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源碼編譯 > 編譯原理內部表示圖

編譯原理內部表示圖

發布時間:2024-04-01 16:36:23

Ⅰ 請問PLC中的梯形圖邏輯的編譯原理

PLC系統組成及各部分的功能
一.系統組成。
二.各部分的作用。
1. CPU運算和控制中心
起「心臟」作用。
縱:當從編程器輸入的程序存入到用戶程序存儲器中,然後CPU根據系統所賦予的功能(系統程序存儲器的解釋編譯程序),把用戶程序翻譯成PLC內部所認可的用戶編譯程序。
橫:輸入狀態和輸入信息從輸入介面輸進,CPU將之存入工作數據存儲器中或輸入映象寄存器。然後由CPU把數據和程序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把結果存入輸出映象寄存器或工作數據存儲器中,然後輸出到輸出介面、控制外部驅動器。
組成:CPU由控制器、運算器和寄存器組成。這些電路集成在一個晶元上。CPU通過地址匯流排、數據匯流排與I/O介面電路相連接。
2. 存儲器
具有記憶功能的半導體電路。
分為系統程序存儲器和用戶存儲器。
系統程序存儲器用以存放系統程序,包括管理程序,監控程序以及對用戶程序做編譯處理的解釋編譯程序。由只讀存儲器、ROM組成。廠家使用的,內容不可更改,斷電不消失。
用戶存儲器:分為用戶程序存儲區和工作數據存儲區。由隨機存取存儲器(RAM)組成。用戶使用的。斷電內容消失。常用高效的鋰電池作為後備電源,壽命一般為3~5年。
3.輸入/輸出介面
(1)輸入介面:
光電耦合器由兩個發光二極度管和光電三極體組成。
發光二級管:在光電耦合器的輸入端加上變化的電信號,發光二極體就產生與輸入信號變化規律相同的光信號。
光電三級管:在光信號的照射下導通,導通程度與光信號的強弱有關。在光電耦合器的線性工作區內,輸出信號與輸入信號有線性關系。
輸入介面電路工作過程:當開關合上,二極體發光,然後三極體在光的照射下導通,向內部電路輸入信號。當開關斷開,二極體不發光,三極體不導通。向內部電路輸入信號。也就是通過輸入介面電路把外部的開關信號轉化成PLC內部所能接受的數字信號。
(2)輸出介面
PLC的繼電器輸出介面電路
工作過程:當內部電路輸出數字信號1,有電流流過,繼電器線圈有電流,然後常開觸點閉合,提供負載導通的電流和電壓。當內部電路輸出數字信號0,則沒有電流流過,繼電器線圈沒有電流,然後常開觸點斷開,斷開負載的電流或電壓。也就是通過輸出介面電路把內部的數字電路化成一種信號使負載動作或不動作。
三種類型:
繼電器輸出:有觸點、壽命短、頻率低、交直流負載
晶體管輸出:無觸點、壽命長、直流負載
晶閘管輸出:無觸點、壽命長、交流負載
4.編程器
編程器分為兩種,一種是手持編程器,方便。我們實驗室使用的就是手持編程器。二種是通過PLC的RS232口。與計算機相連。然後敲擊鍵盤。通過NSTP-GR軟體(或WINDOWS下軟體)向PLC內部輸入程序。
第二節 PLC的基本工作原理
一.PLC採用「順序掃描,不斷循環」的工作方式
1.每次掃描過程。集中對輸入信號進行采樣。集中對輸出信號進行刷新。
2.輸入刷新過程。當輸入埠關閉時,程序在進行執行階段時,輸入端有新狀態,新狀態不能被讀入。只有程序進行下一次掃描時,新狀態才被讀入。
3.一個掃描周期分為輸入采樣,程序執行,輸出刷新。
4.元件映象寄存器的內容是隨著程序的執行變化而變化的。
5.掃描周期的長短由三條決定。(1)CPU執行指令的速度(2)指令本身佔有的時間(3)指令條數
6.由於採用集中采樣。集中輸出的方式。存在輸入/輸出滯後的現象,即輸入/輸出響應延遲。
二.PLC與繼電器控制系統、微機區別
1.PLC與繼電器控制系統區別
前者工作方式是「串列」,後者工作方式是「並行」。
前者用「軟體」,後者用「硬體」。
2.PLC與微機區別
前者工作方式是「循環掃描」。後者工作方式是「待命或中斷」
PLC 編程方式
PLC最突出的優點採用「軟繼電器」代替「硬繼電器」。用「軟體編程邏輯」代替「硬體布線邏輯」。
PLC編程語言有梯形圖、布爾助記符語言,等等。尤其前兩者為常用。
梯形圖語言特點:
1.每個梯形圖由多個梯級組成。
2.梯形圖中左右兩邊的豎線表示假想的邏輯電源。當某一梯級的邏輯運算結果為「1」時,有假想的電流通過。
3.繼電器線圈只能出現一次,而它的常開、常閉觸點可以出現無數次。
4.每一梯級的運算結果,立即被後面的梯級所利用。
5.輸入繼電器受外部信號控制。只出現觸點,不出現線圈。
第四節 主要技術性能
用戶程序存儲容量:是衡量可存儲用戶應用程序多少的指標。通常以字或K字為單位。16位二進制數為一個字,每1024個字為1K字。PLC以字為單位存儲指令和數據。一般的邏輯操作指令每條佔1個字。定時/計數,移位指令佔2個字。數據操作指令佔2~4個字。
每五節 PLC的分類
按結構分類:
1. 整體式:是把PLC各組成部分安裝在一起或少數幾塊印刷電路板上,並連同電源一起裝在機殼內形成一個單一的整體,稱之為主機或基本單元、小型、超小型PLC採用這種結構。
模塊式:是把PLC各基本組成做成獨立的模塊。中型、大型PLC採用這種方式。便於維修。

