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源碼編譯 > 鏡像交叉編譯

鏡像交叉編譯

發布時間:2023-12-16 13:33:14

A. qemu怎樣為選擇arm linux內核鏡像選擇運行arm平台

下載Linux內核

下載內核有兩種方法,一種是用git直接下載內核代碼樹,方便後面的內核開發。另一種是直接到內核社區下載對應版本的源碼包。我採用第一種方法,但後面發現主線上3.18版本和後面版本的代碼,使用這種搭建方法運行不起來。目前未查明問題的根因。如果讀者想快速搭建成功,建議選用3.16版本的內核進行搭建。

安裝arm的交叉編譯工具鏈

想必做嵌入式開發的朋友,對交叉編譯工具鏈不陌生。如果你訂制一個交叉編譯工具鏈,建議你使用crosstool-ng開源軟體來構建。但在這里建議直接安裝arm的交叉編譯工具鏈:

sudoapt-getinstallgcc-arm-linux-gnueabi

編譯Linux內核

生成vexpress開發板子的config文件:

makeCROSS_COMPILE=arm-linux-gnueabi-ARCH=armvexpress_defconfig

編譯:

makeCROSS_COMPILE=arm-linux-gnueabi-ARCH=arm

生成的內核鐿像位於arch/arm/boot/zImage,後續qemu啟動時需要使用該鏡像。

下載和安裝qemu模擬器

其實Ubuntu12.04有qemu的安裝包,但由於版本較低,對vexpress開發板支持不友好,建議下載高版本的qemu:

wget

配置qemu前,需要安裝幾個軟體包:

sudoapt-getinstallzlib1g-dev

sudoapt-getinstalllibglib2.0-0

sudoapt-getinstalllibglib2.0-dev

配置qemu,支持模擬arm架構下的所有單板:

./configure--target-list=arm-softmmu--audio-drv-list=

編譯和安裝:

make

makeinstall

測試qemu和內核能否運行成功

qemu已經安裝好了,內核也編譯成功了,到這里最好是測試一下,編譯出來的內核是否OK,或者qemu對vexpress單板支持是否夠友好。

運行命令很簡單:

qemu-system-arm-Mvexpress-a9-m512M-kernel/home/ivan/kernel_git/linux/arch/arm/boot/zImage-nographic-append"console=ttyAMA0"

如果看到內核啟動過程中的列印,說明前的搭建是成功的。

這里簡單介紹下qemu命令的參數:

-Mvexpress-a9模擬vexpress-a9單板,你可以使用-M?參數來獲取該qemu版本支持的所有單板

-m512M單板運行物理內存512M

-kernel/home/ivan/kernel_git/linux/arch/arm/boot/zImage告訴qemu單板運行內核鏡像路徑

-nographic不使用圖形化界面,只使用串口

-append"console=ttyAMA0"內核啟動參數,這里告訴內核vexpress單板運行,串口設備是哪個tty。

注意:

我每次搭建,都忘了內核啟動參數中的console=參數應該填上哪個tty,因為不同單板串口驅動類型不盡相同,創建的tty設備名當然也是不相同的。那vexpress單板的tty設備名是哪個呢?其實這個值可以從生成的.config文件CONFIG_CONSOLE宏找到。

如果搭建其它單板,需要注意內核啟動參數的console=參數值,同樣地,可從生成的.config文件中找到。

製作根文件系統

到這里是否大功告成了呢?其實在上面的測試中,你會發現內核報panic,因為內核找不到根文件系統,無法啟init進程。

根文件系統要考慮兩個方面:

1.根文件系統的內容

如果你看過《LinuxFromScratch》,相信你會對這一步產生恐懼感,但如果一直從事嵌入式開發,就可以放下心來。根文件系統就是簡單得不能再簡單的幾個命令集和態動態而已。為什麼LinuxFromScratch會有那麼復雜,是因為它要製作出一個Linux發生版。但在嵌入式領域,幾乎所有的東西,都是mini版本,根文件系統也不例外。

本文制本的根文件系統=busybox(包含基礎的Linux命令)+運行庫+幾個字元設備

2.根文件系統放在哪裡

其實依賴於每個開發板支持的存儲設備,可以放到NorFlash上,也可以放到SD卡,甚至外部磁碟上。最關鍵的一點是你要清楚知道開發板有什麼存儲設備。

本文直接使用SD卡做為存儲空間,文件格式為ext3格式

下載、編譯和安裝busybox

wget

makedefconfig

makeCROSS_COMPILE=arm-linux-gnueabi-

makeinstallCROSS_COMPILE=arm-linux-gnueabi-

安裝完成後,會在busybox目錄下生成_install目錄,該目錄下的程序就是單板運行所需要的命令。

形成根目錄結構

先在Ubuntu主機環境下,形成目錄結構,裡面存放的文件和目錄與單板上運行所需要的目錄結構完全一樣,然後再打包成鏡像(在開發板看來就是SD卡),這個臨時的目錄結構稱為根目錄

1.創建rootfs目錄(根目錄),根文件系統內的文件全部放到這里

sudomkdirrootfs

2.拷貝busybox命令到根目錄下

sudocpbusybox-1.20.2/_install/*-rrootfs/

3.從工具鏈中拷貝運行庫到lib目錄下

sudocp-P/usr/arm-linux-gnueabi/lib/*rootfs/lib/

4.創建4個tty端終設備

sudomknodrootfs/dev/tty1c41

sudomknodrootfs/dev/tty2c42

sudomknodrootfs/dev/tty3c43

sudomknodrootfs/dev/tty4c44

製作根文件系統鏡像

1.生成32M大小的鏡像

ddif=/dev/zeroof=a9rootfs.ext3bs=1Mcount=32

2.格式化成ext3文件系統

mkfs.ext3a9rootfs.ext3

3.將文件拷貝到鏡像中

sudomkdirtmpfs

sudomount-text3a9rootfs.ext3tmpfs/-oloop

cp-rrootfs/*tmpfs/

sudoumounttmpfs

系統啟動運行

完成上述所有步驟之後,就可以啟動qemu來模擬vexpress開發板了,命令參數如下:

qemu-system-arm-Mvexpress-a9-m512M-kernel/home/ivan/qemu/linux/arch/arm/boot/zImage-nographic-append"root=/dev/mmcblk0console=ttyAMA0"-sda9rootfs.ext3

從內核啟動列印,到命令行提示符出現,激動人心的時刻出現了……

寫在後面的話

通過上面的步驟,搭建出來一個最小的qemu+arm開發環境,你可以上面的基礎上修改內核,或者增加一些測試程序在單板上運行,甚至使用單板的flash設備。

在此,你可以做純arm架構的內核開發,或者與架構無關的內核開發,也可以做單板相關的驅動開發。

B. 如何用gentoo交叉編譯一個基本系統

嵌入式系統的編譯環境
為某個平台開發軟體,首先需要一個編譯環境。一般來說,編譯環境包括三部分:工具 鏈/運行環境/編譯方法。對於嵌入式系統來說,常見的編譯環境有三種:

本地環境。如很流行的Ubuntu for ARM,利用官方製作好的目標機鏡像(通常包含了 編譯環境),直接在目標機上編譯/安裝軟體,與PC機開發完全一樣。這種方法簡單省 事。缺點也顯而易見,編譯速度慢,耗時長,特別是較大的軟體包(如xbmc)的時候, 程序員不是停下來喝杯咖啡就可以收攤,恐怕得打場通宵dota後才能看到結果 了…(或許distcc能有所改善)

