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常用的組態軟體有哪些
組態軟體有ChinPMC、InTouch、QTouch、IFix、Citech。
1、ChinPMC
ChinPMC在傳統組態軟體的基礎上,提供管控一體化組態工具及多終端一體化運行環境,以數據展示的直觀性(圖形、圖表、曲線、報表)、圖形格式的矢量化、數據監控的實時性、事件處理的智能性、多系統集成的開放性、系統平台的無關性為重要特徵。
為生產企業的安全生產、環境監測、節能減排和物聯網應用提供開發和運行支撐工具集。
2、InTouch
最早進入我國的組態軟體。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基於Windows3.1的InTouch軟體曾讓我們耳目一新,並且InTouch提供了豐富的圖庫。
但是,早期的InTouch軟體採用DDE方式與驅動程序通信,性能較差,最新的InTouch7.0版已經完全基於32位的Windows平台,並且提供了OPC支持。
3、QTouch
由著名的QT類庫開發而成,完全具有跨平台和統一工作平台特性,可以跨越多個操作系統,如unix、linux、windows等,同時在多個操作上實現統一工作平台,即可以在windows上開發組態,在linux上運行等。
QTouch為HMI/SCADA組態軟體,提供嵌入式linux平台的人機界面產品。
4、IFix
Intellution公司以Fix組態軟體起家,1995年被愛默生收購,現在是愛默生集團的全資子公司,Fix6.x軟體提供工控人員熟悉的概念和操作界面,並提供完備的驅動程序(需單獨購買)。
5、Citech
CiT公司的Citech也是較早進入中國市場的產品。Citech具有簡潔的操作方式,但其操作方式更多的是面向程序員,而不是工控用戶。
Citech提供了類似C語言的腳本語言進行二次開發,但與iFix不同的是,Citech的腳本語言並非是面向對象的,而是類似於C語言,這無疑為用戶進行二次開發增加了難度。
(1)鯤鵬不支持的編譯項擴展閱讀
組態軟體功能
1、可以讀寫不同類型的PLC、儀表、智能模塊和板卡,採集工業現場的各種信號,從而對工業現場進行監視和控制。
2、可以以圖形和動畫等直觀形象的方式呈現工業現場信息,以方便對控制流程的監視也可以直接對控制系統發出指令、設置參數干預工業現場的控制流程。
3、可以將控制系統中的緊急工況(如報警等)通過軟體界面、電子郵件、手機簡訊、即時消息軟體、聲音和計算機自動語音等多種手段及時通知給相關人員,使之及時掌控自動化系統的運行狀況。
4、可以對工業現場的數據進行邏輯運算和數字運算等處理,並將結果返回給控制系統。
5、可以對從控制系統得到的以及自身產生的數據進行記錄存儲。在系統發生事故和故障的時候,利用記錄的運行工況數據和歷史數據,可以對系統故障原因等進行分析定位,責任追查等。通過對數據的質量統計分析,還可以提高自動化系統的運行效率,提升產品質量。
6、可以將工程運行的狀況、實時數據、歷史數據、警告和外部資料庫中的數據以及統計運算結果製作成報表,供運行和管理人員參考。
❷ 國產主流操作系統有哪些
1, 華為鴻蒙系統(HUAWEI HarmonyOS) ,是華為在2019年8月9日於東莞舉行的華為開發者大會上正式發布的一款全新的面向全場景的分布式操作系統,主要應用於手機操作系統,未來更多的會運用於物物相連的場景中。
國外主流手機操作系統:蘋果,安卓。
2,歐拉操作系統( EulerOS)是華為自主研發的伺服器操作系統,基於穩定 Linux內核 ,支持鯤鵬處理器和容器虛擬化技術,是一個面向企業級的通用伺服器架構平台。在系統高性能、高可靠、高安全等方面積累了一系列的關鍵技術,提供了一個穩定安全的基礎軟體平台。
3,龍蜥操作系統是阿里雲發布的全新操作系統,龍蜥操作系統定位於伺服器端,支持X86、ARM等多種晶元架構和計算場景。針對雲原生應用開發龍蜥做了多重優化,為雲上典型場景帶來40%的綜合性能提升,故障率降低50%,兼容 CentOS 生態,支持一鍵遷移,並提供全棧國密能力。
歐拉和龍蜥都應用於伺服器操作系統,國外主流服務端操作系統 :windows server,centos,redhat等。
4,UOS是統信軟體基於Linux內核採用同源異構技術打造的一款操作系統,同時支持五種CPU架構(AMD64、ARM64、MIPS64、SW64,LOONGARCH64)和六大國產CPU平台(鯤鵬、龍芯、申威、海光、兆芯、飛騰)及Intel/AMD 主流CPU。
5, 銀河麒麟(KylinOS)原是在「 863計劃 」和國家 核高基 科技 重大專項支持下, 國防 科技 大學 研發的 操作系統, 後由國防 科技 大學將品牌授權給天津麒麟,後者在2019年與 中標軟體 合並為 麒麟軟體有限公司 ,繼續研製的 Linux 操作系統。
uos操作系統和kylin操作系統應用於桌面操作系統,同時也與歐拉,龍蜥合作,應用於服務端,國外主流桌面操作系統:windows,mac,ubuntu等。
上述是簡單列舉的近幾年國內在手機端,伺服器端,桌面端常見的幾款操作系統,操作系統還有很多,沒有能都列舉出來,後續文章中會詳細介紹各個操作系統。
最近看到了很多不是很了解操作系統的朋友將不同場景的操作系統進行對比,本文主要介紹了幾款主流的國產操作系統應用於那些場景,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自己了解的也不是很全面,有理解錯誤的地方歡迎指正,也可以在評論區列舉出自己喜歡的操作系統一起探討。
國產操作系統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為國產系統加油!!!
