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央空調的冷量計算方法
中央空調的冷量計算方法
中央空調的冷量計算方法,每個家庭應該一般都會有安裝空調,因為空調的作用就是能給人們提供一個更加舒適的生活環境。但是想要選購到合適自己家庭的中央空調,你要清楚中央空調的技術參數。下面是中央空調的冷量計算方法。
實際受冷麵積=房屋建築面積×房屋實用率×65%(除去廚房、洗手間等非製冷麵積)
實際所需冷量=實際受冷麵積×單位面積製冷量
中央空調製冷量計算分為三步:
1、計算實際需要的製冷量:按照用房間實用面積(地毯面積,家有到頂落地大櫥可以扣除相應佔地面積)計算;每平方米150瓦特;如果頂層或者有西曬西,按照每平方米200瓦特計算;如果有西窗或者既頂層又西曬,每平方米至少250瓦特;既有西窗而且又是頂層,每平方米至少300瓦特;只能多不能少;
2、計算好實際製冷量後,換算成為空調商品上的名義製冷量,一般來說,家庭中央空調1匹的製冷量大致為2000大卡,換算成國際單位應乘以1。162,故1匹之製冷量應是2000大卡x1。
162=2324(W-表示製冷量)以此類推。根據這種演算法可大致判定空調的匹數和製冷量,一般情況下,2200W—2600W都可稱為1匹,4500(W)—5100(W)可稱為2匹,3200W—3600W可稱為1。5匹。
3、製冷量確定後,即可根據實際情況估算製冷量,選擇合適的空調機。其中家用電器要消耗製冷量的較大部分,電視、電燈、冰箱等每W(瓦)功率要消耗製冷量1(W)。
門窗的方向、大小,家居人數等都會消耗一定的製冷量,如:東面窗150W/m2,西面窗280W/m2,南面窗180W/m2,北面窗100W/m2,如果是樓頂可考慮適當增加製冷量。
通常情況下,1匹空調適用面積10~15平方米,1。25匹適用10~19平方米,1。5匹適用16~26平方米,1。7匹適用15~30平方米,兩匹適用20~37平方米,3匹適用30~58平方米。
中央空調冷/熱負荷的計算方法:
1、空調負荷計算及室內、外機的選定:
選擇合適的室內外機,不僅能保證製冷制熱效果與空調價格的最優比,同時更有利於節能省電及延長空調使用壽命等。
2、確定室內的冷/熱負荷值:
選擇安裝家用中央空調,首先要計算出室內的冷/熱負荷值,大致了解房間製冷/熱一般需要多少的熱量。建議寧可多估算,也不要少算,因為少計算了會影響室內空調製冷/熱效果。
3、建議按照房間中央空調功能可參考如下負荷標准:
客廳: 200~280W/㎡
餐廳: 200~240W/㎡
主卧室:200~220W/㎡
次卧室:180~220W/㎡
註:不同地區空調負荷選擇差異較大。
4、根據建築面積估算室內外機容量,以面積為85平方米的2房2廳為例:
A、各房間中央空調室內機容量的確定:
客廳(24㎡)——24㎡*240W/㎡=5760W≈2HP
餐廳(15㎡)——15㎡*240W/㎡=3600W≈1.5HP
主卧室(15㎡)——15㎡*220W/㎡=3300W≈1.2HP
次卧室(14㎡)——14㎡*220W/m㎡=3080W≈1HP
B、室外機容量的確定:
室內機總容量=2HP+1.5HP+1.2HP+1HP=5.7P
考慮到家用中央空調室內機一般很少同時全部開啟,因此中央空調室內機與室外機可以按照1.0~1.2:1進行超配。
所以中央空調室外機容量為5.7/1.2=4.75HP,即室外機容量選擇140左右為宜。
第一步、中央空調冷量計算方法
實際受冷麵積=房屋建築面積×房屋實用率×65%(除去廚房、洗手間等非製冷麵積)
實際所需冷量=實際受冷麵積×單位面積製冷量
注意:單位面積製冷量根據具體情況有所變化,家用通常為100 ——150瓦/平方米。如果房間朝南、樓層較高,或者有大面積玻璃牆,可適當提高到170 ——200瓦/平方米左右。
