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編譯原理考試問題:已知表達式文法G(Exp)
簡單起見,用E代表Exp,用T代表Term,用F代表Factor。下面是所求屬性文法
(1)E→ E1 + T E.val:=E1.val+T.val /* 為了區別→兩側的E, →右側的E用E1表示 */
(2)E→
T E.val:=T.val
(3)T→ T1 * F T.val:=T1.val*F.val
(4)T→
F T.val:=F.val
(5)F→(E) F.val:=E.val
(6)F→num F.val:=num.val
❷ 求解編譯原理的一道題:設有文法如下
首先要做這題你要知道判別文法類型
包括四個層次:
0-型文法(無限制文法或短語結構文法)包括所有的文法。該類型的文法能夠產生所有可被圖靈機識別的語言。可被圖靈機識別的語言是指能夠使圖靈機停機的字串,這類語言又被稱為遞歸可枚舉語言。注意遞歸可枚舉語言與遞歸語言的區別,後者是前者的一個真子集,是能夠被一個總停機的圖靈機判定的語言。
1-型文法(上下文相關文法)生成上下文相關語言。這種文法的產生式規則取如 αAβ -> αγβ 一樣的形式。這里的A 是非終結符號,而 α, β 和 γ 是包含非終結符號與終結符號的字串;α, β 可以是空串,但 γ 必須不能是空串;這種文法也可以包含規則 S->ε ,但此時文法的任何產生式規則都不能在右側包含 S 。這種文法規定的語言可以被線性有界非確定圖靈機接受。
2-型文法生成上下文無關語言。這種文法的產生式規則取如 A -> γ 一樣的形式。這里的A 是非終結符號,γ 是包含非終結符號與終結符號的字串。這種文法規定的語言可以被非確定下推自動機接受。上下文無關語言為大多數程序設計語言的語法提供了理論基礎。
3-型文法(正規文法)生成正規語言。這種文法要求產生式的左側只能包含一個非終結符號,產生式的右側只能是空串、一個終結符號或者一個非終結符號後隨一個終結符號;如果所有產生式的右側都不含初始符號 S ,規則 S -> ε 也允許出現。這種文法規定的語言可以被有限狀態自動機接受,也可以通過正則表達式來獲得。正規語言通常用來定義檢索模式或者程序設計語言中的詞法結構。
正規語言類包含於上下文無關語言類,上下文無關語言類包含於上下文相關語言類,上下文相關語言類包含於遞歸可枚舉語言類。這里的包含都是集合的真包含關系,也就是說:存在遞歸可枚舉語言不屬於上下文相關語言類,存在上下文相關語言不屬於上下文無關語言類,存在上下文無關語言不屬於正規語言類。
1)本題應該是--上下文無關文法
句子是產生式在推導時「僅僅有終結符」的任何一步
2)%mm%nn 是一個句子
由於下面一題的圖我等級不夠 不能貼圖 發你郵箱
❸ 南航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復試科目541離散數學和編譯原理
京航空航天大學541離散數學與編譯原理2012年考研大綱:
《離散數學(第三版)》耿素雲、屈婉玲、張立昂編,清華大學出版社 2004年;
《編譯原理》陳火旺編,國防工業出版社,2000年,第三版。
離散數學部分
1. 命題邏輯與一階邏輯
1.1. 聯結詞、量詞、謂詞
1.2. 命題邏輯範式
1.3. 合式公式、解釋、等值式
1.4. 推理理論
2. 集合與關系
2.1. 集合的運算與性質
2.2. 關系的運算、性質與閉包
2.3. 等價關系與偏序關系
2.4. 函數的運算與性質
3. 代數系統
3.1. 代數系統及其同態與同構
3.2. 半群與群
3.3. 格與布爾代數
4. 圖與樹
4.1. 圖的定義與表示
4.2. 圖的連通性、歐拉圖、哈密爾頓圖
4.3. 二部圖、平面圖
4.4. 樹、生成樹與根樹
編譯原理部分
第一章:了解有關編譯程序的基本概念、結構
第二章:掌握語言的定義與文法描述的基本概念、術語與文法改造方法;
