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數據分析包括哪些演算法
1. Analytic Visualizations(可視化分析)
不管是對數據分析專家還是普通用戶,數據可視化是數據分析工具最基本的要求。可視化可以直觀的展示數據,讓數據自己說話,讓觀眾聽到結果。
2. Data Mining Algorithms(數據挖掘演算法)
可視化是給人看的,數據挖掘就是給機器看的。集群、分割、孤立點分析還有其他的演算法讓我們深入數據內部,挖掘價值。這些演算法不僅要處理大數據的量,也要處理大數據的速度。
3. Predictive Analytic Capabilities(預測性分析能力)
數據挖掘可以讓分析員更好的理解數據,而預測性分析可以讓分析員根據可視化分析和數據挖掘的結果做出一些預測性的判斷。
4. Semantic Engines(語義引擎)
我們知道由於非結構化數據的多樣性帶來了數據分析的新的挑戰,我們需要一系列的工具去解析,提取,分析數據。語義引擎需要被設計成能夠從「文檔」中智能提取信息。
5. Data Quality and Master Data Management(數據質量和數據管理)
數據質量和數據管理是一些管理方面的最佳實踐。通過標准化的流程和工具對數據進行處理可以保證一個預先定義好的高質量的分析結果。
② 大數據分析中,有哪些常見的大數據分析模型
對於互聯網平台而言的產品,主要可以分為兩大類:商品和服務。想要通過數據分析提高產品的銷量,首先要了解哪些數據需要分析?
哪些數據需要分析?
一、運營模塊
從用戶的消費流程來看,可以劃分為四個部分:引流,轉化,消費,存留。
流量
流量主要體現在引流環節,按照流量結構可以分為渠道結構,業務結構以及地區結構等。渠道結構,可以追蹤各個渠道的流量情況,通過渠道流量佔比來分析各渠道的質量。業務結構,根據指定業務對活動的流量進行追蹤,觀察活動前,中,後流量的變化情況,對活動效果做出評估。
轉化率
轉化率=期望行為人數/作用總人數。提升轉化率意味著更低的成本,更高的利潤, 最經典的分析模型就是漏斗模型。
流失率和留存率
通過各個渠道或者活動把用戶引流過來,但過一段時間就會有用戶流失掉,這部分用戶就是流失用戶,而留下來的這部分用戶就是留存用戶。流失可以分為剛性流失,體驗流失和競爭流失,雖然流失是不可避免的,但可以根據對流失的分析,做出相應的對策來挽留用戶。關於留存,通過觀察存留的規律,定位存留階段,可以輔助市場活動、市場策略定位等,同時還可以對比不同用戶、產品的功能存留情況,分析產品價值,及時對產品做出調整。
復購率
復購率可以分為「用戶復購率」和「訂單復購率」,通過分析復購率,可以進一步對用戶粘性進行分析,輔助發現復購率問題,制定運營策略, 同事還可以進行橫向(商品、用戶、渠道)對比分析, 細化復購率,輔助問題定位。
二、銷售模塊
銷售模塊中有大量的指標,包括同環比、完成率、銷售排行、重點商品佔比、平台佔比等等。
三、商品模塊
重要指標分析:包括貨齡、動銷率、缺貨率、結構指標、價格體系、關聯分析、暢滯銷分析等, 用來評判商品價值,輔助調整商品策略
四、用戶模塊
重點指標分析:包括新增用戶數、增長率、流失率、有效會員佔比、存留情況等
用戶價值分析:可以根據RFM模型,再融入其他個性化參數,對用戶進行價值的劃分,並針對各等級用戶做出進一步分析。
用戶畫像:根據固有屬性、行為屬性、交易屬性、興趣愛好等維度,來為用戶添加標簽與權重,設計用戶畫像,提供精準營銷參考依據。
根據需要分析的數據選擇分析模型
一、用戶模型
用戶模型是一種在營銷規劃或商業設計上描繪目標用戶的方法,經常有多種組合,方便規劃者用來分析並設置其針對不同用戶所展開的策略。傳統的用戶模型構建方法有兩種:基於訪談和觀察構建用戶模型(嚴謹可靠但費時)、臨時用戶模型(基於行業專家或者市場調查數據構建,快速但不夠可靠)。
改進的用戶模型構建方法:基於用戶行為數據的用戶模型
優勢:對傳統方式進行簡化,降低數據分析的門檻;讓數據分析更科學、高效、全面,可以更直接地應用於業務增長,指導運營策略。
方法:
1. 整理、收集對用戶的初始認知
2. 對用戶進行分群
3. 分析用戶的行為數據
4. 推測目標動機
5. 對用戶進行訪談調查驗證
6. 用戶模型建立修正
同時,還可以將收集到的用戶信息映射成為用戶的屬性或用戶的行為信息,並存儲起來形成用戶檔案;實時關注自身數據的波動,及時做出戰略性調整。
二、事件模型
事件模型是用戶行為數據分析的第一步,也是分析的核心和基礎,它背後的數據結構、採集時機以及對事件的管理是事件模型中的三大要素。
什麼是事件?
