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源碼編譯 > 江楚編譯局舊址

江楚編譯局舊址

發布時間:2024-01-12 14:50:14

㈠ 歷史上的朱孔章

更正:不是「朱孔章」,而是「朱孔彰」。
朱孔彰,近代文學家、書法家、學者。原名孔陽,字仲武,更字仲我,晚號聖和老人,長洲(今蘇州)人。
朱孔彰學者朱駿聲之子。能傳父業,光緒八年(1882)舉人。早年入江南官書局校書,後主淮南書局及蒙城書院,又任江楚編譯局協修、江南通志局撰述。宣統元年(1909),掌教安徽存古學堂。精研《說文》,尤熟諳咸同間軍史掌故,又善書法,長於小篆。其《中興將帥別傳》三十二卷最為人稱道。另著有《說文重文箋》、《說文粹》、《聞見錄》,《十三經漢注》等。

㈡ 位老師能詳細介紹一下《三代吉金文存》《殷周金文集成》:修訂增補本(全八冊)這兩本書謝謝

《三代吉金文存》:
作者簡介:
羅振玉(1866——1940),中國近代金石學家、文物收藏家。初字堅白,後改字叔蘊、叔言,號雪堂、貞松老人,又稱永豐鄉人、仇亭老民。原籍浙江上虞縣(今浙江省上虞縣)永豐鄉。清同治五年六月二十八日(1866年8月8日)生於江蘇山陽縣(今江蘇省淮安縣),1940年5月14日卒於遼寧旅順。
羅振玉以上虞縣學第七名出身,應壬午(1882)、戊子(1888)兩次鄉試不中,自此潛心治學。中日甲午戰爭後,留意新學,與蔣伯斧等人在上海合辦學農社及《農學報》,又創設東文學社,翻譯介紹日本和歐美農學著作,並協辦武昌農校、江楚編譯局、蘇州師范學堂等。1906年起,任學部參事官、京師大學堂農科監督等職。辛亥革命後,以清朝遺民自居,僑居日本。1919年返國,逐漸參預清室的復辟活動,被溥儀任為南書房行走。偽滿洲國傀儡政權成立後,曾任偽監察院長及滿日文化協會會長等職。
羅振玉自幼喜愛收集金石銘刻,終生不輟。因其學術見聞廣,掌握資料多,又恰值殷墟甲骨、敦煌遺書、西域簡牘、中原碑誌等大量古物陸續被發現,以一家之力廣泛收集各類新發現的文物資料,分門別類地加以整理研究,為近現代社會科學研究保存了可貴的資料,做出了有益的貢獻。

內容簡介:
三代吉金文存》乃羅振玉40年收集金文拓片的豐碩成果,共有4831器。在出版後的近半個世紀里,它以收羅宏富、印刷精良而聞名於世,無有別書可替代。此書按器種排列,每個器種下又按字數多寡序列。惟無釋文,僅有一目錄,於初學者不大方便。重印的《三代吉金文存》書後有孫稚雛《三代吉金文存辯正》一文,可以幫助讀者更好地認識此書的的優點與不足之處。

目錄

卷一 鍾 百十有四
卷二 鼎 四百七十四
卷三 鼎 二百六十五
卷四 鼎 九十四
卷五 甗 七十二
卷六 彝 三百九十五
卷七 簋 二百三十六
卷八 簋 一百二十三
卷九 簋 六十七
卷十 簠 九十一器
卷十一 尊 二百七十一
卷十二 壺 一百一十三
卷十三 卣 一百九十三
卷十四 盉 六十三
卷十五 爵 三百六十八
卷十六 爵 三百四十四
卷十七 盤 六十三
卷十八 雜器 一百六十一
卷十九 戈 一百三十四
卷二十 戟 六十 矛 四十有六 雜兵 九十有一
凡得四千八百三十有五器

《殷周金文集成》
內容簡介:
本書收錄的多文資料,包括殷周、西周、春秋和戰國時期的各類器物,年代下限斷至秦統一以前。宋代以來各家著錄和國內外主要博物館藏品,力爭收集得比較齊全。各地新出土的發掘品和採集品,以各冊編成時已公開發表者為限。預計所收器銘的總數當在萬件以上。書中採用拓本的主要來源有五:(一)考古所多年積累的舊拓本,(二)《考古學報》和《考古》的檔案,(三)編輯組同志前往有關單位新打制的拓本,(四)若干文博單位提供的現成拓本或拓本原大照片,(五)若干單位或個人借給的拓本。其中第(一)(二)兩項共計約五千器,第(三)薦將近三千器,第(四)項一千餘器,第(五)項為數不多。再有一定數量的器銘,因手頭缺少善拓或僅有摹本流傳,採取剪貼《三代吉金文存》、(商周金文錄遺)等書,或由我所技術室按比例復制其它著錄書,用兩種辦法將其補齊。

