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人工智慧的原理是什麼
人工智慧的原理,簡單的形容就是:
人工智慧=數學計算。
機器的智能程度,取決於「演算法」。最初,人們發現用電路的開和關,可以表示1和0。那麼很多個電路組織在一起,不同的排列變化,就可以表示很多的事情,比如顏色、形狀、字母。再加上邏輯元件(三極體),就形成了「輸入(按開關按鈕)——計算(電流通過線路)——輸出(燈亮了)」
但是到了圍棋這里,沒法再這樣窮舉了。力量再大,終有極限。圍棋的可能性走法,遠超宇宙中全部原子之和(已知),即使用目前最牛逼的超算,也要算幾萬年。在量子計算機成熟之前,電子計算機幾無可能。
所以,程序員給阿爾法狗多加了一層演算法:
A、先計算:哪裡需要計算,哪裡需要忽略。
B、然後,有針對性地計算。
——本質上,還是計算。哪有什麼「感知」!
在A步,它該如何判斷「哪裡需要計算」呢?
這就是「人工智慧」的核心問題了:「學習」的過程。
仔細想一下,人類是怎樣學習的?
人類的所有認知,都來源於對觀察到的現象進行總結,並根據總結的規律,預測未來。
當你見過一隻四條腿、短毛、個子中等、嘴巴長、汪汪叫的動物,名之為狗,你就會把以後見到的所有類似物體,歸為狗類。
不過,機器的學習方式,和人類有著質的不同:
人通過觀察少數特徵,就能推及多數未知。舉一隅而反三隅。
機器必須觀察好多好多條狗,才能知道跑來的這條,是不是狗。
這么笨的機器,能指望它來統治人類嗎。
它就是仗著算力蠻干而已!力氣活。
具體來講,它「學習」的演算法,術語叫「神經網路」(比較唬人)。
(特徵提取器,總結對象的特徵,然後把特徵放進一個池子里整合,全連接神經網路輸出最終結論)
它需要兩個前提條件:
1、吃進大量的數據來試錯,逐漸調整自己的准確度;
2、神經網路層數越多,計算越准確(有極限),需要的算力也越大。
所以,神經網路這種方法,雖然多年前就有了(那時還叫做「感知機」)。但是受限於數據量和計算力,沒有發展起來。
神經網路聽起來比感知機不知道高端到哪裡去了!這再次告訴我們起一個好聽的名字對於研(zhuang)究(bi)有多重要!
現在,這兩個條件都已具備——大數據和雲計算。誰擁有數據,誰才有可能做AI。
目前AI常見的應用領域:
圖像識別(安防識別、指紋、美顏、圖片搜索、醫療圖像診斷),用的是「卷積神經網路(CNN)」,主要提取空間維度的特徵,來識別圖像。
自然語言處理(人機對話、翻譯),用的是」循環神經網路(RNN)「,主要提取時間維度的特徵。因為說話是有前後順序的,單詞出現的時間決定了語義。
神經網路演算法的設計水平,決定了它對現實的刻畫能力。頂級大牛吳恩達就曾經設計過高達100多層的卷積層(層數過多容易出現過擬合問題)。
當我們深入理解了計算的涵義:有明確的數學規律。那麼,
這個世界是是有量子(隨機)特徵的,就決定了計算機的理論局限性。——事實上,計算機連真正的隨機數都產生不了。
——機器仍然是笨笨的。
更多神佑深度的人工智慧知識,想要了解,可以私信詢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