虛擬環境。在PC上建立目標機的虛擬環境,如QEMU-ARM,然後chroot到虛擬環境 中編譯/安裝軟體。這種方法利用了PC的處理能力,速度比本地環境要快得多,但 QEMU並不能完美的模擬目標機環境,如不支持某些系統調用等,這可能導致它不能 正確的編譯某些軟體。

交叉編譯。為目標機交叉編譯軟體,這是最常規的辦法,也是上面兩種方法實現的基 礎。說交叉編譯是「臟活」,是因為需要手工解決軟體包的所有依賴問題,手工編譯 每一個軟體包,並且解決軟體包對目標機兼容問題… 看網上鋪天蓋地關於求教/指導 某個軟體包如何正確交叉編譯就知道,有多少程序員在被它虐?

gentoo下的交叉編譯
gentoo是一個metadistribution,從源代碼構建整個系統,同時支持很多不同的體 系如alpha/arm/hppa/ppc/sh/sparc/s390等,也為交叉編譯提供了便利的工具,這是 其它二進制發行版沒有辦法比擬的(scratchbox也顯得弱爆了)。

gentoo下的交叉編譯通過crossdev和portage來實現。portage帶來的好處是自 動解決依賴和自動升級更新系統,跟本機環境一樣。

製作工具鏈
crossdev用來製作交叉工具鏈,並且還提供了交叉編譯環境下的emerge的輔助腳本。如 下編譯arm平台的工具鏈:

$ sudo crossdev -t arm-supertux-linux-gnueabi
這樣,crossdev最終製作了符合「gentoo規范」的arm交叉編譯器。

運行環境
crossdev生成/usr/arm-supertux-linux-gnueabi/目錄作為目標系統 $buildroot。編譯後生成的目標會被emerge到$buildroot,編譯時依賴的環境(如 鏈接庫/頭文件/pkgconfig等)也都在$buildroot。

交叉編譯
有了工具鏈/運行環境,使用的crossdev封裝過的emerge,就可以自由的emerge了。 如交叉編譯bash:

$ sudo emerge-arm-supertux-linux-gnueabi -avu bash
porage會自動把bash的依賴如ncurses/readline一起emerge到$buildroot。 交叉編譯就是變得如此簡單…

碰到的問題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可以看的更遠,前提是我們先要爬上巨人的肩膀。portage是一個快 速更新迭代的系統,並不完美,維護者沒有辦法測試每個軟體包的所有兼容性。所以, 當你想安裝一個圖形環境如$emerge -avu enlightenment時,很可能會出現錯誤。但 portage提供了細粒度的控制幫助解決這樣的問題。下面是我碰到過一些情形和解決方 法:

由於軟體包的環境變數引起的問題,如鏈接庫指向了/usr/bin,而非 $buildroot。可以配置$buldroot/etc/portage/env/目錄下相應的文 件,portage會自動source該文件,從而改變編譯時的環境。

portage沒有包含該軟體或portage自身的bug引起,如默認使能了某個在目標機 平台不能使用的特性。建立一個針對目標機的overlay,自己編寫相應軟體包的 ebuild文件指導portage進行交叉編譯。

當某個軟體包分階段編譯時,如perl編譯時先生成miniperl,通過miniperl最 後生成perl目標映像。由於miniperl被交叉編譯器生成目標機的映像,正常情況 下不能主機環境中繼續運行生成最終的目標映像。這就要藉助qemu-arm+binfmt模 擬目標機環境,讓miniperl在主機環境中也能無縫的運行。

從形式上看,處理上面幾種情況,也是「臟活」。不僅需要了解該軟體包的編譯環境, 還需要了解portage的原理,還要知道ebuild的書寫語法。但是,與傳統的交叉編譯 方式比起來,這是一勞永逸的工作,別人使用我的運行環境和overlay,即不需再做什 么就能生成最終的目標機系統。

C. 如何為嵌入式開發建立交叉編譯環境

下面我們將以建立針對arm的交叉編譯開發環境為例來解說整個過程,其他的體系結構與這個相類似,只要作一些對應的改動。我的開發環境是,宿主機 i386-redhat-7.2,目標機 arm。
這個過程如下
1. 下載源文件、補丁和建立編譯的目錄
2. 建立內核頭文件
3. 建立二進制工具(binutils)
4. 建立初始編譯器(bootstrap gcc)
5. 建立c庫(glibc)
6. 建立全套編譯器(full gcc)
下載源文件、補丁和建立編譯的目錄
1. 選定軟體版本號
選擇軟體版本號時,先看看glibc源代碼中的INSTALL文件。那裡列舉了該版本的glibc編譯時所需的binutils 和gcc的版本號。例如在 glibc-2.2.3/INSTALL 文件中推薦 gcc 用 2.95以上,binutils 用 2.10.1 以上版本。
我選的各個軟體的版本是:
linux-2.4.21+rmk2
binutils-2.10.1
gcc-2.95.3
glibc-2.2.3
glibc-linuxthreads-2.2.3
如果你選的glibc的版本號低於2.2,你還要下載一個叫glibc-crypt的文件,例如glibc-crypt-2.1.tar.gz。 Linux 內核你可以從www.kernel.org 或它的鏡像下載。
Binutils、gcc和glibc你可以從FSF的FTP站點ftp://ftp.gun.org/gnu/ 或它的鏡像去下載。 在編譯glibc時,要用到 Linux 內核中的 include 目錄的內核頭文件。如果你發現有變數沒有定義而導致編譯失敗,你就改變你的內核版本號。例如我開始用linux-2.4.25+vrs2,編譯glibc-2.2.3 時報 BUS_ISA 沒定義,後來發現在 2.4.23 開始它的名字被改為 CTL_BUS_ISA。如果你沒有完全的把握保證你改的內核改完全了,就不要動內核,而是把你的 Linux 內核的版本號降低或升高,來適應 glibc。
Gcc 的版本號,推薦用 gcc-2.95 以上的。太老的版本編譯可能會出問題。Gcc-2.95.3 是一個比較穩定的版本,也是內核開發人員推薦用的一個 gcc 版本。
如果你發現無法編譯過去,有可能是你選用的軟體中有的加入了一些新的特性而其他所選軟體不支持的原因,就相應降低該軟體的版本號。例如我開始用 gcc-3.3.2,發現編譯不過,報 as、ld 等版本太老,我就把 gcc 降為 2.95.3。 太新的版本大多沒經過大量的測試,建議不要選用。
回頁首
2. 建立工作目錄
首先,我們建立幾個用來工作的目錄:
在你的用戶目錄,我用的是用戶liang,因此用戶目錄為 /home/liang,先建立一個項目目錄embedded。
$pwd
/home/liang
$mkdir embedded
再在這個項目目錄 embedded 下建立三個目錄 build-tools、kernel 和 tools。
build-tools-用來存放你下載的 binutils、gcc 和 glibc 的源代碼和用來編譯這些源代碼的目錄。
kernel-用來存放你的內核源代碼和內核補丁。
tools-用來存放編譯好的交叉編譯工具和庫文件。
$cd embedded
$mkdir build-tools kernel tools
執行完後目錄結構如下:
$ls embedded
build-tools kernel tools
3. 輸出和環境變數
我們輸出如下的環境變數方便我們編譯。
$export PRJROOT=/home/liang/embedded
$export TARGET=arm-linux
$export PREFIX=$PRJROOT/tools
$export TARGET_PREFIX=$PREFIX/$TARGET
$export PATH=$PREFIX/bin:$PATH
如果你不慣用環境變數的,你可以直接用絕對或相對路徑。我如果不用環境變數,一般都用絕對路徑,相對路徑有時會失敗。環境變數也可以定義在.bashrc文件中,這樣當你logout或換了控制台時,就不用老是export這些變數了。
體系結構和你的TAEGET變數的對應如下表

