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源碼編譯 > 編譯新內核

編譯新內核

發布時間:2022-01-14 18:53:18

⑴ 如何編譯一個內核

一、 下載新內核的源代碼

目前,在Internet上提供linux源代碼的站點有很多,讀者可以選擇一個速度較快的站點下載。筆者是從站點www.kernelnotes.org上下載了Linux的最新開發版內核2.3.14的源代碼,全部代碼被壓縮到一個名叫Linux-2.3.14.tar.gz的文件中。

二、 釋放內核源代碼

由於源代碼放在一個壓縮文件中,因此在配置內核之前,要先將源代碼釋放到指定的目錄下。首先以root帳號登錄,然後進入/usr/src子目錄。如果用戶在安裝Linux時,安裝了內核的源代碼,則會發現一個linux-2.2.5的子目錄。該目錄下存放著內核2.2.5的源代碼。此外,還會發現一個指向該目錄的鏈接linux。刪除該連接,然後將新內核的源文件拷貝到/usr/src目錄中。

(一)、用tar命令釋放內核源代碼

# cd /usr/src

# tar zxvf Linux-2.3.14.tar.gz

文件釋放成功後,在/usr/src目錄下會生成一個linux子目錄。其中包含了內核2.3.14的全部源代碼。

(二)、將/usr/include/asm、/usr/inlude/linux、/usr/include/scsi鏈接到/usr/src/linux/include目錄下的對應目錄中。

# cd /usr/include

# rm -Rf asm linux

# ln -s /usr/src/linux/include/asm-i386 asm

# ln -s /usr/src/linux/include/linux linux

# ln -s /usr/src/linux/include/scsi scsi

(三)、刪除源代碼目錄中殘留的.o文件和其它從屬文件。

# cd /usr/src/linux

# make mrproper

三、 配置內核

(一)、啟動內核配置程序。

# cd /usr/src/linux

# make config

除了上面的命令,用戶還可以使用make menuconfig命令啟動一個菜單模式的配置界面。如果用戶安裝了X window系統,還可以執行make xconfig命令啟動X window下的內核配置程序。

(二)、配置內核

Linux的
內核配置程序提供了一系列配置選項。對於每一個配置選項,用戶可以回答"y"、"m"或"n"。其中"y"表示將相應特性的支持或設備驅動程序編譯進內
核;"m"表示將相應特性的支持或設備驅動程序編譯成可載入 模塊,在需要時,可由系統或用戶自行加入到內核中去;"n"表示內核不提供相應特性或驅動程序
的支持。由於內核的配置選項非常多,本文只介紹一些比較重要的選項。

1、Code maturity level options(代碼成熟度選項)

Prompt for development and/or incomplete code/drivers
(CONFIG_EXPERIMENTAL) [N/y/?]
如果用戶想要使用還處於測試階段的代碼或驅動,可以選擇「y」。如果想編譯出一個穩定的內核,則要選擇「n」。

1、 Processor type and features(處理器類型和特色)

(1)、Processor family (386, 486/Cx486, 586/K5/5x86/6x86, Pentium/K6/TSC, PPro/6x86MX) [PPro/6x86MX] 選擇處理器類型,預設為Ppro/6x86MX。

(2)、Maximum Physical Memory (1GB, 2GB) [1GB] 內核支持的最大內存數,預設為1G。

(3)、Math emulation (CONFIG_MATH_EMULATION) [N/y/?] 協處理器模擬,預設為不模擬。

(4)、MTRR (Memory Type Range Register) support (CONFIG_MTRR) [N/y/?]

選擇該選項,系統將生成/proc/mtrr文件對MTRR進行管理,供X server使用。

(5)、Symmetric multi-processing support (CONFIG_SMP) [Y/n/?] 選擇「y」,內核將支持對稱多處理器。

2、 Loadable mole support(可載入模塊支持)

(1)、Enable loadable mole support (CONFIG_MODULES) [Y/n/?] 選擇「y」,內核將支持載入模塊。

(2)、Kernel mole loader (CONFIG_KMOD) [N/y/?] 選擇「y」,內核將自動載入那些可載入模塊,否則需要用戶手工載入。

3、 General setup(一般設置)

(1)、Networking support (CONFIG_NET) [Y/n/?] 該選項設置是否在內核中提供網路支持。

(2)、PCI support (CONFIG_PCI) [Y/n/?] 該選項設置是否在內核中提供PCI支持。

(3)、PCI access mode (BIOS, Direct, Any) [Any] 該選項設置Linux探測PCI設備的方式。選擇「BIOS」,Linux將使用BIOS;選擇「Direct」,Linux將不通過BIOS;選擇「Any」,Linux將直接探測PCI設備,如果失敗,再使用BIOS。

(4)Parallel port support (CONFIG_PARPORT) [N/y/m/?] 選擇「y」,內核將支持平行口。

4、 Plug and Play configuration(即插即用設備支持)

(1)、Plug and Play support (CONFIG_PNP) [Y/m/n/?] 選擇「y」,內核將自動配置即插即用設備。

(2)、ISA Plug and Play support (CONFIG_ISAPNP) [Y/m/n/?] 選擇「y」,內核將自動配置基於ISA匯流排的即插即用設備。

5、 Block devices(塊設備)

