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求directshow視頻圖像縮放與旋轉演算法
這個操作可以參考directshow samples裡面的filter ezrgb24,
參照這個示例可以實現對sample的圖像進行變換的功能。
它的實施步驟大概是這樣的:先將pIn的數據直接復制到pOut,然後將pOut的數據取出來進行變換。
變換進行的操作參考一些DIB演算法庫就可以了。
⑵ 暴風影音之類的視頻播放器是用什麼插值演算法來縮放視頻畫面的
通過差值倍線演算法
⑶ 怎樣把自己錄的錄像縮小啊太占內存了
下載一個視頻轉換器,把解析度調小刀你需要的級別,不要調太小,否則會變成「馬賽克」的。有時間可以看看下面的資料,把視頻變小有很多調整方法!
格式解析
◇ AVI
從Windows 3.X時代開始,AVI就成為主流視頻格式,其地位好比音頻格式中的WAV。在AVI文件中,視頻信息和伴音信息是分別存儲的,因此可以把一段AVI文件中的視頻與另一個AVI文件中的伴音合成在一起。AVI文件結構不僅解決了音頻和視頻的同步問題,而且具有通用和開放的特點。它可以在任何Windows環境下工作,很多軟體都可以對AVI視頻直接進行編輯處理。
盡管AVI擁有兼容性好、調用方便、圖象質量優良等特點,然而其缺點也是顯而易見的,這就是AVI文件太過龐大。另外AVI還存在2GB或4GB的容量限制(FAT32文件系統)。
◇ MPEG-Ⅰ(VCD)
MPEG-Ⅰ應該是大家接觸最多的視頻格式,VCD就採用這一編碼方式。PAL 制式的MPEG-Ⅰ 的解析度為 352×240,稍強於VHS畫質,而且可以將大約74分鍾左右的MPEG-Ⅰ文件存儲在一張容量為650MB的光碟中,因而得以大規模普及。
不過以現今的眼光來看,MPEG-Ⅰ無論是畫質還是文件大小方面都難以令人滿意,因此逐漸被其它先進編碼格式取代也是必然的趨勢。
◇ MPEG-Ⅱ(DVD)
MPEG-Ⅱ在MPEG-Ⅰ的基礎上將畫質大幅提升,PAL制式的標准MPEG-Ⅱ解析度高達720×576解析度。此外,MPEG-Ⅱ在編碼時使用了幀間壓縮和幀內壓縮兩種方式,並且通過運動補償等技術來改善畫質。
從清晰度來看,MPEG-Ⅱ幾乎是無可挑剔的,但是MPEG-Ⅱ也並非十全十美。由於MPEG-Ⅱ沒能在壓縮技術上有所突破,因此其數據量比MPEG-Ⅰ更大,在DVD刻錄機沒有普及之前難以用於個人製作。此外,MPEG-Ⅱ的壓縮數據的碼流比較特殊性,各種編輯軟體無法隨機訪問,因此在進行非線性編輯時會導致素材搜索很遲緩。更為重要的是,MPEG-Ⅱ過大的編解碼必須依賴強大的處理晶元。
◇ MPEG4(DivX、XviD、WMV9)
MPEG4可謂是目前最熱門的視頻格式了,被稱為DVD 殺手。MPEG4的畫質細膩、音效動感逼真,視聽效果接近DVD水平。而且在保證圖像質量相同的情況下,採用MPEG4編碼的文件大小可達到原DVD影音文件的1/3左右。更為重要的是,MPEG4的編碼率可以自由設定,讓用戶輕松地在畫質與體積之間選擇。
目前常見的MPEG4編碼技術可以分為DivX、XviD以及Microsoft MPEG4 V3。Microsoft MPEG4 V3編碼主要被用於ASF文件,基本上不對DVD構成任何威脅。令人感到意外的是,Microsoft對MPEG4進行修改推出了WMV,目前已經漸成氣候。隨著Windows Media Encoder9的推出 ,WMV9將會提供接近DVD的畫質,而且在版權保護上煞費苦心。