目錄

修訂增補說明
前言
出版說明
編輯凡例
第一冊
銘文(鍾鎛類、鐃、鈴、鐸、句鑃等類 鬲 甗類 匕類)
銘文說明(鍾鎛類、鐃、鈴、鐸、句鑃等類 鬲 甗類 匕類)
第二冊
銘文(鼎類)
銘文說明(鼎類)
第三冊
銘文(*類)
銘文說明(*類)
第四冊
銘文(*類 盨類 簠類 敦類 (金和) 豆類 卣類)
銘文說明(*類 盨類 簠類 敦類 (金和) 豆類 卣類)
第五冊
銘文(尊類 觶類 觚類 爵角類)
銘文說明(尊類 觶類 觚類 爵角類)
第六冊
銘文(爵角類 斝類 觥類 盉類 壺類 罍類 方彝類 勺類 杯類 瓿類 *類 瓶類 缶類)
銘文說明(爵角類 斝類 觥類 盉類 壺類 罍類 方彝類 勺類 杯類 瓿類 *類 瓶類 缶類)
第七冊
銘文(盤類 *類 鑒類 盂類 盆類 異形器類 衡量器類 雜器類 類別不明之器 戈戟類)
銘文說明(盤類 *類 鑒類 盂類 盆類 異形器類 衡量器類 雜器類 類別不明之器 戈戟類)
第八冊
銘文(矛類 劍類 雜兵類 車馬器類 符節類)
銘文說明(矛類 劍類 雜兵類 車馬器類 符節類)
附錄目錄
一 器物出土地索引
二 器物現藏地索引
三 器物著錄書刊索引
四 部分著錄書刊與本書器號對照表

