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計算機演算法指的是什麼
計算機演算法是以一步接一步的方式來詳細描述計算機如何將輸入轉化為所要求的輸出的過程,或者說,演算法是對計算機上執行的計算過程的具體描述。
無論演算法有多麼復雜,都必須在有限步之後結束並終止運行;即演算法的步驟必須是有限的。在任何情況下,演算法都不能陷入無限循環中。演算法必須是由一系列具體步驟組成的,並且每一步都能夠被計算機所理解和執行,而不是抽象和模糊的概念。
演算法首先必須是正確的,即對於任意的一組輸入,包括合理的輸入與不合理的輸入,總能得到預期的輸出。如果一個演算法只是對合理的輸入才能得到預期的輸出,而在異常情況下卻無法預料輸出的結果,那麼它就不是正確的。
(1)電子軟體的演算法是什麼擴展閱讀
特點
1、有窮性。一個演算法應包含有限的操作步驟,而不能是無限的。事實上「有窮性」往往指「在合理的范圍之內」。如果讓計算機執行一個歷時1000年才結束的演算法,這雖然是有窮的,但超過了合理的限度,人們不把他視為有效演算法。
2、確定性。演算法中的每一個步驟都應當是確定的,而不應當是含糊的、模稜兩可的。演算法中的每一個步驟應當不致被解釋成不同的含義,而應是十分明確的。也就是說,演算法的含義應當是唯一的,而不應當產生「歧義性」。
3、有零個或多個輸入。所謂輸入是指在執行演算法是需要從外界取得必要的信息。
4、有一個或多個輸出。演算法的目的是為了求解,沒有輸出的演算法是沒有意義的。
5、有效性。 演算法中的每一個 步驟都應當能有效的執行。並得到確定的結果。
② OCR文字識別用的是什麼演算法
OCR文字識別用的是什麼演算法,解答如下OCR演算法,即字元識別演算法,是專門針對字元識別和檢測的一種有效的圖像處理演算法。
常用的OCR文字識別軟體有,很多,像ABBYY FineReader、漢王OCR、Scancard、捷速ocr、尚書和紫光等等,文字識別軟體我自己也使用過好幾款,不過綜合下來還是ABBYY FineReader最好用,識別率比較高,直接將圖片上的文字轉換為word,其他的都是講圖片文字轉換成txt文本的,所以就方便而言,FineReader的比較好用一點,操作也是,其他的操作有點麻煩。望採納。
③ 什麼是軟體演算法
程序演算法是對特定問題求解過程的描述,是指令的有限序列,每條指令完成一個或多個操作。通俗地講,就是為解決某一特定問題而採取的具體有限的操作步驟。
程序演算法具有以下特性
(1)有窮性:在有限的操作步驟內完成。有窮性是演算法的重要特性,任何一個問題的解決不論其採取什麼樣的演算法,其終歸是要把問題解決好。如果一種演算法的執行時間是無限的,或在期望的時間內沒有完成,那麼這種演算法就是無用和徒勞的,我們不能稱其為演算法。
(2)確定性:每個步驟確定,步驟的結果確定。演算法中的每一個步驟其目的應該是明確的,對問題的解決是有貢獻的。如果採取了一系列步驟而問題沒有得到徹底的解決,也就達不到目的,則該步驟是無意義的。
(3)可行性:每個步驟有效執行,得到確定的結果。每一個具體步驟在通過計算機實現時應能夠使計算機完成,如果這一步驟在計算機上無法實現,也就達不到預期的目的,那麼這一步驟是不完善的和不正確的,是不可行的。
(4)零個或多個輸入:從外界獲得信息。演算法的過程可以無數據輸入,也可以有多種類型的多個數據輸入,需根據具體的問題加以分析。
(5)一個或多個輸出:演算法得到的結果就是演算法的輸出(不一定就是列印輸出)。演算法的目的是為解決一個具體問題,一旦問題得以解決,就說明採取的演算法是正確的,而結果的輸出正是驗證這一目的的最好方式。
