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穿越到長征支援物資的小說
《穿越支援長征路》
在《穿越支援長征路》這部小說中,主人公意外穿越到1930年代的中國,正值紅軍長征的艱難時期。他攜帶現代知識和技術,決心為這支英勇的隊伍提供物資支援,與他們並肩戰斗,共度時艱。
這部小說不僅是一次歷史穿越的冒險之旅,更是一部展現人性光輝、團結與犧牲精神的史詩。主人公利用現代知識,在長征途中建立簡易的醫療站、改進軍糧配方、甚至通過簡易的通訊設備與外界聯系,為紅軍爭取到寶貴的援助。
通過與紅軍戰士的深入接觸,主人公親身經歷了長征的艱辛,被戰士們的堅定意志和無私奉獻深深感動。他在幫助紅軍的同時,也在歷史的洪流中找到了自己的價值和定位。小說通過細膩的人物刻畫和生動的歷史細節,讓讀者深刻體會到長征精神的偉大和現代人對於歷史的責任與擔當。
《穿越支援長征路》以獨特的視角和鮮活的敘事,將歷史與現代緊密結合,既是一次對長征精神的致敬,也是對當代人的一次深刻啟示。
❷ 什麼是北斗星衛星系統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BeiDou(COMPASS)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是中國正在實施的自主研發、獨立運行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與美國GPS、俄羅斯格洛納斯、歐盟伽利略系統並稱全球四大衛星導航系統。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由空間端、地面端和用戶端三部分組成。空間端包括5顆靜止軌道衛星和30顆非靜止軌道衛星。地面端包括主控站、注入站和監測站等若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示意圖
干個地面站。用戶端由北斗用戶終端以及與美國GPS、俄羅斯「格洛納斯」(GLONASS)、歐洲「伽利略」(GALILEO)等其他衛星導航系統兼容的終端組成。 中國此前已成功發射四顆北斗導航試驗衛星和十一顆北斗導航衛星(其中,北斗-1A已經結束任務),將在系統組網和試驗基礎上,逐步擴展為全球衛星導航系統。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建設目標是建成獨立自主、開放兼容、技術先進、穩定可靠覆蓋全球的導航系統。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促進衛星導航產業鏈形成,形成完善的國家衛星導航應用產業支撐、推廣和保障體系,推動衛星導航在國民經濟社會各行業的廣泛應用。 該系統可在全球范圍內全天候、全天時為各類用戶提供高精度、高可靠的定位、導航、授時服務,並兼具短報文通信能力。中國以後生產定位服務設備的產商,都將會提供對GPS和北斗系統的支持,會提高定位的精確度。而另外一種北斗系統特有的短報文服務功能將收費,這個功能的實用性還有待觀察。 2011年12月27日起,開始向中國及周邊地區提供連續的導航定位和授時服務
系統服務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致力於向全球用戶提供高質量的定位、導航和授時服務,包括開放服務和授權服務兩種方式。開放服務是向全球免費提供定位、測速和授時服務,定位精度10米,測速精度0.2米/秒,授時精度10納秒。授權服務是為有高精度、高可靠衛星導航需求的用戶,提供定位、測速、授時和通信服務以及系統完好性信息。
編輯本段系統評價
特色
北斗導航終端與GPS、「伽利略」和「格洛納斯」相比,優勢在於簡訊服務和導航結合,增加了通訊功能; 全天候快速定位,極少的通信盲區,精度與GPS相當,而在增強區域也就是亞太地區,甚至會超過GPS;向全世界提供的服務都是免費的,在提供無源定位導航和授時等服務時,用戶數量沒有限制,且與GPS兼容;特別適合集團用戶大范圍監控與管理,以及無依託地區數據採集用戶數據傳輸應用;獨特的中心節點式定位處理和指揮型用戶機設計,可同時解決「我在哪?」和「你在哪?」;自主系統,高強度加密設計,安全、可靠、穩定,適合關鍵部門應用。
劣勢
北斗一號系統屬於有源定位系統,系統容量有限,定位終端比較復雜。北斗一號系統屬於區域定位系統,目前只能為中國以及周邊地區提供定位服務,且與GPS完善成熟的運營相比,未來處於不斷完善之中。
編輯本段發展歷程
衛星導航系統是重要的空間信息基礎設施,中國高度重視衛星導航系統的建設,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示意圖
一直在努力探索和發展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衛星導航系統。2000年,首先建成北斗導航試驗系統,使我國成為繼美、俄之後的世界上第三個擁有自主衛星導航系統的國家。該系統已成功應用於測繪、電信、水利、漁業、交通運輸、森林防火、減災救災和公共安全等諸多領域,產生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特別是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汶川抗震救災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為更好地服務於國家建設與發展,滿足全球應用需求,我國啟動實施了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建設。