事件就是用戶在產品上的行為,它是用戶行為的一個專業描述,用戶在產品上所有獲得的程序反饋都可以抽象為事件,由開發人員通過埋點進行採集。舉個例子:用戶在頁面上點擊按鈕就是一個事件。
事件的採集
事件-屬性-值的結構:事件(用戶在產品上的行為),屬性(描述事件的維度),值(屬性的內容)
在事件採集過程中,靈活運用事件-屬性-值的結構,不僅可以最大化還原用戶使用場景,還可以極大地節省事件量,提高工作效率。
採集的時機:用戶點擊、網頁載入完成、伺服器判斷返回。在設計埋點需求文檔時,採集時機的說明尤為重要,也是保證數據准確性的核心。
舉個例子:電商銷售網頁的事件採集
上圖中,每一環代表用戶的一步,不同的顏色代表不同的行為,同一環顏色佔比越大代表在當前步驟中用戶行為越統一,環越長說明用戶的行為路徑越長。
八、用戶分群模型
用戶分群即用戶信息標簽化,通過用戶的歷史行為路徑、行為特徵、偏好等屬性,將具有相同屬性的用戶劃分為一個群體,並進行後續分析。
基於用戶行為數據的分群模型:當回歸到行為數據本身,會發現對用戶的洞察可以更精細更溯源,用歷史行為記錄的方式可以更快地找到想要的人群。
四個用戶分群的維度:
用戶屬性:年齡、性別、城市、瀏覽器版本、系統版本、操作版本、渠道來源等;
活躍於:通過設置活躍時間,找到指定之間段內的活躍用戶;
做過/沒做過:通過用戶是否進行某行為,分析用戶與產品交互的「親密度」;
新增於:通過設置時間段,精確篩選出新增用戶的時間范圍;
如何提高產品銷量是一個綜合性的問題,需要結合多種模型進行數據分析,以上內容是對一些知識的歸納,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③ 數據分析的方法有哪些
常用的列了九種供參考:
一、公式拆解
所謂公式拆解法就是針對某個指標,用公式層層分解該指標的影響因素。
舉例:分析某產品的銷售額較低的原因,用公式法分解
可以看到,數據可以被分到紅藍綠三個不同的簇(cluster)中,每個簇應有其特有的性質。顯然,聚類分析是一種無監督學習,是在缺乏標簽的前提下的一種分類模型。當我們對數據進行聚類後並得到簇後,一般會單獨對每個簇進行深入分析,從而得到更加細致的結果。
獲取更多數據分析學習信息及資料,歡迎關注聚數雲海同名公眾號哦~
④ "數據,模型,演算法"這三個要素在機器學習中哪個最為重要
模型、數據、演算法可以總結為機器學習方法的提綱挈領,因為側重點不一樣,所以不能比較哪個更重要。
模型:模型的確定主要明確自定義的預測函數長什麼樣子,存在兩種形式P(Y|X)和y=f(x),而由於在這兩個公式中必不可少的存在未畢衫知參數ceta,而且一定不止一個,因此手脊腔在ceta不確定的情況下,公式均表現為各類的集合。由此,我們求解出公式中的未知參數確定下來最後的公式,並用該公式進行預測。
數據:在明確模型的樣式後,我們就需要利用已知的數據對未知參數探索,無論是訓練數據還是測試數據,最終都希望通過公式能預測到和真實情況一樣的結果,事實上肯定是可能一模一樣的,也就會一定存在誤差,我們可稱為損失,那麼就引入損失函數,利用損失最小來求未知參數。
演算法:對於求解最小值,未知參數求一階導數並令導數試等於0。機器學習中常用的演算法有以下兩種:最小二乘法:針對線性模型;梯度下降、上升法(批梯度、增量野笑梯度):針對任意模!