演算法的復雜度
同一問題可用不同演算法解決,而一個演算法的質量優劣將影響到演算法乃至程序的效率。演算法分析的目的在於選擇合適演算法和改進演算法。一個演算法的評價主要從時間復雜度和空間復雜度來考慮。
時間復雜度
演算法的時間復雜度是指演算法需要消耗的時間資源。一般來說,計算機演算法是問題規模n 的函數f(n),演算法的時間復雜度也因此記做
T(n)=Ο(f(n))
因此,問題的規模n 越大,演算法執行的時間的增長率與f(n) 的增長率正相關,稱作漸進時間復雜度(Asymptotic Time Complexity)。
空間復雜度
演算法的空間復雜度是指演算法需要消耗的空間資源。其計算和表示方法與時間復雜度類似,一般都用復雜度的漸近性來表示。同時間復雜度相比,空間復雜度的分析要簡單得多。
④ 計算機中常用的系統軟體採用了什麼演算法
調度演算法
1.先來先服務演算法(FCFS):按照作業的先後次序進行調度
最簡單的調度演算法,對於短作業不利(平均周轉時間延長),非搶占式
處理過程:
(1)按照作業提交的先後次序,分配CPU執行;
(2)當前作業佔用CPU,直到執行完或阻塞(如申請I/O)讓出CPU;
(3)作業被喚醒後(如I/O執行完成),不立即恢復執行,等待當前作業讓出CPU後才可恢復執行。
2.短作業優先演算法(SJF):按照作業的長短順序進行調度,短作業優先
⑤ 手機是如何計算我每天走的步數的
過去很多計步軟體都是通過簡單的重力感應來計算步數,也就是手機每震動一次,就算走了一步,因此不少網友用搖晃手機的方式來「作弊」,給自己增加步數。但是隨著計步軟體演算法的提升,以及手機內置感測器的增加,這種簡單的作弊方法已經行不通了。
現在微信等主流的計步軟體是通過手機內置的陀螺儀、重力感應器、加速度感測器等一系列感測器的組合,來計算出每天走的步數的。
其中陀螺儀可以測量出手機的角度,從而檢測到人體重心的偏移。當人在行走的時候,手中或者口袋中的手機是會隨著運動而出現角度偏移的,當陀螺儀檢測到持續而且有規律的角度偏移時,手機就會開始判斷用戶正在走路。
陀螺儀還可以用於判斷用戶是在走路還是騎自行車,由於騎車的過程中相對行走或者跑步時,人體的姿態更加平穩,重心基本上不會發生偏移,這時陀螺儀收集到的角度變化更小,所以比較精確的計步軟體不會把騎自行車也計算到步數當中。
而加速度感測器的作用是,當人走路時,會有一個比較穩定的非勻速加速度,和騎車時相對穩定的加速度完全不同。所以通過加速度感測器,也可以輕松判斷人是在走路還是騎自行車。
更加精確的計步軟體還會利用GPS來定位人的運動路線,然後計算出平均時速來判斷走路、跑步還是騎自行車的狀態,畢竟相比走路和跑步,騎自行車的速度要快得多。
雖然現在手機的感測器已經非常豐富,計步軟體的演算法也更加嚴謹了,可以判斷人究竟是在走路還是在騎自行車。但是人體每天的運動是非常頻繁的,因此難免還是會出現步數漏計或者錯計的情況。
很多手機APP的計步功能,每天的微信步數是怎麼來的?准確嗎?本著 健康 的理念,如今非常多的手機APP都具備計步功能。在手機計步方面,微信運動應該是最多使用的手機計步軟體。蘋果APP曾經有一款叫做【我的小目標】的軟體,如果能達到每天10000步以上的運動目標,可以換取金幣兌換獎品。為了湊夠每天10000的步數,大家想出來各種奇葩招數。
究竟手機是如何計算我們每天行走步數的呢?這還要從手機硬體說起。
現在智能手機內部都會配置陀螺儀、加速度感測器等一系列感應硬體,而步數正是依靠這些感應器對我們攜帶手機過程中的各類活動數據進行監測,然後由手機軟體通過分析、計算得來,是不是挺神奇!