❸ 鯤鵬920不支持的PCLe介面
被淘汰。根據查詢鯤鵬920官方網站顯示:鯤鵬920是新一代的手機主板,廠家配置其支持PCLe介面的升級版介面PCLw介面,而老一代的PCLe介面因為傳輸速度慢,在廠家配置時將其淘汰,沒有將其列入支持列表。
❹ 軟體如果想要與鯤鵬伺服器兼容,都需要考慮哪幾方面問題
如果想讓軟體與鯤鵬兼容,除了考慮鯤鵬的兼容性,還要考慮軟體的組成與鯤鵬兼容,現在的軟體一般都是有自編、來源、商用三部分軟體聯合組成,所以這三部分都與鯤鵬兼容,那麼軟體才能夠與鯤鵬兼容。按理說所有兼容ARMv8指令集的軟體應該都可以運行在鯤鵬伺服器上,目前鯤鵬支持的語言包括編譯型的C、C++、golang>=1.5和解釋器jvm>=1.7(java語言)、perl、python2/3、shell、node.js,換而言之我們常用的語言很多鯤鵬都支持。
❺ 方舟社區是騙子嗎
在華為聲稱「方舟編譯器,可通過架構級優化讓系統操作流暢度提升24%,安卓應用流暢度可提升60%」以來,編譯器這個概念就被帶火了,方舟編譯器也被媒體熱炒。
日前,華為方舟編譯器在鯤鵬社區上架,根據網站上公布的資料,方舟編譯器的介紹為:
方舟編譯器是基於GCC開發的交叉編譯器套件,它包括了C、C++、Fortran的前端,也包括了這些語言的庫(如libstdc++、libgcc等)。HCC運行在X86 linux架構伺服器上,生成的二進制運行在Aarch64 架構伺服器上。
一位朋友告知:
有人比較了一下,華為的方舟和GCC沒有區別,只有非常少的部分不一樣,方舟編譯器壓縮包還是叫gcc-ark。
之後,基於不為人知的原因,鯤鵬社區的方舟編譯器火速下架,原網址鏈接也被和諧了。
關於華為鯤鵬社區上公布的方舟編譯器資料,鐵流咨詢了業內人士,回復是:
交叉編譯器,就是在x86上編譯出arm的二進制代碼。gcc本身就做得很好了......動態二進制翻譯器,可以把x86應用程序動態翻譯為ARM指令集,執行在ARM伺服器上。估計效率可以達到70%左右......方舟中最核心的應該是支持動態二進制翻譯。
可以說,華為鯤鵬社區上公布的方舟編譯器是服務於華為ARM伺服器的,由於ARM在伺服器上的生態相對於X86差距過大,很多軟體不支持ARM。而ARM伺服器要推廣,需要支持大量沒有源代碼的x86程序。這項應用能跑二進制代碼,而當前二進制翻譯效率都不是很高。所以華為打算用動態二進制翻譯來彌補ARM在伺服器生態上的不足。
用二進制翻譯來彌補生態問題,這種思路其實早已不是什麼新聞,當年的全美達就用二進制翻譯兼容X86生態,最後被英特爾用專利訴訟拖死。ARM在智能手機領域火了之後,英特爾也用二進制翻譯的做法來兼容ARM的生態,最終也是折戟沉沙。
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主要是因為二進制翻譯會造成性能損耗,以及二進制翻譯未必能夠完美解決兼容問題。就性能損耗來說,在翻譯之後使英特爾的CPU性能只有原來的70%,憑空損失掉30%的性能後,使英特爾的CPU在移動端上性價比和性能功耗比這兩項屬性上都不如ARM,同時,移動端恰恰是對功耗指標非常敏感的,這使英特爾在市場競爭中非常不利。
還有就是兼容問題,以實際體驗來說,鐵流好友使用過聯想搭載英特爾CPU的手機,日常使用問題不大,就是個別應用會時不時閃退。猜測可能是生態兼容方面依然存在一定問題。