(1)、Normal PC floppy disk support (CONFIG_BLK_DEV_FD) [Y/m/n/?] 選擇「y」,內核將提供對軟盤的支持。

(2)、Enhanced IDE/MFM/RLL disk/cdrom/tape/floppy support (CONFIG_BLK_DEV_IDE) [Y/m/n/?] 選擇「y」,內核將提供對增強IDE硬碟、CDROM和磁帶機的支持。

6、 Networking options(網路選項)

(1)、Packet socket (CONFIG_PACKET) [Y/m/n/?] 選擇「y」,一些應用程序將使用Packet協議直接同網路設備通訊,而不通過內核中的其它中介協議。

(2)、Network firewalls (CONFIG_FIREWALL) [N/y/?] 選擇「y」,內核將支持防火牆。

(3)、TCP/IP networking (CONFIG_INET) [Y/n/?] 選擇「y」,內核將支持TCP/IP協議。

(4)The IPX protocol (CONFIG_IPX) [N/y/m/?] 選擇「y」,內核將支持IPX協議。

(5)、Appletalk DDP (CONFIG_ATALK) [N/y/m/?] 選擇「y」,內核將支持Appletalk DDP協議。

8、SCSI support(SCSI支持)

如果用戶要使用SCSI設備,可配置相應選項。

9、Network device support(網路設備支持)

Network device support (CONFIG_NETDEVICES) [Y/n/?] 選擇「y」,內核將提供對網路驅動程序的支持。

10、Ethernet (10 or 100Mbit)(10M或100M乙太網)

在該項設置中,系統提供了許多網卡驅動程序,用戶只要選擇自己的網卡驅動就可以了。此外,用戶還可以根據需要,在內核中加入對FDDI、PPP、SLIP和無線LAN(Wireless LAN)的支持。

11、Character devices(字元設備)

(1)、Virtual terminal (CONFIG_VT) [Y/n/?] 選擇「y」,內核將支持虛擬終端。

(2)、Support for console on virtual terminal (CONFIG_VT_CONSOLE) [Y/n/?]

選擇「y」,內核可將一個虛擬終端用作系統控制台。

(3)、Standard/generic (mb) serial support (CONFIG_SERIAL) [Y/m/n/?]

選擇「y」,內核將支持串列口。

(4)、Support for console on serial port (CONFIG_SERIAL_CONSOLE) [N/y/?]

選擇「y」,內核可將一個串列口用作系統控制台。

12、Mice(滑鼠)

PS/2 mouse (aka "auxiliary device") support (CONFIG_PSMOUSE) [Y/n/?] 如果用戶使用的是PS/2滑鼠,則該選項應該選擇「y」。

13、Filesystems(文件系統)

(1)、Quota support (CONFIG_QUOTA) [N/y/?] 選擇「y」,內核將支持磁碟限額。

(2)、Kernel automounter support (CONFIG_AUTOFS_FS) [Y/m/n/?] 選擇「y」,內核將提供對automounter的支持,使系統在啟動時自動 mount遠程文件系統。

(3)、DOS FAT fs support (CONFIG_FAT_FS) [N/y/m/?] 選擇「y」,內核將支持DOS FAT文件系統。

(4)、ISO 9660 CDROM filesystem support (CONFIG_ISO9660_FS) [Y/m/n/?]

選擇「y」,內核將支持ISO 9660 CDROM文件系統。

(5)、NTFS filesystem support (read only) (CONFIG_NTFS_FS) [N/y/m/?]

選擇「y」,用戶就可以以只讀方式訪問NTFS文件系統。

(6)、/proc filesystem support (CONFIG_PROC_FS) [Y/n/?] /proc是存放Linux系統運行狀態的虛擬文件系統,該項必須選擇「y」。

(7)、Second extended fs support (CONFIG_EXT2_FS) [Y/m/n/?] EXT2是Linux的標准文件系統,該項也必須選擇「y」。

14、Network File Systems(網路文件系統)

(1)、NFS filesystem support (CONFIG_NFS_FS) [Y/m/n/?] 選擇「y」,內核將支持NFS文件系統。

(2)、SMB filesystem support (to mount WfW shares etc.) (CONFIG_SMB_FS)

選擇「y」,內核將支持SMB文件系統。

(3)、NCP filesystem support (to mount NetWare volumes) (CONFIG_NCP_FS)

選擇「y」,內核將支持NCP文件系統。

15、Partition Types(分區類型)

該選項支持一些不太常用的分區類型,用戶如果需要,在相應的選項上選擇「y」即可。

16、Console drivers(控制台驅動)

VGA text console (CONFIG_VGA_CONSOLE) [Y/n/?] 選擇「y」,用戶就可以在標準的VGA顯示方式下使用Linux了。

17、Sound(聲音)

Sound card support (CONFIG_SOUND) [N/y/m/?] 選擇「y」,內核就可提供對音效卡的支持。

18、Kernel hacking(內核監視)

Magic SysRq key (CONFIG_MAGIC_SYSRQ) [N/y/?] 選擇「y」,用戶就可以對系統進行部分控制。一般情況下選擇「n」。

四、 編譯內核

(一)、建立編譯時所需的從屬文件

# cd /usr/src/linux

# make dep

(二)、清除內核編譯的目標文件

# make clean

(三)、編譯內核

# make zImage

內核編譯成功後,會在/usr/src/linux/arch/i386/boot目錄中生成一個新內核的映像文件zImage。如果編譯的內核很大的話,系統會提示你使用make bzImage命令來編譯。這時,編譯程序就會生成一個名叫bzImage的內核映像文件。