DivX和XviD將矛頭直指DVD,它們都具備動態補償、視覺心理智能壓縮等功能,而且還可以配合字幕功能實現等同於DVD電影的效果。在視頻採集時,DivX和XviD編碼對於系統性能的要求並不高,數據量的降低可以明顯減輕CPU與磁碟系統的負擔。目前DivX和XviD的編碼解碼器都是免費的,因此大受歡迎。
◇ RealMedia
RealMedia 應該說是最流行的網路流媒體格式之一了,正是它的誕生,才使得網路視頻得以廣泛應用。令人驚嘆的是,在用 56K Modem撥號上網的條件下,RM依舊可以實現不間斷地視頻播放。此外,RM類似於MPEG4,可以自行設定編碼速率,而且也具備動態補償,在512Kbps以上的編碼速率時,RM的畫質高於VCD。但是,在相同的編碼速率下,RM的畫質還是不如MPEG4。
為了改變RealMedia不適合高畫質視頻存儲的缺陷,Real公司推出了RMVB格式。VB即VBR,是Variable Bit Rate(可改變比特率)的英文縮寫。影片的里靜止畫面和運動畫面對壓縮比率的要求是不同的,如果始終保持固定的比特率,會對文件容量造成浪費,而且在大動態視頻場面時畫質不佳。
RMVB打破了原先RM格式那種自始自終保持固定壓縮比的方式,引入了動態壓縮比率,將較高的比特率用於復雜的動態畫面(歌舞、飛車、戰爭等),而在靜態畫面時則靈活地轉為較低的編碼率,合理地利用了比特率資源。這樣在平均編碼率不變的情況下,可以進一步改善視頻畫質。
◇ MOV
MOV是由Apple公司主推的視頻格式,可通用於MAC系統與PC平台。MOV格式的視頻文件可以採用不壓縮或壓縮的方式,其壓縮演算法包括Cinepak、Intel Indeo Video R3.2 和Video編碼。雖然普通人對MOV格式的文件接觸不太多,但MOV在視頻編輯時還是具有很重要的意義。Adobe公司的專業級多媒體視頻處理軟體AfterEffect和Premiere都在底層支持MOV,允許直接編輯。客觀而言,昔日輝煌的MOV已經不復當年之勇,也不適合作為視頻文件輸出的最終載體。
常見多媒體格式特性對比
MPEG-Ⅰ MPEG-Ⅱ DivX XviD WMV RM RMVB MOV AVI
默認PAL制 352×288 720× 576 可變 可變 可變 可變 可變 320×240 320×240
默認NTSC 352×288 640× 480 可變 可變 可變 可變 可變 320×240 320×240
最大音頻通道 2 8 8 8 8 2 8 2 2
默認編碼率 1.5Mbps 4~8Mbps 可變 可變 可變 可變 可變 800~1600Kbps NA
視頻質量 一般 很好 編碼設定 編碼設定 編碼設定 一般 較高 一般 很好
動態補償 無 有 有 有 有 有 有 無 無
編碼硬體要求 一般 高 較高 較高 較高 一般 較高 一般 低
解碼硬體要求 很低 一般 較高 較高 很高 較低 較高 一般 很低
可編輯性 較好 一般 很差 很差 很差 很差 很差 較好 很好
擴展名 MPG、MPEG、M2V、DAT MPG、MPEG、VOB AVI AVI WMV、ASF RM、RAM RMVB MOV AVI
二、畫質比較與技術指標
不可否認,畫質對於一種視頻編碼格式而言是相當重要的。在相同壓縮比的條件下,畫質最出色的視頻格式自然受到廣大用戶的推崇。為此,我們選擇了兩種編碼速率進行測試,分別是1.5Mbps和512Kbps,從實際表現來看究竟誰才是最優秀的視頻存儲格式。視頻來源是高品質的DVD影碟,編碼後採用HyperSnap截圖。