第二步、確定室內機與風口
根據實際所需冷量大小決定型號,每個房間或廳只需要一台室內機或者風口,如果客廳的面積較大,或者呈長方形,可以多加一台室內機或風口。以每12平方米需要一匹左右為准。
第三步、確定空調布局:
1、主機的位置要講究通風散熱良好,便於檢修維護,同時位置要盡量隱蔽,避免影響房子外觀和噪音影響室內;
2、室內機的位置要和室內裝修布局配合,一般是暗藏在吊頂內,也可以隱藏在高櫃的頂部。一般室內機都是超薄型的,只需要大約25厘米的.高度就可以放置。安裝時要注意回風良好,使室內空氣形成循環,以保證空調效果和空氣質量;
3、管路的布置:冷水機組的冷媒管路都比較細,即使外麵包上保溫層,也可以方便地暗藏起來;管路需要全程保溫,管件、閥件以及與管路接觸的金屬配件都要保溫包裹起來,以防冷凝水滴漏;管路材料一般選用PP R管、PVC U管或鋁塑復合管,可以保證50年不損壞;全部的冷凝水集中或就近隱蔽排放;
4、室內機可根據用戶要求增加負離子發生器、凈化除塵裝置,以進一步提高室內空氣質量。
第四步、選擇適合價格的產品
家用中央空調的價格大約在300 ——350元/平方米左右。品牌、機型、用戶自己的需求,如選擇變頻與非變頻空調,冷暖或單冷,都會導致價格差異。
第五步、選擇服務
同普通分體空調相比,家用中央空調實際上是一個「半成品」,因為它要同室內裝修相配合。家用中央空調的服務,不僅包括售後服務,還包括銷售前的咨詢、方案設計、安裝施工。可以說,要使一套家用中央空調系統能夠正常運行,設計、安裝、施工的重要性不亞於主機設備。
所以用戶在購買家用中央空調的時候,一定要選擇服務佳、信譽好的企業,以保障自己的利益。
一、 先看製冷量計算公式
計算方法:
1、體積(升)×降溫度數÷降溫時間(分)×60÷0.86(系數)=(W)
2、體積(噸或立方米)×降溫度數÷降溫時間(時)÷0.86(系數)=(KW)
備註:把數據帶進去計算就可以了;製冷量是指空調進行製冷運行時,單位時間內從密閉空間、房間或區域內去除的熱量總和。製冷量大的空調適用於面積比較大的房間,且製冷速度較快。
中央空調製冷麵積—製冷量定義
製冷量是指空調進行製冷運行時,單位時間內從密閉空間、房間或區域內去除的熱量總和,法定計量單位W(瓦)。製冷量大的空調適用於面積比較大的房間,且製冷速度較快,以15平方米的居室面積為例,使用額定製冷量在2500W左右的空調比較合適。
中央空調製冷麵積—根據製冷量如何選擇空調
如果空調器製冷量小的話,它就會來不及把房間內的熱量排出,當然也不能降低溫度了。為自己選擇空調器,當然要在市場上眾多型號的空調器中選出適合自己的那一款,先要進行的,就是計算好自己所需要的製冷量。
通常情況下,家庭普通房間每平方米所需的製冷量為115-145W,客廳、飯廳每平方米所需的製冷量為145-175W。所以20平米左右的客廳或主卧可以選擇3500W左右製冷量的空調,而其他10平米左右的卧室可以選擇2000W左右製冷量的空調,具體情況用戶可以根據自己房屋的面積來計算,選擇最適合自己的空調。
只要你清楚了房間需要的製冷量,那麼選擇的空調也是會很合適的。一般而言,普通的家庭所需製冷量為115-145W,但若是在客廳、餐廳等大型的房間,那麼製冷量就要多一些了。其實購買的空調要多方合適才能既節能,又不會影響家居美觀。而空調製冷麵積是要根據多方因素而定如房間高度、大小、朝向、保溫與封閉性能等,南北差異大,同一款的空調可並不適合不同的氣候地區。
2. 仰望星空的天文學家,站到了 AI 風口上
考考你,不翻書和網路,你能背出來幾位天文學家?
愛因斯坦,伽利略,開普勒,哈勃…這些估計寫在高中課本里的,你張口就來。對了,還有屈原,他那首《天問》中給天文提了 30 問。
但你知道他們是怎麼工作的嗎?