Ⅱ 編譯原理的數據結構

編譯原理一直是計算機學習的必修課.
當然,由編譯器的階段使用的演算法與支持這些階段的數據結構之間的交互是非常強大的。編譯器的編寫者盡可能有效實施這些方法且不引起復雜性。理想的情況是:與程序大小成線性比例的時間內編譯器,換言之就是,在0 ( n )時間內,n是程序大小的度量(通常是字元數)。本節將講述一些主要的數據結構,它們是其操作部分階段所需要的,並用來在階段中交流信息。 臨時文件(temporary file):計算機過去一直未能在編譯器時將整個程序保留在存儲器中。這一問題已經通過使用臨時文件來保存翻譯時中間步驟的結果或通過「匆忙地」編譯(也就是只保留源程序早期部分的足夠信息用以處理翻譯)解決了。存儲器的限制現在也只是一個小問題了,現在可以將整個編譯單元放在存儲器之中,特別是在可以分別編譯的語言中時。但是偶爾還是會發現需要在某些運行步驟中生成中間文件。其中典型的是代碼生成時需要反填(backpatch)地址。例如,當翻譯如下的條件語句時 if x = 0 then ... else ... 在知道else部分代碼的位置之前必須由文本跳到else部分:
CMP X,0 JNE NEXT ;;
location of NEXT not yet known < code for then-part > NEXT : < code for else-part >
通常,必須為NEXT的值留出一個空格,一旦知道該值後就會將該空格填上,利用臨時文件可以很容易地做到這一點。
如果想利用上面的編譯原理開發一套屬於自己的編程語言,或者想在一個產品中嵌入編程語言,可以參考zengl開源網開發的zengl編程語言,該編程語言為國人使用C語言開發,裡麵包含兩個部分,一個是編譯器,一個是解釋執行中間代碼的虛擬機。編譯器包含了詞法掃描,語法分析,中間代碼輸出等,虛擬機則類似JAVA一樣解釋執行中間代碼。作者將所有的版本都公布出來,好讓讀者可以由淺入深的做研究,並且為了證明該編程語言的實用性,還結合SDL游戲開發庫開發了一款圖形界面和命令行界面的21點撲克小游戲 。
zengl編程語言目前適用平台為windows和linux (最開始在Linux下使用gcc開發,後來移植到windows平台)

