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源碼編譯 > 龍芯自主研發GCC編譯器

龍芯自主研發GCC編譯器

發布時間:2023-11-26 06:04:40

⑴ 龍芯處理器是risc架構嗎為什麼只支持linux

是,mips結構(risc的一種),而且是不完全的mips(有幾條指令沒能購買授權),所以它的編譯器需要定製(自己手動改),目前最容易找到的開源可定製編譯器是gcc,用linux系統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

⑵ 什麼是GCC編譯器

Linux系統下的Gcc(GNU C Compiler)是GNU推出的功能強大、性能優越的多平台編譯器,是GNU的代表作品之一。gcc是可以在多種硬體平台上編譯出可執行程序的超級編譯器,其執行效率與一般的編譯器相比平均效率要高20%~30%。
Gcc編譯器能將C、C++語言源程序、匯程式化序和目標程序編譯、連接成可執行文件,如果沒有給出可執行文件的名字,gcc將生成一個名為a.out的文件。在Linux系統中,可執行文件沒有統一的後綴,系統從文件的屬性來區分可執行文件和不可執行文件。而gcc則通過後綴來區別輸入文件的類別,下面我們來介紹gcc所遵循的部分約定規則。
.c為後綴的文件,C語言源代碼文件;
.a為後綴的文件,是由目標文件構成的檔案庫文件;
.C,.cc或.cxx 為後綴的文件,是C++源代碼文件;
.h為後綴的文件,是程序所包含的頭文件;
.i 為後綴的文件,是已經預處理過的C源代碼文件;
.ii為後綴的文件,是已經預處理過的C++源代碼文件;
.m為後綴的文件,是Objective-C源代碼文件;
.o為後綴的文件,是編譯後的目標文件;
.s為後綴的文件,是匯編語言源代碼文件;
.S為後綴的文件,是經過預編譯的匯編語言源代碼文件。
Gcc的執行過程
雖然我們稱Gcc是C語言的編譯器,但使用gcc由C語言源代碼文件生成可執行文件的過程不僅僅是編譯的過程,而是要經歷四個相互關聯的步驟∶預處理(也稱預編譯,Preprocessing)、編譯(Compilation)、匯編(Assembly)和連接(Linking)。
命令gcc首先調用cpp進行預處理,在預處理過程中,對源代碼文件中的文件包含(include)、預編譯語句(如宏定義define等)進行分析。接著調用cc1進行編譯,這個階段根據輸入文件生成以.o為後綴的目標文件。匯編過程是針對匯編語言的步驟,調用as進行工作,一般來講,.S為後綴的匯編語言源代碼文件和匯編、.s為後綴的匯編語言文件經過預編譯和匯編之後都生成以.o為後綴的目標文件。當所有的目標文件都生成之後,gcc就調用ld來完成最後的關鍵性工作,這個階段就是連接。在連接階段,所有的目標文件被安排在可執行程序中的恰當的位置,同時,該程序所調用到的庫函數也從各自所在的檔案庫中連到合適的地方。