陀螺儀: 可以測量出手機的角度,從而檢測到人體重心的偏移。當人在行走的時候,手中或者口袋中的手機是會隨著運動而出現角度偏移的,當陀螺儀檢測到持續而且有規律的角度偏移時,手機就會開始判斷用戶正在走路。
加速度感測器: 可以判斷人在不同走路位置時的加速度變化,從而計算我們的活動。例如:當人走路時,會有一個比較穩定的非勻速加速度,和騎車時相對穩定的加速度完全不同。所以通過加速度感測器,也可以輕松判斷人是在走路還是騎自行車。
還有一種加速度感測器,採用壓電陶瓷材料,根據作用在上面力的大小產生不同的形變,就可以產生不同的電壓變化,通過作用在上面的力來測量出加速度,然後通過加速度就能夠判斷出人在走路的時候,他是在哪個方向進行運動,或者說頻率大概是多少。
趣味小知識相信大家都跟我有過同樣的疑問,每天10000步相當於走了多長的距離呢?
其實這與個人的身高有很大的關系。身高1.8米和身高1.6米的兩個人,每一步的跨度是不一樣的。通常,按照部隊齊步走的跨度,每一步的距離為0.72米,那走10000步的距離應該是7200米左右。
科技 在進步,時代在發展,生活水平在不斷提高,如今的人已不再為溫飽發愁,反而擔心更多的是自己的身體 健康 ,隨之,各種運動 APP 應運而生,不知從何時起,人們開始熱衷於在票圈炫耀發自己的運動數據,步數過萬貌似已成為一個硬性標桿,如果有誰給自己的微信運動點了贊就會開心的不得了,那手機到底是如何計算我們每天走了多少步呢?
之前 科技 沒那麼厲害,大部分手機都是通過簡單的重力感應來計算步數,簡單來說就是手機的擺動頻次 ,所以很多人為了讓自己的步數數據更好看,就拚命的擺動手機,通過作弊的手法來欺騙手機。這不就違背了運動的初衷了么。
隨著 科技 的進步和發展,現在的大部分計步 APP 都是採用手機內置的陀螺儀,重力感應器以及加速度感測器等一系列感測器來獲取用戶步數的,相比之前的重力感應,該方法更精準和科學。陀螺儀可以計算手機的便宜角度,走路時裝在口袋中的和手機會持續的出現偏角;而加速度感測器可以獲取用戶的速度數據,一次來判定用戶是在走路還是騎車或者開車。
最後的終極殺招就是 GPS 了,GPS 可以實時計算出你的運動軌跡 ,因為走路的速度和騎車與開車有很大的區別,所以當你在一定時長內的運動軌跡過長時就說明不是在走路。所以如果採取 GPS 來計算步數的話是相當難作弊的。
最後提醒大家,我們運動的目的是保持 健康 的身體,而不是為了那一組組沒有任何意義的數字,如果為了攀比和虛榮而採取作弊的方式,那豈不是本末倒置。
其實,不管是手機,還是其他有記步功能的產品,都有一個共同的原理。
目前電子產品的記步都依靠一個感測器完成(原諒我真的是忘了叫啥……),這種感測器通常是一個很小的長方形,結構上就像一個四角都有彈簧支撐的方片,一旦有震動,方片就會跟隨手機一起震動,再用軟體對方片的震動進行分析,就可以得到手機的震動數據。
也就是說,手機記步系統就是靠檢測手機震動工作的,只要是一定方向、一定強度、一定速度的震動,都會被手機檢測,進入計算。
記步裝置的軟體模式大概是這樣:
當軟體檢測到一個超過閥值的震動時,會記錄這個震動的方向、振幅等數據,如果後續檢測到多個時間間隔大致相同、震動幅度大致相同、震動方向大致相同的震動,就判定手機持有者正在步行。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在一開始走路的時候,手機記步器的數字並不上漲,但在我們走了幾步之後突然有一個大上漲的原因:之前數據停止時,軟體在判斷是否要將當前狀態記作步行。
這種方法其實並不準確,如果哪天想要微信曬曬步數,放上一首電音抖抖腿,幾百步就有了……目前,人們也在尋找更好的記步感測器,並持續改進記步設備的軟體機制。
1評論
二言三拍 02-22 23:44
67贊
踩
這個功效害苦了不少網友,有的建了微信群,步數最少的人要發紅包,原意是督促大家多走動。
也有人被領導發明,比如保險業務的曹先生,平時都要在外面跑。有一次他偷懶在家裡睡覺,結果「微信運動」記載的步數只有300多步,領導就靠這個發明了端倪。
那麼運動步數是怎麼計算的呢?