Ⅲ 求大神指導編譯原理的狀態轉換圖怎麼畫

這里你要弄清子集法中,每一行,指的是變遷。比如第一行,代表狀態0,畫一根線到狀態1,因此第1個0是指這個變遷的起點狀態0,第3個1是指變遷的終點狀態1。

同理,第2行是指從狀態1出發,有2個變遷,即第一個是狀態1指向狀態1(自己),第2個變遷是從狀態1到狀態1和2。

這樣第3行就表示如果從狀態{1,2}開始,輸入是0和1時的變遷分別是什麼,依此類推。
你紅的圈出來的就是NFA所有可能的狀態和狀態組合。

Ⅳ 編譯原理

C語言編譯過程詳解
C語言的編譯鏈接過程是要把我們編寫的一個C程序(源代碼)轉換成可以在硬體上運行的程序(可執行代碼),需要進行編譯和鏈接。編譯就是把文本形式源代碼翻譯為機器語言形式的目標文件的過程。鏈接是把目標文件、操作系統的啟動代碼和用到的庫文件進行組織形成最終生成可執行代碼的過程。過程圖解如下:

從圖上可以看到,整個代碼的編譯過程分為編譯和鏈接兩個過程,編譯對應圖中的大括弧括起的部分,其餘則為鏈接過程。
一、編譯過程
編譯過程又可以分成兩個階段:編譯和匯編。
1、編譯
編譯是讀取源程序(字元流),對之進行詞法和語法的分析,將高級語言指令轉換為功能等效的匯編代碼,源文件的編譯過程包含兩個主要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預處理階段,在正式的編譯階段之前進行。預處理階段將根據已放置在文件中的預處理指令來修改源文件的內容。如#include指令就是一個預處理指令,它把頭文件的內容添加到.cpp文件中。這個在編譯之前修改源文件的方式提供了很大的靈活性,以適應不同的計算機和操作系統環境的限制。一個環境需要的代碼跟另一個環境所需的代碼可能有所不同,因為可用的硬體或操作系統是不同的。在許多情況下,可以把用於不同環境的代碼放在同一個文件中,再在預處理階段修改代碼,使之適應當前的環境。
主要是以下幾方面的處理:
(1)宏定義指令,如 #define a b。
對於這種偽指令,預編譯所要做的是將程序中的所有a用b替換,但作為字元串常量的 a則不被替換。還有 #undef,則將取消對某個宏的定義,使以後該串的出現不再被替換。
(2)條件編譯指令,如#ifdef,#ifndef,#else,#elif,#endif等。
這些偽指令的引入使得程序員可以通過定義不同的宏來決定編譯程序對哪些代碼進行處理。預編譯程序將根據有關的文件,將那些不必要的代碼過濾掉
(3) 頭文件包含指令,如#include "FileName"或者#include <FileName>等。
在頭文件中一般用偽指令#define定義了大量的宏(最常見的是字元常量),同時包含有各種外部符號的聲明。採用頭文件的目的主要是為了使某些定義可以供多個不同的C源程序使用。因為在需要用到這些定義的C源程序中,只需加上一條#include語句即可,而不必再在此文件中將這些定義重復一遍。預編譯程序將把頭文件中的定義統統都加入到它所產生的輸出文件中,以供編譯程序對之進行處理。包含到C源程序中的頭文件可以是系統提供的,這些頭文件一般被放在/usr/include目錄下。在程序中#include它們要使用尖括弧(<>)。另外開發人員也可以定義自己的頭文件,這些文件一般與C源程序放在同一目錄下,此時在#include中要用雙引號("")。
(4)特殊符號,預編譯程序可以識別一些特殊的符號。
例如在源程序中出現的LINE標識將被解釋為當前行號(十進制數),FILE則被解釋為當前被編譯的C源程序的名稱。預編譯程序對於在源程序中出現的這些串將用合適的值進行替換。
預編譯程序所完成的基本上是對源程序的「替代」工作。經過此種替代,生成一個沒有宏定義、沒有條件編譯指令、沒有特殊符號的輸出文件。這個文件的含義同沒有經過預處理的源文件是相同的,但內容有所不同。下一步,此輸出文件將作為編譯程序的輸出而被翻譯成為機器指令。
第二個階段編譯、優化階段。經過預編譯得到的輸出文件中,只有常量;如數字、字元串、變數的定義,以及C語言的關鍵字,如main,if,else,for,while,{,}, +,-,*,\等等。
