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數據挖掘中的經典演算法
大家都知道,數據挖掘中有很多的演算法,不同的演算法有著不同的優勢,它們在數據挖掘領域都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那麼大家知道不知知道數據挖掘中的經典演算法都有哪些呢?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就給大家介紹數據挖掘中三個經典的演算法,希望這篇文章能夠更好的幫助大家。
1.K-Means演算法
K-means algorithm演算法是一個聚類演算法,把n的對象根據他們的屬性分為k個分割,k大於n。它與處理混合正態分布的最大期望演算法很相似,因為他們都試圖找到數據中自然聚類的中心。它假設對象屬性來自於空間向量,並且目標是使各個群組內部的均方誤差總和最小。這種演算法在數據挖掘中是十分常見的演算法。
2.支持向量機
而Support vector machines就是支持向量機,簡稱SV機(論文中一般簡稱SVM)。它是一種監督式學習的方法,這種方法廣泛的應用於統計分類以及回歸分析中。支持向量機將向量映射到一個更高維的空間里,在這個空間里建立有一個最大間隔超平面。在分開數據的超平面的兩邊建有兩個互相平行的超平面。分隔超平面使兩個平行超平面的距離最大化。假定平行超平面間的距離或差距越大,分類器的總誤差越小。這些優點也就成就了這種演算法。
3.C4.5演算法
然後我們給大家說一下C4.5演算法,C4.5演算法是機器學習演算法中的一種分類決策樹演算法,其核心演算法是ID3演算法. C4.5演算法繼承了ID3演算法的優點,並對ID3演算法進行了改進,這種改進具體體現在四個方面,第一就是在樹構造過程中進行剪枝,第二就是能夠完成對連續屬性的離散化處理,第三就是用信息增益率來選擇屬性,克服了用信息增益選擇屬性時偏向選擇取值多的屬性的不足,第四就是能夠對不完整數據進行處理。那麼這種演算法的優點是什麼呢?優點就是產生的分類規則易於理解,准確率較高。其缺點是:在構造樹的過程中,需要對數據集進行多次的順序掃描和排序,因而導致演算法的低效。
相信大家看了這篇文章以後對The k-means algorithm演算法、Support vector machines、C4.5演算法有了比較是深刻的了解,其實這三種演算法那都是十分重要的演算法,能夠幫助數據挖掘解決更多的問題。大家在學習數據挖掘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好這些問題。
『貳』 數據挖掘中的分類技術
數據挖掘中的分類技術
KNN(K最近鄰演算法)
演算法核心:如果一個樣本在特徵空間中K個最相似的樣本中的大多數屬於一個類別,則該樣本也屬於這個類別,並具有這個類別的特徵
在確定分類時只依靠最鄰近的一個或幾個樣本的類別來決定待分樣本所屬類別,在做決策時只與極少數的相鄰樣本有關
由於KNN方法主要依靠周圍有限的臨近樣本,而不是依靠判別類域的方法來確定樣本所屬類別。對於類域交叉或重疊較多的待分樣本集來說,KNN方法較其他方法更合適
決策樹
決策樹要解決的問題是用哪些屬性充當這棵樹的各個節點的問題,決策樹按分裂標准不同可以分為基於資訊理論的方法和基於最小GINI指標方法
神經網路
神經網路的學習是一個過程,並按照一定的規則(學習演算法)調整各層的權值矩陣,待網路各層權值都收斂到一定值,學習過程結束
支持向量機(SVM)
盡量把樣本中從更高維度看起來在一起的樣本合在一起
支持向量機的目的是找到一個最優超平面,使分類間隔最大。最優超平面就是要求分類面不但能將兩類正確分開,而且使分類間隔最大
在兩類樣本中離分類面最近且位於平行於最優超平面上的點就是支持向量,為找到最優超平面,只要找到所有的支持向量即可
對於非線形支持向量機,通常做法為把線形不可分轉換成線形可分,通過一個非線形映射將低維輸入空間中的數據特徵映射到高維。
『叄』 數據挖掘演算法的演算法分類