編輯本段建設原則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的建設與發展,以應用推廣和產業發展為根本目標,不僅要建成系統,更要用好系統,強調質量、安全、應用、效益,遵循以下建設原則:
開放性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的建設、發展和應用將對全世界開放,為全球用戶提供高質量的免費服務,積極與世界各國開展廣泛而深入的交流與合作,促進各衛星導航系統間的兼容與互操作,推動衛星導航技術與產業的發展。
自主性
中國將自主建設和運行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可獨立為全球用戶提供服務。
兼容性
在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國際委員會(ICG)和國際電聯(ITU)框架下,使北斗衛星導航系統與世界各衛星導航系統實現兼容與互操作,使所有用戶都能享受到衛星導航發展的成果。
漸進性
中國將積極穩妥地推進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的建設與發展,不斷完善服務質量,並實現各階段的無縫銜接。
編輯本段建設計劃
從古至今,人類在生產和生活實踐中發明了多種導航方法。例如,天文導航是通過觀測天體的位置來確定自身的位置和航向,此法設備簡單,但受到氣象條件的限制;無線電導航是接收海岸電台發出的無線電波來確定艦船自身的位置,它雖不受氣象條件的影響,但由於無線電波的傳播距離有限,故用於遠航時有困難;其他導航方法也不盡如人意。從目前的技術水平和可以預見的將來看,衛星導航技術是一種比較理想的導航工具。衛星導航技術是指利用一組導航衛星,對地面、海洋和空間用全戶進行精確的定位。它具有全時空、全天候、高精度、連續實時地提供導航、定位和授時的特點,已成為應用廣泛的導航定位技術。衛星 北斗導航衛星行走軌跡
導航定位系統是重要的空間基礎設施,可提供高精度的定位、測速和授時服務,能帶來巨大的社會和經濟效益。我國高度重視衛星導航系統的建設,一直努力探索和發展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衛星導航系統。早在上世紀60年代末,我國就開展了衛星導航系統的研製工作,但由於諸多原因而夭折。自20世紀70年代後期以來,國內開展了探討適合國情的衛星導航系統的體制研究,先後提出過單星、雙星、三星和3-5星的區域性系統方案,以及多星的全球系統的設想,並考慮到導航定位與通信等綜合運用問題,但是由於種種原因,這些方案和設想都沒能得以實現。在20世紀80年代到90年代,我國就結合國情,科學、合理地提出並制訂自主研製實施「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建設的「三步走」規劃:第一步是試驗階段,即用少量衛星利用地球同步靜止軌道來完成試驗任務,為「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建設積累技術經驗、培養人才,研製一些地面應用基礎設施設備等;第二步是到2012年,計劃發射10多顆衛星,建成覆蓋亞太區域的「北斗」衛星導航定位系統(即「北斗二號」區域系統);第三步是到2020年,建成由5顆地球靜止軌道和30顆地球非靜止軌道衛星組網而成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
編輯本段建設目標
目前全世界有4套衛星導航系統:中國北斗、美國GPS、俄羅斯「格洛納斯」、歐洲「伽利略」。衛星導航系統是重要的空間基礎設施,為人類帶來了巨大的社會經濟效益。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擁有廣闊的領土和海域,高度重視衛星導航系統的建設,努力探索和發展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衛星導航定位系統。 北斗衛星定位系統
2000年以來,中國已成功發射了4顆「北斗導航試驗衛星」,建成北斗導航試驗系統(第一代系統)。這個系統具備在中國及其周邊地區范圍內的定位、授時、報文和GPS廣域差分功能,並已在測繪、電信、水利、交通運輸、漁業、勘探、森林防火和國家安全等諸多領域逐步發揮著重要作用。 中國正在建設的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空間段由5顆靜止軌道衛星和30顆非靜止軌道衛星組成,提供兩種服務方式,即開放服務和授權服務(屬於第二代系統)。開放服務是在服務區免費提供定位、測速和授時服務,定位精度為10米,授時精度為50納秒,測速精度0.2米/秒。授權服務是向授權用戶提供更安全的定位、測速、授時和通信服務以及系統完好性信息。 中國計劃2012年左右,「北斗」系統將覆蓋亞太地區,2020年左右覆蓋全球。我國正在實施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建設,已成功發射十一顆北斗導航衛星。根據系統建設總體規劃,2012年左右,系統將首先具備覆蓋亞太地區的定位、導航和授時以及短報文通信服務能力。2020年左右,建成覆蓋全球的北斗衛星導航系統
編輯本段發射時間