Gcc的基本用法和選項
在使用Gcc編譯器的時候,我們必須給出一系列必要的調用參數和文件名稱。Gcc編譯器的調用參數大約有100多個,其中多數參數我們可能根本就用不到,這里只介紹其中最基本、最常用的參數。
Gcc最基本的用法是∶gcc [options] [filenames]
其中options就是編譯器所需要的參數,filenames給出相關的文件名稱。
-c,只編譯,不連接成為可執行文件,編譯器只是由輸入的.c等源代碼文件生成.o為後綴的目標文件,通常用於編譯不包含主程序的子程序文件。
-o output_filename,確定輸出文件的名稱為output_filename,同時這個名稱不能和源文件同名。如果不給出這個選項,gcc就給出預設的可執行文件a.out。
-g,產生符號調試工具(GNU的gdb)所必要的符號資訊,要想對源代碼進行調試,我們就必須加入這個選項。
-O,對程序進行優化編譯、連接,採用這個選項,整個源代碼會在編譯、連接過程中進行優化處理,這樣產生的可執行文件的執行效率可以提高,但是,編譯、連接的速度就相應地要慢一些。
-O2,比-O更好的優化編譯、連接,當然整個編譯、連接過程會更慢。
-Idirname,將dirname所指出的目錄加入到程序頭文件目錄列表中,是在預編譯過程中使用的參數。C程序中的頭文件包含兩種情況∶
A)#include
B)#include 「myinc.h」
其中,A類使用尖括弧(< >),B類使用雙引號(「 」)。對於A類,預處理程序cpp在系統預設包含文件目錄(如/usr/include)中搜尋相應的文件,而對於B類,cpp在當前目錄中搜尋頭文件,這個選項的作用是告訴cpp,如果在當前目錄中沒有找到需要的文件,就到指定的dirname目錄中去尋找。在程序設計中,如果我們需要的這種包含文件分別分布在不同的目錄中,就需要逐個使用-I選項給出搜索路徑。
-Ldirname,將dirname所指出的目錄加入到程序函數檔案庫文件的目錄列表中,是在連接過程中使用的參數。在預設狀態下,連接程序ld在系統的預設路徑中(如/usr/lib)尋找所需要的檔案庫文件,這個選項告訴連接程序,首先到-L指定的目錄中去尋找,然後到系統預設路徑中尋找,如果函數庫存放在多個目錄下,就需要依次使用這個選項,給出相應的存放目錄。
-lname,在連接時,裝載名字為「libname.a」的函數庫,該函數庫位於系統預設的目錄或者由-L選項確定的目錄下。例如,-lm表示連接名為「libm.a」的數學函數庫。
上面我們簡要介紹了gcc編譯器最常用的功能和主要參數選項,更為詳盡的資料可以參看Linux系統的聯機幫助。
假定我們有一個程序名為test.c的C語言源代碼文件,要生成一個可執行文件,最簡單的辦法就是∶
gcc test.c
這時,預編譯、編譯連接一次完成,生成一個系統預設的名為a.out的可執行文件,對於稍為復雜的情況,比如有多個源代碼文件、需要連接檔案庫或者有其他比較特別的要求,就要給定適當的調用選項參數。再看一個簡單的例子。
整個源代碼程序由兩個文件testmain.c 和testsub.c組成,程序中使用了系統提供的數學庫,同時希望給出的可執行文件為test,這時的編譯命令可以是∶
gcc testmain.c testsub.c □lm □o test
其中,-lm表示連接系統的數學庫libm.a。

Gcc的錯誤類型及對策
Gcc編譯器如果發現源程序中有錯誤,就無法繼續進行,也無法生成最終的可執行文件。為了便於修改,gcc給出錯誤資訊,我們必須對這些錯誤資訊逐個進行分析、處理,並修改相應的語言,才能保證源代碼的正確編譯連接。gcc給出的錯誤資訊一般可以分為四大類,下面我們分別討論其產生的原因和對策。

第一類∶C語法錯誤
錯誤資訊∶文件source.c中第n行有語法錯誤(syntex errror)。這種類型的錯誤,一般都是C語言的語法錯誤,應該仔細檢查源代碼文件中第n行及該行之前的程序,有時也需要對該文件所包含的頭文件進行檢查。有些情況下,一個很簡單的語法錯誤,gcc會給出一大堆錯誤,我們最主要的是要保持清醒的頭腦,不要被其嚇倒,必要的時候再參考一下C語言的基本教材。
第二類∶頭文件錯誤
錯誤資訊∶找不到頭文件head.h(Can not find include file head.h)。這類錯誤是源代碼文件中的包含頭文件有問題,可能的原因有頭文件名錯誤、指定的頭文件所在目錄名錯誤等,也可能是錯誤地使用了雙引號和尖括弧。

第三類∶檔案庫錯誤
錯誤資訊∶連接程序找不到所需的函數庫,例如∶
ld: -lm: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
這類錯誤是與目標文件相連接的函數庫有錯誤,可能的原因是函數庫名錯誤、指定的函數庫所在目錄名稱錯誤等,檢查的方法是使用find命令在可能的目錄中尋找相應的函數庫名,確定檔案庫及目錄的名稱並修改程序中及編譯選項中的名稱。
第四類∶未定義符號
錯誤資訊∶有未定義的符號(Undefined symbol)。這類錯誤是在連接過程中出現的,可能有兩種原因∶一是使用者自己定義的函數或者全局變數所在源代碼文件,沒有被編譯、連接,或者乾脆還沒有定義,這需要使用者根據實際情況修改源程序,給出全局變數或者函數的定義體;二是未定義的符號是一個標準的庫函數,在源程序中使用了該庫函數,而連接過程中還沒有給定相應的函數庫的名稱,或者是該檔案庫的目錄名稱有問題,這時需要使用檔案庫維護命令ar檢查我們需要的庫函數到底位於哪一個函數庫中,確定之後,修改gcc連接選項中的-l和-L項。
排除編譯、連接過程中的錯誤,應該說這只是程序設計中最簡單、最基本的一個步驟,可以說只是開了個頭。這個過程中的錯誤,只是我們在使用C語言描述一個演算法中所產生的錯誤,是比較容易排除的。我們寫一個程序,到編譯、連接通過為止,應該說剛剛開始,程序在運行過程中所出現的問題,是演算法設計有問題,說得更玄點是對問題的認識和理解不夠,還需要更加深入地測試、調試和修改。一個程序,稍為復雜的程序,往往要經過多次的編譯、連接和測試、修改。下面我們學習的程序維護、調試工具和版本維護就是在程序調試、測試過程中使用的,用來解決調測階段所出現的問題。窗體頂端
窗體底端