(四)、編譯可載入模塊

如果用戶在配置內核時設置了可載入模塊,則需要對這些模塊進行編譯,以便將來使用insmod命令進行載入。

# make moles

# make modelus_install

編譯成功後,系統會在/lib/moles目錄下生成一個2.3.14子目錄,裡面存放著新內核的所有可載入模塊。

五、 啟動新內核

(一)、將新內核和System.map文件拷貝到/boot目錄下

# cp /usr/src/linux/arch/i386/boot/bzImage /boot/vmlinuz-2.3.14

# cp /usr/src/linux/System.map /boot/System.map-2.3.14

# cd /boot

# rm -f System.map

# ln -s System.map-2.3.14 System.map

(二)、配置/etc/lilo.conf文件。在該文件中加入下面幾行:

default=linux-2.3.14

image=/boot/vmlinuz-2.3.14

label=linux-2.3.14

root=/dev/hda1

read-only

(三)、使新配置生效

# /sbin/lilo

(四)、重新啟動系統

# /sbin/reboot

新內核如果不能正常啟動,用戶可以在LILO:提示符下啟動舊內核。然後查出故障原因,重新編譯新內核即可。

⑵ 如何重新編譯linux內核

  1. 因為一般電腦安裝的系統都是Windows,而整個編譯過程都需要在Linux環境下實現,所以最好是在虛擬機里安裝Linux系統來完成這一過程。我使用的虛擬機是VMware-workstation-full-v7.1.4。

  2. 然後,我們需要下載一個較高版本的Linux系統的鏡像文件,安裝在虛擬機上,作為編譯環境。我使用的是ubuntu-11.04-desktop-i386。之所以選擇較高版本,是因為它的界面比較方便用戶操作。

  3. 然後下載一個Linux內核源代碼文件,將它保存到虛擬機上新安裝的系統中去。並解壓到/usr/src目錄。我使用的是linux-2.6.36,下載低版本的原因是,小巧輕便,易於編譯。

    解壓命令如下:

    bzip2 -d linux-2.6.36.tar.bz2

    tar -xvf linux-2.6.36.ta

  4. 修改/usr/src/linux-2.6.36/kernel/sys.c文件,在文件末尾增加一個系統調用函數。自行編寫一個簡單的程序即可,只為測試用。

  5. 修改/usr/src/linux-2.6.36/arch/x86/kernel/syscall_table_32.S,為新添加的程序配置系統調用號。

  6. 在/usr/src/linux-2.6.36/arch/x86/include/asm/unistd_32.h中配置系統調用表。

  7. 下面就是最重要的內核編譯與安裝:

    首先配置編譯信息,使其生成適合當前機器的Makefile,輸入make oldconf ig。

    接著還要輸入make menuconfig,在字元界面下進行必要的細微的修改。

    然後要經過四步編譯過程(直接輸入命令即可):

    (1)make bzImage

    將內核編譯為壓縮映像,存儲在源碼根目錄下的「System.map」文件中。

    (2)make moles

    編譯各個模塊。

    (3)sudo make moles_install

    安裝模塊

    (4)sudo make install

    安裝內核

    第(2)(3)步等待時間較長,可能需要數個小時,請耐心等待。

    無報錯的話重啟進入GRUB界面,就可以看到新編譯的內核了。

  8. 按回車鍵進入我們編譯的目標內核中,用關鍵詞搜索查看新增加的系統調用「my call」是否已在內核中:

  9. 編寫測試程序,調用新添加的系統調用:

  10. 測試成功,說明系統調用添加成功,進而說明內核編譯成功!

    以上的辦法你可以試一下,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⑶ 如何升級/編譯Linux內核

下載內核
如果您只是想編譯一個您已安裝內核的新版本(例如,實現 SMP 支持),那不需要下載任何代碼 -- 跳過此部分繼續下一屏。
您可以在 http://www.kernel.org/pub/linux/kernel 上找到內核代碼。當您進入到那後,您將發現內核的源代碼按內核版本(v2.2、v2.3 等),被組織到多個不同的目錄中。在每個目錄中,您將發現文件被冠以"linux-x.y.z.tar.gz"和"linux-x.y.z.tar.bz2"。這些就是 Linux 內核的源代碼。您也將看到冠以 "patch-x.y.z.gz" 和 "patch-x.y.z.bz2" 的文件。這些是用來更新前面完整的內核源代碼的補丁包。如果您希望編譯一個新的內核版本,您將需要下載這些"linux"文件其中之一。
內核解包
如果您已從 kernel.org 下載一個新的內核,現在是要將其解包時候了。首先,cd /usr/src。如果這里有一個存在的"linux"目錄,將其改名為"linux.old" ("mv linux linux.old",以 root 許可權)。
現在,可以解開新的內核包了。仍然在 /usr/src 目錄下,輸入 tar xzvf /path/to/my/kernel-x.y.z.tar.gz 或者 cat /path/to/my/kernel-x.y.z.tar.bz2 | bzip2 -d | tar xvf -,根據您下載的源代碼是用 gzip 或 bzip2 壓縮的。在輸入完此命令後,您下載的內核源代碼會被釋放到一個新的"linux"目錄下。注意 -- 全套內核源代碼通常將在硬碟上佔用超過 50 兆空間!
討論配置問題
在您編譯內核前,您需要配置它,配置是您精確控制在新內核中啟用(禁止)哪些內核功能的機會。您也將控制哪些會被編譯到內核的二進制映像(在啟動時被載入)而哪些被編譯到需要時載入的內核模塊文件。
老式配置內核的方法是極為痛苦的過程,並涉及到進入 /usr/src/linux 目錄並輸入 make config 命令。請放棄這種配置內核的方式 -- 除非您想在命令行上回答幾百個(對!幾百個)「yes/no」的問題。
配置的新途徑
我們是現代人類,我們不在輸入 make config,而是輸入 make menuconfig 或者 make xconfig。如果您想要配置您的內核,使用上述選擇之一。如果您輸入 make menuconfig,您將使用一個漂亮的基於文本的彩色菜單系統來配置內核。如果您輸入 make xconfig,您將使用一個更漂亮的基於 X-Window 的 GUI 界面來配置內核的各種選項。這里有一個使用 "make menuconfig" 的屏幕截圖:

當使用 "make menuconfig" 時,在左面出現一個 "< >" 的選項能被編譯成為一個模塊。當選項被選中,按下空格鍵來循環選擇選項是被選中或未選中, ("<*>")表示將被編譯成內核映像而("<M>")表示將被編譯成模塊。
配置技巧
在這里有極其多的內核選項,而且我們無法在此一一解釋 -- 所以請利用內核內置的幫助功能。基本上每個選項都至少有一些描述,而且每個通常都有一行"如果您不知道這個選項的含義,輸入 Y。(或者 N)"。這些提示在您不知道一個特定選項的含義時能幫助您。要使用幫助,選中您有疑問的選項然後按 "?" 鍵。
編譯和安裝內核
make dep; make clean
一旦您的內核配置完畢,就可開始編譯它了。在我們能編譯它前,我們需要生成依賴(dependency)信息並清除任何老的"編譯結果"。這可以通過在 /usr/src/linux 下輸入 make dep; make clean 完成。
make bzImage
現在是編譯真正的二進制內核映像時候了。輸入 make bzImage。過幾分鍾後,編譯會結束而且您在 /usr/src/linux/arch/i386/boot(x86 PC 內核)目錄下找到 bzImage 文件。我們將待會告訴您如何安裝這個新內核,但是現在我們要看看模塊編譯了。
編譯模塊
現在我們有了 bzImage,下面要編譯模塊了。即使您在配置內核時沒有使用任何模塊,也不要跳過此步驟 -- 在編譯完 bzImage 後立刻編譯模塊是個好習慣。而且,如果您真的沒有模塊需要編譯,這個步驟也非常快就結束了。輸入 make moles; make moles_install。這將導致模塊被編譯而且被安裝到 /usr/lib/<內核版本號> 目錄下。
祝賀您!您的內核已經被編譯完成了,您的內核模塊也編譯完成並被安裝。現在是要重新配置 LILO,這樣您能使用新的內核。
啟動配置
LILO 入門
現在是最後來重新配置 LILO 的時候了,它將負責載入新的內核。LILO 是最流行的 Linux 引導工具,而且為所有的主流 Linux 發行商所採用。您要作的第一件事是察看您的 /etc/lilo.conf 文件。它將包含一行看似 "image=/vmlinuz" 的語句。該語句告訴 LILO 到何處找到內核。
啟動配置, 第二部分
要配置 LILO 來使用新的內核,您有兩種選擇。第一個是覆蓋您現有的內核 -- 除非您手頭上有一些緊急啟動措施如還有此內核的引導盤,這很危險的方法。
更為安全的選擇是配置 LILO 是得它能從新的或舊的內核引導。LILO 可配置成從新內核預設啟動,但仍提供一種方法讓您遇上問題時能選擇舊的內核來啟動。這是推薦的作法,也是我們將隨後介紹的方法。
啟動配置, 第三部分
您的 lilo.conf 文件有可能看起來如下:
boot=/dev/hda
delay=20
vga=normal
root=/dev/hda1
read-only

image=/vmlinuz
label=linux
要在您的 lilo.conf 文件中增添新的項目,參見下列步驟。首先,拷貝 /usr/src/linux/arch/i386/boot/bzImage 到您的根(root)分區上的一個文件,例如 /vmlinuz2。一旦拷貝完畢,復制您 lilo.conf 文件的最後三行並將它們添加到該文件的最後... 我們即將結束整個步驟了...
啟動配置, 第四部分
現在,您的 lilo.conf 文件應該看起來如下:
boot=/dev/hda
delay=20
vga=normal
root=/dev/hda1
read-only

image=/vmlinuz
label=linux

image=/vmlinuz
label=linux
首先,將第一個 "image=" 行改為 "image=/vmlinuz2"。其次,將第二個 "label=" 行改為 "label=oldlinux"。然後,確定在文件的開始有一行 "delay=20" -- 如果沒有,增添一行。如果它已經存在,將數字至少設為 20。
啟動配置, 第五部分
您最後的 lilo.conf 文件將看起來如下:
boot=/dev/hda
delay=20
vga=normal
root=/dev/hda1
read-only

image=/vmlinuz2
label=linux

image=/vmlinuz
label=oldlinux
作完這些修改後,您將需要以 root 身份運行 "lilo"。這非常重要!如果您不執行此步,啟動的過程無法繼續。運行 "lilo" 將給 lilo 一個機會來更新它的啟動映射。

