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源碼編譯 > 交叉編譯鏈主要由哪幾份構成

交叉編譯鏈主要由哪幾份構成

發布時間:2024-10-08 07:09:02

linux交叉編譯工具鏈和GCC是什麼關系啊

編譯工具鏈一般最簡化的為binutils+gcc+glibc+kernel-header組合的環境。
GCC就是編譯器,他的輸出每次安裝只能有針對一個架構的指令輸出。如果要多個架構輸出,那就要裝多個GCC,所以編譯工具鏈裡面會有一個GCC。
交叉編譯就是跨架構編譯,編譯出來的程序不能在本機執行(當然有例外情況)。所以這個時候就需要交叉編譯工具鏈。
工具鏈光有GCC是不行的,還需要一個binutils的二進制連接器,以及一個最基本的目標架構的C庫,C庫還需要一個目標架構的內核源代碼才能完全工作(當然不是必須的,但編譯有的時候需要)
又因為GCC、binutils不能實現單軟體同時多架構輸出,所以需要單獨另裝,又加上C庫和內核頭文件需要目標架構的東西而不能用本機本地架構的數據。
所以一個交叉編譯工具鏈就是針對目標架構准備的單獨安裝單獨使用的binutils+gcc+glibc+kernel-header的集合了。
PS:這個kernel-header並不一定就是Linux,他還可以是別的系統核心開發庫,比如FreeBSD。

㈡ 什麼是交叉編譯

交叉編譯是指在不同類型的計算機體系結構或操作系統平台上進行編譯和生成代碼的過程。


以下是詳細的解釋:


交叉編譯的基本原理


交叉編譯是一種特殊的編譯方式,它允許開發者在一台計算機上生成適用於另一台計算機的代碼。在這個過程中,源代碼通常是在一個平台上編寫,然後通過交叉編譯器進行編譯,生成目標平台可執行的代碼。交叉編譯的主要優勢在於能夠在資源有限或特定環境下開發軟體,特別是在嵌入式系統、移動設備等場景下,使得開發更加靈活高效。


交叉編譯的應用場景


在現實中,交叉編譯有著廣泛的應用。例如,開發者可能會使用桌面計算機的Linux系統來編譯運行在嵌入式Linux系統上的軟體。這種場景是因為嵌入式設備的硬體資源有限,直接在其上進行編譯可能會遇到性能瓶頸。通過交叉編譯,開發者可以利用更強大的桌面計算機來處理復雜的編譯任務,生成適用於嵌入式設備的代碼。這不僅縮短了開發周期,還提高了開發效率。


交叉編譯的過程和工具


交叉編譯的具體過程依賴於使用的工具鏈和平台。它涉及一系列的編譯器、鏈接器和庫文件等,這些工具需要根據目標平台的特點進行優化和適配。例如,針對ARM架構的交叉編譯工具鏈就包括了專為ARM處理器優化的編譯器和鏈接器。開發者通過安裝和配置這些工具鏈,可以在宿主機上實現目標平台的代碼生成。在這一過程中,需要對不同平台間的兼容性和差異進行深入的了解和優化。而現代的軟體開發環境中,已經有眾多成熟的交叉編譯工具和平台支持多種語言的交叉編譯需求。


總結來說,交叉編譯是一種在不同平台間進行代碼生成的技術,它通過特定的工具鏈實現源代碼到目標平台可執行代碼的轉換,廣泛應用於嵌入式系統、移動設備等場景的開發中。

㈢ 建立交叉編譯環境需要配置哪些服務

基於Linux操作系統的應用開發環境一般是由目標系統硬體(開發板)和宿主PC機所構成。目標硬體開發板用於運行操作系統和系統應用軟體。

這種情況下,在 ARM 平台上進行本機編譯就不太可能了,這是因為一般的編譯工具鏈(compilation tool chain)需要很大的存儲空間,並需要很強的 CPU 運算能力。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交叉編譯工具就應運而生了。

比如,我們在 Windows 平台上,可使用 Visual C++開發環境,編寫程序並編譯成可執行程序。這種方式下,我們使用 PC 平台上的 Windows 工具開發針對 Windows 本身的可執行程序,這種編譯過程稱為 native compilation,中文可理解為本機編譯。