姑且給他們分為三類,第一類天文學家做「觀測」,從肉眼到望遠鏡,有代表性的就是伽利略。第二類天文學家做「理論」,早在 1916 年,愛因斯坦就基於廣義相對論預言了宇宙中存在引力波,不過當時沒有探測到。所以想要看得遠,設備必須提上來。第三類天文家做「設備」,1983 年,Kip S.Thorne 等人共同創建 LIGO 項目,開創了引力波波形計算及數據分析的研究方向。直到 2015 年,也是愛因斯坦預言引力波的百年後,科學家們才第一次在宇宙中發現了引力波的存在。
「從人類誕生那一刻開始,人類對宇宙的 探索 就從來沒有停過,我覺得這也是定義人為什麼能成為人。因為我們總是向已知世界的邊緣去 探索 。」清華大學天文系副教授蔡崢說。
後來,人們發現天文學家才是引領 科技 向前的一撥人。甚至小到集成電路、太陽能電池板、氣墊運動鞋...... 這些發明的出現最早都源自航天進步和人類的好奇、 探索 精神。
7 月 12 日,蔡崢做客了由極客公園舉辦的「 科技 新風向」活動,提出了一個有趣的觀點,「天文學既是推動 AI 重要的前端,又是受益 AI 最大的學科。」他跟我們聊了聊,聽起來遙不可及的那幫人都是怎麼工作的,以及這個久遠的科學——天文學為何能受益於 AI,被技術力量「加持」之後,科學家們發生了哪些改變?
1609 年,熬了一個通宵之後,伽利略終於搞明白,兩個透鏡一組合,能夠放大肉眼看不見的物體。他製作了一個可以滑動的金屬管,把兩個凹凸鏡片各自安在一端,從凹透鏡一端望去,遠處教堂上的十字架也逼真可見。「這儀器的效用可使 50 英里以外的物體,看起來就像在 5 英里以內那樣。」這讓伽利略興奮不已。
被好奇心驅使著——要看以前看不見的星星,作為航天之上更大的一個象限,天文已經發展幾千年了。伽利略的發明被譽為天文學研究 歷史 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一次革命,幾千年來天文學家只靠肉眼觀察日月星辰的時代結束了。後來人類有了更大的「眼睛」,從光學波到全波段,從地面到空間,捕捉的天體信息越來越多。
「想看得遠,必須把設備提高,有人做更大的鏡面,有人做全波段的探測,有人做更靈敏的探測器」蔡崢說。
他舉了一個例子,如今 CCD(CCD 是一種能夠把光學影像轉化為數字信號的感測器)數字成像技術在照相機、手機里使用常見,照片不需沖印,通過互聯網即可分享出去。
但 CCD 最早實際是 NASA 為了探測更暗弱的信號、探得更遠,來幫助發展的一項技術,代替膠卷膠片。1990 年,NASA 採用 CCD 將有史以來最精確最大的哈勃空間望遠鏡送上了太空軌道,它後來創造很多觀測奇跡,比如發現宇宙加速膨脹,探測到宇宙早期的星系形成。
不僅是幫助人類 社會 完成從「膠片時代」到「數字化影像時代」的轉變,「CCD 把圖像進行了數字化處理,只有數字化了,你才能用上一些 AI 技術。應該說整個人工智慧時代,沒有 CCD 的話,打開不了。」
這種例子不勝枚舉,能夠走進日常生活的也只是市場化和產業化的一小部分技術。天文學並非虛無縹緲,而是人類 科技 的「永動機」,一直在牽引著 科技 進步。「人類覺得已經夠好了,就躺平了,只有研究基礎科學的一堆人,總想更高更快更強,才對技術進行不斷地發展。」蔡崢說。
「就像 70 年代為了 探索 霍金輻射,發展了一個亞毫米波的接收機,裡面就有關鍵技術應用到了現在最常見的 Wi-Fi 上。」聊到這里,極客公園創始人張鵬也不禁感慨,「科學家永遠不內卷,他們總在對技術有推動升維,因為有太多未知要去研究。」