⑷ 如何給linux安裝新內核

清除垃圾(這一步:一般是在就內核重新編譯時使用,在編譯新的內核是不需要);
make clean及make mrproper;
進行內核裁減配置;
內核裁減配置的原則:
從實際出發。
如:根據支持的硬體設備來決定需要選擇的驅動模塊,根據需要選擇所支持的文件系統格式等;
具體配置命令為:
make config :通過命令介面,依次要求你設定每個選項,如果.config文件存在,會根據該文件來設置默認值;
make menuconfig :顯示以curses為基礎的、終端式的配置菜單。
make xconfig :圖形界面,顯示以Tk為基礎X Window配置菜單。
最常用的為:make menuconfig(註:需要ncurses的rpm包)。
說明:這一步中選擇為M模式的,編譯到/lib/moles/下相關目錄文件中;選擇為*模式的,編譯到內核中即/boot/vmlinuz中,啟動時載入到內核中。
具體內核裁減配置參閱其它資料。
第四步:生成依賴關系(make dep)
內核源碼樹中大多數文件都會與一些頭文件有依存關系,要想編譯內核順利,在正式編譯前必須讓內核源碼樹中的各個Makefile文件知道這些依存關系。
依存關系建立期間會在內核源碼樹中每個子目錄里產生一個隱藏的.depend文件,此文件內含子目錄里各個文件所依存的頭文件清單。
第五步:建立內核映像和模塊
2.4內核:make bzImage :在arch/YOUR_ARCH/boot/中生成在在zImage內核映像文件;
make moles :在相應目錄下生成內核模塊(即驅動模塊)
2.6內核:make :作用相當於make bzImage與make moles
第六步:安裝模塊(make moles_install)
讓make moles或make 過程中產生的.o驅動模塊拷入/lib/moles/下相應目錄中;
第七步:安裝內核
第一種情況:直接使用make install命令即可。
第二中情況:先採用cp arch/i386/boot/bzImage /boot/×××(×××表示自己隨意的命名)
mkinitrd /boot/×××.img 2.6.12.6(內核版本號)

⑸ 怎樣使用新編譯的內核進行啟動

step 1

准備:(1). 所需的內核源碼

step2:

⑹ CentOS 5.5下如何編譯安裝新內核

第一步:下載內核

傳送門:地址.筆者下載的是3.2.84版本

第二步:解壓編譯內核

由於我下的是.tar.xz文件,用tar命令不能直接解壓。

1.我的系統里不帶xz解壓軟體,先下載xz-5.0.3.tar.bz2文件並解壓安裝

tar -jvxf xz-5.0.3.tar.bz2 cd /opt/xz-5.0.3 #進入解壓後的文件夾 ./configure make make install

2.解壓內核

xz -d linux-3.2.84.tar.xz tar -xvf linux-3.2.84.tar

3.如果是第一次編譯內核,並沒有上次殘留的文件可以跳過該步驟(最好仔細看下指令對應的功能)

make mrproper make clean 刪除大多數的編譯生成文件, 但是會保留內核的配置文件.config, 還有足夠的編譯支持來建立擴展模塊 make mrproper 刪除所有的編譯生成文件, 還有內核配置文件, 再加上各種備份文件 make distclean mrproper刪除的文件, 加上編輯備份文件和一些補丁文件。

4.搭建編譯內核所需要的環境

yum -y install gcc yum install ncurses ncurses-devel yum install openssl-devel

5.進入內核解壓文件夾配置內核參數

由於我是個小白不會選,為了方便,直接用make localmodconfig命令,這個命令是以本來的.config文件為基礎去選,可以參考論文:嵌入式linux系統的裁剪優化和測試技術.然後我就一直回車直到結束。然後再輸入make menuconfig命令進入圖形選擇菜單,將kenel hacking中的Sample..選項去掉(具體那一項我忘了,尷尬),退出保存。然後編輯.config文件中的“CONFIG_SYSFS_DEPRECATED”,默認該選項為not set,被注釋掉的,將其改為y,即修改為“CONFIG_SYSFS_DEPRECATED=y”,之後可能還要修改,後面再說。

6.編譯新內核

make bzImage && make moles && make moles_install

7.安裝內核

8.編譯安裝可能出現的情況

應該是沒什麼問題, 不過也不排除會出現下面的情況:make:警告:檢測到時鍾錯誤。您的創建可能是不完整的。 解決辦法:find . -type f -exec touch {} ; 重新編譯下就好了。

9.處理下img中的東西(我說不清楚= =)

1)解壓initrd文件

# cp /boot/initrd-3.2.84.img /tmp # cd /tmp/ # ls initrd-2.6.30.4.img # mkdir newinitrd # cd newinitrd/ # zcat ../initrd-2.6.30.4.img | cpio -i

釋放之後看到如下內容

# ls bin dev etc init lib proc sbin sys sysroot

2)編輯init,刪掉其中重復的四行中的兩行 echo “Loading dm-region-hash.ko mole” insmod /lib/dm-region-hash.ko echo “Loading dm-region-hash.ko mole” insmod /lib/dm-region-hash.ko 3)重新打包initrd

# find . | cpio -c -o > ../initrd 11538 blocks # cd .. # gzip -9 < initrd > initrd.img # ls initrd-2.6.30.4.img initrd initrd.img

這裡面的initrd.img就是重新打包後的文件。 4)把initrd.img復制到/boot下 命令:#cp initrd.img /boot 5)修改grub.config,在/etc文件夾下 把initrd-3.2.84.img改為initrd.img就可以了 6)reboot重啟 記得選擇自己的內核!別錯過啦!