然而,在進行嵌入式系統的開發時,則不能直接編譯。運行程序的目標平台通常具有有限的存儲空間和運算能力,比如常見的 ARM 平台,其一般的靜態存儲空間大概是 16 到 32 MB,而 CPU 的主頻大概在 100MHz 到 500MHz 之間。

㈣ 如何用gentoo交叉編譯一個基本系統

嵌入式系統的編譯環境
為某個平台開發軟體,首先需要一個編譯環境。一般來說,編譯環境包括三部分:工具 鏈/運行環境/編譯方法。對於嵌入式系統來說,常見的編譯環境有三種:

本地環境。如很流行的Ubuntu for ARM,利用官方製作好的目標機鏡像(通常包含了 編譯環境),直接在目標機上編譯/安裝軟體,與PC機開發完全一樣。這種方法簡單省 事。缺點也顯而易見,編譯速度慢,耗時長,特別是較大的軟體包(如xbmc)的時候, 程序員不是停下來喝杯咖啡就可以收攤,恐怕得打場通宵dota後才能看到結果 了…(或許distcc能有所改善)

虛擬環境。在PC上建立目標機的虛擬環境,如QEMU-ARM,然後chroot到虛擬環境 中編譯/安裝軟體。這種方法利用了PC的處理能力,速度比本地環境要快得多,但 QEMU並不能完美的模擬目標機環境,如不支持某些系統調用等,這可能導致它不能 正確的編譯某些軟體。

交叉編譯。為目標機交叉編譯軟體,這是最常規的辦法,也是上面兩種方法實現的基 礎。說交叉編譯是「臟活」,是因為需要手工解決軟體包的所有依賴問題,手工編譯 每一個軟體包,並且解決軟體包對目標機兼容問題… 看網上鋪天蓋地關於求教/指導 某個軟體包如何正確交叉編譯就知道,有多少程序員在被它虐?

gentoo下的交叉編譯
gentoo是一個metadistribution,從源代碼構建整個系統,同時支持很多不同的體 系如alpha/arm/hppa/ppc/sh/sparc/s390等,也為交叉編譯提供了便利的工具,這是 其它二進制發行版沒有辦法比擬的(scratchbox也顯得弱爆了)。

gentoo下的交叉編譯通過crossdev和portage來實現。portage帶來的好處是自 動解決依賴和自動升級更新系統,跟本機環境一樣。

製作工具鏈
crossdev用來製作交叉工具鏈,並且還提供了交叉編譯環境下的emerge的輔助腳本。如 下編譯arm平台的工具鏈:

$ sudo crossdev -t arm-supertux-linux-gnueabi
這樣,crossdev最終製作了符合「gentoo規范」的arm交叉編譯器。

運行環境
crossdev生成/usr/arm-supertux-linux-gnueabi/目錄作為目標系統 $buildroot。編譯後生成的目標會被emerge到$buildroot,編譯時依賴的環境(如 鏈接庫/頭文件/pkgconfig等)也都在$buildroot。

交叉編譯
有了工具鏈/運行環境,使用的crossdev封裝過的emerge,就可以自由的emerge了。 如交叉編譯bash:

$ sudo emerge-arm-supertux-linux-gnueabi -avu bash
porage會自動把bash的依賴如ncurses/readline一起emerge到$buildroot。 交叉編譯就是變得如此簡單…

碰到的問題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可以看的更遠,前提是我們先要爬上巨人的肩膀。portage是一個快 速更新迭代的系統,並不完美,維護者沒有辦法測試每個軟體包的所有兼容性。所以, 當你想安裝一個圖形環境如$emerge -avu enlightenment時,很可能會出現錯誤。但 portage提供了細粒度的控制幫助解決這樣的問題。下面是我碰到過一些情形和解決方 法:

由於軟體包的環境變數引起的問題,如鏈接庫指向了/usr/bin,而非 $buildroot。可以配置$buldroot/etc/portage/env/目錄下相應的文 件,portage會自動source該文件,從而改變編譯時的環境。

portage沒有包含該軟體或portage自身的bug引起,如默認使能了某個在目標機 平台不能使用的特性。建立一個針對目標機的overlay,自己編寫相應軟體包的 ebuild文件指導portage進行交叉編譯。