你可以在通過glibc下的config.sub腳本來知道,你的TARGET變數是否被支持,例如:
$./config.sub arm-linux
arm-unknown-linux-gnu
在我的環境中,config.sub 在 glibc-2.2.3/scripts 目錄下。
網上還有一些 HOWTO 可以參考,ARM 體系結構的《The GNU Toolchain for ARM Target HOWTO》,PowerPC 體系結構的《Linux for PowerPC Embedded Systems HOWTO》等。對TARGET的選取可能有幫助。
4. 建立編譯目錄
為了把源碼和編譯時生成的文件分開,一般的編譯工作不在的源碼目錄中,要另建一個目錄來專門用於編譯。用以下的命令來建立編譯你下載的binutils、gcc和glibc的源代碼的目錄。
$cd $PRJROOT/build-tools
$mkdir build-binutils build-boot-gcc build-gcc build-glibc gcc-patch
build-binutils-編譯binutils的目錄
build-boot-gcc-編譯gcc 啟動部分的目錄
build-glibc-編譯glibc的目錄
build-gcc-編譯gcc 全部的目錄
gcc-patch-放gcc的補丁的目錄
gcc-2.95.3 的補丁有 gcc-2.95.3-2.patch、gcc-2.95.3-no-fixinc.patch 和gcc-2.95.3-returntype-fix.patch,可以從 http://www.linuxfromscratch.org/ 下載到這些補丁。
再將你下載的 binutils-2.10.1、gcc-2.95.3、glibc-2.2.3 和 glibc-linuxthreads-2.2.3 的源代碼放入 build-tools 目錄中
看一下你的 build-tools 目錄,有以下內容:
$ls
binutils-2.10.1.tar.bz2 build-gcc gcc-patch
build-binutls build-glibc glibc-2.2.3.tar.gz
build-boot-gcc gcc-2.95.3.tar.gz glibc-linuxthreads-2.2.3.tar.gz
回頁首
建立內核頭文件
把你從 www.kernel.org 下載的內核源代碼放入 $PRJROOT /kernel 目錄
進入你的 kernel 目錄:
$cd $PRJROOT /kernel
解開內核源代碼
$tar -xzvf linux-2.4.21.tar.gz

$tar -xjvf linux-2.4.21.tar.bz2
小於 2.4.19 的內核版本解開會生成一個 linux 目錄,沒帶版本號,就將其改名。
$mv linux linux-2.4.x
給 Linux 內核打上你的補丁
$cd linux-2.4.21
$patch -p1 < ../patch-2.4.21-rmk2
編譯內核生成頭文件
$make ARCH=arm CROSS_COMPILE=arm-linux- menuconfig
你也可以用 config 和 xconfig 來代替 menuconfig,但這樣用可能會沒有設置某些配置文件選項和沒有生成下面編譯所需的頭文件。推薦大家用 make menuconfig,這也是內核開發人員用的最多的配置方法。配置完退出並保存,檢查一下的內核目錄中的 include/linux/version.h 和 include/linux/autoconf.h 文件是不是生成了,這是編譯 glibc 是要用到的,version.h 和 autoconf.h 文件的存在,也說明了你生成了正確的頭文件。
還要建立幾個正確的鏈接
$cd include
$ln -s asm-arm asm
$cd asm
$ln -s arch-epxa arch
$ln -s proc-armv proc
接下來為你的交叉編譯環境建立你的內核頭文件的鏈接
$mkdir -p $TARGET_PREFIX/include
$ln -s $PRJROOT/kernel/linux-2.4.21/include/linux $TARGET_PREFIX/include/linux
$in -s $PRJROOT/kernel/linux-2.4.21/include/asm-arm $TARGET_PREFIX/include/asm
也可以把 Linux 內核頭文件拷貝過來用
$mkdir -p $TARGET_PREFIX/include
$cp -r $PRJROOT/kernel/linux-2.4.21/include/linux $TARGET_PREFIX/include
$cp -r $PRJROOT/kernel/linux-2.4.21/include/asm-arm $TARGET_PREFIX/include
回頁首
建立二進制工具(binutils)
binutils是一些二進制工具的集合,其中包含了我們常用到的as和ld。
首先,我們解壓我們下載的binutils源文件。
$cd $PRJROOT/build-tools
$tar -xvjf binutils-2.10.1.tar.bz2
然後進入build-binutils目錄配置和編譯binutils。
$cd build-binutils
$../binutils-2.10.1/configure --target=$TARGET --prefix=$PREFIX
--target 選項是指出我們生成的是 arm-linux 的工具,--prefix 是指出我們可執行文件安裝的位置。
會出現很多 check,最後產生 Makefile 文件。
有了 Makefile 後,我們來編譯並安裝 binutils,命令很簡單。
$make
$make install
看一下我們 $PREFIX/bin 下的生成的文件
$ls $PREFIX/bin
arm-linux-addr2line arm-linux-gasp arm-linux-objmp arm-linux-strings
arm-linux-ar arm-linux-ld arm-linux-ranlib arm-linux-strip
arm-linux-as arm-linux-nm arm-linux-readelf
arm-linux-c++filt arm-linux-obj arm-linux-size
我們來解釋一下上面生成的可執行文件都是用來干什麼的
add2line - 將你要找的地址轉成文件和行號,它要使用 debug 信息。
Ar-產生、修改和解開一個存檔文件
As-gnu 的匯編器
C++filt-C++ 和 java 中有一種重載函數,所用的重載函數最後會被編譯轉化成匯編的標號,c++filt 就是實現這種反向的轉化,根據標號得到函數名。
Gasp-gnu 匯編器預編譯器。
Ld-gnu 的連接器
Nm-列出目標文件的符號和對應的地址
Obj-將某種格式的目標文件轉化成另外格式的目標文件
Objmp-顯示目標文件的信息
Ranlib-為一個存檔文件產生一個索引,並將這個索引存入存檔文件中
Readelf-顯示 elf 格式的目標文件的信息
Size-顯示目標文件各個節的大小和目標文件的大小
Strings-列印出目標文件中可以列印的字元串,有個默認的長度,為4
Strip-剝掉目標文件的所有的符號信息
回頁首
建立初始編譯器(bootstrap gcc)
首先進入 build-tools 目錄,將下載 gcc 源代碼解壓
$cd $PRJROOT/build-tools
$tar -xvzf gcc-2.95.3.tar.gz
然後進入 gcc-2.95.3 目錄給 gcc 打上補丁
$cd gcc-2.95.3
$patch -p1< ../gcc-patch/gcc-2.95.3.-2.patch
$patch -p1< ../gcc-patch/gcc-2.95.3.-no-fixinc.patch
$patch -p1< ../gcc-patch/gcc-2.95.3-returntype-fix.patch
echo timestamp > gcc/cstamp-h.in
在我們編譯並安裝 gcc 前,我們先要改一個文件 $PRJROOT/gcc/config/arm/t-linux,把
TARGET_LIBGCC2-CFLAGS = -fomit-frame-pointer -fPIC
這一行改為
TARGET_LIBGCC2-CFLAGS = -fomit-frame-pointer -fPIC -Dinhibit_libc -D__gthr_posix_h
你如果沒定義 -Dinhibit,編譯時將會報如下的錯誤
../../gcc-2.95.3/gcc/libgcc2.c:41: stdlib.h: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
../../gcc-2.95.3/gcc/libgcc2.c:42: unistd.h: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
make[3]: *** [libgcc2.a] Error 1
make[2]: *** [stmp-multilib-sub] Error 2
make[1]: *** [stmp-multilib] Error 1
make: *** [all-gcc] Error 2
如果沒有定義 -D__gthr_posix_h,編譯時會報如下的錯誤
In file included from gthr-default.h:1,
from ../../gcc-2.95.3/gcc/gthr.h:98,
from ../../gcc-2.95.3/gcc/libgcc2.c:3034:
../../gcc-2.95.3/gcc/gthr-posix.h:37: pthread.h: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
make[3]: *** [libgcc2.a] Error 1
make[2]: *** [stmp-multilib-sub] Error 2
make[1]: *** [stmp-multilib] Error 1
make: *** [all-gcc] Error 2
還有一種與-Dinhibit同等效果的方法,那就是在你配置configure時多加一個參數-with-newlib,這個選項不會迫使我們必須使用newlib。我們編譯了bootstrap-gcc後,仍然可以選擇任何c庫。
接著就是配置boostrap gcc, 後面要用bootstrap gcc 來編譯 glibc 庫。
$cd ..; cd build-boot-gcc
$../gcc-2.95.3/configure --target=$TARGET --prefix=$PREFIX \
>--without-headers --enable-languages=c --disable-threads
這條命令中的 -target、--prefix 和配置 binutils 的含義是相同的,--without-headers 就是指不需要頭文件,因為是交叉編譯工具,不需要本機上的頭文件。-enable-languages=c是指我們的 boot-gcc 只支持 c 語言。--disable-threads 是去掉 thread 功能,這個功能需要 glibc 的支持。
接著我們編譯並安裝 boot-gcc
$make all-gcc
$make install-gcc
我們來看看 $PREFIX/bin 裡面多了哪些東西
$ls $PREFIX/bin
你會發現多了 arm-linux-gcc 、arm-linux-unprotoize、cpp 和 gcov 幾個文件。
Gcc-gnu 的 C 語言編譯器
Unprotoize-將 ANSI C 的源碼轉化為 K&R C 的形式,去掉函數原型中的參數類型。
Cpp-gnu的 C 的預編譯器
Gcov-gcc 的輔助測試工具,可以用它來分析和優程序。
使用 gcc3.2 以及 gcc3.2 以上版本時,配置 boot-gcc 不能使用 --without-headers 選項,而需要使用 glibc 的頭文件。
回頁首
建立 c 庫(glibc)
首先解壓 glibc-2.2.3.tar.gz 和 glibc-linuxthreads-2.2.3.tar.gz 源代碼
$cd $PRJROOT/build-tools
$tar -xvzf glibc-2.2.3.tar.gz
$tar -xzvf glibc-linuxthreads-2.2.3.tar.gz --directory=glibc-2.2.3
然後進入 build-glibc 目錄配置 glibc
$cd build-glibc
$CC=arm-linux-gcc ../glibc-2.2.3/configure --host=$TARGET --prefix="/usr"
--enable-add-ons --with-headers=$TARGET_PREFIX/include
CC=arm-linux-gcc 是把 CC 變數設成你剛編譯完的boostrap gcc,用它來編譯你的glibc。--enable-add-ons是告訴glibc用 linuxthreads 包,在上面我們已經將它放入了 glibc 源碼目錄中,這個選項等價於 -enable-add-ons=linuxthreads。--with-headers 告訴 glibc 我們的linux 內核頭文件的目錄位置。
配置完後就可以編譯和安裝 glibc
$make
$make install_root=$TARGET_PREFIX prefix="" install
然後你還要修改 libc.so 文件