⑶ GCC是什麼單位

GCC是一個用於linux系統下編程的編譯器。GCC又是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的英文縮寫。
概述:
GCC(GNU Compiler Collection,GNU編譯器套裝),是一套由 GNU 開發的編程語言編譯器。它是一套 GNU編譯器套裝
以 GPL 及 LGPL 許可證所發行的自由軟體,也是 GNU計劃的關鍵部分,亦是自由的類Unix及蘋果電腦 Mac OS X 操作系統的標准編譯器。 GCC 原名為 GNU C 語言編譯器,因為它原本只能處理 C語言。GCC 很快地擴展,變得可處理 C++。之後也變得可處理 Fortran、Pascal、Objective-C、Java, 以及 Ada與其他語言。
歷史:
GCC是由理查德·馬修·斯托曼在1985年開始的。他首先擴增一個舊有的編譯器,使它能編譯C,這個編譯器一開始是以Pastel語言所寫的。Pastel是一個不可移植的Pascal語言特殊版,這個編譯器也只能編譯Pastel語言。為了讓自由軟體有一個編譯器,後來此編譯器由斯托曼和Len Tower在1987年以C語言重寫並成為GNU專案的編譯器。GCC的建立者由自由軟體基金會直接管理。 在1997年,一群不滿GCC緩慢且封閉的創作環境者,組織了一個名為EGCS〈Experimental/Enhanced GNU Compiler System〉的專案,此專案匯整了數項實驗性的分支進入某個GCC專案的分支中。EGCS比起GCC的建構環境更有活力,且EGCS最終也在1999年四月成為GCC的官方版本。 GCC目前由世界各地不同的數個程序設計師小組維護。它是移植到中央處理器架構以及操作系統最多的編譯器。 由於GCC已成為GNU系統的官方編譯器(包括GNU/Linux家族),它也成為編譯與建立其他操作系統的主要編譯器,包括BSD家族、Mac OS X、NeXTSTEP與BeOS。 GCC通常是跨平台軟體的編譯器首選。有別於一般局限於特定系統與執行環境的編譯器,GCC在所有平台上都使用同一個前端處理程序,產生一樣的中介碼,因此此中介碼在各個其他平台上使用GCC編譯,有很大的機會可得到正確無誤的輸出程序。
結構:
GCC的外部介面長得像一個標準的Unix編譯器。使用者在命令列下鍵入gcc之程序名,以及一些命令參數,以便決定每個輸入檔案使用的個別語言編譯器,並為輸出程序碼使用適合此硬體平台的組合語言編譯器,並且選擇性地執行連結器以製造可執行的程序。 每個語言編譯器都是獨立程序,此程序可處理輸入的原始碼,並輸出組合語言碼。全部的語言編譯器都擁有共通的中介架構:一個前端解析符合此語言的原始碼,並產生一抽象語法樹,以及一翻譯此語法樹成為GCC的暫存器轉換語言〈RTL〉的後端。編譯器最佳化與靜態程序碼解析技術(例如FORTIFY_SOURCE,一個試圖發現緩沖區溢位〈buffer overflow〉的編譯器)在此階段應用於程序碼上。最後,適用於此硬體架構的組合語言程序碼以Jack Davidson與Chris Fraser發明的演算法產出。 幾乎全部的GCC都由C寫成,除了Ada前端大部分以Ada寫成。 前端介面 前端的功能在於產生一個可讓後端處理之語法樹。此語法解析器是手寫之遞回語法解析器。 直到最近,程序的語法樹結構尚無法與欲產出的處理器架構脫鉤。而語法樹的規則有時在不同的語言前端也不一樣,有些前端會提供它們特別的語法樹規則。 在2005年,兩種與語言脫鉤的新型態語法樹納入GCC中。它們稱為GENERIC與GIMPLE。語法解析變成產生與語言相關的暫時語法樹,再將它們轉成GENERIC。之後再使用"gimplifier"技術降低GENERIC的復雜結構,成為一較簡單的靜態唯一形式(Static Single Assignment form,SSA)基礎的GIMPLE形式。此形式是一個與語言和處理器架構脫鉤的全域最佳化通用語言,適用於大多數的現代編程語言。 中介介面 一般編譯器作者會將語法樹的最佳化放在前端,但其實此步驟並不看語言的種類而有不同,且不需要用到語法解析器。因此GCC作者們將此步驟歸入通稱為中介階段的部分里。此類的最佳化包括消解死碼、消解重復運算與全域數值重編碼等。許多最佳化技巧也正在實作中。 後端介面 GCC後端的行為因不同的前處理器宏和特定架構的功能而不同,例如不同的字元尺寸、呼叫方式與大小尾序等。後端介面的前半部利用這些訊息決定其RTL的生成形式,因此雖然GCC的RTL理論上不受處理器影響,但在此階段其抽象指令已被轉換成目標架構的格式。 GCC的最佳化技巧依其釋出版本而有很大不同,但都包含了標準的最佳化演算法,例如循環最佳化、執行緒跳躍、共通程序子句消減、指令排程等等。而RTL的最佳化由於可用的情形較少,且缺乏較高階的資訊,因此比較起近來增加的GIMPLE語法樹形式[2],便顯得比較不重要。 後端經由一重讀取步驟後,利用描述目標處理器的指令集時所取得的資訊,將抽象暫存器替換成處理器的真實暫存器。此階段非常復雜,因為它必須關照所有GCC可移植平台的處理器指令集的規格與技術細節。 後端的最後步驟相當公式化,僅僅將前一階段得到的組合語言碼藉由簡單的副函式轉換其暫存器與內存位置成相對應的機械碼。