手機內置了振動感測器或協助處理器,比如陀螺儀,重力感應等,根據這些設備的震動頻率來儲存數據。
簡單地說,就是人在步行時重心都有一點上下移動,感測器和協作器感應到這種重心移動並進行記數。
實驗1:計算的是步數還是距離?
小方和小陳站在同一起跑線上,小方攜帶iPhone6手機,小陳使用運動手環。小方小碎步前進,小陳則大步流星,行走15米的既定距離。小方用了30步走完了15米,小陳只用了20步。
而手機上顯示的數據,小方走了34步,小陳走了17步,與他們自己默數的步數相比,誤差在4步以內,基礎准確。
結論:微信運動確實是計算步數,與距離無關,也與步伐大小無關。
實驗2:斜坡陡坡、上下樓梯怎麼算?
樓道階梯一層9步,小方走完一層,轉角再上了一層,共走了18步台階,再加上轉角走了2步,小方共踏了20步。而小方手機上顯示增加了22步。斜坡實驗得到的數據也基礎類似。
結論:計步數據不會受地形影響。無論是走路還是爬樓梯,都是走一步記一步,誤差基礎在2步以內。
實驗3:真的可以作弊嗎?
在堅持原地不動的情況下,小方、小陳手上分離拿著iphone6手機和運動手環。確保數據穩定後,他們開始一起動搖手機與手環。在20秒的相同時間內,小方搖了12下,小陳搖了11下(一個來回算1下)。再看微信運動中的數據,小方多了28步,小陳多了24步。除去可能出現的細微誤差,搖一個來回,在計步器中被計作了2步。小方搖了12下,從數據的呈現來看,相當於走了24步左右。
結論:來回甩動手機或是手環確實能增加步數,「作弊」一說確實可行。
由此看來,「微信運動」記載的步數還是存在一定誤差的,比如手機偶爾沒帶在身上,或是刻意地去搖手機等,都會改變數據,這樣記載下來的步數也就不準確了。
醫生告知你
飯後走路1小時以內對身體最有好處
成年人每天攝入的熱量約在2000大卡左右,維持生命體征和日常活動只會耗費1700大卡左右,過剩的300大卡需要通過運動來耗費。
走路1分鍾會耗費2大卡左右,按一秒鍾一步來計算,就是60步耗費2大卡。
那麼也就是說,要耗費掉過剩的300大卡就需要行走9000步左右。一般來說,飯後走路在半小時到1小時之間,對身體最有好處。
但運動量並非越大越好,運動過量可使機體免疫功效受到損害,影響 健康 。
5評論
天邊4 02-23 11:27
9贊
踩
前段時間我也親身測試了這個問題。當時我坐副駕駛座上,車子開動的時候就左右搖動手機(類似於手機搖一搖),幅度大概十厘米左右,測試了3次,每次3分鍾。發現步數的計算和 汽車 速度沒有關系,而是和搖動的頻率有關,基本最快可以一秒鍾搖2到3次,再快的話步數反而增加得慢,估計是判斷步行不可能那麼快。另外停車的時候步數基本沒增加。後來我改成在大腿上輕輕磕手機,發現這樣不僅省力,而且步數增加得更快。估計是因為有規律的震動,更符合判斷。
經過測算,每小時大概可以搖出5000步,一天幾萬步不是問題。以後坐個公交車也可以發朋友圈裝逼說「今天陪女朋友逛街一天了」
3評論
青史成灰 02-25 10:17
37贊
踩
所以一段時間,每個人為了霸佔封面瘋狂走路、刷步,然而有時我們卻發現你跟好友一起走的路,最終你卻比他步數少,這是為什麼?或者你想通過跑步來增加步數,但是底有效沒?下面我們親身試驗告訴你答案。
test 1走相同路記步不一樣?其實全看命
一人拿兩部手機,測出來的步數肯定是一樣的?如果你這么認為就錯了,下面就看看我們的第一個測試,同一個人同一個姿勢拿著手機,通過兩組測試,結果略顯尷尬,真是次次不一樣啊。
測試准備:兩部蘋果手機。
測試過程:
1、用微信運動記錄步數進行統計;
2、同一人將兩台蘋果手機同時拿到手裡,開始走路運動;
3、記錄兩組步數,最終得到數據進行對比。
第一組B獲勝,第二組A獲勝。
測試結果:
兩部蘋果機微信運動的測步數據
顯然每一次都不一樣還沒有規律
第一組走下來,相同姿勢記錄的手機A比手機B步數少,而第二組卻變成了手機A比手機B步數多。兩部手機走的路程相同,記錄的卻不一樣,這就說明我們平時的微信運動不太准確,而兩組誰多誰少也不穩定,看來朋友圈拼步數的我們,命運也不能全部掌握在自己手裡。
test2 相同路你的步數多?可能因為腿短
都說腿長走的快,那麼腿長的人記步就會比腿短的人多嗎?為了得到答案,我們找了一個萌妹子和一個長腿歐巴進行對比,萌妹子身高160cm,長腿歐巴身高185cm,經過測試,會有什麼樣的結果呢?拭目以待。
參與測試的萌妹子妹子和大長腿歐巴
測試准備:兩部蘋果手機。
測試過程:
1、打開微信運動准備計步;
2、兩人分別拿手機一起走路計步,所走路程一樣;
3、通過兩組走路運動測試,分別記錄兩次步數,得出最終數據進行對比。
第一組萌妹子贏114步第二組贏76步,小短腿完勝。
實驗結果:
經過兩組測試,微信運動記錄下的步數
每一組都是萌妹子占優
看來如果走相同的路程,大長腿並沒有優勢
test 3 跑步比走路記步多?真相讓你哭!
關於微信記步的第三個測試,有人提到過如果我是在跑步,計步結果比走路多還是少呢?我們這次也測試了一下。平常生活中大家一般都是慢跑,如果你跑步達到了競技速度就另當別論了,因為記步時,你手機搖晃速度過快會不被當做步數統計。
測試准備:一部蘋果機。
測試過程:
1、打開微信運動准備計步;
2、首先走路,然後慢跑,兩種運動保證路程相同;
3、走路和跑步共進行兩組,然後收集數據;
4、通過兩組的運動,分別對比走路、跑步微信運動內的步數,進行對比。
兩組走路均比跑步步數多。
試驗結果:
第一組走路步數比跑步多457步,第二組走路比跑步多252步,可見在相同距離下,走路比跑步的記步要多。當然也有可能跑步過快,一些步數沒有被手機記錄,所以如果你打算刷步,就安心的走路吧,跑步又累又不見得能多刷幾步。
test 4 安卓機測步輸蘋果機 怪安卓系統嘍
微信運動支持蘋果系統,但是不支持大部分安卓系統,安卓系統想要通過微信運動來記錄步數,則需用第三方軟體,比方咕咚、樂動力等APP。所以這次安卓機PK蘋果機的測試,我們用咕咚運動來記錄步數。
測試准備:兩部蘋果手機,一部安卓系統手機。
測試過程:
1、准備好所需手機,並安裝好咕咚運動軟體;
2、將三部手機同時拿在手裡,開始走路測試;
3、第一組計步6000步,第二組計時10分鍾,分別記錄數據;
4、通過兩次記錄,最終得到數據。
蘋果步數明顯最多。測試結果:
我們發現蘋果手機的咕咚軟體記錄步數一個是6494步,一個是6503步,兩者相差不遠跟比實際步數多了近500步,而安卓機內的咕咚軟體僅記錄了4065步,比實際走的步數少了兩千步,可見安卓機計步非常不靠譜。
蘋果手機裝有三軸陀螺儀等儀器,他可以根據人身體的晃動等體現你的運動狀態,儀器比較科學所以測量出的步數也更精準。而安卓系統手機可能技術有限,在計步方面跟蘋果手機有一定差距。
微信刷步技巧 總有一款適合你
簡單體力型:搖一搖
第一種讓你微信步數扶搖直上的辦法是用手代替腳,拿著手機瘋狂的搖一搖,這種辦法最原始,最簡單,也不需要多介紹,只要你拿起手機就立竿見影,想搖多少就搖多少。
省事技巧型:搖擺器
相比搖一搖搖擺器要省事很多,不需要你出力就能把步數增加。首先你需要准備一個運動手環綁定好你的手機,准備一個搖擺器,增加步數全靠它了。准備好一切後,把手環的核心部件綁到搖擺器上,最後就是擺動搖擺器。
搖擺器擺動速度不會很快,但是你的步數可以穩步增加,這種辦法一是不用出力,二是解放手機。可謂兩全其美。
或者用招財貓,原理相同。
但是隨著微信運動的發展,萬能的某寶上已經有了直接放手機的搖擺器。
省事偷巧型:阿貓阿狗