當某個軟體包分階段編譯時,如perl編譯時先生成miniperl,通過miniperl最 後生成perl目標映像。由於miniperl被交叉編譯器生成目標機的映像,正常情況 下不能主機環境中繼續運行生成最終的目標映像。這就要藉助qemu-arm+binfmt模 擬目標機環境,讓miniperl在主機環境中也能無縫的運行。

從形式上看,處理上面幾種情況,也是「臟活」。不僅需要了解該軟體包的編譯環境, 還需要了解portage的原理,還要知道ebuild的書寫語法。但是,與傳統的交叉編譯 方式比起來,這是一勞永逸的工作,別人使用我的運行環境和overlay,即不需再做什 么就能生成最終的目標機系統。

㈤ Linux嵌入式交叉編譯工具鏈問題 淺談

簡介

交叉編譯工具鏈是一個由編譯器、連接器和解釋器組成的綜合開發環境,交叉編譯工具鏈主要由binutils、gcc和glibc 3個部分組成。有時出於減小libc庫大小的考慮,也可以用別的c庫來代替glibc,例如uClibc、dietlibc和newlib。交叉編譯工具鏈主要包括針對目標系統的編譯器gcc、目標系統的二進制工具binutils、目標系統的標准c庫glibc和目標系統的Linux內核頭文件。第一個步驟就是確定目標平台。每個目標平台都有一個明確的格式,這些信息用於在構建過程中識別要使用的不同工具的正確版本。因此,當在一個特定目標機下運行GCC時,GCC便在目錄路徑中查找包含該目標規范的應用程序路徑。GNU的目標規范格式為CPU-PLATFORM-OS。例如,建立基於ARM平台的交叉工具鏈,目標平台名為arm-linux-gnu。

交叉編譯工具鏈的製作方法

  1. 分步編譯和安裝交叉編譯工具鏈所需要的庫和源代碼,最終生成交叉編譯工具鏈。

  2. 通過Crosstool腳本工具來實現一次編譯生成交叉編譯工具鏈。

  3. 直接通過網上(ftp.arm.kernel.org.uk)下載已經製作好的交叉編譯工具鏈。

方法1相對比較困難,適合想深入學習構建交叉工具鏈的讀者。如果只是想使用交叉工具鏈,建議使用方法2或方法3構建交叉工具鏈。方法3的優點不用多說,當然是簡單省事,但與此同時該方法有一定的弊端就是局限性太大,因為畢竟是別人構建好的,也就是固定的沒有靈活性,所以構建所用的庫以及編譯器的版本也許並不適合你要編譯的程序,同時也許會在使用時出現許多莫名的錯誤,建議你慎用此方法。


方法1:分步構建交叉編譯工具鏈


  1. 下載所需的源代碼包

  2. 建立工作目錄

  3. 建立環境變數

  4. 編譯、安裝Binutils

  5. 獲取內核頭文件

  6. 編譯gcc的輔助編譯器

  7. 編譯生成glibc庫

  8. 編譯生成完整的gcc

由於在問答中的篇幅,我不能細述具體的步驟,興趣的同學請自行閱讀開源共創協議的《Linux from scratch》,網址是:linuxfromscratch dot org


方法2:用Crosstool工具構建交叉工具鏈(推薦)

Crosstool是一組腳本工具集,可構建和測試不同版本的gcc和glibc,用於那些支持glibc的體系結構。它也是一個開源項目,下載地址是kegel dot com/crosstool。用Crosstool構建交叉工具鏈要比上述的分步編譯容易得多,並且也方便許多,對於僅僅為了工作需要構建交叉編譯工具鏈的你,建議使用此方法。

運行which makeinfo,如果不能找見該命令,在解壓texinfo-4.11.tar.bz2,進入texinfo-4.11目錄,執行./configure&&make&&make install完成makeinfo工具的安裝

下載所需資源文件linux-2.4.20.tar.gz、binutils-2.19.tar.bz2、gcc-3.3.6.tar.gz、glibc- 2.3.2.tar.gz、glibc-linuxthreads-2.3.2.tar.gz和gdb-6.5.tar.bz2。然後將這些工具包文件放在新建的$HOME/downloads目錄下,最後在$HOME/目錄下解壓crosstool-0.43.tar.gz,命