想要了解更多有關數據、模型、演算法的問題,建議了解一下CDA數據分析師的課程。課程內容兼顧培養解決數據挖掘流程問題的橫向能力以及解決數據挖掘演算法問題的縱向能力。通過數字化工作方法來探查業務問題。點擊預約免費試聽課。
⑤ 統計模型和大數據模型所使用的主要演算法有什麼異同
以每24小時作為一份時間(而非自然日),根據用戶的配置有兩種工作模式:帶狀模式中,用戶僅定義開始日期時,從開始日期(含)開始,每份時間1個分片地無限增加下去;環狀模式中,用戶定義了開始日期和結束日期時,以結束日期(含)和開始日期(含)之間的時間份數作為分片總數(分片數量固定),以類似取模的方式路由到這些分片里。
1. DBLE 啟動時,讀取用戶在 rule.xml 配置的 sBeginDate 來確定起始時間
2. 讀取用戶在 rule.xml 配置的 sPartionDay 來確定每個 MySQL 分片承載多少天內的數據
3. 讀取用戶在 rule.xml 配置的 dateFormat 來確定分片索引的日期格式
4. 在 DBLE 的運行過程中,用戶訪問使用這個演算法的表時,WHERE 子句中的分片索引值(字元串),會被提取出來嘗試轉換成 java 內部的時間類型
5. 然後求分片索引值與起始時間的差,除以 MySQL 分片承載的天數,確定所屬分片
1. DBLE 啟動時,讀取用戶在 rule.xml 配置的起始時間 sBeginDate、終止時間 sEndDate 和每個 MySQL 分片承載多少天數據 sPartionDay
2. 根據用戶設置,建立起以 sBeginDate 開始,每 sPartionDay 天一個分片,直到 sEndDate 為止的一個環,把分片串聯串聯起來
3. 讀取用戶在 rule.xml 配置的 defaultNode
4. 在 DBLE 的運行過程中,用戶訪問使用這個演算法的表時,WHERE 子句中的分片索引值(字元串),會被提取出來嘗試轉換成 Java 內部的日期類型
5. 然後求分片索引值與起始日期的差:如果分片索引值不早於 sBeginDate(哪怕晚於 sEndDate),就以 MySQL 分片承載的天數為模數,對分片索引值求模得到所屬分片;如果分片索引值早於 sBeginDate,就會被放到 defaultNode 分片上
與MyCat的類似分片演算法對比
中間件
DBLE
MyCat
分片演算法種類 date 分區演算法 按日期(天)分片
兩種中間件的取模範圍分片演算法使用上無差別
開發注意點
【分片索引】1. 必須是字元串,而且 java.text.SimpleDateFormat 能基於用戶指定的 dateFormat 來轉換成 java.util.Date
【分片索引】2. 提供帶狀模式和環狀模式兩種模式
【分片索引】3. 帶狀模式以 sBeginDate(含)起,以 86400000 毫秒(24 小時整)為一份,每 sPartionDay 份為一個分片,理論上分片數量可以無限增長,但是出現 sBeginDate 之前的數據而且沒有設定 defaultNode 的話,會路由失敗(如果有 defaultNode,則路由至 defaultNode)
【分片索引】4. 環狀模式以 86400000 毫秒(24 小時整)為一份,每 sPartionDay 份為一個分片,以 sBeginDate(含)到 sEndDate(含)的時間長度除以單個分片長度得到恆定的分片數量,但是出現 sBeginDate 之前的數據而且沒有設定 defaultNode 的話,會路由失敗(如果有 defaultNode,則路由至 defaultNode)
【分片索引】5. 無論哪種模式,分片索引欄位的格式化字元串 dateFormat 由用戶指定
【分片索引】6. 無論哪種模式,劃分不是以日歷時間為准,無法對應自然月和自然年,且會受閏秒問題影響
運維注意點
【擴容】1. 帶狀模式中,隨著 sBeginDate 之後的數據出現,分片數量的增加無需再平衡
【擴容】2. 帶狀模式沒有自動增添分片的能力,需要運維手工提前增加分片;如果路由策略計算出的分片並不存在時,會導致失敗
【擴容】3. 環狀模式中,如果新舊 [sBeginDate,sEndDate] 之間有重疊,需要進行部分數據遷移;如果新舊 [sBeginDate,sEndDate] 之間沒有重疊,需要數據再平衡
配置注意點
【配置項】1. 在 rule.xml 中,可配置項為 <propertyname="sBeginDate"> 、 <propertyname="sPartionDay"> 、 <propertyname="dateFormat"> 、 <propertyname="sEndDate"> 和 <propertyname="defaultNode">
【配置項】2.在 rule.xml 中配置 <propertyname="dateFormat">,符合 java.text.SimpleDateFormat 規范的字元串,用於告知 DBLE 如何解析sBeginDate和sEndDate
【配置項】3.在 rule.xml 中配置 <propertyname="sBeginDate">,必須是符合 dateFormat 的日期字元串
【配置項】4.在 rule.xml 中配置 <propertyname="sEndDate">,必須是符合 dateFormat 的日期字元串;配置了該項使用的是環狀模式,若沒有配置該項則使用的是帶狀模式
【配置項】5.在 rule.xml 中配置 <propertyname="sPartionDay">,非負整數,該分片策略以 86400000 毫秒(24 小時整)作為一份,而 sPartionDay 告訴 DBLE 把每多少份放在同一個分片
【配置項】6.在 rule.xml 中配置 <propertyname="defaultNode"> 標簽,非必須配置項,不配置該項的話,用戶的分片索引值沒落在 mapFile 定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