第三章:掌握有限自動機、正規式的概念、演算法;正規式與有限自動機、正規文法的相互轉換。
第四章:掌握LL(1)分析方法;算符文法;LR(K)分析方法。
第五章:掌握屬性文法的概念;S―屬性文法、L―屬性文法的定義、翻譯模式以及計算繼承屬性、綜合屬性的方法。
第六章:掌握賦值語句與布爾表達式的翻譯;控制語句的翻譯;過程調用與類型檢查。
第七章:運行存儲組織;靜態與動態存儲管理與實現。
第八章:掌握優化概念與局部優化、數據流方程與循環優化方法。
❹ 《編譯原理》txt下載在線閱讀全文,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編譯原理》(陳意雲)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鏈接: https://pan..com/s/1BOpMeUxvK5kF_TeMACnD6Q
書名:編譯原理
作者:陳意雲
豆瓣評分:6.2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年份:2003-1
頁數:381
內容簡介:
《編譯原理》介紹編譯器構造的一般原理和基本實現方法,主要內容包括詞法分析、語法分析、語義分析、中間代碼生成、代碼優化和目標代碼生成等。除了介紹命令式編程語言的編譯技術外,《編譯原理》還介紹面向對象語言和函數式編程語言的實現技術。《編譯原理》還強調一些相關的理論知識,如形式語言和自動機理論、語法制導的定義和屬性文法、類型論和類型系統等。
《編譯原理》取材廣泛新穎、圖文並茂,注意理論聯系實際。為滿足教師教學和學生自學及考研需求,《編譯原理》作者編寫了配套教學參考書《編譯原理習題精選與解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8月出版),同時提供本課程的電子教案,可從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理工教學資源網免費下載。《編譯原理》可作為高等學校計算機科學及相關專業的教材,也可供計算機軟體工程技術人員參考使用。
❺ 編譯原理的內容簡介
本書介紹編譯器構造的一般原理和基本實現方法,主要內容包括詞法分析、語法分析、語義分析、中間代碼生成、代碼優化和目標代碼生成等。除了介紹命令式編程語言的編譯技術外,本書還介紹面向對象語言和函數式編程語言的實現技術。本書還強調一些相關的理論知識,如形式語言和自動機理論、語法制導的定義和屬性文法、類型論和類型系統等。
本書取材廣泛新穎、圖文並茂,注意理論聯系實際。本書可作為高等學校計算機科學及相關專業的教材,也可供計算機軟體工程技術人員參考使用。
❻ 編譯原理第三版清華大學
「編譯原理」是計算機專業非常重要的一門專業課,在計算機教學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編譯原理中編譯系統是整個計算機系統中極其重要的系統軟體,它的作用是把計算機高級語言最終翻譯成等價的計算機指令,從而保證高級程序設計語言順利運行。所以,「編譯原理」是計算機科學中基本研究內容之一。
編譯器:編譯器是計算機程序中應用比較多的工具,在對編譯器進行前端設計時,一定要充分考慮影響因素,還要對詞法、語法、語義進行分析。
過程分析:將高級程序設吾言,如C、C++、Java等,翻譯成計算機可以執行的機器指令代碼流的過程,即是編譯的過程。編譯過程一般分為6個步驟,即詞法分析、語法分析、語義分析、中間代碼生成、中間代碼優化、目標代碼生成。
❼ 編譯原理全部的名詞解釋
書上有別那麼懶!.
編譯過程的六個階段:詞法分析,語法分析,語義分析,中間代碼生成,代碼優化,目標代碼生成
解釋程序:把某種語言的源程序轉換成等價的另一種語言程序——目標語言程序,然後再執行目標程序.解釋方式是接受某高級語言的一個語句輸入,進行解釋並控制計算機執行,馬上得到這句的執行結果,然後再接受下一句.
