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源碼編譯 > 重生成為蔣介石侄兒

重生成為蔣介石侄兒

發布時間:2024-04-07 06:20:10

❶ 請問大家我的名字是代表什麼意義,雷家家族是從哪個朝代有的,我想對我們姓雷的多多了解一下我們雷家的家

中國百家姓之一,排名第88位。
雷源出
(一)出自方雷氏,為方雷之後,以國名為氏。據宋人鄧名世《古今姓氏書辨證》載:雷氏「出自古諸侯方雷氏之後,以國為氏,後單姓雷。相傳方雷氏是神農氏的九世孫,因戰功被黃帝封於方山(在河南中北部的嵩山一帶),建立諸侯國。其子孫以國為氏,就是復姓方雷氏,後又分為兩支,一支姓方,一支姓雷。黃帝娶方雷氏之女為次妃。據《史記五帝本紀》載:「黃帝居軒轅之丘,而娶於西陵之女,是為嫘祖。嫘祖為黃帝正妃。」司馬貞索隱引晉皇甫謐曰:「元妃西陵氏女,曰累祖,生昌意。次妃方雷氏女,曰女節,生青陽。」榆罔二十六年(公元前4513年),軒轅氏大酋長姬邦卉平定四方,迫榆罔讓位,正式稱帝,以涿鹿為都,國號黃帝,史稱黃帝軒轅氏。方雷氏因協助黃帝平定四方有功,受封於方山(在河南省中北部嵩山一帶),建立諸侯國。方雷氏是黃帝時代的重要方國,其子孫以國名為氏,為復姓方雷氏;後又分為兩支,一支姓方氏,一支姓雷氏。 (二)為雷公之後,以祖名為氏。相傳黃帝有大臣雷公,精通醫術,是個名醫,曾與黃帝討論醫學理論。《素問·著至教論》說"黃帝坐明堂,召雷公問之。據《姓苑》所載,雷姓是個古老的姓氏。相傳黃帝有大臣雷公,是個名醫,精通醫術,曾與黃帝討論醫學理論。"殷紂王有寵臣雷開。黃帝的基地主要是在河南。 (三)出自他族改姓。據《姓氏考略》載:東漢末以及魏晉南北朝時期,有「潳山蠻」和「南安羌」改姓為雷。居住在青海、甘肅一帶的雷氏,許多是羌族人;如十六國時前秦大司馬雷弱兒既是南安(今甘肅隴西)羌族人。遷徙至原楚國境內的雷氏,多為南郡「潳山蠻」;如東漢時的雷遷既是南郡「潳山蠻」。 (四)少數民族中有雷姓。 1.金時女真人阿典氏,漢姓為雷。 2.滿洲阿克占氏,漢姓為雷。 3.景頗族春雷氏,漢姓為雷。 4.基諾族布柯氏,漢姓為雷。 5.壯、苗、彝、瑤、水、阿昌、畲、羌、土家、蒙古、回等民族均有雷姓
遷徙分布
雷姓是一個典型的古老多民族姓氏,除漢族外在少數民族中也有雷姓,如苗、瑤、彝、侗、畲、壯、黎、布依等族。但以畲族雷姓為眾。傳說畲祖「龍麒」衛國有功,高辛帝賜配三公主。三公主生三男一女:長子「盤裝」就姓盤,名自能,受封南陽郡「立國侯」;次子「籃裝」就姓藍,名光輝,受封汝南郡「護國侯」;三子「雷公雲頭生得好,拿筆取姓就姓雷」,名巨佑,受封馮翌郡「武騎侯」;女名淑玉,招婿鍾志深,受封潁川郡「國勇侯」。寧化縣博物館收藏一幅《神像祖圖》,畫卷長達10米左右,寬36公分,紙質,工筆重彩,畫於清嘉慶十九年(1814年)秋,雷法貴置。原為寧化縣治平鄉連里坪畲民雷姓珍藏,20世紀60年代中期,由左坑畲民上交政府,畫卷以連環畫形式,反映畲族先民傳說:由龍犬出世,御敵立功,娶高辛帝女為妻,繁衍畲民後代的傳奇故事。但是,也有一些畲族《雷氏族譜》對此有異說,如青皎《馮翊雷氏宗譜》指出:「哪有盤瓠狂謬之說……致令無識之徒借資口實,群相詬罵……弗憚與爾等與見縷言之,勵力覽史,何作無知?」專家們考證史籍,也得出不同的結論:畲族雷姓出自黃帝臣雷公之後(《姓苑辨證》、《帝王世紀》、《名言氏族言行類稿》)。