C4.5就是一個決策樹演算法,它是決策樹(決策樹也就是做決策的節點間像一棵樹一樣的組織方式,其實是一個倒樹)核心演算法ID3的改進演算法,所以基本上了解了一半決策樹構造方法就能構造它。決策樹構造方法其實就是每次選擇一個好的特徵以及分裂點作為當前節點的分類條件。C4.5比ID3改進的地方時:
ID3選擇屬性用的是子樹的信息增益(這里可以用很多方法來定義信息,ID3使用的是熵(entropy)(熵是一種不純度度量准則)),也就是熵的變化值,而C4.5用的是信息增益率。也就是多了個率嘛。一般來說率就是用來取平衡用的,就像方差起的作用差不多,比如有兩個跑步的人,一個起點是100m/s的人、其1s後為110m/s;另一個人起速是1m/s、其1s後為11m/s。如果僅算差值那麼兩個就是一樣的了;但如果使用速度增加率(加速度)來衡量,2個人差距就很大了。在這里,其克服了用信息增益選擇屬性時偏向選擇取值多的屬性的不足。在樹構造過程中進行剪枝,我在構造決策樹的時候好討厭那些掛著幾個元素的節點。對於這種節點,乾脆不考慮最好,不然很容易導致overfitting。對非離散數據都能處理,這個其實就是一個個式,看對於連續型的值在哪裡分裂好。也就是把連續性的數據轉化為離散的值進行處理。能夠對不完整數據進行處理,這個重要也重要,其實也沒那麼重要,缺失數據採用一些方法補上去就是了。 (樸素貝葉斯NB)
NB認為各個特徵是獨立的,誰也不關誰的事。所以一個樣本(特徵值的集合,比如「數據結構」出現2次,「文件」出現1次),可以通過對其所有出現特徵在給定類別的概率相乘。比如「數據結構」出現在類1的概率為0.5,「文件」出現在類1的概率為0.3,則可認為其屬於類1的概率為0.5*0.5*0.3。 (支持向量機SVM)
SVM就是想找一個分類得最」好」的分類線/分類面(最近的一些兩類樣本到這個」線」的距離最遠)。這個沒具體實現過,上次聽課,那位老師自稱自己實現了SVM,敬佩其鑽研精神。常用的工具包是LibSVM、SVMLight、MySVM。 (Mining frequent patterns without candidate generation)
這個也不太清楚。FP-growth演算法(Frequent Pattern-growth)使用了一種緊縮的數據結構來存儲查找頻繁項集所需要的全部信息。採用演算法:將提供頻繁項集的資料庫壓縮到一棵FP-tree來保留項集關聯信息,然後將壓縮後的資料庫分成一組條件資料庫(一種特殊類型的投影資料庫),每個條件資料庫關聯一個頻繁項集。 K-Means是一種最經典也是使用最廣泛的聚類方法,時至今日扔然有很多基於其的改進模型提出。K-Means的思想很簡單,對於一個聚類任務(你需要指明聚成幾個類,當然按照自然想法來說不應該需要指明類數,這個問題也是當前聚類任務的一個值得研究的課題),首先隨機選擇K個簇中心,然後反復計算下面的過程直到所有簇中心不改變(簇集合不改變)為止:步驟1:對於每個對象,計算其與每個簇中心的相似度,把其歸入與其最相似的那個簇中。
步驟2:更新簇中心,新的簇中心通過計算所有屬於該簇的對象的平均值得到。
k-means 演算法的工作過程說明如下:首先從n個數據對象任意選擇k 個對象作為初始聚類中心;而對於所剩下其它對象,則根據它們與這些聚類中心的相似度(距離),分別將它們分配給與其最相似的(聚類中心所代表的)聚類;然後再計算每個所獲新聚類的聚類中心(該聚類中所有對象的均值);不斷重復這一過程直到標准測度函數開始收斂為止。一般都採用均方差作為標准測度函數. k個聚類具有以下特點:各聚類本身盡可能的緊湊,而各聚類之間盡可能的分開。 BIRCH也是一種聚類演算法,其全稱是Balanced Iterative Recing and Clustering using Hierarchies。BIRCH也是只是看了理論沒具體實現過。是一個綜合的層次聚類特徵(Clustering Feature, CF)和聚類特徵樹(CF Tree)兩個概念,用於概括聚類描述。聚類特徵樹概括了聚類的有用信息,並且佔用空間較元數據集合小得多,可以存放在內存中,從而可以提高演算法在大型數據集合上的聚類速度及可伸縮性。
BIRCH演算法包括以下兩個階段:
1)掃描資料庫,建立動態的一棵存放在內存的CF Tree。如果內存不夠,則增大閾值,在原樹基礎上構造一棵較小的樹。
2)對葉節點進一步利用一個全局性的聚類演算法,改進聚類質量。
由於CF Tree的葉節點代表的聚類可能不是自然的聚類結果,原因是給定的閾值限制了簇的大小,並且數據的輸入順序也會影響到聚類結果。因此需要對葉節點進一步利用一個全局性的聚類演算法,改進聚類質量。 AdaBoost做分類的一般知道,它是一種boosting方法。這個不能說是一種演算法,應該是一種方法,因為它可以建立在任何一種分類演算法上,可以是決策樹,NB,SVM等。
Adaboost是一種迭代演算法,其核心思想是針對同一個訓練集訓練不同的分類器(弱分類器),然後把這些弱分類器集合起來,構成一個更強的最終分類器(強分類器)。其演算法本身是通過改變數據分布來實現的,它根據每次訓練集之中每個樣本的分類是否正確,以及上次的總體分類的准確率,來確定每個樣本的權值。將修改過權值的新數據集送給下層分類器進行訓練,最後將每次訓練得到的分類器最後融合起來,作為最後的決策分類器。使用adaboost分類器可以排除一些不必要的訓練數據,並將關鍵放在關鍵的訓練數據上面。 GSP,全稱為Generalized Sequential Pattern(廣義序貫模式),是一種序列挖掘演算法。對於序列挖掘沒有仔細看過,應該是基於關聯規則的吧!網上是這樣說的:
GSP類似於Apriori演算法,採用冗餘候選模式的剪除策略和特殊的數據結構-----哈希樹來實現候選模式的快速訪存。
GSP演算法描述:
1)掃描序列資料庫,得到長度為1的序列模式L1,作為初始的種子集。
2)根據長度為i 的種子集Li ,通過連接操作和修剪操作生成長度為i+1的候選序列模式Ci+1;然後掃描序列資料庫,計算每個候選序列模式的支持度,產生長度為i+1的序列模式Li+1,並將Li+1作為新的種子集。
3)重復第二步,直到沒有新的序列模式或新的候選序列模式產生為止。
產生候選序列模式主要分兩步:
連接階段:如果去掉序列模式s1的第一個項目與去掉序列模式s2的最後一個項目所得到的序列相同,則可以將s1與s2進行連接,即將s2的最後一個項目添加到s1中。
修切階段:若某候選序列模式的某個子序列不是序列模式,則此候選序列模式不可能是序列模式,將它從候選序列模式中刪除。
候選序列模式的支持度計算:對於給定的候選序列模式集合C,掃描序列資料庫,對於其中的每一條序列s,找出集合C中被s所包含的所有候選序列模式,並增加其支持度計數。 又是一個類似Apriori的序列挖掘。
其中經典十大演算法為:C4.5,K-Means,SVM,Apriori,EM,PageRank,AdaBoost,KNN,NB和CART。
『肆』 數據挖掘干貨總結(四)--聚類演算法
本文共計2680字,預計閱讀時長七分鍾
聚類演算法
一 、 本質
將數據劃分到不同的類里,使相似的數據在同一類里,不相似的數據在不同類里
二 、 分類演算法用來解決什麼問題
文本聚類、圖像聚類和商品聚類,便於發現規律,以解決數據稀疏問題
三 、 聚類演算法基礎知識
1. 層次聚類 vs 非層次聚類
– 不同類之間有無包含關系
2. 硬聚類 vs 軟聚類
– 硬聚類:每個對象只屬於一個類
– 軟聚類:每個對象以某個概率屬於每個類
3. 用向量表示對象
– 每個對象用一個向量表示,可以視為高維空間的一個點
– 所有對象形成數據空間(矩陣)
– 相似度計算:Cosine、點積、質心距離
4. 用矩陣列出對象之間的距離、相似度
5. 用字典保存上述矩陣(節省空間)
D={(1,1):0,(1,2):2,(1,3):6...(5,5):0}
6. 評價方法
– 內部評價法(Internal Evalution):
• 沒有外部標准,非監督式
• 同類是否相似,跨類是否相異
DB值越小聚類效果越好,反之,越不好
– 外部評價法(External Evalution):
• 准確度(accuracy): (C11+C22) / (C11 + C12 + C21 + C22)
• 精度(Precision): C11 / (C11 + C21 )
• 召回(Recall): C11 / (C11 + C12 )