GROUP ( /lib/libc.so.6 /lib/libc_nonshared.a)
改為
GROUP ( libc.so.6 libc_nonshared.a)
這樣連接程序 ld 就會在 libc.so 所在的目錄查找它需要的庫,因為你的機子的/lib目錄可能已經裝了一個相同名字的庫,一個為編譯可以在你的宿主機上運行的程序的庫,而不是用於交叉編譯的。
回頁首
建立全套編譯器(full gcc)
在建立boot-gcc 的時候,我們只支持了C。到這里,我們就要建立全套編譯器,來支持C和C++。
$cd $PRJROOT/build-tools/build-gcc
$../gcc-2.95.3/configure --target=$TARGET --prefix=$PREFIX --enable-languages=c,c++
--enable-languages=c,c++ 告訴 full gcc 支持 c 和 c++ 語言。
然後編譯和安裝你的 full gcc
$make all
$make install
我們再來看看 $PREFIX/bin 裡面多了哪些東西
$ls $PREFIX/bin
你會發現多了 arm-linux-g++ 、arm-linux-protoize 和 arm-linux-c++ 幾個文件。
G++-gnu的 c++ 編譯器。
Protoize-與Unprotoize相反,將K&R C的源碼轉化為ANSI C的形式,函數原型中加入參數類型。
C++-gnu 的 c++ 編譯器。
到這里你的交叉編譯工具就算做完了,簡單驗證一下你的交叉編譯工具。
用它來編譯一個很簡單的程序 helloworld.c
#include <stdio.h>
int main(void)
{
printf("hello world\n");
return 0;
}
$arm-linux-gcc helloworld.c -o helloworld
$file helloworld
helloworld: ELF 32-bit LSB executable, ARM, version 1,
dynamically linked (uses shared libs), not stripped
上面的輸出說明你編譯了一個能在 arm 體系結構下運行的 helloworld,證明你的編譯工具做成功了。
轉載僅供參考,版權屬於原作者

D. Golang項目部署3,容器部署

容器部署即使用 docker 化部署 golang 應用程序,這是在雲服務時代最流行的部署方式,也是最推薦的部署方式。

跨平台交叉編譯是 golang 的特點之一,可以非常方便地編譯出我們需要的目標伺服器平台的版本,而且是靜態編譯,非常容易地解決了運行依賴問題。

使用以下指令可以靜態編譯 Linux 平台 amd64 架構的可執行文件:

生成的 main 便是我們靜態編譯的,可部署於 Linux amd64 上的可執行文件。

我們需要將該可執行文件 main 編譯生成 docker 鏡像,以便於分發及部署。 Golang 的運行環境推薦使用 alpine 基礎系統鏡像,編譯出的容器鏡像約為 20MB 左右。

一個參考的 Dockerfile 文件如下:

其中,我們的基礎鏡像使用了 loads/alpine:3.8 ,中國國內的用戶推薦使用該基礎鏡像,基礎鏡像的 Dockerfile 地址: https://github.com/johngcn/dockerfiles ,倉庫地址: https://hub.docker.com/u/loads