在青海、甘肅一帶的雷氏,有許多是羌族人。瑤族雷氏在廣西、湖南、廣東一帶分布相當廣泛,例如廣西的臨桂、靈川、湖南的城步、廣東的博羅、海豐、雲浮等縣都有瑤族雷氏居民。 漢族雷姓最早繁衍地在河南。周宣王時,方雷氏的後裔方叔任卿大夫。他作戰英勇,卓智多謀,曾奉命北征淮夷,南討荊蠻,戰功卓著,被追封為豫章伯。方叔有2個兒子:長子啟原姓方,次子檠姓雷。周平王,雷檠因戰功,官拜郎中丞,後棄職隱居洛陽雷州;子孫奉雷檠為得姓始祖。 兩漢時,姓氏族人逐漸向楚漢一帶(即今天的江西、湖北、安徽、四川等地)遷徙。尤其是江南的豫章(今江西南昌),成了雷姓族人主要的聚居地,史有「雷姓豫章望」之稱。後漢時,有豫章雷氏人--雷義。《後漢書.獨行列傳》載:「雷義,字仲公,豫章鄱陽人。初為郡功曹,皆嘗擢舉善人,不伐其功。義嘗濟人死罪,罪者後以金二斤謝之,義不受,金主伺義不在,默投金於承塵上。後葺理屋宇,乃得之,金主已死,無所復還,義乃以付縣曹。」這個雷義不僅清廉,而且有「讓賢」的美德。雷義和同郡陳重是好友。太守舉陳重孝廉,陳重要讓給雷義,太守不允。刺史舉雷義茂才,雷義又要讓給陳重,刺史不聽,義遂陽狂被發走,不應命。鄉里為之語曰:「膠漆自謂堅,不如雷與陳。」雷義的後裔為了傳揚先祖的美德,以「謙讓」作為自己的堂號。 三國時,劉璋麾下有雷同。他與吳懿等人一起防衛劉備軍,但是被包圍後投降。守備巴西時,與魏將張郃奮勇戰斗,但由於被伏兵切斷退路,戰敗身亡。 東漢時,豫章雷氏的雷舸遷居福建寧化。據福建《上杭才溪雷氏族譜》載:東漢時,雷舸為校尉,由豫章南昌縣西河坡遷到寧化石壁中市。唐時,雷師從為筠州尉,率侄兒雷徽之一同遷居來寧化。五代十國時,雷師從的第九世孫雷存裔(名富,號拾萬)由寧化移遷清流縣,為清流雷氏開基始祖。後來,雷存裔的次子雷宣征、第三子雷宣猷、第四子雷宣清三兄弟又回遷回寧化。明宣德年間(1426-1435年),雷存裔的第二十一世孫雷久征由寧化石壁遷上杭崇廈村開基,為始祖。雷久征,字紹基,號八十郎,生於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雷久征有6個兒子,其中長子雷開憲,號四七郎,生於明永樂元年(1403年)。雷開憲的8個兒子中,長子移居溪口大洋壩;其後裔福建的連城,四川的壁山以及浙江的衢州、遂昌、龍游等地。第三子遷居福建的古田蘇家坡;其後裔福建龍岩、武平、長汀,江西的瑞金、萬安、安遠,福寧,浙江的龍游,蘭溪、開化以及四川的壁山和台灣省。第四子留居上杭的崇廈,其後裔移居江西的雲都、萬安、上饒、龍泉、萬泉、萬城、會昌、寧都,浙江的平洋、泰順、遂昌、黃岩、溫州以及湖南的衡山,四川的壁山。第六子遷居上杭才溪大貴陳坑,再遷曾坑、溪北;其後裔先後遷徙至江西的萬安、瑞金、龍泉,和浙江龍游大竹塢。次子、第五子、第七子、第八子遷居廣東。 西晉時,豫章雷氏的雷煥通曉天象。《晉書.張華傳》載:司空張華見天空斗、牛兩宿之間常有紫氣,於是問雷煥是什麼回事。雷煥說:「寶劍之精,上徹於天」,地點在豫章豐城。於是,張華命雷煥為豐城令,尋找寶劍。雷煥到豐城上任後,在豐城監獄屋基挖得一個石函,裡面有雙劍,並有刻題,一曰龍泉,二曰泰阿,精芒炫目。當晚,再看鬥牛,紫氣都消逝了。雷煥將龍泉送與張華,自己持有泰阿。後來,雷煥之子雷子華持劍過延平府延平津時,劍忽然躍出墮水,失落,見二龍各長數丈而去。