北斗一號導航定位衛星的發射時間分別為: 2000年10月31日,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北斗導航試驗衛星北斗-1A。 2000年12月21日,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北斗導航試驗衛星北斗-1B。 2003年5月25日,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北斗導航試驗衛星北斗-1C。 2007年2月3日,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北斗導航試驗衛星北斗-1D。 北斗二號導航定位衛星的發射時間分別為: 2007年4月14日04時11分,第一顆北斗導航衛星(M1)從西昌衛星發射中心被「長征三號甲」運載火箭送入太空。 2009年4月15日,第二顆北斗導航衛星(G2)由長征三號丙火箭順利發射,位於地球靜止同步軌道。 2010年1月17日,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丙運載火箭發射第三顆北斗導航衛星(G1)。 2010年6月2日夜間,第四顆北斗導航衛星(G3)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由「長征三號丙」運載火箭成功送入太空預定軌道。 2010年8月1日05時30分,第五顆北斗導航衛星(I1)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由「長征三號甲」運載火箭成功送入太空軌道,這是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第126次飛行。 2010年11月1日00時26分,第六顆北斗導航衛星(G4)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由「長征三號丙」運載火箭成功送入太空,這是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的第133次飛行。 2010年12月18日04時20分,第七顆北斗導航衛星(I2)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由「長征三號甲」運載火箭成功送入太空,這是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的第136次飛行,亦是該年中國的最後一次發射。 2011年4月10日04時47分,第八顆北斗導航衛星(I3)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由「長征三號甲」運載火箭成功送入太空預定轉移軌道。此次發射是長征系列火箭的第137次發射,標志著中國航天2011年高密度發射拉開序幕,同時也是「十二五」期間的首次航天發射。 2011年7月27日05時44分,第九顆北斗導航衛星(I4)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由「長征三號甲」運載火箭成功送入太空預定轉移軌道,這是中國北斗導航系統組網的第四顆傾斜地球同步軌道衛星。 2011年12月2日05時07分,第十顆北斗導航衛星(I5)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由「長征三號甲」運載火箭成功送入太空預定轉移軌道。這是中國北斗導航系統組網的第五顆傾斜地球同步軌道衛星。 2012年2月25日凌晨0時12分,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丙」運載火箭,將第十一顆北斗導航衛星成功送入太空預定轉移軌道
編輯本段構成與工作原理
衛星
日期 火箭 衛星 軌道 使用狀況 系統世代
2000.10.31 CZ-3A Y5 北斗-1A 36,086 x 36,256 km 廢棄衛星軌道 停止工作 北斗一號
2000.12.21 CZ-3A Y6 北斗-1B 35,883 x 36,264 km 廢棄衛星軌道 停止工作
2003.5.25 CZ-3A Y7 北斗-1C 地球靜止軌道 110.5°E 正常
2007.2.3 CZ-3A Y12 北斗-1D 35844 x 36365 km 廢棄衛星軌道 失效
2007.4.14 CZ-3A Y13 北斗-M1 中地球軌道~21500km 正常,測試星 北斗二號
2009.4.15 CZ-3C Y3 北斗-G2 35594 x 36036 km 漂移 失效
2010.1.17 CZ-3C Y2 北斗-G1 地球靜止軌道 140°E 正常
2010.6.2 CZ-3C Y4 北斗-G3 地球靜止軌道 84°E 正常
2010.8.1 CZ-3A Y16 北斗-I1 傾斜地球同步軌道 傾角55° 正常
2010.11.1 CZ-3C Y5 北斗-G4 地球靜止軌道 160°E 正常
2010.12.18 CZ-3A Y18 北斗-I2 傾斜地球同步軌道 傾角55° 正常
2011.4.10 CZ-3A Y19 北斗-I3 傾斜地球同步軌道 傾角55° 正常
2011.7.27 CZ-3A Y17 北斗-I4 傾斜地球同步軌道 傾角55° 正常
2011.12.2 CZ-3A Y23 北斗-I5 傾斜地球同步軌道 傾角55° 正常
2012.2.25 CZ-3C Y6 北斗-G5 地球靜止軌道 58.5°E 正常
2012.4. CZ-3B 北斗-M 中地球軌道~21500km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的工作過程是:首先由中心控制系統向衛星I和衛星II同時發送詢問信號,經衛星轉發器向服務區內的用戶廣播。用戶響應其中一顆衛星的詢問信號,並同時向兩顆衛星發送響應信號,經衛星轉發回中心控制系統。中心控制系統接收並解調用戶發來的信號,然後根據用戶的申請服務內容進行相應的數據處理。 對定位申請,中心控制系統測出兩個時間延遲:即從中心控制系統發出詢問信號,經某一顆衛星轉發到達用戶,用戶發出定位響應信號,經同一顆衛星轉發回中心控制系統的延遲;和從中心控制發出詢問信號,經上述同一衛星到達用戶,用戶發出響應信號,經另一顆衛星轉發回中心控制系統的延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示意圖