「測地球到太陽距離,要通過金星凌日去測。金星凌日以兩次凌日為一組,間隔 8 年,但是兩組之間的間隔卻有 100 多年。如果趕上兩次陰天,當年的天文學家,一輩子就這么過去了。」蔡崢開玩笑。不過一個有趣的例子足以說明,為什麼很多天文學家究其一生只能研究一件事兒。畢竟人類文明不過幾千年,放入宇宙的時空,滄海一粟。
然而過去三十年,人類 社會 被互聯網、數字化深刻地改造,原來只能靠「等」的天文學家可以通過 AI、大數據等技術加快研究步伐。
蔡崢舉了一個例子,以前用發現愛因斯坦環推導前景暗物質分布的方式是解愛因斯坦場方程,要用超級計算機算兩個星期。所謂愛因斯坦環是指,當光線由恆星發出,遇到質量極大的星系團、暗物質之後產生的引力透鏡現象。然而現在,AI 演算法可以做圖像訓練,從圖像到圖像,不管中間的方程。但一旦一個愛因斯坦環被發現,就能馬上從圖像推算出一個最為接近的暗物質結構,速度比之前提高了億倍。
「以前超級計算機要算兩個星期的東西,現在通過 AI、機器學習演算法在一台個人電腦上幾秒中就能出來。」算力的提升、大數據時代的來臨對於本來需要巨大算力的天文計算,變得更加迅速。這讓張鵬回憶起幾年前,去往 LIGO(激光干涉引力波觀測站)實驗室。實驗室人員告訴他, 科技 發展與天文學是相輔相成的,往前推二十年,當零配件、技術都達不到一定靈敏度,也無法通過一個先進的設計探測到引力波。
如果說過去人類的好奇心和求知慾讓人類仰頭看天,那麼今天 科技 的進步和應用愈發重要,讓天文學家擁有更加先進和快速的方法論同時,決定了我們能看多遠的天空。原來只能靠天才科學家去猜去想,如今依託於海量數據,AI 總結成一些模型,也許人類就能在規律中找到新的值得推理的理論。
「普通人看星星是浪漫,天文學家看星星,就是一堆不斷變化的數字,會不會無聊?」面對這樣的提問,蔡崢稱,如今 科技 的發展大大提升科學家的效率,「相當於 AI 給天文學家當助理了。」
蔡崢做了一個類比,就像降噪耳機使用的 AI 降噪演算法,他們正在研究如何在低信噪比的光譜中迅速發現發射線、吸收線。使用 AI 降噪進一步把信噪比提高,相當於把望遠鏡的口徑變大,更有效地濾掉沒用的雜訊。
另一方面,蔡崢覺得未來三十年將是天文學極速發展的三十年。近十年的諾貝爾獎,天體物理拿了五個,因為天文學正在極大受益於 科技 ,處於加速發展的態勢。蔡崢十分羨慕在這個時代做天文研究的學生,「美歐日,無論在地基還是空間望遠鏡未來十年都會有量級的提高,中國也將有自己的『哈勃』——中國空間站工程巡天望遠鏡,清華大學也在 探索 世界最大的光譜巡天望遠鏡。」
今天「中國天眼」已經正式開放。作為世界最大、最靈敏的單口徑射電望遠鏡,天眼領先世界。為了建造它,天眼總工程師南仁東耗費二十多年心血,也一度為了補齊資金缺口四處奔走。
說起來這還是令 科技 圈十分「汗顏」的一件事,天眼造價 11 億人民幣,而如今一家 科技 公司一輪融資隨便都要幾億美金。「然而天眼落成之後,光是為平塘縣帶來的 旅遊 收入一年都有 40 個億,更何況,帶我們到世界的邊緣看看,這個價值不是用金錢能衡量出來的。」
訪談的最後,蔡崢用一以貫之的幽默口吻說,「我們別老內卷,要往外升維。哪怕一天有 3 秒鍾抬頭看看,當你看到一個更大的世界,也許就會發現,眼前的困苦、彷徨也許並不算什麼,我們有時需要站得高一點,看得更遠一點。」
本文作者:沈知涵
3. 中央空調鋁合金風口的價格
鋁合金百葉送風口700x200 56 元
鋁合金百葉送風口900x200 72 元
鋁合金百葉送風口1100x200 88 元
鋁合金帶過濾網回風口1000x250 135 元
鋁合金帶過濾網回風口1400x250 158 元
僅供參考。希望能採納