雷子華說:「先公化支之言,張公終合之說,莫信乎。」雷煥的後裔分衍於江西豐城、南昌、吉安、贛州等地,後來有一支遷至馮翊(今陝西大荔),在當地繁衍為名門望族。所以,馮翊也成了雷氏的重要郡望地;此支雷氏,尊雷煥為開基始祖。 西晉「永嘉之亂」之後,北方雷姓族人也紛紛南徙,成為客家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 唐安史之亂時,雷萬春(?-757年)為張巡的部將,與南霽雲等領兵北上抗擊叛軍,並在寧陵北擊敗楊朝宗,斬叛將20人,殺敵一萬餘人,投敵屍於睢陽渠中,渠水為之不流。雷萬春從張巡守雍丘(屬今河南杞縣),抵抗安祿山軍,在城上面中六箭,堅守不動。後來,他隨張巡守睢陽(屬今河南商丘),堅守不屈。叛賊令狐潮久圍睢陽,城中食盡,將士病,不能戰,城陷後,與張巡同遇害,唐肅宗上元間追贈他為衛烈將軍。雷萬春英勇抗敵的事跡,為人稱贊。南宋詩人范成大曾寫出一首《雷萬春墓》詩:「九隕元身不隕名,言言千載氣如生。欲知忠信行蠻貊,過墓胡兒下馬行。」唐代,幾次的戰亂,更加劇中原百姓南徙的速度。這紛紛南下的雷姓族人,不僅有漢族雷姓,也有少數民族雷姓。據江西石城小姑秋樹《馮翊雷氏家譜》載:雷氏得姓予以古諸侯之國為氏,始祖憲公為陝西同州刺史而世居陝西馮翊郡。唐德宗建中四年(783年),浮州刺史閻公因避朱泚亂徙遷豫章。孫甫公任洪州刺史,移居撫州白水障,再遷寧化。裔孫顯吾諱承朝於清康熙丙子歲(1696年)遷石邑禮上里之溪子口。這一支便是畲族雷姓。唐光啟元年(885年),王緒率河南光州、固始二州數千人渡江。景福元年(892年),王潮所部從泉州「將兵攻福州,民自請輸米餉軍,平湖洞及濱海蠻夷者,皆兵船助之。」(《資治通鑒》)這平湖洞及濱海蠻夷就包括畲族先民。福建福安甘棠鎮田螺園畲族村的《馮翊雷氏宗譜》載:「唐光啟二年,盤、藍、雷、鍾、李共361口,從王審知為鄉導官入閩,至連江馬鼻登岸,時徙羅源大壩頭居焉。 至宋代,雷姓族人的分布已遍及內蒙、廣東、陝西、四川、江西、湖南、廣西、山西等地。其中,有一部份遷徙至江南、嶺南的雷姓族人融入苗、瑤、彝、侗、畲、壯、黎、布依等少數民族中。雷姓成為瑤族、畲族中的大姓。尤其是在廣西臨桂、靈川、湖南城步等地瑤族雷姓非常多,他們大多尊雷元祥為開基祖。 元代,福建、山西等地都是雷氏最為興旺發達的地方。山西渾源以雷淵的大公無私,一身正氣,美名傳揚。雷淵(1184-1231年),字希顏,別字季默,應州渾源(今山西省渾源)人,至寧元年,(1213年)進士,官至監察御史。他彈劾不避權貴,曾在蔡州杖殺貪官污吏五百人,被人稱為「雷半千」,後官翰林修撰。同期,祖居山西平陽府的雷梓福(1277-1374年),號欽五,因避元兵亂,偕兄弟入閩,分別在清流、寧化留居。梓福愛上杭山水之勝,遷到上杭附城水西渡、黃砂口、南崗,後在城內定居。其後裔裔播遷至福建的武平、長汀、永安、邵武、平潭、寧化泉上、廈門、台灣等地。福建建安(今建甌市)雷氏也名噪一時,雷機(1294-1351年),字子樞,官至翰林待制、朝散大夫,為著名易學家。他的父親雷德潤,弟弟雷拱、雷杭都精研易學著稱,被學者們譽為「雷門易」。 明洪武年間,山西洪洞大槐樹的大遷徙中,雷姓作為遷民之一,被分遷往山東、河南、河北、陝西、甘肅、湖北、湖南等地。至今,雷姓遷民始祖牌位奉供於洪洞大槐樹尋根祭祖園祭祖堂十號供櫥,供雷姓遷民後裔祭拜。 