隨後使用 " docker build -t main . " 指令編譯生成名為 main 的 docker 鏡像。

需要注意的是,在某些項目的架構設計中, 靜態文件 配置文件 可能不會隨著鏡像進行編譯發布,而是分開進行管理和發布。

例如,使用 MVVM 模式的項目中(例如使用 vue 框架),往往是前後端非常獨立的,因此在鏡像中往往並不會包含 public 目錄。而使用了 配置管理中心 (例如使用 consul / etcd / zookeeper )的項目中,也往往並不需要 config 目錄。

因此對於以上示例的 Dockerfile 的使用,僅作參考,根據實際情況請進行必要的調整。

使用以下指令可直接運行剛才編譯成的鏡像:

容器的分發可以使用 docker 官方的平台: https://hub.docker.com/ ,國內也可以考慮使用阿里雲: https://www.aliyun.com/proct/acr 。

在企業級生產環境中, docker 容器往往需要結合 kubernetes 或者 docker swarm 容器編排工具一起使用。
容器編排涉及到的內容比較多,感興趣的同學可以參考以下資料:

E. linux編譯配置好的內核,編譯鏡像時候出現arm-linux-:命令未找到

解決方法:
1.先打開一個超級用戶許可權的shell:
命令:sudo –s
2.在當前shell下,設置環境變數:
命令:gedit /etc/profile
在文件末端加上 export PATH=$PATH:/usr/local/arm/4.4.3/bin,並保存。
3. 執行source /etc/profile 這是避免重新啟動ubuntu而又使剛剛修改的環境變數生效的方法。
4、再進入到/opt/FriendlyARM/mini2440/linux-2.6.32.2 目錄,執行make zImage(有可能加sudo),arm-linux-gcc了,可以編譯了。

F. 在ARM上運行交叉編譯後的opencv文件,沒有輸出

一、交叉編譯opencv
構造:

下載:各個庫的下載可以直接搜名字到官網下載
幾個關鍵解釋:
「--prefix=」 後邊跟make install時的位置,本例中,libz在make install時將安裝到/usr/arm-linux-gnueabihf中
「--host=」 後邊跟arm-linux表明使用的是ARM環境
有configure的才能進行configure配置
4)所有的makefile修改類似
Libz的交叉編譯
第一步:# ./configure --prefix=/usr/arm-linux-gnueabihf --shared
第二步:修改makefile,主要有下邊幾個,修改的時候通篇參照即可
CC=arm-linux-gnueabihf-gcc
AR=arm-linux-gnueabihf-ar rc
RANLIB=arm-linux-gnueabihf-ranlib
STRIP = arm-linux-gnueabihf-strip
如果有ARCH的話,ARCH=ARM
第三步:#sudo make
#sudo make install
Libjpeg的交叉編譯
第一步:#./configure --host=arm-linux --prefix=/usr/arm-linux-gnueabihf --enable-shared --enable-static CC=arm-linux-gnueabihf-gcc
第二步:參考1)中方法修改makefile
第三步:#sudo make
#sudo make install
Libpng的交叉編譯
第一步:#./configure --host=arm-linux --prefix=/usr/arm-linux-gnueabihf --enable-shared --enable-static CC=arm-linux-gnueabihf-gcc
第二步:參考1)中方法修改makefile
第三步:#sudo make
#sudo make install
Yasm的交叉編譯
第一步:#./configure --host=arm-linux --prefix=/usr/arm-linux-gnueabihf --enable-shared --enable-static
第二步:修改makefile
第三步:#sudo make
#sudo make install
Libx264的交叉編譯
第一步:#CC=arm-linux-gnueabihf-gcc ./configure --enable-shared --host=arm-linux --disable-asm --prefix=/usr/arm-linux-gnueabihf
第二步:修改config.mak里的參數,因為makefile要調用config.mak,所以修改方法同makefile
第三步:#sudo make
#sudo make install
Libxvid的交叉編譯
第一步:首先切換目錄 #cd build/generic
第二步:#./configure --prefix=/usr/arm-linux-gnueabihf --host=arm-linux --disable-assembly
第三步:#sudo make
#sudo make install
ffmpeg的交叉編譯
第一步:
./configure --enable-cross-compile --target-os=linux --cc=arm-linux-gnueabihf-gcc --arch=arm --enable-shared --disable-static --enable-gpl --enable-nonfree --enable-ffmpeg --disable-ffplay --enable-ffserver --enable-swscale --enable-pthreads --disable-yasm --disable-stripping --enable-libx264 --enable-libxvid --extra-cflags=-I/usr/arm-linux-gnueabihf/include --extra-ldflags=-L/usr/arm-linux-gnueabihf/lib --prefix=/usr/arm-linux-gnueabihf
第二步:修改makefile文件
第三步:#sudo make
#sudo make install
第四步:將ffmpeg加入pkg-config
執行#sudo gedit /etc/bash.bashrc,在末尾加入
export LD_LIBRARY_PATH=/usr/arm-linux-gnueabihf/lib/
export PKG_CONFIG_PATH=$PKG_CONFIG_PATH:/usr/arm-linux-gnueabihf /lib/pkgconfig
export PKG_CONFIG_LIBDIR=$PKG_CONFIG_LIBDIR:/usr/arm-linux-gnueabihf /lib/
完畢後使用命令:#source /etc/bash.bashrc
或者單獨使用三個export,不過壽命只在一個終端中,終端關閉時就失效。
幾個關鍵解釋:--extra-flags指向xvid的安裝路徑,--extra-ldflags指向x264的路徑
安裝cmake-gui
執行:#sudo apt-get install cmake-qt-gui
Opencv的交叉編譯
第一步:修改opencv/platflrms/linux/目錄下的arm-gnueabi.toolchain.cmake,將其所有刪掉,寫入:
set( CMAKE_SYSTEM_NAME Linux )
set( CMAKE_SYSTEM_PROCESSOR arm )
set( CMAKE_C_COMPILER arm-linux-gnueabihf-gcc )
set( CMAKE_CXX_COMPILER arm-linux-gnueabihf-g++ )
第二步:在opencv目錄下新建build目錄,進入build目錄,執行命令:
#cmake -DCMAKE_TOOLCHAIN_FILE=../platforms/linux/arm-gnueabi.toolchain.cmake ../
這時,要保證出現:

第三步:使用cmake-gui打開CMakeCache.txt,去掉所有的無關項,修改CMAKE_INSTALL_PREFIX,來確定make install的目錄
第四步:#sudo make
#sudo make install
可能出現的錯誤:
opencv編譯不通過,出現skip之類的,說明ffmpeg沒編譯好,或者其編譯好了,但是pkg-config沒有設置好,一定要設置好其環境
前邊幾步不通過的話,看看命令有沒有少,或者有沒有修改好makefile
在arm上使用時,一種方法時直接將編譯好的opencv目錄下的lib文件拷貝到開發板對應的/lib目錄下,其他或者拷貝到自己指定的目錄,並設置好環境變數即可使用