⑷ 小問一下GCC編譯器

gcc在windows上的移植版本有mingw和cygwin等,可以利用gcc里的binuitls中as和ld來編譯和鏈接匯編代碼,不過語法是 AT&T,很怪異,特點就是一個開源的編譯器,一般編譯器的各方面都和vc差不多,但gcc對於c/c++的標准支持要更好,至於主要的用處,它是UNIX世界的通用編譯器集合,win32也可以用gcc來使用GPL許可的gtk+,qt等圖形庫開發windows程序。

windows下我見過的有2個IDE,一個dev-c++,一個mingw studio,下面是地址:
sourceforge下載Dev-C++:http://sourceforge.net/projects/dev-cpp/
多特下載Mingw Studio:http://www.ote.com/soft/9863.html

⑸ 龍芯1b linux下 程序用什麼編譯執行

Linux下C程序的編輯,編譯和運行以及調試

要使用的工具:
編輯:vim(vi)
編譯和運行:gcc
調試:gdb

安裝很簡單(以下是以在CentOS中安裝為例):

1
yum vim gcc gdb

1.使用vim編輯源文件
首先,打開終端練下手:

1
vim hello.c

(進入一般模式)
按下"i",進入編輯模式,在編輯模式下輸入:

1
#include <stdio.h>

2
int main(){

3
printf("Hello, World!\n");

4
return 0;

5
}

輸入完成,按"ESC"鍵,回到一般模式,然後按下":wq",即可保存並退出vim。

附註:
在一般模式下,按下":%!xxd"查看hello.c的16進制形式,回到文本格式按下":%!xxd -r"。
查看hello.c的二進制形式,按下":%!xxd -b",這是hello.c保存在磁碟上的存儲狀態。
至此,在vim已完成C源文件的編輯。
關於vim的使用,直接上網搜索vim,相關的文章是相當多的;或者參考vim的聯機幫助,在命令行上鍵入"man vim"即可。

2.編譯和運行

gcc命令的基本用法:

1
gcc[options] [filenames]

其中,filenames為文件名;options為編譯選項
當不使用任何編譯選項編譯hello.c時,gcc將會自動編譯產生一個a.out的可執行文件:

1
[root@localhost c]# ls

2
hello.c

3
[root@localhost c]# gcc hello.c

4
[root@localhost c]# ls

5
a.out hello.c

執行:

1
[root@localhost c]# ./a.out

2
Hello, World!

使用-o編譯選擇,可以為編譯後的文件指定一個名字:

1
[root@localhost c]# ls

2
a.out hello.c

3
[root@localhost c]# gcc hello.c -o hello

4
[root@localhost c]# ls

5
a.out hello hello.c

執行:

1
[root@localhost c]# ./hello

2
Hello, World!

注意:使用-o選項時,-o後面必須跟一個文件名,即:-o outfile。

為了便於描述後面的選項,刪除hello和a.out可執行文件。

結合介紹gcc的編譯選項,分析hello.c的編譯和執行過程:
(1)預處理階段:使用-E選項,對輸入文件只做預處理不編譯。當使用這個選項時,預處理器的輸出被送到標准輸出而不是存儲到文件。如果想將預處理的輸出存儲到文件,可結合-o選項使用,使用如下:

1
[root@localhost c]# ls

2
hello.c

3
[root@localhost c]# gcc -E hello.c -o hello.i

4
[root@localhost c]# ls

5
hello.c hello.i

使用less查看下hello.i:

1
[root@localhost c]# less hello.i

(2)編譯階段:使用-S選項,將C程序編譯為匯編語言文件後停止編譯,gcc編譯產生匯編文件的默認後綴為.s。

1
[root@localhost c]# ls

2
hello.c hello.i

3
[root@localhost c]# gcc -S hello.c

4
[root@localhost c]# ls

5
hello.c hello.i hello.s

在gcc -S hello.c處,使用C源文件編譯,也可以用gcc -S hello.i的預處理文件編譯,結果一樣。

使用-S編譯時,也可以和-o結合使用指定編譯產生的匯編語言文件的名字:

1
[root@localhost c]# ls

2
hello.c hello.i hello.s

3
[root@localhost c]# gcc -S hello.i -o hello_s.s

4
[root@localhost c]# ls

5
hello.c hello.i hello.s hello_s.s

可使用less命令查看匯編代碼。

(3)匯編階段:使用-c選項,將C源文件或者匯編語言文件編譯成可重定向的目標文件(二進制形式),其默認後綴為.o。

1
[root@localhost c]# ls

2
hello.c hello.i hello.s hello_s.s

3
[root@localhost c]# gcc -c hello.s

4
[root@localhost c]# ls

5
hello.c hello.i hello.o hello.s hello_s.s

也可以和-o結合使用指定編譯產生的目標文件的名字:

1
[root@localhost c]# gcc -c hello.s -o hello.o

由於hello.o是二進制文件,使用less查看顯示為亂碼;

然後使用vim hello.o打開也顯示為亂碼,按下":%!xxd"查看其16進制形式,按下":%!xxd -r"退出 16進制查看模式,回到亂碼狀態。在退出vim時,若提示已經修改了文件,則使用":q!"強制退出。

(4)鏈接階段:鏈接器將可重定向的目標文件hello.o以及庫文件(如printf.o)執行並入操作,形成最終可執行的可執行目標文件。

1
[root@localhost c]# ls

2
hello.c hello.i hello.o hello.s hello_s.s

3
[root@localhost c]# gcc hello.o

4
[root@localhost c]# ls

5
a.out hello.c hello.i hello.o hello.s hello_s.s

可使用-o選項,指定輸出文件(即可執行目標文件)的名字:

1
[root@localhost c]# gcc hello.o -o hello

2
[root@localhost c]# ls

3
a.out hello hello.c hello.i hello.o hello.s hello_s.s

(5)執行階段:

1
[root@localhost c]# ./a.out

2
Hello, World!

3
[root@localhost c]# ./hello

4
Hello, World!

由此,看出前面使用的gcc hello.c -o
hello命令,將hello.c直接編譯為可執行的目標文件,中間經過於處理器的預處理階段(源文件到預處理文件),編譯器的編譯階段(預處理文件到匯
編文件),匯編器的匯編階段(匯編文件到可重定向的目標文件),鏈接器的鏈接階段(可重定向的目標文件到可執行的目標文件)。

還有其他的選項如下:
-Idir:dir是頭文件所在的目錄
-Ldir:dir是庫文件所在的目錄

-Wall:列印所有的警告信息
-Wl,options:options是傳遞給鏈接器的選項

編譯優化選項:-O和-O2
-O選項告訴GCC 對源代碼進行基本優化。這些優化在大多數情況下都會使程序執行的更快。-O2選項告訴GCC產生盡可能小和盡可能快的代碼。
-O2選項將使編譯的速度比使用-O時慢。但通常產生的代碼執行速度會更快。