• F值(F-measure):
β表示對精度P的重視程度,越大越重視,默認設置為1,即變成了F值,F較高時則能說明聚類效果較好。
四 、 有哪些聚類演算法
主要分為 層次化聚類演算法 , 劃分式聚類演算法 , 基於密度的聚類演算法 , 基於網格的聚類演算法 , 基於模型的聚類演算法等 。
4.1 層次化聚類演算法
又稱樹聚類演算法,透過一種層次架構方式,反復將數據進行分裂或聚合。典型的有BIRCH演算法,CURE演算法,CHAMELEON演算法,Sequence data rough clustering演算法,Between groups average演算法,Furthest neighbor演算法,Neares neighbor演算法等。
凝聚型層次聚類 :
先將每個對象作為一個簇,然後合並這些原子簇為越來越大的簇,直到所有對象都在一個簇中,或者某個終結條件被滿足。
演算法流程:
1. 將每個對象看作一類,計算兩兩之間的最小距離;
2. 將距離最小的兩個類合並成一個新類;
3. 重新計算新類與所有類之間的距離;
4. 重復2、3,直到所有類最後合並成一類。
特點:
1. 演算法簡單
2. 層次用於概念聚類(生成概念、文檔層次樹)
3. 聚類對象的兩種表示法都適用
4. 處理大小不同的簇
5. 簇選取步驟在樹狀圖生成之後
4.2 劃分式聚類演算法
預先指定聚類數目或聚類中心,反復迭代逐步降低目標函數誤差值直至收斂,得到最終結果。K-means,K-modes-Huang,K-means-CP,MDS_CLUSTER, Feature weighted fuzzy clustering,CLARANS等
經典K-means:
演算法流程:
1. 隨機地選擇k個對象,每個對象初始地代表了一個簇的中心;
2. 對剩餘的每個對象,根據其與各簇中心的距離,將它賦給最近的簇;
3. 重新計算每個簇的平均值,更新為新的簇中心;
4. 不斷重復2、3,直到准則函數收斂。
特點:
1.K的選擇
2.中心點的選擇
– 隨機
– 多輪隨機:選擇最小的WCSS
3.優點
– 演算法簡單、有效
– 時間復雜度:O(nkt)
4.缺點
– 不適於處理球面數據
– 密度、大小不同的聚類,受K的限制,難於發現自然的聚類
4.3 基於模型的聚類演算法
為每簇假定了一個模型,尋找數據對給定模型的最佳擬合,同一」類「的數據屬於同一種概率分布,即假設數據是根據潛在的概率分布生成的。主要有基於統計學模型的方法和基於神經網路模型的方法,尤其以基於概率模型的方法居多。一個基於模型的演算法可能通過構建反應數據點空間分布的密度函數來定位聚類。基於模型的聚類試圖優化給定的數據和某些數據模型之間的適應性。
SOM 神經網路演算法 :
該演算法假設在輸入對象中存在一些拓撲結構或順序,可以實現從輸入空間(n維)到輸出平面(2維)的降維映射,其映射具有拓撲特徵保持性質,與實際的大腦處理有很強的理論聯系。
SOM網路包含輸入層和輸出層。輸入層對應一個高維的輸入向量,輸出層由一系列組織在2維網格上的有序節點構成,輸入節點與輸出節點通過權重向量連接。學習過程中,找到與之距離最短的輸出層單元,即獲勝單元,對其更新。同時,將鄰近區域的權值更新,使輸出節點保持輸入向量的拓撲特徵。
演算法流程:
1. 網路初始化,對輸出層每個節點權重賦初值;
2. 將輸入樣本中隨機選取輸入向量,找到與輸入向量距離最小的權重向量;
3. 定義獲勝單元,在獲勝單元的鄰近區域調整權重使其向輸入向量靠攏;
4. 提供新樣本、進行訓練;
5. 收縮鄰域半徑、減小學習率、重復,直到小於允許值,輸出聚類結果。
4.4 基於密度聚類演算法
只要鄰近區域的密度(對象或數據點的數目)超過某個閾值,就繼續聚類,擅於解決不規則形狀的聚類問題,廣泛應用於空間信息處理,SGC,GCHL,DBSCAN演算法、OPTICS演算法、DENCLUE演算法。
DBSCAN:
對於集中區域效果較好,為了發現任意形狀的簇,這類方法將簇看做是數據空間中被低密度區域分割開的稠密對象區域;一種基於高密度連通區域的基於密度的聚類方法,該演算法將具有足夠高密度的區域劃分為簇,並在具有雜訊的空間數據中發現任意形狀的簇。
4.5 基於網格的聚類演算法
