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建國70周年的現代詩閱讀
【篇一】
《國慶——獻給親愛的祖國》
祖國,
您五千年的歲月,
寫滿了數不清的紛爭。
一次次的不屈,一次次的戰勝,
勾勒出不變的中華精神。
《贊美祖國》
禮炮聲聲震天下,
五星紅旗似彩霞。
光輝歷程世矚目,
神州大地遍地花。
改革開放揚起帆,
祖國躍上千里馬。
今日再展戰洪圖,
燦爛前景世人誇。
視如今,
風雨過後更神氣。
【篇二】
《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
我是你河邊上破舊的老水車
數百年來紡著疲憊的歌
我是你額上熏黑的礦燈
照你在歷史的隧洞里蝸行摸索
我是干癟的稻穗;是失修的路基
是淤灘上的駁船
把纖繩深深
勒進你的肩膊
——祖國啊
《喜迎國慶》
金秋十月好心境,
舉國歡騰迎國慶。
七十年風雨徑,
共祝未來更光明。
國慶兼頌抗洪勝利,
華夏河山遍紅旗,
中原內外皆兄弟。
南輾北轉實不易,
念往昔,
歲月崢嶸應有憶。
洪魔肆虐似無敵,
眾志成城經有計。
軍民共築衛國堤。
【篇三】
《祖國啊,我為你自豪》
當巍峨的華表,
讓挺拔的身軀披上曙光,
當雄偉的天安門,
讓風雲迎來東升的太陽。
歷史的耳畔,
傳來了禮炮的隆隆回響,
那排山倒海般的回響,
是中國滄桑巨變的回響。
一位巨人俯瞰著世界,
洪亮的聲音,
全世界都聽到了,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
當第一面五星紅旗冉冉升起,
那勝利的旗幟,
在朗朗的空中迎風飄揚,
人民揚起了頭顱,
全世界都看到了,
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
《國慶詩歌》
萬里晴空,壯麗山河,赤旗飄揚。
看九州方圓,普天同慶;江河歌唱,遍地流芳。
社會穩定,人民幸福,改革開放譜新章。
新中國,如世界巨龍,屹立東方。
今朝如此輝煌,賴黨政國策指方向。
憶崢嶸歲月,生靈塗炭;黎民多難,長夜茫茫。
槍林彈雨,出生入死,換得新生紅太陽。
當珍惜,永葆河山赤,地久天長。
㈡ 求推薦現代建國類小說
超級科技強國(主角回到二戰然後統一中國 最後統一地球 後來造戰艦 和別的文明打的)
犯中華天威者,雖遠必誅!!
大難不死,張蜀生來到平行位面的異時空民國,得到了一個神奇的夢想機。潛心種田,研究科技,開辦工
小說封面
廠,生產各種殺人武器。
鋼鐵化工,電子通信,家電日化,機械製造,航空航天……他一直在努力讓全世界的先進產品上面都貼著:先進產品,中國製造!不再是小米加步槍,而是成千上萬的先進坦克和戰機。「凡是老子艦載機的航程內,中國不需要任何敵人
㈢ 《建國方略》pdf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建國方略》(孫中山)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資源鏈接:
鏈接:https://pan..com/s/18YsKzft1fGxI52bCgZo8aw
書名:建國方略
作者:孫中山
豆瓣評分:9.0
出版社:中華書局
出版年份:2011-8
頁數:323
內容簡介:
《建國方略》是孫中山的重要著作之一,由《孫文學說——行易知難(心理建設)》、《實業計劃(物質建設)》和《民權初步(社會建設)》三種著作匯編而成,是孫中山關於政治、經濟、哲學思想方面的代表作。《民權初步》,原名《會議通則》,由上海中華書局於1917年4月初版發行,後編為《建國方略之三:社會建設》。
作者簡介:
孫中山(1866~1925),廣東香山(今中山)人。我國近現代民主革命家。本名孫文,譜名德明,字載之,號日新,又號逸仙,幼名帝象。他在流亡日本時,曾有一個廣為人知的化名「中山樵」,因此人們慣稱他為孫中山。
1905年,成立中國同盟會,發動一系列反對清政府的武裝起義。1911年辛亥革命後,被推舉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1913年,發起反袁的二次革命。1921年,在廣州組織軍政府,任非常大總統。1924年,發起第一次國共合作。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在北京病逝,終年59歲。1940年,當時的國民政府通令全國,尊稱其為「中華民國國父」。
孫中山早年接受教會教育,對世界局勢具有深刻的認識。他是最早提倡以暴力推翻滿清統治、建立民國的革命者之一,「起共和而終帝制」。他提出的「三民主義」等政治綱領亦影響深遠。晚年推動聯俄容共、國共合作政策,促進了中國共產黨的迅速發展,是海峽兩岸都備受敬重的革命先行者。
㈣ 《建國方略》pdf下載在線閱讀全文,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建國方略》(孫中山)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鏈接: https://pan..com/s/1pJ6XDonjTVWTNXskMlZs2g
書名:建國方略
作者:孫中山
豆瓣評分:9.0
出版社:中華書局
出版年份:2011-8
頁數:323
內容簡介:
《建國方略》是孫中山的重要著作之一,由《孫文學說——行易知難(心理建設)》、《實業計劃(物質建設)》和《民權初步(社會建設)》三種著作匯編而成,是孫中山關於政治、經濟、哲學思想方面的代表作。《民權初步》,原名《會議通則》,由上海中華書局於1917年4月初版發行,後編為《建國方略之三:社會建設》。
作者簡介:
孫中山(1866~1925),廣東香山(今中山)人。我國近現代民主革命家。本名孫文,譜名德明,字載之,號日新,又號逸仙,幼名帝象。他在流亡日本時,曾有一個廣為人知的化名「中山樵」,因此人們慣稱他為孫中山。
1905年,成立中國同盟會,發動一系列反對清政府的武裝起義。1911年辛亥革命後,被推舉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1913年,發起反袁的二次革命。1921年,在廣州組織軍政府,任非常大總統。1924年,發起第一次國共合作。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在北京病逝,終年59歲。1940年,當時的國民政府通令全國,尊稱其為「中華民國國父」。
孫中山早年接受教會教育,對世界局勢具有深刻的認識。他是最早提倡以暴力推翻滿清統治、建立民國的革命者之一,「起共和而終帝制」。他提出的「三民主義」等政治綱領亦影響深遠。晚年推動聯俄容共、國共合作政策,促進了中國共產黨的迅速發展,是海峽兩岸都備受敬重的革命先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