以上內容就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關於CentOS 5.5下編譯安裝新內核的方法了,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⑺ 如何編譯安裝新內核

一、獲取內核源碼

二、解壓內核源碼
首先以root帳號登錄,然後進入/usr/src子目錄。如果用戶在安裝Linux時,安裝了內核的源代碼,則會發現一個linux-x.y.z的子目錄。該目錄下存放著內核x.y.z的源代碼。此外,還會發現一個指向該目錄的鏈接linux。刪除該連接,然後將新內核的源文件拷貝到/usr/src目錄中,並解壓:
# tar zxvf Linux-2.3.14.tar.gz
文件釋放成功後,在/usr/src目錄下會生成一個linux子目錄。其中包含了內核2.3.14的全部源代碼。 將/usr/include/asm、/usr/inlude/linux、/usr/include/scsi鏈接到/usr/src/linux/include目錄下的對應目錄中。

# cd /usr/include
# rm -Rf asm linux
# ln -s /usr/src/linux/include/asm-i386 asm
# ln -s /usr/src/linux/include/linux linux
# ln -s /usr/src/linux/include/scsi scsi
刪除源代碼目錄中殘留的.o文件和其它從屬文件。
# cd /usr/src/linux
# make mrproper
三.增量補丁
有時不需要完全重新安裝,只需打增量補丁,類似升級,在內核源碼樹根目錄運行:
patch-p1< ../patch-x.y.z
四.內核源碼樹目錄:
arch:包含和硬體體系結構相關的代碼,每種平台佔一個相應的目錄。和32位PC相關的代碼存放在i386目錄下,其中比較重要的包括kernel(內核核心部分)、mm(內存管理)、math-emu(浮點單元模擬)、lib(硬體相關工具函數)、boot(引導程序)、pci(PCI匯流排)和power(CPU相關狀態)。
block:部分塊設備驅動程序。
crypto:常用加密和散列演算法(如AES、SHA等),還有一些壓縮和CRC校驗演算法。
Documentation:關於內核各部分的通用解釋和注釋。
drivers:設備驅動程序,每個不同的驅動佔用一個子目錄。
fs:各種支持的文件系統,如ext、fat、ntfs等。
include:頭文件。其中,和系統相關的頭文件被放置在linux子目錄下。
init:內核初始化代碼(注意不是系統引導代碼)。
ipc:進程間通信的代碼。
kernel:內核的最核心部分,包括進程調度、定時器等,和平台相關的一部分代碼放在arch/*/kernel目錄下。
lib:庫文件代碼。
mm:內存管理代碼,和平台相關的一部分代碼放在arch/*/mm目錄下。
net:網路相關代碼,實現了各種常見的網路協議。
scripts:用於配置內核文件的腳本文件。
security:主要是一個SELinux的模塊。
sound:常用音頻設備的驅動程序等。
usr:實現了一個cpio。
在i386體系下,系統引導將從arch/i386/kernel/head.s開始執行,並進而轉移到init/main.c中的main()函數初始化內核。
五.配置內核
# cd /usr/src/linux
內核配置方法有三種:
(1)命令行: make config
(2)菜單模式的配置界面: make menuconfig
(3) X window:make xconfig
Linux的內核配置程序提供了一系列配置選項。對於每一個配置選項,用戶可以回答"y"、"m"或"n"。其中"y"表示將相應特性的支持或設備驅動程序編譯進內核;"m"表示將相應特性的支持或設備驅動程序編譯成可載入模塊,在需要時,可由系統或用戶自行加入到內核中去;"n"表示內核不提供相應特性或驅動程序的支持。由於內核的配置選項非常多,本文只介紹一些比較重要的選項。