基於網格的方法把對象空間量化為有限數目的單元,形成一個網格結構。所有的聚類操作都在這個網格結構(即量化空間)上進行。這種方法的主要優點是它的處理 速度很快,其處理速度獨立於數據對象的數目,只與量化空間中每一維的單元數目有關。但這種演算法效率的提高是以聚類結果的精確性為代價的。經常與基於密度的演算法結合使用。代表演算法有STING演算法、CLIQUE演算法、WAVE-CLUSTER演算法等。
『伍』 數據挖掘有哪些典型的應用和演算法
C4.5
C4.5演算法是機器學習演算法中的一種分類決策樹演算法,其核心演算法是ID3演算法. C4.5演算法繼承了ID3演算法的優點,並在以下幾方面對ID3演算法進行了改進:
1) 用信息增益率來選擇屬性,克服了用信息增益選擇屬性時偏向選擇取值多的屬性的不足;
2) 在樹構造過程中進行剪枝;
3) 能夠完成對連續屬性的離散化處理;
4) 能夠對不完整數據進行處理。
C4.5演算法有如下優點:產生的分類規則易於理解,准確率較高。其缺點是:在構造樹的過程中,需要對數據集進行多次的順序掃描和排序,因而導致演算法的低效。
2. The k-means algorithm 即K-Means演算法
k-means algorithm演算法是一個聚類演算法,把n的對象根據他們的屬性分為k個分割,k < n。它與處理混合正態分布的最大期望演算法很相似,因為他們都試圖找到數據中自然聚類的中心。它假設對象屬性來自於空間向量,並且目標是使各個群組內部的均 方誤差總和最小。
3. Support vector machines
支持向量機,英文為Support Vector Machine,簡稱SV機(論文中一般簡稱SVM)。它是一種監督式學習的方法,它廣泛的應用於統計分類以及回歸分析中。支持向量機將向量映射到一個更 高維的空間里,在這個空間里建立有一個最大間隔超平面。在分開數據的超平面的兩邊建有兩個互相平行的超平面。分隔超平面使兩個平行超平面的距離最大化。假 定平行超平面間的距離或差距越大,分類器的總誤差越小。一個極好的指南是C.J.C Burges的《模式識別支持向量機指南》。van der Walt 和 Barnard 將支持向量機和其他分類器進行了比較。
4. The Apriori algorithm
Apriori演算法是一種最有影響的挖掘布爾關聯規則頻繁項集的演算法。其核心是基於兩階段頻集思想的遞推演算法。該關聯規則在分類上屬於單維、單層、布爾關聯規則。在這里,所有支持度大於最小支持度的項集稱為頻繁項集,簡稱頻集。
5. 最大期望(EM)演算法
在統計計算中,最大期望(EM,Expectation–Maximization)演算法是在概率(probabilistic)模型中尋找參數最大似然 估計的演算法,其中概率模型依賴於無法觀測的隱藏變數(Latent Variabl)。最大期望經常用在機器學習和計算機視覺的數據集聚(Data Clustering)領域。
6. PageRank
PageRank是Google演算法的重要內容。2001年9月被授予美國專利,專利人是Google創始人之一拉里·佩奇(Larry Page)。因此,PageRank里的page不是指網頁,而是指佩奇,即這個等級方法是以佩奇來命名的。
PageRank根據網站的外部鏈接和內部鏈接的數量和質量倆衡量網站的價值。PageRank背後的概念是,每個到頁面的鏈接都是對該頁面的一次投票, 被鏈接的越多,就意味著被其他網站投票越多。這個就是所謂的「鏈接流行度」——衡量多少人願意將他們的網站和你的網站掛鉤。PageRank這個概念引自 學術中一篇論文的被引述的頻度——即被別人引述的次數越多,一般判斷這篇論文的權威性就越高。
7. AdaBoost
Adaboost是一種迭代演算法,其核心思想是針對同一個訓練集訓練不同的分類器(弱分類器),然後把這些弱分類器集合起來,構成一個更強的最終分類器 (強分類器)。其演算法本身是通過改變數據分布來實現的,它根據每次訓練集之中每個樣本的分類是否正確,以及上次的總體分類的准確率,來確定每個樣本的權 值。將修改過權值的新數據集送給下層分類器進行訓練,最後將每次訓練得到的分類器最後融合起來,作為最後的決策分類器。