㈢ 京師圖書館的創建

2009年9月9日,是中國國家圖書館建館100周年紀念日。國家圖書館原名北京圖書館,前身是建於清代的京師圖書館。20世紀初,在變法圖強和西學東漸的背景下,有識之士力奏清政府建立西式的文化設施,興辦圖書館和學堂。1909年9月9日清政府批准興建京師圖書館,四品翰林院編修繆荃孫為首任監督,館舍設在北京什剎海後海北岸廣化寺。
清政府批准興建京師圖書館,直到清帝遜位之日,京師圖書館始終沒有正式接待過讀者。辛亥革命後,京師圖書館由中華民國北京政府教育部接管,並將其改名為國立京師圖書館,於1912年8月27日開館接待讀者。1917年國立北平圖書館移到方家胡同(原國子監南學舊址),1928年7月更名為國立北平圖書館,館舍遷至中南海居仁堂,1931年在北海公園西岸的文津街館舍落成(現為國家圖書館古籍館),佔地面積76畝,建築外觀是華麗的中國傳統宮殿式結構,內部設施則全部為當時最先進的西式設備,成為當時國內規模最大、最先進的圖書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50年3月6日國立北平圖書館更名為國立北京圖書館,1951年6月12日更名為北京圖書館,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唯一的國家圖書館。隨著國家建設事業的發展和社會公眾文化需求的日益增長,文津街館舍雖幾經擴建,仍不敷使用。1975年3月共和國總理周恩來提議並批准興建北京圖書館新館,館址設在北京西郊白石橋,1987年落成;1998年12月12日經國務院批准,北京圖書館更名為國家圖書館,對外稱中國國家圖書館;2000年國家圖書館新館二期開始使用,為讀者提供了更為完善的服務。在國家圖書館建館100周年之際,不由得使人想起國立京師圖書館的創辦人繆荃孫先生。繆荃孫(1844年—1919年),字炎之,又字筱珊,號藝風,江蘇江陰人,中國近代藏書家、校勘家、教育家、目錄學家、史學家、方誌學家、金石家,中國近代圖書館事業的奠基人,中國近代教育事業的先驅者之一。他是清光緒年間進士,幼承家學,11歲修畢五經,麗正書院肄業,習文字學、訓詁學和音韻學。24歲應四川鄉試中舉。1876年,他33歲時會試中進士,授翰林院編修,此後事編撰校勘十餘年。1888年任南菁書院山長,1891年掌濼源書院,1894年任南京鍾山書院山長兼掌常州龍城書院。1901年任江楚編譯局總纂,1902年5月出任學堂總稽查,負責籌建江南最高學府三江師范學堂,並與徐乃昌、柳詒徵等七教席赴東洋考察學務,學堂遂仿日本東京大學,在南京國子監舊址築校,以後更名兩江師范及復建南京高師,為南京大學近代校史之開端。1907年受聘籌建江南圖書館(今南京圖書館),出任總辦。1909年受聘創辦北京京師圖書館,任正監督。1914年任清史總纂,1919年12月22日在上海逝世。作為京師圖書館的首任館長,繆荃孫立章建制,他秉承「傳先哲之精蘊,啟後學之困蒙」的精神,堅持「藏書為著述」的理念,使京師圖書館在保存文化典籍方面閃耀出獨特的光芒。他還多次避免珍貴典籍外流之厄運,為中華民族文化的傳承與弘揚,厥功甚偉,同時還表現出了對國際文化交流工作的重視。他組織館藏敦煌寫經赴維也納參加為奧國皇帝八旬大壽舉辦的實業手藝博物館展覽,積極宣傳中華典籍。從繆荃孫開始,中國古代「藏書樓」逐漸轉型為「近代圖書館」,繆荃孫被譽為「中國近代圖書館之父」。繆荃孫重視對古籍的分類清理,內閣大庫檢出元、明舊帙,其中宋本猶為珍貴,宋時由臨安秘閣所收,一鱗片甲有自來藏書家所未睹者,集刻為宋、元本留真譜、牒文、牌子、序跋述源流者均著之,加考一篇。他酷愛金石,所編收藏目錄凡11800餘種,藏本之富,為前此金石家所未有。他自編《藏書記》、《續記》、《再續記》;所校刻古書,詳述原委,剖析異同,具載於序跋,其著述有《藝風堂文集》和《續集》各8卷、《辛壬稿》3卷、《乙丁稿》5卷、《金石目》18卷、《讀書記》4卷、《藏書記》8卷、《續藏書記》8卷、《遼文存》6卷、《續國朝碑傳集》86卷、《常州詞錄》21卷,孔北海、魏文靖、韓致堯、李忠毅年譜各1卷。所編刻叢書有《雲自在龕叢書》5集共19種、《對雨樓叢書》5卷、《藕香零拾》38種、《煙畫東堂小品》12種等等。