令如下:
#cd$HOME/
#tar–xvzfcrosstool-0.43.tar.gz

接著需要建立自己的編譯腳本,起名為arm.sh,為了簡化編寫arm.sh,尋找一個最接近的腳本文件demo-arm.sh作為模板,然後將該腳本的內容復制到arm.sh,修改arm.sh腳本,具體操作如下:

# cd crosstool-0.43

# cp demo-arm.sh arm.sh

# vi arm.sh

修改後的arm.sh腳本內容如下:

#!/bin/sh
set-ex
TARBALLS_DIR=$HOME/downloads#定義工具鏈源碼所存放位置。
RESULT_TOP=$HOME/arm-bin#定義工具鏈的安裝目錄
exportTARBALLS_DIRRESULT_TOP
GCC_LANGUAGES="c,c++"#定義支持C,C++語言
exportGCC_LANGUAGES
#創建/opt/crosstool目錄
mkdir-p$RESULT_TOP
#編譯工具鏈,該過程需要數小時完成。
eval'catarm.datgcc-3.3.6-glibc-2.3.2.dat'shall.sh--notest
echoDone.

在arm.sh腳本文件中需要注意arm-xscale.dat和gcc-3.3.6-glibc-2.3.2.dat兩個文件,這兩個文件是作為Crosstool的編譯的配置文件。其中arm.dat文件內容如下,主要用於定義配置文件、定義生成編譯工具鏈的名稱以及定義編譯選項等。

KERNELCONFIG='pwd'/arm.config#內核的配置
TARGET=arm-linux#編譯生成的工具鏈名稱
TARGET_CFLAGS="-O"#編譯選項


gcc-3.3.6-glibc-2.3.2.dat文件內容如下,該文件主要定義編譯過程中所需要的庫以及它定義的版本,如果在編譯過程中發現有些庫不存在時,Crosstool會自動在相關網站上下載,該工具在這點上相對比較智能,也非常有用。

BINUTILS_DIR=binutils-2.19
GCC_DIR=gcc-3.3.6
GLIBC_DIR=glibc-2.3.2
LINUX_DIR=linux-2.6.10-8(根據實際情況填寫)
GDB_DIR=gdb-6.5

將Crosstool的腳本文件和配置文件准備好之後,開始執行arm.sh腳本來編譯交叉編譯工具。具體執行命令如下:

#cdcrosstool-0.43
#./arm.sh

經過數小時的漫長編譯之後,會在/opt/crosstool目錄下生成新的交叉編譯工具,其中包括以下內容:

arm-linux-addr2linearm-linux-g++arm-linux-ldarm-linux-size
arm-linux-ararm-linux-gccarm-linux-nmarm-linux-strings
arm-linux-asarm-linux-gcc-3.3.6arm-linux-objarm-linux-strip
arm-linux-c++arm-linux-gccbugarm-linux-objmpfix-embedded-paths
arm-linux-c++filtarm-linux-gcovarm-linux-ranlib
arm-linux-cpparm-linux-gprofarm-linux-readelf

然後將生成的編譯工具鏈路徑添加到環境變數PATH上去,添加的方法是在系統/etc/ bashrc文件的最後添加下面一行,在bashrc文件中添加環境變數

export PATH=/home/jiabing/gcc-3.3.6-glibc-2.3.2/arm-linux-bin/bin:$PATH

至此,arm-linux下的交叉編譯工具鏈已經完成,現在就可以使用arm-linux-gcc來生成試驗箱上的程序了!