而英特爾曾經面對的問題,將來華為可能都要面對。從實踐上看,自己建生態才是正途,比如X86在PC和伺服器的統治地位,以及ARM在智能手機上的統治地位,兼容別人的生態是投機取巧,走捷徑的影響是根基不牢,結局是欲速則不達。如果沒有政府輸血和國企訂單,在純粹商業模式下,十有八九要悲劇。
由於鯤鵬社區上公布的方舟編譯器是用在ARM伺服器上的,因而鐵流很疑惑為何會宣傳「方舟編譯器,可通過架構級優化讓系統操作流暢度提升24%,安卓應用流暢度可提升60%」。
業內人士告知:
那他們應該把所有的幾個系統統稱為方舟編譯器了......手機上重點是java虛擬機,執行的是安卓的應用,主要是java代碼,也有部分ar二進制代碼或者庫。
對此,華為手機產品線副總裁李小龍發文回應稱,華為雲鯤鵬社區「這個網站不是華為消費者BG維護的網站,此編譯器好像是伺服器部門用的,和我們之前和P30 一起發布的方舟編譯器沒有任何關系。」
綜合一下看,華為雲鯤鵬社區的方舟編譯器和華為消費終端的方舟編譯器應該不是一個東西。不過,華為消費終端的方舟編譯器也是過度炒作被神話的。
華為方舟編譯器是如何做到第三方應用性能提升的?目前還沒有官方的回應,而流傳的消息則有兩種。一種是說華為針對安卓原來的編譯器進行了深度的魔改實現了性能的巨大提升,一種是說華為通過將Java代碼繞過虛擬機直接翻譯成機器碼來實現的。當然還有一種混合的說法,即華為通過將Java代碼繞過虛擬機直接翻譯成機器碼來對原來的編譯器進行了深度的魔改。針對直接將Java代碼翻譯成底層機器碼的方法,一般認為這當然有利於提升性能,但不利於應用程序的可移植性和可維護性以及操作系統的安全性。本次華為雲鯤鵬社區的方舟編譯器的下架事件,只不過是給被神話的方舟編譯器降溫擠水分而已。
另外,現在國內有一股拿開源改改就標榜自主的風氣,比如此前的紅芯瀏覽器。這種現象和以前的「漢芯」事件一樣造成了很惡劣的影響。必須說明的是,「漢」、「紅」都是有一定特殊含義的,這種做法造成的傷害不僅僅局限於信息產業。
鐵流認為,基於開源軟體做修改,就說明是某開源軟體的修改版即可,比如鯤鵬社區的方舟伺服器,就對就外宣傳是GCC 7.3的修改版即可,不要標榜方舟編譯器以免誤導吃瓜群眾。
類似的,華為GaussDB 資料庫就標明是PostgreSQL9.2修改版,不要玩自主研發GaussDB 資料庫的文字游戲。媒體在報道中出現了「外界也認為 GaussDB 內核具有超越現有開源資料庫如 MySQL 與 PostgreSQL 的極致性能」,宣傳上的文字游戲已經誤導了不少人。
還有國內這些Linux操作系統,早期的Happy Linux、紅旗Linux的叫法就挺好,把技術來龍去脈說的很清楚,現在各種麒麟OS,不了解內情的老百姓還真會被誤導。
之所以出現這種現象,根源是在技術和國外有較大差距的情況下,又喜歡過度標榜自己,逐漸演變成了浮誇風。
華為鯤鵬社區方舟編譯器上架後火速下架,根源是國內大環境充斥著浮誇風後翻車的結果,如果還是喜歡過分標榜自己,類似的事件不會是第一次,也不會是最後一次。
❻ 關於自研編程語言,華為傳來好消息,或實現從根打破
開發一款操作系統,軟體應用是需要用上編程語言的,要讓計算機能夠識別指令,才能實現功能的運行。市面上大部分的編程語言都來自國外,包括C++、Python、Java語言等等。有關的教科書,教材也是基於國外編程語言編寫。
雖然有現成的編程語言可以用,可華為在建立全面自主的操作系統生態,編程語言又怎樣可能落下呢?