8. kNN: k-nearest neighbor classification
K最近鄰(k-Nearest Neighbor,KNN)分類演算法,是一個理論上比較成熟的方法,也是最簡單的機器學習演算法之一。該方法的思路是:如果一個樣本在特徵空間中的k個最相似(即特徵空間中最鄰近)的樣本中的大多數屬於某一個類別,則該樣本也屬於這個類別。
9. Naive Bayes
在眾多的分類模型中,應用最為廣泛的兩種分類模型是決策樹模型(Decision Tree Model)和樸素貝葉斯模型(Naive Bayesian Model,NBC)。樸素貝葉斯模型發源於古典數學理論,有著堅實的數學基礎,以 及穩定的分類效率。同時,NBC模型所需估計的參數很少,對缺失數據不太敏感,演算法也比較簡單。理論上,NBC模型與其他分類方法相比具有最小的誤差率。 但是實際上並非總是如此,這是因為NBC模型假設屬性之間相互獨立,這個假設在實際應用中往往是不成立的,這給NBC模型的正確分類帶來了一定影響。在屬 性個數比較多或者屬性之間相關性較大時,NBC模型的分類效率比不上決策樹模型。而在屬性相關性較小時,NBC模型的性能最為良好。
10. CART: 分類與回歸樹
CART, Classification and Regression Trees。 在分類樹下面有兩個關鍵的思想。第一個是關於遞歸地劃分自變數空間的想法;第二個想法是用驗證數據進行剪枝。
『陸』 數據挖掘 聚類演算法概述
文 | 宿痕
來源 | 知乎
本篇重點介紹聚類演算法的原理,應用流程、使用技巧、評估方法、應用案例等。具體的演算法細節可以多查閱相關的資料。聚類的主要用途就是客戶分群。
1.聚類 VS 分類
分類是「監督學習」,事先知道有哪些類別可以分。
聚類是「無監督學習」,事先不知道將要分成哪些類。
舉個例子,比如蘋果、香蕉、獼猴桃、手機、電話機。
根據特徵的不同,我們聚類會分為【蘋果、香蕉、獼猴桃】為水果的一類,和【手機、電話機】為數碼產品的一類。
而分類的話,就是我們在判斷「草莓」的時候,把它歸為「水果」一類。
所以通俗的解釋就是:分類是從訓練集學習對數據的判斷能力,再去做未知數據的分類判斷;而聚類就是把相似的東西分為一類,它不需要訓練數據進行學習。
學術解釋:分類是指分析資料庫中的一組對象,找出其共同屬性。然後根據分類模型,把它們劃分為不同的類別。分類數據首先根據訓練數據建立分類模型,然後根據這些分類描述分類資料庫中的測試數據或產生更恰當的描述。
聚類是指資料庫中的數據可以劃分為一系列有意義的子集,即類。在同一類別中,個體之間的距離較小,而不同類別上的個體之間的距離偏大。聚類分析通常稱為「無監督學習」。
2.聚類的常見應用
我們在實際情況的中的應用會有:
marketing:客戶分群
insurance:尋找汽車保險高索賠客戶群
urban planning:尋找相同類型的房產
比如你做買家分析、賣家分析時,一定會聽到客戶分群的概念,用標准分為高價值客戶、一般價值客戶和潛在用戶等,對於不同價值的客戶提供不同的營銷方案;
還有像在保險公司,那些高索賠的客戶是保險公司最care的問題,這個就是影響到保險公司的盈利問題;
還有在做房產的時候,根據房產的地理位置、價格、周邊設施等情況聚類熱房產區域和冷房產區域。
3.k-means
(1)假定K個clusters(2)目標:尋找緊致的聚類
a.隨機初始化clusters
b.分配數據到最近的cluster
c.重復計算clusters
d.repeat直到收斂
優點:局部最優
缺點:對於非凸的cluster有問題
其中K=?
K<=sample size
取決於數據的分布和期望的resolution
AIC,DIC
層次聚類避免了這個問題
4.評估聚類
魯棒性?
聚類如何,是否過度聚合?
很多時候是取決於聚合後要干什麼。
5.case案例
case 1:賣家分群雲圖
作者:宿痕 授權轉載
原文鏈接:http://zhuanlan.hu.com/dataman/20397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