4. 如何看待演算法工程師應屆生平均月薪超3.2萬元人工智慧會成為爆款嗎
我認為這個情況非常重要,畢竟能夠應聘演算法工程師的人非常少,這個專業本身也非常吃香。
之所以這樣說,主要是因為演算法工程師所對標的直接就是人工智慧領域,因為人工智慧領域也是接下來的風口之一,很多互聯網公司也在大力研發人工智慧領域的各種產品。在這種情況之下,人工智慧領域本身就獲得了資本的價值,所以相關領域的工作人員的工資也會非常高。
總的來說,每個行業都會有自己的實際情況,對於整個互聯網行業以及人工智慧領域來說,這個行業確實處在全球經濟的風口。當人工智慧領域逐漸成為全球的經濟爆款的時候,越來越多的學生也開始主動報考和學習人工智慧專業。
5. 風量的計算方法,風壓和風速的關系
風速測量一般會用風速測量計,常見的風速計有風杯風速計、螺旋槳式風速計、熱線風速計和聲學風速計,風速測量機可以較准確的測量風速,風量=風速和風道截取面積的成績。所以在風道截取面積相同情況下,風速越大,風量也就越高。
風量風速越高,系統受到的阻力也就越大,風量風速越小,阻力越小,它不是絕對值,是受到當時黨課風量風速的變化而變化的。風機產生的風壓和風量之間可以相互轉換但風機遇到的阻力越大,出風量。
公式:wp=0.5·ro·v² 。其中wp為風壓[kN/m²],ro為空氣密度[kg/m³],v為風速[m/s]。
推導過程:
其中wp為風壓[kN/m²],ro為空氣密度[kg/m³],v為風速[m/s]。
由於空氣密度(ro)和重度(r)的關系為 r=ro·g, 因此有 ro=r/g,使用公式可得:wp=0.5·r·v²/g 。
此式為標准風壓公式,在標准狀態下(氣壓為1013 hPa, 溫度為15°C),重度r=0.01225[kN/m³],緯度為45°處的重力加速度g=9.8[m/s²],我們得到:wp=0.5·ro·v² 。
(5)回風口正確演算法擴展閱讀
風既有大小,又有方向,因此,風的預報包括風速和風向兩項。風速的大小常用風級來表示。風的級別是根據風對地面物體的影響程度而確定的。在氣象上,一般按風力大小劃分為十七個等級。
在天氣預報中,常聽到如「北風4到5級」之類的用語,此時所指的風力是平均風力;運衡昌如聽到「陣風7級」之類的用語,其陣風是指風速忽大忽小的風,此時的風力是指大時的風力。
其實,在自然界,風力有時是會超過12級的。象強台風中心的風力,或龍卷風的風力,都可能比12級大得多,只是12級以上的大風比較少見,一般就不具體規定級數了。
最高紀錄
颶風約翰是中太平洋有紀錄以來的第三個五級颶風,並創下該海域最高的風速紀錄,達280公里/小時。自1994年起,只有颶風伊歐凱在中太平洋達到五級颶風的強度,它與吉爾瑪一樣,擁有比約翰更低的氣壓但較慢的風速。
台風溫黛橫過本港時的強度相當於美國國家颶風中心熱帶氣旋分級中的二級台風,當時維多利亞港旁扒一度錄得的平均風力達133公里/小時,最高陣風259公里/小時,而大老山亦錄得時速284公里/小時的陣風紀錄。
台風泰培是地球紀錄上最強的熱帶氣旋台風。目前最高風速的熱帶氣旋是2013年西北太平洋的台風海燕,平均風速達每小時315公里。
地球表面最快的「正常的」風速達到372公里/小時,這是1934年4月12日在美國新罕布爾什州的華盛頓山攔則記錄的,但是1999年5月在俄克拉荷馬州發生的一次龍卷風中,研究人員測到的最快風速達到了513公里/小時。
6. 使用天平測量空氣的質量時房間里能開風扇嗎
使用天平測量空氣的質量時。房間里絕對不能開電風扇。這樣會出現極大的誤差。應該在相對密閉的房間里。這樣外界的干擾很少。也能准確的。測量空氣的質量。