編譯程序:就是指這樣一種程序,通過它能夠將用高級語言編寫的源程序轉換成與之在邏輯上等價的低級語言形式的目標程序(機器語言程序或匯編語言程序).
解釋程序和編譯程序的根本區別:是否生成目標代碼
句子的二義性(這里的二義性是指語法結構上的.):文法G[S]的一個句子如果能找到兩種不同的最左推導(或最右推導),或者存在兩棵不同的語法樹,則稱這個句子是二義性的.
文法的二義性:一個文法如果包含二義性的句子,則這個文法是二義文法,否則是無二義文法.
LL(1)的含義:(LL(1)文法是無二義的; LL(1)文法不含左遞歸)
第1個L:從左到右掃描輸入串 第2個L:生成的是最左推導
1 :向右看1個輸入符號便可決定選擇哪個產生式
某些非LL(1)文法到LL(1)文法的等價變換: 1. 提取公因子 2. 消除左遞歸
文法符號的屬性:單詞的含義,即與文法符號相關的一些信息.如,類型、值、存儲地址等.
一個屬性文法(attribute grammar)是一個三元組A=(G, V, F)
G:上下文無關文法.
V:屬性的有窮集.每個屬性與文法的一個終結符或非終結符相連.屬性與變數一樣,可以進行計算和傳遞.
F:關於屬性的斷言或謂詞(一組屬性的計算規則)的有窮集.斷言或語義規則與一個產生式相聯,只引用該產生式左端或右端的終結符或非終結符相聯的屬性.
綜合屬性:若產生式左部的單非終結符A的屬性值由右部各非終結符的屬性值決定,則A的屬性稱為綜合屬
繼承屬性:若產生式右部符號B的屬性值是根據左部非終結符的屬性值或者右部其它符號的屬性值決定的,則B的屬性為繼承屬性.
(1)非終結符既可有綜合屬性也可有繼承屬性,但文法開始符號沒有繼承屬性.
(2) 終結符只有綜合屬性,沒有繼承屬性,它們由詞法程序提供.
在計算時: 綜合屬性沿屬性語法樹向上傳遞;繼承屬性沿屬性語法樹向下傳遞.
語法制導翻譯:是指在語法分析過程中,完成附加在所使用的產生式上的語義規則描述的動作.
語法制導翻譯實現:對單詞符號串進行語法分析,構造語法分析樹,然後根據需要構造屬性依賴圖,遍歷語法樹並在語法樹的各結點處按語義規則進行計算.
中間代碼(中間語言)
1、是復雜性介於源程序語言和機器語言的一種表示形式.
2、一般,快速編譯程序直接生成目標代碼.
3、為了使編譯程序結構在邏輯上更為簡單明確,常採用中間代碼,這樣可以將與機器相關的某些實現細節置於代碼生成階段仔細處理,並且可以在中間代碼一級進行優化工作,使得代碼優化比較容易實現.
何謂中間代碼:源程序的一種內部表示,不依賴目標機的結構,易於代碼的機械生成.
為何要轉換成中間代碼:(1)邏輯結構清楚;利於不同目標機上實現同一種語言.
(2)便於移植,便於修改,便於進行與機器無關的優化.
中間代碼的幾種形式:逆波蘭記號 ,三元式和樹形表示 ,四元式
符號表的一般形式:一張符號表的的組成包括兩項,即名字欄和信息欄.
信息欄包含許多子欄和標志位,用來記錄相應名字和種種不同屬性,名字欄也稱主欄.主欄的內容稱為關鍵字(key word).
符號表的功能:(1)收集符號屬性 (2) 上下文語義的合法性檢查的依據: 檢查標識符屬性在上下文中的一致性和合法性.(3)作為目標代碼生成階段地址分配的依據
符號的主要屬性及作用:
1. 符號名 2. 符號的類型 (整型、實型、字元串型等))3. 符號的存儲類別(公共、私有)
4. 符號的作用域及可視性 (全局、局部) 5. 符號變數的存儲分配信息 (靜態存儲區、動態存儲區)
存儲分配方案策略:靜態存儲分配;動態存儲分配:棧式、 堆式.