1、Code maturity level options(代碼成熟度選項)
Prompt for development and/or incomplete code/drivers (CONFIG_EXPERIMENTAL) [N/y/?] 如果用戶想要使用還處於測試階段的代碼或驅動,可以選擇「y」。如果想編譯出一個穩定的內核,則要選擇「n」。
2、Processor type and features(處理器類型和特色)
(1)、Processor family (386, 486/Cx486, 586/K5/5x86/6x86, Pentium/K6/TSC, PPro/6x86MX) [PPro/6x86MX] 選擇處理器類型,預設為Ppro/6x86MX。
(2)、Maximum Physical Memory (1GB, 2GB) [1GB] 內核支持的最大內存數,預設為1G。
(3)、Math emulation (CONFIG_MATH_EMULATION) [N/y/?] 協處理器模擬,預設為不模擬。
(4)、MTRR (Memory Type Range Register) support (CONFIG_MTRR) [N/y/?]
選擇該選項,系統將生成/proc/mtrr文件對MTRR進行管理,供X server使用。
(5)、Symmetric multi-processing support (CONFIG_SMP) [Y/n/?] 選擇「y」,內核將支持對稱多處理器。
3、 Loadable mole support(可載入模塊支持)
(1)、Enable loadable mole support (CONFIG_MODULES) [Y/n/?] 選擇「y」,內核將支持載入模塊。
(2)、Kernel mole loader (CONFIG_KMOD) [N/y/?] 選擇「y」,內核將自動載入那些可載入模塊,否則需要用戶手工載入。
4、 General setup(一般設置)
(1)、Networking support (CONFIG_NET) [Y/n/?] 該選項設置是否在內核中提供網路支持。
(2)、PCI support (CONFIG_PCI) [Y/n/?] 該選項設置是否在內核中提供PCI支持。
(3)、PCI access mode (BIOS, Direct, Any) [Any] 該選項設置Linux探測PCI設備的方式。選擇「BIOS」,Linux將使用BIOS;選擇「Direct」,Linux將不通過BIOS;選擇 「Any」,Linux將直接探測PCI設備,如果失敗,再使用BIOS。
(4)Parallel port support (CONFIG_PARPORT) [N/y/m/?] 選擇「y」,內核將支持平行口。
5、 Plug and Play configuration(即插即用設備支持)
(1)、Plug and Play support (CONFIG_PNP) [Y/m/n/?] 選擇「y」,內核將自動配置即插即用設備。
(2)、ISA Plug and Play support (CONFIG_ISAPNP) [Y/m/n/?] 選擇「y」,內核將自動配置基於ISA匯流排的即插即用設備。
6、 Block devices(塊設備)
(1)、Normal PC floppy disk support (CONFIG_BLK_DEV_FD) [Y/m/n/?] 選擇「y」,內核將提供對軟盤的支持。
(2)、Enhanced IDE/MFM/RLL disk/cdrom/tape/floppy support (CONFIG_BLK_DEV_IDE) [Y/m/n/?] 選擇「y」,內核將提供對增強IDE硬碟、CDROM和磁帶機的支持。
7、 Networking options(網路選項)
(1)、Packet socket (CONFIG_PACKET) [Y/m/n/?] 選擇「y」,一些應用程序將使用Packet協議直接同網路設備通訊,而不通過內核中的其它中介協議。
(2)、Network firewalls (CONFIG_FIREWALL) [N/y/?] 選擇「y」,內核將支持防火牆。
(3)、TCP/IP networking (CONFIG_INET) [Y/n/?] 選擇「y」,內核將支持TCP/IP協議。
(4)The IPX protocol (CONFIG_IPX) [N/y/m/?] 選擇「y」,內核將支持IPX協議。
(5)、Appletalk DDP (CONFIG_ATALK) [N/y/m/?] 選擇「y」,內核將支持Appletalk DDP協議。
8、SCSI support(SCSI支持)
如果用戶要使用SCSI設備,可配置相應選項。
9、Network device support(網路設備支持)
Network device support (CONFIG_NETDEVICES) [Y/n/?] 選擇「y」,內核將提供對網路驅動程序的支持。
10、Ethernet (10 or 100Mbit)(10M或100M乙太網)
在該項設置中,系統提供了許多網卡驅動程序,用戶只要選擇自己的網卡驅動就可以了。此外,用戶還可以根據需要,在內核中加入對FDDI、PPP、SLIP和無線LAN(Wireless LAN)的支持。
11、Character devices(字元設備)
(1)、Virtual terminal (CONFIG_VT) [Y/n/?] 選擇「y」,內核將支持虛擬終端。
(2)、Support for console on virtual terminal (CONFIG_VT_CONSOLE) [Y/n/?]
選擇「y」,內核可將一個虛擬終端用作系統控制台。
(3)、Standard/generic (mb) serial support (CONFIG_SERIAL) [Y/m/n/?]
選擇「y」,內核將支持串列口。
(4)、Support for console on serial port (CONFIG_SERIAL_CONSOLE) [N/y/?]
選擇「y」,內核可將一個串列口用作系統控制台。
12、Mice(滑鼠)
PS/2 mouse (aka "auxiliary device") support (CONFIG_PSMOUSE) [Y/n/?] 如果用戶使用的是PS/2滑鼠,則該選項應該選擇「y」。
13、Filesystems(文件系統)
(1)、Quota support (CONFIG_QUOTA) [N/y/?] 選擇「y」,內核將支持磁碟限額。
(2)、Kernel automounter support (CONFIG_AUTOFS_FS) [Y/m/n/?] 選擇「y」,內核將提供對automounter的支持,使系統在啟動時自動 mount遠程文件系統。
(3)、DOS FAT fs support (CONFIG_FAT_FS) [N/y/m/?] 選擇「y」,內核將支持DOS FAT文件系統。
(4)、ISO 9660 CDROM filesystem support (CONFIG_ISO9660_FS) [Y/m/n/?]
選擇「y」,內核將支持ISO 9660 CDROM文件系統。
(5)、NTFS filesystem support (read only) (CONFIG_NTFS_FS) [N/y/m/?]
選擇「y」,用戶就可以以只讀方式訪問NTFS文件系統。
(6)、/proc filesystem support (CONFIG_PROC_FS) [Y/n/?] /proc是存放Linux系統運行狀態的虛擬文件系統,該項必須選擇「y」。
(7)、Second extended fs support (CONFIG_EXT2_FS) [Y/m/n/?] EXT2是Linux的標准文件系統,該項也必須選擇「y」。
14、Network File Systems(網路文件系統)
(1)、NFS filesystem support (CONFIG_NFS_FS) [Y/m/n/?] 選擇「y」,內核將支持NFS文件系統。
(2)、SMB filesystem support (to mount WfW shares etc.) (CONFIG_SMB_FS)
選擇「y」,內核將支持SMB文件系統。
(3)、NCP filesystem support (to mount NetWare volumes) (CONFIG_NCP_FS)
選擇「y」,內核將支持NCP文件系統。
15、Partition Types(分區類型)
該選項支持一些不太常用的分區類型,用戶如果需要,在相應的選項上選擇「y」即可。
16、Console drivers(控制台驅動)
VGA text console (CONFIG_VGA_CONSOLE) [Y/n/?] 選擇「y」,用戶就可以在標準的VGA顯示方式下使用Linux了。
17、Sound(聲音)
Sound card support (CONFIG_SOUND) [N/y/m/?] 選擇「y」,內核就可提供對音效卡的支持。
18、Kernel hacking(內核監視)
Magic SysRq key (CONFIG_MAGIC_SYSRQ) [N/y/?] 選擇「y」,用戶就可以對系統進行部分控制。一般情況下選擇「n」。