清代,江西建昌雷氏以建築聞名於世。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雷發達與堂弟雷發宣以南方匠人的身份,到朝廷供役。雷發達,祖籍江西南康府建昌縣(今永修縣)人。據說祖上原也是書香門第,也曾出了大官,後來後裔子孫中有一人愛上了建設這一行,改行搞建築。明代,從事建築的這支雷氏的後裔遷居到皇都江寧(今南京),為明朝修建宮殿廟宇。朱啟鈐《樣式雷考》中載:「康熙中葉營建三殿大工(即重修紫禁城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工程),發達以南匠供役其間。故老傳聞雲:時太和殿缺大木,倉猝拆取明陵楠木樑充用。上樑之日,聖祖(即康熙)親臨行禮。金梁舉起,卯榫懸而不下,工部從官相顧愕然,惶恐失措。所司私畀發達冠服,袖斧猱升,斧落榫合。禮成,上大悅,面敕授工部營造所長班。時人為之語曰:『上有魯班,下有長班:紫薇照命,金殿封官。』」但也有人認為「斧落榫合」的不是雷發達,而是他的長子雷金玉。同治四年(1865年)初,雷金玉玄孫雷景修重修北京海淀雷氏祖塋,為紀念「樣式雷」世家遷北京之支祖雷金玉,曾立碑為記。雷景修在撰文《雷金玉碑記》中,載:「我曾祖考諱金玉,字良生,行大,享年七十一壽,生順治己亥年(1659年),卒雍正己酉年(1729年)。恭遇康熙年間修建海淀園庭工程,我曾祖考領楠木作工程,因正殿上樑,得蒙皇恩,召見奏對,蒙欽賜內務府總理欽工處掌□(原字殘,此注),賞七品官,食七品俸。」不管是雷發達也好,雷金玉也好,雷家7代為工匠造皇家建築,長期執掌「樣式房」,設計修建了大量皇家建築,被人美稱為「樣式雷」。雷發達一族也因此格外顯榮。 清代始,也有許多雷姓族人遷徙台灣以及海外各地。 如今,雷姓在全國分布廣泛,人口也較多,列中國姓氏排行第88位,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0.22%。其主要郡望地有「豫章」、「馮翊」等;主要堂號有「謙讓堂」「馮翊堂」、「懿谷堂」等。雷姓分布又以四川、湖北、陝西3省最為集中;三省雷姓約佔全國漢族雷姓人口的53%。
名人
雷義:鄱陽(今江西省波陽)人,東漢時名臣,官至侍御史。與同郡人陳重情篤,被譽為交友的典範,人稱「膠漆自謂堅,不如雷與陳。 雷敩:南朝宋時著名葯物學家,以著《雷公炮炙論》三卷著稱。其中有的制葯法,至今仍被沿用。著有《論合葯分劑料理法則》等。 雷煥:晉代天文學家。武帝時,鬥牛(星名)間常有紫氣。雷煥觀氣知豐城有寶劍。司空張華任其為豐城令,果於牢獄地基下掘得龍泉、太阿二劍。 雷震:(1897-1979)浙江省和興人,早年留學日本,畢業於日本京就帝國大學。回國後投身政治,歷任國民參政會副秘書長、「政治協商會議」秘書長、制憲國民大會代表兼副秘書長、行政院政務委員、「總統府」國策顧問等要職,與胡適等人創辦並主持《自由中國》半月刊,因其政治理念與國民黨威權體制南轅北轍、迥不相侔,成為統治當局的政治上最大的敵手,而遭致政治構陷,成為蔣介石的「階下囚」。雷震一生懷有「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勇氣,寫下戰後台灣民主憲政發展史上不可磨滅的一頁。