靜態存儲分配
1、基本策略
在編譯時就安排好目標程序運行時的全部數據空間,並能確定每個數據項的單元地址.
2、適用的分配對象:子程序的目標代碼段;全局數據目標(全局變數)
3、靜態存儲分配的要求:不允許遞歸調用,不含有可變數組.
FORTRAN程序是段結構,不允許遞歸,數據名大小、性質固定. 是典型的靜態分配
動態存儲分配
1、如果一個程序設計語言允許遞歸過程、可變數組或允許用戶自由申請和釋放空間,那麼,就需要採用動態存儲管理技術.
2、兩種動態存儲分配方式:棧式,堆式
棧式動態存儲分配
分配策略:將整個程序的數據空間設計為一個棧.
【例】在具有遞歸結構的語言程序中,每當調用一個過程時,它所需的數據空間就分配在棧頂,每當過程工作結束時就釋放這部分空間.
過程所需的數據空間包括兩部分
一部分是生存期在本過程這次活動中的數據對象.如局部變數、參數單元、臨時變數等;
另一部分則是用以管理過程活動的記錄信息(連接數據).
活動記錄(AR)
一個過程的一次執行所需要的信息使用一個連續的存儲區來管理,這個區 (塊)叫做一個活動記錄.
構成
1、臨時工作單元;2、局部變數;3、機器狀態信息;4、存取鏈;
5、控制鏈;6、實參;7、返回地址
什麼是代碼優化
所謂優化,就是對代碼進行等價變換,使得變換後的代碼運行結果與變換前代碼運行結果相同,而運行速度加快或佔用存儲空間減少.
優化原則:等價原則:經過優化後不應改變程序運行的結果.
有效原則:使優化後所產生的目標代碼運行時間較短,佔用的存儲空間較小.
合算原則:以盡可能低的代價取得較好的優化效果.
常見的優化技術
(1) 刪除多餘運算(刪除公共子表達式) (2) 代碼外提 +刪除歸納變數+ (3)強度削弱; (4)變換循環控制條件 (5)合並已知量與復寫傳播 (6)刪除無用賦值
基本塊定義
程序中只有一個入口和一個出口的一段順序執行的語句序列,稱為程序的一個基本塊.
給我分數啊.
❽ 編譯原理問題,高手進。
回答下列問題:(30分)
(6分)對於下面程序段
program test (input, output)
var i, j: integer;
procere CAL(x, y: integer);
begin
y:=y*y; x:=x-y; y:=y-x
end;
begin
i:=2; j:=3; CAL(i, j)
writeln(j)
end.
若參數傳遞的方法分別為(1)傳值、(2)傳地址,(3)傳名,請寫出程序執行的輸出結果。
答: (1) 3 (2) 16 (3) 16 (每個值2分)
(6分)計算文法G(M)的每個非終結符的FIRST和FOLLOW集合,並判斷該文法是否是LL(1)的,請說明理由。
G(M):
M → TB
T → Ba |
B → Db | eT |
D → d |
解答:
計算文法的FIRST和FOLLOW集合:(4分)
FIRST(M) = { a,b,e,d, } FIRST(T) = { a,b,e,d, }
FIRST(B) = {b,e,d, } FIRST(D) = {d,}
FOLLOW (M) = {#} FOLLOW (T) = { a,b,e,d,#}
FOLLOW (B) = {a,# } FOLLOW (D) = { b}
檢查文法的所有產生式,我們可以得到:
1. 該文法不含左遞歸,
2. 該文法中每一個非終結符M,T,B,D的各個產生式的候選首符集兩兩不相交。
3. 該文法的非終結符T、B和D,它們都有候選式,而且
FIRST(T)∩FOLLOW(T)={ a,b,e,d }≠
所以該文法不是LL(1)文法。(2分)
(4分)考慮下面的屬性文法
產 生 式 語 義 規 則
S→ABC
A→a
B→b
C→c B.u := S.u
A.u := B.v + C.v
S.v := A.v
A.v :=3*A.u
B.v := B.u
C.v := 1
畫出字元串abc的語法樹;
對於該語法樹,假設S.u的初始值為5,屬性計算完成後,S.v的值為多少。
答:(1) (2分)
(2) S.v的值為18 (2分)
(4分)運行時的DISPLAY表的內容是什麼?它的作用是什麼?