◇ 1.5Mbps高碼率測試
從畫質對比的截圖來看,我們不得不被MPEG4以及RMVB的表現而打動(因為印刷效果的限制,我們無法通過圖片來展現這種區別。註:原文發表於PCDIY雜志)。客觀而言,此時它們與DVD畫質的差距微乎其微,肉眼幾乎無法分辨。在MPEG4與RMVB的較量中,兩者都表現出極高的水準,MPEG4總體上更勝一籌,不過說實話,在動態畫面下,這種細微的差別是很難察覺的。MPEG4分支下的DivX、XviD和WMV基本上處於同一水平線,其中DivX與XviD的表現更是如出一轍,很多人認為XviD就是DivX 5.0之後的免費版,甚至在名稱方面都有些類似。至於MPEG-Ⅰ(VCD),由於編碼演算法的原因,其畫質自然無法與以上幾項技術相提並論。
◇ 512Kbps低碼率測試
512Kbps的低編碼速率對於各種編碼技術而言都是一種考驗。如果不能在低編碼速率下展現出可以令人接受的畫質,那麼這項技術至少不適用於互聯網路。在此項測試中,DivX和XviD畫質比VCD略遜一籌,倒是RM與WMV令我們刮目相看,能夠提供與VCD相近的畫質,甚至還稍微出色一些。對此我們並不感到意外,因為DivX和XviD的本意就是打破DVD視頻在高畫質領域的壟斷,而WMV和RM帶有流媒體的烙印,在低編碼速率下擁有更多的補償技術,改善了畫質。
三、實時編碼測試
測試使用的編碼軟體包括RM(Helix ProcerPlus)、DivX(UleadVideoStudio6+DivX5.05)、WMV(WindowsMediaEncoder9)、MPEG-Ⅰ(UleadVideoStudio6)和MPEG-Ⅱ(UleadVideoStudio6),操作系統為Windows2000中文版+SP3。
◇ 低端配置測試
這款低端配置的主要配件為Celeron 550MHz(366MHz超頻)+440BX+256MB PC100 SDRAM。使用PII以及低頻PIII、Celeron、Duron的用戶都可以參考一下。
對於低端配置,我們採用電視卡錄制節目的方式,測試用的電視卡處理晶元為BT878,不具備實時編碼能力,因此對於各種編碼技術而言都是公平的。此外,考慮到視頻源的質量,除了MPEG-Ⅰ/Ⅱ,其餘都採用512Kbps編碼速率,而且各種參數選擇默認值。
低端配置實時編碼測試
1分鍾內丟幀數 流暢度
RM 無法看到 可以接受
DivX 355 勉強接受
WMV9 無法看到 較差
MPEG-Ⅰ 345 勉強接受
MPEG-Ⅱ 停止測試 完全無法接受
從測試情況來看,RM似乎更加適合低配置用戶,而MPEG-Ⅱ過高的數據量已經遠遠超出了該配置的處理能力。非常遺憾的是,最實用的DivX與WMV9在低配置機器上有些力不從心。
◇ 中端配置測試
中端配置為Duron 1.1GHz+KT133A,其它配件與低端配置相同。這應該算是典型中低端配置,新Duron所支持的SSE指令集得到各種視頻軟體的優化。此次測試的編碼速率為1Mbps。
中端配置實時編碼測試
1分鍾內丟幀數 流暢度
RM 無法看到 完全可以接受
DivX 152 完全可以接受
WMV9 無法看到 可以接受
MPEG-Ⅰ 0 完全可以接受
MPEG-Ⅱ 235 可以接受
當CPU主頻跨越1GHz的台階之後,整個系統基本上能夠應對各種視頻編碼技術。毫無疑問,對於如今大多數Pentium4以及AthlonXP兼容機而言,應付各種視頻編碼已經輕松自如,由此也可以預見,軟體編碼技術將最終取代硬體編碼晶元,特別是在家用領域。
