME和TODO的代碼序列要格外注意: 錯誤可能就潛伏在其中. 142.常量使用大寫字母命名, 單詞用下劃線分隔. 143.在遵循Java編碼規范的程序中, 包名(package name)總是從一個頂級的域名開始(例如, org, com), 類名和介面名由大寫字母開始, 方法和變數名由小寫字母開始. 144.用戶界面控制項名稱之前的匈牙利記法的前綴類型標記可以幫助我們確定它的作用. 145.不同的編程規范對可移植構造的構成有不同的主張. 146.在審查代碼的可移植性, 或以某種給定的編碼規范作為指南時, 要注意了解規范對可移植性需求的界定與限制. 147.如果GUI功能都使用相應的編程結構來實現, 則通過代碼審查可以輕易地驗證給定用戶界面的規格說明是否被正確地採用. 148.了解項目編譯過程的組織方式與自動化方式之後, 我們就能夠快速地閱讀與理解對應的編譯規則. 149.當檢查系統的發布過程時, 常常可以將相應發行格式的需求作為基準. ++++++++++++ 第八章: 文檔 ++++++++++++ 150.閱讀代碼時, 應該盡可能地利用任何能夠得到的文檔. 151.閱讀一小時代碼所得到的信息只不過相當於閱讀一分鍾文檔. 152.使用系統的規格說明文檔, 了解所閱讀代碼的運行環境. 153.軟體需求規格說明是閱讀和評估代碼的基準. 154.可以將系統的設計規格說明作為認知代碼結構的路線圖, 閱讀具體代碼的指引. 155.測試規格說明文檔為我們提供可以用來對代碼進行預演的數據. 156.在接觸一個未知系統時, 功能性的描述和用戶指南可以提供重要的背景信息,從而更好地理解閱讀的代碼所處的上下文. 157.從用戶參考手冊中, 我們可以快速地獲取, 應用程序在外觀與邏輯上的背景知識, 從管理員手冊中可以得知代碼的介面|文件格式和錯誤消息的詳細信息. 158.利用文檔可以快捷地獲取系統的概況, 了解提供特定特性的代碼. 159.文檔經常能夠反映和提示出系統的底層結構. 160.文檔有助於理解復雜的演算法和數據結構. 161.演算法的文字描述能夠使不透明(晦澀, 難以理解)的代碼變得可以理解. 162.文檔常常能夠闡明源代碼中標識符的含義. 163.文檔能夠提供非功能性需求背後的理論基礎. 164.文檔還會說明內部編程介面. 165.由於文檔很少像實際的程序代碼那樣進行測試, 並受人關注, 所以它常常可能存在錯誤|不完整或過時. 166.文檔也提供測試用例, 以及實際應用的例子. 167.文檔常常還會包括已知的實現問題或bug. 168.環境中已知的缺點一般都會記錄在源代碼中. 169.文檔的變更能夠標出那些故障點. 170.對同一段源代碼重復或互相沖突的更改, 常常表示存在根本性的設計缺陷, 從而使得維護人員需要用一系列的修補程序來修復. 171.相似的修復應用到源代碼的不同部分, 常常表示一種易犯的錯誤或疏忽, 它們同樣可能會在其他地方存在. 172.文檔常常會提供不恰當的信息, 誤導我們對源代碼的理解. 173.要警惕那些未歸檔的特性: 將每個實例歸類為合理|疏忽或有害, 相應地決定是否應該修復代碼或文檔. 174.有時, 文檔在描述系統時, 並非按照已完成的實現, 而是系統應該的樣子或將來的實現. 175.在源代碼文檔中, 單詞gork的意思一般是指」理解」. 176.如果未知的或特殊用法的單詞阻礙了對代碼的理解, 可以試著在文檔的術語表(如果存在的話)|New Hacker』s Dictionary[Ray96]|或在Web搜索引擎中查找它們. 177.總是要以批判的態度來看待文檔, 注意非傳統的來源, 比如注釋|標准|出版物|測試用例|郵件列表|新聞組|修訂日誌|問題跟蹤資料庫|營銷材料|源代碼本身. 178.總是要以批判的態度來看待文檔; 由於文檔永遠不會執行, 對文檔的測試和正式復查也很少達到對代碼的同樣水平, 所以文檔常常會誤導讀者, 或者完全錯誤. 179.對於那些有缺陷的代碼, 我們可以從中推斷出它的真實意圖. 180.在閱讀大型系統的文檔時, 首先要熟悉文檔的總體結構和約定. 181.在對付體積龐大的文檔時, 可以使用工具, 或將文本輸出到高品質輸出設備上, 比如激光列印機, 來提高閱讀的效率. ++++++++++++++ 第九章: 系統構架 ++++++++++++++ 182.一個系統可以(在重大的系統中也確實如此)同時出多種不同的構架類型. 