答:DISPLAY表是嵌套層次顯示表。每當進入一個過程後,在建立它的活動記錄區的同時建立一張嵌套層次顯示表diaplay.假定現在進入的過程層次為i,則它的diaplay表含有i+1個單元,自頂向下每個單元依次存放著現行層、直接外層、…、直至最外層(主程序,0層)等每層過程的最新活動記錄的起始地址。通過DISPLAY表可以訪問其外層過程的變數。
(5分)對下列四元式序列生成目標代碼:
A:=B*C
D:=E+A
G:=B+C
H:=G*D
其中,H在基本塊出口之後是活躍變數, R0和R1是可用寄存器。
答: 目標代碼序列
LD R0 B
MUL R0 C
LD R1 E
ADD R1 R0
LD R0 B
ADD R0 C
MUL R0 R1
ST R0 H
(5分)寫出表達式a+b*(c-d)對應的逆波蘭式、三元式序列和抽象語法樹。
答:
逆波蘭式:(abcd-*+) (1分)
三元式序列: (2分)
OP ARG1 ARG2
(1) - c d
(2) * b (1)
(3) + a (2)
抽象語法樹:(2分)
(8分)構造一個DFA,它接受={a,b}上所有包含ab的字元串。
答:
(2分)構造相應的正規式:(a|b)*ab(a|b)*
(3分)
a a
a b
b b
(3分)確定化:
I
{0,1,2} {1,2,3} {1,2}
{1,2,3} {1,2,3} {1,2,4,5,6}
{1,2} {1,2,3} {1,2}
{1,2,4,5,6} {1,2,3,5,6} {1,2,5,6}
{1,2,3,5,6} {1,2,3,5,6} {1,2,4,5,6}
{1,2,5,6} {1,2,3,5,6} {1,2,5,6}
b b
b a
a a a a
a b b
b
最小化:
{0,1,2} {3,4,5}
{0, 2},1, {3,4,5}
(6分)寫一個文法使其語言為L(G)={anbncm| m,n≥1,n為奇數,m為偶數}。
答:
文法G(S):
(8分)對於文法G(S):
1. 寫出句型b(Ma)b的最右推導並畫出語法樹。
2. 寫出上述句型的短語,直接短語和句柄。
答:
1. (4分)
2. (4分)
短語: Ma), (Ma), b(Ma)b
直接短語: Ma)
句柄: Ma)
(12分)對文法G(S):
S → a | ^ | (T)
T → T,S | S
(1) 構造各非終結符的FIRSTVT和LASTVT集合;
(2) 構造算符優先表;
(3) 是算符優先文法嗎?