⑷ Mediacoder 圖像縮放 演算法 在畫面>尺寸(右邊)>演算法 小解析度視頻放大應該用那個演算法
http://vcb-s.nmm-hd.org
對於動漫放大的話可以試試waifu2x
https://nmm-hd.org/newbbs/viewtopic.php?f=23&t=1641
需要高配置的電腦,mediacoder大概用不了。
⑸ DPI縮放技術是什麼
傳統DPI縮放機制
傳統DPI縮放機制被Windows XP所採用,由開發者自行檢查字體縮放後是否存在潛在的問題。
優點:字體清晰
缺點:排版錯亂(UI元素文本框重疊、表格文字溢出、界面超越屏幕邊緣)
現代DPI縮放機制:DPI虛擬化
現代DPI縮放機制被Windows Vista/Win7/Win8/Win8.1所採用。如果DPI縮放比例不超過125%,繼續使用傳統DPI縮放機制,超過之後就開啟這個新模式。需要指出的是,125%縮放比例在多數情況並不會造成嚴重的界面錯亂,而且縮放後字體清晰。
具體來說,對於報告支持DPI自適應的程序,系統將停用DPI縮放。
對於沒有報告支持DPI自適應的程序,系統將採用如下機制:
縮放比例如果為100%的整數倍,系統採用一點對多點進行縮放。當選擇縮放比例為200%/300%/...,原有界面中1點依次對應4點/9點...。
縮放比例如果為非100%的整數倍,系統首先給應用提交虛擬解析度,然後由系統離屏渲染軟體界面,再放大到用戶選擇的DPI級別上。
以1920*1080解析度,縮放比例150%為例。系統首先向應用提交當前的解析度為1280x720,獲得離屏渲染的界面以後,再使用常規的圖像插值演算法進行放大。需要提醒的是,插值將不可避免的導致界面模糊,字體鋸齒等一系列問題。
優點:界面正常
缺點:界面模糊
Win10 DPI縮放機制:完全的DPI虛擬化
Win10 DPI縮放機制絕大多數部分與現代DPI縮放機制一致,唯一不同是所有DPI級別(包括125%)均採用DPI虛擬化機制,保證界面正常。
▲左側為Win10 DPI機制,右側為Win8.1 DPI機制
最後簡要介紹下MAC DPI縮放機制,Retina屏幕統一採用200% DPI縮放級別,實現原理和Windows沒有任何區別。唯一的不同是,MAC OS X軟體在顯示視頻和圖像時,視頻圖像區域採用100% DPI,以保證視頻和圖片的顯示質量。
⑹ 視頻解析度16:9和4:3比例是如何計算出來的,怎麼計算的
橫480的16:9屏的比例應該是480:270,但由於270不能被8整除(很多視頻是要求長寬都能被8整除的,否則播放不正常),所以加了2個點,變成272,實際比例也不算受影響,還算是16:9。
你要計算比例也很簡單:你將寬的數字(前面那個)除以16再乘以9,如果得到的數字和高的一樣(或者差不多),那就是16:9的。比如1280/16×9=720,1920/16×9=1080等等。
如果差很多,你就試試除以4再乘以3,如果得到的數字和高的一樣(或者差不多),那就是4:3的,或者不用試,反正有黑邊。
(6)視頻縮放演算法擴展閱讀:
解析度是用於度量圖像內數據量多少的一個參數,通常表示成ppi(每英寸像素Pixel per inch)那個視頻的320X180是指它在橫向和縱向上的有效像素,窗口小時ppi值較高,看起來清晰。
窗口放大時,由於沒有那麼多有效像素填充窗口,有效像素ppi值下降,就模糊了。(放大時有效像素間的距離拉大,而顯卡會把這些空隙填滿,也就是插值。