編譯程序所要作得工作就是通過詞法分析和語法分析,在確認所有的指令都符合語法規則之後,將其翻譯成等價的中間代碼表示或匯編代碼。
優化處理是編譯系統中一項比較艱深的技術。它涉及到的問題不僅同編譯技術本身有關,而且同機器的硬體環境也有很大的關系。優化一部分是對中間代碼的優化。這種優化不依賴於具體的計算機。另一種優化則主要針對目標代碼的生成而進行的。
對於前一種優化,主要的工作是刪除公共表達式、循環優化(代碼外提、強度削弱、變換循環控制條件、已知量的合並等)、復寫傳播,以及無用賦值的刪除,等等。
後一種類型的優化同機器的硬體結構密切相關,最主要的是考慮是如何充分利用機器的各個硬體寄存器存放的有關變數的值,以減少對於內存的訪問次數。另外,如何根據機器硬體執行指令的特點(如流水線、RISC、CISC、VLIW等)而對指令進行一些調整使目標代碼比較短,執行的效率比較高,也是一個重要的研究課題。
2、匯編
匯編實際上指把匯編語言代碼翻譯成目標機器指令的過程。對於被翻譯系統處理的每一個C語言源程序,都將最終經過這一處理而得到相應的目標文件。目標文件中所存放的也就是與源程序等效的目標的機器語言代碼。目標文件由段組成。通常一個目標文件中至少有兩個段:
代碼段:該段中所包含的主要是程序的指令。該段一般是可讀和可執行的,但一般卻不可寫。
數據段:主要存放程序中要用到的各種全局變數或靜態的數據。一般數據段都是可讀,可寫,可執行的。
UNIX環境下主要有三種類型的目標文件:
(1)可重定位文件
其中包含有適合於其它目標文件鏈接來創建一個可執行的或者共享的目標文件的代碼和數據。
(2)共享的目標文件
這種文件存放了適合於在兩種上下文里鏈接的代碼和數據。
第一種是鏈接程序可把它與其它可重定位文件及共享的目標文件一起處理來創建另一個 目標文件;
第二種是動態鏈接程序將它與另一個可執行文件及其它的共享目標文件結合到一起,創建一個進程映象。
(3)可執行文件
它包含了一個可以被操作系統創建一個進程來執行之的文件。匯編程序生成的實際上是第一種類型的目標文件。對於後兩種還需要其他的一些處理方能得到,這個就是鏈接程序的工作了。
二、鏈接過程
由匯編程序生成的目標文件並不能立即就被執行,其中可能還有許多沒有解決的問題。
例如,某個源文件中的函數可能引用了另一個源文件中定義的某個符號(如變數或者函數調用等);在程序中可能調用了某個庫文件中的函數,等等。所有的這些問題,都需要經鏈接程序的處理方能得以解決。
鏈接程序的主要工作就是將有關的目標文件彼此相連接,也即將在一個文件中引用的符號同該符號在另外一個文件中的定義連接起來,使得所有的這些目標文件成為一個能夠被操作系統裝入執行的統一整體。
根據開發人員指定的同庫函數的鏈接方式的不同,鏈接處理可分為兩種:
(1)靜態鏈接
在這種鏈接方式下,函數的代碼將從其所在地靜態鏈接庫中被拷貝到最終的可執行程序中。這樣該程序在被執行時這些代碼將被裝入到該進程的虛擬地址空間中。靜態鏈接庫實際上是一個目標文件的集合,其中的每個文件含有庫中的一個或者一組相關函數的代碼。
(2) 動態鏈接
在此種方式下,函數的代碼被放到稱作是動態鏈接庫或共享對象的某個目標文件中。鏈接程序此時所作的只是在最終的可執行程序中記錄下共享對象的名字以及其它少量的登記信息。在此可執行文件被執行時,動態鏈接庫的全部內容將被映射到運行時相應進程的虛地址空間。動態鏈接程序將根據可執行程序中記錄的信息找到相應的函數代碼。
對於可執行文件中的函數調用,可分別採用動態鏈接或靜態鏈接的方法。使用動態鏈接能夠使最終的可執行文件比較短小,並且當共享對象被多個進程使用時能節約一些內存,因為在內存中只需要保存一份此共享對象的代碼。但並不是使用動態鏈接就一定比使用靜態鏈接要優越。在某些情況下動態鏈接可能帶來一些性能上損害。
我們在linux使用的gcc編譯器便是把以上的幾個過程進行捆綁,使用戶只使用一次命令就把編譯工作完成,這的確方便了編譯工作,但對於初學者了解編譯過程就很不利了,下圖便是gcc代理的編譯過程:

從上圖可以看到:
預編譯
將.c 文件轉化成 .i文件
使用的gcc命令是:gcc –E
對應於預處理命令cpp
編譯
將.c/.h文件轉換成.s文件
使用的gcc命令是:gcc –S
對應於編譯命令 cc –S
匯編
將.s 文件轉化成 .o文件
使用的gcc 命令是:gcc –c
對應於匯編命令是 as
鏈接
將.o文件轉化成可執行程序
使用的gcc 命令是: gcc
對應於鏈接命令是 ld
總結起來編譯過程就上面的四個過程:預編譯、編譯、匯編、鏈接。了解這四個過程中所做的工作,對我們理解頭文件、庫等的工作過程是有幫助的,而且清楚的了解編譯鏈接過程還對我們在編程時定位錯誤,以及編程時盡量調動編譯器的檢測錯誤會有很大的幫助的。

Ⅳ 正在學習編譯原理,語法圖應該用什麼軟體畫會比較簡單一點

一般用YACC畫,不過建議用GOLD PARSER。畫起來最快,不要編程。
步驟:
1)寫出正確的文法。
2)在測試窗口中輸入要分析的字元串。

Ⅵ 編譯原理這個符號表示什麼 如圖~~~~

剪頭上加一個星號:S-*->aPb
表示從S可以推出含有非終結符P的形如aPb的句型。
剪頭上加一個加號:S-+->a
表示從S可以推出終結符a。

Ⅶ 編譯原理 四元式

四元式是一種比較普遍採用的中間代碼形式。

代碼段的四元式表達式:

101 T:=0 (表達式為假的出口)

103 T:=1 (表達式為真的出口)

因為用戶的表達式只有一個A<B,因此A<B的真假出口就是表達式的真假出口,所以

100: if a<b goto 103 (a<b為真,跳到真出口103)

101: T:=0(否則,進入假出口)

102: goto 104 (要跳過真出口,否則T的值不就又進入真出口了,為真)

103: T:=1

104:(程序繼續執行)

(7)編譯原理內部表示圖擴展閱讀:

四元式是一種更接近目標代碼的中間代碼形式。由於這種形式的中間代碼便於優化處理,因此,在目前許多編譯程序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四元式實際上是一種「三地址語句」的等價表示。它的一般形式為:

(op,arg1,arg2,result)

其中, op為一個二元 (也可是一元或零元)運算符;arg1,arg2分別為它的兩個運算 (或操作)對象,它們可以是變數、常數或系統定義的臨時變數名;運算的結果將放入result中。四元式還可寫為類似於PASCAL語言賦值語句的形式:

result ∶= arg1 op arg2

需要指出的是,每個四元式只能有一個運算符,所以,一個復雜的表達式須由多個四元式構成的序列來表示。例如,表達式A+B*C可寫為序列

T1∶=B*C

T2∶=A+T1

其中,T1,T2是編譯系統所產生的臨時變數名。當op為一元、零元運算符 (如無條件轉移)時,arg2甚至arg1應預設,即result∶=op arg1或 op result ;對應的一般形式為:

(op,arg1,,result)

(op,,,result)

Ⅷ 編譯原理筆記9:語法分析樹、語法樹、二義性的消除

語法分析樹和語法樹不是一種東西 。習慣上,我們把前者叫做「具體語法樹」,其能夠體現推導的過程;後者叫做「抽象語法樹」,其不體現過程,只關心最後的結果。

語法分析樹是語言推導過程的圖形化表示方法。這種表示方法反映了語言的實質以及語言的推導過程。

定義:對於 CFG G 的句型,分析樹被定義為具有下述性質的一棵樹:

推導,有最左推導和最右推導,這兩種推導方式在推導過程中的分析樹可能不同,但因最終得到的句子是相同的,所以最終的分析樹是一樣的。

分析樹能反映句型的推導過程,也能反映句型的結構。然而實際上,我們往往不關心推導的過程,而只關心推導的結果。因此,我們要對 分析樹 進行改造,得到 語法樹 。語法樹中全是終結符,沒有非終結符。而且語法樹中沒有括弧

定義:

說白了,語法樹這玩意,就一句話: 葉子全是操作數,內部全是操作符 ,樹里沒有非終結符也不能有括弧。

語法樹要表達的東西,是操作符(運算)作用於操作數(運算對象)

舉倆例子吧:

【例】: -(id+id) 的語法樹:

【例】:-id+id 的語法樹:

顯然,我們從上面這兩個語法樹中,直接就能觀察出來它們的運算順序。

【例】:句型 if C then s1 else s2

二義性問題:一個句子可能對應多於一棵語法樹。

【例】: 設文法 G: E → E+E | E*E | (E) | -E | id

則,句子 id+id*id、id+id+id 可能的分析樹有:

在該例中,雖然 id+id+id 的 「+」 的結合性無論左右都不會影響結果。但萬一,萬一「+」的含義變成了「減法」,那麼左結合和右結合就會引起很大的問題了。

我們在這里講的「二義性」的「義」並非語義——我們現在在學習的內容是「語法分析器」,尚未到需要研究語言背後含義的階段。

我們現在講的「二義性」指的是一個句子對應多種分析樹。

二義性的體現,是文法對同一句子有不止一棵分析樹。這種問題由【句子產生過程中的某些推導有多於一種選擇】引起。懸空 else 問題就可以很好地體現這種【超過一種選擇】帶來的二義性問題,示例如下。

看下面這么個例子。。

(其實,我感覺這個其實比較像是「說話大喘氣」帶來的理解歧義問題。。。)上面的產生式中並沒體現出來該咋算分一塊,所以兩種完全不同的句子結構都是合法的。

二義性問題是有救的,大概有以下這三種辦法:

這些辦法的核心,其實都是將優先順序和結合性說明白。

核心:把優先順序和結合性說明白

既然要說明白,那就不能讓一個非終結符可以直接在當次推導中能推出會帶來優先順序和結合性歧義的東西。(對分析樹的一個內部節點,不會有出現在其下面的分支是相同的非終結符的情況。如果有得選,那就有得歧義了。沒得選才能確定地一路走到黑)

改寫為非二義文法的二義文法大概有下面這幾個特點:

改寫的關鍵步驟:

【例】改寫下面的二義文法為非二義文法。圖右側是要達成的優先順序和結合性

改寫的核心其實就兩句話:

所以能夠得到非終結符與運算的對應關系(因為不同的運算有不同的優先順序,我們想要引入多個優先順序就要引入多個新的非終結符。這樣每個非終結符就可以負責一個優先順序的運算符號,也就是說新的非終結符是與運算有關系的了。因此這里搞出來了「對應關系」四個字)如下:

優先順序由低到高分別是 +、 、-,而距離開始符號越近,優先順序越低。因此在這里的排序也可以+ -順序。每個符號對應一層的非終結符。根據所需要的結合性,則可確定是左遞歸還是右遞歸,以確定新的產生式長什麼樣子

【例】:規定優先順序和結合性,寫出改寫的非二義文法

我們已經掌握了一種叫做【改寫】的工具,能讓我們消除二義性。接下來我們就要用這個工具來嘗試搞搞懸空 else 問題!

懸空 else 問題出現的原因是 then 數量多於 else,讓 else 有多個可以結合的 then。在二義文法中,由於選哪兩個 then、else 配對都可以,故會引起出現二義的情況。在這里,我們規定 else 右結合,即與左邊最靠近的 then 結合。

為改寫此文法,可以將 S 分為完全匹配(MS)和不完全匹配(UMS)兩類。在 MS 中體現 then、else 個數相等即匹配且右結合;在UMS 中 then、else 不匹配,體現 else 右結合。

【例】:用改寫後的文法寫一個條件語句

經過檢查,無法再根據文法寫出其他分析樹,故已經消除了二義性

雖然二義文法會導致二義性,但是其並非一無是處。其有兩個顯著的優點:

在 Yacc 中,我們可以直接指定優先順序、結合性而無需自己重寫文法。

left 表示左結合,right 表示右結合。越往下的算符優先順序越高。

嗯就這么簡單。。。

我們其實可以把語言本身定義成沒有優先順序和結合性的。。然後所有的優先、結合都交由括弧進行控制,哪個先算就加括弧。把一個過程的結束用明確的標志標記出來。

比如在 Ada 中:

在 Pascal 中,給表達式加括弧:

Ⅸ 編譯原理筆記17:自下而上語法分析(4)LR(0)、SLR(1) 分析表的構造

(移進項目就是納凱態指圓點右邊是終結符的項目,規約項目指的就是圓點在右部最右端的項目)

LR(0) 文法可以直接通過識別活前綴的 DFA 來構造 LR 分析表

假定 C = {I 0 , I 1 , ... , I n } (aka. LR(0) 項目規范族、DFA 狀態集)