除了-O和-O2優化選項外,還有一些低級選項用於產生更快的代碼。這些選項非常的特殊,而且最好只有當你完全理解這些選項將會對編譯後的代碼產生什麼樣的效果時再去使用。這些選項的詳細描述,請參考GCC的聯機幫助,在命令行上鍵入"man gcc"即可。

調試選項:-g(使用詳情見第3部分)
-g選項告訴GCC產生能被GNU調試器使用的調試信息以便調試你的程序。
即:在生成的目標文件中添加調試信息,所謂調試信息就是源代碼和指令之間的對應關系,在gdb調試和objmp反匯編時要用到這些信息。

3.調試
雖然GCC提供了調試選項,但是本身不能用於調試。Linux 提供了一個名為gdb的GNU調試程序。gdb是一個用來調試C和C++程序的調試器。它使你能在程序運行時觀察程序的內部結構和內存的使用情況。以下是gdb所提供的一些功能:
a.它使你能監視你程序中變數的值;
b.它使你能設置斷點以使程序在指定的代碼行上停止執行;
c.它使你能一行行的執行你的代碼。

(1)啟動gdb
在命令行上鍵入"gdb"並按回車鍵就可以運行gdb了,如下:

1
[root@localhost c]# gdb

2
GNU gdb (GDB)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7.2-60.el6_4.1)

3
Copyright (C) 2010 Free Software Foundation, Inc.

4
License GPLv3+: GNU GPL version 3 or later This is free software: you are free to change and redistribute it.

5
There is NO WARRANTY, to the extent permitted by law. Type "show ing"

6
and "show warranty" for details.

7
This GDB was configured as "x86_64-redhat-linux-gnu".

8
For bug reporting instructions, please see:<>.

9
(gdb)

當啟動gdb之後,即可在命令行上輸入命令進行相關的調試操作。
也可以以下面的方式來啟動gdb:

1
[root@localhost c]# gdb hello

這種方式啟動gdb,直接將指定調試的程序文件裝載到調試環境中。也就是讓gdb裝入名稱為filename的可執行文件,從而准備調試。

了能夠進行調試,當前調試的程序文件中必須包含調試信息。其中調試信息包含程序中的每個變數的類型和其在可執行文件里的地址映射以及源代碼的行號,gdb
利用這些信息使源代碼和機器碼相關聯。因此在使用gcc編譯源程序的時候必須使用-g選項,以便將調試信息包含在可執行文件中。
例如:

1
[root@localhost c]# gcc -g hello.c -o hello

gdb還提供了其他的啟動選項,請參考gdb的聯機幫助。在命令行上鍵入"man gdb"並回車即可。

(2)gdb基本命令
<1>單步執行和跟蹤函數調用
程序編輯如下:

01
#include <stdio.h>

02
int add_range(int low, int high){

03
int i;

04
int sum;

05
for(i = low; i <= high; i++){

06
sum = sum + i;

07
}

08
return sum;

09
}

10

11
int main(){

12
int result[100];

13
result[0] = add_range(1, 10);

14
result[1] = add_range(1, 100);

15
printf("result[0] = %d\nresult[1] = %d\n", result[0], result[1]);

16
return 0;

17

18
}

編譯和運行如下:

1
[root@localhost gdb_demo]# vim test1.c

2
[root@localhost gdb_demo]# gcc test1.c -o test1

3
[root@localhost gdb_demo]# ls

4
test1 test1.c

5
[root@localhost gdb_demo]# ./test1

6
result[0] = 55

7
result[1] = 5105

閱讀全文

與龍芯自主研發GCC編譯器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弗洛伊德演算法c 瀏覽:6
udp命令字 瀏覽:659
app服務端java源碼 瀏覽:798
電腦用文件夾玩大型游戲 瀏覽:254
安卓耳塞失靈怎麼辦 瀏覽:765
華三交換機保存命令 瀏覽:605
命令方塊怎麼調鍵盤 瀏覽:841
不把密碼存在伺服器上怎麼辦 瀏覽:398
怎麼讓指令方塊的命令消失 瀏覽:543
用單片機做plc 瀏覽:404
雲伺服器進入子目錄命令 瀏覽:795
伺服器機櫃如何配電 瀏覽:578
怎麼刪除iphone資源庫里的app 瀏覽:940
pdf魚 瀏覽:648
單片機pcf8591什麼作用 瀏覽:805
sql命令學院 瀏覽:283
加密軟體在電腦那個盤 瀏覽:988
android獲取外部存儲 瀏覽:573
怎麼查自己家的伺服器地址 瀏覽:858
編程c語言工作好不好 瀏覽: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