插值所用的像素是根據上下左右的有效像素「猜」出來的「假像素」,沒有原視頻信息)習慣上我們說的解析度是指圖像的高/寬像素值,嚴格意義上的解析度是指單位長度內的有效像素值ppi。
差別就在這里。圖像的高/寬像素值的確和尺寸無關,但單位長度內的有效像素值ppi和尺寸就有關了,顯然尺寸越大ppi越小。
⑺ 顯微鏡的視放大率和橫向放大率有什麼區別,分別怎麼計算
對於目視光學儀器(放大鏡、顯微鏡、望遠鏡等),其放大作用不能簡單地用橫向放大率來表徵,而應該代之以視覺放大率。
1、定義不同:視放大率定義為通過儀器看物體時,其像對眼睛張角的正切與直接看物體時,物體對眼睛張角的正切之比;而橫向放大率定義為像高與物高之比。
2、實際應用不同:只有視覺放大率才能衡量目視光學儀器(多個透鏡組合)的放大作用,橫向放大率只適用於衡量單個透鏡的放大作用。
顯微鏡的光路圖如下:
至此,我們可以套用公式做光學參數的計算了。
(7)視頻縮放演算法擴展閱讀:
顯微鏡優點(與放大鏡相比):
1、具有更大的放大率,二次放大;
2、人眼離物面較遠,使用方便;
3、物鏡和目鏡可調換,從而得到多種放大率;
4、具有中間實像面,可放置分劃板,用於測量(構成測微目鏡);
5、當中間實像A』位於Fe之前時,A」為實像,可投影到屏上。
齊焦條件:調換物鏡後,不需再調焦就能看到像。
1、物鏡調換後,像面不動,物面不動——物鏡共軛距不變(195mm);
2、 物鏡像面即目鏡前焦面不動——在上端面以下10mm處;
3、機械筒長—上下端面之間的距離(160mm),有的可調。
⑻ 顯微鏡放大倍數怎樣計算
最大倍數=物鏡的最大倍數*最大目鏡的倍數。
最小倍數=物鏡的最小倍數*最小目鏡的倍數。
顯微鏡放大的倍數=物鏡的倍數*目鏡的倍數。
顯微鏡主要用於放大微小物體成為人的肉眼所能看到的儀器。顯微鏡分光學顯微鏡和電子顯微鏡:光學顯微鏡是在1590年由荷蘭的詹森父子所首創。
現代的光學顯微鏡可把物體放大1600倍,分辨的最小極限達波長的1/2,國內顯微鏡機械筒長度一般是160毫米,其中對顯微鏡研製,微生物學有巨大貢獻的人為列文虎克、荷蘭籍。
(8)視頻縮放演算法擴展閱讀:
顯微鏡的維護
(1)防潮如果室內潮濕,光學鏡片就容易生霉、生霧。鏡片一旦生霉,很難除去。顯微鏡內部的鏡片由於不便擦拭,潮濕對其危害性更大。
機械零件受潮後,容易生銹。為了防潮,存放顯微鏡時,除了選擇乾燥的房間外,存放地點也應離牆、離地、遠離濕源。顯微鏡箱內應放置1~2袋硅膠作乾燥劑。並經常對硅膠進行烘烤。在其顏色變粉紅後,應及時烘烤,烘烤後再繼續使用。
(2)防塵光學元件表面落入灰塵,不僅影響光線通過,而且經光學系統放大後,會生成很大的污斑,影響觀察。灰塵、砂粒落入機械部分,還會增加磨損,引起運動受阻,危害同樣很大。因此,必須經常保持顯微鏡的清潔。
(3)防腐蝕 顯微鏡不能和具有腐蝕性的化學試劑放在一起。如硫酸、鹽酸、強鹼等。
(4)防熱 防熱的目的主要是為了避免熱脹冷縮引起鏡片的開膠與脫落。
(5)請勿觸碰尖銳的物品,如鐵釘、針等。
(6)非相關人員請勿隨意動用。
⑼ 圖像縮放 ffmpeg opencv resize 哪個速度快
OpenCV的話:YUV->IplImage->縮放->轉換回YUV可參考:YUV轉IPLImage(RGB)或者使用ffmpeg的swscale可以直接實現可參考:FFMPEG 實現 YUV,RGB各種圖像原始數據之間的轉換(swsca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