G. 交叉編譯器 arm-linux-gnueabi 和 arm-linux-gnueabihf 的區別

自己之前一直沒搞清楚這兩個交叉編譯器到底有什麼問題,特意google一番,總結如下,希望能幫到道上和我有同樣困惑的兄弟…..
一. 什麼是ABI和EABI
1) ABI: 二進制應用程序介面(Application Binary Interface (ABI) for the ARM Architecture)
在計算機中,應用二進制介面描述了應用程序(或者其他類型)和操作系統之間或其他應用程序的低級介面.
ABI涵蓋了各種細節,如:
數據類型的大小、布局和對齊;
調用約定(控制著函數的參數如何傳送以及如何接受返回值),例如,是所有的參數都通過棧傳遞,還是部分參數通過寄存器傳遞;哪個寄存器用於哪個函數參數;通過棧傳遞的第一個函數參數是最先push到棧上還是最後;
系統調用的編碼和一個應用如何向操作系統進行系統調用;
以及在一個完整的操作系統ABI中,目標文件的二進制格式、程序庫等等。
一個完整的ABI,像Intel二進制兼容標准 (iBCS) ,允許支持它的操作系統上的程序不經修改在其他支持此ABI的操作體統上運行。
ABI不同於應用程序介面(API),API定義了源代碼和庫之間的介面,因此同樣的代碼可以在支持這個API的任何系統中編譯,ABI允許編譯好的目標代碼在使用兼容ABI的系統中無需改動就能運行。
2) EABI: 嵌入式ABI
嵌入式應用二進制介面指定了文件格式、數據類型、寄存器使用、堆積組織優化和在一個嵌入式軟體中的參數的標准約定。
開發者使用自己的匯編語言也可以使用EABI作為與兼容的編譯器生成的匯編語言的介面。
支持EABI的編譯器創建的目標文件可以和使用類似編譯器產生的代碼兼容,這樣允許開發者鏈接一個由不同編譯器產生的庫。
EABI與關於通用計算機的ABI的主要區別是應用程序代碼中允許使用特權指令,不需要動態鏈接(有時是禁止的),和更緊湊的堆棧幀組織用來節省內存。廣泛使用EABI的有Power PC和ARM.
二. gnueabi相關的兩個交叉編譯器: gnueabi和gnueabihf
在debian源里這兩個交叉編譯器的定義如下:
gcc-arm-linux-gnueabi – The GNU C compiler for armel architecture
gcc-arm-linux-gnueabihf – The GNU C compiler for armhf architecture
可見這兩個交叉編譯器適用於armel和armhf兩個不同的架構, armel和armhf這兩種架構在對待浮點運算採取了不同的策略(有fpu的arm才能支持這兩種浮點運算策略)
其實這兩個交叉編譯器只不過是gcc的選項-mfloat-abi的默認值不同. gcc的選項-mfloat-abi有三種值soft,softfp,hard(其中後兩者都要求arm里有fpu浮點運算單元,soft與後兩者是兼容的,但softfp和hard兩種模式互不兼容):
soft : 不用fpu進行浮點計算,即使有fpu浮點運算單元也不用,而是使用軟體模式。
softfp : armel架構(對應的編譯器為gcc-arm-linux-gnueabi)採用的默認值,用fpu計算,但是傳參數用普通寄存器傳,這樣中斷的時候,只需要保存普通寄存器,中斷負荷小,但是參數需要轉換成浮點的再計算。
hard : armhf架構(對應的編譯器gcc-arm-linux-gnueabihf)採用的默認值,用fpu計算,傳參數也用fpu中的浮點寄存器傳,省去了轉換, 性能最好,但是中斷負荷高。
把以下測試使用的c文件內容保存成mfloat.c:
#include <stdio.h>
int main(void)
{
double a,b,c;
a = 23.543;
b = 323.234;
c = b/a;
printf(「the 13/2 = %f\n」, c);
printf(「hello world !\n」);
return 0;
}
1)使用arm-linux-gnueabihf-gcc編譯,使用「-v」選項以獲取更詳細的信息:
# arm-linux-gnueabihf-gcc -v mfloat.c
COLLECT_GCC_OPTIONS=』-v』 『-march=armv7-a』 『-mfloat-abi=hard』 『-mfpu=vfpv3-d16′ 『-mthumb』
-mfloat-abi=hard,可看出使用hard硬體浮點模式。
2)使用arm-linux-gnueabi-gcc編譯:
# arm-linux-gnueabi-gcc -v mfloat.c
COLLECT_GCC_OPTIONS=』-v』 『-march=armv7-a』 『-mfloat-abi=softfp』 『-mfpu=vfpv3-d16′ 『-mthumb』
-mfloat-abi=softfp,可看出使用softfp模式。
三. 拓展閱讀
下文闡述了ARM代碼編譯時的軟浮點(soft-float)和硬浮點(hard-float)的編譯以及鏈接實現時的不同。從VFP浮點單元的引入到軟浮點(soft-float)和硬浮點(hard-float)的概念
VFP (vector floating-point)
從ARMv5開始,就有可選的 Vector Floating Point (VFP) 模塊,當然最新的如 Cortex-A8, Cortex-A9 和 Cortex-A5 可以配置成不帶VFP的模式供晶元廠商選擇。
VFP經過若干年的發展,有VFPv2 (一些 ARM9 / ARM11)、 VFPv3-D16(只使用16個浮點寄存器,默認為32個)和VFPv3+NEON (如大多數的Cortex-A8晶元) 。對於包含NEON的ARM晶元,NEON一般和VFP公用寄存器。
硬浮點Hard-float
編譯器將代碼直接編譯成發射給硬體浮點協處理器(浮點運算單元FPU)去執行。FPU通常有一套額外的寄存器來完成浮點參數傳遞和運算。
使用實際的硬體浮點運算單元FPU當然會帶來性能的提升。因為往往一個浮點的函數調用需要幾個或者幾十個時鍾周期。
軟浮點 Soft-float
編譯器把浮點運算轉換成浮點運算的函數調用和庫函數調用,沒有FPU的指令調用,也沒有浮點寄存器的參數傳遞。浮點參數的傳遞也是通過ARM寄存器或者堆棧完成。
現在的Linux系統默認編譯選擇使用hard-float,即使系統沒有任何浮點處理器單元,這就會產生非法指令和異常。因而一般的系統鏡像都採用軟浮點以兼容沒有VFP的處理器。
armel ABI和armhf ABI
在armel中,關於浮點數計算的約定有三種。以gcc為例,對應的-mfloat-abi參數值有三個:soft,softfp,hard。
soft是指所有浮點運算全部在軟體層實現,效率當然不高,會存在不必要的浮點到整數、整數到浮點的轉換,只適合於早期沒有浮點計算單元的ARM處理器;
softfp是目前armel的默認設置,它將浮點計算交給FPU處理,但函數參數的傳遞使用通用的整型寄存器而不是FPU寄存器;
hard則使用FPU浮點寄存器將函數參數傳遞給FPU處理。
需要注意的是,在兼容性上,soft與後兩者是兼容的,但softfp和hard兩種模式不兼容。
默認情況下,armel使用softfp,因此將hard模式的armel單獨作為一個abi,稱之為armhf。
而使用hard模式,在每次浮點相關函數調用時,平均能節省20個CPU周期。對ARM這樣每個周期都很重要的體系結構來說,這樣的提升無疑是巨大的。
在完全不改變源碼和配置的情況下,在一些應用程序上,使用armhf能得到20%——25%的性能提升。對一些嚴重依賴於浮點運算的程序,更是可以達到300%的性能提升。
Soft-float和hard-float的編譯選項
在CodeSourcery gcc的編譯參數上,使用-mfloat-abi=name來指定浮點運算處理方式。-mfpu=name來指定浮點協處理的類型。
可選類型如fpa,fpe2,fpe3,maverick,vfp,vfpv3,vfpv3-fp16,vfpv3-d16,vfpv3-d16-fp16,vfpv3xd,vfpv3xd-fp16,neon,neon-fp16,vfpv4,vfpv4-d16,fpv4-sp-d16,neon-vfpv4等。
使用-mfloat-abi=hard (等價於-mhard-float) -mfpu=vfp來選擇編譯成硬浮點。使用-mfloat-abi=softfp就能兼容帶VFP的硬體以及soft-float的軟體實現,運行時的連接器ld.so會在執行浮點運算時對於運算單元的選擇,
是直接的硬體調用還是庫函數調用,是執行/lib還是/lib/vfp下的libm。-mfloat-abi=soft (等價於-msoft-float)直接調用軟浮點實現庫。
在ARM RVCT工具鏈下,定義fpu模式:
–fpu softvfp
–fpu softvfp+vfpv2
–fpu softvfp+vfpv3
–fpu softvfp+vfpv_fp16
–fpu softvfp+vfpv_d16
–fpu softvfp+vfpv_d16_fp16.
定義浮點運算類型
–fpmode ieee_full : 所有單精度float和雙精度double的精度都要和IEEE標准一致,具體的模式可以在運行時動態指定;
–fpmode ieee_fixed : 舍入到最接近的實現的IEEE標准,不帶不精確的異常;
–fpmode ieee_no_fenv :舍入到最接近的實現的IEEE標准,不帶異常;
–fpmode std :非規格數flush到0、舍入到最接近的實現的IEEE標准,不帶異常;
–fpmode fast : 更積極的優化,可能會有一點精度損失。