以不同的方式檢查同一系統|分析系統的不同部分|或使用不同級別的分解, 都有可能發現不同的構架類型. 183.協同式的應用程序, 或者需要協同訪問共享信息或資源的半自治進程, 一般會採用集中式儲存庫構架. 184.黑板系統使用集中式的儲存庫, 存儲非結構化的鍵/值對, 作為大量不同代碼元件之間的通信集線器. 185.當處理過程可以建模|設計和實現成一系列的數據變換時, 常常會使用數據流(或管道—過濾器)構架. 186.在批量進行自動數據處理的環境中, 經常會採用數據流構架, 在對數據工具提供大量支持的平台上尤其如此. 187.數據流構架的一個明顯徵兆是: 程序中使用臨時文件或流水線(pipeline)在不同進程間進行通信. 188.使用圖示來建模面向對象構架中類的關系. 189.可以將源代碼輸入到建模工具中, 逆向推導出系統的構架. 190.擁有大量同級子系統的系統, 常常按照分層構架進行組織. 191.分層構架一般通過堆疊擁有標准化介面的軟體組件來實現. 192.系統中每個層可以將下面的層看作抽象實體, 並且(只要該層滿足它的需求說明)不關心上面的層如何使用它. 193.層的介面既可以是支持特定概念的互補函數族, 也可以是一系列支持同一抽象介面不同底層實現的可互換函數. 194.用C語言實現的系統, 常常用函數指針的數組, 表達層介面的多路復用操作. 195.用面向對象的語言實現的系統, 使用虛方法調用直接表達對層介面的多嘴復用操作. 196.系統可以使用不同的|獨特的層次分解模型跨各種坐標軸進行組織. 197.使用程序切片技術, 可以將程序中的數據和控制之間依賴關系集中到一起. 198.在並發系統中, 一個單獨的系統組件起到集中式管理器的作用, 負責啟動|停止和協調其他系統進程和任務的執行. 199.許多現實的系統都會博採眾家之長. 當處理此類系統時, 不要徒勞地尋找無所不包的構架圖; 應該將不同構架風格作為獨立但相關的實體 來進行定位|識別並了解. 200.狀態變遷圖常常有助於理清狀態機的動作. 201.在處理大量的代碼時, 了解將代碼分解成單獨單元的機制極為重要. 202.大多數情況下, 模塊的物理邊界是單個文件|組織到一個目錄中的多個文件或擁有統一前綴的文件的集合. 203.C中的模塊, 由提供模塊公開介面的頭文件和提供對應實現的源文件組成. 204.對象的構造函數經常用來分配與對象相關的資源, 並初始化對象的狀態. 函數一般用來釋放對象在生命期中佔用的資源. 205.對象方法經常使用類欄位來存儲控制所有方法運作的數據(比如查找表或字典)或維護類運作的狀態信息(例如, 賦給每個對象一個標識符的 計數器). 206.在設計良好的類中, 所有的欄位都應在聲明為private, 並用公開的訪問方法提供對它們的訪問. 207.在遇到friend聲明時, 要停下來分析一下, 看看繞過類封裝在設計上的理由. 208.可以有節制地用運算符增強特定類的可用性, 但用運算符重載, 將類實現為擁有內建算術類型相關的全部功能的類實體, 是不恰當的. 209.泛型實現不是在編譯期間通過宏替換或語言所支持的功能(比如C++模板和Ada的泛型包)來實現, 就是在運行期間通過使用數據元素的指針和函數的指針|或對象的多態性實現. 210.抽象數據類型經常用來封裝常用的數據組織方案(比如樹|列表或棧), 或者對用戶隱藏數據類型的實現細節. 211.使用庫的目的多種多樣: 重用源代碼或目標代碼, 組織模塊集合, 組織和優化編譯過程, 或是用來實現應用程序各種特性的按需載入. 212.大型的|分布式的系統經常實現為許多互相協作的進程. 213.對於基於文本的數據儲存庫, 可以通過瀏覽存儲在其中的數據, 破譯出它的結構. 214.可以通過查詢數據字典中的表, 或使用資料庫專有的SQL命令, 比如show table, 來分析關系型資料庫的模式. 215.識別出重用的構架元素後, 可以查找其最初的描述, 了解正確地使用這種構架的方式, 以及可能出現的誤用. 216.要詳細分析建立在某種框架之上的應用程序, 行動的最佳路線就是從研究框架自身開始. 217.在閱讀向導生成的代碼時, 不要期望太高, 否則您會感到失望. 218.學習幾個基本的設計模式之後, 您會發現, 您查看代碼構架的方式會發生改變: 您的視野和詞彙將會擴展到能夠識別和描述許多通用的形式. 219.