遲。由於中心控制系統和兩顆衛星的位置均是已知的,因此由上面兩個延遲量可以算出用戶到第一顆衛星的距離,以及用戶到兩顆衛星距離之和,從而知道用戶處於一個以第一顆衛星為球心的一個球面,和以兩顆衛星為焦點的橢球面之間的交線上。另外中心控制系統從存儲在計算機內的數字化地形圖查尋到用戶高程值,又可知道用戶處於某一與地球基準橢球面平行的橢球面上。從而中心控制系統可最終計算出用戶所在點的三維坐標,這個坐標經加密由出站信號發送給用戶。
四大功能
短報文通信:北斗系統用戶終端具有雙向報文通信功能,用戶可以一次傳送40-60個漢字的短報文信息。 精密授時:北斗系統具有精密授時功能,可向用戶提供20ns-100ns時間同步精度。 定位精度:水平精度100米(1σ),設立標校站之後為20米(類似差分狀態)。工作頻率:2491.75MHz。 系統容納的最大用戶數:每小時540000戶。
編輯本段北斗進展
三步進展
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主任冉承其稱,按照「質量、安全、應用、效益」的總要求,北斗衛星導航系統 北斗導航衛星
按照「三步走」的發展戰略穩步推進。具體如下: 第一步:2000年建成了北斗衛星導航試驗系統,使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擁有自主衛星導航系統的國家。 第二步:建設北斗衛星導航系統,2012年左右形成覆蓋亞太大部分地區的服務能力。 第三步:2020年左右,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形成全球覆蓋能力。[1]
全面測試
中國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建設已進入關鍵時期,2011年10月將完成全面測試,具備向我國大部分地區提供初始服務的條件,明年可為亞太地區用戶提供服務。 2011年5月18日,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主任冉承其在上海開幕的第二屆中國衛星導航學術年會上表示,我國將積極推動各項政策舉措,促進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建設應用又好又快發展,2012年底以前我國還將發射約8顆北斗導航衛星,建成覆蓋亞太地區的北斗區域衛星導航系統,除部分衛星用於系統試驗驗證和信號測試外,已構成「3+3」基本系統。我國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建設已進入關鍵時期。 目前,系統地面段已完成設備研製和安裝調試,各項功能運行正常,用戶段也已完成測試終端研製。今年將發射3—4顆組網衛星,為我國及周邊大部分地區初步提供連續無源定位、導航和授時服務,以及短報文通信服務。明年將發射5—6顆組網衛星,為亞太地區用戶提供無源定位、導航和授時服務,以及覆蓋更廣的位置報告服務。 為確保北斗系統實現發展目標,促進北斗應用質量效益,有關部門將積極推動各項政策舉措,促進系統建設應用又好又快發展。 在系統服務方面,北斗系統將按計劃建成,為全球用戶提供免費、高質量、高可靠服務,並持續提升性能。 在應用產業化方面,將逐步發布北斗公開服務介面控制文件,加大核心晶元等基礎產品技術攻關力度,加快推進北斗行業和區域示範項目,推進以北斗為核心的位置服務產業。 在關鍵技術攻關方面,持續推動系統建設與應用技術攻關,形成產、學、研、用體系,進一步加強基礎學科研究和學術交流;在國際合作方面,積極參與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性能監測研究,推動北斗與其他衛星導航系統兼容與互操作,逐步融入國際民航、海事等標准體系。
全面覆蓋
2011年12月27日上午10時,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組織召開北斗衛星導航系統首次新聞發布會。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新聞發言人、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主任冉承其表示,2020年左右,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形成全球覆蓋能力。 冉承其表示,目前,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已經發射了10顆衛星,建成了基本系統。系統在保留北斗衛星導航試驗系統有源定位和短報文通信服務,同時,從今天開始,向中國及周邊地區提供連續的導航定位和授時服務。目前的定位精度為25米。[1]到2012年年底,北斗系統基本建成後將提供正式運行服務,屆時覆蓋區內定位精度達到10米。 [2] 北斗系統在國防上的應用,能使作戰效能提高100-1000倍,作戰費效比提高10-50倍,大大提高國防能力和減少國防經濟的負擔。 北斗將在智能交通、路況信息管理、道路堵塞治理、車輛監控和車輛自主導航方面有廣泛的應用前景。配上接收機的話,可以准確地知道他的位置,並告訴公安系統包括監護者,從而實現實時監控。[3]
編輯本段北斗一代
。
發展過程