H. 如何交叉編譯mkfs.jffs2等工具鏈mtd-utils

首先說明一下:
在YAFFS2源文件的utils目錄下,執行make就可以生成 mkyaffs2image工具,執行
.(要製作yaffs2的目錄) (目標鏡像)/mkyaffs2image

acl_2.2.47.orig.tar.gz
lzo-2.03.tar.gz
mtd-utils_20080508.orig.tar.gz
zlib-1.2.3.tar.gz
mkfs.jffs2.for.arm-linux-gcc.3.4.1平台.tar.bz2
mkfs.jffs2.for.arm-linux-gcc.4.3.2平台.tar.bz2
mkfs.jffs2.for.pc平台.tar.bz2

如果只需要mkfs.jffs2工具,那麼ubuntu 8.10下直接安裝jffnms軟體包即可,
luther@gliethttp:~$ sudo apt-get install jffnms
如果需要將jffs2移植到arm開發板上,那麼就需要下載源碼進行交叉編譯了,這就是本文的內容.
1.下載工具軟體源碼包
luther@gliethttp:~$ wget http://ftp.de.debian.org/debian/pool/main/m/mtd-utils/mtd-utils_20080508.orig.tar.gz
luther@gliethttp:~$ wget http://www.zlib.net/zlib-1.2.3.tar.gz
luther@gliethttp:~$ wget http://www.oberhumer.com/opensource/lzo/download/lzo-2.03.tar.gz
luther@gliethttp:~$ mkdir libs 用來存放下面生成的lib庫.
2.編譯zlib庫
luther@gliethttp:~/zlib-1.2.3$ ./configure --prefix=~/libs --shared
對於交叉編譯輸入如下指令
luther@gliethttp:~/zlib-1.2.3$ CC=arm-linux-gcc ./configure --prefix=~/libs --shared
luther@gliethttp:~/zlib-1.2.3$ make -j4
luther@gliethttp:~/zlib-1.2.3$ make install
luther@gliethttp:~$ tree ~/libs
/home/ubuntu/libs
|-- include
| |-- zconf.h
| `-- zlib.h
|-- lib
| |-- libz.so -> libz.so.1.2.3
| |-- libz.so.1 -> libz.so.1.2.3
| `-- libz.so.1.2.3
`-- share
`-- man
`-- man3
`-- zlib.3
5 directories, 6 files
這就表示完成了.
3.編譯lzo庫
luther@gliethttp:~/lzo-2.03$ ./configure --prefix=/home/ubuntu/libs --enable-shared
對於交叉編譯輸入如下指令
luther@gliethttp:~/lzo-2.03$ CC=arm-linux-gcc ./configure --host=arm-linux --prefix=/home/ubuntu/libs --enable-shared --disable-static
這個還必須要絕對路徑才行.
luther@gliethttp:~/lzo-2.03$ make
luther@gliethttp:~/lzo-2.03$ make install
luther@gliethttp:~$ tree ~/libs
.
|-- include
| |-- lzo
| | |-- lzo1.h
| | |-- lzo1a.h
| | |-- lzo1b.h
| | |-- lzo1c.h
| | |-- lzo1f.h
| | |-- lzo1x.h
| | |-- lzo1y.h
| | |-- lzo1z.h
| | |-- lzo2a.h
| | |-- lzo_asm.h
| | |-- lzoconf.h
| | |-- lzodefs.h
| | `-- lzoutil.h
| |-- zconf.h
| `-- zlib.h
|-- lib
| |-- liblzo2.a
| |-- liblzo2.la
| |-- liblzo2.so -> liblzo2.so.2.0.0
| |-- liblzo2.so.2 -> liblzo2.so.2.0.0
| |-- liblzo2.so.2.0.0
| `-- libz.a
`-- share
`-- man
`-- man3
`-- zlib.3
6 directories, 22 files
手工將靜態庫刪掉就行了,
如果是arm平台還需要strip優化.
4.編譯mtd-utils-20080508前的准備工作.
編譯之前的代碼工作
luther@gliethttp:~$ wget http://ftp.de.debian.org/debian/pool/main/a/acl/acl_2.2.47.orig.tar.gz
luther@gliethttp:~$ mkdir libs/include/sys -p
luther@gliethttp:~$ cp acl-2.2.47/include/acl.h libs/include/sys
luther@gliethttp:~/mtd-utils-20080508$ export LD_LIBRARY_PATH=~/libs/lib:$LD_LIBRARY_PATH
如果還找不到-llzo2,那麼把他拷到/usr/lib下,對於交叉編譯器,就是拷貝到
比如
luther@gliethttp:~/libs/lib$ sudo cp -a * /vobs/tools/arm-tools/arm-linux-gcc-3.4.1/arm-linux/lib/
luther@gliethttp:~/mtd-utils-20080508$ vim Makefile
修改安裝路徑
DESTDIR=.
SBINDIR=gliethttp/sbin
MANDIR=gliethttp/share/man
INCLUDEDIR=gliethttp/include
修改CFLAGS變數
CFLAGS := -I./include -I/home/ubuntu/libs/include $(OPTFLAGS)
如果是arm-linux-gcc定義為
CFLAGS := -I./include -I/home/ubuntu/libs/include -DAI_ADDRCONFIG=0x0020 $(OPTFLAGS)
來自/usr/include/netdb.h
luther@gliethttp:~/mtd-utils-20080508$ vim ubi-utils/Makefile
DESTDIR := ~/mtd-utils-20080508
SBINDIR=gliethttp/sbin
MANDIR=gliethttp/share/man
INCLUDEDIR=gliethttp/include
luther@gliethttp:~/mtd-utils-20080508$ vim recv_image.c
拷貝/usr/include/netinet/in.h文件中
arm-linux-gcc中不需要拷貝它.
struct ip_mreq
{