頻繁使用的一些模式, 但並不顯式地指出它們的名稱, 這是由於構架性設計的重用經常先於模式的形成. 220.請試著按照底層模式來理解構架, 即使代碼中並沒有明確地提及模式. 221.大多數解釋器都遵循類似的處理構架, 圍繞一個狀態機進行構建, 狀態機的操作依賴於解釋器的當前狀態|程序指令和程序狀態. 222.多數情況下, 參考構架只是為應用程序域指定一種概念性的結構, 具體的實現並非必須遵照這種結構. +++++++++++++++++ 第十章: 代碼閱讀工具 +++++++++++++++++ 223.詞彙工具可以高效地在一個大代碼文件中或者跨多個文件查找某種模式. 224.使用程序編輯器和正則表達式查找命令, 瀏覽龐大的源代碼文件. 225.以只讀方式瀏覽源代碼文件. 226.使用正則表達式 ^function name 可以找出函數的定義. 227.使用正則表達式的字元類, 可以查找名稱遵循特定模式的變數. 228.使用正則表達式的否定字元類, 可以避免非積極匹配. 229.使用正則表達式 symbol-1. *symbol-2, 可以查找出現在同一行的符號. 230.使用編輯器的 tags 功能, 可以快速地找出實體的定義. 231.可以用特定的 tag 創建工具, 增加編輯器的瀏覽功能. 232.使用編輯器的大綱視圖, 可以獲得源代碼結構的鳥瞰圖. 233.使用您的編輯器來檢測源代碼中圓括弧|方括弧和花括弧的匹配. 234.使用 grep 跨多個文件查找代碼模式. 235.使用 grep 定位符號的聲明|定義和應用. 236.當您不能精確地表述要查找的內容時, 請使用關鍵單詞的詞干對程序的源代碼進行查找. 237.用 grep 過濾其他工具生成的輸出, 分離出您要查找的項. 238.將 grep 的輸出輸送到其他工具, 使復雜處理任務自動化. 239.通過對 grep 的輸出進行流編輯, 重用代碼查找的結果. 240.通過選取與噪音模式不匹配的輸出行(grep-v), 過濾虛假的 grep 輸出. 241.使用 fgrep 在源代碼中查找字元串列表. 242.查找注釋, 或標識符大小寫不敏感的語言編寫的代碼時, 要使用大小寫不敏感的模式匹配(grep -i). 243.使用 grep –n 命令行開關, 可以創建與給定正則表達式匹配的文件和行號的檢查表. 244.可以使用 diff 比較文件或程序不同版本之間的差別. 245.在運行 diff 命令時, 可以使用 diff –b, 使文件比較演算法忽略結尾的空格, 用–w 忽略所有空白區域的差異, 用–i 使文件比較對大小寫不敏感. 246.不要對創建自己的代碼閱讀工具心存畏懼. 247.在構建自己的代碼閱讀工具時: 要充分利用現代快速原型語言所提供的能力; 從簡單開始, 根據需要逐漸改進; 使用利用代碼詞彙結構的各種試探法; 要允許一些輸出噪音或寂靜(無關輸出或缺失輸出); 使用其他工具對輸入進行預處理, 或者對輸出進行後期處理. 248.要使編譯器成為您的: 指定恰當級別的編譯器警告, 並小心地評估生成的結果. 249.使用C預處理器理清那些濫用預處理器特性的程序. 250.要徹底地了解編譯器如何處理特定的代碼塊, 需要查看生成的符號(匯編)代碼. 251.通過分析相應目標文件中的符號, 可以清晰地了解源文件的輸入和輸出. 252.使用源代碼瀏覽器瀏覽大型的代碼集合以及對象類型. 253.要抵制住按照您的編碼規范對外部代碼進行美化的誘惑; 不必要的編排更改會創建不同的代碼, 並妨礙工作的組織. 254.優美列印程序和編輯器語法著色可以使得程序的源代碼為易讀. 255.cdecl 程序可以將難以理解的C和C++類型聲明轉換成純英語(反之亦然). 256.實際運行程序, 往往可以更深刻地理解程序的動作. 257.系統調用|事件和數據包跟蹤程序可以增進對程序動作的理解. 258.執行剖析器可以找出需要著重優化的代碼, 驗證輸入數據的覆蓋性, 以及分析演算法的動作. 259.通過檢查從未執行的代碼行, 可以找出測試覆蓋的弱點, 並據此修正測試數據. 260.要探究程序動態動作時的每個細節, 需要在調試器中運作它. 261.將您覺得難以理解的代碼列印到紙上. 262.可以繪制圖示來描繪代碼的動作. 263.可以試著向別人介紹您在閱讀的代碼, 這樣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