本書作者以第一手資料,透過雷震的風雨一生,敘述一代知識分子與民主政治的互動關系,並以其個人政治生命的沉浮及歷史背景為考量,著力表述這位骨鯁之士從堅守理念到付諸實踐的精神風貌,從而顯現出那個時代的變局及自由主義知識分子真實的艱難處境…… 雷淵:山西省渾源人,金代翰林院編修、監察御史。彈劾不避權貴,曾在蔡州杖殺貪官污吏五百人,時號「雷半千」。 雷鋒:湖南省長沙人,偉大的共產主義戰士,在遼寧撫順服役時,榮立過二、三等功各一次,1962年8月15日因公殉職。毛澤東號召全國人民「向雷鋒同志學習」。 雷萬春:唐張巡偏將,安祿山部將圍攻雍丘,與張巡並力死守睢陽,他站在城上督戰,雷萬春面部中六箭,仍屹立城頭巍然不動,面不改色,使敵軍懷疑他是一個木刻的人,後來探知原來是一個真的人,令孤潮禁不住贊美張巡說:「向見雷將軍已知足下軍令矣!」最後,這位連敵人都贊美的勇將,終於與張巡同時死難,英名傳流千古,備受後人的尊敬。 雷海青:唐代明皇時著名宮廷樂師,善彈琵琶,常入宮隨侍於唐明皇和江梅妃之側。安祿山攻入長安(今洛陽),數百名梨園弟子皆為俘虜,雷海青擲樂器於池,以示抗拒,被殺。 雷萬興:潮州(今廣東省潮安)人,唐代山越首領,與同族藍奉高等先後領導閩南、粵東山越人民反抗唐朝的殘暴統治,持續了四十餘年。雷德驤:北宋同州郃陽(今陝西省合陽)人,歷任屯田員外郎、判大理寺,曾被趙普罷職,後趙普出鎮河陽,驤復戶部侍郎,旋趙普又入相,驤復遭降黜。雷三益:清流(今屬福建省)人,南宋勇士。與三子雷丙、雷戊、雷庚一同入文天祥部,父子四人英勇剛烈,全部戰死沙場。 雷潤德:建安(今福建省建甌)人,元代學者,與其子雷機、雷洪、雷杭俱精於易理,有《周易》註解,世人稱為「雷門易」 雷發達:字明所(1619-1693),江西省建昌(今永修)人,明末清初建築工匠。曾參與過北京故宮太和殿等工程的重建,其代也繼承其業,在工部樣房主持宮廷的營造工作達二百餘年,圓明園和頤和園中大部分建築均為雷氏設計,有「樣式雷」之稱。 雷以針:湖北省咸寧人,清道光進士,太平軍起,奉辦江北大營軍務,在揚州創辦厘金,以後各省效尤,致使政府財政收入大增。如不是他推行錢江創設的「厘金制」,清廷糧餉無著,恐早被太平天國傾覆了。雷以針因而聲名大噪,後又授陝西省按察使等職,顯達一時。著有《大學解讀》、《經傳雜記》等。 雷學淇:順天通州(今北京市通縣)人,清代學者。曾整理《竹書經年》,著有《夏小正經傳考》、《夏小正本義》、《校輯世本》、《古今天象考》等。 雷補同:江蘇省華亭(今上海市松江)人,清代大臣,1907年擢升右丞,旋任出使奧地利國大臣。與奧地利外交部蹉商,同意中國選派通曉德法文的學生前往學習。 雷大升:字允上,清朝長洲人,從小就很聰明,見書就讀,彈得一手好琴,又能吟詩作詞。後來研究醫學,凡是年久不愈的疑難雜症,經他治療,葯到病除,成為當代名醫。著有《金匱辯正》、《經病方論》、《要症論略》、《丹丸方論》等書。 雷鐵崖(1873___1920).:四川省自貢人,著名的革命鼓動家和南社詩人。原名昭性,字澤皆,後改詟皆,入同盟會後署名鐵崖,曾介紹王雲五、楊杏佛、胡適之入同盟會,並任孫中山臨時大總統秘書。另還創辦《鵑聲》、《四川》等革命刊物,在海外主持《光華日報》宣傳革命。 雷經天:廣西省南寧市人,著名中共黨員,參加過南昌、廣州起義和左右江革命根據地的創建。後任陝甘寧邊區高等法院院長。建國後,任最高人民法院中南分院院長等職。 