(4) 構造優先函數。
答:
(1) (4分)
(2) (4分)
a ^ ( ) ,
a > >
^ > >
( < < < = <
) > >
, < < < > >
(3) 是算符優先文法,因為任何兩個終結符之間至多隻有一種優先關系。 (1分)
(4) 優先函數(3分)
a ^ ( ) ,
F 4 4 2 4 4
G 5 5 5 2 3
(8分)設某語言的do-while語句的語法形式為
S do S(1) While E
其語義解釋為:
針對自下而上的語法分析器,按如下要求構造該語句的翻譯模式,將該語句翻譯成四元式:
(1) 寫出適合語法制導翻譯的產生式;
(2) 寫出每個產生式對應的語義動作。
答:(1). 適合語法制導翻譯的文法(4分)
G(S):
R do
UR S(1) While
SU E
(2). (4分)
R do
{ R.QUAD:=NXQ }
UR S(1) While
{ U.QUAD:=R.QUAD;
BACKPATCH(S.CHAIN, NXQ) }
SU E
{ BACKPATCH(E.TC, U.QUAD);
S.CHAIN:=E.FC }
答案二:
(1) S do M1 S(1) While M2 E
M ε (4分)
(2) M ε { M.QUAD := NXQ } (4分)
S do M1 S(1) While M2 E
{
BACKPATCH(S(1).CHAIN, M2.QUAD);
BACKPATCH(E.TC, M1.QUAD);
S.CHAIN:=E. FC
}
(10分)將語句
while C>0 do if A B=0 then C:=C+D else C:=C*D
翻譯成四元式。
答:
100 (j>, C, 0, 102)
101 (j, -, -, 112)
102 (jnz, A, -, 106)
103 (j, -, -, 104)
104 (j=, B, 0, 106)
105 (j, -, -, 109)
106 (+, C, D, T1)
107 (:=, T1, -, C)
108 (j, -, -, 100)
109 (*, C, D, T2)
110 (:=, T2, -, C)
111 (j, -, -, 100)
112
(10分)設有基本塊如下:
T1:=3
T2:=A*B
T3:=9+T1
M:=A*B
T4:=C-D
L:=T3*T4
T2:=C+D
N:=T2
畫出DAG圖;
設L,M,N 是出基本塊後的活躍變數,請給出優化後的四元式序列。
答:
1. (6分)
L
*
T2,M T4 T2,N
* - +
T1 T3
3 A B 12 C D
2. (4分)
M:=A*B
S1:=C-D
L:=12*S1
N:=C+D
(8分)文法G(S)及其LR分析表如下,請給出串baba#的分析過程。
(1) S → DbB (2) D → d (3) D → ε
(4) B → a (5) B → Bba (6) B → ε
LR分析表
ACTION GOTO
b D a # S B D
0 r3 s3 1 2
1 acc
2 s4
3 r2
4 r6 S5 r6 6
5 r4 r4
6 s7 r1
7 S8
8 r5 r5
解答:
步驟 狀態 符號 輸入串
0 0 # baba#
1 02 #D baba#
2 024 #Db aba#
3 0245 #Dba ba#
4 0246 #DbB ba#
5 02467 #DbBb a#
6 024678 #DbBba #
7 0246 #DbB #
8 01 #S # acc
哈哈,估計認識!!
❾ 請問編譯原理的詞法分析用C語言編寫的演算法是怎樣的
ε只能出現在NFA中,當然不是為了方便直觀,而是連通NFA和DFA的橋梁。編譯原理講授的不是如何繪制NFA或者DFA,二是告訴讀者怎樣能夠自動實現NFA或DFA的構造。在實際應用中ε可以幫助計算機轉換NFA為DFA,而在屬性文法和語法制導階段,它也是溝通綜合屬性與繼承屬性、執行語義動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另外ε的使用可以大大簡化文法產生式的構造難度。我記得最初使用ε是為了使得文法體系(字母表)更加完善,但是在實際應用中卻變得應用廣泛(此觀點不一定正確)。 最後想說的是,在編譯中,ε也帶來了不小的麻煩,否則也就不會有諸如「去空產生式」這樣的演算法了:)
採納哦
❿ 編譯原理課程講什麼內容
《編譯原理》課程介紹編譯器構造的一般原理和基本實現方法,主要介紹編譯器的各個階段:詞法分析、語法分析、語義分析、中間代碼生成、代碼優化和目標代碼生成。本課程在介紹命令式程序設計語言實現技術的同時,強調一些相關的理論知識,如形式語言和自動機理論、語法制導的定義和屬性文法、類型論等。它們是計算機專業理論知識的重要一部分,在本書中結合應用來介紹這些知識,有助於學生較快領會和掌握。本課程強調形式化描述技術,並以語法制導定義作為翻譯的主要描述工具。本課程強調對編譯原理和技術在宏觀上的理解,作為原理性的教學,本課程主要介紹基本的理論和方法,不偏向於某種源語言或目標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