2007年4月14日4時11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甲」運載火箭,成功將一顆北斗導航衛星送入太空。約14分鍾後,星箭分離。西安衛星測控中心傳來的數據表明,衛星准確進入預定軌道。 這次發射的北斗導航衛星(COMPASS-M1),是中國北斗導航系統(COMPASS)建設計劃的一顆衛星,飛行在高度為21500千米的中圓軌道。這顆衛星的發射成功,標志著我國自行研製的北斗衛星導航系統進入新的發展建設階段。 這次發射的衛星和用於發射的「長征三號甲」運載火箭分別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所屬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和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研製。這是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的第97次飛行。 2009年4月15日零時16分,中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丙」運載火箭,成功將第2顆北斗導航衛星送入預定軌道。中國衛星導航工程中心負責人介紹,這次發射的北斗導航衛星(COMPASS-G2),是中國北斗衛星導航系統(COMPASS,中文音譯名稱BeiDou)建設計劃中的第二顆組網衛星,是地球同步靜止軌道衛星。這顆衛星的成功發射,對於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衛星導航系統是重要的空間基礎設施,可提供高精度的定位、測速和授時服務,能帶來巨大的社會和經濟效益。我國高度重視衛星導航系統的建設,一直努力探索和發展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衛星導航系統。中國已建成的北斗導航試驗系統,在測繪、電信、水利、交通運輸、漁業、勘探、森林防火和國家安全等諸多領域發揮著重要作用。目前,正在實施建設北斗衛星導航系統。這次發射的衛星和運載火箭分別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所屬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和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研製。這是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的第116次飛行。 2010年1月17日0時12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丙」運載火箭,成功將第三顆北斗導航衛星送入預定軌道,這標志著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工程建設又邁出重要一步,衛星組網正按計劃穩步推進。 據中國衛星導航工程中心負責人介紹,我國正在實施北斗衛星導航系統(COMPASS,中文音譯名稱BeiDou)建設工作,規劃相繼發射5顆靜止軌道衛星和30顆非靜止軌道衛星。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示意圖
建成覆蓋全球的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此前,已成功發射了兩顆北斗導航衛星,這一顆衛星為靜止軌道衛星。按照建設規劃,2012年左右,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將首先提供覆蓋亞太地區的導航、授時和短報文通信服務能力。2020年左右,建成覆蓋全球的北斗衛星導航系統。 2010年6月2日晚23時53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丙」運載火箭,將第四顆北斗導航衛星成功送入太空預定軌道,這標志著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組網建設又邁出重要一步,中國衛星導航系統專項管理辦公室負責人表示,目前,中國北斗導航衛星已進入密集發射組網階段。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是中國正在實施的自主發展、獨立運行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其建設目標為:建成獨立自主、開放兼容、技術先進、穩定可靠的覆蓋全球的北斗衛星導航系統,促進衛星導航產業鏈形成,形成完善的國家衛星導航應用產業支撐、推廣和保障體系,推動衛星導航在國民經濟社會各行業的廣泛應用。 2010年8月1日5時30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甲」運載火箭,成功發射第五顆北斗導航衛星。這是一顆傾斜地球同步軌道衛星,也是中國今年連續發射的第3顆北斗導航系統組網衛星。此次發射的衛星及其運載火箭分別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所屬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和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研製。本次衛星發射也是中國「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第126次航天飛行。 