首先為文法產生式進行編號,拓廣文法的產生式要標記為 0(這里就是後面分析表中 rj 的產生式編號 j 的由來)

然後令每個項目集 I k 的下標 k 作為分析器洞源的狀態(行首),包含 S' → .S 的集合下標為分析器的初態(也就是 DFA 的初態孫型,一般都是 0 )。

下面用一個例子來說明 ACTION、GOTO 子表的構造:

SLR(1) 為解決沖突提出了一個簡單的方法:通過識別活前綴的 DFA 和【簡單向前看一個終結符】構造 SLR(1) 分析表。

如果我們的識別活前綴的 DFA 中存在移進-規約沖突、規約-規約沖突,都可以嘗試使用這個方法來解決沖突。(這里說【嘗試】,當然是因為 SLR 也只能解決一部分問題,並不是萬能的靈丹妙葯。。)

這里,我們拿前面那個 LR(0) 解決不了的文法來舉例

該文法不是 LR(0) 文法,但是是 SLR(1) 文法。

觀察上圖 DFA 中的狀態2,想像當我們的自動機正處於這個狀態:次棧頂已經規約為 T 了,棧頂也是當前的狀態 2 ,而當前剩餘輸入為 *。

如果這個自動機不會【往前多看一步】的話,那麼對處於這個狀態的自動機來說,看起來狀態 2 中的移進項目和規約項目都是可選的。這就是移進-規約沖突。

想要解決這個沖突,就輪到【往前多看一步】上場了——把當前剩餘輸入考慮進來,輔助進行項目的選擇:

對其他的沖突也使用同樣的方法進行判斷。

這種沖突性動作的解決辦法叫做 SLR(1) 解決辦法

准備工作部分,與 LR(0) 分析表的構造差不多:同樣使用每個項目集的狀態編號作為分析器的狀態編號,也就同樣用作行下標;同樣使用拓廣文法產生式作為 0 號產生式。

填表也和 LR(0) 類似,唯一的不同體現在對規約項的處理方法上:如果當前狀態有項目 A → α.aβ 和 A → α. ,而次棧頂此時是 α 且讀寫頭讀到的是 a,那麼當且僅當 a∈FOLLOW(A) 時,我們才會用 A → α 對 α 進行規約。

如果構造出來的表的每個入口都不含多重定義(也就是如上圖中表格那樣的,每個格子裡面最多隻有一個動作),那麼該表就是該文法的 SLR(1) 表,這個文法就是 SLR(1) 文法。使用 SLR(1) 表的分析器叫做一個 SLR(1) 分析器。

任意的二義文法都不能構造出 SLR(1) 分析表

例:懸空 else

例:

這里的 L 可以理解為左值,R 可以理解為右值

經過計算可以確定其 DFA 如下圖所示。

在 狀態4 中,由於 "=" 同時存在於 FOLLOW(L) 與 FOLLOW(R) 中,因此該狀態內存在移進-規約沖突,故該文法不是 SLR(1) 文法。

這樣的非二義文法可以通過增加向前看終結符的個數來解決沖突(比如LL(2)、LR(2))但這會讓問題更加復雜,故一般不採用。而二義文法無論向前看多少個終結符都無法解決二義性。

閱讀全文

與編譯原理內部表示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單片機的反向編譯 瀏覽:459
subsample演算法 瀏覽:895
蘋果免費看書app哪個最好 瀏覽:881
c語言加密怎麼弄 瀏覽:838
c語言編譯的錯誤提示 瀏覽:765
驗機蘋果app哪個最好 瀏覽:664
光遇國際服安卓如何購買禮包 瀏覽:53
163app怎麼下載 瀏覽:245
電腦程序員下場 瀏覽:43
編譯原理ll1文法判斷 瀏覽:725
qt用vs2015編譯 瀏覽:549
結婚日子最好的演算法 瀏覽:792
安卓怎麼把數據傳到蘋果里 瀏覽:502
編譯器標識 瀏覽:790
編程珠璣第三章 瀏覽:783
windows如何開啟tftp伺服器 瀏覽:108
歐姆龍plc編程指令表 瀏覽:187
程序員遠程收入不穩定 瀏覽:861
演算法原理怎麼寫 瀏覽:470
有個動漫女主藍頭發是程序員 瀏覽: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