這一種辦法也不需要自己出力,但是需要自備阿貓阿狗,把運動手環綁到它們腿上,剩下的就是監督它們運動好了。但是唯一缺點就是不穩定性,如果你們家是一隻懶狗狗呢?也許最後並不能得到多少步數,還不如用其他辦法來得快。
不過,微信運動排行榜的目的只是為了提倡大家多運動,如果只是盲目的攀比,那就失去了運動本身的意義。
6評論
象家小譯 02-22 13:37
301贊
踩
這個問題我來說說~
應該是手機里內置了震動感測器,比如陀螺儀、重力感應等,根據這些設備的震動頻率來儲存數據。簡單地說,就是人在步行時重心都有一點上下移動,感測器和協作器感應到這種重心移動並進行記數。
這個應該就是原理,然後和大家分享一個有關於這個有意思的問題~
哈哈,看到這原諒我忍不住笑了~
160評論
Plutonian 02-23 00:01
15贊
踩
最直接的,就是獲取「計步感測器」的步數。智能設備中通常有一個感測器叫做「計步感測器」,可以記錄步數。當然,這是一些智能手環,低端手機用的辦法。高端一點的智能設備為了記錄准確,可靠,具體就是防止多記,少記,作弊(放洗衣機,手拿著晃)等。從硬體層上講的話這些運動數據會由陀螺儀,加速度感測器,角度加速度感測器(有時候也用地磁感測器,GPS)反饋給處理演算法,演算法會處理這些數據,剔除掉不是真實步行的數據,並記錄有效的數據。軟體層就是演算法的設計。這一點上個人覺得華為和小米都做的不錯。
最後以上回答為本人自學習得,若有不正煩請指出,鄙人自當潛心受教。
1評論
Augen 02-23 15:00
3贊
踩
應該是使用的陀螺慣性導航方法。也就是利用陀螺測量手機的加速度,如果對加速度進行兩次積分可以估測距離,如果對加速度進行監測並把絕對值較大的加速度認為是在擺動腿部,就可以進行計步了。
評論
什麼這個那個啊 02-23 12:50
7贊
踩
我只關心一個問題:你計步目的是什麼?我為了保持體重,每天快走一萬步,堅持了近兩年,體重一直保持在65kG,同時也在支付寶捐步種樹做公益,感覺非常好!
所以,為了 健康 計步這才是初衷!
評論
熱愛范兒 02-23 12:27
5贊
踩
我們都知道大部分的手機中會配備一顆協處理器,主要記錄一些需要長時間需要記錄、監控的數據,搭載協處理器的好處是可以降低中央處理器的功耗,從而達到省電節能的效果。
手機計數的基本原理是走路時會先有一個向前的加速度再有一個向後的加速度,根據身高體重調整這兩次加速度大小和時間間隔的閾值就能統計步數,當然還有很多優化的細節。手機內置了振動感測器或協助處理器,根據這些設備的震動頻率來儲存數據。簡單地說,就是人在步行時重心都有一點上下移動,感測器和協作器感應到這種重心移動並進行記數。
評論
我愛你139762798 02-26 08:36
1贊
踩
我木用過,每天忙的要死,哪有心情拿個手機看步數!運不運動關鍵在自己,一天到晚的搬磚,做著沉重的體力勞動,這是不是運動,這個時候我能拿個手機計步嗎?勞動者最光榮,但為了什麼排行榜而去運動,我才不會去做呢!努力為自己,加油!為了我活得更好!
這個問題我來說說~
應該是手機里內置了震動感測器,比如陀螺儀、重力感應等,根據這些設備的震動頻率來儲存數據。簡單地說,就是人在步行時重心都有一點上下移動,感測器和協作器感應到這種重心移動並進行記數。
這個應該就是原理,然後和大家分享一個有關於這個有意思的問題~
哈哈,看到這原諒我忍不住笑了~
現在好多的平台都有步數記錄功能,如微信、支付寶、微博都有這個功能欄,一方面提倡大家多運動,另一方面則通過這種方式讓用戶之間增加互動,也與平台增加粘性。
所以有的人為了使自己的步數更多或者排名靠前,也會採取一些小「手段」來增加自己的步數。
現在,我們一起看看手機到底是如何來計算我們的步數的吧!