struct in_addr imr_multiaddr;

struct in_addr imr_interface;
};
結構體數據到頭部,否則在u盤版的ubuntu 8.10上老是提示沒有ip_mreq定義,雖然上面明明寫了#define _USE_MISC
arm-linux-gcc中還需要創建如3下個目錄
luther@gliethttp:~/mtd-utils-20080508$ mkdir arm-linux
luther@gliethttp:~/mtd-utils-20080508$ cp -r ubi-utils arm-linux/
luther@gliethttp:~/mtd-utils-20080508$ cp -r include arm-linux/
luther@gliethttp:~/mtd-utils-20080508$ vim ubi-utils/src/libpfiflash.c
將所有EBUF(PFIFLASH_ERRSTR[-rc]);全部替換為EBUF("%s", PFIFLASH_ERRSTR[-rc]);
vim下替換腳本為
:%s/EBUF(PFIFLASH_ERRSTR\[-rc\]);/EBUF("\%s", PFIFLASH_ERRSTR\[-rc\]);/g
luther@gliethttp:~/mtd-utils-20080508$ vim ubi-utils/src/ubimirror.c
將第206行的
fprintf(stderr, err_buf);
改為
fprintf(stderr, "%s", err_buf); // 想法是好的,因為err_buf中含有%d等format信息,這樣介面更加統一,但是編譯器似乎還並不支持這樣的操作.[luther.gliethttp]
luther@gliethttp:~/mtd-utils-20080508$ vim ubi-utils/src/unubi.c
將第898行
char fname[PATH_MAX];
改為
char fname[PATH_MAX+1];
luther@gliethttp:~/mtd-utils-20080508$ cd ubi-utils/new-utils
因為-O2優化的原因,會導致如下log信息
error: ignoring return value of 『scanf』, declared with attribute warn_unused_result
所有手工先編譯.o
luther@gliethttp:~/mtd-utils-20080508/ubi-utils/new-utils$ gcc -Iinclude -Isrc -I../../include -Wall -Werror -Wall src/ubiformat.c -c -o ubiformat.o
對於交叉編譯執行如下1條語句
luther@gliethttp:~/mtd-utils-20080508/ubi-utils/new-utils$ arm-linux-gcc -Iinclude -Isrc -I../../include -Wall -Werror -Wall src/ubiformat.c -c -o ubiformat.o
luther@gliethttp:~/mtd-utils-20080508/ubi-utils/new-utils$ cd -
好了,上面的所有修改完成之後,就可以執行make成功編譯了[luther.gliethttp].
luther@gliethttp:~/mtd-utils-20080508$ make
如果是交叉編譯,執行
luther@gliethttp:~/mtd-utils-20080508$ make CROSS=arm-linux-
luther@gliethttp:~/mtd-utils-20080508$ make install
對於交叉編譯,執行
luther@gliethttp:~/mtd-utils-20080508$ make CROSS=arm-linux- install
luther@gliethttp:~/mtd-utils-20080508$ tree gliethttp/
gliethttp/
|-- sbin
| |-- bin2nand
| |-- doc_loadbios
| |-- docfdisk
| |-- flash_erase
| |-- flash_eraseall
| |-- flash_info
| |-- flash_lock
| |-- flash_otp_mp
| |-- flash_otp_info
| |-- flash_unlock
| |-- flashcp
| |-- ftl_check
| |-- ftl_format
| |-- jffs2mp
| |-- mkbootenv
| |-- mkfs.jffs2
| |-- mkpfi
| |-- mtd_debug
| |-- nand2bin
| |-- nandmp
| |-- nandtest
| |-- nandwrite
| |-- nftl_format
| |-- nftlmp
| |-- pddcustomize
| |-- pfi2bin
| |-- pfiflash
| |-- recv_image
| |-- rfdmp
| |-- rfdformat
| |-- serve_image
| |-- sumtool
| |-- ubiattach
| |-- ubicrc32
| |-- ubicrc32.pl
| |-- ubidetach
| |-- ubigen
| |-- ubimirror
| |-- ubimkvol
| |-- ubinfo
| |-- ubinize
| |-- ubirmvol
| |-- ubiupdatevol
| `-- unubi
`-- share
`-- man
`-- man1
`-- mkfs.jffs2.1.gz
4 directories, 45 files
ep9312開發板上沒有任何文件系統flash數據讀取
# ./mtd_debug read /dev/mtd0 0 100 gliethttp.bin
Copied 100 bytes from address 0x00000000 in flash to gliethttp.bin
# hexmp gliethttp.bin
0000000 03ff ea00 350c e59f 001c e583 410e e3a0
0000010 4004 e583 4a03 e3a0 4001 e254 fffd 1aff
0000020 4106 e3a0 4004 e583 420f e202 5000 e594
0000030 4001 e084 5000 e594 4001 e084 5000 e594
0000040 4001 e084 5000 e594 4010 e3a0 4008 e583
0000050 4050 e3a0 4001 e254 fffd 1aff 4e1e e3a0
0000060 4008 e583
0000064
#
# ./mtd_debug read /dev/mtd2 0 100 gliethttp.bin;hexmp gliethttp.bin -Cv
Copied 100 bytes from address 0x00000000 in flash to gliethttp.bin
00000000 1f 8b 08 00 ca 14 7d 4a 02 03 e4 5a 0f 70 93 e7 |......}J...Z.p..|
00000010 79 7f 3f 49 36 b2 31 41 80 a0 0e 38 cd 57 70 16 |y.?I6.1A...8.Wp.|
00000020 93 18 f3 19 3b 60 12 9a d9 60 08 09 4e 22 c0 a4 |....;`...`..N"..|
00000030 b4 81 ca 42 92 6d 0d 59 d2 49 72 02 2b 4d dd 60 |...B.m.Y.Ir.+M.`|
00000040 72 84 e1 86 03 a7 21 01 8a d2 b2 4b 2e f3 56 76 |r.....!....K..Vv|
00000050 63 b7 34 0b 1d cd b1 1d 6b b3 95 36 dc 95 db d1 |c.4.....k..6....|
00000060 8b 90 d1 ea |....|
00000064

閱讀全文

與鏡像交叉編譯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獵人寶寶攻擊命令 瀏覽:159
操作系統是編譯原理嗎 瀏覽:646
雲伺服器遷移後 瀏覽:260
excel格式轉換pdf 瀏覽:987
登錄器一般存在哪個文件夾 瀏覽:535
中興光貓機器碼演算法 瀏覽:330
android響應時間測試 瀏覽:940
java編程思想第四版答案 瀏覽:888
如何對nbt編程 瀏覽:885
mscpdf 瀏覽:948
文件夾d盤突然0位元組可用 瀏覽:272
吃火腿腸的解壓場面 瀏覽:339
衛星鍋加密教程 瀏覽:792
php7的特性是什麼 瀏覽:469
編譯類高級語言源代碼運行過程 瀏覽:177
科普中國app怎麼分享 瀏覽:87
51單片機與32單片機比較 瀏覽:422
SQL加密存儲解密 瀏覽:507
電氣工程師把程序加密 瀏覽:797
解壓切東西動畫版 瀏覽:9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