雷潔瓊:廣東省台山人,1945年參與發起成立中國民主促進會,成為該黨派的第一位女發起人,後曾任民進副主席,為當代著名婦女活動家。 雷景三(1904-1951),浙江省景寧北溪鄉(今東坑鎮)大張坑村人。畲族。自幼勤勞耕作,上山打獵。1942年,中共青(田)、景(寧)、麗(水)中心縣委在景寧縣東坑區開辟工作時,加入中國共產黨。不久,因叛徒出賣,黨組織受破壞,堅持在畲鄉開展斗爭,發展黨組織。1946年,組織武裝民兵隊,站崗放哨,偵察敵情,破壞電訊設施,切斷敵人通訊聯絡,配合游擊隊打擊敵人。1949年3月,配合游擊隊攻打景寧、文成兩縣交界的梅岐炮台,迫使敵軍撤離據點。同年5月,帶領民兵追擊國民黨潰退敗兵,繳獲機槍一挺、步槍12支。 1949年5月12日,配合游擊隊解放景寧縣城。1950年,帶領村民兵隊,配合部隊殲滅劉志昌股匪,麗水軍分區獎給「剿匪模範民兵隊」錦旗。解放後歷任村黨支部書記、鄉總支書記、鄉長等職,當選為縣第一、二屆各界人民代表會議常務委員、副主席。1951年8月正准備去參加全國民兵模範代表大會和國慶觀禮時,因病逝世。 雷鋒(像) 雷鋒(1940-1962)同志是中國家喻戶曉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楷模,共產主義戰士;他作為一名普通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戰士,在他短暫的一生中卻助人無數,偉大領袖毛澤東主席於1963年3月5日親筆為他題詞「向雷鋒同志學習」,並把3月5日定為學雷鋒紀念日;一部可歌可泣的《雷鋒日記》令讀者無不為之動容。「雷鋒精神」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人學習

❷ 將介石侄子

首任侍衛長王世和(蔣介石的表侄)與蔣恆祥、蔣瑞昌、蔣甫元三名蔣姓宗親侄輩,擔任近身侍衛,組成四名成員的侍衛小組。 
蔣孝先是蔣中正族侄,時任軍事委員會委員長侍從室第三組組長、南京政府駐北平憲兵第三團團長,死於西安事變

❸ 求一本抗戰小說名字 主角是蔣光頭的親戚還是侄子一類的,在抗戰前期覺醒金手指

重生之民國元帥,主角毛遠山,是蔣介石第一任夫人的侄子

閱讀全文

與重生成為蔣介石侄兒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什麼伺服器引擎最好 瀏覽:495
日立製冷壓縮機 瀏覽:775
抖音綁定了別的app怎麼解綁 瀏覽:552
主流使用演算法 瀏覽:866
mysql恢復資料庫命令 瀏覽:807
pubg國際服怎麼注冊安卓 瀏覽:77
清華大學愛德華程序員 瀏覽:167
android60vmware 瀏覽:358
民生證券app怎麼看炒股收益 瀏覽:236
綠盾加密怎麼重裝系統 瀏覽:493
python二進制數字 瀏覽:630
五筆教程pdf 瀏覽:893
智能卡的橢圓加密演算法 瀏覽:324
負數的源碼如何得出 瀏覽:560
只有一個伺服器怎麼查數據 瀏覽:953
python為什麼不用定義變數 瀏覽:235
文件夾後退以後消失了 瀏覽:148
金主文bl壓縮包百度雲 瀏覽:704
360怎麼鎖定一個文件夾 瀏覽:147
優加密卷怎麼去查答案 瀏覽: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