北京時間2010年11月1日0時26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丙運載火箭成功將第六顆北斗導航衛星送入太空,這是我國今年連續發射的第4顆北斗導航系統組網衛星。經過19年的不斷發展和建設,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在測繪、漁業、交通運輸、電信、水利、森林防火、減災救災和國家安全等諸多領域得到應用,產生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特別是在四川汶川、青海玉樹抗震救災中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這次發射中,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首次在運載火箭上使用了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標志。藍色圓形標志包含有北斗七星、司南、網格化地球等元素以及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的中英文名稱,表明北斗系統星地一體,為全球提供高精度、高可靠的定位、導航和授時服務的行業特點,展示其開放兼容、走向世界、服務全球的建設宗旨。這是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的第133次飛行。 北京時間2010年12月18日4時20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使用長征三號甲運載火箭,成功將第7顆北斗導航衛星送入太空預定轉移軌道。至此,2010年我國共進行了15次成功發射,創歷史新高,而這樣的發射密度在國際上美俄相當。 本次發射的第七顆北斗導航衛星是一顆傾斜地球同步軌道衛星,也是我國今年連續發射的第5顆北斗導航系統組網衛星。第七顆北斗導航衛星的成功發射,表明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組網建設正按計劃順利推進,今後幾年將持續進行組網發射。 第八顆北斗導航衛星發射升空
[4]我國自主衛星導航系統建設進入新的發展階段。這顆衛星將與2010年發射的5顆導航衛星共同組成「3+3」基本系統 (即3顆GEO衛星加上3顆IGSO衛星),在軌驗證和系統聯調後,將具備向我國大部分地區提供初始服務條件。這次發射的衛星和火箭分別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所屬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和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研製。這是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的第137次飛行。 2011年7月27日5時44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甲」運載火箭,成功將第九顆北斗導航衛星送入太空預定轉移軌道,這是北斗導航系統組網的第四顆傾斜地球同步軌道衛星。這次北斗導航衛星的成功發射,標志著我國北斗區域衛星導航系統建設又邁出了堅實一步。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發射現場
2011年12月2日清晨5時07分,中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甲」運載火箭,將中國第十顆北斗導航衛星成功送入太空預定轉移軌道。這是中國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組網的第五顆傾斜地球同步軌道衛星,此次第十顆北斗導航衛星的成功發射,標志著中國北斗區域衛星導航系統建設又邁出重要一步。次衛星發射是中國「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第153次航天飛行。 按照「三步走」的發展戰略,明年年底前,我國還將陸續發射多顆組網導航衛星,不斷提升系統服務性能,擴大覆蓋區域,完成北斗區域衛星導航系統建設。2020年左右,將建成由30餘顆衛星組成的北斗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提供覆蓋全球的高精度、高可靠的定位、導航和授時服務。 2012年2月25日凌晨0時12分,中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丙」運載火箭,將第十一顆北斗導航衛星成功送入太空預定轉移軌道。這是一顆地球靜止軌道衛星,也是中國2012年發射的首顆北斗導航系統組網衛星。這是中國「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第158次航天飛行。 按照北斗衛星導航系統「三步走」的發展戰略,2012年中國還將陸續發射多顆北斗導航組網衛星,不斷擴大覆蓋區域,提升系統服務性能。2012年底,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將形成覆蓋亞太部分地區的服務能力。2020年左右,將建成由30餘顆衛星組成的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提供覆蓋全球的高精度、高可靠的定位、導航和授時服務。
編輯本段實際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