㈥ Linux下的交叉編譯環境設置

採用交叉編譯的主要原因在於,多數嵌入式目標系統不能提供足夠的資源供編譯過程使用,因而只好將編譯工程轉移到高性能的主機中進行。
linux下的交叉編譯環境重要包括以下幾個部分:
1.對目標系統的編譯器gcc
2.對目標系統的二進制工具binutils
3.目標系統的標准c庫glibc
4.目標系統的linux內核頭文件
交叉編譯環境的建立步驟
一、下載源代碼 下載包括binutils、gcc、glibc及linux內核的源代碼(需要注意的是,glibc和內核源代碼的版本必須與目標機上實際使用的版本保持一致),並設定shell變數PREFIX指定可執行程序的安裝路徑。
二、編譯binutils 首先運行configure文件,並使用--prefix=$PREFIX參數指定安裝路徑,使用--target=arm-linux參數指定目標機類型,然後執行make install。
三、配置linux內核頭文件
首先執行make mrproper進行清理工作,然後執行make config ARCH=arm(或make menuconfig/xconfig ARCH=arm)進行配置(注意,一定要在命令行中使用ARCH=arm指定cpu架構,因為預設架構為主機的cpu架構),這一步需要根據目標機的實際情況進行詳細的配置,筆者進行的實驗中目標機為HP的ipaq-hp3630 PDA,因而設置system type為SA11X0,SA11X0 Implementations中選擇Compaq iPAQ H3600/H3700。
配置完成之後,需要將內核頭文件拷貝到安裝目錄: cp -dR include/asm-arm $PREFIX/arm-linux/include/asm cp -dR include/linux $PREFIX/arm-linux/include/linux
四、第一次編譯gcc
首先運行configure文件,使用--prefix=$PREFIX參數指定安裝路徑,使用--target=arm-linux參數指定目標機類型,並使用--disable-threads、--disable-shared、--enable-languages=c參數,然後執行make install。這一步將生成一個最簡的gcc。由於編譯整個gcc是需要目標機的glibc庫的,它現在還不存在,因此需要首先生成一個最簡的gcc,它只需要具備編譯目標機glibc庫的能力即可。
五、交叉編譯glibc
這一步驟生成的代碼是針對目標機cpu的,因此它屬於一個交叉編譯過程。該過程要用到linux內核頭文件,默認路徑為$PREFIX/arm-linux/sys-linux,因而需要在$PREFIX/arm-linux中建立一個名為sys-linux的軟連接,使其內核頭文件所在的include目錄;或者,也可以在接下來要執行的configure命令中使用--with-headers參數指定linux內核頭文件的實際路徑。
configure的運行參數設置如下(因為是交叉編譯,所以要將編譯器變數CC設為arm-linux-gcc): CC=arm-linux-gcc ./configure --prefix=$PREFIX/arm-linux --host=arm-linux --enable-add-ons 最後,按以上配置執行configure和make install,glibc的交叉編譯過程就算完成了,這里需要指出的是,glibc的安裝路徑設置為$PREFIXARCH=arm/arm-linux,如果此處設置不當,第二次編譯gcc時可能找不到glibc的頭文件和庫。
六、第二次編譯gcc
運行configure,參數設置為--prefix=$PREFIX --target=arm-linux --enable-languages=c,c++。
運行make install。
到此為止整個交叉編譯環境就完全生成了。
幾點注意事項
第一點、在第一次編譯gcc的時候可能會出現找不到stdio.h的錯誤,解決辦法是修改gcc/config/arm/t-linux文件,在TARGET_LIBGCC2_CFLAGS變數的設定中增加-Dinhibit_libc和-D__gthr_posix_h。

閱讀全文

與交叉編譯鏈主要由哪幾份構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linux設置根目錄 瀏覽:89
java向量空間模型 瀏覽:841
哪個app訂餐便宜 瀏覽:672
有什麼app可能存聊天記錄 瀏覽:468
強國app中的紀錄片在哪裡 瀏覽:714
dell伺服器可用什麼樣硬碟 瀏覽:636
javanewbyte 瀏覽:309
晶元app哪個好 瀏覽:751
文件夾名稱laptop怎麼去掉 瀏覽:247
單片機中斷應用 瀏覽:622
搜狗app哪個好用 瀏覽:452
中信銀行還完貸款什麼時候給解壓 瀏覽:233
ug自學編程入門 瀏覽:612
英語口語900句pdf 瀏覽:565
javabyte拼接 瀏覽:481
加密應用在哪裡找vivo 瀏覽:290
python讀寫圖像 瀏覽:289
不是金山毒霸會員文件還能加密嗎 瀏覽:955
python網站開發教程 瀏覽:875
安卓超感畫質引擎是什麼意思 瀏覽: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