華為傳來了自研編程語言的好消息,或實現從根打破。除編程語言之外,還要在編譯器、指令集、晶元等方面進行根源布局。
對此,華為在自研編程語言帶來了怎樣的好消息呢?華為從根打破,進展如何?
華為自研編程語言不是什麼新鮮事,很早之前在網上就流傳出華為自研編程語言的消息,並將其命名為「倉頡」。
從2022年8月份開始,華為申請了「倉頡語言」的商標,其中一項商標被駁回,但後來華為又再次申請。由此可見華為對這項「倉頡語言」的商標十分在意。
一開始外界並沒有過多注意,只是覺得華為要開發某些項目,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有關「倉頡語言」是自研編程語言的消息越來越明確。
直到華為在2021全聯接大會上表示,華為將在2022年正式推出自研的編程語言倉頡。這才真正看清了華為真的在努力開發自研編程語言。時至今日,進展如何呢?
6月16日,華為傳來了自研編程語言的好消息,根據華為副總裁鄧泰華表示,計劃在下半年發布倉頡編程語言。
很多人都在等待這一刻,這一次華為瞄準編程語言或將從根打破。
編程語言准備了這么久,終於到了快要發布的時候了。盡管目前還沒有具體的發布時間,究竟是下半年的幾月幾日還不確定,但這么多年都等過來了,還差這半年嗎?
可以發現,只要是涉及到底層架構的根技術,華為幾乎都有布局的身影。華為開發了鴻蒙,歐拉這兩大國產操作系統,又推出了方舟編譯器提高開發者效率,還有晶元平台的研發,讓外界認識到華為不只是硬體實力強勁,軟體技術的開發水平同樣位居世界一流。
有人好奇這款華為自主研發的編程語言是不是使用中文,如果使用中文,豈不是意味著全球編程語言會迎來大洗牌?那麼關於倉頡語言,究竟是怎樣一個產品呢?
關於倉頡的消息華為並沒有透露太多,但可以知道的是,倉頡將對應上層應用,支持多樣化算力。
至於是否支持中文,基本上不太可能。計算機是國外發明的,二進制,指令集等一些技術架構的使用不會有太大的改變,在整個的編程環境中,大概率還是以英文為主。但也許華為真能獨創中文編程語言也說不準,畢竟中文正逐漸走向世界。
華為全面轉型軟體產業,目前正在做的一些布局都和根技術有關,一旦成功,華為將掌握完全自主的軟體生態環境。甚至改變國產信息技術產業的發展進程,讓國產操作系統,編程語言等一系列根技術走向世界,建立屬於中國的根技術開源社區。
華為或將從根打破,目前布局進展如何呢?先看操作系統。華為開發出鴻蒙,歐拉兩大操作系統,一個是支持萬物互聯的物聯網操作系統,另一個是面向數字基礎設施的生態底座。截至目前鴻蒙系統擁有2.4億用戶,歐拉實現170萬套的裝機量。
開源系統已經建成,生態有序發展,華為開發的操作系統比想像中的還要好。
其次是編譯器。華為對編譯器的布局是推出了方舟編譯器,主要功能是提供開發者統一的編譯平台,讓不同操作系統,應用程序能夠適配統一識別的預言。華為在今年2月份發布了方舟編譯器1.0版本。
晶元就不用多說了,大家都十分熟悉,不管是麒麟晶元還是面向數據中心的鯤鵬處理器,基本上在各大應用平台,終端市場都進行了系列晶元的開發。
還有就是編程語言了,這是華為掌握根技術的重點布局,為能夠在下半年順利發布,華為正努力開發,優化中,相信不會讓大家等太久。
根技術遠不止這些,國外花了幾十年在計算機市場,信息技術體系建立起絕對的影響力。華為用了幾年的時間就有了根技術自主可控的雛形,未來的前景不可限量。
華為正式官宣,自研的編程語言將在今年下半年發布。很多人沒有意識到這件事的重要性,多少年以來編程語言一直被國外把持著,學習國外的知識的技術。現在華為獨創編程語言,屬於中國的信息技術時代終將到來。
對此,你有什麼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