㈣ 廣雅書局的廣雅書院的由來

廣東廣雅書局為張之洞於光緒十三年(1887)籌資舉辦。清末有江南書局淮南書局、江楚編譯局、江蘇書局、浙江書局、山東書局、湖北官書局、山西官書局、廣雅書局及湖南、四川、福建、廣東等官書局。
張之洞出身翰林,乃儒學侍臣,為官一任,總不忘興學育才,端士風以正人心。廣東自開埠通商以來,商賈走集,華洋雜處,士風民俗漸趨浮滑;廣西則瘴地荒遠,習尚強悍,民俗不齊。廣東原在總督舊治肇慶設有端溪書院,齋舍僅四十餘間,大半敝漏壞朽,且限於地勢,無從展拓,只可稍加修葺,不能容納兩粵向學多士。省城廣州原有粵秀、越華、應元三處書院,專課制藝時文,且齋舍或少或無,肄業者不能住院,故有月試而無課程。另有學海堂、菊坡精舍,講習經史,用意精美,但經費無多,膏火(生活費)過少,又以建在山阜,限於地勢,故有課程而無齋舍。且以上各書院多為東省而設,西省生童不得應課。光緒十三年(1887年)六月,張之洞奏准於廣州創建廣雅書院,作為東、西兩省讀書士子繼續深造的場所。書院選址頗費周折,張之洞曾親自履勘城外七處地址,或因氣勢不暢,或出入不便,或無甚幽趣,皆不合用,最後選定城西北五里的元頭村。他描寫此地的形勝說:東北則雲山迤邐而來,注於粵秀,連山盤行環其東,北江抱其西,後枕增步以北諸遠山。前有彩虹橋,河水自東南而正南、而西南、而西,回繞如帶;南面平疇百畝,平疇之外,則見南岸諸村,林木蔥郁。高山大河,左回右抱,雄秀寬博,似兼有之。距城距河既不甚遠,而非塵囂所到,頗於書院相宜。
張之洞為創辦廣雅書院耗費大量心血,他不僅為書院籌足建院經費和常年經費,親自題寫書院匾額,制定書院規章,延聘山長、教習和管理人員,政余之暇,蒞院考業稽疑,時加訓勉。卸任離粵前,又奏准朝廷頒給御書匾額,還議定以光緒十六年(1890年)為始,每逢四季,由張之洞親自命題,封寄廣雅諸生,答卷交監院匯收後轉寄湖北,親加評閱,定榜寄回,「籍覘在院諸生學業進退,以無負本部堂創設書院之本意」。這一年九月,他將廣雅書院送來的諸生春季課卷親加批閱,評定名次,獎勵一百二十名,獎銀共一百兩,並封寄夏、秋兩季課卷。他對廣雅書院的現狀和前途充滿自信,說開辦兩年以來,才俊輩出,造就斐然,其餘亦多恪守院規,不蹈陋習。十年以後,人才必大有可觀,上者闡明聖道,砥礪名節,博古通今,明習時務,體用兼備,儲為國家棟梁之材,次者亦能圭璧飭躬,恂恂鄉黨,不染浮囂近利習氣,足以淑身化俗;士習既善,民風因之,庶於邊海風氣人才不無裨益。 張之洞在此購地一百二十四畝,興建齋舍二十棟共一百間,東、西兩廊各十棟五十間,中路建辦公樓、講堂、藏書樓及濂溪祠、嶺學祠等,延翰林院編修梁鼎芬為山長,聘請品行謹嚴、學術雅正之儒士為分校主講。學額二百名,廣東、廣西各一百名,選拔兩省諸生中才志出眾者入院住讀,優給膏火(生活費)、獎賞,道遠者加給來往路費,令其靜心讀書,免致內顧為憂,紛心外務。院內課程,經學以能通大義為主,不取瑣屑,史學以貫通古今為主,不取空論,性理之學以踐履篤實為主,不取矯偽,經濟之學以知今切用為主,不取泛濫,詞章之學以翔實爾雅為主,不取浮靡,士習以廉謹厚重為主,不取囂張。以上各門,院生可憑其性情所好,選修一門或多門。其辦學宗旨,以博約兼資,文行並美為歸,培養上者效用國家,次者儀型鄉里的有用之材。廣雅書院的教學方式,不注重系統講授,而重視命題作業,答疑批改,謂之考課。考課分官課與師課兩種。官課由督撫或由督撫委員主持,師課由掌教(即分校)主持,分別於每月初二、十六兩日舉行。每臨考課之日,諸生黎明登堂,向山長揖坐後,封門發題。如屬官課,則由監院教官等於課日清晨請題封發經史理文四門課卷,即日收齊後,次日上午由委員親送至主講衙門,照核無誤,仍發至書院,由分校評閱指點,並分門擬定名次,匯齊後送主講衙門審定,全院共為一榜。至於師課(也稱齋課)的分閱擬取,一切均照官課辦理,由山長審定,列榜宣示。

閱讀全文

與江楚編譯局舊址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米桌面文件夾亂碼怎麼回事 瀏覽:858
點歌台app怎麼連接 瀏覽:318
大學電腦編程學什麼好 瀏覽:348
上哪裡取消應用加密 瀏覽:172
電氣控制與可編程式控制制器pdf 瀏覽:87
cad圖紙不能跨文件夾粘貼 瀏覽:256
學生雲伺服器主機 瀏覽:889
單片機狀態周期 瀏覽:622
lua中的android 瀏覽:443
加密貴還是植發貴 瀏覽:664
陽光壓縮機繼電器 瀏覽:971
修改阿里雲伺服器密碼 瀏覽:817
lk4102加密晶元 瀏覽:588
怎麼更改app店面 瀏覽:489
設備部門如何做好伺服器 瀏覽:849
androido下載 瀏覽:478
神奇高量戰法副圖源碼 瀏覽:830
匯編語言設計凱撒密碼加密器 瀏覽:392
主次梁加密是加在哪裡 瀏覽:664
模板匹配演算法matlab 瀏覽: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