六、 編譯內核
(一)、建立編譯時所需的從屬文件
# cd /usr/src/linux
# make dep
(二)、清除內核編譯的目標文件
# make clean
(三)、編譯內核
# make zImage
內核編譯成功後,會在/usr/src/linux/arch/i386/boot目錄中生成一個新內核的映像文件zImage。如果編譯的內核很大的話,系統會提示你使用make bzImage命令來編譯。這時,編譯程序就會生成一個名叫bzImage的內核映像文件。
(四)、編譯可載入模塊
如果用戶在配置內核時設置了可載入模塊,則需要對這些模塊進行編譯,以便將來使用insmod命令進行載入。
# make moles
# make modelus_install
編譯成功後,系統會在/lib/moles目錄下生成一個2.3.14子目錄,裡面存放著新內核的所有可載入模塊。
七、 啟動新內核
(一)、將新內核和System.map文件拷貝到/boot目錄下
# cp /usr/src/linux/arch/i386/boot/bzImage /boot/vmlinuz-2.3.14
# cp /usr/src/linux/System.map /boot/System.map-2.3.14
# cd /boot
# rm -f System.map
# ln -s System.map-2.3.14 System.map
(二)、配置/etc/lilo.conf文件。在該文件中加入下面幾行:
default=linux-2.3.14
image=/boot/vmlinuz-2.3.14
label=linux-2.3.14
root=/dev/hda1
read-only
(三)、使新配置生效
# /sbin/lilo
(四)、重新啟動系統
# /sbin/reboot
新內核如果不能正常啟動,用戶可以在LILO:提示符下啟動舊內核。然後查出故障原因,重新編譯新內核即可。

⑻ 怎麼重新編譯linux伺服器內核

make
config首先配置內核,生成內核配置文件,如果是伺服器上的,建議使用編輯好的內核配置文件,自己在伺服器上配置比較麻煩;
make再根據生成的配置文件進行編譯;
找到新的內核就可以使用

⑼ 為什麼需要在ubuntu中編譯新的linux內核

1、在http://www.kernel.org/上下載最新的內核源代碼linux-2.6.33.1.tar.bz2,放在/liqiong/Linux內核 目錄下,liqiong是Linux OS的第一個用戶名。
2、進入Linux內核源碼所在的目錄(cd Linux內核),解壓該內核代碼到/usr/src下:
sudo tar -xjvf linux-2.6.33.1.tar.bz2 -C /usr/src
3、進入Linux內核源碼解壓後的目錄/usr/src/linux-2.6.33.1(cd /usr/src/linux-2.6.33.1)
4、sudo make mrproper 凈化解壓後的源代碼
5、sudo make menuconfig 對內核選項進行配置

⑽ linux 編譯內核後怎麼進入新內核

編譯完成生成內核文件和虛擬內存檔文件後,執行grub-mkconfig會找到新的內核並生成新的菜單配置文件,開機啟動就可以選擇相應的菜單項進入系統

閱讀全文

與編譯新內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伺服器匆忙什麼意思 瀏覽:777
windows下載文件命令 瀏覽:89
紹興加密防偽技術 瀏覽:52
linux清除緩存的命令 瀏覽:777
樑柱連接處梁的加密箍筋 瀏覽:101
安卓錄屏大師如何彈出 瀏覽:652
cad命令詳解 瀏覽:171
品牌雲伺服器提供商 瀏覽:324
加密投資者的心理 瀏覽:699
小米無命令 瀏覽:824
不要層層等命令 瀏覽:371
4k播放器怎樣設置源碼 瀏覽:953
二手冰箱壓縮機多少錢 瀏覽:520
excelpdf轉換器注冊碼 瀏覽:394
工作三年的大專程序員 瀏覽:729
java畢業設計文獻 瀏覽:144
籌碼集中度指標源碼 瀏覽:483
listsortjava 瀏覽:187
plc閃光電路編程實例 瀏覽:300
socket編程試題 瀏覽: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