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求數組的最大子數組值和最長公共子序列問題
a) 最長公共子序列的結構
若用窮舉搜索法,耗時太長,演算法需要指數時間。
易證最長公共子序列問題也有最優子結構性質
設序列X=<x1, x2, …, xm>和Y=<y1, y2, …, yn>的一個最長公共子序列Z=<z1, z2, …, zk>,則:
i. 若xm=yn,則zk=xm=yn且Zk-1是Xm-1和Yn-1的最長公共子序列;
ii. 若xm≠yn且zk≠xm ,則Z是Xm-1和Y的最長公共子序列;
iii. 若xm≠yn且zk≠yn ,則Z是X和Yn-1的最長公共子序列。
其中Xm-1=<x1, x2, …, xm-1>,Yn-1=<y1, y2, …, yn-1>,Zk-1=<z1, z2, …, zk-1>。
最長公共子序列問題具有最優子結構性質。
B. 最長公共子序列的應用
最長公共子序列是一個十分實用的問題,它可以描述兩段文字之間的「相似度」,即它們的雷同程度,從而能夠用來辨別抄襲。對一段文字進行修改之後,計算改動前後文字的最長公共子序列,將除此子序列外的部分提取出來,這種方法判斷修改的部分,往往十分准確。簡而言之,網路知道、網路都用得上。
C. 動態規劃 最長公共子序列 過程圖解
首先需要科普一下,最長公共子序列(longest common sequence)和最長公共子串(longest common substring)不是一回事兒。
這里給出一個例子:有兩個母串
cnblogs
belong
比如序列bo, bg, lg在母串cnblogs與belong中都出現過並且出現順序與母串保持一致,我們將其稱為公共子序列。最長公共子序列(Longest Common Subsequence,LCS),顧名思義,是指在所有的子序列中最長的那一個。
子串是要求更嚴格的一種子序列, 要求在母串中連續地出現 。
在上述例子的中,最長公共子序列為blog(cnblogs,belong),最長公共子串為lo(cnblogs, belong)。
給一個圖再解釋一下:
如上圖,給定的字元序列: {a,b,c,d,e,f,g,h},它的子序列示例: {a,c,e,f} 即元素b,d,g,h被去掉後,保持原有的元素序列所得到的結果就是子序列。同理,{a,h},{c,d,e}等都是它的子序列。
它的子串示例:{c,d,e,f} 即連續元素c,d,e,f組成的串是給定序列的子串。同理,{a,b,c,d},{g,h}等都是它的子串。
這個問題說明白後,最長公共子序列(以下都簡稱LCS)就很好理解了。
給定序列s1={1,3,4,5,6,7,7,8},s2={3,5,7,4,8,6,7,8,2},s1和s2的相同子序列,且該子序列的長度最長,即是LCS。
s1和s2的其中一個最長公共子序列是 {3,4,6,7,8}
求解LCS問題,不能使用暴力搜索方法。 一個長度為n的序列擁有 2的n次方個子序列,它的時間復雜度是指數階 ,太恐怖了。解決LCS問題,需要藉助動態規劃的思想。
動態規劃演算法通常用於求解具有某種最優性質的問題。在這類問題中,可能會有許多可行解。每一個解都對應於一個值,我們希望找到具有最優值的解。動態規劃演算法與分治法類似,其基本思想也是將待求解問題分解成若干個子問題,先求解子問題,然後從這些子問題的解得到原問題的解。與分治法不同的是,適合於用動態規劃求解的問題,經分解得到子問題往往不是互相獨立的。若用分治法來解這類問題,則分解得到的子問題數目太多,有些子問題被重復計算了很多次。 為了避免大量的重復計算,節省時間,我們引入一個數組,不管它們是否對最終解有用,把所有子問題的解存於該數組中,這就是動態規劃法所採用的基本方法。
解決LCS問題,需要把原問題分解成若干個子問題,所以需要刻畫LCS的特徵。
設A=「a0,a1,…,am」,B=「b0,b1,…,bn」,且Z=「z0,z1,…,zk」為它們的最長公共子序列。不難證明有以下性質:
如果am=bn,則zk=am=bn,且「z0,z1,…,z(k-1)」是「a0,a1,…,a(m-1)」和「b0,b1,…,b(n-1)」的一個最長公共子序列;
如果am!=bn,則若zk!=am,蘊涵「z0,z1,…,zk」是「a0,a1,…,a(m-1)」和「b0,b1,…,bn」的一個最長公共子序列;
如果am!=bn,則若zk!=bn,蘊涵「z0,z1,…,zk」是「a0,a1,…,am」和「b0,b1,…,b(n-1)」的一個最長公共子序列。
有些同學,一看性質就容易暈菜,所以我給出一個圖來讓這些同學理解一下:
以我在第1小節舉的例子(S1={1,3,4,5,6,7,7,8}和S2={3,5,7,4,8,6,7,8,2}),並結合上圖來說:
假如S1的最後一個元素 與 S2的最後一個元素相等,那麼S1和S2的LCS就等於 {S1減去最後一個元素} 與 {S2減去最後一個元素} 的 LCS 再加上 S1和S2相等的最後一個元素。
假如S1的最後一個元素 與 S2的最後一個元素不等(本例子就是屬於這種情況),那麼S1和S2的LCS就等於 : {S1減去最後一個元素} 與 S2 的LCS, {S2減去最後一個元素} 與 S1 的LCS 中的最大的那個序列。
假設Z=<z1,z2,⋯,zk>是X與Y的LCS, 我們觀察到
如果Xm=Yn,則Zk=Xm=Yn,有Zk−1是Xm−1與Yn−1的LCS;
如果Xm≠Yn,則Zk是Xm與Yn−1的LCS,或者是Xm−1與Yn的LCS。
因此,求解LCS的問題則變成遞歸求解的兩個子問題。但是,上述的遞歸求解的辦法中, 重復的子問題多,效率低下。改進的辦法——用空間換時間,用數組保存中間狀態,方便後面的計算。這就是動態規劃(DP)的核心思想了。
DP求解LCS
用二維數組c[i][j]記錄串x1x2⋯xi與y1y2⋯yj的LCS長度,則可得到狀態轉移方程
以s1={1,3,4,5,6,7,7,8},s2={3,5,7,4,8,6,7,8,2}為例。我們借用《演算法導論》中的推導圖:
圖中的空白格子需要填上相應的數字(這個數字就是c[i,j]的定義,記錄的LCS的長度值)。填的規則依據遞歸公式,簡單來說:如果橫豎(i,j)對應的兩個元素相等,該格子的值 = c[i-1,j-1] + 1。如果不等,取c[i-1,j] 和 c[i,j-1]的最大值。首先初始化該表:
S1的元素3 與 S2的元素5 不等,c[2,2] =max(c[1,2],c[2,1]),圖中c[1,2] 和 c[2,1] 背景色為淺黃色。
繼續填充:
至此,該表填完。根據性質,c[8,9] = S1 和 S2 的 LCS的長度,即為5。
本文S1和S2的最LCS並不是只有1個,本文並不是著重講輸出兩個序列的所有LCS,只是介紹如何通過上表,輸出其中一個LCS。
我們根據遞歸公式構建了上表,我們將從最後一個元素c[8][9]倒推出S1和S2的LCS。
c[8][9] = 5,且S1[8] != S2[9],所以倒推回去,c[8][9]的值來源於c[8][8]的值(因為c[8][8] > c[7][9])。
c[8][8] = 5, 且S1[8] = S2[8], 所以倒推回去,c[8][8]的值來源於 c[7][7]。
以此類推,如果遇到S1[i] != S2[j] ,且c[i-1][j] = c[i][j-1] 這種存在分支的情況,這里請都選擇一個方向(之後遇到這樣的情況,也選擇相同的方向)。
這就是倒推回去的路徑,棕色方格為相等元素,即LCS = {3,4,6,7,8},這是其中一個結果。
如果如果遇到S1[i] != S2[j] ,且c[i-1][j] = c[i][j-1] 這種存在分支的情況,選擇另一個方向,會得到另一個結果。
即LCS ={3,5,7,7,8}。
構建c[i][j]表需要Θ(mn),輸出1個LCS的序列需要Θ(m+n)。
參考:
https://blog.csdn.net/hrn1216/article/details/51534607
https://blog.csdn.net/u012102306/article/details/53184446
D. C語言實現最長公共子串與最長公共子序列
給定兩個字元串s1="GeeksforGeeks",s2="GeeksQuizGo",則它們的最長公共子串為「Geeks」,長度為5。
運用動態規劃的思想,將兩個字元串映射為一張二維表,表格中的值代表到當前為止的最長公共子串的值,如下圖所示:
生成這張表的步驟(假設這張表為t[][], r為行標,c為列標):
Code
整個演算法的時間復雜度為O(len1 * len2),len1與len2分別為兩個字元串的長度。
最長公共子序列與最長公共子串的區別是,最長公共子序列不要求「連續匹配」,它的目的是找到兩個字元串中最大的公共部分。依然以s1="GeeksforGeeks",s2="GeeksQuizGo"為例,它們的最長公共子序列為「Geekso」和「GeeksG」,長度為6。
它的二維表如下所示:
它的生成步驟與最長公共子序列的最大不同在第3步,最長公共子序列在遇到s1[r] != s2[c]情況時,不會將t[r][c]重置為0,而是選擇Max(t[r-1][c], t[r][c-1])作為新值,即它一直保存著前面已比較序列的最長公共序列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