首先我們要了解到的是這種計步是通過什麼來實現的?它是通過手機內置的陀螺儀、重力感應器、加速度感測器等一系列感測器組合來工作的。那麼他們都有什麼做作用呢?
陀螺儀,可以測出手機的角度,從而感應到人體重心發生了偏移。當人體發生運動行為時,手機就會根據運動的行為而出現角度的偏移。那你可能要說只要我動,它都能算作計步嗎?當然不是,如果可以那我們每天的步數就可不止於此了。只有陀螺儀感受到持續而有規律的角度偏移時,它才會開始判斷用戶是在走路。
加速感測器,是能夠在運動過程中感知運動模式從而判斷運動行為,根據加速度的不同來計算我們的活動。比如,走路,跑步,騎車,它的加速都不同,所以加速感測器這時就用來判斷我們到底是在走路還是在做其他活動。
現在計步功能擴展的也越來越豐富,不僅停留在記錄步數那麼簡單了,還能記錄運動軌跡,從而繪制出你的運動地圖。
早期的手機是通過重力它是通過重力感應器來進行計步的,所以一開始時候並不是那麼准確。近年來手機內置的感測器增加了很多,比如陀螺儀,加速感測器等等,這些綜合來計算你的步數。而這其中,陀螺儀有非常關鍵的作用。
手機就可以根據之前定位的地點和陀螺儀檢測的運動速度和時間和方向,推算出當前的位置,來達到暫時定位的目的。通過因為手機角度的變化,陀螺儀是會有感知的,所以覺得你重心變化了,就開始計步了。
同樣的,他還有一個功能就是如何判斷你是在走路,還是在做其它的運動,比如騎車,因為不同的偏移角度,所以這些都是可以通過軟體來判斷的。
另外加速感測器也一樣,走路的速度和騎車的速度是不一樣的,所以搭配這幾種感測器才會更加准確。
所以你用什麼軟體來記錄你每天的步數呢?
手機是如何計算每天走的步數?這個問題我想很多朋友都非常的好奇,那麼我來給大家分享一下手機是如何計算每天走的。
手機內部有一個震動感測器和協助處理器,這個就是手機用來計算我們每天走路的根本方法,還有一些元器件也在幫助手機來計算我們走路的不算比如說有陀螺儀,重力感應器等等,當我們手機中有這些功能的時候。
我們帶著手機在路上走的時候,人的中心都會有上下移動的情況,那麼這時候,感測器和協作器就會感應到我們運動的布數,還有就是微信運動確實計算步數的,但是和我們平時走路的步伐大小關系很小。
主要是手機通過重力感應器、陀螺儀、加速度感測器等感測器和演算法結合,識別你是否在運動。
其中最值錢的是演算法了,有的是三軸的,有的是6軸的。每一家都公司都有自己的演算法,當然啦,其實也不是很艱難的演算法,有一些公司不像自己做,還能買回來。
這些演算法,是研究人員穿上帶有很多感測器的服裝通過多次測試得到數據和模型,然後再做出來的,也不是很容易的。
計步器最早是由義大利的倫納德·達芬奇想出來的,但是要實現的話,就在當時的150年後的1667年,做出來的。當時的計步機器比較簡陋,主要是機械式的。
至於,騎行或者是其他運動,人體會有不同的運動方式,那麼手機或者是手環就會有不同的擺動方式,然後手機就根據感測器的數據識別這到底是哪一種運動,然後做記錄。
騎行、游泳、跑步的運動模式不一樣,演算法模型也是不一樣的,感測器的數據也不一樣。所以手機才能識別你在幹嘛。
雖然,現在的演算法比較先進了,但是不能保證百分百准確的~
手機計步和手環計步的原理應該大致相同,都是通過陀螺儀或者加速度感測器這一類的感測器設備,手機的感測器感應到有重力變化或者有加速度的變化,就會通過手機內部的演算法進行精密的計算,算出步數後展現在手機上。而走路和騎車的重力或者加速度的數據存在差異,於是演算法就通過辨別這些數據,然後進行計算和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