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高中數學必修3演算法初步中二分法是什麼意思
二分法是一種解方程的方法,是把一個方程轉化成一個函數f(x)=0的形式,然後利用圖像找出方程解的近似值的方法。大致步驟為:
1.把方程轉化成f(x)=0;
2.畫出方程的圖像,找出方程的根所在的大致范圍。通常把方程的根的范圍定在(a,b)這樣的一個整數范圍內,a,b差值越小越好。判定的標准就是函數零點的存在性定理,需要使這個區間兩個端點的函數值符號相反,也就是f(a)f(b)<0.比如,f(x)=4x-7,根的范圍在(1,2)這個區間內,f(1)f(2)=-3<0.
3.由於兩個端點的函數值符號相反,所以在這個開區間內一定存在零點。我們可以把這個區間一分為二,就是得到(a+b)/2的值。然後再利用函數零點的存在性定理,確定零點是在(a,(a+b)/2)這個區間內還是在((a+b)/2,b)這個區間內。只要端點函數值符號不同,那麼零點就在這個區間內。
4.上一步我們把函數的零點的范圍縮小了一半,那麼按照同樣的方法,可以把零點所在的開區間范圍再次縮小一半,以此類推,我們可以把這個過程無窮進行下去。當達到一定程度時,零點所在的范圍已經很小了,小到可以忽略(或者說在精確度范圍以內了)時,就可以把這個最小的區間的兩端的端點值的任意一個近似當做零點,也就是原方程的根。
6.這個無限對半(二分)縮小范圍來「逼」出方程的根的方法就是「二分法」。詳見必修1第三章。
⑵ 高中數學,演算法的概念
你可以這么想,計算這么一步一步進行,它是分步的
第一步(1)*2
第二步(1*2)*3
第三步(1*2*3)*4
----------
注意到了嗎?每一次都要(A)都要乘以B,這個我們可以把他看做一個重復的操作,這個操作需要重復9次
A有規律嗎?你發現A每一次都是繼承上一次運算所得到的值
B有規律嗎?B每進行一次乘法後自己都要增大1
所以進行如下循環
A一開始的初始值是1,B一開始的初始值是2
{A=A*B;
B=B+1;}
然後重復9次
⑶ 排列組合中A和C的演算法怎麼算的,查了百度都不會,求詳細點的謝謝(高中)
排列數 A(n,m) ----------即 字母A右下角n 右上角m,表示n取m的排列數
A(n,m)=n!/(n-m)!=n*(n-1)*(n-2)*……*(n-m+1)
A(n,m)等於從n 開始連續遞減的 m 個自然數的積
n取m的排列數 A(n,m) 等於從n 開始連續遞減的 m 個自然數的積
例: A(7,3)=7*6*5=210
組合數 C(n,m) ----------即 字母C右下角n 右上角m,表示n取m的排列數
C(n,m)=n!/(m!*(n-m)!)=n*(n-1)*(n-2)*……*(n-m+1)/(1*2*3*……*m)
C(n,m)等於(從n 開始連續遞減的 m 個自然數的積)除以(從1開始連續遞增的 m 個自然數的積)
n選m的組合數 C(n,m) 等於(從n 開始連續遞減的 m 個自然數的積)除以(從1開始連續遞增的 m 個自然數的積)
例: C(7,3)=7*6*5/(1*2*3)=35
⑷ 高中循環演算法中 S、n、i分別代表什麼啊
每個字母在每個演算法里代表的東西是不一樣的……
如果LZ能把那些演算法語句發上來我能榜你解決孝正問題……
一般情況下:s表示一拿源個累加器,積累的是數據的總和,n代表的是當前的數,或者有多少個巧敏悔數,i的話要看程序,i的范圍比較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